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83801U - 电磁锅 - Google Patents

电磁锅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83801U
CN209883801U CN201920595881.4U CN201920595881U CN209883801U CN 209883801 U CN209883801 U CN 209883801U CN 201920595881 U CN201920595881 U CN 201920595881U CN 209883801 U CN209883801 U CN 20988380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oove
magnetic conduction
electromagnetic
pan
conduction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9588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宋凯琪
张明
瞿义生
金伟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Super Cooking Utensils Co Ltd
Wuhan Supor Cook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Super Cooking Utensil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Super Cooking Utensil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Super Cooking Utensil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9588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8380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8380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8380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磁锅,包括锅体,所述锅体的锅底的外壁设有导磁层,且在围绕所述锅底的中心直径为180mm的范围内,所述导磁层设置成不连续结构。本申请可以减小铝制锅具应用于电磁炉时,锅底产生的变形。

Description

电磁锅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厨用工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磁锅。
背景技术
电磁炉由于使用方便,以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中。由于铝制品锅具无法直接在电磁炉上使用,因此将铝制品锅具应用于电磁炉时,通常需要在铝制品锅具的锅底增加不锈钢复底片。不锈钢复底片通过冷插铆固定于锅底,导致锅底产生较大的挤压应力,此外,由于不锈钢复底片与铝基材的膨胀系数差异大,导致锅底变形大,烹饪食物时食用油向四周流动,无法均匀覆盖锅底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磁锅,以减小铝制锅具应用于电磁炉时,锅底产生的变形。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电磁锅,包括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的锅底的外壁设有导磁层,且在围绕所述锅底的中心直径为180mm的范围内,所述导磁层设置成不连续结构。
可选地,所述锅体的锅底上设有贯穿所述导磁层的凹槽,通过所述凹槽将所述导磁层分隔形成不连续结构。
可选地,所述凹槽设置成围绕所述锅底的中心的环形结构。
可选地,所述凹槽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凹槽内圈直径不小于50mm,外圈直径不大于160mm。
可选地,在围绕所述锅底的中心直径为50mm~160mm的范围内设有多个所述凹槽,所述凹槽将所述锅底的中心直径为50mm~160mm的范围内的所述导磁层分隔成不连续结构。
可选地,所述凹槽设置于至少一个围绕所述锅底的中心的环形区域内。
可选地,所述凹槽设置成围绕所述锅底的中心的圆形结构,所述凹槽的直径为50mm~160mm,围绕所述凹槽的外侧,所述导磁层呈连续结构。
可选地,所述凹槽的宽度不小于1mm。
可选地,所述导磁层的厚度为0.1mm~0.5mm。
可选地,所述导磁层覆盖有防护层。
本申请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达到以下有益效果:
本申请提供的电磁锅包括锅体,锅体的锅底的外壁设有导磁层,导磁层喷涂有磁性材料,避免冷插铆挤压应力,同时喷涂的磁性材料厚度较薄,可以减小导磁层与铝制基材受热膨胀产生的应力;其中,在围绕锅底的中心直径为180mm的范围内,导磁层设置成不连续结构,减小导磁层与锅底线圈区的重叠面积,避免锅底局部(正对线圈区的部位)温度过高,减小锅底温度分布的温差,从而减小锅底变形。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的,并不能限制本申请。
附图说明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锅底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锅底的导磁层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锅底的导磁层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锅底的导磁层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铝制基材;
2-导磁层;
22-凹槽。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申请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申请的原理。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申请,并不用于限定本申请。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除非另有规定或说明,术语“多个”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术语“连接”、“固定”等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或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说明书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本申请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申请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连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
如图1-图4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磁锅,该电磁锅的锅体采用铝制基材1制成,电磁锅的锅底设有导磁层2。导磁层2设置在锅底即可,可以是锅底的外壁面、中间或内壁面;本实施例中优选设置在锅底的外壁面。导磁层2可以是喷涂的磁性材料层,也可以是设置在锅底的磁性导磁板;本实施例中,导磁层2为喷涂的磁性材料层,可避免冷插铆挤压应力,同时喷涂的磁性材料的厚度较薄,可以减小导磁层2与铝制基材1受热膨胀产生的应力。其中,在围绕锅底的中心直径为180mm的范围内,导磁层2设置成不连续结构,也就是说,在围绕锅底的中心直径为180mm的范围内,导磁层2不完全覆盖铝制基材1,使导磁层2具有较小的实际有效面积,减小导磁层2与锅底线圈区的重叠面积,避免锅底局部(正对线圈区的部位)温度过高,减小锅底温度分布的温差,从而减小锅底变形。需要说明的是,在中心直径为180mm的范围外,导磁层2为连续的,也可以为不连续的。
具体地,电磁锅在使用过程中,需要放置于电磁炉上,电磁炉上设有电磁炉线圈区,电磁层与电磁炉线圈区产生电磁感应,从而对食物进行加热。电磁锅的电磁感应功率应不小于1300W,锅底的变形弯曲率应不大于0.6%。
其中,导磁层2可以通过热喷涂或冷喷涂等方法,将导磁材料固定于锅底的相应部位形成。导磁材料可以是铁、不锈钢或钛等任意适当的材料。
优选地,锅体的锅底上设有贯穿(沿厚度方向贯穿)导磁层2的凹槽22,凹槽22不喷涂导磁材料,并通过凹槽22将导磁层2分隔形成不连续结构,也就是说,凹槽22缺少导磁材料覆盖,直接裸露出铝制基材,呈凹陷结构。可以在喷涂导磁材料时,遮挡凹槽22,直接形成缺少导磁材料的凹陷结构;也可以在喷涂导磁材料之后,去除部分导磁材料,形成缺少导磁材料的凹陷结构。通过在导磁层2上设置凹槽22,可以确保导磁层2形成电磁锅的底面,使导磁层2能够均匀接触到电磁炉面,避免非导磁区域与电磁炉面接触形成支撑,使导磁层2与电磁炉面相分离。
优选地,导磁层2的厚度为0.1mm~0.5mm,以满足加工工艺要求和电磁加热性能要求。也就是说,当导磁层2的厚度小于0.1mm时,导磁层2的厚度过薄,导致电磁加热功率过低,且难以保证导磁层2的厚度的均匀性,导致加热不均匀;当导磁层2的厚度大于0.5mm时,导磁层2的厚度过厚,导致导磁层2与凹槽22之间产生较大温差,并进一步导致锅底变形。
进一步地,当凹槽22的数量为多个时,凹槽22的宽度不小于1mm,当凹槽22的宽度小于1mm时,工艺上难以实现,且凹槽22的宽度过小,难以对电磁感应区域达到较好的分隔效果。
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导磁层2可以沿锅底的任意方向(例如径向或周向等)呈不连续结构,凹槽22可以设置成能够使铝制基材裸露的任意结构形状,且凹槽22在导磁层2上以任意排列形式进行分布。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优选方案详细介绍如下:
如图3和图4所示,在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下,凹槽22设置成围绕锅底的中心的环形结构,使导磁层2与电磁炉线圈的延伸方向一致,从而形成周向连续的加热区域,使锅底受热均匀,沿锅底的径向,导磁层2与凹槽22间隔分布,有效减小导磁层2与电磁炉线圈区的重叠区域的大小,避免热量集中。凹槽22的最大外径不大于180mm,以避免凹槽22偏离到电磁炉线圈区域以外,失去对电磁感应区域的分隔效果。
参见图3,凹槽22设置成围绕锅底的中心的环形结构,且凹槽22的数量为一个,导磁层2分别位于凹槽22的内圈的内侧和外圈的外侧,也就是说,在锅底设置一个宽度较大的环形凹槽22。由于多数电磁炉线圈区都包括两个同心线圈组成的环形区域,将凹槽22设置成宽度一个较大的环形,能够使凹槽22与电磁炉线圈区尽可能相对应,从而使导磁层2避开电磁炉线圈区,避免锅底发热过于集中,导致锅底变形。此外,由于导磁层2分别位于凹槽22的两侧,形成分散的加热区域,可以有效避免热量过于集中。
优选地,凹槽22的内圈直径不小于50mm(优选凹槽22的内圈直径为50mm),外圈直径不大于160mm(优选凹槽22的外圈直径为160mm),也就是说,凹槽22的边缘应位于电磁炉线圈区的投影以内,防止凹槽22宽度过大,导致电磁感应功率过低。
优选地,在围绕锅底的中心直径为50mm~160mm的范围内设有多个凹槽22(凹槽22可以设置成环形,也可以设置成弧形等其他形状),凹槽22将锅底的中心直径为50mm~160mm的范围内的导磁层分隔成不连续结构。也就是说,在内圈直径为50mm,外圈直径为160mm的环形区域内,均匀或不均匀分布有多个凹槽22,通过设置凹槽22将该环形区域内的导磁层2分隔成不连续结构。
进一步地,各凹槽22设置于至少一个围绕锅底的中心的环形区域内,也就是说,将内圈直径为50mm,外圈直径为160mm的环形区域划分成一个或多个小环形区域,各凹槽22分布于至少一个小环形区域内。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具体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检测结果参见表1,其中各组实施例和对比例除凹槽22的内/外圈直径不同之外,其余参数完全相同。
表1
Figure BDA0002043368390000061
根据表1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凹槽22位于锅底直径50mm与直径160mm之间的环形区域时,能够同时满足锅底变形弯曲率不大于0.6%,以及电磁感应功率不小于1300W这两个条件;当凹槽22过于靠近锅底的中央区域(凹槽22的内圈边缘超出该环形区域的内圈)时,会导致电磁感应功率过低;当凹槽22过于靠近锅底的边缘(凹槽22的外圈边缘超出该环形区域的外圈)时,会导致锅底变形弯曲率过大,难以达到良好的抗变形效果。
如图4所示,在另一种实施方式下,凹槽22设置成围绕锅底的中心的环形,凹槽22的数量为多个,多个凹槽22沿锅底的径向间隔分布,也就是说,沿锅底的径向,凹槽22与导磁层2交替分布,在锅底形成多个单独的环形加热区域,有效避免热量过于集中,从而降低锅底变形。
优选地,各凹槽22设置于围绕锅底的中心的环形区域内,环形区域的内圈直径为50mm,外圈直径为160mm,既能够产生较大的电磁感应功率,又能够产生较小的锅底变形。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具体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检测结果参见表2,其中各组实施例和对比例除凹槽22的外圈直径不同之外,其余参数完全相同。
表2
根据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当锅底直径180mm范围以内设置至少两个环形凹槽22时,可以明显减轻发热过于集中,锅底变形量大的问题,且不会明显降低电磁感应功率,确保电磁感应功率不低于1300W。随着凹槽22的数量增多,锅底变形逐渐减小;当锅底不设置环形凹槽22,或仅设置单个环形凹槽22时,锅底仍然存在局部发热集中的问题,不能达到良好的抗变形目的。
如图1和图2所示,在另一种优选实施方式下,凹槽22可以设置成位于锅底的中心的圆形,导磁层2围绕于凹槽22的外侧,降低了锅底中央位置的电磁感应功率,从而减轻了锅底中央位置发热过于集中,导致的变形量大的问题。
进一步地,凹槽22的直径为50mm~160mm,既能够有效防止锅底变形,又能够满足电磁锅的电磁感应功率要求。也就是说,当凹槽22的直径小于50mm时,锅底仍然会产生较大的变形(锅底变形弯曲率大于0.6%);当凹槽22的直径大于160mm时,会导致电磁锅的电磁感应功率过低(电磁感应功率小于1300W)。
本实施方式提供的具体实施例和对比例的检测结果参见表3,其中各组实施例和对比例除凹槽22的直径不同之外,其余参数完全相同。
表3
实验样品 凹槽直径(mm) 锅底变形弯曲率(%) 电磁感应功率(W)
实施例1 50 0.59 1880
实施例2 120 0.52 1500
实施例3 160 0.51 1305
对比例1 32 1.12 2000
对比例2 19 0.68 1920
对比例3 161 0.47 1288
根据表3的数据可以看出,当凹槽22的直径在50mm~160mm的范围内时,能够同时满足锅底变形弯曲率不大于0.6%,以及电磁感应功率不小于1300W这两个条件;当凹槽22的直径小于50mm时,凹槽22面积过小,能够产生较大的电磁感应功率,但会导致锅底弯曲变形率过大;当凹槽22的直径大于160mm时,凹槽22面积过大,能够减小锅底弯曲变形率,但会导致电磁感应功率过低。
进一步地,为防止使用过程中导磁层2出现磨损或生锈等现象,影响到电磁加热性能,导磁层2可以覆盖有防护层,防护层可以采用铝等不易生锈的金属材料,或者陶瓷等耐高温的非金属材料。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电磁锅,包括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的锅底的外壁设有导磁层(2),且在围绕所述锅底的中心直径为180mm的范围内,所述导磁层(2)设置成不连续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的锅底上设有贯穿所述导磁层(2)的凹槽(22),通过所述凹槽(22)将所述导磁层(2)分隔形成不连续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2)设置成围绕所述锅底的中心的环形结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2)的数量为一个,所述凹槽(22)内圈直径不小于50mm,外圈直径不大于160m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锅,其特征在于,在围绕所述锅底的中心直径为50mm~160mm的范围内设有多个所述凹槽(22),所述凹槽(22)将所述锅底的中心直径为50mm~160mm的范围内的所述导磁层分隔成不连续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电磁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2)设置于至少一个围绕所述锅底的中心的环形区域内。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2)设置成围绕所述锅底的中心的圆形结构,所述凹槽(22)的直径为50mm~160mm,围绕所述凹槽(22)的外侧,所述导磁层(2)呈连续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2-7任一项所述的电磁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凹槽(22)的宽度不小于1mm。
9.根据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电磁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层(2)的厚度为0.1mm~0.5mm。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锅,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磁层(2)覆盖有防护层。
CN201920595881.4U 2019-04-28 2019-04-28 电磁锅 Active CN20988380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95881.4U CN209883801U (zh) 2019-04-28 2019-04-28 电磁锅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95881.4U CN209883801U (zh) 2019-04-28 2019-04-28 电磁锅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83801U true CN209883801U (zh) 2020-01-03

Family

ID=690200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95881.4U Active CN209883801U (zh) 2019-04-28 2019-04-28 电磁锅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8380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92370A (zh) * 2021-12-16 2022-03-18 山东多星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热锅半屏不粘涂层的喷涂方法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92370A (zh) * 2021-12-16 2022-03-18 山东多星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电热锅半屏不粘涂层的喷涂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0183178B1 (ko) 조리, 취사기구
US5497696A (en) Cooking vessel with suppressed deformation of the bottom
EP0192333A1 (en) Induction heating vessels
CN209883801U (zh) 电磁锅
CA2938249C (en) Automatic constant temperature cookware utensil and combined structure with electro-magnetic heating device
JP4159098B2 (ja) 電磁調理器用鍋とその製造方法
JPH0779767B2 (ja) 熱作用下で変形不能な基面をもつ調理用容器
US4927997A (en) Heat transfer pad
EP1053711B1 (en) Cooking appliance with base suitable for supplying thermal energy by electromagnetic induction and conduction
CN216754236U (zh) 一种ih可用的导热盘
US20220240715A1 (en) Cooking vessel for cooking food having a bottom wall with through holes arranged in a symmetrical manner
CN115515461B (zh) 底座嵌有金属网的炊具
JP3713217B2 (ja) 炊飯器用内鍋
JP5554049B2 (ja) 電磁調理器用アルミニウム箔容器
CN221356542U (zh) 锅体和烹饪器具
CN108261072B (zh) 电水壶
CN217365350U (zh) 锅具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21307980U (zh) 一种具备ih加热的铝制锅底结构
CN108243522B (zh) 线圈盘组件和电磁烹饪器具
CN219181716U (zh) 一种多绕组矩形电磁加热线圈盘
CN217365427U (zh) 锅具及烹饪器具
CN209608892U (zh) 线圈盘座、线圈盘及电磁烹饪器具
CN211212615U (zh) 内锅及烹饪器具
CN216020427U (zh) 一种更高效的锅具
CN220384869U (zh) 快速加热的锅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