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85210U - 操控组件以及操控系统 - Google Patents

操控组件以及操控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85210U
CN209885210U CN201920159021.6U CN201920159021U CN209885210U CN 209885210 U CN209885210 U CN 209885210U CN 201920159021 U CN201920159021 U CN 201920159021U CN 209885210 U CN209885210 U CN 20988521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ver
key
control
sensing rod
connecting sea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59021.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FLYDIGI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FLYDIGI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FLYDIGI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FLYDIGI ELECTRONICS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59021.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8521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8521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8521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echanical Control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持设备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操控组件以及操控系统。该操控组件包括摇杆电位器、连接座以及按键。摇杆电位器包括感应杆,连接座套设于感应杆上,连接座能够带动感应杆动作,按键位于连接座上,且按键能够与感应杆同时作用,生成控制信号。通过上述方式,本实用新型能够丰富用户的操控方式。

Description

操控组件以及操控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手持设备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操控组件以及操控系统。
背景技术
手持操控设备(例如游戏手柄等)通常会设置摇杆、按键等物理按键结构,用于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而目前的手持操控设备上的摇杆和按键通常相互独立,用户需要分别操控摇杆和按键,摇杆和按键之间的不存在联系,导致目前的手持操控设备提供给用户的操控方式比较单一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主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操控组件以及操控系统,能够丰富用户的操控方式。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操控组件,该操控组件包括摇杆电位器、连接座以及按键。摇杆电位器包括感应杆,连接座套设于感应杆上,连接座能够带动感应杆动作,按键位于连接座上,且按键能够与感应杆同时作用,生成控制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连接座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按键位于第一盖体远离第二盖体的一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一盖体用于装配按键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凹陷槽,按键收容于第一凹陷槽中。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按键朝向第一盖体的表面设置有延伸块,延伸块上设置有扣合孔,第一凹陷槽的槽底设置有对应扣合孔的卡扣;其中,在卡扣和扣合孔配合装配后,延伸块能够以卡扣为中心绕卡扣转动,从而允许按键动作。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操控组件还包括开关传感器,开关传感器收容于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之间的空间中,按键朝向第一盖体的表面设置有抵持块;其中,在按键被执行按压动作时,抵持块能够抵触开关传感器,进而触发开关传感器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连接座还包括第三盖体,第三盖体位于第二盖体远离第一盖体的一侧并与第二盖体层叠设置,第三盖体套设于感应杆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操控组件还包括控制电路板,摇杆电位器与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开关传感器电性连接导线且导线与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第二盖体朝向第一盖体的表面设置有通孔,第三盖体朝向第二盖体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凹陷槽,第二凹陷槽和其对应的第二盖体内壁之间的空间与通孔参与组成排线通道,以允许导线经过排线通道电性连接控制电路板。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中,操控组件包括多个按键,多个按键沿第一盖体表面周向均匀分布。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又一个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操控系统,该操控系统包括操控组件和信号传输电路,操控组件和信号传输电路电性连接,信号传输电路用于将操控组件生成的控制信号传输至受控设备。该操控组件包括摇杆电位器、连接座以及按键。摇杆电位器包括感应杆,连接座套设于感应杆上,连接座能够带动感应杆动作,按键位于连接座上,且按键能够与感应杆同时作用,生成控制信号。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区别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操控组件,该操控组件包括摇杆电位器,摇杆电位器包括有感应杆,通过摇动感应杆,实现摇杆电位器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操控组件还包括套设于感应杆上的连接座,以带动感应杆动作(即摇动)。连接座上设置有按键,按键能够与感应杆同时作用,生成控制信号。如此一来,用户操控感应杆的手指同时还能够操控按键。这不同于传统设计中用户的拇指在同一时刻只能操控摇杆或按键,或需要其他手指配合操控摇杆或按键。可见,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操控组件建立起感应杆和按键之间的联系,丰富了用户的操控方式。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其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操控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操控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按键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盖体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图1所示操控组件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操控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非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中的术语“第一”、“第二”等是用于区别不同对象,而不是用于描述特定顺序。此外,术语“包括”和“具有”以及它们任何变形,意图在于覆盖不排他的包含。例如包含了一系列步骤或单元的过程、方法、系统、产品或设备没有限定于已列出的步骤或单元,而是可选地还包括没有列出的步骤或单元,或可选地还包括对于这些过程、方法、产品或设备固有的其它步骤或单元。
在本文中提及“实施例”意味着,结合实施例描述的特定特征、结构或特性可以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中。在说明书中的各个位置出现该短语并不一定均是指相同的实施例,也不是与其它实施例互斥的独立的或备选的实施例。本领域技术人员显式地和隐式地理解的是,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可以与其它实施例相结合。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手持操控设备提供给用户的操控方式比较单一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操控组件,该操控组件包括摇杆电位器、连接座以及按键。摇杆电位器包括感应杆,连接座套设于感应杆上,连接座能够带动感应杆动作,按键位于连接座上,且按键能够与感应杆同时作用,生成控制信号。以下进行详细阐述。
对于传统的手持操控设备而言,例如游戏手柄等。手持操控设备上通常会设计摇杆和按键。摇杆用于控制游戏中虚拟角色移动等,而按键则用于控制游戏中虚拟角色完成一些指定动作。传统的手持操控设备中摇杆和按键之间相互独立,用户握持手持操控设备时,通常使用摇杆端的大拇指操控摇杆,而用其他手指或另一只手的大拇指操控按键,生成摇杆和按键各自所对应的控制信号,达到控制游戏中虚拟角色的目的。这就意味着摇杆、按键相互独立设置于手持操控设备上,例如用户操控摇杆的拇指在同一时刻不能够操控按键,致使传统的手持操控设备提供给用户的操控方式比较单一。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操控组件,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手持操控设备提供给用户的操控方式比较单一的技术问题。
请参阅图1-2,图1是本实用新型操控组件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操控组件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操控组件1包括摇杆电位器11。摇杆电位器11为实现生成摇杆所对应控制信号的电子元件。摇杆电位器11上设置有感应杆111,感应杆111能够被操控,从而基于摇杆电位器11以一定角度被执行摇动动作。感应杆111被摇动至相应方位,摇杆电位器11即可生成对应的控制信号。
操控组件1还包括连接座12,连接座12套设于感应杆111的端部,用于带动感应杆111动作。具体地,用户通过带动连接座12动作,进而带动感应杆111动作。连接座12上设置有按键13,通过按压按键13,能够生成按键13所对应的控制信号。其中,按键13能够与感应杆111同时作用,生成控制信号。具体地,用户的手指接触连接座12,并带动连接座12动作,进而带动感应杆111动作,同时用户接触连接座12的手指还可以操控连接座12上的按键13,以同时触发感应杆111和按键13的控制信号生成。
也就是说,本实施例操控组件1的感应杆111与按键13并非相互独立设计,按键13设置在套设于感应杆111的连接座12上,使得用户操控感应杆111的手指同时能够接触到按键13,以在操控感应杆111的同时允许同时操控按键13,而不需要用户的其他手指配合操控按键13,即用户的其他手指可以操控其他按键13,建立起了感应杆111和按键13的联系,提供给用户一种一指同时操控感应杆111和按键13的操控方式,进而丰富用户的操控方式。
举例而言,本实施例的操控组件1应用于诸如游戏手柄等手持操控设备。在利用本实施例的操控组件1操控游戏中的虚拟角色时,用户通过手指接触连接座12,摇动连接座12,进而摇动感应杆111,控制游戏中的虚拟角色移动。同时,用户接触连接座12的手指还能够按压连接座12上的按键13,从而在控制游戏中的虚拟角色移动的同时,还能够控制游戏中的虚拟角色执行“攻击”等动作。以上仅为论述需要,并非因此对本实施例的操控组件1的应用环境造成限定。
请参阅图2。在一实施例中,连接座12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盖体121和第二盖体122。按键13位于第一盖体121远离第二盖体122的一侧,并且按键13所处的第一盖体121表面为连接座12提供给用户手指进行操控的操控面。即用户的手指接触第一盖体121以允许通过摇动第一盖体121,进而摇动连接座12,同时用户接触第一盖体121的手指还覆盖在第一盖体121上的按键13上。
进一步地,第一盖体121用于装配按键13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凹陷槽1211,按键13收容于第一凹陷槽1211中,而不是层叠于第一盖体121表面之上,有利于操控组件1设计更小的高度,使得用户能够更方便地使用操控组件1。按键13在第一凹陷槽1211中的装配方式有很多,其中按键13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凹陷槽1211,按键13可以相对第一凹陷槽1211转动,实现按键13被执行按压动作以及复位动作。
请参阅图3-4。具体地,按键13朝向第一盖体121的表面设置有延伸块131,延伸块131上设置有扣合孔1311。第一凹陷槽1211的槽底设置有对应扣合孔1311的卡扣1212。在卡扣1212和扣合孔1311配合装配后,卡扣1212嵌入扣合孔1311中,并且卡扣1212能够在扣合孔1311中相对扣合孔1311转动,从而使得延伸块131能够以卡扣1212为中心绕卡扣1212转动,以允许按键13动作。延伸块131可以位于按键13靠近第一盖体121边缘的端部,即按键13设置有延伸块131的端部与第一盖体121转动连接,使得按键13整体可绕其与第一盖体121转动连接的端部转动,实现按压动作和复位动作。
当然,上述卡扣1212和扣合孔1311的装配方式仅为实现按键13的按压动作和复位动作的一种实现方式,本实施例中按键13在第一凹陷槽1211中的装配方式并不局限于此。并且,延伸块131不局限于位于按键13靠近第一盖体121边缘的端部,例如延伸块131还可以位于按键13远离第一盖体121边缘的端部,在此不做限定。
更进一步地,按键13与第一盖体121之间还可以设置弹簧等弹性件(图未示),以实现按键13的复位动作。弹性件一端连接按键13,另一端连接第一凹陷槽1211。当按键13被执行按压动作时,弹性件被压缩产生弹性形变,进而产生弹性回复力,用户手指施加于按键13的作用力所做功转换为弹性件的势能,以当用户取消按压按键13时,在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驱使按键13复位。
按键13并不局限于其一端转动连接于第一凹陷槽1211,按键13相对第一凹陷槽1211转动,实现按键13被执行按压动作以及复位动作的方式。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按键可以利用弹簧等弹性件,使其能够相对靠近或远离第一凹陷槽的槽底,实现按键被执行按压动作以及复位动作。具体地,当按键被按压时,按键相对靠近第一凹陷槽的槽底,即按键整体向“下”运动,此时弹性件被压缩而产生弹性回复力;而当取消按压按键后,按键在弹性件的弹性回复力的作用下,相对远离第一凹陷槽的槽底,即按键整体向“上”运动,完成复位动作。
在一实施例中,操控组件1可以包括多个按键13,多个按键13位于第一盖体121上。用户可以通过分别设置各个按键13所对应的功能,以在用户摇动第一盖体121的情况下,用户摇动第一盖体121的手指还能够选择按压其所需要的按键13,以进一步丰富用户的操控方式。
优选地,操控组件1上的多个按键13可以沿第一盖体121表面周向均匀分布,旨在当用户摇动第一盖体121时,用户摇动第一盖体121的手指能够方便地按压第一盖体121上的各个按键13,提高用户操控的便捷性。图1-2均展示了第一盖体121上设置有三个按键13的情况,其中该三个按键13沿第一盖体121表面周向均匀分布。
请继续参阅图2。在一实施例中,按键13远离第一盖体121的表面划分出触摸区域132,触摸区域132为按键13提供给用户手指接触的表面区域。触摸区域132所对应的按键13表面具有一定程度的凹陷或凸起,并且其形状匹配人体手指的生理结构特征。用户手指接触按键13时,手指覆盖于触摸区域132上,有利于改善按键13的触感,进而改善用户的使用体验度。并且,触摸区域132所对应的按键13表面可以粗糙化处理,以增大摩擦力,避免用户手指滑脱。优选地,触摸区域132所对应的按键13表面为磨砂面,增大摩擦力的同时还能够改善按键13的触感。
在一实施例中,操控组件1还包括开关传感器14。开关传感器14对应按键13设置,按键13被执行按压动作,会作用于开关传感器14上的触点,从而触发开关传感器14,进而生成按键13对应的控制信号。
第一盖体121的侧壁向靠近第二盖体122的方向延伸,使得第一盖体121与第二盖体122之间形成具有一定体积的空间。开关传感器14收容于第一盖体121和第二盖体122之间的空间中。第一盖体121和第二盖体122能够对开关传感器14起到保护作用。
请参阅图2-3。按键13朝向第一盖体121的表面设置有抵持块133,开关传感器14的触点所处面与按键13设置有抵持块133的表面相对设置。当按键13被执行按压动作时,按键13朝向开关传感器14运动,带动抵持块133朝向开关传感器14运动,进而使得抵持块133抵触开关传感器14的触点,触发开关传感器14,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可以理解的是,摇杆电位器11和开关传感器14所生成的控制信号是用于控制操控组件1的操控对象的信号。
需要说明的是,当按键13数量为多个时,需要对应设置多个开关传感器14。按键13与开关传感器14一一对应。当多个按键13沿第一盖体121表面周向均匀分布时,多个开关传感器14也对应沿第一盖体121表面周向均匀分布。开关传感器14可以为微动开关等,为DOME方式开关,其有利于改善按键13的触感以及延长使用寿命。
请继续参阅图2。在一实施例中,连接座12还包括第三盖体123。第三盖体123位于第二盖体122远离第一盖体121的一侧并与第二盖体122层叠设置,第三盖体123套设于感应杆111上。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盖体121、第二盖体122以及第三盖体123之间可以通过例如螺栓等紧固件连接,以增强第一盖体121、第二盖体122以及第三盖体123之间的连接强度,保证三者连接牢靠。
第二盖体122包括沿远离第一盖体121方向依次层叠的承载台1221、第一柱体1222以及第一辐射面1223。第三盖体123包括沿远离第一盖体121方向依次层叠的第二柱体1231和第二辐射面1232。第三盖体123的第二柱体1231套设于感应杆111上,第二盖体122的第一柱体1222套设于第二柱体1231上,第一辐射面1223位于第二辐射面1232远离摇杆电位器11的一侧,从而实现第二盖体122与第三盖体123的层叠设置。开关传感器14位于承载台1221上。第一辐射面1223和第二辐射面1232能够起到遮挡作用,避免操控组件1的内部结构暴露,影响应用操控组件1的手持操控设备的外观,同时能够一定程度上阻挡外部粉尘等落入操控组件1内。
在一实施例中,操控组件1还包括控制电路板15。摇杆电位器11与控制电路板15电性连接,开关传感器14电性连接导线151且导线151与控制电路板15电性连接。控制电路板15上集成有处理以及传输摇杆电位器11和开关传感器14所生成控制信号的电路结构。摇杆电位器11固定于控制电路板15上。导线151与控制电路板15有多种电性连接的方式,例如控制电路板15上可以设置有排线卡座152用于与导线151电性连接。并且开关传感器14与控制电路板15之间电性连接的方式,也不局限于上文通过导线151电性连接控制电路板15的方式,在此不做限定。
第二盖体122朝向第一盖体121的表面设置有通孔1224,即第二盖体122的承载台1221上设置有通孔1224,通孔1224连通第二盖体122内部,以允许开关传感器14连接的导线151通过通孔1224进入第二盖体122内部。第三盖体123朝向第二盖体122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凹陷槽1233,第二凹陷槽1233位于第三盖体123的第二柱体1231、第二辐射面1232朝向第二盖体122的一侧。如图2、5所示,第二凹陷槽1233和其对应的第二盖体122内壁之间的空间与通孔1224参与组成排线通道16,以允许导线151经过排线通道16电性连接控制电路板15,在第二盖体122和第三盖体123的保护下,能够有效避免导线151被刮伤。
可选地,导线151可以为柔性电路排线或电子线等,在此不做限定。导线151为柔性体,其允许产生一定程度的弯曲,以配合连接座12的摇动动作。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操控组件,其连接座套设于感应杆上,并且连接座上设置有按键,按键能够与感应杆同时作用,生成控制信号。如此一来,用户操控感应杆的手指同时还能够操控按键。这不同于传统设计中用户的拇指在同一时刻只能操控摇杆或按键,或需要其他手指配合操控摇杆或按键。可见,本实用新型所提供的操控组件建立起感应杆和按键之间的联系,丰富了用户的操控方式。
请参阅图6,图6是本实用新型操控系统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在一实施例中,操控系统包括操控组件1和信号传输电路2,操控组件1和信号传输电路2电性连接,信号传输电路2用于将操控组件1生成的控制信号传输至受控设备(图未示),其中受控设备为操控系统的操控对象。操控系统可以为诸如游戏手柄等手持操控设备。
操控组件1包括摇杆电位器11、连接座12以及按键13。摇杆电位器11包括感应杆(图未示)。连接座12套设于感应杆上,连接座12能够带动感应杆动作。按键13位于连接座12上,且按键13能够与感应杆同时作用,生成控制信号。其中,操控组件1已在上述实施例中详细阐述,在此就不再赘述。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同理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操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组件包括:
摇杆电位器,所述摇杆电位器包括感应杆;
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套设于所述感应杆上,所述连接座能够带动所述感应杆动作;
按键,所述按键位于所述连接座上,且所述按键能够与所述感应杆同时作用,生成控制信号。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操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盖体和第二盖体,所述按键位于所述第一盖体远离所述第二盖体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盖体用于装配所述按键的表面设置有第一凹陷槽,所述按键收容于所述第一凹陷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操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按键朝向所述第一盖体的表面设置有延伸块,所述延伸块上设置有扣合孔,所述第一凹陷槽的槽底设置有对应所述扣合孔的卡扣;
其中,在所述卡扣和所述扣合孔配合装配后,所述延伸块能够以所述卡扣为中心绕所述卡扣转动,从而允许所述按键动作。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组件还包括开关传感器,所述开关传感器收容于所述第一盖体和所述第二盖体之间的空间中,所述按键朝向所述第一盖体的表面设置有抵持块;其中,在所述按键被执行按压动作时,所述抵持块能够抵触所述开关传感器,进而触发所述开关传感器生成相应的控制信号。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操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座还包括第三盖体,所述第三盖体位于所述第二盖体远离所述第一盖体的一侧并与所述第二盖体层叠设置,所述第三盖体套设于所述感应杆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操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组件还包括控制电路板,所述摇杆电位器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开关传感器电性连接导线且所述导线与所述控制电路板电性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操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盖体朝向所述第一盖体的表面设置有通孔,所述第三盖体朝向所述第二盖体的表面设置有第二凹陷槽,所述第二凹陷槽和其对应的所述第二盖体内壁之间的空间与所述通孔参与组成排线通道,以允许所述导线经过所述排线通道电性连接所述控制电路板。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操控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组件包括多个所述按键,所述多个按键沿所述第一盖体表面周向均匀分布。
10.一种操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操控系统包括操控组件和信号传输电路,所述操控组件和所述信号传输电路电性连接,所述信号传输电路用于将所述操控组件生成的控制信号传输至受控设备;
所述操控组件包括:
摇杆电位器,所述摇杆电位器包括感应杆;
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套设于所述感应杆上,所述连接座能够带动所述感应杆动作;
按键,所述按键位于所述连接座上,且所述按键能够与所述感应杆同时作用,生成所述控制信号。
CN201920159021.6U 2019-01-29 2019-01-29 操控组件以及操控系统 Active CN20988521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59021.6U CN209885210U (zh) 2019-01-29 2019-01-29 操控组件以及操控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59021.6U CN209885210U (zh) 2019-01-29 2019-01-29 操控组件以及操控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85210U true CN209885210U (zh) 2020-01-03

Family

ID=69016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59021.6U Active CN209885210U (zh) 2019-01-29 2019-01-29 操控组件以及操控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8521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6941A (zh) * 2019-01-29 2019-04-19 上海飞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操控组件以及操控系统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46941A (zh) * 2019-01-29 2019-04-19 上海飞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操控组件以及操控系统
CN109646941B (zh) * 2019-01-29 2024-02-20 上海飞智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操控组件以及操控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438649B (zh) 附多功能程控按鈕的人體工學滑鼠
US7449650B2 (en) Multi-directional activation button
US9874941B2 (en) Sliding-type signal input device
CN108803939B (zh) 触控装置组件以及触控系统
US7794326B2 (en) Game controller
CN110226150B (zh) 控制器
EP0217497A2 (en) Keyboard for use in 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device
KR20030091993A (ko) 컴퓨터 마우스
JPH07213742A (ja) ビデオゲーム制御装置
JPWO2013157052A1 (ja) ゲームコントローラ
US4650934A (en) Hand movement controller
US20100201625A1 (en) Wearable Computer Mouse And Electronic Device Controller
CN209885210U (zh) 操控组件以及操控系统
US6409600B1 (en) Game controllers keys
JP3190901U (ja) 携帯ゲーム機用カバー
EP2298425B1 (en) Operation device
RU80036U1 (ru) Манипулятор для ввода информации
CN109646941B (zh) 操控组件以及操控系统
US8373653B2 (en) Hand integrated operations platform
US20160325176A1 (en) Game controller
WO2015129984A1 (ko) 게임 조정장치
US10671184B2 (en) Signal input device and electronic equipment driving device using same
KR102644888B1 (ko) 폴리이미드 기판을 갖는 힘 감지 저항기(fsr), 시스템 및 이의 방법
CN113168241B (zh) 操纵杆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JPH0975544A (ja) ゲーム機用コントロー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