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61002U - 摄像机 - Google Patents

摄像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61002U
CN209861002U CN201920815547.5U CN201920815547U CN209861002U CN 209861002 U CN209861002 U CN 209861002U CN 201920815547 U CN201920815547 U CN 201920815547U CN 209861002 U CN209861002 U CN 2098610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mera
lens
infrared light
light emitter
groo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15547.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angzhou Hikvision Digit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15547.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610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610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6100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mera Bodies And Camera Details Or Accessori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摄像机,其包括:摄像机本体,安装在所述摄像机本体的镜头前方的镜头玻璃,以及安装在所述镜头和镜头玻璃之间的对所述镜头玻璃发射红外线的红外光发射器,所述红外光发射器整体为框形,并在朝向所述镜头的方向上的投影围绕着所述镜头,固定结构,与摄像机本体一体设置或者分体设置,在摄像机本体内将红外光发射器固定在镜头和镜头玻璃之间,并且遮挡红外光发射器发出的可见光。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摄像机带有给镜头玻璃加热的红外光发射器。红外线可对镜头玻璃上的水雾或冰直接加热,无需热传递,提高了加热效率。

Description

摄像机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视频监控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摄像机。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户外摄像机的镜头在低温环境的雨天或其他可能有水滴喷溅于镜头玻璃表面时,容易在镜头玻璃外产生水雾甚至冰。这容易导致影像模糊而失去监控的作用。
通常,采用的摄像机除冰方法是采用硅胶加热片、PI(聚酰亚胺)加热片等贴在镜头玻璃外围,通电后加热片内部电阻丝发热,通过热传递给镜头玻璃。这样,提高镜头玻璃的温度,除去镜头玻璃上的水雾或冰。然而,这种方式的加热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摄像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摄像机带有给镜头玻璃加热的红外光发射器。红外线可对镜头玻璃上的水雾或冰直接加热,无需热传递,提高了加热效率。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摄像机包括:摄像机本体,安装在摄像机本体的镜头前方的镜头玻璃,以及安装在镜头和镜头玻璃之间的对镜头玻璃发射红外线的红外光发射器,红外光发射器整体为框形,并在朝向镜头的方向上的投影围绕着镜头;固定结构,与所述摄像机本体一体设置或者分体设置,在所述摄像机本体内将所述红外光发射器固定在所述镜头和所述镜头玻璃之间,并且遮挡所述红外光发射器发出的可见光。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红外光发射器包括管体和设置在所述管体内的灯丝,所述管体的内壁包括靠近所述镜头的第一内壁区域,和靠近所述镜头玻璃的第二内壁区域,在所述第一内壁区域上具有第一反射层。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内壁区域内、且与所述第一内壁区域相邻接的部分形成有第二反射层,所述第一反射层和所述第二反射层的面积之和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管体的内壁表面积的一半。优选地,第二可见光反射层的材料与第一可见光反射层的材料相同。
在一个实施例中,镜头玻璃与镜头之间存在有第一间隙,红外光发射器与镜头玻璃之间的存在有第二间隙,第二间隙的尺寸小于或等于第一间隙的尺寸的一半。
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间隙的尺寸在2mm-15mm之间,第二间隙的尺寸在1mm-7.5mm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摄像机还包括承载所述镜头玻璃的框形前盖,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与所述框形前盖相连槽型遮罩,所述槽型遮罩包括槽底以及与所述槽底相连的周向外侧壁和周向内侧壁,所述槽底靠近所述镜头,开口朝向所述镜头玻璃,所述红外光发射器容纳于所述槽型遮罩内。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框形前盖上构造有卡接槽,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与所述卡接槽相连的卡扣,所述卡扣包括卡钩和与所述卡钩相连的接合臂,所述卡钩嵌合到所述槽型遮罩的内部并与所述红外光发射器连接在一起,所述接合臂延伸到所述槽型遮罩之外并与所述卡接槽接合在一起。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槽型遮罩的周向外侧壁和周向内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扣匹配的成对缺口,所述卡钩与所述成对缺口嵌合并与所述槽型遮罩的槽底接触,所述接合臂经所述周向外侧壁上的缺口延伸到所述槽型遮罩之外。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槽型遮罩的周向外侧壁处于所述镜头玻璃的边缘之外。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槽底上设置有引线孔,所述红外光发射器的控制线延伸穿过所述引线孔,并处于所述摄像机本体的外部。
在一个实施例中,摄像机还包括处理板,红外光发射器通过控制线与处理板电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的摄像机具有红外光发射器,该红外光发射器构造为向镜头玻璃发射红外线。由于红外线能够穿透玻璃,并且红外线的绝大部分能量可直接被目标冰体或水雾吸收,因此能量损失非常少,加热效率很高。
另外,红外线的能量密度很大,因此处于目标冰体或水雾会被迅速加热,使得除冰或水雾的效率非常高。
再者,红外光发射器整体为框形,并且在朝向镜头的方向上的投影围绕着镜头,因此红外光发射器对镜头玻璃的加热面积更大,进而提高加热效率和加热均匀性。此外,这种结构的红外光发射器不在镜头的视场范围内,从而避免了对摄像机成像造成不良影响。
附图说明
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申请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申请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申请,并不构成对本申请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摄像机的内部主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爆炸图。
图3示意性地显示了红外光发射器。
图4是图3的截面图。
图5是图1的AA截面图。
图6是图5中B部分的立体放大图。
图7是图1所示的摄像机的红外光发射器工作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卡扣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具体实施例及相应的附图对本申请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图1示意性地显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摄像机10的内部主体结构。图2是图1的爆炸图。如图1和2所示,摄像机10包括摄像机本体11,摄像机本体11带有镜头12;安装在镜头12前方的镜头玻璃24,以及处于镜头12和镜头玻璃24之间的红外光发射器1。此外,摄像机10还包括容纳摄像机10的各个部件的壳体21、22。红外光发射器1构造为向镜头玻璃24发射红外线,这样可以对附着在镜头玻璃24上的冰体或水雾进行加热并将其除去。由于红外线能透过镜头玻璃24,并且其具有高的能量密度且绝大部分能够冰体或水雾吸收,因此这对冰体或水雾的加热效率非常高,从而可实现快速将其除去的目的。这对于用在室外的摄像机非常有帮助。
还如图1和2所示,红外光发射器1整体为框形,并在朝向镜头12的方向上的投影围绕着镜头12。由于镜头12与镜头玻璃24呈大体平行状态,因此红外光发射器1在镜头玻璃24上的投影也为框形。这样,红外光发射器1对镜头玻璃24的加热面积较大,这样就可以进一步提高进加热效率和加热均匀性。此外,这种结构的红外光发射器1不在镜头12的视场范围内,从而避免了对摄像机10的成像造成不良影响。
如图3和4所示,红外光发射器1可为内部带有灯丝41的管体40(例如,可以为石英管)结构。在灯丝41通电后,会同时发出可见光和红外光。为了避免可见光对镜头12成像造成不良影响,在管体40的内壁的靠近镜头12的部分上涂覆有可见光反射层30,以将向镜头12照射可见光反射走。具体来说,如图4所示,管体40的内壁包括靠近镜头12的第一内壁区域42,和靠近镜头玻璃24的第二内壁区域43。在第一内壁区域42上具有第一可见光反射层31。这里第一内壁区域42和第二内壁区域43的面积相等,例如从图4中可看出,第一内壁区域42和第二内壁区域43关于管体40的截面圆的直径46对称。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在第二内壁区域43的与第一内壁区域42相邻接的部分44上形成有第二可见光反射层45。这样,可见第一光反射层31与第二可见光反射层45的面积之和大于管体40的内表面的面积的一半。由此,可以进一步防止灯丝41发出的可见光照射到镜头12处,以提高成像效果。第一光反射层31与第二可见光反射层45的材料可以为相同,例如可以为Al、Ni-Mg合金、Au等,并且第一光反射层31与第二可见光反射层45一起组成了可见光反射层30。
如图5和7所示,镜头玻璃24与镜头12之间存在有第一间隙D1,红外光发射器1与镜头玻璃24之间的存在有第二间隙D2。优选地,第二间隙D2的尺寸小于或等于第一间隙D1的尺寸的一半。这样,红外光发射器1与镜头玻璃24之间具有较小的第二间隙D2,可以避免热量的散失,从而提高加热效率。此外,通过在红外光发射器1与镜头玻璃24之间设置第二间隙D2,避免了红外光发射器1与镜头玻璃24之间直接接触,进而避免了镜头玻璃24可能由于过热而爆裂的风险。在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第一间隙D1的尺寸在2mm-15mm之间,第二间隙D2的尺寸在1mm-7.5mm之间。发明人发现,这种尺寸的第一间隙D1和第二间隙D2不但可以保证对目标冰体70或水雾良好的加热而且可以防止镜头玻璃24因过热而爆裂。
如图2和图6所示,摄像机10还包括承载镜头玻璃24的框形前盖23。框形前盖23与壳体21、22连接在一起。
摄像机10还包括框形前盖23相连的固定结构100,其用于将红外光发射器1固定在镜头12和镜头玻璃24之间,并且遮挡红外光发射器1发出的可见光。具体来说,固定结构100包括与框形前盖23相连的槽型遮罩5和卡扣4。槽型遮罩5用于遮挡红外光发射器1发出的可见光,卡扣4用于将红外光发射器1固定在镜头12和镜头玻璃24之间。下面对槽型遮罩5和卡扣4分别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和2所示,槽型遮罩5包括槽底81以及与槽底81相连的周向外侧壁82和周向内侧壁83。槽底81靠近镜头12,开口朝向镜头玻璃24,红外光发射器1容纳于槽型遮罩5内。优选地,槽型遮罩5的整体形状与红外光发射器1的整体形状类似。例如,红外光发射器1的整体形状为矩形框或圆形框,槽型遮罩5的整体形状相应地也为矩形框或圆形框。槽型遮罩5由金属制成,例如由钢、铝制成。这样,槽型遮罩5可进一步遮蔽灯丝41发出的可见光,防止照射到镜头12处。此外,这种类型的槽型遮罩5还可以对红外光进行反射,并且使红外光从开口处射出,并照射到镜头玻璃24处。这样就进一步提高了红外光能量的利用效率。此外,槽型遮罩5也对红外光发射器1起到保护作用,防止意外冲击造成红外光发射器1的损坏。
优选地,槽型遮罩5的周向外侧壁82处于镜头玻璃24的边缘26之外。换句话说,镜头玻璃24处于槽型遮罩5包围的范围内。这样,镜头玻璃24的边缘区域也会被加热,避免了镜头玻璃24的不同区域冷热不均而造成爆裂的风险。
在框形前盖23上构造有卡接槽85。在槽型遮罩5的周向外侧壁82和周向内侧壁83上设置有成对缺口86。卡扣4包括卡钩91和与卡钩91相连的接合臂92(如图8)。卡钩91与成对缺口86嵌合并与槽型遮罩5的槽底81接触以与红外光发射器1连接在一起,接合臂92经周向外侧壁82上的缺口延伸到槽型遮罩5之外并与卡接槽85接合在一起(如图1所示)。这样,红外光发射器1就得以通过卡扣4安装在框形前盖23上,并且由槽型遮罩5遮盖。
从整体上来看,框形前盖23、镜头玻璃24、红外光发射器1和槽型遮罩5形成了一个整体。
在图1和2所示的实施例中,固定结构100与摄像机本体11为分体设置。在其他未示出的实施例中,固定结构100与摄像机本体11还可以为一体设置,例如槽型遮罩5与摄像机本体1的机壳一体形成,并且卡扣4也与槽型遮罩5一体成型。
再如图1和2所示,红外光发射器1还包括控制线29。在槽型遮罩5的槽底81上设置有引线孔84,红外光发射器1的控制线29延伸穿过引线孔84,并处于摄像机本体11的外部。此外,摄像机10还包括处理板6。处理板6设置在摄像机本体11的后侧;框形前盖23、镜头玻璃24、红外光发射器1和槽型遮罩5均处于摄像机本体11的前侧。红外光发射器1通过控制线29与处理板6电连接。从整体上看,控制线29是独立于摄像机本体11之外的单独走线,框形前盖23、镜头玻璃24和槽型遮罩5也都是可以独立拆装的部件,因此可以方便地在摄像机10中安装红外光发射器1以及相关的框形前盖23和槽型遮罩5,这方便了对现有摄像机的改造。
以上所述仅为本申请的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申请。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本申请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申请的精神和原理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申请的权利要求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摄像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摄像机本体,安装在所述摄像机本体的镜头前方的镜头玻璃,以及安装在所述镜头和镜头玻璃之间的对所述镜头玻璃发射红外线的红外光发射器,所述红外光发射器整体为框形,并在朝向所述镜头的方向上的投影围绕着所述镜头;
固定结构,与所述摄像机本体一体设置或者分体设置,在所述摄像机本体内将所述红外光发射器固定在所述镜头和所述镜头玻璃之间,并且遮挡所述红外光发射器发出的可见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红外光发射器包括管体和设置在所述管体内的灯丝,所述管体的内壁包括靠近所述镜头的第一内壁区域,和靠近所述镜头玻璃的第二内壁区域,在所述第一内壁区域上具有第一反射层。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内壁区域内、且与所述第一内壁区域相邻接的部分形成有第二反射层,所述第一反射层和所述第二反射层的面积之和大于或者等于所述管体的内壁表面积的一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镜头玻璃与所述镜头之间存在有第一间隙,所述红外光发射器与所述镜头玻璃之间的存在有第二间隙,所述第二间隙的尺寸小于或等于所述第一间隙的尺寸的一半。
5.根据权利要求1到4中任一项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承载所述镜头玻璃的框形前盖,
所述固定结构包括与所述框形前盖相连槽型遮罩,所述槽型遮罩包括槽底以及与所述槽底相连的周向外侧壁和周向内侧壁,所述槽底靠近所述镜头,开口朝向所述镜头玻璃,所述红外光发射器容纳于所述槽型遮罩内。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框形前盖上构造有卡接槽,所述固定结构还包括与所述卡接槽相连的卡扣,
所述卡扣包括卡钩和与所述卡钩相连的接合臂,所述卡钩嵌合到所述槽型遮罩的内部并与所述红外光发射器连接在一起,所述接合臂延伸到所述槽型遮罩之外并与所述卡接槽接合在一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槽型遮罩的周向外侧壁和周向内侧壁上设置有与所述卡扣匹配的成对缺口,
所述卡钩与所述成对缺口嵌合并与所述槽型遮罩的槽底接触,所述接合臂经所述周向外侧壁上的缺口延伸到所述槽型遮罩之外。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型遮罩的周向外侧壁处于所述镜头玻璃的边缘之外。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槽底上设置有引线孔,所述红外光发射器的控制线延伸穿过所述引线孔,并处于所述摄像机本体的外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摄像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摄像机还包括处理板,所述红外光发射器通过所述控制线与所述处理板电连接。
CN201920815547.5U 2019-05-31 2019-05-31 摄像机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610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15547.5U CN209861002U (zh) 2019-05-31 2019-05-31 摄像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15547.5U CN209861002U (zh) 2019-05-31 2019-05-31 摄像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61002U true CN209861002U (zh) 2019-12-27

Family

ID=6894194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15547.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61002U (zh) 2019-05-31 2019-05-31 摄像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61002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87195A (zh) * 2020-06-12 2020-10-16 嘉兴珉瑶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在寒冷天气中能够防止镜片起雾的摄像机
CN115914566A (zh) * 2022-10-31 2023-04-04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马鞍山供电公司 一种输电线路微气象与覆湿雪监测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87195A (zh) * 2020-06-12 2020-10-16 嘉兴珉瑶贸易有限公司 一种在寒冷天气中能够防止镜片起雾的摄像机
CN111787195B (zh) * 2020-06-12 2021-08-31 西华师范大学 一种在寒冷天气中能够防止镜片起雾的摄像设备
CN115914566A (zh) * 2022-10-31 2023-04-04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马鞍山供电公司 一种输电线路微气象与覆湿雪监测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61002U (zh) 摄像机
US8256922B2 (en) Lighting device
US3806236A (en) High intensity projection lamp assembly with heat shield
CN212811844U (zh) 镜头组件及具有其的拍摄设备
JP2004012827A (ja) 投射型表示装置
JP2005228532A (ja) レンズ一体型ledランプ
JP3481219B2 (ja) 光源装置及び該光源装置を用いた投写型表示装置
JP2008047384A (ja) 車両用灯具
KR20150054630A (ko) 조명장치
CN215117109U (zh) 摄影闪光灯
CN211264055U (zh) 投影机散热机构及投影机
CN209343048U (zh) 一种led观片灯
EP1072841A2 (en) Infra red lamp
JP5702800B2 (ja) 電気反射器ランプ及び反射器
CN205208249U (zh) 一种功率为120w至200w的led投光灯
JP3788619B2 (ja) ランプ冷却装置、それを用いたプロジェクタ
CN204785827U (zh) 一种功率范围为80w至150w的led投光灯
JP3861536B2 (ja) 表示装置
CN221200104U (zh) 一款适用于近视眼的高清fpv眼镜
CN205208247U (zh) 功率为200w至300w的led投光灯
CN217116254U (zh) 一种安防设备
CN212749508U (zh) 一种光斑修正透镜及散热装置
JP4422934B2 (ja) 信号灯
CN218327729U (zh) 一种具有可加热透镜的舞台灯
CN205208245U (zh) 一种功率为200w至300w的led投光灯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