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910034U - 一种新风循环再利用控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新风循环再利用控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910034U
CN209910034U CN201920666649.5U CN201920666649U CN209910034U CN 209910034 U CN209910034 U CN 209910034U CN 201920666649 U CN201920666649 U CN 201920666649U CN 209910034 U CN209910034 U CN 20991003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pipe
heat exchanger
return
communicat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66649.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曾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 & E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 & E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 & E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 & E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66649.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91003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91003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91003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 Conditioning Control Devic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循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风循环再利用控制装置。包括:空调组件、控制器、送风管、回风短管、回风管和新风管,所述送风管与空调机组的出风口相连通,所述送风管通过分支管道与不同的制冷隔间连通,每个所述分支管道上均设有风量控制阀,每个制冷隔间内还设有CO2浓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回风管一端与制冷隔间连通,所述回风支管上设有电动调节阀。本实用新型通过电动调节阀调节每个制冷隔间的进风量,在不增加空调新风能耗的基础上满足变风量空调系统各服务房间内的新风量需求,彻底解决变风量空调系统中新风量的分配问题。

Description

一种新风循环再利用控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风循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新风循环再利用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变风量空调系统(VAV系统)一般都服务多个不同的空调区域,各个区域的负荷特性及人员比例均不相同,所需的新风比也不相同,如何在不增加新风能耗的基础上满足各服务区域的新风量需求一直未得到很好的解决。现阶段,变风量空调系统的新风采用以下几种常用的控制方法:1.定新风量控制方法;2.定新风比控制方法;3.变新风比控制方法(监测CO2浓度控制新风量供给)。上述几种控制方法中,均不能实现按服务区域的新风量实际需求来控制新风量的供给,会出现有些服务区域的新风量过量,有些区域的新风量不足。新风量过量的房间,增加了新风能耗,新风量不足的房间,降低了房间的舒适性,影响工作人员的心情及工作效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和缺陷,提供一种按照实际需求来控制新风量的供给的新风循环再利用控制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一种新风循环再利用控制装置,包括:空调组件、控制器、送风管、回风短管、回风管和新风管,所述送风管与空调机组的出风口相连通,所述送风管通过分支管道与不同的制冷隔间连通,每个所述分支管道上均设有风量控制阀,每个制冷隔间内还设有CO2浓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回风管一端与制冷隔间连通,所述回风管另一端通过连接回风支管将制冷隔间分别与空调机组的送风机箱新风口、空调机组的排风机箱进风口连通,所述新风口还通过新风管与外部空气相连通,所述回风支管上设有电动调节阀,所述控制器分别与风量控制阀、CO2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风量控制阀、电动调节阀信号连接。
具体的,所述空调组件包括:排风机箱、送风机箱、表冷器、送风机、排风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安装在排风机箱内,所述第三换热器安装在送风机箱内,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通过循环管道闭合连接,所述循环管道上安装有循环泵,所述循环管道内有循环导热液体,所述第三换热器上游设有新风口,第三换热器下游设有所述表冷器,所述表冷器与制冷机组连通,所述表冷器下游设有送风机,所述送风机下游设有出风口,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上游设有排风机,所述排风机上游设有入风口,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下游设有排风口。
具体的,所述新风口和所述第三换热器之间设有过滤板,所述送风机和所述出风口之间设有过滤板,所述入风口和排风机之间也设有过滤板。
具体的,所述回风短管将制冷隔间与过道间连通,所述回风管通过连通过道间间接和制冷隔间连通。
具体的,所述CO2浓度传感器设置在回风短管内。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包括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CO2浓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回风管一端与制冷隔间连通,所述回风管另一端通过连接回风支管将制冷隔间与空调机组的送风机箱新风口连通,所述新风口还通过新风管与外部空气相连通,通过CO2浓度传感器检测CO2浓度,通过电动调节阀调节每个制冷隔间的进风量,在不增加空调新风能耗的基础上满足变风量空调系统各服务房间内的新风量需求,彻底解决变风量空调系统中新风量的分配问题。
(2)本实用新型通过将回风管另一端通过连接回风支管将制冷隔间与空调机组的排风机箱进风口连通,当室内CO2浓度过高时将制冷隔间内的空气排至排风机箱进风口,使得排出的冷气能够充分被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交互换热,能够充分利用冷气,节约电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如图1所示,一种新风循环再利用控制装置,包括:空调组件1、控制器、送风管2、回风短管3、回风管4和新风管5,所述送风管2与空调机组的出风口相连通,所述送风管2通过分支管道21与不同的制冷隔间6连通,每个所述分支管道21上均设有风量控制阀8,每个制冷隔间6内还设有CO2浓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回风管4一端与制冷隔间6连通,所述回风管4另一端通过连接回风支管将制冷隔间6分别与空调机组的送风机箱新风口111、空调机组的排风机箱进风口121连通,所述新风口111还通过新风管5与外部空气相连通,所述回风支管上设有电动调节阀9,所述控制器分别与风量控制阀8、CO2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风量控制阀8、电动调节阀9信号连接。所述新风管上也设有电动调节阀,通过CO2浓度传感器检测CO2浓度,通过电动调节阀9调节每个制冷隔间6的进风量,在不增加空调新风能耗的基础上满足变风量空调系统各服务房间内的新风量需求,彻底解决变风量空调系统中新风量的分配问题。通过将回风管4另一端通过连接回风支管将制冷隔间6与空调机组的排风机箱进风口121连通,当室内CO2浓度过高时将制冷隔间6内的空气排至排风机箱进风口121,使得排出的冷气能够充分被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交互换热,能够充分利用冷气,节约电能。
具体的,所述空调组件1包括:排风机箱、送风机箱、表冷器112、送风机113、排风机122、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安装在排风机箱内,所述第三换热器安装在送风机113箱11内,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通过循环管道124闭合连接,所述循环管道124上安装有循环泵125,所述循环管道124内有循环导热液体,所述第三换热器上游设有新风口111,第三换热器下游设有所述表冷器112,所述表冷器112与制冷机组114连通,所述表冷器112下游设有送风机113,所述送风机113下游设有出风口115,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上游设有排风机122,所述排风机122上游设有入风口123,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下游设有排风口126。
通过检测各个制冷隔间6的CO2浓度计算各制冷隔间6所需的新风量,各制冷隔间6所需的新风比可以通过下式进行计算:
Figure BDA0002055717860000031
其中Yi为第i个制冷隔间6内所需的新风比;Lxi为第i个制冷隔间6所需的新风量(m3/h);Lki为第i个制冷隔间6所需的空调送风量(m3/h)。比较各房间的新风比,可得出空调系统制冷隔间6内新风比的最大值(下文称为临界新风比)。按临界新风比计算空调系统所需要的新风量,该新风量能满足服务区域内所有房间新风量的需求,其中按临界新风比计算所需的新风量的公式为Lx总=Lk总*Ymax,其中Lx总为按临界区新风比计算系统所需要的总新风量(m3/h);Lk总为系统总送风量(m3/h);Ymax临界新风比。通过检测回风管4内CO2浓度,可计算出空调回风中能可循环再利用的新风量,空调系统回风中可再次循环利用的新风量为
Figure BDA0002055717860000041
其中,Lxh为空调回风中可再次循环利用的新风量(m3/h);Lkh空调回风量(m3/h);C0为室内CO2浓度的允许限值(ppm);C0为室外新风CO2的浓度值(ppm);Ch为回风CO2的浓度值(ppm)。按临界新风比计算的新风量减去回风管4内可循环再利用的新风量即为从室外引进的新风量,计算公式为Lx *=Lx总-Lxh,其中Lx *为系统需从室外所需取的新风量(m3/h)。通过上述推理分析,能够实现在不增加空调新风能耗的基础上满足变风量空调系统各服务房间内的新风量需求,彻底解决变风量空调系统中新风量的分配问题。
具体的,所述新风口111和所述第三换热器之间设有过滤板,所述送风机113和所述出风口115之间设有过滤板,所述入风口123和排风机122之间也设有过滤板。通过增设过滤板能够起到一定的净化空气的效果。
具体的,所述回风短管3将制冷隔间6与过道间连通,所述回风管4通过连通过道间间接和制冷隔间6连通。通过回风短管3将制冷隔间6与过道间连通,使得过道间也具有制冷效果,并且在过道能够形成风。
具体的,所述CO2浓度传感器设置在回风短管3内。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过程如下:空气从新风口111进入送风机113箱11,再通过送风管2将空气输送至制冷隔间6内,制冷隔间6内的空气再通过回风短管3和回风管4将空气通过新风口111再次传入送风机113内循环,当CO2浓度传感器检测到每个制冷隔间6的CO2浓度,通过温度传感器检测各服务房间内的温度,再通过控制器计算出计算各制冷隔间6所需的新风量,通过控制器控制电动调节阀9和风量控制阀8开合程度,进而控制每个制冷隔间6的进风量,实现在不增加新风能耗的基础上满足各制冷隔间6的新风量需求。
由于空调系统长时间处于内循环时CO2含量会上升,当制冷隔间6内CO2含量达到影响人工作时需要将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进行互换,如果将室内空气与室外空气进行互换时,控制器打开空调机组的排风机箱进风口121上的回风支管上的电动调节阀9,关闭空调机组的送风机113箱11新风口111上的回风支管的电动调节阀9,室内空气通过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最终通过排风口126排出,而第一换热器和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能够将新风口111的热空气和室内排出的气体进行温度交换,使得新风口111的空气能够迅速制冷通过送风管2送入制冷隔间6,实现室内与室外的空气进行交换。
可以理解的是,制冷隔间6可以为制热隔间,在办公系统中制冷隔间6则为办公室,当本实用新型用在制热领域时则需要将表冷器112换成加热器,制冷机组114变为加热机组,当然,也可以在表冷器112后加一个加热器,加热器和加热组件连通,其实施例和制冷领域实施方式相同,因此,便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5)

1.一种新风循环再利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空调组件、控制器、送风管、回风短管、回风管和新风管,所述送风管与空调机组的出风口相连通,所述送风管通过分支管道与不同的制冷隔间连通,每个所述分支管道上均设有风量控制阀,每个制冷隔间内还设有CO2浓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回风管一端与制冷隔间连通,所述回风管另一端通过连接回风支管将制冷隔间分别与空调机组的送风机箱新风口、空调机组的排风机箱进风口连通,所述新风口还通过新风管与外部空气相连通,所述回风支管上设有电动调节阀,所述控制器分别与风量控制阀、CO2浓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风量控制阀、电动调节阀信号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循环再利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组件包括:排风机箱、送风机箱、表冷器、送风机、排风机、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第三换热器,所述第一换热器、所述第二换热器安装在排风机箱内,所述第三换热器安装在送风机箱内,所述第一换热器、第二换热器和所述第三换热器通过循环管道闭合连接,所述循环管道上安装有循环泵,所述循环管道内有循环导热液体,所述第三换热器上游设有新风口,第三换热器下游设有所述表冷器,所述表冷器与制冷机组连通,所述表冷器下游设有送风机,所述送风机下游设有出风口,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上游设有排风机,所述排风机上游设有入风口,所述第一换热器和所述第二换热器下游设有排风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新风循环再利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新风口和所述第三换热器之间设有过滤板,所述送风机和所述出风口之间设有过滤板,所述入风口和排风机之间也设有过滤板。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新风循环再利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短管将制冷隔间与过道间连通,所述回风管通过连通过道间间接和制冷隔间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新风循环再利用控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CO2浓度传感器设置在回风短管内。
CN201920666649.5U 2019-05-10 2019-05-10 一种新风循环再利用控制装置 Active CN20991003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66649.5U CN209910034U (zh) 2019-05-10 2019-05-10 一种新风循环再利用控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66649.5U CN209910034U (zh) 2019-05-10 2019-05-10 一种新风循环再利用控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910034U true CN209910034U (zh) 2020-01-07

Family

ID=6904771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66649.5U Active CN209910034U (zh) 2019-05-10 2019-05-10 一种新风循环再利用控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91003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91264A (zh) 空调器出风的控制方法和空调器
CN105546673A (zh) 室内环境控制机组及建筑环境控制系统
CN109451701A (zh) 一种全年可利用室外空气的数据中心节能制冷系统
CN205783549U (zh) 单元式空调机组节能控制系统
CN205425171U (zh) 基于回风温度及送风量控制水阀开度的风机盘管温度控制装置
CN207279847U (zh) 一种带温湿度传感器的组合空调
CN107883438A (zh) 一种机房空调系统、机房制冷控制方法及装置
CN209910034U (zh) 一种新风循环再利用控制装置
CN205980521U (zh) 一种冰箱
CN109899944B (zh) 一种区域动态循环制冷与加热系统
CN205425312U (zh) 一种分布式一体化机柜冷量分配装置
CN201674752U (zh) 变频控制柜的冷却装置及冷却系统
CN212538085U (zh) 一种恒温恒湿控制系统
CN202853011U (zh) 全热回收型加热加湿新风机组
CN205690538U (zh) 一种空调设备
CN213713347U (zh) 一种新风机组二次回风系统
CN205372790U (zh) 一种复合式空调机系统
CN205425172U (zh) 根据送风量控制水阀开度限位的空气处理机温度控制装置
CN107646549A (zh) 一种食用菌大棚棚内环境的中央处理系统
CN111347838B (zh) 一种余热回收空气处理装置
CN102914000A (zh) 新风加湿空调机组
CN202853010U (zh) 新风加湿空调机组
CN106568608A (zh) 一种用于空调检测过程的节能系统
CN203163134U (zh) 一种节能水冷式热泵空调装置
CN206132413U (zh) 一种用于空调检测过程的节能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