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10510U - 新型防红外隐身服 - Google Patents

新型防红外隐身服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10510U
CN209910510U CN201920446101.XU CN201920446101U CN209910510U CN 209910510 U CN209910510 U CN 209910510U CN 201920446101 U CN201920446101 U CN 201920446101U CN 209910510 U CN209910510 U CN 2099105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infrared
camouflage
layer
proof
nov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4610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秀峰
杨俊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Taiyu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2044610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105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105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10510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Professional, Industrial, Or Sporting Protective Gar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伪装隐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新型防红外隐身服,包括头套、上衣、手套和裤子,所述头套、上衣、手套和裤子均由三层结构构成,最里层为吸波涂层,用于吸收人体辐射的红外线电磁波;中间层为屏蔽层,用于反射和屏蔽人体辐射的红外线电磁波;最外层为防红外迷彩面料层,用于防可见光、防近红外和微光夜视镜下的光学伪装。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目前的伪装大多为迷彩伪装,主要是防可见光和微光夜视镜下的光学伪装,无法再满足实际伪装的要求的问题,具有良好的防红外侦测性能。

Description

新型防红外隐身服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伪装隐身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新型防红外隐身服。
背景技术
伪装就是改变目标本身的原特征信息,降低或消除目标的可探测特征,实现目标的“隐真”;或模拟目标的可探测特征,仿制假目标以“示假”,从而达到保全自我的目的。现代空间和地面侦察技术手段日新月异,探测技术和设备也变的复杂多样,而在所有的探测设备中以红外探测应用最多最广,但目前的伪装大多为迷彩伪装,主要是防可见光和微光夜视镜下的光学伪装,如此单一的伪装就无法再满足实际伪装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了一种新型防红外隐身服。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以下技术方案:
新型防红外隐身服,包括头套、上衣、手套和裤子,所述头套、上衣、手套和裤子均由三层结构构成,最里层为吸波涂层,用于吸收人体辐射的红外线电磁波;中间层为屏蔽层,用于反射和屏蔽人体辐射的红外线电磁波;最外层为防红外迷彩面料层,用于防可见光、防近红外和微光夜视镜下的光学伪装。
进一步,在所述屏蔽层和防红外迷彩面料层之间还设置有一层吸波涂层。
再进一步,在所述头套上设置有眼罩,在所述头套上与眼罩水平的位置设置有松紧带,且松紧带位于防红外迷彩面料层和吸波涂层之间,并使松紧带的两端伸出头套的防红外迷彩面料层分别与眼罩的左右两侧连接。
更进一步,在所述头套的下方设置有裙摆,且裙摆可遮盖至胸前部位,以防止人体红外辐射泄漏。
更进一步,所述上衣的下摆长至臀部,且在所述上衣的袖口和下摆位置以及裤子的裤口和脚口均设置有松紧带,以防止人体红外辐射泄漏。
更进一步,所述手套的长度至手腕和胳膊肘部之间的中间位置,在所述手套的出口处设置有松紧带,以防止人体红外辐射泄漏。
更进一步,在所述上衣的腋窝部和裤子的裆部设置有纳米级透气孔。
更进一步,所述屏蔽层为银纤维复合材料编织层。
更进一步,所述吸波涂层为稀土改性纳米铁氧体颗粒、短切碳纤维粉末、纳米SiC粉末和稀土改性纳米磁性合金粉末中的一种或多种按任意比例混合组成的合金涂层。
更进一步,在所述屏蔽层和防红外迷彩面料层之间的吸波涂层上设置有多个微小孔,多个微小孔组合成若干个动物的形状,人体热量从微小孔中散发出形成动物形状的热斑点,形成伪装。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吸波涂层吸收人体辐射的红外线电磁波,通过屏蔽层反射和屏蔽人体辐射的红外线电磁波,吸收和反射屏蔽双重结合,更好的达到防红外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在头套上设置了眼罩,在不影响观察的同时,可以防止人体红外辐射泄漏;
3、本实用新型在头套、上衣、裤子以及手套上都设置了松紧带可以更好的防止人体红外辐射泄漏;
4、本实用新型在头套的下方设置有裙摆,且裙摆可遮盖至胸前部位,可以很好的防止人体红外辐射泄漏;
5、本实用新型在上衣的腋窝部和裤子的裆部设置了纳米级透气孔,用以透气,从而增加穿着舒适度;
6、本实用新型在屏蔽层和防红外迷彩面料层之间的吸波涂层上设置有多个微小孔,多个微小孔形成动物的形状,人体量从微小孔中散发出形成动物形状的热斑点,可以形成伪装,扰乱敌人探测。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中多层材料的组合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2中多层材料的组合示意图;
其中头套—1、上衣—2、手套—3、裤子—4、屏蔽层—5、吸波涂层—6、防红外迷彩面料层—7。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如图1、图2所示,新型防红外隐身服,包括头套1、上衣2、手套3和裤子4,所述头套1、上衣2、手套3和裤子4均由三层结构构成,从里层到外层依次为吸波涂层6、屏蔽层5和防红外迷彩面料层7,所述吸波涂层6用于吸收人体辐射的红外线电磁波;所述屏蔽层5用于反射和屏蔽人体辐射的红外线电磁波,所述防红外迷彩面料层7用于防可见光、防近红外和微光夜视镜下的光学伪装,所述屏蔽层5为银纤维复合材料编织层,所述吸波涂层6为稀土改性纳米铁氧体颗粒层,在所述头套1上设置有眼罩8,在所述头套1上与眼罩水平的位置设置有松紧带,且松紧带位于防红外迷彩面料层7和屏蔽层5之间,并使松紧带的两端伸出头套1的防红外迷彩面料层7分别与眼罩8的左右两侧连接。在所述头套1的下方设置有裙摆,且裙摆可遮盖至胸前部位;所述上衣2 的下摆长至臀部,且在所述上衣2的袖口和下摆位置以及裤子4的裤口和脚口均设置有松紧带;所述手套3的长度至手腕和胳膊肘部之间的中间位置,在所述手套3的出口处设置有松紧带,以防止人体红外辐射泄漏。在所述上衣2的腋窝部和裤子4的裆部设置有纳米级透气孔。
实施例2
如图1、图3所示,新型防红外隐身服,包括头套1、上衣2、手套3和裤子4,所述头套1、上衣2、手套3和裤子4均由四层结构构成,从里层到外层依次为吸波涂层6、屏蔽层5、吸波涂层6和防红外迷彩面料层7,所述吸波涂层6用于吸收人体辐射的红外线电磁波;所述屏蔽层5用于反射和屏蔽人体辐射的红外线电磁波,所述防红外迷彩面料层7用于防可见光、防近红外和微光夜视镜下的光学伪装,所述屏蔽层5为银纤维复合材料编织层,所述吸波涂层6 为短切碳纤维粉末层,在所述头套1上设置有眼罩8,在所述头套1上与眼罩水平的位置设置有松紧带,且松紧带位于防红外迷彩面料层7和吸波涂层6之间,并使松紧带的两端伸出头套1的防红外迷彩面料层7分别与眼罩8的左右两侧连接。在所述头套1的下方设置有裙摆,且裙摆可遮盖至胸前部位;所述上衣2 的下摆长至臀部,且在所述上衣2的袖口和下摆位置以及裤子4的裤口和脚口均设置有松紧带;所述手套3的长度至手腕和胳膊肘部之间的中间位置,在所述手套3的出口处设置有松紧带,以防止人体红外辐射泄漏。在所述上衣2的腋窝部和裤子4的裆部设置有纳米级透气孔。在所述屏蔽层5和防红外迷彩面料层7之间的吸波涂层6上设置有多个微小孔,多个微小孔组合成若干个动物的形状,人体热量从微小孔中散发出形成动物形状的热斑点,形成伪装。
上述实施例中吸波涂层6还可以为稀土改性纳米铁氧体颗粒、短切碳纤维粉末、纳米SiC粉末和稀土改性纳米磁性合金粉末中的一种或多种按任意比例混合组成的合金涂层。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特征和优点,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实用新型。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而不是上述说明限定,因此旨在将落在权利要求的等同要件的含义和范围内的所有变化囊括在本实用新型内。不应将权利要求中的任何附图标记视为限制所涉及的权利要求。
此外,应当理解,虽然本说明书按照实施方式加以描述,但并非每个实施方式仅包含一个独立的技术方案,说明书的这种叙述方式仅仅是为清楚起见,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将说明书作为一个整体,各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也可以经适当组合,形成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其他实施方式。

Claims (10)

1.新型防红外隐身服,其特征在于:包括头套(1)、上衣(2)、手套(3)和裤子(4),所述头套(1)、上衣(2)、手套(3)和裤子(4)均由三层结构构成,最里层为吸波涂层(6),用于吸收人体辐射的红外线电磁波;中间层为屏蔽层(5),用于反射和屏蔽人体辐射的红外线电磁波;最外层为防红外迷彩面料层(7),用于防可见光、防近红外和微光夜视镜下的光学伪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防红外隐身服,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屏蔽层(5)和防红外迷彩面料层(7)之间还设置有一层吸波涂层(6)。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防红外隐身服,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头套(1)上设置有眼罩(8),在所述头套(1)上与眼罩水平的位置设置有松紧带,且松紧带位于防红外迷彩面料层(7)和吸波涂层(6)之间,并使松紧带的两端伸出头套(1)的防红外迷彩面料层(7)分别与眼罩(8)的左右两侧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新型防红外隐身服,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头套(1)的下方设置有裙摆,且裙摆可遮盖至胸前部位,以防止人体红外辐射泄漏。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新型防红外隐身服,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衣(2)的下摆长至臀部,且在所述上衣(2)的袖口和下摆位置以及裤子(4)的裤口和脚口均设置有松紧带,以防止人体红外辐射泄漏。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防红外隐身服,其特征在于:所述手套(3)的长度至手腕和胳膊肘部之间的中间位置,在所述手套(3)的出口处设置有松紧带,以防止人体红外辐射泄漏。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新型防红外隐身服,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上衣(2)的腋窝部和裤子(4)的裆部设置有纳米级透气孔。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新型防红外隐身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屏蔽层(5) 为银纤维复合材料编织层。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新型防红外隐身服,其特征在于:所述吸波涂层(6)为稀土改性纳米铁氧体颗粒、短切碳纤维粉末、纳米SiC粉末和稀土改性纳米磁性合金粉末中的任意一种合金涂层。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新型防红外隐身服,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屏蔽层(5)和防红外迷彩面料层(7)之间的吸波涂层(6)上设置有多个微小孔,多个微小孔组合成若干个动物的形状,通过人体从微小孔中散发出的热量形成动物形状的热斑点,形成伪装。
CN201920446101.XU 2019-04-03 2019-04-03 新型防红外隐身服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9105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46101.XU CN209910510U (zh) 2019-04-03 2019-04-03 新型防红外隐身服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46101.XU CN209910510U (zh) 2019-04-03 2019-04-03 新型防红外隐身服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10510U true CN209910510U (zh) 2020-01-07

Family

ID=690343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46101.X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910510U (zh) 2019-04-03 2019-04-03 新型防红外隐身服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1051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60654B2 (en) Multispectral camouflage material
CN108472522B (zh) 由可变拉伸针织和编织纺织品材料制成的防护兜帽
US20130019365A1 (en) Multi-paneled protective undergarment
CA2331792A1 (en) Improved fabric armor
CN105658285A (zh) 具有改善的罩的防护服
US20130122975A1 (en) Radiation protector for mobile devices
CN209910510U (zh) 新型防红外隐身服
WO2015071762A2 (en) Integrated body armor garment
CN104770909A (zh) 一种连体式防辐射服
CA2720569A1 (en) Multi-panelled protective undergarment
CN212065707U (zh) 一种防水防割刺轻便型夹克
AU2010101434B4 (en) Multi-panelled protective undergarment
CN205432219U (zh) 一种带有可拆卸护颈的警用防刺服
CN219757119U (zh) 一种防热红外伪装服
CN201166994Y (zh) 防辐射面罩
CN111074407A (zh) 一种红外隐身及热管理布料及其制作方法
JP2004053039A (ja) 遠赤外線偽装服
CN216393135U (zh) 一种可见/红外兼容隐身头罩
CN112869254A (zh) 一种隐蔽式仿生花型作训服
CN206420380U (zh) 一种使用石墨烯泡沫复合材料的军用伪装网
CN206514728U (zh) 一种轻型软质扫雷防护装具
CN209017909U (zh) 一种防紫外线防辐射服装
CN204499541U (zh) 一种连体式防辐射服
CN207821153U (zh) 一种阻燃型电磁辐射防护服
CN216019246U (zh) 一种连体式电磁辐射防护服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