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54050U - 一种手撕胶带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撕胶带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54050U
CN209854050U CN201920703613.XU CN201920703613U CN209854050U CN 209854050 U CN209854050 U CN 209854050U CN 201920703613 U CN201920703613 U CN 201920703613U CN 209854050 U CN209854050 U CN 20985405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e
film layer
film
layer
adhesiv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703613.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木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men City Chi Sheng Adhesive Tap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men City Chi Sheng Adhesive Tap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men City Chi Sheng Adhesive Tape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men City Chi Sheng Adhesive Tap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703613.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5405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5405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5405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Adhesive Tapes (AREA)

Abstract

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手撕胶带结构,包括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和第三膜层,所述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和第三膜层均具有一表面和一底面,所述第一膜层的表面和底面均无粘性,所述第二膜层的表面具有第一粘性层,其底面无粘性,所述第三膜层的表面和底面分别具有第二粘性层和第三粘性层,所述第二膜层表面和第三膜层的表面分别通过第一粘性层和第二粘性层贴合于第一膜层的底面,并处于同一结构层,所述第二膜层无粘性的底面形成手持部,所述第三膜层具有第三粘性层的底面形成粘合部。具有生产良率好、使用效果好的特点。

Description

一种手撕胶带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胶带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生产良率好、使用效果好的手撕胶带结构。
背景技术
当今社会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化,人们的生活越来越离不开电子产品,但是电子产品的表面在生产和运输过程中难免会产生磨损,因此越来越多的产品需要粘贴用以固定或者保护的保护膜,如手机厂家在出货时为保护手机屏都贴上一保护膜,又如单独出售贴膜产品时,会在产品膜表面贴上用于保护该产品膜的保护膜,以及需要保护某一区块表面时,也会贴上保护膜等等,保护膜具有一定的粘性,一旦粘贴之后不方便撕除。
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申请号为201220146865.5公开的一种手撕剥离胶,采用胶带一端粘帖面上设置非粘性膜,非粘性膜用于手持,未设置非粘性膜的胶带粘帖面,在方便取用的同时也便于剥离。但是,该种结构手撕剥离胶还具有不足之处:在生产上,固定住具有粘性的胶带,再将非粘性膜贴在胶带的粘帖面上,在贴非粘性膜时,胶带的粘帖面是裸露的,裸露时间较长,容易粘附灰尘且无法去除,进而影响粘性而导致良率降低。再者,胶带自带粘帖面,粘帖面与手持的非粘性膜之间存在高度差,当胶带的粘帖面贴合在产品上时,存在高度差的非粘性膜容易抵触并刮伤产品表面;同时,若所贴合的产品需要贴合的表面的面积小于胶带的粘帖面的面积时,或者所贴合的产品表面为不规则的异形表面时,胶带的粘帖面具有裸露的区域,裸露区域的粘帖面容易污染其他不需要贴合的表面,使用效果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生产良率好、使用效果好的手撕胶带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手撕胶带结构,包括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和第三膜层,所述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和第三膜层均具有一表面和一底面,所述第一膜层的表面和底面均无粘性,所述第二膜层的表面具有第一粘性层,其底面无粘性,所述第三膜层的表面和底面分别具有第二粘性层和第三粘性层,所述第二膜层表面和第三膜层的表面分别通过第一粘性层和第二粘性层贴合于第一膜层的底面,并处于同一结构层,所述第二膜层无粘性的底面形成手持部,所述第三膜层具有第三粘性层的底面形成粘合部。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膜层的材质为PET(涤纶树脂)、PI(聚酰亚胺)或PE(聚乙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膜层和第三膜层均为透明膜。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膜层为具有颜色的麦拉膜。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膜层的表面的第一粘性层的黏度为0.5N/25mm-1N/25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膜层的材质为PET(涤纶树脂)、PI(聚酰亚胺)或PE(聚乙烯)。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膜层的表面的第二粘性层的黏度大于底面的第三粘性层的黏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膜层的表面的第二粘性层的黏度为8N/25mm-10N/25mm。
进一步的,所述第三膜层的底面的第三粘性层的黏度为8N/25mm-10N/25mm。
进一步的,还包括载带膜,所述载带膜贴合于第二膜层表面和第三膜层的底面。
进一步的,所述载带膜为无粘性膜层。
进一步的,所述载带膜贴合第二膜层和第三膜层的表面为平滑面。
通过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第一膜层的表面和底面均无粘性,在生产作业时,将第二膜层和第三膜层具有粘性的表面裸露后可即刻贴合至第一膜层的底面,第一膜层即使较长时间的裸露也不易残留灰尘,相较于背景技术中的结构,能够有效的提升良率。同时,第二膜层表面和第三膜层处于同一结构层,无高度差或高度差可控,粘贴后第二膜层不会刮到被贴产品表面,又或者是第二膜层和第三膜层间隔设置,使手持部远离粘合部及产品,保证产品质量;且可根据实际产品的外形或面积来选择相适配的第三膜层,粘合部贴合于产品表面后,裸露部分为无粘性的第一膜层的底面,不会造成污染。
附图说明
图1所示为实施例一中手撕胶带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2所示为图1中的结构分解示意图;
图3所示为实施例二中手撕胶带结构的截面示意图;
图4所示为实施例三中手撕胶带结构在隐藏第三粘性层后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进一步说明各实施例,本实用新型提供有附图。这些附图为本实用新型揭露内容的一部分,其主要用以说明实施例,并可配合说明书的相关描述来解释实施例的运作原理。配合参考这些内容,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能理解其他可能的实施方式以及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图中的组件并未按比例绘制,而类似的组件符号通常用来表示类似的组件。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一
参照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撕胶带结构,包括第一膜层10、第二膜层20和第三膜层30,所述第一膜层10、第二膜层20和第三膜层30均具有一表面和一底面,所述第一膜层10的表面和底面均无粘性,所述第二膜层20的表面具有第一粘性层21,其底面无粘性,所述第三膜层30的表面和底面分别具有第二粘性层31和第三粘性层32,所述第二膜层20表面和第三膜层30的表面分别通过第一粘性层21和第二粘性层31贴合于第一膜层10的底面,并处于同一结构层,所述第二膜层20无粘性的底面形成手持部,所述第三膜层30具有第三粘性层32的底面形成粘合部。
第一膜层10的表面和底面均无粘性,在生产作业时,将第二膜层20和第三膜层30具有粘性的表面裸露后可即刻贴合至第一膜层10的底面,第一膜层10即使较长时间的裸露也不易残留灰尘,相较于背景技术中的结构,能够有效的提升良率。同时,第二膜层20表面和第三膜层30处于同一结构层,无高度差或高度差可控,使用时,第三膜层30具有粘性的底面形成的粘合部贴合于产品的表面,粘贴后第二膜层20不会刮到被贴产品表面,又或者是第二膜层20和第三膜层30间隔设置,使手持部远离粘合部及产品,保证产品质量;且可根据实际产品的外形或面积来选择相适配的第三膜层30,粘合部贴合于产品表面后,裸露部分为无粘性的第一膜层10的底面,不会造成污染。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膜层10的材质为PET(涤纶树脂),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优良的耐高/低温性能,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PI(聚酰亚胺)或PE(聚乙烯)等塑料材质替代。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膜层10和第三膜层30均为透明膜,透明膜可观察到被贴合产品的表面,可直观的确认是否贴到位。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并不局限于此,也可以是半透明膜或不透明膜。
再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膜层20为具有颜色的麦拉膜,在颜色上区别于粘合部,能够使使用者快速区分,且麦拉膜表面较为粗糙,容易被抓取。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可以采用其他类型的膜层。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膜层20的表面的第一粘性层21的黏度为0.5N/25mm,使第二膜层20能够黏贴于第一膜层10底面即可,第二膜层20采用低黏度,能够节省一定的成本。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膜层30的材质为PET(涤纶树脂),同样具有良好的力学性能和优良的耐高/低温性能,能够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当然的,在其他实施例中,也可以采用PI(聚酰亚胺)或PE(聚乙烯)等塑料材质替代。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膜层30的表面的第二粘性层31的黏度大于底面的第三粘性层32的黏度。使得第三膜层30与第一膜层10的结合更为牢固,避免在进行撕除时,第三膜层30脱离。
具体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膜层30的表面的第二粘性层31的黏度为10N/25mm,所述第三膜层30的底面的第三粘性层32的黏度为8N/25mm,能够满足产品的粘合。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第一粘性层21、第二粘性层31和第三粘性层32均为具有黏度的胶体,如运用于日常生活中透明胶带、双面胶等黏贴胶带上的胶体,使其具有黏贴力,其具体的材质、粘性大小等均为现有技术,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早已掌握的。
进一步的,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膜层20和第三膜层30之间无间隙,所述第二膜层20的厚度略小于第三膜层30的厚度,在粘合部进行黏贴至产品表面时,使得第二膜层20与第三膜层30相抵靠的端部和产品表面之间具有一间距,避免刮伤产品表面。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撕胶带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参照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膜层20的表面的第一粘性层21的黏度为1N/25mm,保证第二膜层20能够黏贴于第一膜层10底面,且控制成本。
所述第三膜层30的表面的第二粘性层31的黏度大于底面的第三粘性层32的黏度,使得第三膜层30与第一膜层10的结合更为牢固,避免在进行撕除时,第三膜层30脱离。具体的,所述第三膜层30的表面的第二粘性层31的黏度为9.5N/25mm,所述第三膜层30的底面的第三粘性层32的黏度为8.5N/25mm。
再者,所述第二膜层20和第三膜层30之间呈间隙设置,在粘合部进行黏贴至产品表面时,使得第二膜层20远离被贴合产品的表面,避免刮伤产品表面。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撕胶带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膜层20的表面的第一粘性层21的黏度为0.8N/25mm,保证第二膜层20能够黏贴于第一膜层10底面,且控制成本。
所述第三膜层30的表面的第二粘性层31的黏度与底面的第三粘性层32的黏度相同,均为10N/25mm,方便生产,生产操作员无需分辨第三膜层30的不同黏度的面,直接任意选取一个面进行黏贴即可。在实际使用时,第三膜层30的表面与第一膜层10的底面之间为经过压合等工艺处理的无缝连接结构,与第三膜层30的底面手动黏贴至产品表面的连接结构相比,更为牢固,在撕除时一般不会出现第三膜层30脱离的异常。
再者,继续参照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膜层30为与所贴合产品表面相适配的异形结构,粘合部贴合于产品表面后,裸露部分为无粘性的第一膜层10的底面,不会造成污染。
实施例四
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手撕胶带结构,与实施例一中的结构大致相同,不同之处在于: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三膜层30的表面的第二粘性层31的黏度与底面的第三粘性层32的黏度相同,均为8N/25mm,方便生产,生产操作员无需分辨第三膜层30的不同黏度的面,直接任意选取一个面进行黏贴即可。在实际使用时,第三膜层30的表面与第一膜层10的底面之间为经过压合等工艺处理的无缝连接结构,与第三膜层的底面手动黏贴至产品表面的连接结构相比,更为牢固,在撕除时一般不会出现第三膜层30脱离的异常。
该手撕胶带结构还包括载带膜(未示出),所述载带膜贴合于第二膜层20和第三膜层的底面。载带膜能够更好的实现承载和运输。进一步的,载带膜为无粘性膜层,方便操作。同时,所述载带膜贴合第二膜层20和第三膜层30的表面为平滑面,结合更为牢固,且载带膜与粘合部之间不会产生残胶。
尽管结合优选实施方案具体展示和介绍了本实用新型,但所属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明白,在不脱离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内,在形式上和细节上可以对本实用新型做出各种变化,均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手撕胶带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和第三膜层,所述第一膜层、第二膜层和第三膜层均具有一表面和一底面,所述第一膜层的表面和底面均无粘性,所述第二膜层的表面具有第一粘性层,其底面无粘性,所述第三膜层的表面和底面分别具有第二粘性层和第三粘性层,所述第二膜层表面和第三膜层的表面分别通过第一粘性层和第二粘性层贴合于第一膜层的底面,并处于同一结构层,所述第二膜层无粘性的底面形成手持部,所述第三膜层具有第三粘性层的底面形成粘合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撕胶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层的材质为PET、PI或PE。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撕胶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膜层和第三膜层均为透明膜。
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手撕胶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膜层为具有颜色的麦拉膜。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撕胶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膜层的表面的第一粘性层的黏度为0.5N/25mm-1N/25m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撕胶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膜层的材质为PET、PI或PE。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撕胶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膜层的表面的第二粘性层的黏度大于底面的第三粘性层的黏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手撕胶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膜层的表面的第二粘性层的黏度为8N/25mm-10N/25mm。
9.根据权利要求1或7所述的手撕胶带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膜层的底面的第三粘性层的黏度为8N/25mm-10N/25mm。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撕胶带结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载带膜,所述载带膜贴合于第二膜层和第三膜层的底面。
CN201920703613.XU 2019-05-17 2019-05-17 一种手撕胶带结构 Active CN20985405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03613.XU CN209854050U (zh) 2019-05-17 2019-05-17 一种手撕胶带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703613.XU CN209854050U (zh) 2019-05-17 2019-05-17 一种手撕胶带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54050U true CN209854050U (zh) 2019-12-27

Family

ID=6894122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703613.XU Active CN209854050U (zh) 2019-05-17 2019-05-17 一种手撕胶带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54050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642173B2 (en) Screen protector film
CN101175635B (zh) 可再剥离保护面板的装配结构及其中所用的装配用板片
CN108326949B (zh) 一种无刀印薄膜加工工艺
EP2551754A2 (en) Protective sheet for touch panel and fabrication method thereof
KR101560286B1 (ko) 터치스크린패널 재생 공정 중 커버 글라스 또는 패널 상의 광학용 투명 접착제의 분리 제거용 테이프 및 그 제조 방법, 해당 테이프를 이용한 터치스크린패널 재생 공정 중 커버 글라스 또는 패널 상의 광학용 투명 접착제의 분리 제거 방법
CN103324250B (zh) 具触控屏的电子装置及其组装方法
CN204143404U (zh) 一种触控显示模组及移动终端
KR102538728B1 (ko) 접착 구조체의 해체 방법
CN201580028U (zh) 多层抛弃式膜
TWM444273U (zh) 背膠以及具有背膠之線路板
CN209854050U (zh) 一种手撕胶带结构
CN104679317B (zh) 触控式显示器
KR101162017B1 (ko) 표시 장치
CN210796317U (zh) 背胶以及应用所述背胶的电子设备
JP3090774U (ja) 表示画面用光学フィルター
KR20140147515A (ko) 기능성 필름을 갖는 액정보호필름 구조체
KR101460242B1 (ko) 내충격성과 방수 기능을 포함한 모바일 기기 모듈 고정용 점착 필름
KR20170067977A (ko) 3d 곡면부가 형성된 휴대용 단말기의 보호커버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210620687U (zh) 一种复合摄像孔保护膜
KR200422857Y1 (ko) 핸드폰의 화면구조
CN209906695U (zh) 一种电子显示屏内防爆膜
CN211339365U (zh) 一种双面可重工泡棉胶带
CN216337393U (zh) 一种防侧视pet保护膜
CN216946857U (zh) 一种高硬度疏油疏水抗蓝光保护膜
CN219194861U (zh) 一种触摸屏保护膜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