CN209910514U - 一种半自动反无人机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半自动反无人机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10514U
CN209910514U CN201920750971.6U CN201920750971U CN209910514U CN 209910514 U CN209910514 U CN 209910514U CN 201920750971 U CN201920750971 U CN 201920750971U CN 209910514 U CN209910514 U CN 20991051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ule
bottom plate
semi
unmanned aerial
aerial vehic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5097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瑞斌
梅青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Kongtian Wangxi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Fuguolim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Fuguolimi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Fuguolimi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5097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1051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1051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1051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Toy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反制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半自动反无人机系统。通过本实用新型创造,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半自动反无人机系统,即一方面通过在发射设备上进行半球形罩体及扇形凹槽的设置,可以提供非枪型的主体外观,并对作为“枪头”的角锥喇叭天线起到一定内藏隐蔽作用,使得不再会轻易惊吓到不明真相的公众人员,保障他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另一方面通过在双筒望远镜侧和发射设备侧分别进行控制/处理模块、惯性测量模块和无线收发模块的配置,可以将双筒望远镜作为遥控设备,半自动控制发射设备进行空域方位的跟随对准动作和无人机反制信号的启动发射动作,进而无需长时间地托举发射设备,大大便利操作者的使用。

Description

一种半自动反无人机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人机反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半自动反无人机系统。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开发与制造成本的降低,无人机行业发展迅猛,民用无人机正在“默默潜入”娱乐、物流、新闻、搜救、能源、遥感测绘等领域,成为普通人就能拥有、享受的“生活用品”。与此同时,无人机“黑飞”已成为了棘手的社会问题,由无人机“黑飞”所牵扯出的各类事件引发社会广泛热议;无人机的无序甚至违法使用给社会和个人都带来了重大的安全隐患、隐私侵犯和潜在威胁,也给社会安保带来新的挑战。
目前有无人机反制枪,通过电磁信号干扰发射器选择性地对“黑飞”无人机的遥控、GPS、图传信号进行电磁压制,与“黑飞”无人机操控者之间进行一场电磁PK,夺取操控者的控制权,直接使“黑飞”无人机迫降。但是这种无人机反制枪具有枪型结构,极易惊吓到不明真相的公众人员,影响他们的正常工作和生活。同时这种无人机反制枪一般都较重,在使用时需要长期手持托举,给使用者带来了不小的困扰。另外,这种无人机反制枪都配置有无人机探测设备,不但成本较高,也不适用于小型空域场景:例如在车站、学校、政府大楼或集会广场等场所,这些场所的空域半径范围一般在千米级,可直接通过望远镜发现无人机,然后控制电磁信号干扰发射器定向干扰即可。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无人机反制枪所存在的易影响人们工作生活、使用不便和小型场景使用成本高等问题,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半自动反无人机系统。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半自动反无人机系统,包括双筒望远镜和反无人机发射设备;
所述双筒望远镜包括镜筒、连接架板和焦距旋钮组件,其中,所述镜筒的数目为两个且通过所述连接架板连接构成双筒望远镜本体,并在所述连接架板的中部安装所述焦距旋钮组件,在所述连接架板的内部配置微处理器模块、第一惯性测量模块和第一无线收发模块,在所述连接架板的上表面且位于所述焦距旋钮组件的左右两侧分别嵌设有跟随启停按键和发射启停按键,所述微处理器模块分别通信连接所述第一惯性测量模块、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模块、所述跟随启停按键和所述发射启停按键;
所述反无人机发射设备包括基座底板、旋转底板、半球形罩体、第一步进电机、第二步进电机、角锥喇叭天线和主控板,其中,在所述半球形罩体的球面上开有一个允许所述角锥喇叭天线进行倾斜角度在0~90度之间任意调节的扇形凹槽;
所述旋转底板位于所述基座底板的正上方并与所述基座底板光滑接触,所述半球形罩体完全罩住所述旋转底板的顶面并形成有一个半球形空腔;
所述第一步进电机安装在所述基座底板的底面中心位置,其中,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的转轴在活动穿过所述基座底板后轴连接所述旋转底板,使所述旋转底板可在所述基座底板上旋转;
所述第二步进电机设置在所述半球形空腔中,其中,所述第二步进电机的转轴在活动穿过位于所述扇形凹槽与所述半球形空腔之间的槽壁后轴连接所述角锥喇叭天线的小口方向端部,使所述角锥喇叭天线可在所述扇形凹槽中进行0~90度之间的倾斜角度调节;
所述角锥喇叭天线的中部外表面附着有第二惯性测量模块;
所述主控板设置在所述半球形空腔中,其中,在所述主控板上布置有主控模块、射频模块和可无线通信连接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模块的第二无线收发模块,所述主控模块分别通信连接所述射频模块的受控端、所述第一步进电机的受控端和所述第二步进电机的受控端,所述主控模块还分别通信连接所述第二惯性测量模块和所述第二无线收发模块,所述射频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角锥喇叭天线。
优化的,还包括三脚架,其中,所述三脚架的三根脚腿分别采用伸缩杆结构或真空吸盘结构;
所述基座底板的底面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三脚架的顶部。
优化的,所述基座底板和所述旋转底板均为圆形板,且使所述旋转底板的板面积大于所述基座底板的板面积;
在所述旋转底板的板面边缘区域开设有若干散热孔,其中,所述板面边缘区域为不被所述基座底板遮挡的区域。
进一步优化的,在所述半球形空腔中还设置有散热风扇,其中,所述散热风扇的受控端通信连接所述主控模块。
详细优化的,所述主控板在所述半球形空腔中竖直设置,并在板面上开设有若干通风孔。
优化的,在所述半球形空腔中还设置有蓄电池组,其中,所述蓄电池组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一步进电机、所述第二步进电机和/或所述主控板。
优化的,在所述连接架板的下表面还嵌设有指纹采集器,其中,所述指纹采集器通信连接所述微处理器模块。
具体的,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模块和所述第二无线收发模块均同时包括有WiFi无线收发单元、ZigBee无线收发单元、蓝牙无线收发单元和/或GPRS无线收发单元。
具体的,所述第一惯性测量模块和所述第二惯性测量模块均同时采用型号为ADIS16407的IMU单元。
具体的,所述主控模块为采用芯片型号为STM32F105及其外围电路的单片机。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本发明创造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半自动反无人机系统,即一方面通过在发射设备上进行半球形罩体及扇形凹槽的设置,可以提供非枪型的主体外观,并对作为“枪头”的角锥喇叭天线起到一定内藏隐蔽作用,使得不再会轻易惊吓到不明真相的公众人员,保障他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另一方面通过在双筒望远镜侧和发射设备侧分别进行控制/处理模块、惯性测量模块和无线收发模块的配置,可以将双筒望远镜作为遥控设备,半自动控制发射设备进行空域方位的跟随对准动作和无人机反制信号的启动发射动作,进而无需长时间地托举发射设备,大大便利操作者的使用;
(2)由于未配置无人机探测部件,还可使整个反无人机系统具有成本低廉、结构简单和外观简洁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在小型场景空域反制无人机;
(3)所述半自动反无人机系统还具有使用方便、散热效果好和可防止非法使用等优点,便于实际应用和推广。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自动反无人机系统的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反无人机发射设备的罩内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反无人机发射设备的仰视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反无人机发射设备的俯视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半自动反无人机系统的控制系统结构示意图。
上述附图中:1-双筒望远镜;101-镜筒;102-连接架板;103-焦距旋钮组件;104-跟随启停按键;105-发射启停按键;2-基座底板;3-旋转底板;301-半球形空腔;302-散热孔;4-半球形罩体;401-扇形凹槽;501-第一步进电机;502-第二步进电机;6-角锥喇叭天线;7-主控板;701-通风孔;8-三脚架;801-脚腿;9-散热风扇;10-蓄电池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阐述。在此需要说明的是,对于这些实施例方式的说明虽然是用于帮助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本文公开的特定结构和功能细节仅用于描述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然而,可用很多备选的形式来体现本实用新型,并且不应当理解为本实用新型限制在本文阐述的实施例中。
应当理解,尽管本文可能使用术语第一、第二等等来描述各种单元,但是这些单元不应当受到这些术语的限制。这些术语仅用于区分一个单元和另一个单元。例如可以将第一单元称作第二单元,并且类似地可以将第二单元称作第一单元,同时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的范围。
应当理解,对于本文中可能出现的术语“和/或”,其仅仅是一种描述关联对象的关联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三种关系,例如,A和/或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B,同时存在A和B三种情况;对于本文中可能出现的术语“/和”,其是描述另一种关联对象关系,表示可以存在两种关系,例如,A/和B,可以表示:单独存在A,单独存在A和B两种情况;另外,对于本文中可能出现的字符“/”,一般表示前后关联对象是一种“或”关系。
应当理解,在本文中若将单元称作与另一个单元“连接”、“相连”或“耦合”时,它可以与另一个单元直相连接或耦合,或中间单元可以存在。相対地,在本文中若将单元称作与另一个单元“直接相连”或“直接耦合”时,表示不存在中间单元。另外,应当以类似方式来解释用于描述单元之间的关系的其他单词(例如,“在……之间”对“直接在……之间”,“相邻”对“直接相邻”等等)。
应当理解,本文使用的术语仅用于描述特定实施例,并不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的示例实施例。若本文所使用的,单数形式“一”、“一个”以及“该”意在包括复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明确指示相反意思。还应当理解,若术语“包括”、“包括了”、“包含”和/或“包含了”在本文中被使用时,指定所声明的特征、整数、步骤、操作、单元和/或组件的存在性,并且不排除一个或多个其他特征、数量、步骤、操作、单元、组件和/或他们的组合存在性或增加。
应当理解,还应当注意到在一些备选实施例中,所出现的功能/动作可能与附图出现的顺序不同。例如,取决于所涉及的功能/动作,实际上可以实质上并发地执行,或者有时可以以相反的顺序来执行连续示出的两个图。
应当理解,在下面的描述中提供了特定的细节,以便于对示例实施例的完全理解。然而,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的情况下实现示例实施例。例如可以在框图中示出系统,以避免用不必要的细节来使得示例不清楚。在其他实例中,可以不以不必要的细节来示出众所周知的过程、结构和技术,以避免使得示例实施例不清楚。
实施例一
如图1~5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所述半自动反无人机系统,包括双筒望远镜1和反无人机发射设备。
所述双筒望远镜1包括镜筒101、连接架板102和焦距旋钮组件103,其中,所述镜筒101的数目为两个且通过所述连接架板102连接构成双筒望远镜本体,并在所述连接架板102的中部安装所述焦距旋钮组件103,在所述连接架板102的内部配置微处理器模块、第一惯性测量模块和第一无线收发模块,在所述连接架板102的上表面且位于所述焦距旋钮组件103的左右两侧分别嵌设有跟随启停按键104和发射启停按键105,所述微处理器模块分别通信连接所述第一惯性测量模块、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模块、所述跟随启停按键104和所述发射启停按键105。
所述反无人机发射设备包括基座底板2、旋转底板3、半球形罩体4、第一步进电机501、第二步进电机502、角锥喇叭天线6和主控板7,其中,在所述半球形罩体4的球面上开有一个允许所述角锥喇叭天线6进行倾斜角度在0~90度之间任意调节的扇形凹槽401;所述旋转底板3位于所述基座底板2的正上方并与所述基座底板2光滑接触,所述半球形罩体4完全罩住所述旋转底板3的顶面并形成有一个半球形空腔301;所述第一步进电机501安装在所述基座底板2的底面中心位置,其中,所述第一步进电机501的转轴在活动穿过所述基座底板2后轴连接所述旋转底板3,使所述旋转底板3可在所述基座底板2上旋转;所述第二步进电机502设置在所述半球形空腔301中,其中,所述第二步进电机502的转轴在活动穿过位于所述扇形凹槽401与所述半球形空腔301之间的槽壁后轴连接所述角锥喇叭天线6的小口方向端部,使所述角锥喇叭天线6可在所述扇形凹槽401中进行0~90度之间的倾斜角度调节;所述角锥喇叭天线6的中部外表面附着有第二惯性测量模块;所述主控板7设置在所述半球形空腔301中,其中,在所述主控板7上布置有主控模块、射频模块和可无线通信连接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模块的第二无线收发模块,所述主控模块分别通信连接所述射频模块的受控端、所述第一步进电机501的受控端和所述第二步进电机502的受控端,所述主控模块还分别通信连接所述第二惯性测量模块和所述第二无线收发模块,所述射频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角锥喇叭天线6。
如图1~5所示,在所述半自动反无人机系统的具体结构中,所述双筒望远镜1用于方便使用者通过肉眼发现空域中的无人机,以及作为遥控设备无线控制所述反无人机发射设备;另外,由所述镜筒101、所述连接架板102和所述焦距旋钮组件103构成的双筒望远镜本体为现有常规结构。所述反无人机发射设备用于在所述双筒望远镜1的无线遥控下,实现半自动发射无人机反制信号的目的。
在所述双筒望远镜1的具体结构中,所述第一惯性测量模块用于通过内置的三个单轴加速度计和三个单轴陀螺计测量所述双筒望远镜1的三轴姿态角(或角速率)以及加速度,并以此解算出所述双筒望远镜1的当前姿态;具体的,所述第一惯性测量模块可以但不限于采用型号为ADIS16407的IMU(Inertial Measurement Unit)单元。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模块用于与所述第二无线收发模块进行无线通信,其可以但不限于包括有WiFi无线收发单元、ZigBee无线收发单元、蓝牙无线收发单元和/或GPRS无线收发单元等。所述跟随启停按键104用于在手动作用下产生第一触发电信号,使所述微处理器模块生成用于指示角锥喇叭天线跟随所述双筒望远镜调整当前姿态的跟随启动指令/跟随停止指令。所述发射启停按键105用于在手动作用下产生第二触发电信号,使所述微处理器模块生成用于指示控制射频模块进行无人机反制信号的发射启动指令/发射停止指令;此外,由于所述跟随启停按键104和所述发射启停按键105分别位于所述焦距旋钮组件103的左右两侧,可以一手控制跟随启停,另一手控制发射启停,实现方便操作的目的。所述微处理器模块一方面用于将产生的跟随启动指令/跟随停止指令和发射启动指令/发射停止指令等,通过所述第一无线发射模块传送至发射设备侧的主控模块,另一方面用于在跟随启动后,将来自所述第一惯性测量模块的当前姿态信息也传送至所述主控模块(在跟随停止时,所述微处理器模块可控制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模块及发射设备进行节能的周期休眠状态);所述微处理器模块可以但不限于采用型号为STM8L052C6TC的微处理器芯片及其外围电路;另外,前述相关软件程序可以基于现有常规程序进行适应性改动得到。
在所述反无人机发射设备的具体结构中,所述基座底板2用于作为固定底板。所述旋转底板3用于承载包括所述半球形罩体4、所述第二步进电机502、所述角锥喇叭天线6和所述主控板7的主体结构,并可在所述第一步进电机501的驱动下使整个主体能够在0~360度之间进行任意水平角度的旋转。所述半球形罩体4用于提供非枪型的主体外观,并保护所述半球形空腔301中的各种部件不会被风吹雨淋;另外,通过设置所述扇形凹槽401,可以进一步对作为“枪头”的所述角锥喇叭天线6起到一定内藏隐蔽作用。
所述第一步进电机501用于在所述主控模块的控制下,驱动所述旋转底板3在水平面上旋转;所述第二步进电机502用于在所述主控模块的控制下,驱动所述角锥喇叭天线6在所述扇形凹槽401中进行0~90度之间的倾斜角度调节,从而通过两步进电机的设置,可以确保作为“枪头”的所述角锥喇叭天线6能够对准任意方位的空域。所述角锥喇叭天线6用于对来自所述射频模块的电磁干扰信号(即无人机反制信号)进行垂直极化并空口发射出去,以便实现定位反制目的。
所述角锥喇叭天线6的小口方向是相对喇叭结构的大口方向相对而言的;另外,所述角锥喇叭天线6可采用现有结构进行常规改动实现,例如使其工作频率介于1560~1620MHz、2400~2486MHz和/或5720~5850MHz之间,增益不小于10分贝,VSWR(VoltageStanding Wave Ratio,电压驻波比)不大于1.5,有效干扰半径在KM以内,有线接口为N-K接口,天线形式为对数周期。所述第二惯性测量模块也用于通过内置的三个单轴加速度计和三个单轴陀螺计测量所述角锥喇叭天线6的三轴姿态角(或角速率)以及加速度,并以此解算出所述角锥喇叭天线6的当前姿态;具体的,所述第二惯性测量模块也可以但不限于采用型号为ADIS16407的IMU单元;另外,为了确保无线遥控两侧的跟随精度,所述第一惯性测量模块和所述第二惯性测量模块优选采用相同型号的IMU单元。
所述主控板7用于承载所述主控模块、所述射频模块和所述第二无线收发模块,其中,所述射频模块用于在所述主控模块的控制下,产生并功放适用于干扰无人机的射频信号,其可直接采用现有常规的射频模块实现,例如可以但不限于包括有信号源、数字衰减器、功率放大器和带阻滤波器等。所述第二无线收发模块用于与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模块进行无线通信,其也可以但不限于包括有WiFi无线收发单元、ZigBee无线收发单元、蓝牙无线收发单元和/或GPRS无线收发单元等;另外,所述第二无线收发模块和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模块至少要包含有一种相同的无线收发模块,以便两者能正常无线通信。所述主控模块一方面用于在收到来自所述双筒望远镜1的跟随启动指令后,根据来自所述双筒望远镜1的当前姿态信息,分别控制所述第一步进电机501和所述第二步进电机502进行旋转驱动,直到该当前姿态信息与来自所述第二惯性测量模块的当前姿态一致(即使所述角锥喇叭天线6与所述双筒望远镜1动态跟随地对准同一空域方位,此时,所述角锥喇叭天线6与所述双筒望远镜1的地理坐标原点视为相同点,即默认使用者就在所述反无人机发射设备的旁边;另外,若所述双筒望远镜1俯视对准底面,则控制所述角锥喇叭天线6的倾斜角度为0即可),并在收到跟随停止指令时,停止前述跟随动作;另一方面用于在收到来自所述双筒望远镜1的发射启动指令后,控制所述射频模块产生并功放适用于干扰无人机的射频信号,最终通过所述角锥喇叭天线6对当前对准空域方位内的无人机产生干扰反制作用,并在收到发射停止指令后时,停止前述发射动作。具体的,所述主控模块可以但不限于为采用芯片型号为STM32F105及其外围电路的单片机;另外,前述主控模块的相关控制程序可以基于现有常规程序进行适应性改动得到。
由此基于前述半自动反无人机系统的详细结构描述,一方面通过在发射设备上进行半球形罩体及扇形凹槽的设置,可以提供非枪型的主体外观,并对作为“枪头”的角锥喇叭天线起到一定内藏隐蔽作用,使得不再会轻易惊吓到不明真相的公众人员,保障他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另一方面通过在双筒望远镜侧和发射设备侧分别进行控制/处理模块、惯性测量模块和无线收发模块的配置,可以将双筒望远镜作为遥控设备,半自动控制发射设备进行空域方位的跟随对准动作和无人机反制信号的启动发射动作,进而无需长时间地托举发射设备,大大便利操作者的使用。此外,由于未配置无人机探测部件,还可使整个反无人机系统具有成本低廉、结构简单和外观简洁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在小型场景空域反制无人机。
优化的,还包括三脚架8,其中,所述三脚架8的三根脚腿801分别采用伸缩杆结构或真空吸盘结构;所述基座底板2的底面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三脚架8的顶部。如图1和3所示,所述三脚架8用于支撑上部的所述基座底板2、所述旋转底板3和所述半球形罩体4等,其与所述基座底板2的可拆卸地连接机构可以但不限于采用常规的螺栓机构,以便实现拆卸分装和减小占用空间的目的,方便运输和保管;另外,当将所述三脚架8的三根脚腿801设计为伸缩杆结构时,可以进一步方便收纳和运输;而当将所述三脚架8的三根脚腿801设计为真空吸盘结构时,可以方便将整个发射设备固定安装在车顶等平面上,便于实际应用布置。
优化的,所述基座底板2和所述旋转底板3均为圆形板,且使所述旋转底板3的板面积大于所述基座底板2的板面积;在所述旋转底板3的板面边缘区域开设有若干散热孔302,其中,所述板面边缘区域为不被所述基座底板2遮挡的区域。如图1~3所示,通过在所述板面边缘区域设置所述散热孔302,可以在防止进水的同时,利于腔内热量的散出,延长腔内器件的工作寿命。进一步优化的,为了进一步提升散热效能,如图2所示,在所述半球形空腔301中还设置有散热风扇9(如图2所示,举例设置有左右两个),其中,所述散热风扇9的受控端通信连接所述主控模块。另外,还可以将所述主控板7在所述半球形空腔301中进行竖直设置,并在板面上开设有若干通风孔701,如此可以进一步利于腔内空气流动,提升所述主控板7的散热效果。
优化的,在所述半球形空腔301中还设置有蓄电池组10,其中,所述蓄电池组10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一步进电机501、所述第二步进电机502和/或所述主控板7。所述蓄电池组10用于为其他用电部件提供电能支持,其优选采用锂电池组。另外,考虑所述蓄电池组10与所述第一步进电机501会因水平旋转而相对移动,可在所述基座底板2和所述旋转底板3上通过设置常规的无线供电结构、接触供电结构或非接触供电结构为所述第一步进电机501进行供电,当然此时,也可以采用无线通信方式使所述主控模块通信连接所述第一步进电机501的受控端。
优化的,在所述连接架板102的下表面还嵌设有指纹采集器,其中,所述指纹采集器通信连接所述微处理器模块。如图5所示,通过设置所述指纹采集器,还可以定期采集操作者的指纹信息,以便所述微处理器模块将采集到指纹信息传输至所述主控模块进行身份验证,仅允许验证通过的操作者使用所述双筒望远镜1对发射设备进行无线遥控操作,如此可以确保不被非法人员误用。
综上,采用本实施例所提供的半自动反无人机系统,具有如下技术效果:
(1)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新型的半自动反无人机系统,即一方面通过在发射设备上进行半球形罩体及扇形凹槽的设置,可以提供非枪型的主体外观,并对作为“枪头”的角锥喇叭天线起到一定内藏隐蔽作用,使得不再会轻易惊吓到不明真相的公众人员,保障他们的正常工作生活;另一方面通过在双筒望远镜侧和发射设备侧分别进行控制/处理模块、惯性测量模块和无线收发模块的配置,可以将双筒望远镜作为遥控设备,半自动控制发射设备进行空域方位的跟随对准动作和无人机反制信号的启动发射动作,进而无需长时间地托举发射设备,大大便利操作者的使用;
(2)由于未配置无人机探测部件,还可使整个反无人机系统具有成本低廉、结构简单和外观简洁的特点,特别适用于在小型场景空域反制无人机;
(3)所述半自动反无人机系统还具有使用方便、散热效果好和可防止非法使用等优点,便于实际应用和推广。
以上所描述的多个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若涉及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单元,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若涉及到作为单元显示的部件,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单元,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单元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单元来实现本实施例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的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精神和范围。
最后应说明的是,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可选的实施方式,任何人在本实用新型的启示下都可得出其他各种形式的产品。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不应理解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的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书中界定的为准,并且说明书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书。

Claims (10)

1.一种半自动反无人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双筒望远镜(1)和反无人机发射设备;
所述双筒望远镜(1)包括镜筒(101)、连接架板(102)和焦距旋钮组件(103),其中,所述镜筒(101)的数目为两个且通过所述连接架板(102)连接构成双筒望远镜本体,并在所述连接架板(102)的中部安装所述焦距旋钮组件(103),在所述连接架板(102)的内部配置微处理器模块、第一惯性测量模块和第一无线收发模块,在所述连接架板(102)的上表面且位于所述焦距旋钮组件(103)的左右两侧分别嵌设有跟随启停按键(104)和发射启停按键(105),所述微处理器模块分别通信连接所述第一惯性测量模块、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模块、所述跟随启停按键(104)和所述发射启停按键(105);
所述反无人机发射设备包括基座底板(2)、旋转底板(3)、半球形罩体(4)、第一步进电机(501)、第二步进电机(502)、角锥喇叭天线(6)和主控板(7),其中,在所述半球形罩体(4)的球面上开有一个允许所述角锥喇叭天线(6)进行倾斜角度在0~90度之间任意调节的扇形凹槽(401);
所述旋转底板(3)位于所述基座底板(2)的正上方并与所述基座底板(2)光滑接触,所述半球形罩体(4)完全罩住所述旋转底板(3)的顶面并形成有一个半球形空腔(301);
所述第一步进电机(501)安装在所述基座底板(2)的底面中心位置,其中,所述第一步进电机(501)的转轴在活动穿过所述基座底板(2)后轴连接所述旋转底板(3),使所述旋转底板(3)可在所述基座底板(2)上旋转;
所述第二步进电机(502)设置在所述半球形空腔(301)中,其中,所述第二步进电机(502)的转轴在活动穿过位于所述扇形凹槽(401)与所述半球形空腔(301)之间的槽壁后轴连接所述角锥喇叭天线(6)的小口方向端部,使所述角锥喇叭天线(6)可在所述扇形凹槽(401)中进行0~90度之间的倾斜角度调节;
所述角锥喇叭天线(6)的中部外表面附着有第二惯性测量模块;
所述主控板(7)设置在所述半球形空腔(301)中,其中,在所述主控板(7)上布置有主控模块、射频模块和可无线通信连接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模块的第二无线收发模块,所述主控模块分别通信连接所述射频模块的受控端、所述第一步进电机(501)的受控端和所述第二步进电机(502)的受控端,所述主控模块还分别通信连接所述第二惯性测量模块和所述第二无线收发模块,所述射频模块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角锥喇叭天线(6)。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自动反无人机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三脚架(8),其中,所述三脚架(8)的三根脚腿(801)分别采用伸缩杆结构或真空吸盘结构;
所述基座底板(2)的底面可拆卸地连接所述三脚架(8)的顶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半自动反无人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底板(2)和所述旋转底板(3)均为圆形板,且使所述旋转底板(3)的板面积大于所述基座底板(2)的板面积;
在所述旋转底板(3)的板面边缘区域开设有若干散热孔(302),其中,所述板面边缘区域为不被所述基座底板(2)遮挡的区域。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半自动反无人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半球形空腔(301)中还设置有散热风扇(9),其中,所述散热风扇(9)的受控端通信连接所述主控模块。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半自动反无人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板(7)在所述半球形空腔(301)中竖直设置,并在板面上开设有若干通风孔(70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自动反无人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半球形空腔(301)中还设置有蓄电池组(10),其中,所述蓄电池组(10)分别电连接所述第一步进电机(501)、所述第二步进电机(502)和/或所述主控板(7)。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自动反无人机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架板(102)的下表面还嵌设有指纹采集器,其中,所述指纹采集器通信连接所述微处理器模块。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自动反无人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无线收发模块和所述第二无线收发模块均同时包括有WiFi无线收发单元、ZigBee无线收发单元、蓝牙无线收发单元和/或GPRS无线收发单元。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自动反无人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惯性测量模块和所述第二惯性测量模块均同时采用型号为ADIS16407的IMU单元。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半自动反无人机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模块为采用芯片型号为STM32F105及其外围电路的单片机。
CN201920750971.6U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半自动反无人机系统 Active CN20991051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50971.6U CN209910514U (zh)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半自动反无人机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50971.6U CN209910514U (zh)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半自动反无人机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10514U true CN209910514U (zh) 2020-01-07

Family

ID=6904984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50971.6U Active CN209910514U (zh) 2019-05-23 2019-05-23 一种半自动反无人机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1051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05719A (zh) * 2020-05-06 2020-09-01 嘉兴泰豪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通讯功能的微型无人机探测方法及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05719A (zh) * 2020-05-06 2020-09-01 嘉兴泰豪装备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通讯功能的微型无人机探测方法及系统
CN111605719B (zh) * 2020-05-06 2023-11-10 嘉兴释探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通讯功能的微型无人机探测方法及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910515U (zh) 一种适用于校园空域的便携式反无人机设备
EP3340423B1 (en) Onboard charging device for unmanned aerial vehicle and vehicle including the same
US1051556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obstacle avoidance in aerial systems
US10564651B2 (en) Control system, terminal and airborne flight control system of multi-rotor craft
KR101650136B1 (ko) 원위치 자동복귀·컬러트래킹 자동추적을 갖는 스마트 드론 장치
US9623760B2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managing unmanned aerial vehicles
CN107664491B (zh) 基站天线下倾角测量方法、装置和系统
CN204808049U (zh) 一种具有无人机的通信系统
KR102160734B1 (ko) 무선 충전 드론을 이용한 촬영 시스템
KR20180111065A (ko) 무인 항공기 및 이를 제어하는 방법
US20200004238A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ontrolling f channel
CN204810432U (zh) 一种具有无人机的监控系统
CN105573343A (zh) 一种无人机抓捕系统
CN103618676A (zh) 一种无线路由器
CN114489148B (zh) 一种基于智能探测和电子对抗的反无人机系统
CN209910514U (zh) 一种半自动反无人机系统
CN105352494A (zh) 巡航定位装置、巡航定位系统及方法
CN112583517A (zh) 一种机载无人机反制系统
CN205790333U (zh) 一种无人机信号的破坏装置
CN104880195A (zh) 移动通信导航终端及其导航方法
CN206481292U (zh) 手持式无人机驱赶诱捕仪
CN207281308U (zh) 无人车侦察系统及具有其的无人车
CA2980330A1 (en) Elevation angle estimating system and method for user terminal placement
US10804972B2 (en) Personal on-the-move satellite communications terminal
CN107765088A (zh) 移动周扫控制装置及控制方法、移动周扫设备及无人车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09

Address after: 610000 Chengdu, Sichuan Tianfu New District, Huayang street, Changjiang east two street 56, 1, 1 floors 1 rooms.

Patentee after: Chengdu Kongtian Wangxin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No. 2126, 2127, 21 / F, building 1, No. 56, Tianhui middle street, hi tech Zone, Chengdu, Sichuan 610000

Patentee before: Chengdu fuguolimin Technolog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