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84144U - 磁共振头颈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磁共振头颈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84144U
CN209884144U CN201920108380.9U CN201920108380U CN209884144U CN 209884144 U CN209884144 U CN 209884144U CN 201920108380 U CN201920108380 U CN 201920108380U CN 209884144 U CN209884144 U CN 20988414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neck
shoulder
head
plate
ar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0838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范永霖
柏森
丁力
黄寿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chuan Ruidi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chuan Ruidi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chuan Ruidi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 Co Ltd filed Critical Sichuan Ruidi Medical Science and Tech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0838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8414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8414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8414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Apparatu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磁共振头颈固定装置,其包括头颈肩垫板和头颈固定部;头颈固定部包括头颈热塑膜和卡块,头颈肩垫板包括头颈垫板和肩部垫板;头颈垫板和肩部垫板使用时,放置于头颈联合线圈内、并与头颈联合线圈内表面相贴合;头颈垫板包括用于支撑头颈部的弧形撑板和至少一块连接于弧形撑板的边缘,并向上延伸的弧形围合板;每块弧形围合板的内表面均安装有用于固定头颈热塑膜的锁紧部;肩部垫板包括肩背支撑板和弧形板,弧形板连接于肩背支撑板和头颈垫板的边缘,并与肩背支撑板围合成一容纳肩背的容纳腔;位于头颈垫板两侧的弧形板上连接有向着头颈垫板方向延伸的安装板,安装板上装配有用于对患者肩部进行压紧的压肩机构。

Description

磁共振头颈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领域的磁共振辅助设备,具体涉及一种磁共振头颈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磁共振成像与CT相比,软组织分辨率高且无辐射,可提供丰富的解剖影像和功能影像信息,如解剖部位、生理代谢和身体机能等,目前广泛应用于放疗肿瘤鉴别诊断,靶区勾画,疗效预测等方面。随着精确放疗的发展,优质的磁共振图像质量和精确的定位必不可少。
为了提高磁共振图像质量和精确,现有存在采用头颈联合线圈进行图像的扫描,采用头颈联合线圈进行扫描时,患者头部和肩颈部不直接接触联合线圈的塑料外壳,而是躺在柔软的弹性材料制成的保护垫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被患者头部和肩颈部的舒适度。
但是,由于磁共振检查时间较长,患者的头颈难免会发生稍许移动,而影响磁共振图像质量;另外,在患者检查出肿瘤病灶后根据扫描图像后进行复位治疗时难以将其准确定位至扫描图像时的定位位置,这使得影响后期的治疗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磁共振头颈固定装置能够在扫描图像时对患者的头部进行固定,以防止扫描图像时患者发生偏移。
为了达到上述发明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提供一种磁共振头颈固定装置,其包括头颈肩垫板和头颈固定部;
头颈固定部包括头颈热塑膜和多个卡固在头颈热塑膜边缘的卡块;
头颈肩垫板包括头颈垫板和与头颈垫板连接为一体的肩部垫板;头颈垫板和肩部垫板使用时,放置于头颈联合线圈内、并与头颈联合线圈内表面相贴合;
头颈垫板包括用于支撑头颈部的弧形撑板和至少一块连接于弧形撑板的边缘,并向上延伸的弧形围合板;每块弧形围合板的内表面均安装有与头颈热塑膜边缘的卡块配合的锁紧部;
肩部垫板包括肩背支撑板和弧形板,弧形板连接于肩背支撑板和头颈垫板的边缘,并与肩背支撑板围合成一容纳肩背的容纳腔;
位于头颈垫板两侧的弧形板上连接有向着头颈垫板方向延伸的安装板,安装板上装配有用于对患者肩部进行压紧的压肩机构。
进一步地,锁紧部包括固定块,固定块采用锁紧件锁紧在弧形围合板的内表面,延伸出弧形围合板的固定块上开设有卡装卡块的条形槽;
头颈热塑膜边缘的卡块呈L形,其一端卡装在条形槽内,另一端开设有一卡槽,头颈热塑膜的边缘卡固于卡槽内。
进一步地,头颈热塑膜与卡槽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进行固定,或者头颈热塑膜卡于卡槽内后采用锁紧件进行固定,或者头颈热塑膜放置在卡槽内,采用黏胶固定。
进一步地,压肩机构包括弧形压肩块和固定在安装板上、并能沿安装板长度方向移动的压肩底座,弧形压肩块上开设有用于调节弧形压肩块顶面至安装板间间距的滑槽,弧形压肩块采用穿过滑槽的锁紧件固定在压肩底座上。
进一步地,安装板呈L形,其相互垂直的两个侧壁上均开设有多个相互连通的安装孔,压肩底座通过锁紧件安装在安装板竖直的侧壁上,弧形压肩块下端穿过安装板的另一侧壁的安装孔。
进一步地,弧形压肩块上和安装板的垂直侧壁上均设置有刻度线。
进一步地,磁共振头颈固定装置还包括肩部固定部,所述肩部固定部包括肩部热塑膜和多个卡固在肩部热塑膜的卡块;所述卡块通过肩部定位机构安装在安装板上,并能沿安装板长度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肩部定位机构包括肩部定位座、滑块和肩部压杆,肩部定位座通过锁紧件锁紧在安装板竖直侧壁的安装孔内;肩部定位座背对头颈垫板侧开设有条形凹槽;
肩部压杆通过锁紧件与条形凹槽内的安装孔相配合固定于条形凹槽内;肩部压杆上开设有一条滑移槽,滑块采用穿过滑移槽的锁紧件固定在肩部压杆上;肩部热塑膜边缘的卡块装入滑移槽内将肩部热塑膜固定在肩部定位机构上。
进一步地,安装板的垂直侧壁上和肩部压杆上均设置有刻度线。
进一步地,头颈肩垫板的材质为芳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方案的头颈肩垫板结合磁共振时放入其内的发泡胶/体位固定袋,可以将患者稳定地固定在同一扫描位置,以改善脑部和头颈部放疗磁共振图像质量。
扫描患者头颈部图像时,患者躺于头颈肩垫板上后,将烫后的头颈热塑膜铺设于患者的面部和颈部,之后将头颈热塑膜与头颈垫板固定在一起,实现磁共振时患者头颈部的定位;
由于头颈热塑膜发生变形后不能恢复,其上具有比较明显的人体五官轮廓,患者在根据磁共振扫描图像确定病灶后,可以将本方案的固定装置应用到放疗固定装置上,根据头颈热塑膜和磁共振过程所采用的发泡胶/体位固定袋上的凹凸结构对患者体位进行调整,从而保证了患者在磁共振时和放疗时体位的一致性,保证了精准复位,提高了放疗效果。
附图说明
图1为磁共振头颈固定装置放置在头颈联合线圈内的立体图。
图2为磁共振头颈固定装置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3为磁共振头颈固定装置去除头颈热塑膜后的立体图。
图4为压肩机构的立体图。
图5为磁共振头颈固定装置的其中一个安装板上设置有肩部定位机构的立体图。
图6为肩部定位机构的立体图。
图7为磁共振头颈固定装置另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
图8为CT模拟室头颈固定装置去除头颈热塑膜的立体图。
图9为CT模拟室头颈固定装置安装上头颈热塑膜和肩部热塑膜的立体图。
图10为头颈肩垫板的立体图。
图11为锁紧部与卡块固定在一起的立体图。
图12为头颈固定部的主视图。
图13为头颈固定部的侧视图。
其中,1、头颈肩垫板;11、头颈垫板;111、弧形撑板;112、弧形围合板; 12、肩部垫板;121、肩背支撑板;122、弧形板;13、锁紧部;131、固定块; 1311、条形槽;132、卡块;1321、卡槽;133、锁紧件;14、安装板;141、安装孔;
2、头颈热塑膜;3、头颈联合线圈;4、压肩机构;41、弧形压肩块;411、滑槽;42、压肩底座;5、肩部热塑膜;6、肩部定位机构;61、肩部定位座; 611、条形凹槽;62、滑块;63、肩部压杆;631、滑移槽;7、发泡胶/体位固定袋;8、CT模拟室头颈固定装置;81、头颈垫块;82、肩部垫块;83、锁紧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理解本实用新型,但应该清楚,本实用新型不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只要各种变化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这些变化是显而易见的,一切利用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实用新型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如图1、图2和图7所示,本方案的磁共振头颈固定装置包括头颈肩垫板1 和头颈固定部,其中,头颈肩垫板1为采用芳纶制备而成的硬质壳体,其具备重量轻、刚度高,MRI扫描定位无伪影等优点。
如图12和图13头颈固定部包括头颈热塑膜2和多个卡固在头颈热塑膜2 边缘的卡块132,本方案所有图中示出来的头颈热塑膜2及肩部热塑膜5的形状只是一个示意,并不等同于实际产品外形。
在进行磁共振时,为了保证患者头颈肩的舒适度及准确定位,可以在头颈肩垫板1内放置发泡胶/体位固定袋7,使患者检查时以在发泡胶/体位固定袋7 上形成与人体体位相配合的凹凸结构。
本方案所采用的热塑膜(热塑膜包括头颈热塑膜2和肩部热塑膜5)为肿瘤放疗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热塑膜,其一般在75度水温下软化,之后敷在人体的面部和肩部,在常温下固化形成与相应患者轮廓相一致的立体结构;头颈热塑膜2 在敷至患者身上时,有时会先在人体上铺层纱布,以缓解人体对较高温度的不适。
在本方案的头颈肩垫板1内放置的发泡胶/体位固定袋7及热烫后敷设在患者面部和颈部的头颈热塑膜2由于其形成的凹凸结构与患者扫描图像时的体位一致,使得放疗时患者可以根据发泡胶/体位固定袋7和头颈热塑膜2调整放疗时的体位,以保证放疗时患者的体位与磁共振图像扫描时体位相一致,以实现精准复位,以提高放疗效果。
如图2、图3和图10所示,头颈肩垫板1包括头颈垫板11和与头颈垫板11 连接为一体的肩部垫板12;头颈垫板11和肩部垫板12使用时,放置于头颈联合线圈3内、并与头颈联合线圈3内表面相贴合,以改善脑部和头颈部放疗磁共振图像质量。
头颈垫板11和肩部垫板12的内轮廓与CT模拟室头颈固定装置8的头颈垫块81和肩部垫块82的内轮廓尺寸相同,在磁共振扫描过程中使用的发泡胶/体位固定袋7和头颈热塑膜2可以直接放置在CT模拟室头颈固定装置8对患者的体位进行固定,这样可以确保两种设备扫描时患者都处于同一体位,通过两种设备的结合可以提高扫描图像的质量,以确保患者病灶的精准定位。
另外,CT模拟室头颈固定装置8可以直接放置至放疗设备中对患者进行定位,这样将头颈垫板11和肩部垫板12与头颈垫块81和肩部垫块82的内轮廓设置成相同后,在复位治疗时也可以直接将发泡胶/体位固定袋7和头颈热塑膜 2应用于CT模拟室头颈固定装置8上,以实现患者放疗过程的精确复位。CT 模拟室头颈固定装置8的具体结构可以参考图8和图9。
如图3所示,头颈垫板11包括用于支撑头颈部的弧形撑板111和至少一块连接于弧形撑板的边缘,并向上延伸的弧形围合板112;每块弧形围合板112的内表面均安装有用于固定头颈热塑膜2的锁紧部13。
锁紧部13在头颈垫板11和肩部垫板12上的安装位置与锁紧机构83在头颈垫块81和肩部垫块82的安装位置相对应,这样以确保头颈热塑膜2的卡装位置也一致。
其中的弧形撑板的两侧边之间的宽度由底部至弧形围合板112侧逐渐增大,以大体适应于人体后脑部分的曲线变化;所有弧形围合板112和弧形撑板111 形成的内腔对人体的头颈除仰面外的其他部分进行支撑和包围,以确保对头颈部稳定的限位。
如图2和图11所示,锁紧部13包括固定块131,固定块131采用锁紧件 133锁紧在弧形围合板112的内表面,延伸出弧形围合板112的固定块131上开设有卡装卡块132的条形槽1311;卡块132呈L形,其一端卡装在条形槽1311 内,另一端开设有一卡槽1321,头颈热塑膜2的边缘卡固于卡槽1321内。
其中,头颈热塑膜2与卡槽1321可以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进行固定,或者头颈热塑膜2卡于卡槽1321内后采用锁紧件133进行固定,或者头颈热塑膜2 放置在卡槽1321内,采用黏胶固定;为了保证头颈热塑膜2与卡块132固定在一起的稳定性及方便后续取下放置于放疗定位装置上使用,本方案优选头颈热塑膜2采用锁紧件133进行固定。
头颈热塑膜2采用热水烫后,将其铺设在患者的面部和颈部,并拉伸其边缘,使其与患者的面部和颈部完全贴合,以形成凹凸的面部及颈部结构,之后再将头颈热塑膜2边缘的卡块卡入固定块131的条形槽1311内,实现头颈固定部的固定。
再次参考图1,肩部垫板12包括肩背支撑板121和弧形板122,弧形板122 连接于肩背支撑板121和头颈垫板11的边缘,并与肩背支撑板121围合成一容纳肩背的容纳腔;患者进行磁共振时,其肩部放置于肩部垫块82的容纳腔内。
位于头颈垫板11两侧的弧形板122上连接有向着头颈垫板11方向延伸的安装板14,安装板14上装配有用于对患者肩部进行压紧的压肩机构4;设置的压肩机构4可以给患者的肩部一个向下的力,避免患者磁共振过程中扭动肩膀影响头颈部位的定位。
本方案的压肩机构4主要是用于患者病灶在头颈部位时的定位。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压肩机构4包括弧形压肩块 41和固定在安装板14上、并能沿安装板14长度方向移动的压肩底座42,其中弧形压肩块41呈L形,其拐角处为弧形。弧形压肩块41上开设有用于调节弧形压肩块41顶面至安装板14间间距的滑槽411,弧形压肩块41采用穿过滑槽 411的锁紧件133固定在压肩底座42上。
如图5所示,安装板14呈L形,其相互垂直的两个侧壁上均开设有多个相互连通的安装孔141,压肩底座42通过锁紧件133安装在安装板14竖直的侧壁上,弧形压肩块41下端穿过安装板14的另一侧壁的安装孔141。
压肩机构4通过装于安装板14上不同的安装孔141中以实现移动,这样可以适应于不同患者的肩宽,弧形压肩块41相对压肩底座42之间的间距可调,可以使其适应于不同胖瘦程度的患者,压肩机构4通过两个方向的调整,以保证其能适应于不同的人群。
其中,弧形压肩块41上和安装板14的垂直侧壁上均设置有刻度线,此处刻度线的设置,可以方便记录患者在磁共振定位时压肩底座42和弧形压肩块41 的移动位移,这样在CT扫描和复位放疗时,可以根据图像扫描时记录的数据快速实现精准定位和复位。
如图5至图7所示,磁共振头颈固定装置还包肩部固定部,肩部固定部包括肩部热塑膜5和多个卡固在肩部热塑膜5的卡块132;肩部热塑膜5通过肩部定位机构6安装在安装板14上,并能沿安装板14长度方向移动,当设置有肩部热塑膜5时,肩部热塑膜5与头颈热塑膜2可以为一体式设计。
此处的肩部热塑膜5和肩部定位机构6的相互配合,可以对患者的肩部进行全覆盖式定位,其主要用于肩部上也存在病灶时的检查;其中,将肩部定位机构6与压肩机构4固定在安装板14上的安装孔141是通用的,在对患者肩部进行压紧时,肩部定位机构6和压肩机构4只能择一安装。
如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肩部定位机构6包括肩部定位座61、滑块62和肩部压杆63,肩部定位座61通过锁紧件133锁紧在安装板 14竖直侧壁的安装孔141内;肩部定位座61背对头颈垫板11侧开设有条形凹槽611;
肩部压杆63通过锁紧件133与条形凹槽611内的安装孔141相配合固定于条形凹槽611内;肩部压杆63上开设有一条滑移槽631,滑块62采用穿过滑移槽631的锁紧件133固定在肩部压杆63上;肩部热塑膜5边缘的卡块132(此处的卡块132与头颈热塑膜2边缘处的卡块132结构相同,只是长度略长而已) 装入滑移槽631内将肩部热塑膜5固定在肩部定位机构6上。
肩部定位机构6对患者肩部的定位过程为:首先根据患者肩部的宽度调整肩部定位座61安装在安装板14上的位置,之后调整肩部压杆63在条形凹槽611 内的位置,以使肩部压杆63与患者肩部接触,之后将肩部热塑膜5采用热水烫后覆盖在肩部,通过对肩部热塑膜5进行牵拉使其完全与患者接触,之后将肩部热塑膜5边缘的卡块132装在滑移槽631上,移动滑块62使其与肩部热塑膜 5端部接触,之后将滑块62采用锁紧件133进行固定,实现患者肩部的定位。
采用肩部定位机构6进行定位时,肩部定位座61可以相对安装板14移动,肩部压杆63可以相对肩部定位座61上下移动以适应于不同胖瘦人群;滑块62 通过在滑移槽631内的移动,以限制此处的卡块132(安装肩部热塑膜5的卡块 132)在滑移槽631内前后移动以实现患者的肩部定位。
本方案出现安装孔141的地方,均采用多个相互连通的安装孔141的设置方式,这样以方便安装在其内的部件可移动;本方案中提到的所有锁紧件133 均为螺钉/螺栓与螺帽配合结构。
实施时,本方案优选安装板14的垂直侧壁上和肩部压杆63上均设置有刻度线,此处刻度线的设置,可以方便记录患者在磁共振定位时肩部定位座61和肩部压杆63移动位移,这样在复位放疗时,可以根据图像扫描时记录的数据快速实现精准定位。

Claims (10)

1.磁共振头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头颈肩垫板和头颈固定部;
所述头颈固定部包括头颈热塑膜和多个卡固在头颈热塑膜边缘的卡块;
所述头颈肩垫板包括头颈垫板和与所述头颈垫板连接为一体的肩部垫板;所述头颈垫板和肩部垫板使用时,放置于头颈联合线圈内、并与头颈联合线圈内表面相贴合;
所述头颈垫板包括用于支撑头颈部的弧形撑板和至少一块连接于所述弧形撑板的边缘,并向上延伸的弧形围合板;每块弧形围合板的内表面均安装有与所述头颈热塑膜边缘的卡块配合的锁紧部;
所述肩部垫板包括肩背支撑板和弧形板,所述弧形板连接于所述肩背支撑板和头颈垫板的边缘,并与肩背支撑板围合成一容纳肩背的容纳腔;
位于头颈垫板两侧的弧形板上连接有向着头颈垫板方向延伸的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装配有用于对患者肩部进行压紧的压肩机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头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锁紧部包括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采用锁紧件锁紧在弧形围合板的内表面,延伸出弧形围合板的固定块上开设有卡装卡块的条形槽;
头颈热塑膜边缘的卡块呈L形,其一端卡装在条形槽内,另一端开设有一卡槽,所述头颈热塑膜的边缘卡固于卡槽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磁共振头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颈热塑膜与所述卡槽采用过盈配合的方式进行固定,或者头颈热塑膜卡于卡槽内后采用锁紧件进行固定,或者头颈热塑膜放置在所述卡槽内,采用黏胶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磁共振头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压肩机构包括弧形压肩块和固定在安装板上、并能沿安装板长度方向移动的压肩底座,所述弧形压肩块上开设有用于调节弧形压肩块顶面至安装板间间距的滑槽,所述弧形压肩块采用穿过所述滑槽的锁紧件固定在所述压肩底座上。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磁共振头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呈L形,其相互垂直的两个侧壁上均开设有多个相互连通的安装孔,压肩底座通过锁紧件安装在安装板竖直的侧壁上,弧形压肩块下端穿过安装板的另一侧壁的安装孔。
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磁共振头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弧形压肩块上和安装板的垂直侧壁上均设置有刻度线。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磁共振头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肩部固定部,所述肩部固定部包括肩部热塑膜和多个卡固在肩部热塑膜的卡块;所述肩部固定部的卡块通过肩部定位机构安装在安装板上,并能沿安装板长度方向移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磁共振头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肩部定位机构包括肩部定位座、滑块和肩部压杆,所述肩部定位座通过锁紧件锁紧在安装板竖直侧壁的安装孔内;所述肩部定位座背对头颈垫板侧开设有条形凹槽;
所述肩部压杆通过锁紧件与条形凹槽内的安装孔相配合固定于条形凹槽内;所述肩部压杆上开设有一条滑移槽,所述滑块采用穿过所述滑移槽的锁紧件固定在肩部压杆上;所述肩部热塑膜边缘的卡块装入滑移槽内将肩部热塑膜固定在肩部定位机构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磁共振头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板的垂直侧壁上和肩部压杆上均设置有刻度线。
10.根据权利要求1-5、8、9任一所述的磁共振头颈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颈肩垫板的材质为芳纶。
CN201920108380.9U 2019-01-23 2019-01-23 磁共振头颈固定装置 Active CN20988414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08380.9U CN209884144U (zh) 2019-01-23 2019-01-23 磁共振头颈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08380.9U CN209884144U (zh) 2019-01-23 2019-01-23 磁共振头颈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84144U true CN209884144U (zh) 2020-01-03

Family

ID=6899613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08380.9U Active CN209884144U (zh) 2019-01-23 2019-01-23 磁共振头颈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84144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20230A (zh) * 2019-01-23 2019-04-16 四川瑞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磁共振头颈固定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20230A (zh) * 2019-01-23 2019-04-16 四川瑞迪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磁共振头颈固定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20230B (zh) 磁共振头颈固定装置
JP6195731B2 (ja) 磁気共鳴画像診断のための調節可能なヘッドコイルシステムおよび方法
US6355049B1 (en) Head fixation apparatus
Green et al. Head movement in normal subjects during simulated PET brain imaging with and without head restraint
US5178146A (en) Grid and patient alignment system for use with MRI and other imaging modalities
CA2583597C (en) Pads for mammography and methods for making and using them
US20060122496A1 (en) Method, apparatus, and system for automatically positioning a probe or sensor
US20020123706A1 (en) Vacuum fixation bag for stabilizing the head
CN209884144U (zh) 磁共振头颈固定装置
US11564589B2 (en) Patient table assembly
CN206577257U (zh) 放疗用头部定位枕
CN209751076U (zh) Ct模拟室头颈固定装置
CN210992627U (zh) 一种用于放射治疗的一体式体位固定装置
Pilipuf et al. A noninvasive thermoplastic head immobilization system
CN108309408B (zh) 脑出血穿刺引流定位装置及其定位方法
US20180310894A1 (en) Medical Imaging Stabilization and Coregistration
JP7405401B2 (ja) 体位固定システム
CN210728445U (zh) Mri及ct保持同一体位放疗定位的头颈肩体位固定适配器
CN209884505U (zh) 一种可调式耳廓加压固定塑型器
CN201977816U (zh) 一种头颅冠状位ct扫描固定器
CN109620281A (zh) Ct模拟室头颈固定装置
CN218165809U (zh) 一种磁共振固定装置
US10905330B2 (en) Modular patient and antenna support structure for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CN111198345A (zh) 用于磁共振成像的动物头部线圈装置
CN115445108B (zh) 一种放射治疗过程中对预定靶区及患者体位调整的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