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83801U - 电磁锅 - Google Patents
电磁锅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883801U CN209883801U CN201920595881.4U CN201920595881U CN209883801U CN 209883801 U CN209883801 U CN 209883801U CN 201920595881 U CN201920595881 U CN 201920595881U CN 209883801 U CN209883801 U CN 209883801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groove
- magnetic conduction
- electromagnetic
- pan
- conduction layer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磁锅,包括锅体,所述锅体的锅底的外壁设有导磁层,且在围绕所述锅底的中心直径为180mm的范围内,所述导磁层设置成不连续结构。本申请可以减小铝制锅具应用于电磁炉时,锅底产生的变形。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厨用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锅。
背景技术
电磁炉由于使用方便,以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由于铝制品锅具无法直接在电磁炉上使用,因此将铝制品锅具应用于电磁炉时,通常需要在铝制品锅具的锅底增加不锈钢复底片。不锈钢复底片通过冷插铆固定于锅底,导致锅底产生较大的挤压应力,此外,由于不锈钢复底片与铝基材的膨胀系数差异大,导致锅底变形大,烹饪食物时食用油向四周流动,无法均匀覆盖锅底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磁锅,以减小铝制锅具应用于电磁炉时,锅底产生的变形。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磁锅,包括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的锅底的外壁设有导磁层,且在围绕所述锅底的中心直径为180mm的范围内,所述导磁层设置成不连续结构。
可选地,所述锅体的锅底上设有贯穿所述导磁层的凹槽,通过所述凹槽将所述导磁层分隔形成不连续结构。
可选地,所述凹槽设置成围绕所述锅底的中心的环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凹槽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凹槽内圈直径不小于50mm,外圈直径不大于160mm。
可选地,在围绕所述锅底的中心直径为50mm~160mm的范围内设有多个所述凹槽,所述凹槽将所述锅底的中心直径为50mm~160mm的范围内的所述导磁层分隔成不连续结构。
可选地,所述凹槽设置于至少一个围绕所述锅底的中心的环形区域内。
可选地,所述凹槽设置成围绕所述锅底的中心的圆形结构,所述凹槽的直径为50mm~160mm,围绕所述凹槽的外侧,所述导磁层呈连续结构。
可选地,所述凹槽的宽度不小于1mm。
可选地,所述导磁层的厚度为0.1mm~0.5mm。
可选地,所述导磁层覆盖有防护层。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电磁锅包括锅体,锅体的锅底的外壁设有导磁层,导磁层喷涂有磁性材料,避免冷插铆挤压应力,同时喷涂的磁性材料厚度较薄,可以减小导磁层与铝制基材受热膨胀产生的应力;其中,在围绕锅底的中心直径为180mm的范围内,导磁层设置成不连续结构,减小导磁层与锅底线圈区的重叠面积,避免锅底局部(正对线圈区的部位)温度过高,减小锅底温度分布的温差,从而减小锅底变形。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锅底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锅底的导磁层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锅底的导磁层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锅底的导磁层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铝制基材;
2-导磁层;
22-凹槽。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如图1-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磁锅,该电磁锅的锅体采用铝制基材1制成,电磁锅的锅底设有导磁层2。导磁层2设置在锅底即可,可以是锅底的外壁面、中间或内壁面;本实施例中优选设置在锅底的外壁面。导磁层2可以是喷涂的磁性材料层,也可以是设置在锅底的磁性导磁板;本实施例中,导磁层2为喷涂的磁性材料层,可避免冷插铆挤压应力,同时喷涂的磁性材料的厚度较薄,可以减小导磁层2与铝制基材1受热膨胀产生的应力。其中,在围绕锅底的中心直径为180mm的范围内,导磁层2设置成不连续结构,也就是说,在围绕锅底的中心直径为180mm的范围内,导磁层2不完全覆盖铝制基材1,使导磁层2具有较小的实际有效面积,减小导磁层2与锅底线圈区的重叠面积,避免锅底局部(正对线圈区的部位)温度过高,减小锅底温度分布的温差,从而减小锅底变形。需要说明的是,在中心直径为180mm的范围外,导磁层2为连续的,也可以为不连续的。
具体地,电磁锅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放置于电磁炉上,电磁炉上设有电磁炉线圈区,电磁层与电磁炉线圈区产生电磁感应,从而对食物进行加热。电磁锅的电磁感应功率应不小于1300W,锅底的变形弯曲率应不大于0.6%。
其中,导磁层2可以通过热喷涂或冷喷涂等方法,将导磁材料固定于锅底的相应部位形成。导磁材料可以是铁、不锈钢或钛等任意适当的材料。
优选地,锅体的锅底上设有贯穿(沿厚度方向贯穿)导磁层2的凹槽22,凹槽22不喷涂导磁材料,并通过凹槽22将导磁层2分隔形成不连续结构,也就是说,凹槽22缺少导磁材料覆盖,直接裸露出铝制基材,呈凹陷结构。可以在喷涂导磁材料时,遮挡凹槽22,直接形成缺少导磁材料的凹陷结构;也可以在喷涂导磁材料之后,去除部分导磁材料,形成缺少导磁材料的凹陷结构。通过在导磁层2上设置凹槽22,可以确保导磁层2形成电磁锅的底面,使导磁层2能够均匀接触到电磁炉面,避免非导磁区域与电磁炉面接触形成支撑,使导磁层2与电磁炉面相分离。
优选地,导磁层2的厚度为0.1mm~0.5mm,以满足加工工艺要求和电磁加热性能要求。也就是说,当导磁层2的厚度小于0.1mm时,导磁层2的厚度过薄,导致电磁加热功率过低,且难以保证导磁层2的厚度的均匀性,导致加热不均匀;当导磁层2的厚度大于0.5mm时,导磁层2的厚度过厚,导致导磁层2与凹槽22之间产生较大温差,并进一步导致锅底变形。
进一步地,当凹槽22的数量为多个时,凹槽22的宽度不小于1mm,当凹槽22的宽度小于1mm时,工艺上难以实现,且凹槽22的宽度过小,难以对电磁感应区域达到较好的分隔效果。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磁层2可以沿锅底的任意方向(例如径向或周向等)呈不连续结构,凹槽22可以设置成能够使铝制基材裸露的任意结构形状,且凹槽22在导磁层2上以任意排列形式进行分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优选方案详细介绍如下: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下,凹槽22设置成围绕锅底的中心的环形结构,使导磁层2与电磁炉线圈的延伸方向一致,从而形成周向连续的加热区域,使锅底受热均匀,沿锅底的径向,导磁层2与凹槽22间隔分布,有效减小导磁层2与电磁炉线圈区的重叠区域的大小,避免热量集中。凹槽22的最大外径不大于180mm,以避免凹槽22偏离到电磁炉线圈区域以外,失去对电磁感应区域的分隔效果。
参见图3,凹槽22设置成围绕锅底的中心的环形结构,且凹槽22的数量为一个,导磁层2分别位于凹槽22的内圈的内侧和外圈的外侧,也就是说,在锅底设置一个宽度较大的环形凹槽22。由于多数电磁炉线圈区都包括两个同心线圈组成的环形区域,将凹槽22设置成宽度一个较大的环形,能够使凹槽22与电磁炉线圈区尽可能相对应,从而使导磁层2避开电磁炉线圈区,避免锅底发热过于集中,导致锅底变形。此外,由于导磁层2分别位于凹槽22的两侧,形成分散的加热区域,可以有效避免热量过于集中。
优选地,凹槽22的内圈直径不小于50mm(优选凹槽22的内圈直径为50mm),外圈直径不大于160mm(优选凹槽22的外圈直径为160mm),也就是说,凹槽22的边缘应位于电磁炉线圈区的投影以内,防止凹槽22宽度过大,导致电磁感应功率过低。
优选地,在围绕锅底的中心直径为50mm~160mm的范围内设有多个凹槽22(凹槽22可以设置成环形,也可以设置成弧形等其他形状),凹槽22将锅底的中心直径为50mm~160mm的范围内的导磁层分隔成不连续结构。也就是说,在内圈直径为50mm,外圈直径为160mm的环形区域内,均匀或不均匀分布有多个凹槽22,通过设置凹槽22将该环形区域内的导磁层2分隔成不连续结构。
进一步地,各凹槽22设置于至少一个围绕锅底的中心的环形区域内,也就是说,将内圈直径为50mm,外圈直径为160mm的环形区域划分成一个或多个小环形区域,各凹槽22分布于至少一个小环形区域内。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具体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检测结果参见表1,其中各组实施例和对比例除凹槽22的内/外圈直径不同之外,其余参数完全相同。
表1
根据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凹槽22位于锅底直径50mm与直径160mm之间的环形区域时,能够同时满足锅底变形弯曲率不大于0.6%,以及电磁感应功率不小于1300W这两个条件;当凹槽22过于靠近锅底的中央区域(凹槽22的内圈边缘超出该环形区域的内圈)时,会导致电磁感应功率过低;当凹槽22过于靠近锅底的边缘(凹槽22的外圈边缘超出该环形区域的外圈)时,会导致锅底变形弯曲率过大,难以达到良好的抗变形效果。
如图4所示,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凹槽22设置成围绕锅底的中心的环形,凹槽2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凹槽22沿锅底的径向间隔分布,也就是说,沿锅底的径向,凹槽22与导磁层2交替分布,在锅底形成多个单独的环形加热区域,有效避免热量过于集中,从而降低锅底变形。
优选地,各凹槽22设置于围绕锅底的中心的环形区域内,环形区域的内圈直径为50mm,外圈直径为160mm,既能够产生较大的电磁感应功率,又能够产生较小的锅底变形。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具体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检测结果参见表2,其中各组实施例和对比例除凹槽22的外圈直径不同之外,其余参数完全相同。
表2
根据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当锅底直径180mm范围以内设置至少两个环形凹槽22时,可以明显减轻发热过于集中,锅底变形量大的问题,且不会明显降低电磁感应功率,确保电磁感应功率不低于1300W。随着凹槽22的数量增多,锅底变形逐渐减小;当锅底不设置环形凹槽22,或仅设置单个环形凹槽22时,锅底仍然存在局部发热集中的问题,不能达到良好的抗变形目的。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下,凹槽22可以设置成位于锅底的中心的圆形,导磁层2围绕于凹槽22的外侧,降低了锅底中央位置的电磁感应功率,从而减轻了锅底中央位置发热过于集中,导致的变形量大的问题。
进一步地,凹槽22的直径为50mm~160mm,既能够有效防止锅底变形,又能够满足电磁锅的电磁感应功率要求。也就是说,当凹槽22的直径小于50mm时,锅底仍然会产生较大的变形(锅底变形弯曲率大于0.6%);当凹槽22的直径大于160mm时,会导致电磁锅的电磁感应功率过低(电磁感应功率小于1300W)。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具体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检测结果参见表3,其中各组实施例和对比例除凹槽22的直径不同之外,其余参数完全相同。
表3
实验样品 | 凹槽直径(mm) | 锅底变形弯曲率(%) | 电磁感应功率(W) |
实施例1 | 50 | 0.59 | 1880 |
实施例2 | 120 | 0.52 | 1500 |
实施例3 | 160 | 0.51 | 1305 |
对比例1 | 32 | 1.12 | 2000 |
对比例2 | 19 | 0.68 | 1920 |
对比例3 | 161 | 0.47 | 1288 |
根据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凹槽22的直径在50mm~160mm的范围内时,能够同时满足锅底变形弯曲率不大于0.6%,以及电磁感应功率不小于1300W这两个条件;当凹槽22的直径小于50mm时,凹槽22面积过小,能够产生较大的电磁感应功率,但会导致锅底弯曲变形率过大;当凹槽22的直径大于160mm时,凹槽22面积过大,能够减小锅底弯曲变形率,但会导致电磁感应功率过低。
进一步地,为防止使用过程中导磁层2出现磨损或生锈等现象,影响到电磁加热性能,导磁层2可以覆盖有防护层,防护层可以采用铝等不易生锈的金属材料,或者陶瓷等耐高温的非金属材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磁锅,包括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的锅底的外壁设有导磁层(2),且在围绕所述锅底的中心直径为180mm的范围内,所述导磁层(2)设置成不连续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的锅底上设有贯穿所述导磁层(2)的凹槽(22),通过所述凹槽(22)将所述导磁层(2)分隔形成不连续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2)设置成围绕所述锅底的中心的环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2)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凹槽(22)内圈直径不小于50mm,外圈直径不大于160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锅,其特征在于,在围绕所述锅底的中心直径为50mm~160mm的范围内设有多个所述凹槽(22),所述凹槽(22)将所述锅底的中心直径为50mm~160mm的范围内的所述导磁层分隔成不连续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2)设置于至少一个围绕所述锅底的中心的环形区域内。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2)设置成围绕所述锅底的中心的圆形结构,所述凹槽(22)的直径为50mm~160mm,围绕所述凹槽(22)的外侧,所述导磁层(2)呈连续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电磁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2)的宽度不小于1mm。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磁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层(2)的厚度为0.1mm~0.5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层(2)覆盖有防护层。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595881.4U CN209883801U (zh) | 2019-04-28 | 2019-04-28 | 电磁锅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595881.4U CN209883801U (zh) | 2019-04-28 | 2019-04-28 | 电磁锅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883801U true CN209883801U (zh) | 2020-01-03 |
Family
ID=69020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595881.4U Active CN209883801U (zh) | 2019-04-28 | 2019-04-28 | 电磁锅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883801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92370A (zh) * | 2021-12-16 | 2022-03-18 | 山东多星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电热锅半屏不粘涂层的喷涂方法 |
-
2019
- 2019-04-28 CN CN201920595881.4U patent/CN209883801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192370A (zh) * | 2021-12-16 | 2022-03-18 | 山东多星电器有限公司 | 一种电热锅半屏不粘涂层的喷涂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KR0183178B1 (ko) | 조리, 취사기구 | |
US5497696A (en) | Cooking vessel with suppressed deformation of the bottom | |
EP0192333A1 (en) | Induction heating vessels | |
CN209883801U (zh) | 电磁锅 | |
CA2938249C (en) | Automatic constant temperature cookware utensil and combined structure with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device | |
JP4159098B2 (ja) | 電磁調理器用鍋とその製造方法 | |
JPH0779767B2 (ja) | 熱作用下で変形不能な基面をもつ調理用容器 | |
US4927997A (en) | Heat transfer pad | |
EP1053711B1 (en) | Cooking appliance with base suitable for supplying thermal energy by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and conduction | |
CN216754236U (zh) | 一种ih可用的导热盘 | |
US20220240715A1 (en) | Cooking vessel for cooking food having a bottom wall with through holes arranged in a symmetrical manner | |
CN115515461B (zh) | 底座嵌有金属网的炊具 | |
JP3713217B2 (ja) | 炊飯器用内鍋 | |
JP5554049B2 (ja) | 電磁調理器用アルミニウム箔容器 | |
CN221356542U (zh) | 锅体和烹饪器具 | |
CN108261072B (zh) | 电水壶 | |
CN217365350U (zh) | 锅具及电磁烹饪器具 | |
CN221307980U (zh) | 一种具备ih加热的铝制锅底结构 | |
CN108243522B (zh) |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 |
CN219181716U (zh) | 一种多绕组矩形电磁加热线圈盘 | |
CN217365427U (zh) | 锅具及烹饪器具 | |
CN209608892U (zh) | 线圈盘座、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 |
CN211212615U (zh) | 内锅及烹饪器具 | |
CN216020427U (zh) | 一种更高效的锅具 | |
CN220384869U (zh) | 快速加热的锅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