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93686U - 一种节能型制冰蒸发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能型制冰蒸发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93686U
CN209893686U CN201920573901.8U CN201920573901U CN209893686U CN 209893686 U CN209893686 U CN 209893686U CN 201920573901 U CN201920573901 U CN 201920573901U CN 209893686 U CN209893686 U CN 20989368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pport plate
ice
pipe
plate
shaped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73901.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国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r Conditioning Unit Of Great Wall Xinchang County Ltd By Share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r Conditioning Unit Of Great Wall Xinchang County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r Conditioning Unit Of Great Wall Xinchang County Ltd By Share Ltd filed Critical Air Conditioning Unit Of Great Wall Xinchang County Ltd By Share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73901.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9368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9368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93686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型制冰蒸发器,包括蒸发器本体,还包括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端部定位件、中部定位件和底支板,端部定位件和中部定位件均位于底支板上,端部定位件分别位于U型管的两端,中部定位件位于U型管的折弯段上。该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蒸发器本体的拼装;2)底支板的安装;3)端部定位件的安装;4)中部定位件的安装;5)蒸发器的安装。本实用新型将制冰柱与U型管之间采用可拆卸的安装方式,可以定期对变形的制冰柱进行更换,同时通过支撑组件的设计,使得蒸发器的整体结构更加的牢固,更便于蒸发器与制冰机之间的安装定位,有效保证蒸发器使用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能,使得制冷剂的流通更加的平稳顺畅。

Description

一种节能型制冰蒸发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蒸发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节能型制冰蒸发器。
背景技术
制冰机是一种将水通过蒸发器由制冷系统制冷剂冷却后生成冰的制冷机械设备,采用制冷系统,以水载体,在通电状态下通过某一设备后制造出冰。根据蒸发器的原理和生产方式的不同,生成的冰块形状也不同;人们一般以冰形状将制冰机分为颗粒冰机、片冰机、板冰机、管冰机、壳冰机等等。制冰机工作时通过补充水阀门,水自动进入一个蓄水槽,然后经流量控制阀将水通过水泵送至到分流头,在那里水均匀地喷淋到制冰器表面上,像水帘一样流过制冰器的壁面,水被冷却至冰点,而没有被蒸发冻结的水将通过多孔槽流入蓄水槽,重新开始循环工作。
蒸发器是制冰机中的重要组成部件。蒸发器固定在制冰机中,蒸发器一般通过简单的连接杆实现与制冰机之间的安装固定,使得蒸发器的结构稳定性一般。而且制冰机使用时由于冰会粘结在制冰柱上,会增加了蒸发器的重量,使得蒸发器在长期使用中蒸发器与制冰机的连接处容易发生损坏,制冰柱也会发生变形,影响整个蒸发器的使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而提供一种节能型制冰蒸发器的技术方案,将制冰柱与U型管之间采用可拆卸的安装方式,可以定期对变形的制冰柱进行更换,延长蒸发器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支撑组件的设计,使得蒸发器的整体结构更加的牢固,更便于蒸发器与制冰机之间的安装定位,端部定位件将U型管的两端进行定位夹紧,中部定位件将U型管的折弯中心进行夹紧定位,有效保证蒸发器使用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能,使得制冷剂的流通更加的平稳顺畅,从而更便于制冰机的制冰,提高制冰效果。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节能型制冰蒸发器,包括蒸发器本体,蒸发器本体包括U型管和制冰柱,U型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循环进管和循环出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组件,支撑组件包括端部定位件、中部定位件和底支板,端部定位件和中部定位件均位于底支板上,端部定位件分别位于U型管的两端,中部定位件位于U型管的折弯段上,U型管的底面上设置有连接套,连接套内设置有内螺纹孔,制冰柱的顶部设置有外螺纹段,外螺纹段与内螺纹孔相匹配,外螺纹段旋紧在内螺纹孔内,制冰柱内设置有隔片,隔片与U型管固定连接。
进一步,U型管上设置有纵向插槽,隔片的下部穿过纵向插槽延伸至制冰柱的内孔内,隔片的上部设置有限位片,限位片的底面与U型管的顶面紧密贴合,且限位片与U型管的顶面螺钉固定,纵向插槽的设计便于隔片与U型管之间的初步卡接限位,再通过隔片上部的限位片实现隔片与U型管之间进一步的固定限位,有效保证隔片与U型管之间的安装牢固性能,使得隔片的结构稳定性更好,隔片不易受到制冷剂的流通撞击发生晃动变形等,延长隔片的使用寿命,而且隔片与U型管之间采用可拆卸安装的方式,可以便于后续对隔片定期的维护和更换,同时限位片还能够将隔片与纵向插槽的连接处进一步的遮挡密封,有效保证隔片与纵向插槽之间的连接紧密性能,避免制冷剂的外渗。
进一步,隔片包括插片和挡片,插片与纵向插槽相匹配,限位片位于插片上,挡片位于插片的下方,挡片与制冰柱的内孔相匹配,挡片完全穿过纵向插槽延伸至制冰柱内,挡片的长度小于制冰柱的内孔的深度,整个结构设计紧凑合理,插片实现隔片与纵向插槽之间的卡接限位,而挡片延伸至制冰柱的内孔内,通过插片将U型管内拦截,再通过挡片将制冷柱的上部拦截,而由于挡片长度的进一步设计,使得挡片的底部与制冷柱的内孔底部之间形成制冷剂的流通间隙,进入到U型管的制冷剂在U型管内流通中,当碰撞到隔片时,会往制冷柱内流动,再通过制冷柱底部的流通间隙往上流动,使得制冷剂流通过程中必须经过制冷柱后才继续往下流动,从而保证制冷柱表面的制冷效果,提高制冰机的制冰效果。
进一步,底支板包括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U型管的两端均搁置在第一支板上,第一支板上设置有延伸折板,延伸折板上设置有两个托槽,两个托槽分别与循环进管、循环出管相匹配,循环进管、循环出管分别卡接在两个托槽内,循环进管和循环出管的长度小于托槽的长度,第二支板与第一支板相互垂直设置,第二支板与第一支板固定连接,第二支板沿着U型管的对称中心线设置,U型管的折弯段搁置在第二支板上,通过第一支板对U型管的两端进行支撑,通过第二支板对U型管的折弯段进行支撑,有效保证U型管在底支板上的放置稳定性,再与端部定位件、中部定位件相配合,将U型管夹紧固定在底支板上,有效保证U型管与支撑组件之间的连接牢固性,同时通过第一支板上的延伸折板上的托槽,对U型管两端的循环进管、循环出管进行支撑卡紧,提高循环进管和循环出管处的抗变形能力,有效防止循环进管和循环出管处发生变形弯曲,延长循环进管和循环出管的使用寿命,并且由于循环进管和循环出管的长度小于托槽的长度,可以使得循环进管、循环出管与其他管道之间的连接端口处位于托槽内,对管道之间的连接端口进行支撑限位,有效防止连接端口处的变形错位,保证连接端口处的连接紧密性。
进一步,端部定位件位于第一支板上,端部定位件包括定位柱、顶压板和侧压板,定位柱的底端与第一支板螺钉固定,顶压板卡接在U型管的端部的顶面上,顶压板上设置有延伸块,定位柱的顶部贯穿延伸块,定位柱的顶部设置有紧固螺母,整个结构设计紧凑合理,顶压板将U型管的端部的顶面压紧,而两个侧压板将U型管的端部的两侧夹紧限位,通过顶压板和侧压板的共同作用,将U型管的端部牢牢限位夹紧在第一支板上,有效保证U型管在第一支板上的安装牢固性,而定位柱实现了端部定位件与第一支板之间的安装固定,并且顶压板通过延伸块可沿着定位柱上下滑动,实现对U型管顶面的压紧或松开,便于实际的安装和拆卸,紧固螺母的设计可以对顶压板的顶面进行压紧限位,保证顶压板对U型管表面的压紧力,提高顶压板的压紧作用。
进一步,侧压板对称设置在顶压板下方的前后两侧,两个侧压板将U型管的端部的前后两侧限位抵紧,顶压板的底面上设置有调节滑槽,侧压板的顶面上设置有调节块,调节块与调节滑槽相匹配,调节块卡接在调节滑槽内,调节块沿调节滑槽前后滑动,两个侧压板的相反面上均设置有抵板,抵板与顶压板螺钉固定,通过调节块和调节滑槽实现侧压板与顶压板之间的卡接限位,便于后续的安装定位,并且调节块沿着调节滑槽移动,可以改变两个侧压板之间的间距,便于实际的安装拆卸,简化实际的安装拆卸步骤,抵板的设计可以实现侧压板与顶压板之间的进一步的安装固定,有效保证两者之间的连接结构强度,使得整个端部定位件的结构更牢固。
进一步,中部定位件位于第二支板上,中部定位件包括U型卡环,U型卡环横跨U型管的折弯中心且将U型管的折弯段卡紧限位,U型卡环的两端与第二支板螺钉固定,通过U型卡环将U型卡环的折弯段进行卡紧限位,与端部定位件相配合,使得U型管的整体结构更牢固,有效防止U型管表面的变形、破损等,螺钉固定既可以保证U型卡环与第二支板之间的连接牢固性,从而间接保证U型卡环对折弯段卡紧力,又可以便于后续U型卡环的安装拆卸。
进一步,延伸折板和第二支板上均设置有定位折板,定位折板上设置有安装孔,定位折板的设计可以便于支撑组件与制冰机侧壁之间的安装固定,安装孔的设计可以进一步简化实际的安装拆卸步骤,更便于拆装固定。
进一步,第二支板上设置有加强托板,相邻两个制冰柱之间设置有加强托板,U型管的一侧卡接在加强托板上,加强托板与第二支板螺钉固定,加强托板的设计可以对U型管的直线段进行进一步的支撑,使得U型管的结构更加的平稳牢固,并且相邻两个制冰柱之间设置一个加强托板,可以增加制冰柱周围的结构强度,使得制冰柱与U型管的连接处不易发生变形、渗漏,延长整个蒸发器的使用寿命。
采用如上述一种用于露台的防渗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蒸发器本体的拼装:
a、首先进行制冰柱的安装,选取与连接套相匹配的制冰柱,将制冰柱上的外螺纹段旋入到连接套的内螺纹孔内,直至制冰柱旋紧到位,再逐个完成所有连接套上制冰柱的安装;采用螺纹套接,既可以便于制冰柱与连接套之间的安装固定,又可以保证两者之间的连接紧密性能,同时也便于后续的拆卸更换;
b、接着在每个制冰柱内安装隔片,将隔片从U型管上方的纵向插槽伸入,直至插片上的限位片与U型管的顶面完全贴合后,隔片插入到位,再采用螺钉将限位片与U型管固定;先通过纵向插槽实现隔片与U型管之间的初步卡接定位,再通过限位片将隔片与U型管之间进一步的固定限位,有效保证隔片在U型管上的安装牢固型和稳定性,使得隔片不易受到制冷剂的撞击发生晃动变形,保证隔片的间隔阻挡效果,使得制冷剂必须经过制冷柱以后才能够继续往下流通,整个安装过程中无需尺寸的测量,采用简单的卡接和螺钉固定即可,结构设计巧妙;
2)底支板的安装:将上述步骤1)中拼装好的蒸发器本体放置到底支板上,确保U型管两端的循环进管和循环出管分别卡入在第一支板的延伸折板上的两个托槽内,U型管的两端也正好位于第一支板上,同时U型管的折弯段正好位于第二支板上,接着适当调整U型管在底支板上的位置,使得U型管的两端的端面与延伸折板的侧面抵紧贴合;通过延伸折板上的两个托槽与循环进管、循环出管的卡接限位,实现蒸发器本体与底支板之间的初步定位,而将U型管的两端的端面与延伸折板的侧面抵紧贴合,可以对U型管的两端端面进行限位抵紧,进一步实现蒸发器本体在底支板上定位,简化实际的安装难度,也便于后续端部定位件和中部定位件的安装定位;
3)端部定位件的安装:
a、先进行端部定位件的初步拼装,将两个侧压板对称安装到顶压板的下方,侧压板顶面的调节块卡入到顶压板底面的调节滑槽内,且两个侧压板上的弧形面相对设置,接着将定位柱的顶面穿过延伸块的下方,实现定位柱与顶压板的初步限位;先将侧压板卡接在顶压板的下方,并且不进行固定,可以调整两个侧压板之间的间距,便于将U型管的端部伸入到侧压板和顶压板之间,有利于接下来端部定位件与U型管之间的安装定位;
b、接着将初步拼装的端部定位件安装到U型管的两端,沿着调节滑槽移动侧压板,使得顶压板下方的两个侧压板之间的间距达到最大,再将顶压板卡入到U型管的端部,直至两个侧压板的底面与第一支板的顶面相贴合,调整定位柱的上下高度,直至定位柱的底面与第一支板的顶面相贴合,通过螺钉将定位柱的底端与第一支板之间限位固定,然后沿着第一支板的顶面移动侧压板,使得两个侧压板分别往U型管的方向移动,直至两个侧压板将U型管的两侧限位卡紧,同时侧压板上的抵板与顶压板的侧面相贴合,再从定位柱的顶面旋入紧固螺母,直至紧固螺母将顶压板的顶面压紧,通过螺钉将侧压板上的抵板与顶压板限位固定;先将两个侧压板之间的间距调整最大,可以便于U型管伸入到两个侧压板和顶压板时,U型管的两侧不会侧压板的侧面摩擦碰撞,对U型管进行保护,再通过顶压板将U型管的顶面压紧,实现端部定位件与U型管之间的初步定位压紧,接着通过定位柱将整个端部定位件与第一支板之间固定,再调整两个侧压板,直至侧压板将U型管的两侧夹紧时,通过抵板将侧压板与顶压板固定,整体设计巧妙合理,顶压板与U型管顶面之间是否压紧到位通过侧压板的底面是否与第一支板相贴合为基准,侧压板是否与U型管的侧面夹紧通过抵板是否与顶压板的侧面相贴合为基准,有效避免压紧、夹紧过度U型管的表面造成磨损、挤压变形;
4)中部定位件的安装:
a、先确定U型管的折弯段的折弯中心,再将U型卡环卡到折弯中心处,然后通过螺钉将U型卡环的两端与第二支板限位固定;
b、在相邻两个制冰柱之间安装加强托板,从下往上移动加强托板,使得U型管的侧面卡入到加强托板内,再将加强托板的一端与第二支板的底面螺钉固定;
5)蒸发器的安装;将蒸发器放置到制冰机的安装位置处,再通过延伸折板和第二支板上的两个定位折板,将蒸发器与制冰机之间安装固定好。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循环进管和循环出管的设计可以便于与其他管道之间连接,实现制冷剂在U型管内的流进和流出,而通过支撑组件的设计,可以增加整个蒸发器的结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减轻蒸发器本体后续的承载负荷,减少制冷剂流经蒸发器时的脉动噪声,改进整个蒸发器的噪声性能,更有利于蒸发器的使用,而且还使得整个蒸发器的结构更牢固,便于蒸发器与制冷机之间的安装固定,简化实际的安装步骤,有效延长蒸发器的使用寿命,而制冷柱与U型管之间采用螺纹套接的方式,既可以保证两者之间的连接紧密性,又可以便于后续对变形损坏的制冷柱进行更换,从而保证制冷机的制冰效果,相对于一体式的设计,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节约维修成本,并且通过制冷柱内隔片的设计,可以对流经U型管内的制冷剂进行拦截阻挡,当制冷剂碰到隔片时,制冷剂只能沿着隔片往制冷柱内流动,再从隔片底部与制冷柱之间的流通间隙往上流动,使得制冷剂必须流过制冷柱才能继续流动,有效保证制冷柱的制冷效果,提高制冰机的制冰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支撑组件将U型管定位夹紧,有效保证U型管的结构稳定性和牢固性能,使得U型管更不易变形晃动,端部定位件将U型管的两端夹紧限位在第一支板上,通过顶压板和两个侧压板将U型管的端部牢牢夹紧限位,而第一支板对U型管的底面进行支撑,同时通过第一支板上的延伸折板上的托槽,对U型管两端的循环进管、循环出管进行支撑卡紧,提高循环进管和循环出管处的抗变形能力,有效防止循环进管和循环出管处发生变形弯曲,并且U型管的两端的端面正好抵靠在延伸折板的端面上,进一步对U型管的安装进行限位,中部定位件将U型卡环的折弯段进行卡紧限位,与端部定位件相配合,使得U型管的整体结构更牢固,有效防止U型管表面的变形、破损等。
本实用新型中整个安装过程简单方便,制冰柱与连接套之间采用螺纹套接,既可以便于制冰柱与连接套之间的安装固定,又可以保证两者之间的连接紧密性能,同时也便于后续的拆卸更换,接着进行隔片的安装,先通过纵向插槽实现隔片与U型管之间的初步卡接定位,再通过限位片将隔片与U型管之间进一步的固定限位,有效保证隔片在U型管上的安装牢固型和稳定性,使得隔片不易受到制冷剂的撞击发生晃动变形,再将蒸发器本体放置到底支板上,通过延伸折板上的两个托槽与循环进管、循环出管的卡接限位,实现蒸发器本体与底支板之间的初步定位,而将U型管的两端的端面与延伸折板的侧面抵紧贴合,可以对U型管的两端端面进行限位抵紧,进一步实现蒸发器本体在底支板上定位,然后通过端部定位件将U型管的端部进一步的限位夹紧,最后通过中部定位件将U型管的折弯段进一步的限位夹紧,从而有效保证U型管在底支板的安装牢固性和稳定性,蒸发器本体与支撑组件安装好后,再通过延伸折板和第二支板上的两个定位折板,将蒸发器与制冰机之间安装固定好,整个安装过程中,通过对尺寸和结构形状的巧妙设计,无需尺寸的测量,使得部件与部件之间的安装定位更加的方便,有效降低了拆装难度,而且整个安装过程中,部件之间的安装均采用卡接或螺钉固定中的一种进行连接,从而可以便于后续部件与部件之间的拆装,便于对损坏部件的更换和维修,也便于定期将部件拆开进行清洗维护,延长整个置物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将制冰柱与U型管之间采用可拆卸的安装方式,可以定期对变形的制冰柱进行更换,延长蒸发器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支撑组件的设计,使得蒸发器的整体结构更加的牢固,更便于蒸发器与制冰机之间的安装定位,端部定位件将U型管的两端进行定位夹紧,中部定位件将U型管的折弯中心进行夹紧定位,有效保证蒸发器使用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能,使得制冷剂的流通更加的平稳顺畅,从而更便于制冰机的制冰。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中一种节能型制冰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端部定位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制冰柱与连接套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隔片与U型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蒸发器本体;2-U型管;3-制冰柱;4-循环进管;5-循环出管;6-支撑组件;7-端部定位件;8-中部定位件;9-底支板;10-连接套;11-内螺纹孔;12-外螺纹段;13-隔片;14-限位片;15-插片;16-挡片;17-第一支板;18-第二支板;19-延伸折板;20-托槽;21-纵向插槽;22-定位柱;23-顶压板;24-侧压板;25-延伸块;26-紧固螺母;27-调节滑槽;28-调节块;29-抵板;30-U型卡环;31-定位折板;32-安装孔;33-加强托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节能型制冰蒸发器,包括蒸发器本体1,蒸发器本体1包括U型管2和制冰柱3,U型管2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循环进管4和循环出管5,还包括支撑组件6,支撑组件6包括端部定位件7、中部定位件8和底支板9,端部定位件7和中部定位件8均位于底支板9上,端部定位件7分别位于U型管2的两端,端部定位件7位于第一支板17上,端部定位件7包括定位柱22、顶压板23和侧压板24,定位柱22的底端与第一支板17螺钉固定,顶压板23卡接在U型管2的端部的顶面上,顶压板23上设置有延伸块25,定位柱22的顶部贯穿延伸块25,定位柱22的顶部设置有紧固螺母26,整个结构设计紧凑合理,顶压板23将U型管2的端部的顶面压紧,而两个侧压板24将U型管2的端部的两侧夹紧限位,通过顶压板23和侧压板24的共同作用,将U型管2的端部牢牢限位夹紧在第一支板17上,有效保证U型管2在第一支板17上的安装牢固性,而定位柱22实现了端部定位件7与第一支板17之间的安装固定,并且顶压板23通过延伸块25可沿着定位柱22上下滑动,实现对U型管2顶面的压紧或松开,便于实际的安装和拆卸,紧固螺母26的设计可以对顶压板23的顶面进行压紧限位,保证顶压板23对U型管2表面的压紧力,提高顶压板23的压紧作用。
侧压板24对称设置在顶压板23下方的前后两侧,两个侧压板24将U型管2的端部的前后两侧限位抵紧,顶压板23的底面上设置有调节滑槽27,侧压板24的顶面上设置有调节块28,调节块28与调节滑槽27相匹配,调节块28卡接在调节滑槽27内,调节块28沿调节滑槽27前后滑动,两个侧压板24的相反面上均设置有抵板29,抵板29与顶压板23螺钉固定,通过调节块28和调节滑槽27实现侧压板24与顶压板23之间的卡接限位,便于后续的安装定位,并且调节块28沿着调节滑槽27移动,可以改变两个侧压板24之间的间距,便于实际的安装拆卸,简化实际的安装拆卸步骤,抵板29的设计可以实现侧压板24与顶压板23之间的进一步的安装固定,有效保证两者之间的连接结构强度,使得整个端部定位件7的结构更牢固。
中部定位件8位于U型管2的折弯段上,中部定位件8位于第二支板18上,中部定位件8包括U型卡环30,U型卡环30横跨U型管2的折弯中心且将U型管2的折弯段卡紧限位,U型卡环30的两端与第二支板18螺钉固定,通过U型卡环30将U型卡环30的折弯段进行卡紧限位,与端部定位件7相配合,使得U型管2的整体结构更牢固,有效防止U型管2表面的变形、破损等,螺钉固定既可以保证U型卡环30与第二支板18之间的连接牢固性,从而间接保证U型卡环30对折弯段的卡紧力,又可以便于后续U型卡环30的安装拆卸。
第二支板18上设置有加强托板33,相邻两个制冰柱3之间设置有加强托板33,U型管2的一侧卡接在加强托板33上,加强托板33与第二支板18螺钉固定,加强托板33的设计可以对U型管2的直线段进行进一步的支撑,使得U型管2的结构更加的平稳牢固,并且相邻两个制冰柱3之间设置一个加强托板33,可以增加制冰柱3周围的结构强度,使得制冰柱3与U型管2的连接处不易发生变形、渗漏,延长整个蒸发器的使用寿命。
U型管2的底面上设置有连接套10,连接套10内设置有内螺纹孔11,制冰柱3的顶部设置有外螺纹段12,外螺纹段12与内螺纹孔11相匹配,外螺纹段12旋紧在内螺纹孔11内。
底支板9包括第一支板17和第二支板18,U型管2的两端均搁置在第一支板17上,第一支板17上设置有延伸折板19,延伸折板19上设置有两个托槽20,两个托槽20分别与循环进管4、循环出管5相匹配,循环进管4、循环出管5分别卡接在两个托槽20内,循环进管4和循环出管5的长度小于托槽20的长度,第二支板18与第一支板17相互垂直设置,第二支板18与第一支板17固定连接,第二支板18沿着U型管2的对称中心线设置,U型管2的折弯段搁置在第二支板18上,通过第一支板17对U型管2的两端进行支撑,通过第二支板18对U型管2的折弯段进行支撑,有效保证U型管2在底支板9上的放置稳定性,再与端部定位件7、中部定位件8相配合,将U型管2夹紧固定在底支板9上,有效保证U型管2与支撑组件6之间的连接牢固性,同时通过第一支板17上的延伸折板19上的托槽20,对U型管2两端的循环进管4、循环出管5进行支撑卡紧,提高循环进管4和循环出管5处的抗变形能力,有效防止循环进管4和循环出管5处发生变形弯曲,延长循环进管4和循环出管5的使用寿命,并且由于循环进管4和循环出管5的长度小于托槽20的长度,可以使得循环进管4、循环出管5与其他管道之间的连接端口处位于托槽20内,对管道之间的连接端口进行支撑限位,有效防止连接端口处的变形错位,保证连接端口处的连接紧密性。
延伸折板19和第二支板18上均设置有定位折板31,定位折板31上设置有安装孔32,定位折板31的设计可以便于支撑组件6与制冰机侧壁之间的安装固定,安装孔32的设计可以进一步简化实际的安装拆卸步骤,更便于拆装固定。
制冰柱3内设置有隔片13,隔片13与U型管2固定连接,U型管2上设置有纵向插槽21,隔片13的下部穿过纵向插槽21延伸至制冰柱3的内孔内,隔片13的上部设置有限位片14,限位片14的底面与U型管2的顶面紧密贴合,且限位片14与U型管2的顶面螺钉固定,纵向插槽21的设计便于隔片13与U型管2之间的初步卡接限位,再通过隔片13上部的限位片14实现隔片13与U型管2之间进一步的固定限位,有效保证隔片13与U型管2之间的安装牢固性能,使得隔片13的结构稳定性更好,隔片13不易受到制冷剂的流通撞击发生晃动变形等,延长隔片13的使用寿命,而且隔片13与U型管2之间采用可拆卸安装的方式,可以便于后续对隔片13定期的维护和更换,同时限位片14还能够将隔片13与纵向插槽21的连接处进一步的遮挡密封,有效保证隔片13与纵向插槽21之间的连接紧密性能,避免制冷剂的外渗。
隔片13包括插片15和挡片16,插片15与纵向插槽21相匹配,限位片14位于插片15上,挡片16位于插片15的下方,挡片16与制冰柱3的内孔相匹配,挡片16完全穿过纵向插槽21延伸至制冰柱3内,挡片16的长度小于制冰柱3的内孔的深度,整个结构设计紧凑合理,插片15实现隔片13与纵向插槽21之间的卡接限位,而挡片16延伸至制冰柱3的内孔内,通过插片15将U型管2内拦截,再通过挡片16将制冷柱的上部拦截,而由于挡片16长度的进一步设计,使得挡片16的底部与制冷柱的内孔底部之间形成制冷剂的流通间隙,进入到U型管2的制冷剂在U型管2内流通中,当碰撞到隔片13时,会往制冷柱内流动,再通过制冷柱底部的流通间隙往上流动,使得制冷剂流通过程中必须经过制冷柱后才继续往下流动,从而保证制冷柱表面的制冷效果,提高制冰机的制冰效果。
采用如上述一种节能型制冰蒸发器的安装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蒸发器本体1的拼装:
a、首先进行制冰柱3的安装,选取与连接套10相匹配的制冰柱3,将制冰柱3上的外螺纹段12旋入到连接套10的内螺纹孔11内,直至制冰柱3旋紧到位,再逐个完成所有连接套10上制冰柱3的安装;采用螺纹套接,既可以便于制冰柱3与连接套10之间的安装固定,又可以保证两者之间的连接紧密性能,同时也便于后续的拆卸更换;
b、接着在每个制冰柱3内安装隔片13,将隔片13从U型管2上方的纵向插槽21伸入,直至插片15上的限位片14与U型管2的顶面完全贴合后,隔片13插入到位,再采用螺钉将限位片14与U型管2固定;先通过纵向插槽21实现隔片13与U型管2之间的初步卡接定位,再通过限位片14将隔片13与U型管2之间进一步的固定限位,有效保证隔片13在U型管2上的安装牢固型和稳定性,使得隔片13不易受到制冷剂的撞击发生晃动变形,保证隔片13的间隔阻挡效果,使得制冷剂必须经过制冷柱以后才能够继续往下流通,整个安装过程中无需尺寸的测量,采用简单的卡接和螺钉固定即可,结构设计巧妙;
2)底支板9的安装:将上述步骤1)中拼装好的蒸发器本体1放置到底支板9上,确保U型管2两端的循环进管4和循环出管5分别卡入在第一支板17的延伸折板19上的两个托槽20内,U型管2的两端也正好位于第一支板17上,同时U型管2的折弯段正好位于第二支板18上,接着适当调整U型管2在底支板9上的位置,使得U型管2的两端的端面与延伸折板19的侧面抵紧贴合;通过延伸折板19上的两个托槽20与循环进管4、循环出管5的卡接限位,实现蒸发器本体1与底支板9之间的初步定位,而将U型管2的两端的端面与延伸折板19的侧面抵紧贴合,可以对U型管2的两端端面进行限位抵紧,进一步实现蒸发器本体1在底支板9上定位,简化实际的安装难度,也便于后续端部定位件7和中部定位件8的安装定位;
3)端部定位件7的安装:
a、先进行端部定位件7的初步拼装,将两个侧压板24对称安装到顶压板23的下方,侧压板24顶面的调节块28卡入到顶压板23底面的调节滑槽27内,且两个侧压板24上的弧形面相对设置,接着将定位柱22的顶面穿过延伸块25的下方,实现定位柱22与顶压板23的初步限位;先将侧压板24卡接在顶压板23的下方,并且不进行固定,可以调整两个侧压板24之间的间距,便于将U型管2的端部伸入到侧压板24和顶压板23之间,有利于接下来端部定位件7与U型管2之间的安装定位;
b、接着将初步拼装的端部定位件7安装到U型管2的两端,沿着调节滑槽27移动侧压板24,使得顶压板23下方的两个侧压板24之间的间距达到最大,再将顶压板23卡入到U型管2的端部,直至两个侧压板24的底面与第一支板17的顶面相贴合,调整定位柱22的上下高度,直至定位柱22的底面与第一支板17的顶面相贴合,通过螺钉将定位柱22的底端与第一支板17之间限位固定,然后沿着第一支板17的顶面移动侧压板24,使得两个侧压板24分别往U型管2的方向移动,直至两个侧压板24将U型管2的两侧限位卡紧,同时侧压板24上的抵板29与顶压板23的侧面相贴合,再从定位柱22的顶面旋入紧固螺母26,直至紧固螺母26将顶压板23的顶面压紧,通过螺钉将侧压板24上的抵板29与顶压板23限位固定;先将两个侧压板24之间的间距调整最大,可以便于U型管2伸入到两个侧压板24和顶压板23时,U型管2的两侧不会侧压板24的侧面摩擦碰撞,对U型管2进行保护,再通过顶压板23将U型管2的顶面压紧,实现端部定位件7与U型管2之间的初步定位压紧,接着通过定位柱22将整个端部定位件7与第一支板17之间固定,再调整两个侧压板24,直至侧压板24将U型管2的两侧夹紧时,通过抵板29将侧压板24与顶压板23固定,整体设计巧妙合理,顶压板23与U型管2顶面之间是否压紧到位通过侧压板24的底面是否与第一支板17相贴合为基准,侧压板24是否与U型管2的侧面夹紧通过抵板29是否与顶压板23的侧面相贴合为基准,有效避免压紧、夹紧过度U型管2的表面造成磨损、挤压变形;
4)中部定位件8的安装:
a、先确定U型管2的折弯段的折弯中心,再将U型卡环30卡到折弯中心处,然后通过螺钉将U型卡环30的两端与第二支板18限位固定;
b、在相邻两个制冰柱3之间安装加强托板33,从下往上移动加强托板33,使得U型管2的侧面卡入到加强托板33内,再将加强托板33的一端与第二支板18的底面螺钉固定;
5)蒸发器的安装;将蒸发器放置到制冰机的安装位置处,再通过延伸折板19和第二支板18上的两个定位折板31,将蒸发器与制冰机之间安装固定好。
本实用新型的整体结构设计巧妙合理,循环进管4和循环出管5的设计可以便于与其他管道之间连接,实现制冷剂在U型管2内的流进和流出,而通过支撑组件6的设计,可以增加整个蒸发器的结构强度和抗变形能力,减轻蒸发器本体1后续的承载负荷,减少制冷剂流经蒸发器时的脉动噪声,改进整个蒸发器的噪声性能,更有利于蒸发器的使用,而且还使得整个蒸发器的结构更牢固,便于蒸发器与制冷机之间的安装固定,简化实际的安装步骤,有效延长蒸发器的使用寿命,而制冷柱与U型管2之间采用螺纹套接的方式,既可以保证两者之间的连接紧密性,又可以便于后续对变形损坏的制冷柱进行更换,从而保证制冷机的制冰效果,相对于一体式的设计,可以减少资源的浪费,节约维修成本,并且通过制冷柱内隔片13的设计,可以对流经U型管2内的制冷剂进行拦截阻挡,当制冷剂碰到隔片13时,制冷剂只能沿着隔片13往制冷柱内流动,再从隔片13底部与制冷柱之间的流通间隙往上流动,使得制冷剂必须流过制冷柱才能继续流动,有效保证制冷柱的制冷效果,提高制冰机的制冰效果。
本实用新型中,通过支撑组件6将U型管2定位夹紧,有效保证U型管2的结构稳定性和牢固性能,使得U型管2更不易变形晃动,端部定位件7将U型管2的两端夹紧限位在第一支板17上,通过顶压板23和两个侧压板24将U型管2的端部牢牢夹紧限位,而第一支板17对U型管2的底面进行支撑,同时通过第一支板17上的延伸折板19上的托槽20,对U型管2两端的循环进管4、循环出管5进行支撑卡紧,提高循环进管4和循环出管5处的抗变形能力,有效防止循环进管4和循环出管5处发生变形弯曲,并且U型管2的两端的端面正好抵靠在延伸折板19的端面上,进一步对U型管2的安装进行限位,中部定位件8将U型卡环30的折弯段进行卡紧限位,与端部定位件7相配合,使得U型管2的整体结构更牢固,有效防止U型管2表面的变形、破损等。
本实用新型中整个安装过程简单方便,制冰柱3与连接套10之间采用螺纹套接,既可以便于制冰柱3与连接套10之间的安装固定,又可以保证两者之间的连接紧密性能,同时也便于后续的拆卸更换,接着进行隔片13的安装,先通过纵向插槽21实现隔片13与U型管2之间的初步卡接定位,再通过限位片14将隔片13与U型管2之间进一步的固定限位,有效保证隔片13在U型管2上的安装牢固型和稳定性,使得隔片13不易受到制冷剂的撞击发生晃动变形,再将蒸发器本体1放置到底支板9上,通过延伸折板19上的两个托槽20与循环进管4、循环出管5的卡接限位,实现蒸发器本体1与底支板9之间的初步定位,而将U型管2的两端的端面与延伸折板19的侧面抵紧贴合,可以对U型管2的两端端面进行限位抵紧,进一步实现蒸发器本体1在底支板9上定位,然后通过端部定位件7将U型管2的端部进一步的限位夹紧,最后通过中部定位件8将U型管2的折弯段进一步的限位夹紧,从而有效保证U型管2在底支板9的安装牢固性和稳定性,蒸发器本体1与支撑组件6安装好后,再通过延伸折板19和第二支板18上的两个定位折板31,将蒸发器与制冰机之间安装固定好,整个安装过程中,通过对尺寸和结构形状的巧妙设计,无需尺寸的测量,使得部件与部件之间的安装定位更加的方便,有效降低了拆装难度,而且整个安装过程中,部件之间的安装均采用卡接或螺钉固定中的一种进行连接,从而可以便于后续部件与部件之间的拆装,便于对损坏部件的更换和维修,也便于定期将部件拆开进行清洗维护,延长整个置物架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将制冰柱3与U型管2之间采用可拆卸的安装方式,可以定期对变形的制冰柱3进行更换,延长蒸发器的使用寿命,同时通过支撑组件6的设计,使得蒸发器的整体结构更加的牢固,更便于蒸发器与制冰机之间的安装定位,端部定位件7将U型管2的两端进行定位夹紧,中部定位件8将U型管2的折弯中心进行夹紧定位,有效保证蒸发器使用过程中的结构稳定性能,使得制冷剂的流通更加的平稳顺畅,从而更便于制冰机的制冰。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地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9)

1.一种节能型制冰蒸发器,包括蒸发器本体,所述蒸发器本体包括U型管和制冰柱,所述U型管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循环进管和循环出管,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支撑组件,所述支撑组件包括端部定位件、中部定位件和底支板,所述端部定位件和所述中部定位件均位于所述底支板上,所述端部定位件分别位于所述U型管的两端,所述中部定位件位于所述U型管的折弯段上,所述U型管的底面上设置有连接套,所述连接套内设置有内螺纹孔,所述制冰柱的顶部设置有外螺纹段,所述外螺纹段与所述内螺纹孔相匹配,所述外螺纹段旋紧在所述内螺纹孔内,所述制冰柱内设置有隔片,所述隔片与所述U型管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制冰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管上设置有纵向插槽,所述隔片的下部穿过所述纵向插槽延伸至所述制冰柱的内孔内,所述隔片的上部设置有限位片,所述限位片的底面与所述U型管的顶面紧密贴合,且所述限位片与所述U型管的顶面螺钉固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制冰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片包括插片和挡片,所述插片与所述纵向插槽相匹配,所述限位片位于所述插片上,所述挡片位于所述插片的下方,所述挡片与所述制冰柱的内孔相匹配,所述挡片完全穿过所述纵向插槽延伸至所述制冰柱内,所述挡片的长度小于所述制冰柱的内孔的深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制冰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支板包括第一支板和第二支板,所述U型管的两端均搁置在所述第一支板上,所述第一支板上设置有延伸折板,所述延伸折板上设置有两个托槽,两个所述托槽分别与所述循环进管、所述循环出管相匹配,所述循环进管、所述循环出管分别卡接在两个所述托槽内,所述循环进管和所述循环出管的长度小于所述托槽的长度,所述第二支板与所述第一支板相互垂直设置,所述第二支板与所述第一支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板沿着所述U型管的对称中心线设置,所述U型管的折弯段搁置在所述第二支板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制冰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部定位件位于所述第一支板上,所述端部定位件包括定位柱、顶压板和侧压板,所述定位柱的底端与所述第一支板螺钉固定,所述顶压板卡接在所述U型管的端部的顶面上,所述顶压板上设置有延伸块,所述定位柱的顶部贯穿所述延伸块,所述定位柱的顶部设置有紧固螺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制冰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压板对称设置在所述顶压板下方的前后两侧,两个所述侧压板将所述U型管的端部的前后两侧限位抵紧,所述顶压板的底面上设置有调节滑槽,所述侧压板的顶面上设置有调节块,所述调节块与所述调节滑槽相匹配,所述调节块卡接在所述调节滑槽内,所述调节块沿所述调节滑槽前后滑动,两个所述侧压板的相反面上均设置有抵板,所述抵板与所述顶压板螺钉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制冰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部定位件位于所述第二支板上,所述中部定位件包括U型卡环,所述U型卡环横跨所述U型管的折弯中心且将所述U型管的折弯段卡紧限位,所述U型卡环的两端与所述第二支板螺钉固定。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制冰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折板和所述第二支板上均设置有定位折板,所述定位折板上设置有安装孔。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节能型制冰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板上设置有加强托板,相邻两个所述制冰柱之间设置有所述加强托板,所述U型管的一侧卡接在所述加强托板上,所述加强托板与所述第二支板螺钉固定。
CN201920573901.8U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节能型制冰蒸发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9368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73901.8U CN209893686U (zh)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节能型制冰蒸发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73901.8U CN209893686U (zh)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节能型制冰蒸发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93686U true CN209893686U (zh) 2020-01-03

Family

ID=689997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73901.8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93686U (zh)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节能型制冰蒸发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9368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9191A (zh) * 2019-04-25 2019-07-02 新昌县长城空调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型制冰蒸发器及其安装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59191A (zh) * 2019-04-25 2019-07-02 新昌县长城空调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型制冰蒸发器及其安装方法
CN109959191B (zh) * 2019-04-25 2023-08-08 新昌县长城空调部件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型制冰蒸发器及其安装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59191B (zh) 一种节能型制冰蒸发器及其安装方法
CN209893686U (zh) 一种节能型制冰蒸发器
CN110260050A (zh) 一种用于集成灶排烟管的支撑装置及其安装方法
CN115539710A (zh) 一种天然气管道连接用的辅助安装装置
CN215372917U (zh) 一种空调安装支架
CN210600443U (zh) 一种新型给排水管安装固定装置
CN212338433U (zh) 一种快拆式风管支架
CN210209238U (zh) 一种分液器焊接工装
CN208408780U (zh) 散热器侧位螺纹加工专用夹具
CN208513889U (zh) 一种具有降温功能的自动焊机
CN220852551U (zh) 一种空调排水结构
CN220572877U (zh) 一种滤芯固定工装
CN209511434U (zh) 一种水冷机
CN210004637U (zh) 一种空气能热泵倍流除霜装置
CN214793328U (zh) 一种带有监测功能的环氧沥青生产用计量罐
CN217887002U (zh) Mvr蒸发器除沫装置
CN221035899U (zh) 一种方便固定安装的分水器
CN209197052U (zh) 一种用于开蒸式冷气机的固定结构
CN210509751U (zh) 一种风机用回风节能装置
CN214839450U (zh) 一种便于安装的空调压缩机装置
CN216407177U (zh) 一种单侧过渡管结构的自平衡多级泵
CN214366668U (zh) 一种水泵固定装置及制冰机
CN217070296U (zh) 一种蒸发器u型折弯装置
CN219415881U (zh) 一种换热装置及热泵
CN220981627U (zh) 蒸发式冷凝器分液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00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