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74128U - 一种装配式建筑内墙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装配式建筑内墙结构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874128U CN209874128U CN201822212774.7U CN201822212774U CN209874128U CN 209874128 U CN209874128 U CN 209874128U CN 201822212774 U CN201822212774 U CN 201822212774U CN 209874128 U CN209874128 U CN 20987412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interior wall
- wallboard
- bulge
- roof beam
- structure according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Expired - Fee Related
Links
- 239000000853 adhesiv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8
- 230000001070 adhesive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7
- 230000003014 reinforcing effect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14
- 239000000463 material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5
- 229910001294 Reinforcing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3822 epoxy resin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29920000647 polyepoxide Polymer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5266 casting Methods 0.000 claims 1
- 238000009434 installation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2787 reinforcemen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1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7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7
- 230000006978 adapt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6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5
- 238000004519 manufactu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aluminium Chemical compound [Al] XAGFODPZIPBFFR-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3
- 229910052782 aluminium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67 bond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10030 lamina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8569 proces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493 shap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8000003860 storag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3
- 230000009471 ac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8901 benefi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0276 construc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70 mortar (masonr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9466 transform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2023 woo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04593 Epoxy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083 cement morta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0919 ceramic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0586 diagram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4512 die cast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03349 gelling agent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7789 seal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728 strengthen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Finishing Wa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内墙结构,包括:内墙板,所述内墙板端部一体成型有凸出部和卡接凹槽二者其一;结构梁,所述结构梁其朝向所述内墙板的一侧一体成型有所述凸出部和所述卡接凹槽二者另一,配合插接相连的所述凸出部和所述卡接凹槽为沿所述结构梁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结构,所述结构梁和内墙板的连接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其二者的粘接剂。通过分别在内墙板和结构梁上一体成型的条形结构的凸出部与卡接凹槽,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内墙板和结构梁其二者连接不牢固,且安装效率低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内墙结构。
背景技术
当前,建筑业正在进行生产方式的变革,建筑产业化也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预制装配式建筑具有生产效率高、节约劳动力、符合“四节一环保”等优点,被国家大力提倡,预制装配式建筑是转型升级的核心手段之一。
为了提高建筑的生产效率高并节约劳动力,实现预制装配式建筑的生产方式变革,现有技术中CN107761963B公开了一种混凝土结构装配式建筑体系及其装配方法,其内墙板朝向内部预制梁的侧面设有插接部,插接部与内部预制梁的插接件插接相连,并通过粘接剂,例如水泥砂浆、结构胶或瓷砖胶凝剂现浇固定。上述插接件为植入连接钢筋,植入连接钢筋的一端与混凝土主梁背向预制楼板的侧面锚固,插接部为竖向植筋孔。上述连接钢筋可以有效地提高内部预制梁和内墙板的安装效率并有效地节约劳动力。但是,上述连接钢筋容易出现灌浆不密实的问题并且容易受到应力集中的问题影响,发生变形甚至折断的问题。预留连接钢筋会造成内部预制梁和内墙板之间发生偏位,会留下安全隐患。而且,现有技术中连接钢筋需要分别准确地插入预制梁和内墙板内并通过粘接剂固定,连接钢筋容易在连接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置,给安装工作带来困难。
实用新型内容
因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内墙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内墙板和结构梁连接不牢固,且安装效率低的问题。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内墙结构,包括:
内墙板,所述内墙板端部一体成型有凸出部和卡接凹槽二者其一;
结构梁,所述结构梁其朝向所述内墙板的一侧一体成型有所述凸出部和所述卡接凹槽二者另一,配合插接相连的所述凸出部和所述卡接凹槽为沿所述结构梁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结构,所述结构梁和内墙板的连接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其二者的粘接剂。
所述凸出部为呈“V”形的凸起,所述卡接凹槽为与所述凸出部形状相适配的“M”形凹槽。
所述凸出部其朝向所述卡接凹槽的端部具有与所述卡接凹槽底部配合贴合相连的贴合面。
所述凸出部为弧形凸出结构,所述卡接凹槽为与所述凸出部形状相适配的弧形容置槽。
所述凸出部和所述卡接凹槽的长度等于所述结构梁和内墙板其二者连接面的长度。
所述结构梁朝向所述内墙板一侧的宽度值大于所述内墙板的宽度,所述结构梁朝向所述内墙板的一侧成型有用于容置所述内墙板端部外轮廓的凹槽。
所述凸出部和所述卡接凹槽二者其一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凸出部和所述卡接凹槽二者另一设置在所述内墙板上。
所述凸出部和所述卡接凹槽上设有用于加强其二者强度的加强件。
所述内墙板和所述结构梁通过浇筑成型,所述加强件为钢筋网片和/或钢筋柱。
所述粘接剂为环氧树脂材料。
所述内墙板和所述结构梁的连接面上设置有多个配合插接相连的所述凸出部和所述卡接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建筑内墙结构,包括:内墙板和结构梁,所述内墙板端部一体成型有凸出部和卡接凹槽二者其一,所述结构梁上一体成型有所述凸出部和所述卡接凹槽二者另一,通过上述分别一体成型在内墙板和结构梁上配合插接相连的凸出部和卡接凹槽可以有效地增加内墙板和结构梁之间的连接牢固性,避免现有技术中因采用连接钢筋会造成灌浆不密实的问题、应力集中的问题以及连接钢筋容易在连接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置的问题,以至于造成内部预制梁和内墙板之间发生偏位,会留下安全隐患;而且,配合插接相连的所述凸出部和所述卡接凹槽为沿所述结构梁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结构,上述沿结构梁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结构凸出部和卡接凹槽可以有效地提高内墙板和结构梁的卡接面进一步保证其二者牢固可靠地固定在一起。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建筑内墙结构,所述凸出部为呈“V”形的凸起,所述卡接凹槽为与所述凸出部形状相适配的“M”形凹槽,上述凸出部和卡接凹槽可以有效地增加其二者的连接面积,使内墙板和结构梁紧密地卡合在一起,避免内墙板和结构梁之间发生位置偏移。
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建筑内墙结构,凸出部其朝向所述卡接凹槽的端部具有与所述卡接凹槽底部配合贴合相连的贴合面,上述贴合面可以有效地防止内墙板和结构梁插接相连时损伤凸出部和卡接凹槽,而且,贴合面可以进一步增加内墙板和结构梁的连接面积,使内墙板和结构梁紧密地卡合在一起。
4.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建筑内墙结构,所述凸出部为弧形凸出结构,所述卡接凹槽为与所述凸出部形状相适配的弧形容置槽,上述弧形凸出结构和弧形容置槽可以有效地防止卡接相连的内墙板和结构梁之间发生应力集中的问题,提高内墙板和结构梁的连接可靠性;而且,弧形的装配结构可以有效地引导内墙板和结构梁卡接在一起,方便内墙板和结构梁对齐。
5.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建筑内墙结构,所述凸出部和所述卡接凹槽的长度等于所述结构梁和内墙板其二者连接面的长度,有效地增加了条形结构的凸出部和卡接凹槽连接部面积,使内墙板和结构梁紧密地卡合在一起,避免内墙板和结构梁之间发生位置偏移。
6.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建筑内墙结构,所述结构梁朝向所述内墙板一侧的宽度值大于所述内墙板的宽度,所述结构梁朝向所述内墙板的一侧成型有用于容置所述内墙板端部外轮廓的凹槽,内墙板的端部插入上述凹槽内,通过凹槽包裹固定内墙板端部,上述凹槽以及配合插接相连的凸出部和卡接凹槽共同作用进一步使内墙板和结构梁紧密地卡合在一起,避免内墙板和结构梁之间发生位置偏移。
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建筑内墙结构,所述凸出部和所述卡接凹槽二者其一设置在所述凹槽内,所述凸出部和所述卡接凹槽二者另一设置在所述内墙板上,将凸出部和/或卡接凹槽设置在凹槽内可以有效地利用内墙板和结构梁的连接面,并且上述凹槽还可以有效地引导凸出部和卡接凹槽配合插接固定。
8.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装配式建筑内墙结构,所述凸出部和所述卡接凹槽通过浇筑成型,加强件为钢筋网片和/或钢筋柱,通过上述加强件可以有效地防止凸出部和卡接凹槽发生开裂等问题,有效地保证凸出部和卡接凹槽的连接强度。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一种装配式建筑内墙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M”形凹槽的结构梁主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第二种装配式建筑内墙结构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具有弧形凸出结构的结构梁主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内墙板与具有凹槽的结构梁的装配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内墙板;2-凸出部;3-卡接凹槽;4-结构梁;5-粘接剂;6-凹槽;7-成型铝模;8-贴合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装配式建筑内墙结构,如图1所示,其包括:
内墙板1,所述内墙板1端部一体成型有凸出部2;
结构梁4,所述结构梁4其朝向所述内墙板1的一侧一体成型有与所述凸出部2配合插接相连的所述卡接凹槽3,配合插接相连的所述凸出部2和所述卡接凹槽3为沿所述结构梁4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结构,所述结构梁4和内墙板1的连接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其二者的粘接剂5,上述粘接剂5为环氧树脂材料。通过上述分别一体成型在内墙板1和结构梁4上配合插接相连的凸出部2和卡接凹槽3可以有效地增加内墙板1和结构梁4之间的连接牢固性,避免现有技术中因采用连接钢筋会造成灌浆不密实的问题、应力集中的问题以及连接钢筋容易在连接过程中发生位置偏置的问题,以至于造成内部预制梁和内墙板之间发生偏位,会留下安全隐患;而且,配合插接相连的所述凸出部2和所述卡接凹槽3为沿所述结构梁4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结构,上述沿结构梁4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结构凸出部2和卡接凹槽3可以有效地提高内墙板1和结构梁4的卡接面进一步保证其二者牢固可靠地固定在一起。所述凸出部2为呈“V”形的凸起,所述卡接凹槽3为与所述凸出部2形状相适配的“M”形凹槽,所述凸出部2其朝向所述卡接凹槽3的端部具有与所述卡接凹槽3底部配合贴合相连的贴合面8。上述凸出部2和卡接凹槽3可以有效地增加其二者的连接面积,使内墙板1和结构梁4紧密地卡合在一起,避免内墙板1和结构梁4之间发生位置偏移。而且,贴合面8可以有效地防止内墙板1和结构梁4插接相连时损伤凸出部2和卡接凹槽3,贴合面8还可以进一步增加内墙板1和结构梁4的连接面积,使内墙板1和结构梁4紧密地卡合在一起。所述内墙板1和所述结构梁4通过浇筑成型,所述凸出部2和所述卡接凹槽3上设有用于加强其二者强度的加强件,所述加强件为钢筋网片通过上述加强件可以有效地防止凸出部2和卡接凹槽3发生开裂等问题,有效地保证凸出部2和卡接凹槽3的连接强度。上述凸出部2和卡接凹槽3的长度等于所述结构梁4和内墙板1其二者连接面的长度,
当然,本实用新型申请对加强件的结构不做具体限制,在其它实施例中,加强件为为钢筋网片通过上述加强件可以有效地防止凸出部2和卡接凹槽3发生开裂等问题。
当然,本实用新型申请对设置在所述内墙板1和所述结构梁4的连接面上,配合插接相连的所述凸出部2和所述卡接凹槽3数量不做具体限制,在其它实施例中,设置在所述内墙板1和所述结构梁4的连接面上设置有多个配合插接相连的所述凸出部2和所述卡接凹槽3,多个配合插接相连的所述凸出部2和所述卡接凹槽3可以有效地进一步提高内墙板1和结构梁4的连接强度。
装配式建筑内墙结构的安装步骤包括:
1)、首先运用成型铝模7作为结构梁4的底模板,并在结构梁4其与内墙板1相对的一端增加钢筋网片和/或钢筋,采用立模浇筑成型的方式生产端部具有卡接凹槽3的结构梁4;
2)、待混凝土达到强度后,拆除成型铝模7;
3)、根据结构梁4端部的形状,生产具有相应凸出部2的内墙板1;
4)、在结构梁4和内墙板1连接位置之间的凸出部2和/或卡接凹槽3内加注环氧树脂或其他胶凝材料,利用机械或人工将内墙板1与结构梁4对应插接位置处对齐插紧,使胶凝材料外溢,从而将结构梁4和内墙板1固定在一起;
5)、上述1至4步骤的同时或者之前之后,在内墙板1下端运用木楔或其它定位装置将内墙板1调正挤紧并用砂浆灌封,待砂浆形成强度后拆除木楔或其他定位装置;
6)、进入下一道工序。
实施例2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凸出部2为弧形凸出结构,所述卡接凹槽3为与所述凸出部2形状相适配的弧形容置槽。上述弧形凸出结构和弧形容置槽可以有效地防止卡接相连的内墙板1和结构梁4之间发生应力集中的问题,提高内墙板1和结构梁4的连接可靠性;而且,弧形的装配结构可以有效地引导内墙板1和结构梁4卡接在一起,方便内墙板1和结构梁4对齐。
实施例3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的区别在于,如图3和图4所示,所述凸出部2为弧形凸出结构,所述卡接凹槽3为与所述凸出部2形状相适配的弧形容置槽。或者,所述凸出部2为呈“V”形的凸起,所述卡接凹槽3为与所述凸出部2形状相适配的“M”形凹槽,所述凸出部2其朝向所述卡接凹槽3的端部具有与所述卡接凹槽3底部配合贴合相连的贴合面8。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结构梁4朝向所述内墙板1一侧的宽度值大于所述内墙板1的宽度,所述结构梁4朝向所述内墙板1的一侧成型有用于容置所述内墙板1端部外轮廓的凹槽6。所述凸出部2设置在所述凹槽6内,所述卡接凹槽3设置在所述内墙板1上。通过凹槽6包裹固定内墙板1端部,上述凹槽6以及配合插接相连的凸出部2和卡接凹槽3共同作用进一步使内墙板1和结构梁4紧密地卡合在一起,避免内墙板1和结构梁4之间发生位置偏移。而且,将凸出部2和/或卡接凹槽3设置在凹槽6内可以有效地利用内墙板1和结构梁4的连接面,并且上述凹槽6还可以有效地引导凸出部2和卡接凹槽3配合插接固定。
当然,本实用新型申请对凸出部2和卡接凹槽3的设置位置不做具体限制,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卡接凹槽3设置在所述凹槽6内,所述凸出部2设置在所述内墙板1上。
显然,上述实施例仅仅是为清楚地说明所作的举例,而并非对实施方式的限定。对于所属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上述说明的基础上还可以做出其它不同形式的变化或变动。这里无需也无法对所有的实施方式予以穷举。而由此所引伸出的显而易见的变化或变动仍处于本实用新型创造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装配式建筑内墙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内墙板(1),所述内墙板(1)端部一体成型有凸出部(2)和卡接凹槽(3)二者其一;
结构梁(4),所述结构梁(4)其朝向所述内墙板(1)的一侧一体成型有所述凸出部(2)和所述卡接凹槽(3)二者另一,配合插接相连的所述凸出部(2)和所述卡接凹槽(3)为沿所述结构梁(4)长度方向延伸的条形结构,所述结构梁(4)和内墙板(1)的连接面上设置有用于固定其二者的粘接剂(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内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2)为呈“V”形的凸起,所述卡接凹槽(3)为与所述凸出部(2)形状相适配的“M”形凹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内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2)其朝向所述卡接凹槽(3)的端部具有与所述卡接凹槽(3)底部配合贴合相连的贴合面(8)。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内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2)为弧形凸出结构,所述卡接凹槽(3)为与所述凸出部(2)形状相适配的弧形容置槽。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内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2)和所述卡接凹槽(3)的长度等于所述结构梁(4)和内墙板(1)其二者连接面的长度。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项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内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结构梁(4)朝向所述内墙板(1)一侧的宽度值大于所述内墙板(1)的宽度,所述结构梁(4)朝向所述内墙板(1)的一侧成型有用于容置所述内墙板(1)端部外轮廓的凹槽(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内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2)和所述卡接凹槽(3)二者其一设置在所述凹槽(6)内,所述凸出部(2)和所述卡接凹槽(3)二者另一设置在所述内墙板(1)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内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出部(2)和所述卡接凹槽(3)上设有用于加强其二者强度的加强件。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内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墙板(1)和所述结构梁(4)通过浇筑成型,所述加强件为钢筋网片和/或钢筋柱。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配式建筑内墙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粘接剂(5)为环氧树脂材料。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212774.7U CN209874128U (zh) | 2018-12-26 | 2018-12-26 | 一种装配式建筑内墙结构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822212774.7U CN209874128U (zh) | 2018-12-26 | 2018-12-26 | 一种装配式建筑内墙结构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874128U true CN209874128U (zh) | 2019-12-31 |
Family
ID=689496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822212774.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74128U (zh) | 2018-12-26 | 2018-12-26 | 一种装配式建筑内墙结构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874128U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10757A (zh) * | 2021-01-29 | 2022-07-29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连接头、点阵单胞、组装点阵结构 |
-
2018
- 2018-12-26 CN CN201822212774.7U patent/CN209874128U/zh not_active Expired - Fee Related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4810757A (zh) * | 2021-01-29 | 2022-07-29 |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 连接头、点阵单胞、组装点阵结构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01871241A (zh) | 一种钢筋混凝土空心楼板及施工方法 | |
CN209874128U (zh) | 一种装配式建筑内墙结构 | |
CN210067219U (zh) | 一种装配式房屋建筑用预制钢筋砼结构梁 | |
CN215167019U (zh) | 一种预制装配式叠合板 | |
KR20080025107A (ko) | 개량형 벽돌 및 이를 이용한 시공방법 | |
CN214884742U (zh) | 一种带支座连接器的预制楼板 | |
CN113931340B (zh) | 装配式半嵌入式外墙板以及建筑物 | |
CN214658215U (zh) | 用于节能抗震建筑取代现浇模板的建筑模块 | |
CN215562640U (zh) | 一种基坑顶预制装配式挡土墙结构 | |
CN212772968U (zh) | 一种高效装配建筑结构 | |
CN211007140U (zh) | 一种装配式剪力墙用十字插接结构 | |
CN218541128U (zh) | 一种装配式楼板拼缝处模板连接加固结构 | |
CN220133255U (zh) | 一种预制混凝土结构墙简易接口 | |
CN217679791U (zh) | 一种后装法钢筋束组合外墙 | |
JP4563137B2 (ja) | 繊維強化コンクリート製永久型枠 | |
CN216664458U (zh) | 带定位连接件的预制装配式剪力墙 | |
CN116335341B (zh) | 一种钢混组合梁骨架组件及其生产方法 | |
CN219508825U (zh) | 一种钢模块建筑结构连接节点 | |
CN221761033U (zh) | 一种适合于高层民用建筑填充的轻质隔墙结构 | |
CN216892949U (zh) | 一种预制模卡结合墙体 | |
CN219343247U (zh) | 预制边坡防护框架 | |
CN219365094U (zh) | 一种高强度的楼板 | |
CN218562705U (zh) | 预制底板 | |
CN116397762A (zh) | 一种梁柱节点的施工结构及其施工方法 | |
CN211899255U (zh) | 一种采用eps材料的建筑装饰一体化房屋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
CP03 |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
Address after: 212003 Block 8B Honshan Road, Zhenjia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ENJIANG CONSTRUCTION ENGINEERING QUALITY INSPECTION CENTER Co.,Ltd. Address before: 212003 construction quality testing center, No. 8 Tan Shan Road, Zhenjiang, Jiangsu Patentee before: ZHENJIANG JIANKE ENGINEERING QUALITY CHECKING AND MEASURING CENTER Co.,Ltd.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
CF01 |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