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59509U - 柔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柔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59509U
CN209859509U CN201920592431.XU CN201920592431U CN209859509U CN 209859509 U CN209859509 U CN 209859509U CN 201920592431 U CN201920592431 U CN 201920592431U CN 209859509 U CN209859509 U CN 20985950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exible display
roller
display screen
opening
hous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9243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韩文
张卓
王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9243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5950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5950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5950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包括壳体、滚轮组件、支撑层和柔性显示屏,壳体为圆柱形,内部形成收纳腔,壳体的侧面上的形成有开口;滚轮组件设置在收纳腔内,包括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以及连接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的连接构件,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的轴线与壳体的轴线平行;支撑层缠绕在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上,且在第一滚轮上的缠绕方向与在第二滚轮上的缠绕方向相反,支撑层从开口伸出壳体;柔性显示屏设置在支撑层上。柔性显示屏在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的缠绕方向相反,应力相互抵消,减小了柔性显示屏应力损坏的风险。

Description

柔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柔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柔性显示屏具有耐弯折性能好的优点,越来越受市场青睐。
现有的柔性显示装置多采用单辊卷曲的方式收纳柔性显示屏,若弯折半径较小或者滚轮直径较小,柔性显示屏因局部应力过大,易出现损坏。
因此,现有的柔性显示装置存在柔性显示屏卷曲时易损坏的技术问题,需要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以缓解现有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柔性显示屏卷曲时易损坏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为圆柱形,内部形成收纳腔,所述壳体的侧面上的形成有开口;
滚轮组件,设置在所述收纳腔内,包括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二滚轮的连接构件,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二滚轮的轴线与所述壳体的轴线平行;
支撑层,缠绕在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二滚轮上,且在所述第一滚轮上的缠绕方向与在所述第二滚轮上的缠绕方向相反,所述支撑层从所述开口伸出所述壳体;
柔性显示屏,设置在所述支撑层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二滚轮大小相等。
在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所述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保护构件,所述保护构件与所述支撑层的一端连接,所述保护构件的尺寸大于所述开口的尺寸。
在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所述开口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支撑层的第一端从所述第一开口伸出所述壳体,所述支撑层的第二端从所述第二开口伸出所述壳体。
在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连线与所述壳体的直径重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所述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保护构件和第二保护构件,所述第一保护构件与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保护构件与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保护构件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尺寸,所述第二保护构件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尺寸。
在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所述支撑层上设置有标记,所述标记用于标注所述支撑层的中间位置。
在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粘合层,所述粘合层设置在所述支撑层与所述柔性显示屏之间,所述柔性显示屏通过所述粘合层固定在所述支撑层上。
在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所述粘合层材料为光学胶。
在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所述支撑层的厚度为20至 30微米。
在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所述支撑层的材料为不锈钢。
在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所述柔性显示屏的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支撑层的面积。
在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显示装置中,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二滚轮为外齿轮,所述壳体为内齿轮,所述外齿轮与所述内齿轮互相啮合。
在本实用新型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所述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构件,所述驱动构件驱动所述滚轮组件转动,将所述支撑层收回所述壳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包括壳体、滚轮组件、支撑层和柔性显示屏,所述壳体为圆柱形,内部形成收纳腔,所述壳体的侧面上的形成有开口;所述滚轮组件设置在所述收纳腔内,包括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二滚轮的连接构件,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二滚轮的轴线与所述壳体的轴线平行;所述支撑层缠绕在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二滚轮上,且在所述第一滚轮上的缠绕方向与在所述第二滚轮上的缠绕方向相反,所述支撑层从所述开口伸出所述壳体;所述柔性显示屏设置在所述支撑层上。由于采用这种双滚轮同时转动收卷的设计,可以将柔性显示屏在更短的时间收卷或打开,柔性显示屏在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的缠绕方向相反,应力相互抵消,减小了柔性显示屏应力损坏的风险,同时,支撑层的设置使得在拉回或伸出壳体的过程中,柔性显示屏几乎不受力,应力作用在支撑层上,进一步缓解了柔性显示屏受力出现破裂的风险。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屏拉出壳体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屏收回壳体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屏收回壳体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屏拉出壳体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标记的位置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屏收回壳体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屏收回壳体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实用新型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 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实用新型,而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在图中,结构相近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以缓解现有的柔性显示装置中柔性显示屏卷曲时易损坏的技术问题。
如图1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柔性显示装置包括壳体10、滚轮组件20、支撑层30和柔性显示屏40。
壳体10为圆柱形,内部形成收纳腔100,壳体10的侧面上形成有开口11,开口11的个数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两个,在本实施例中,开口11为一个。
滚轮组件20设置在收纳腔100内,包括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以及连接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的连接构件23,第一滚轮21与第二滚轮22的轴线与壳体10的轴线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均为圆柱体,且圆柱体侧面为光滑面,连接构件23分别与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的轴心相连,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可分别绕连接构件 23自转,连接构件23也可以作为旋转手柄,带动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同时在收纳腔100内旋转。
支撑层30缠绕在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上,且在第一滚轮21上的缠绕方向与在第二滚轮22上的缠绕方向相反,支撑层 30从开口11伸出壳体10。
如图1所示,支撑层30的一端固定在壳体10的内部,可以是自己贴合在壳体10的内壁上,也可以是由固定构件(图未示出) 固定在壳体10的内部。支撑层30从固定处缠绕到第一滚轮21上,再缠绕到第二滚轮22上,缠绕方向为逆时针方向,随后从第二滚轮22缠绕至开口11处,缠绕方向为顺时针方向,即支撑层30在第一滚轮21上的缠绕方向与在第二滚轮22上的缠绕方向相反。
当然,支撑层30的缠绕方向也可以与图1相反,即从固定处先缠绕到第二滚轮22上,再缠绕到第一滚轮21上,此时缠绕方向为顺时针方向,随后从第一滚轮21缠绕至开口11处,缠绕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两种缠绕方式均可,只要保证支撑层30在第一滚轮21上的缠绕方向与在第二滚轮22上的缠绕方向相反即可。
支撑层30缠绕完成后,从开口11伸出壳体10。
柔性显示屏40设置在支撑层30上,随着支撑层30一起固定在壳体10内部,经缠绕在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再从开口 11伸出壳体10。
为保证柔性显示屏40经过开口11时不被损坏,开口高度应大于柔性显示屏40和支撑层30的高度之和,在一种实施例中,开口高度为450微米。
同样地,由于柔性显示屏40和支撑层30需从第一滚轮41和第二滚轮42上缠绕,且在第一滚轮41和第二滚轮42上的缠绕方向相反,第一滚轮41和第二滚轮42本身应互相不接触,且留有间隙,以便柔性显示屏40和支撑层30绕过,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之间的间距为500微米至1毫米。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的大小相等,第一滚轮21轴心与壳体10轴心的距离,与第二滚轮21轴心与壳体10轴心的距离相等,此时,支撑层30在壳体10内部的固定处与开口11的连线与壳体10的直径重合。由于柔性显示屏40在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上的缠绕方向相反,在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大小相等时,柔性显示屏40弯曲时受到的应力在互相抵消,减小了柔性显示屏40破损的风险。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的大小不相等,第一滚轮21的直径大于第二滚轮22的直径,此时,支撑层30在壳体10内部的固定处与开口11的连线与壳体10的直径可以重合,也可以不重合。由于柔性显示屏40在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 上的缠绕方向相反,在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大小不相等时,柔性显示屏40弯曲时受到的应力在一定程度上互相抵消,也减小了柔性显示屏40破损的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粘合层(图未示出),粘合层设置在支撑层30与柔性显示屏40之间,柔性显示屏40通过粘合层固定在支撑层30上。粘合层的材质可以是光学胶,经过固化粘合柔性显示屏40和支撑层30,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其他可以将柔性显示屏40固定在支撑层30上的材料均可形成粘合层。
支撑层30通常为矩形结构,它的弯折卷曲性能较好,且在一定拉力的作用下拉伸量也很小,通常为不锈钢或非晶材料,在一种实施例中,支撑层30的厚度为20至30微米。
柔性显示屏40与支撑层30的面积可以相等,即柔性显示屏 40的大小与支撑层30大小和形状均相同,柔性显示屏40在拉平状态,伸出壳体10的部分显示画面,仍然处在壳体10内的部分不显示画面。
柔性显示屏40的面积也可以小于支撑层30的面积。
在一种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40为矩形结构,柔性显示屏40 的宽度与支撑层30相等,且长度小于支撑层30的长度,在柔性显示屏40拉平的状态,在壳体10内部没有柔性显示屏40,即拉平状态下柔性显示屏40仅设置在壳体10外部的区域内,此时整个柔性显示屏40都显示画面。
在一种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40为矩形结构,柔性显示屏40 的宽度小于支撑层30的宽度,这样可以防止在拉出或收进壳体10 时经过开口11,开口11对柔性显示屏的两侧边造成损坏。
在一种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40为异形屏,设置在支撑层30 上,增强趣味性。
柔性显示屏40设置在支撑层30上,这样当支撑层30缠绕在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上,并进行拉伸时,柔性显示屏40与其中一个滚轮不直接接触,减小了圆柱形滚轮的侧面对柔性显示屏40造成损伤的风险。
同时,在将柔性显示屏40伸出或拉回壳体10的过程中,柔性显示屏40由于贴合在支撑层30的表面,拉伸力都作用在支撑层30上,柔性显示屏40几乎不受力,这样有效地保护了柔性显示屏40,延长柔性显示屏40使用寿命,避免柔性显示屏40受力出现破损等不良。
在柔性显示屏40需要显示时,向左拉动伸出开口11的柔性显示屏30,或者握住连接构件23顺时针旋转,或者向左拉动支撑层30同时握住连接构件23顺时针旋转,均可将柔性显示屏40的绝大部分拉出壳体。
如图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屏拉出壳体的第一种状态示意图。此时,整个支撑层30呈现与水平面平行的状态,支撑层30的右侧仍然固定在壳体10的内壁上,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的连线与支撑层30垂直,即在收纳腔100内,支撑层30不再缠绕在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3上,此时,第一滚轮21与第二滚轮23与支撑层30和柔性显示屏40不接触。柔性显示屏40露出壳体10的部分可以显示画面。
在显示完成后,需要将柔性显示屏40收回至壳体10内,此时,握住连接构件23顺时针旋转或者逆时针旋转,第一滚轮21 和第二滚轮22带动支撑层30转动,支撑层30逐渐缠绕在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直至完全收回至壳体10中。
在一种实施例中,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构件(图未示出),驱动构件驱动滚轮组件20转动,将支撑层30收回壳体10,即不需要手动握住连接构件23旋转,滚轮组件20直接在驱动构件的驱动下旋转,将支撑层30收回至壳体10中。
在支撑层30收回至壳体10中时,有两种情况。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3所示,从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 的连线与支撑层30呈垂直状态开始,至支撑层30完全收回壳体 10中,滚轮组件20刚好在壳体10中旋转一周,或者旋转角度小于一周。柔性显示屏40在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上的缠绕方向相反,使得柔性显示屏40弯曲时受到的应力在一定程度上互相抵消,减小了柔性显示屏40破损的风险。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4所示,从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 的连线与支撑层30呈垂直状态开始,至支撑层30完全收回壳体10中,滚轮组件20在壳体10中旋转角度超过一周。此时壳体10 内部形成了一个以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以及外围支撑层 30和柔性显示屏40形成的一个直径更大的“轴体”,之后的收卷,支撑层30和柔性显示屏40将继续缠绕在该“轴体”上,直至完全收回至壳体10内。
在该“轴体”的内层中,柔性显示屏40在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上的缠绕方向相反,使得柔性显示屏40弯曲时受到的应力在一定程度上互相抵消,减小了柔性显示屏40破损的风险;在该“轴体”的外层中,柔性显示屏40由于拥有更大的卷曲半径,大大减小了柔性显示屏40在卷曲过程中的应力,进一步减小了柔性显示屏40破损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于采用这种双滚轮同时转动收卷的设计,可以将柔性显示屏40在更短的时间收卷或打开,通过在壳体 10中设置滚轮组件20,柔性显示屏40在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 22上的缠绕方向相反,使得柔性显示屏40弯曲时受到的应力在一定程度上互相抵消,减小了柔性显示屏40破损的风险。此外,支撑层30的设置保证了柔性显示屏40在使用中表现出更佳的平整度,减小了柔性显示屏40卷曲后形成的波纹等,更使得在拉回或伸出壳体10的过程中,柔性显示屏40几乎不受力,应力都作用在支撑层30上,进一步缓解了柔性显示屏30受力出现破裂的风险。
最后,由于收卷后柔性显示屏30完全藏于卷轴壳体之中,无需再增加额外的保护壳,简单便携。
如图5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柔性显示装置包括壳体10、滚轮组件20、支撑层30和柔性显示屏40。
与图1中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保护构件50,保护构件50与支撑层30的一端连接,保护构件50的尺寸大于开口11的尺寸。在将支撑层30和柔性显示屏40 拉出壳体10的过程中,保护构件50可以作为手柄使用,即拉着保护构件50,带动支撑层30拉出壳体10。在将支撑层30和柔性显示屏40收回壳体10的过程中,由于保护构件50的尺寸大于开口11的尺寸,最终状态保护构件50还留在壳体10外部,防止收回时整个柔性显示屏40完全掉入壳体10中,无法再次拉出的情况。
保护构件50可以是宽度大于开口11宽度,或高度大于开口 11高度,或者宽度与高度均大于开口11的尺寸,本领域的工作人员可根据需要设计。
如图6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第三种结构示意图,柔性显示装置包括壳体10、滚轮组件20、支撑层30和柔性显示屏40。
与图5中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滚轮21 和第二滚轮22为外齿轮,壳体10为内齿轮,外齿轮与内齿轮互相啮合。这种齿轮互相啮合的方式使得在将支撑层30拉出和收进壳体10时,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相对于壳体10旋转更加顺利,作用在支撑层30上的拉力更小,防止支撑层30和柔性显示屏受力过大损坏。
如图7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第四种结构示意图,柔性显示装置包括壳体10、滚轮组件20、支撑层30和柔性显示屏40。
壳体10为圆柱形,内部形成收纳腔100,壳体10的侧面上形成有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12。
滚轮组件20设置在收纳腔100内,包括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以及连接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的连接构件23,第一滚轮21与第一滚轮22的轴线与壳体10的轴线平行。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均为圆柱体,且圆柱体侧面为光滑面,连接构件23分别与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的轴心相连,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可分别绕连接构件 23自转,连接构件23也可以作为旋转手柄,带动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同时在收纳腔100内旋转。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上的开口包括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12,支撑层30的第一端31从第一开口111伸出壳体10,然后从第一开口111处缠绕到第二滚轮22上,再缠绕到第一滚轮21 上,缠绕方向为逆时针方向,随后从第一滚轮21缠绕至第二开口 112处,缠绕方向为顺时针方向,支撑层的第二端32从第二开口 112伸出壳体10。即支撑层30在第一滚轮21上的缠绕方向与在第二滚轮22上的缠绕方向相反。
当然,支撑层30的缠绕方向也可以与图1相反,即从第一开口111处先缠绕到第一滚轮21上,再缠绕到第二滚轮22上,此时缠绕方向为顺时针方向,随后从第二滚轮22缠绕至第二开口112 处,缠绕方向为逆时针方向,两种缠绕方式均可,只要保证支撑层30在第一滚轮21上的缠绕方向与在第二滚轮22上的缠绕方向相反即可。
柔性显示屏40设置在支撑层30上,随着支撑层30一起,缠绕在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再从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 112伸出壳体10。
为保证柔性显示屏40经过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12时不被损坏,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12的高度应大于柔性显示屏40和支撑层30的高度之和,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12的高度为450微米。
同样地,由于柔性显示屏40和支撑层30需从第一滚轮41和第二滚轮42上缠绕,且在第一滚轮41和第二滚轮42上的缠绕方向相反,第一滚轮41和第二滚轮42本身应互相不接触,且留有间隙,以便柔性显示屏40和支撑层30绕过,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之间的间距为500微米至1毫米。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的大小相等,第一滚轮21轴心与壳体10轴心的距离,与第二滚轮21轴心与壳体10轴心的距离相等,此时,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12的连线与壳体10的直径重合。由于柔性显示屏40在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上的缠绕方向相反,在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大小相等时,柔性显示屏40弯曲时受到的应力在互相抵消,减小了柔性显示屏40破损的风险。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的大小不相等,第一滚轮21的直径大于第二滚轮22的直径,此时,第一开口111 和第二开口112的连线与壳体10的直径可以重合,也可以不重合。由于柔性显示屏40在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上的缠绕方向相反,在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大小不相等时,柔性显示屏40 弯曲时受到的应力在一定程度上互相抵消,也减小了柔性显示屏 40破损的风险。
在本实施例中,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粘合层(图未示出),粘合层设置在支撑层30与柔性显示屏40之间,柔性显示屏40通过粘合层固定在支撑层30上。粘合层的材质可以是光学胶,经过固化粘合柔性显示屏40和支撑层30,但本实用新型不以此为限,其他可以将柔性显示屏40固定在支撑层30上的材料均可形成粘合层。
支撑层30通常为矩形结构,它的弯折卷曲性能较好,且在一定拉力的作用下拉伸量也很小,通常为不锈钢或非晶材料,在一种实施例中,支撑层30的厚度为20至30微米。
柔性显示屏40与支撑层30的面积可以相等,即柔性显示屏 40的大小与支撑层30大小和形状均相同,柔性显示屏40在拉平状态,伸出壳体10的部分显示画面,仍然处在壳体10内的部分不显示画面。
柔性显示屏40的面积也可以小于支撑层30的面积。
在一种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40为矩形结构,柔性显示屏40 的宽度与支撑层30相等,且长度小于支撑层30的长度,在柔性显示屏40拉平的状态,在壳体10内部没有柔性显示屏40,即拉平状态下柔性显示屏40仅设置在壳体10外部的区域内,此时整个柔性显示屏40都显示画面。
在一种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40为矩形结构,柔性显示屏40 的宽度小于支撑层30的宽度,这样可以防止在拉出或收进壳体10 时经过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12,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 112对柔性显示屏的两侧边造成损坏。
在一种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40为异形屏,设置在支撑层30 上,增强趣味性。
柔性显示屏40设置在支撑层30上,这样当支撑层30缠绕在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上,并进行拉伸时,柔性显示屏40与其中一个滚轮不直接接触,减小了圆柱形滚轮的侧面对柔性显示屏40造成损伤的风险。
同时,在将柔性显示屏40伸出或拉回壳体10的过程中,柔性显示屏40由于贴合在支撑层30的表面,拉伸力都作用在支撑层30上,柔性显示屏40几乎不受力,这样有效地保护了柔性显示屏40,延长柔性显示屏40使用寿命,避免柔性显示屏40受力出现破损等不良。
在本实施例中,在柔性显示屏40需要显示时,向左拉动伸出第一开口111的柔性显示屏30且向右拉动伸出第二开口112的柔性显示屏30,或者握住连接构件23顺时针旋转,或者向左和向右拉动支撑层30的同时握住连接构件23顺时针旋转,均可将柔性显示屏40的绝大部分拉出壳体。
如图8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屏拉出壳体的第二种状态示意图。此时,支撑层30的第一端31从第一开口111伸出,支撑层30的第二端32从第二开口112伸出,整个支撑层30呈现与水平面平行的状态,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 的连线与支撑层30垂直,即在收纳腔100内,支撑层30不再缠绕在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3上,此时,第一滚轮21与第二滚轮23与支撑层30和柔性显示屏40不接触。柔性显示屏40露出壳体10的部分可以显示画面。
由于本实施例中壳体10上设置有两个开口,在将支撑层30 拉出壳体10时,采用从两边同时拉伸的方式,进一步缩短了柔性显示屏40的收卷时间。
在支撑层30拉出壳体10,并处于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 的连线与支撑层30垂直的状态时,第一开口111和第二开口112 形成一个通道,壳体10可沿着与支撑层30平行的方向,在支撑层30上平行移动。在支撑层30拉出壳体10的时刻,左右两端的拉伸量相近,因此壳体10会处于拉直后的柔性显示屏40的中间位置,为了是柔性显示屏40有更好的显示效果,可以将壳体10 沿着与支撑层30平行的方向移动至支撑层30的最左侧或最右侧,这样不影响柔性显示屏40显示画面。
在显示完成后,需要将柔性显示屏40收回至壳体10内,此时,握住连接构件23顺时针旋转或者逆时针旋转,第一滚轮21 和第二滚轮22带动支撑层30转动,支撑层30逐渐缠绕在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直至完全收回至壳体10中。
在一种实施例中,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构件(图未示出),驱动构件驱动滚轮组件20转动,将支撑层30收回壳体10,即不需要手动握住连接构件23旋转,滚轮组件20直接在驱动构件的驱动下旋转,将支撑层30收回至壳体10中。
在将支撑层30收回至壳体10中时,由于支撑层30是从两个开口同时向内收,左右两端的收回量相近,因此在收回之前,先将壳体沿着与支撑层30平行的方向移动至支撑层30的中间位置,再进行收回的操作,这样能保证左右两端同时被收回壳体10中,避免出现一端已收回壳体10中,另一端还露在壳体10外部的情况。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9所示,柔性显示装置上设置有标记 60,标记60用于标注支撑层30的中间位置。
标记60可以设置在柔性显示屏40上,也可以设置在支撑层 30上。标记60可以仅设置在支撑层30或柔性显示屏40的一个侧边上,也可以在两个侧边上都设置。标记60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设置,无特殊要求,只要能标明支撑层30的中间位置即可。在将支撑层30收回壳体10时,先将壳体10滑动至支撑层30的中间位置,再进行收回操作。
在支撑层30收回至壳体10中时,有两种情况。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0所示,从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 22的连线与支撑层30呈垂直状态开始,至支撑层30完全收回壳体10中,滚轮组件20刚好在壳体10中旋转一周,或者旋转角度小于一周。柔性显示屏40在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上的缠绕方向相反,使得柔性显示屏40弯曲时受到的应力在一定程度上互相抵消,减小了柔性显示屏40破损的风险。
通过合理设置滚轮的大小和柔性显示屏40的长度,可以控制柔性显示屏40收回至壳体10时需要转动的角度。在一种实施例中,若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的大小相等,且第一开口111 和第二开口112的连线与壳体10的直径重合,当柔性显示屏40 的长度为L时,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的半径r介于L/2π至 L/(2π+2.83)之间,壳体半径R约为(r+1.5)毫米,此时,滚轮组件20刚好在壳体10中旋转一周。
在一种实施例中,如图11所示,从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 22的连线与支撑层30呈垂直状态开始,至支撑层30完全收回壳体10中,滚轮组件20在壳体10中旋转角度超过一周。此时壳体 10内部形成了一个以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以及外围支撑层30和柔性显示屏40形成的一个直径更大的“轴体”,之后的收卷,支撑层30和柔性显示屏40将继续缠绕在该“轴体”上,直至完全收回至壳体10内。
在该“轴体”的内层中,柔性显示屏40在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上的缠绕方向相反,使得柔性显示屏40弯曲时受到的应力在一定程度上互相抵消,减小了柔性显示屏40破损的风险;在该“轴体”的外层中,柔性显示屏40由于拥有更大的卷曲半径,大大减小了柔性显示屏40在卷曲过程中的应力,进一步减小了柔性显示屏40破损的风险。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由于采用这种双滚轮同时转动收卷的设计,可以将柔性显示屏40在更短的时间收卷或打开,通过在壳体10中设置滚轮组件20,柔性显示屏40在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 22上的缠绕方向相反,使得柔性显示屏40弯曲时受到的应力在一定程度上互相抵消,减小了柔性显示屏40破损的风险。此外,支撑层30的设置保证了柔性显示屏40在使用中表现出更佳的平整度,减小了柔性显示屏40卷曲后形成的波纹等,更使得在拉回或伸出壳体10的过程中,柔性显示屏40几乎不受力,应力都作用在支撑层30上,进一步缓解了柔性显示屏30受力出现破裂的风险。
最后,由于收卷后柔性显示屏30完全藏于卷轴壳体之中,无需再增加额外的保护壳,简单便携。
如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第五种结构示意图。柔性显示装置包括壳体10、滚轮组件20、支撑层30和柔性显示屏40。
与图7中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保护构件51和第二保护构件52,第一保护构件51与支撑层30的第一端31连接,第二保护构件52与支撑层30的第二端32连接,第一保护构件51的尺寸大于第一开口111的尺寸,第二保护构件52的尺寸大于第二开口112的尺寸。在将支撑层30 和柔性显示屏40拉出壳体10的过程中,第一保护构件51和第二保护构件52可以作为手柄使用,即拉着第一保护构件51和第二保护构件52,带动支撑层30拉出壳体10。在将支撑层30和柔性显示屏40收回壳体10的过程中,由于第一保护构件51的尺寸大于第一开口111的尺寸,第二保护构件52的尺寸大于第二开口112的尺寸,最终状态第一保护构件51和第二保护构件52还留在壳体10外部,防止收回时整个柔性显示屏40完全掉入壳体10中,无法再次拉出的情况。
第一保护构件51可以是宽度大于第一开口111宽度,或高度大于第一开口111高度,或者宽度与高度均大于第一开口111的尺寸,本领域的工作人员可根据需要设计。第二保护构件52设计原理相似,在此不再赘述。
如图13所示,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柔性显示装置的第六种结构示意图,柔性显示装置包括壳体10、滚轮组件20、支撑层30和柔性显示屏40。
与图12中的结构不同之处在于,在本实施例中,第一滚轮21 和第二滚轮22为外齿轮,壳体10为内齿轮,外齿轮与内齿轮互相啮合。这种齿轮互相啮合的方式使得在将支撑层30拉出和收进壳体10时,第一滚轮21和第二滚轮22相对于壳体10旋转更加顺利,作用在支撑层30上的拉力更小,防止支撑层30和柔性显示屏受力过大损坏。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终端,包括柔性显示装置,柔性显示装置包括壳体、滚轮组件、支撑层和柔性显示屏,壳体为圆柱形,内部形成收纳腔,壳体的侧面上的形成有开口;滚轮组件设置在收纳腔内,包括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以及连接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的连接构件,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的轴线与壳体的轴线平行;支撑层缠绕在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上,且在第一滚轮上的缠绕方向与在第二滚轮上的缠绕方向相反,支撑层从开口伸出壳体;柔性显示屏设置在支撑层上。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大小相等。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滚轮的直径大于第二滚轮的直径。
在一种实施例中,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保护构件,保护构件与支撑层的一端连接,保护构件的尺寸大于开口的尺寸。
在一种实施例中,开口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支撑层的第一端从第一开口伸出壳体,支撑层的第二端从第二开口伸出壳体。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的连线与壳体的直径重合。
在一种实施例中,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保护构件和第二保护构件,第一保护构件与第一端连接,第二保护构件与第二端连接,第一保护构件的尺寸大于第一开口的尺寸,第二保护构件的尺寸大于第二开口的尺寸。
在一种实施例中,柔性显示装置上设置有标记,标记用于标注支撑层的中间位置。
在一种实施例中,标记设置在柔性显示屏上。
在一种实施例中,标记设置在支撑层上。
在一种实施例中,显示装置还包括粘合层,粘合层设置在支撑层与柔性显示屏之间,柔性显示屏通过粘合层固定在支撑层上。
在一种实施例中,粘合层材料为光学胶。
在一种实施例中,支撑层的厚度为20至30微米。
在一种实施例中,支撑层的材料为不锈钢。
在一种实施例中,柔性显示屏的面积小于或等于支撑层的面积。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为外齿轮,壳体为内齿轮,外齿轮与内齿轮互相啮合。
在一种实施例中,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之间的间距不小于500 微米,且不大于1毫米。
在一种实施例中,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构件,驱动构件驱动滚轮组件转动,将支撑层收回壳体。
根据上述实施例可知: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包括壳体、滚轮组件、支撑层和柔性显示屏,壳体为圆柱形,内部形成收纳腔,壳体的侧面上的形成有开口;滚轮组件设置在收纳腔内,包括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以及连接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的连接构件,第一滚轮与第二滚轮的轴线与壳体的轴线平行;支撑层缠绕在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上,且在第一滚轮上的缠绕方向与在第二滚轮上的缠绕方向相反,支撑层从开口伸出壳体;柔性显示屏设置在支撑层上。由于采用这种双滚轮同时转动收卷的设计,可以将柔性显示屏在更短的时间收卷或打开,柔性显示屏在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的缠绕方向相反,应力相互抵消,减小了柔性显示屏应力损坏的风险,同时,支撑层的设置使得在拉回或伸出壳体的过程中,柔性显示屏几乎不受力,应力作用在支撑层上,进一步缓解了柔性显示屏受力出现破裂的风险。
综上所述,虽然本实用新型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4)

1.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所述壳体为圆柱形,内部形成收纳腔,所述壳体的侧面上的形成有开口;
滚轮组件,设置在所述收纳腔内,包括第一滚轮和第二滚轮、以及连接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二滚轮的连接构件,所述第一滚轮与所述第二滚轮的轴线与所述壳体的轴线平行;
支撑层,缠绕在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二滚轮上,且在所述第一滚轮上的缠绕方向与在所述第二滚轮上的缠绕方向相反,所述支撑层从所述开口伸出所述壳体;
柔性显示屏,设置在所述支撑层上。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二滚轮大小相等。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保护构件,所述保护构件与所述支撑层的一端连接,所述保护构件的尺寸大于所述开口的尺寸。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口包括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所述支撑层的第一端从所述第一开口伸出所述壳体,所述支撑层的第二端从所述第二开口伸出所述壳体。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的连线与所述壳体的直径重合。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第一保护构件和第二保护构件,所述第一保护构件与所述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二保护构件与所述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保护构件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一开口的尺寸,所述第二保护构件的尺寸大于所述第二开口的尺寸。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上设置有标记,所述标记用于标注所述支撑层的中间位置。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粘合层,所述粘合层设置在所述支撑层与所述柔性显示屏之间,所述柔性显示屏通过所述粘合层固定在所述支撑层上。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粘合层材料为光学胶。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的厚度为20至30微米。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层的材料为不锈钢。
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屏的面积小于或等于所述支撑层的面积。
13.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轮和所述第二滚轮为外齿轮,所述壳体为内齿轮,所述外齿轮与所述内齿轮互相啮合。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柔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显示装置还包括驱动构件,所述驱动构件驱动所述滚轮组件转动,将所述支撑层收回所述壳体。
CN201920592431.XU 2019-04-26 2019-04-26 柔性显示装置 Active CN20985950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92431.XU CN209859509U (zh) 2019-04-26 2019-04-26 柔性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92431.XU CN209859509U (zh) 2019-04-26 2019-04-26 柔性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59509U true CN209859509U (zh) 2019-12-27

Family

ID=6893954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92431.XU Active CN209859509U (zh) 2019-04-26 2019-04-26 柔性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59509U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1692A (zh) * 2019-04-26 2019-08-0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N111462630A (zh) * 2020-04-17 2020-07-28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可卷曲显示装置
CN112331085A (zh) * 2020-11-20 2021-02-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屏显示装置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11692A (zh) * 2019-04-26 2019-08-0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N110111692B (zh) * 2019-04-26 2024-03-2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显示装置
CN111462630A (zh) * 2020-04-17 2020-07-28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可卷曲显示装置
CN111462630B (zh) * 2020-04-17 2021-12-14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可卷曲显示装置
CN112331085A (zh) * 2020-11-20 2021-02-05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柔性屏显示装置
US11687119B2 (en) 2020-11-20 2023-06-27 Boe Technology Group Co., Ltd. Flexible screen display device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111692B (zh) 柔性显示装置
CN209859509U (zh) 柔性显示装置
CN111833743B (zh) 柔性显示装置
WO2020220433A1 (zh) 柔性显示装置
CN205943347U (zh) 一种柔性显示装置及移动终端
EP3196730B1 (en) Flexible screen module and electronic device having the module
CN106952581B (zh) 柔性显示器
US20230004189A1 (en) Display apparatus
WO2020220600A1 (zh) 柔性显示装置
CN112530286B (zh) 可卷曲柔性屏的展平模组以及显示装置
CN110738930A (zh) 一种卷曲式柔性显示装置
CN112331073A (zh) 一种卷曲装置
CN112331085A (zh) 一种柔性屏显示装置
CN212411473U (zh) 柔性显示器
CN209461081U (zh) 柔性显示装置
CN113851052A (zh) 滑卷屏机构、显示装置
CN210181958U (zh) 柔性显示装置
CN113808491A (zh) 显示装置
CN210091607U (zh) 柔性显示装置
JP2007328154A (ja) 巻き取り型スクリーン装置
WO2021190061A1 (zh) 一种可升降的屏幕
CN112700722A (zh) 液晶显示装置及液晶电视
CN210735705U (zh) 贴胶装置
CN114476872A (zh) 显示装置及屏幕收卷和伸展方法
CN110718150A (zh) 一种卷曲式柔性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