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50777U - 扳手 - Google Patents

扳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50777U
CN209850777U CN201822211756.7U CN201822211756U CN209850777U CN 209850777 U CN209850777 U CN 209850777U CN 201822211756 U CN201822211756 U CN 201822211756U CN 209850777 U CN209850777 U CN 20985077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wrench
arc
pawl
flexible hoo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11756.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畅
孙健
王露妍
熊永超
田晶
代素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u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Xu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u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Xuzhou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22211756.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5077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5077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5077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tails Of Spanners, Wrenches, And Screw Drivers And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扳手,包括一把手(1),把手(1)内部至少设有一敞开端口(111)的容纳腔(11),把手(1)还包括:附座(2),附座(2)连接于把手(1)上,且其上设有弧形槽(21);柔性箍圈(3),其被构造成绕着附座(2)设置,其内表面与弧形槽(21)相对设置共同限定出卡腔(10),其第一连接端(3A)铰接于把手(1)上,其第二连接端(3B)连接至容纳腔(11)内且通过调节固定机构(4)连接在把手(1)上以调整卡腔(10)的尺寸,其中,柔性箍圈(3)上设置第一凸起(31),弧形槽(21)上设置第二凸起(22)。该扳手能够适应不同尺寸和形状的滤芯的拆卸,而且结构简单,操控性强,便于携带。

Description

扳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五金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扳手。
背景技术
滤芯在机械设备工作运转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且滤芯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就需替换,但滤芯表面光滑且易损坏,因此拆卸及安装长期以来一直困扰着维修工人,市面上虽有多种用于滤芯拆卸及安装的滤芯扳手,但是这些扳手无法调节尺寸,针对不同尺寸和形状的滤芯需要更换不同的扳手,使用和携带均不方便。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之一,提供了一种扳手,该扳手能够适应不同尺寸和形状的滤芯的拆卸,而且结构简单,操控性强,便于携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一种扳手,包括一把手,所述把手内部至少设有一敞开端口的容纳腔,所述把手还包括:附座,所述附座连接于所述把手上,且其上设有弧形槽;柔性箍圈,其被构造成绕着所述附座设置,其内表面与所述弧形槽相对设置共同限定出卡腔,其第一连接端铰接于所述把手上,其第二连接端连接至容纳腔内且通过调节固定机构连接在所述把手上以调整所述卡腔的尺寸,其中,所述柔性箍圈上设置第一凸起,所述弧形槽上设置第二凸起。
在该技术方案中,将卡腔套设于滤芯上,将柔性箍圈调整至使卡腔紧密贴合滤芯的外壁位置,调节固定机构将柔性箍圈的第二连接端固定,使用把手旋拧拆卸滤芯,使用完毕后使用调节固定机构松开第二连接端,取下扳手;通过设置柔性箍圈可以使扳手能够适应不同尺寸和形状的滤芯,适应性强;通过在柔性箍圈上设置第一凸起,在弧形槽上设置第二凸起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操控性强,而且本扳手结构简单、便于携带。
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扳手,还可以具有如下技术特征: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凸起沿着所述柔性箍圈的周向方向阵列设置。
进一步地,阵列设置的第一凸起的弧度要大于所述弧形槽在所述柔性箍圈上的投影弧度。
优选地,所述调节固定机构设于所述容纳腔内,且包括:棘轮,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把手上,且所述棘轮与设置于所述柔性箍圈靠近第二连接端的齿条相啮合;止逆棘爪,包括连接部和与之一体成型的棘爪部,所述连接部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把手上,所述棘爪部适于抵止在棘轮上;弹性件,其一端连接在把手上,其另一端连接在止逆棘爪上,通过弹性件的伸缩使所述止逆棘爪脱离或贴合在所述棘轮上。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为压力弹簧,且所述压力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容纳腔的内壁上,其另一端连接于背离所述棘爪部的一侧。
优选地,所述调节固定机构还包括调节块,所述调节块可转动地设于靠近所述棘爪部的一侧,且与所述止逆棘爪相贴合,并通过转动所述调节块使所述止逆棘爪脱离或贴合所述棘轮。
进一步地,所述调节块为一偏心轮。
优选地,沿着所述容纳腔的长度方向设置卡槽,所述卡槽与所述柔性箍圈相配合。
优选地,所述柔性箍圈为橡胶件。
优选地,沿着所述把手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三凸起。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扳手,其附加技术特征还具有如下技术效果:通过设置棘轮机构可以方便实现柔性箍圈的调节;通过设置卡槽可以对柔性箍圈的第二连接端起到导引的作用,方便柔性箍圈与调节固定机构相连接。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扳手的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扳手的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扳手的立体图。
图中:扳手100;把手1;容纳腔11;敞开端口111;卡槽12;第三凸起13;支撑架14;附座2;弧形槽21;第二凸起22;柔性箍圈3;第一凸起31;齿条32;第一连接端3A;第二连接端3B;调节固定机构4;棘轮41;止逆棘爪42;弹性件43;调节块44;卡腔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参考附图提供以下描述,以助于对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的全面理解。其包含各种特定的细节以助于该理解,但这些细节应当被视为仅是示范性的。相应地,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认识到,在不背离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的情况下,可以对本文所描述的各种实施例做出变化和改进。此外,为了清楚和简洁起见,可能省略对熟知的功能和构造的描述。
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显而易见的是,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各种实施例的下列描述,仅是为了解释的目的,而不是为了限制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
贯穿本申请文件的说明书和权利要求,词语“包括”和“包含”以及词语的变型,例如“包括有”和“包括”意味着“包含但不限于”,而不意在(且不会)排除其他部件、整体或步骤。
结合本实用新型的特定的方面、实施例或示例所描述的特征、整体或特性将被理解为可应用于本文所描述的任意其他方面、实施例或示例,除非与其不兼容。
应当理解的是,单数形式“一”、“一个”和“该”包含复数的指代,除非上下文明确地另有其他规定。在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表述“包含”和/或“可以包含”意在表示相对应的功能、操作或元件的存在,而非意在限制一个或多个功能、操作和/或元件的存在。此外,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包含”和/或“具有”意在表示申请文件中公开的特性、数量、操作、元件和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因此,术语“包含”和/或“具有”应当被理解为,存在一个或多个其他特性、数量、操作、元件和部件、或它们的组合的额外的可能性。
尽管可能使用例如“第1”、“第2”、“第一”和“第二”的表述来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各个元件,但它们并未意于限定相对应的元件。例如,上述表述并未旨在限定相对应元件的顺序或重要性。上述表述用于将一个部件和另一个部件区分开。
当元件被提到为“连接”或“耦合”至另一元件时,这可以意味着其直接连接或耦合至其他元件,但应当理解的是,可能存在中间元件。可替代地,当元件被提到为“直接连接”或“直接耦合”另一元件时,应当理解的是,该两个元件之间不存在中间元件。
文中提到的“上”、“下”、“左”、“右”等仅用于表示相对位置关系,当被描述对象的绝对位置改变后,则该相对位置关系也可能相应地改变。
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术语集仅是为了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并非意在限制本实用新型。单数的表述包含复数的表述,除非在其间存在语境、方案上的显著差异。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扳手,如图1至图3所示,包括一把手1,所述把手1内部设有至少一端敞开的容纳腔11,也就是说,把手1为带有一空腔结容纳腔11,且该容纳腔11至少一端敞开,例如,把手1的上端设有敞开端口111,这样可以方便将下述其他部件连接在容纳腔11内,结构更加美观,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中,把手1可以为由一对对称设置的壳体对接形成,可以通过紧固件相连接,这样方便对容纳腔11内部的部件进行维修和更换,所述把手1还包括:附座2、柔性箍圈3和调节固定机构4。
附座2,所述附座2连接于所述把手1上,且其上设有弧形槽21;具体地,附座2可以固定连接在把手1上,例如可以通过螺栓紧固件将附座2固定连接在把手1的一端;当然也可以将附座2通过铰接的方式连接在把手1上,只要能实现附座2的与柔性箍圈3配合旋拧滤芯即可。
柔性箍圈3,其被构造成绕着所述附座2设置,其内表面与所述弧形槽21相对设置共同限定出卡腔10,其第一连接端3A铰接于所述把手1上,其第二连接端3B连接至容纳腔11内且通过调节固定机构4连接在所述把手1上以调整所述卡腔10的尺寸,其中,所述柔性箍圈3上设置第一凸起31,所述弧形槽21上设置第二凸起22,也就是说,柔性箍圈3的第一连接端3A铰接于把手1上,另一端绕着附座2缠绕至位于把手1一端敞开的容纳腔11内,通过调整柔性箍圈3插接至容纳腔11内的长度来调整柔性箍圈3所形成圆环大小,并通过调节固定机构4调整柔性箍圈3与附座2的弧形槽21所形成的卡腔10的大小,从而适用于不同尺寸和形状的滤芯。优选地,所述柔性箍圈3为橡胶件。
可以理解的是,将卡腔10套设于滤芯上,将柔性箍圈3调整至使卡腔10紧密贴合滤芯的外壁位置,调节固定机构4将柔性箍圈3的第二连接端3B固定,使用把手1旋拧拆卸滤芯,使用完毕后使用调节固定机构4松开第二连接端3B,取下扳手100;通过设置柔性箍圈3可以使扳手100能够适应不同尺寸和形状的滤芯,适应性强;通过在柔性箍圈3上设置第一凸起31,在弧形槽21上设置第二凸起22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操控性强,而且本扳手100结构简单、便于携带。
如图1~图3所示,所述第一凸起31沿着所述柔性箍圈3的周向方向阵列设置,具体地,阵列设置的第一凸起31的弧度要大于所述弧形槽21在所述柔性箍圈3上的投影弧度,也就是说,沿着弧形槽21的两端分别引出切线并延伸至柔性箍圈3上,所限定出的弧度要小于在柔性箍圈3阵列设置第一凸起31的弧度,这样可以保证柔性箍圈3的内侧面在与滤芯外壁相接触时始终与第一凸起31相接触,继而保证在拆卸滤芯时不容易发生打滑,提高扳手100的可靠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节固定机构4设于所述容纳腔11内,且包括:棘轮41,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把手1上,且所述棘轮41与设置于所述柔性箍圈3靠近第二连接端3B的齿条32相啮合;止逆棘爪42,包括连接部和与之一体成型的棘爪部,所述连接部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把手1上,所述棘爪部适于抵止在棘轮41上;弹性件43,其一端连接在把手1上,其另一端连接在止逆棘爪42上,通过弹性件43的伸缩使所述止逆棘爪42脱离或贴合在所述棘轮41上。通过设置棘轮41与止逆棘爪42配合可以防止棘轮41在固定柔性箍圈3时发生打滑;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此,所述调节固定机构4还可以包括一固定销,且位于所述柔性箍圈3的第二连接端3B设有沿着其长度方向分布的第一定位孔、和设于所述把手1上且与所述第一定位孔对应的第二定位孔,所述固定销依次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通过调整不同的第一定位孔与第二定位孔配合,从而调整卡腔10的尺寸。通过设置调节固定机构4可以方便地将柔性箍圈3的第二连接端3B固定,可靠性高。
优选地,所述弹性件43为压力弹簧,且所述压力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容纳腔11的内壁上,其另一端连接于背离所述棘爪部的一侧;具体地,在容纳腔11内部设置有支撑架14,所述止逆棘爪42的第一连接端3A、以及弹性件43的一端均连接在该支撑架14上,在本实用新型中压力弹簧处于受压状态,止逆棘爪42在压力弹簧的压力作用下始终使止逆棘爪42与棘轮41相配合,在外力作用下,例如,下文中所述的转动调节块44使所述止逆棘爪42顺时针转动,使其压缩压力弹簧,进而使止逆棘爪42脱离棘轮41,以方便调节柔性箍圈3,继续转动调节块44可以使其脱离止逆棘爪42,从而压力弹簧恢复至初始位置,止逆棘爪42贴合棘轮41;当然所述弹性件43也可以为拉伸弹簧,此时将拉伸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支撑架14上,其另一端连接于靠近棘爪部的一侧,在正常情况下,拉伸弹簧始终处于拉伸状态,即使止逆棘爪42在拉伸弹簧的作用下仅仅贴合在棘轮41上,在外力作用下,例如,下文中所述的转动调节块44使所述止逆棘爪42顺时针转动,从而进一步拉伸该拉伸弹簧,实现止逆棘爪42与棘轮41的脱离,继续转动调节块44可以使其脱离止逆棘爪42,从而拉伸弹簧恢复至初始位置,止逆棘爪42贴合棘轮41。
优选地,所述调节固定机构4还包括调节块44,所述调节块44可转动地设于靠近所述棘爪部的一侧,且与所述止逆棘爪42相贴合,并通过转动所述调节块44使所述止逆棘爪42脱离或贴合所述棘轮41。优选地,所述调节块44为一偏心轮,通过偏心轮的转动可以实现对止逆棘爪42的转动调节,当然这里止逆棘爪42在偏心轮转动作用下仅仅是围绕其第一连接端3A进行往复循环运动;当然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此,调节块44也可以为其它结构,例如在圆盘上设置一凸块,这种结构也能实现止逆棘爪42的往复运动。
优选地,沿着所述容纳腔11的长度方向设置卡槽12,所述卡槽12与所述柔性箍圈3相配合,也就是说,通过设置卡槽12可以对柔性箍圈3的第二连接端3B起到导引的作用,方便柔性箍圈3与调节固定机构4相连接。
优选地,沿着所述把手1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三凸起13,通过设置第三凸起13可以起到防滑的作用,方便操作者的操作。
以上所述仅是本实用新型的示范性实施方式,而非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确定。
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的是,上文中描述的本实用新型的多个实施例中的各个特征可以相应地省去、添加或者以任意方式组合。并且,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想到的简单变换方式以及对现有技术做出适应性和功能性的结构变换的方案,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虽然已经参考各种实施例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理解的是,可以在其中做出形式和细节上的各种改变,而不背离由随附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扳手,包括一把手(1),其特征在于,所述把手(1)内部至少设有一敞开端口(111)的容纳腔(11),所述把手(1)还包括:
附座(2),所述附座(2)连接于所述把手(1)上,且其上设有弧形槽(21);
柔性箍圈(3),其被构造成绕着所述附座(2)设置,其内表面与所述弧形槽(21)相对设置共同限定出卡腔(10),其第一连接端(3A)铰接于所述把手(1)上,其第二连接端(3B)连接至容纳腔(11)内且通过调节固定机构(4)连接在所述把手(1)上以调整所述卡腔(10)的尺寸,
其中,所述柔性箍圈(3)上设置第一凸起(31),所述弧形槽(21)上设置第二凸起(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31)沿着所述柔性箍圈(3)的周向方向阵列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阵列设置的第一凸起(31)的弧度要大于所述弧形槽(21)在所述柔性箍圈(3)上的投影弧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固定机构(4)设于所述容纳腔(11)内,且包括:
棘轮(41),其可转动地连接于所述把手(1)上,且所述棘轮(41)与设置于所述柔性箍圈(3)靠近第二连接端(3B)的齿条(32)相啮合;
止逆棘爪(42),包括连接部和与之一体成型的棘爪部,所述连接部可枢转地连接于所述把手(1)上,所述棘爪部适于抵止在棘轮(41)上;
弹性件(43),其一端连接在把手(1)上,其另一端连接在止逆棘爪(42)上,通过弹性件(43)的伸缩使所述止逆棘爪(42)脱离或贴合在所述棘轮(41)。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43)为压力弹簧,且所述压力弹簧的一端连接于所述容纳腔(11)的内壁上,其另一端连接于背离所述棘爪部的一侧。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固定机构(4)还包括调节块(44),所述调节块(44)可转动地设于靠近所述棘爪部的一侧,且与所述止逆棘爪(42)相贴合,并通过转动所述调节块(44)使所述止逆棘爪(42)脱离或贴合所述棘轮(4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块(44)为一偏心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容纳腔(11)的长度方向设置卡槽(12),所述卡槽(12)与所述柔性箍圈(3)相配合。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箍圈(3)为橡胶件。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扳手,其特征在于,沿着所述把手(1)的长度方向设有第三凸起(13)。
CN201822211756.7U 2018-12-26 2018-12-26 扳手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5077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11756.7U CN209850777U (zh) 2018-12-26 2018-12-26 扳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11756.7U CN209850777U (zh) 2018-12-26 2018-12-26 扳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50777U true CN209850777U (zh) 2019-12-27

Family

ID=6892939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11756.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50777U (zh) 2018-12-26 2018-12-26 扳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50777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96724A (zh) * 2020-04-26 2020-08-07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万能扳手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96724A (zh) * 2020-04-26 2020-08-07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一种万能扳手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256672B (zh) 保持器
CN209850777U (zh) 扳手
JP6766073B2 (ja) 医療デバイスのための搭載インターフェース
US20050061587A1 (en) Brake device having adjustable spring member
WO2016054630A1 (en) Cam lock system for reciprocating air compressor inlet filter
CN101898340A (zh) 螺丝起子
TWM536832U (zh) 具有彈性件之懸臂裝置
JP6552623B2 (ja) 筋肉運動用装置
CN104400722A (zh) 一种可在两个位置工作的螺丝刀
CN206973184U (zh) 云台结构及具有该云台结构的云台、拍摄组件
CN115768305B (zh) 用于吹风机的保持架
CA2421332A1 (en) Spa cover remover
CN103185310B (zh) 灯具及其自锁挂扣结构
US20130087584A1 (en) Dual-Use Type Grease Gun
CN109488557B (zh) 具有集成阀芯工具的微型泵
CA2415626A1 (en) Portable bow press
CN107228609B (zh) 一种卷尺挂架
KR101576738B1 (ko) 완력기
CN204053836U (zh) C形扣环钳结构
CN204160385U (zh) 一种双工位的螺丝刀
CN206770337U (zh) 一种快速拆分机构以及吸盘
TWM543146U (zh) 扭力起子工具
CN209868501U (zh) 一种铲柄辅助握手
CN209977008U (zh) 一种伸缩杆
TWM474598U (zh) 具有強固裝置的活動扳手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27

Termination date: 202112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