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88748U - 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888748U CN209888748U CN201920286483.4U CN201920286483U CN209888748U CN 209888748 U CN209888748 U CN 209888748U CN 201920286483 U CN201920286483 U CN 201920286483U CN 209888748 U CN209888748 U CN 20988874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transparent substrate
- hole
- electrochromic
- rearview mirror
- liqui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Electrophoresis, Or Variable Reflection Or Absorption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电致变色后视镜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之间设置有边框胶;位于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之间、且位于边框胶环绕范围内的电致变色液;在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中,任意一透明基板的边缘处、且位于边框胶环绕范围内设置有一罐液孔,任意一透明基板的边缘处、且位于边框胶环绕范围内设置有一排气孔,且罐液孔和排气孔均被密封。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通过罐液孔对两透明基板形成的密封盒体内灌注电致变色液时,能够通过排气孔将密封盒体内的气体排出,改善透明基板被气体挤压而发生形变的情况,提高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制作良率。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致变色技术领域,更为具体的说,涉及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
背景技术
目前,汽车已成为人们日常出行使用最多的交通工具。汽车的内后视镜是驾驶员观察汽车后方情况的主要部件,其属于汽车的重要安全组件,其镜面、外形都颇有讲究,因而内后视镜的质量及安装都有相应的标准。驾驶员在夜间或黑暗的长距离隧道中驾车行驶时,后方的车辆的车头大灯的灯光通过本车后窗照射到内后视镜上时,内后视镜的将反射的强光照射在驾驶员的眼镜上会出现眩目光,进而对驾驶员的眼镜造成刺激,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对驾驶员及乘客的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威胁。为了优化汽车的内后视镜,现有研发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但是,现有电致变色后视镜在制作过程中基板易发生形变,降低了制作良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在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中任意一透明基板上设置一罐液孔,以及,任意一透明基板上设置一排气孔,进而在通过罐液孔对两透明基板形成的密封盒体内灌注电致变色液时,能够通过排气孔将密封盒体内的气体排出,改善透明基板被气体挤压而发生形变的情况,提高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制作良率。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且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之间设置有边框胶;
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之间、且位于所述边框胶环绕范围内的电致变色液;
其中,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中,任意一透明基板的边缘处、且位于所述边框胶环绕范围内设置有一罐液孔,及任意一透明基板的边缘处、且位于所述边框胶环绕范围内设置有一排气孔,且所述罐液孔和所述排气孔均被密封。
可选的,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一侧为所述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入光侧,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后视镜包括:
位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背离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一侧、且对应所述罐液孔处设置有一感光传感器。
可选的,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中,任意一透明基板设置有所述罐液孔,且另一透明基板还设置有:
与所述罐液孔相对设置的第一辅助孔,且所述第一辅助孔被密封,其中,对应所述罐液孔和所述第一辅助孔处的密封材料叠层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材料叠层的透光率。
可选的,所述罐液孔被密封为:
位于所述罐液孔中设置有一密封珠,且位于所述密封珠背离电致变色液一侧设置有密封胶。
可选的,所述第一辅助孔被密封为:
位于所述第一辅助孔中设置有一密封珠,且位于所述密封珠背离电致变色液一侧设置有密封胶。
可选的,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一侧为所述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入光侧,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后视镜包括:
位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背离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一侧、且对应所述排气孔处设置有一感光传感器。
可选的,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中,任意一透明基板设置有所述排气孔,且另一透明基板还设置有:
与所述排气孔相对设置的第二辅助孔,且所述第二辅助孔被密封,其中,对应所述排气孔和所述第二辅助孔处密层材料叠层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材料叠层的透光率。
可选的,所述排气孔被密封为:
位于所述排气孔中设置有一密封珠,且位于所述密封珠背离电致变色液一侧设置有密封胶。
可选的,所述第二辅助孔被密封为:
位于所述第二辅助孔中设置有一密封珠,且位于所述密封珠背离电致变色液一侧设置有密封胶。
可选的,所述感光传感器为环境光传感器或眩光传感器。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至少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电致变色后视镜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且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之间设置有边框胶;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之间、且位于所述边框胶环绕范围内的电致变色液;其中,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中,任意一透明基板的边缘处、且位于所述边框胶环绕范围内设置有一罐液孔,及任意一透明基板的边缘处、且位于所述边框胶环绕范围内设置有一排气孔,且所述罐液孔和所述排气孔均被密封。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中任意一透明基板上设置一罐液孔,以及,任意一透明基板上设置一排气孔,进而在通过罐液孔对两透明基板形成的密封盒体内灌注电致变色液时,能够通过排气孔将密封盒体内的气体排出,改善透明基板被气体挤压而发生形变的情况,提高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制作良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正如背景技术所述,汽车已成为人们日常出行使用最多的交通工具。汽车的内后视镜是驾驶员观察汽车后方情况的主要部件,其属于汽车的重要安全组件,其镜面、外形都颇有讲究,因而内后视镜的质量及安装都有相应的标准。驾驶员在夜间或黑暗的长距离隧道中驾车行驶时,后方的车辆的车头大灯的灯光通过本车后窗照射到内后视镜上时,内后视镜的将反射的强光照射在驾驶员的眼镜上会出现眩目光,进而对驾驶员的眼镜造成刺激,影响驾驶员的视线,对驾驶员及乘客的安全产生了严重的威胁。为了优化汽车的内后视镜,现有研发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但是,现有电致变色后视镜在制作过程中基板易发生形变,降低了制作良率。
基于此,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在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中任意一透明基板上设置一罐液孔,以及,任意一透明基板上设置一排气孔,进而在通过罐液孔对两透明基板形成的密封盒体内灌注电致变色液时,能够通过排气孔将密封盒体内的气体排出,改善透明基板被气体挤压而发生形变的情况,提高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制作良率。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具体结合图1至图3对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的描述。
参考图1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电致变色后视镜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透明基板100和第二透明基板200,且第一透明基板100 和第二透明200之间设置有边框胶300;
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00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200之间、且位于所述边框胶300环绕范围内的电致变色液400;
其中,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00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200中,任意一透明基板的边缘处、且位于所述边框胶300环绕范围内设置有一罐液孔510,及任意一透明基板的边缘处、且位于所述边框胶300环绕范围内设置有一排气孔520,且所述罐液孔510和所述排气孔520均被密封。
需要说明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电致变色后视镜,在第二透明基板处可以设置有半反半透膜或者反射膜,及,在电致变色液两侧设置有相对的导电层,对此与现有技术相同,本申请不做多余赘述。以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罐液孔和排气孔,其可以位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同侧,也可以位于电致变色后视镜的不同侧,对此本申请不做具体限制。
可以理解的,通常情况下(即未对电致变色后视镜通电的情况下),可以通过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反射结构的反射作用,反射后视镜接入的光线景象观察汽车后方情况;在强光照射至后视镜上时,可以对电致变色后视镜加电后提高其对光的吸收能力,进而使得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反射结构反射出的光线强度减弱,避免眩目光的出现,提高驾驶的安全性。
此外,在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中任意一透明基板上设置一罐液孔,以及,任意一透明基板上设置一排气孔,进而在通过罐液孔对两透明基板形成的密封盒体内灌注电致变色液时,能够通过排气孔将密封盒体内的气体排出,改善透明基板被气体挤压而发生形变的情况,提高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制作良率。
为了掩盖制作罐液孔而形成的缺口,进而保证电致变色后视镜的美观,本申请实施例可以在罐液孔对应处设置感光传感器。参考图2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00一侧为所述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入光侧,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后视镜包括:
位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200背离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00一侧、且对应所述罐液孔510处设置有一感光传感器610。
同样的,为了掩盖制作排气孔而形成的缺口,进而保证电致变色后视镜的美观,本申请实施例还可以在排气孔对应处设置感光传感器。如图2所示,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00一侧为所述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入光侧,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后视镜包括:
位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200背离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00一侧、且对应所述排气孔520处设置有一感光传感器620。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罐液孔处的透光率,可以在罐液孔相对处形成一辅助孔。参考图3所示,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又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的结构示意图,其中,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00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200中,任意一透明基板设置有所述罐液孔510,且另一透明基板还设置有:
与所述罐液孔510相对设置的第一辅助孔810,且所述第一辅助孔810被密封,其中,对应所述罐液孔510和所述第一辅助孔处810的密封材料叠层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00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200的材料叠层的透光率。
可以理解的,未形成有罐液孔的透明基板,其相对罐液孔处形成第一辅助孔,进而,使得在罐液孔和第一辅助孔所在区域处的密封材料叠层(相当于密封罐液孔的密封材料层和密封第一辅助孔的密封材料层的组合)的透光率,大于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的材料叠层(相当于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的组合)的透光率,提高感光传感器的感应灵敏度。
如图1-3任意一附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罐液孔510被密封为:
位于所述罐液孔510中设置有一密封珠711,且位于所述密封珠711背离电致变色液400一侧设置有密封胶721。
在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为玻璃基板,以及,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密封珠可以为玻璃珠,且密封胶为UV 胶。
以及,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第一辅助孔810被密封为:
位于所述第一辅助孔810中设置有一密封珠712,且位于所述密封珠712 背离电致变色液400一侧设置有密封胶722。
进一步的,为了提高排气孔处的透光率,可以在排气孔相对处形成一辅助孔。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00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200中,任意一透明基板设置有所述排气孔520,且另一透明基板还设置有:
与所述排气孔520相对设置的第二辅助孔820,且所述第二辅助孔820被密封,其中,对应所述排气孔520和所述第二辅助孔820处密层材料叠层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100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200的材料叠层的透光率。
可以理解的,未形成有排气孔的透明基板,其相对排气孔处形成第二辅助孔,进而,使得在排气孔和第二辅助孔所在区域处的密封材料叠层(相当于密封排气孔的密封材料层和密封第二辅助孔的密封材料层的组合)的透光率,大于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的材料叠层(相当于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的组合)的透光率,提高感光传感器的感应灵敏度。
如图1-3任意一附图,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排气孔520被密封为:
位于所述排气孔520中设置有一密封珠713,且位于所述密封珠713背离电致变色液400一侧设置有密封胶723。
以及,如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所述第二辅助孔820被密封为:
位于所述第二辅助孔820中设置有一密封珠714,且位于所述密封珠714 背离电致变色液400一侧设置有密封胶724。
在本申请上述任意一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的所述感光传感器可以为环境光传感器或眩光传感器。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电致变色后视镜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且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之间设置有边框胶;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之间、且位于所述边框胶环绕范围内的电致变色液;其中,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中,任意一透明基板的边缘处、且位于所述边框胶环绕范围内设置有一罐液孔,及任意一透明基板的边缘处、且位于所述边框胶环绕范围内设置有一排气孔,且所述罐液孔和所述排气孔均被密封。
由上述内容可知,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在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中任意一透明基板上设置一罐液孔,以及,任意一透明基板上设置一排气孔,进而在通过罐液孔对两透明基板形成的密封盒体内灌注电致变色液时,能够通过排气孔将密封盒体内的气体排出,改善透明基板被气体挤压而发生形变的情况,提高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制作良率。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包括:
相对设置的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基板,且第一透明基板和第二透明之间设置有边框胶;
以及,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之间、且位于所述边框胶环绕范围内的电致变色液;
其中,在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中,任意一透明基板的边缘处、且位于所述边框胶环绕范围内设置有一罐液孔,及任意一透明基板的边缘处、且位于所述边框胶环绕范围内设置有一排气孔,且所述罐液孔和所述排气孔均被密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一侧为所述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入光侧,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后视镜包括:
位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背离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一侧、且对应所述罐液孔处设置有一感光传感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中,任意一透明基板设置有所述罐液孔,且另一透明基板还设置有:
与所述罐液孔相对设置的第一辅助孔,且所述第一辅助孔被密封,其中,对应所述罐液孔和所述第一辅助孔处的密封材料叠层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材料叠层的透光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罐液孔被密封为:
位于所述罐液孔中设置有一密封珠,且位于所述密封珠背离电致变色液一侧设置有密封胶。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辅助孔被密封为:
位于所述第一辅助孔中设置有一密封珠,且位于所述密封珠背离电致变色液一侧设置有密封胶。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一侧为所述电致变色后视镜的入光侧,其中,所述电致变色后视镜包括:
位于所述第二透明基板背离所述第一透明基板一侧、且对应所述排气孔处设置有一感光传感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中,任意一透明基板设置有所述排气孔,且另一透明基板还设置有:
与所述排气孔相对设置的第二辅助孔,且所述第二辅助孔被密封,其中,对应所述排气孔和所述第二辅助孔处密层材料叠层的透光率,大于所述第一透明基板和所述第二透明基板的材料叠层的透光率。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被密封为:
位于所述排气孔中设置有一密封珠,且位于所述密封珠背离电致变色液一侧设置有密封胶。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辅助孔被密封为:
位于所述第二辅助孔中设置有一密封珠,且位于所述密封珠背离电致变色液一侧设置有密封胶。
10.根据权利要求2或6所述的电致变色后视镜,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光传感器为环境光传感器或眩光传感器。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86483.4U CN209888748U (zh) | 2019-03-06 | 2019-03-06 | 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286483.4U CN209888748U (zh) | 2019-03-06 | 2019-03-06 | 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888748U true CN209888748U (zh) | 2020-01-03 |
Family
ID=690171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286483.4U Active CN209888748U (zh) | 2019-03-06 | 2019-03-06 | 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88874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237066A1 (zh) * | 2021-05-08 | 2022-11-17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微腔注入型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
2019
- 2019-03-06 CN CN201920286483.4U patent/CN20988874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WO2022237066A1 (zh) * | 2021-05-08 | 2022-11-17 | 华南理工大学 | 一种微腔注入型电致变色器件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5668663A (en) | Electrochromic mirrors and devices | |
EP3285114A1 (en) | Rear-view mirror and driving auxiliary apparatus | |
US6193379B1 (en) | Electrochromic assembly including at least one polymeric substrate | |
US5986797A (en) | Reduced ultraviolet radiation transmitting, safety protected electrochromic glazing assembly | |
Lynam | Automotive applications of chromogenic materials | |
KR20190119144A (ko) | 전기적으로 제어 가능한 광학 특성을 갖는 기능소자를 포함하는 복합 판유리 | |
US20040160688A1 (en) | Vehicle-use shatter-proof glass and production method therefor | |
US7012729B2 (en) | Non planar mirrors with planar electrochromic cavity | |
US20110080629A1 (en) | Electro-optical element including imi coatings | |
US11618242B2 (en) | Automotive glass display | |
CN110546022B (zh) | 通过深色内部堆叠体和外部堆叠体的组合而具有改进的视觉印象的pdlc车辆玻璃板 | |
KR20080108110A (ko) | 적층 창유리 및 이들의 밀폐물 및 주변 보강 수단 | |
CN201273979Y (zh) | 电致光变色镜和防眩装置 | |
US11052578B2 (en) | Method for producing a thermoplastic combination film | |
US20200147934A1 (en) | Thermoplastic film for a laminated glass pane | |
CN103192768A (zh) | 一种液晶防眩目后视镜 | |
CN209888748U (zh) | 一种电致变色后视镜 | |
CN206411391U (zh) | 一种电致变色器件 | |
CN212047105U (zh) | 车辆 | |
KR101469697B1 (ko) | 실리콘 투명시트를 이용한 전기변색 거울 | |
KR20230159699A (ko) | 프로젝션 어셈블리용 가열 가능 복합 판유리 | |
CN214295775U (zh) | 一种流媒体后视镜用的电致变色镜片元件及其组件 | |
WO2022266481A1 (en) | Laminated glazing for head-up display | |
CN216002398U (zh) | 一种光致防眩目后视镜 | |
CN221366791U (zh) | 一种用于车辆后视镜组件的镜面反射元件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