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46321U - 一种手提包袋 - Google Patents

一种手提包袋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46321U
CN209846321U CN201821504966.9U CN201821504966U CN209846321U CN 209846321 U CN209846321 U CN 209846321U CN 201821504966 U CN201821504966 U CN 201821504966U CN 209846321 U CN209846321 U CN 20984632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ottom wall
panel
wall
hinged
ba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504966.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雪梅
杨峰
高月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Institute Fashion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Institute Fashion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Institute Fashion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Beijing Institute Fashion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21504966.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4632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4632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4632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urses, Travelling Bags, Baskets, Or Suitcas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手提包袋,该手提包袋包括内袋(1)和外袋(2),外袋(2)包括片状袋口前片(21)和袋口后片(22)、前壁(23)和后壁(24)、两个条状侧支架(26)、和底壁(25);前壁(23)上端与袋口前片(21)下端铰接,后壁(24)上端与袋口后片(22)下端铰接,前壁(23)和后壁(24)各自的下端分别与底壁(25)的相对的两端铰接,两个侧支架(26)各自分别由可相对上下移动且具有限位功能的上侧支架(261)和下侧支架(262)组成,上侧支架(261)的上端分别与袋口后片(22)左右两端的侧壁固定连接,下侧支架(262)的下端分别与底壁(25)的两个侧边的中间位置铰接。

Description

一种手提包袋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手提包袋,具体涉及一种天然绿色环保竹元素概念的可折叠手提包袋。
背景技术
市面现有的硬体包袋材质几乎都是由布、化纤和皮革等,通过金属框架制成。尤其在制作硬质包袋时存在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环境污染重等问题,采用天然纤维材料制作服装服饰用品成为一种趋势。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与精神需求的提高,家庭生活中的服装配饰因季节等原因被闲置,收纳时占用大量了生活空间,降低了生活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手提包袋。
为达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提包袋,所述手提包袋包括柔软材料的内袋1和外袋2,所述外袋2包括硬质材料的片状袋口前片21和片状袋口后片22、硬质材料的片状前壁23和后壁24、两个硬质材料的条状侧支架26、和可弯曲或可折叠的底壁25;所述前壁23上端与袋口前片21下端铰接,后壁24上端与袋口后片22 下端铰接,前壁23和后壁24各自的下端分别与底壁25的相对的两端铰接,两个侧支架26各自分别由可以相对上下移动的且具有限位功能的上侧支架261和下侧支架 262组成,两个上侧支架261的上端分别与袋口后片22左右两端的侧壁固定连接,两个下侧支架262的下端分别与底壁25的两个侧边的中间位置铰接,以使得当两个上侧支架261与两个下侧支架262固定在两个侧支架26的长度最长的位置时,所述前壁23和后壁24的夹角最小,外袋2为收起状态,当两个上侧支架261与两个下侧支架262固定在两个侧支架26的长度最短的位置时,所述前壁23和后壁24的夹角最大,外袋2为展开状态。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两个下侧支架262的下端分别与底壁 25的两个侧边的中间位置铰接”,其中的“底壁25的两个侧边”是指底壁的除了与前壁23和后壁24铰接的两端以外的另外两端的侧边。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两个上侧支架261的上端分别与袋口后片22左右两端的侧壁固定连接,可以是分别加工然后通过粘结或者螺丝或者其他固定方式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将两个上侧支架和袋口后片一体加工成型。
底壁25可以是可弯曲的柔软材料,譬如各种织物,或者可以是可折叠的两片硬质材料组装而成;然而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底壁25为硬质片状底壁,且由前底壁252和后底壁253组成,前底壁252与后底壁253在二者相连接的一端通过铰接方式连接,前底壁252和后底壁253的与铰接的一端各自相对的另一端分别与前片21和后片22铰接,前底壁252和后底壁253的宽度相等。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本文所述的前底壁252与后底壁253在二者相连接的一端通过铰接方式连接,前底壁252和后底壁253的与铰接的一端各自相对的另一端分别与前片21和后片22铰接,是指前片21的下端与前底壁252的一端铰接,前底壁252 的另一端再与后底壁253的一端铰接,后底壁253的另一端再与后片22的下端铰接。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前底壁252和后底壁253的宽度,是指前底壁和后底壁各自的两个铰接部位的端边之间的距离,譬如图5的d1和d2。
所述两个侧支架26各自分别由可以相对上下移动的上侧支架261和下侧支架 262组成,是指每个侧支架均由上侧支架和下侧支架组成,上侧支架和下侧支架可以相对上下移动,并在外袋2为展开状态和收起状态时,上侧支架和下侧支架是相互贴合固定的。
所述两个侧支架26各自分别由具有限位功能的上侧支架261和下侧支架262组成,是指上侧支架261和下侧支架262可以通过具有限位功能的部件来固定上侧支架和下侧支架的相对位置,譬如可以通过在上侧支架或下侧支架上设置卡槽,通过卡接的方式将二者组装起来,二者通过卡槽可以上下相对移动,并依靠卡槽的摩擦力来实现限位功能,或者通过在二者上设置锁扣来实现限位功能;
譬如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上侧支架261的外侧壁沿长度方向设置上锁孔2611和下锁孔2612,并在下侧支架262的外侧壁沿长度方向设置上锁扣2621和下锁扣2622,锁孔的形状能够使得锁扣穿过锁孔并将上侧支架261和下侧支架262的相对位置固定,两个锁孔的距离和两个锁扣的距离相同,且该距离能够使得当上锁孔2611与上锁扣2621扣合、下锁孔2612与下锁扣2622扣合时,外袋为展开状态,当下锁孔2612与上锁扣2621扣合时,外袋为收起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底壁25为硬质片状底壁,且由前底壁252和后底壁253组成,前底壁252与后底壁253在二者相连接的一端通过铰接方式连接,前底壁252和后底壁253的与铰接的一端各自相对的另一端分别与前片 21和后片22铰接,前底壁252和后底壁253的宽度相等,当上锁孔2611与上锁扣 2621扣合、下锁孔2612与下锁扣2622扣合时,前底壁252和后底壁253的夹角为 170°至190°,外袋为展开状态,当下锁孔2612与上锁扣2621扣合时,前底壁252 和后底壁253的夹角最小,外袋为收起状态。
其中可以理解的是,所述前底壁252和后底壁253的夹角为170°至190°,外袋为展开状态,是指前底壁和后底壁大体处于同一水平面,外袋为展开状态。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前片21、后片22、前底壁252 和后底壁253分别由多个长条片组成,组成前片21的每两个相邻长条片的间距大于等于组成前底壁252的长条片的宽度,组成前底壁252的每两个相邻长条片的间距大于等于组成后底壁253的长条片的宽度,组成后底壁253的每两个相邻长条片的间距大于等于组成后片22的长条片的宽度,以使得前片21、前底壁252、后底壁253和后片22之间的铰接是通过其中的长条片相互间隔咬合的方式铰接。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组成前片21的长条片与组成前底壁252的长条片相互间隔咬合铰接,且最外侧为组成前片21的长条片;组成后片22的长条片与组成后底壁253的长条片相互间隔咬合铰接,且最外侧为组成后片22的长条片;组成前底壁252的长条片与组成后底壁253的长条片相互间隔咬合铰接,且最外侧为组成前底壁252的长条片。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硬质材料可以为本领域常规的硬质材料,譬如可以是硬质塑料片、木片、竹片甚至金属片,然而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硬质材料为原竹片或木片。
譬如,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外袋2为原竹片材质的外袋或木片材质的外袋。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外袋2为原竹片材质的外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柔软材料可以是本领域常规的柔软材料,如软质塑料、织物等;然而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柔软材料为竹纤维面料。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内袋1为竹纤维面料的内袋。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袋口后片22设置提手27和后片锁孔221,并在袋口前片21设置前片锁扣211,后片锁孔221和前片锁扣211位置和形状对应,以使得前片锁扣211能够穿过后片锁孔221并将前片21和后片22锁固。
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些具体实施方案,其中,所述袋口前片21的内侧下端设置两个前片挂钩212,所述袋口后片22的内侧下端设置两个后片挂钩222,并在内袋外侧对应位置分别设置四个内袋挂环11,以使得通过将内袋挂环11分别挂在前片挂钩212 和后片挂钩222上,来将内袋在外袋内部。
本实用新型对本文中出现的表示方位的“上”、“下”定义为:所述手提包袋在展开状态下,即前壁23和后壁24的夹角处于最大角度时,将手提包袋以底壁接触支撑平面(譬如桌面或地面)的方式置于支撑平面时,沿与支撑平面垂直的方向,如沿垂直方向向上的方向为“上”、向下的方向为“下”。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铰接为本领域常规的连接方式,即通过铰链方式的连接。譬如袋口前片21和前壁23通过第一铰链221连接;前壁23和前底壁252通过第二铰链241连接;前底壁252和后底壁253通过第三铰链251连接;后底壁253和后壁24 通过第四铰链231连接;后壁24与袋口后片22通过第五铰链241连接。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手提包袋。本实用新型的手提包袋具有如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折叠的竹质手提包袋,该手提包袋可折叠,既有硬朗的廓型又减少闲置时占用的空间。内袋可根据使用者的情况自行替换搭配,提高了使用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1的手提包袋的主视图;
图2为实施例1的手提包袋的外袋的主视图;
图3为实施例1的手提包袋的外袋的侧视图;
图4为实施例1的手提包袋的外袋的分解视图;
图5为实施例1的手提包袋外袋的底壁的仰视图;
图6为实施例1的手提包袋外袋的一根侧支架的分解视图;
图7为实施例1的手提包袋外袋的一根侧支架的组合视图(手提包袋展开状态);
图8为实施例1的手提包袋外袋的一根侧支架的组合视图(手提包袋收起状态);
图9为实施例1的手提包袋的外袋在收起状态时的视图;
图10为实施例1的手提包袋外袋的袋口后片的正反面的正视图;
图11为实施例1的手提包袋外袋的袋口前片的正反面的正视图;
图12为实施例1的手提包袋的内袋处于展开状态时的侧视图;
图13为实施例1的手提包袋的内袋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过程和产生的有益效果,旨在帮助阅读者更好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实质和特点,不作为对本案可实施范围的限定。
实施例1
一种手提包袋,如图1所示,所述手提包袋包括柔软材料的内袋1(如图13所示)和外袋2(如图2至图4所示),所述外袋2包括袋口前片21、袋口后片22、由多个长条片组成的前壁23、由多个长条片组成的后壁24、两个条状侧支架26、和底壁25;所述底壁25为硬质片状底壁,如图5所示,底壁25由前底壁252和后底壁 253组成,前底壁252和后底壁253分别由多个长条片组成,前底壁252和后底壁253 的宽度相等。袋口前片21和前壁23通过第一铰链221连接;前壁23和前底壁252 通过第二铰链241连接;前底壁252和后底壁253通过第三铰链251连接;后底壁 253和后壁24通过第四铰链231连接;后壁24与袋口后片22通过第五铰链241连接。组成前片21的每两个相邻长条片的间距大于等于组成前底壁252的长条片的宽度,组成前底壁252的每两个相邻长条片的间距大于等于组成后底壁253的长条片的宽度,组成后底壁253的每两个相邻长条片的间距大于等于组成后片22的长条片的宽度,以使得前片21、前底壁252、后底壁253和后片22之间的铰接是通过其中的长条片相互间隔咬合的方式铰接。组成前片21的长条片与组成前底壁252的长条片相互间隔咬合铰接,且最外侧为组成前片21的长条片;组成后片22的长条片与组成后底壁253的长条片相互间隔咬合铰接,且最外侧为组成后片22的长条片;组成前底壁252的长条片与组成后底壁253的长条片相互间隔咬合铰接,且最外侧为组成前底壁252的长条片(如图1、图2和图4、图9所示)。两个侧支架26各自分别由可以相对上下移动的且具有限位功能的上侧支架261和下侧支架262组成(如图6至图 8所示),两个上侧支架261的上端分别与袋口后片22左右两端的侧壁固定连接,两个下侧支架262的下端分别开设通孔2623,经过该通孔2623,由第三铰链251与前底壁252和后底壁253连接,所述上侧支架261的外侧壁沿长度方向设置上锁孔2611 和下锁孔2612,并在下侧支架262的外侧壁沿长度方向设置上锁扣2621和下锁扣 2622,锁孔的形状能够使得锁扣穿过锁孔并将上侧支架261和下侧支架262的相对位置固定,两个锁孔的距离和两个锁扣的距离相同,且该距离能够使得当上锁孔2611 与上锁扣2621扣合、下锁孔2612与下锁扣2622扣合时,前底壁252和后底壁253 的夹角为170°至190°,所述前壁23和后壁24的夹角最大,外袋为展开状态,当下锁孔2612与上锁扣2621扣合时,前底壁252和后底壁253的夹角最小,所述前壁 23和后壁24的夹角最小,外袋为收起状态。
所述袋口后片22设置提手27和后片锁孔221,并在袋口前片21设置前片锁扣 211,后片锁孔221和前片锁扣211位置和形状对应,以使得前片锁扣211能够穿过后片锁孔221并将前片21和后片22锁固(如图10和图11所示)。所述袋口前片21 的内侧下端设置两个前片挂钩212,所述袋口后片22的内侧下端设置两个后片挂钩 222(如图10和图11所示,图10的a和b、以及图11的a和b分别为袋口后片与袋口前片的两个面),并在内袋外侧对应位置分别设置四个内袋挂环11,以使得通过将内袋挂环11分别挂在前片挂钩212和后片挂钩222上,来将内袋在外袋内部(如图 12所示)。外袋2为原竹片材质,内袋1为竹纤维面料。

Claims (10)

1.一种手提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手提包袋包括柔软材料的内袋(1)和外袋(2),所述外袋(2)包括硬质材料的片状袋口前片(21)和片状袋口后片(22)、硬质材料的片状前壁(23)和后壁(24)、两个硬质材料的条状侧支架(26)、和可弯曲或可折叠的底壁(25);所述前壁(23)上端与袋口前片(21)下端铰接,后壁(24)上端与袋口后片(22)下端铰接,前壁(23)和后壁(24)各自的下端分别与底壁(25)的相对的两端铰接,两个侧支架(26)各自分别由可以相对上下移动的且具有限位功能的上侧支架(261)和下侧支架(262)组成,两个上侧支架(261)的上端分别与袋口后片(22)左右两端的侧壁固定连接,两个下侧支架(262)的下端分别与底壁(25)的两个侧边的中间位置铰接,以使得当两个上侧支架(261)与两个下侧支架(262)固定在两个侧支架(26)的长度最长的位置时,所述前壁(23)和后壁(24)的夹角最小,外袋(2)为收起状态,当两个上侧支架(261)与两个下侧支架(262)固定在两个侧支架(26)的长度最短的位置时,所述前壁(23)和后壁(24)的夹角最大,外袋(2)为展开状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25)为硬质片状底壁,且由前底壁(252)和后底壁(253)组成,前底壁(252)与后底壁(253)在二者相连接的一端通过铰接方式连接,前底壁(252)和后底壁(253)的与铰接的一端各自相对的另一端分别与前片(21)和后片(22)铰接,前底壁(252)和后底壁(253)的宽度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上侧支架(261)的外侧壁沿长度方向设置上锁孔(2611)和下锁孔(2612),并在下侧支架(262)的外侧壁沿长度方向设置上锁扣(2621)和下锁扣(2622),锁孔的形状能够使得锁扣穿过锁孔并将上侧支架(261)和下侧支架(262)的相对位置固定,两个锁孔的距离和两个锁扣的距离相同,且该距离能够使得当上锁孔(2611)与上锁扣(2621)扣合、下锁孔(2612)与下锁扣(2622)扣合时,外袋为展开状态,当下锁孔(2612)与上锁扣(2621)扣合时,外袋为收起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提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壁(25)为硬质片状底壁,且由前底壁(252)和后底壁(253)组成,前底壁(252)与后底壁(253)在二者相连接的一端通过铰接方式连接,前底壁(252)和后底壁(253)的与铰接的一端各自相对的另一端分别与前片(21)和后片(22)铰接,前底壁(252)和后底壁(253)的宽度相等,当上锁孔(2611)与上锁扣(2621)扣合、下锁孔(2612)与下锁扣(2622)扣合时,前底壁(252)和后底壁(253)的夹角为170°至190°,外袋为展开状态,当下锁孔(2612)与上锁扣(2621)扣合时,前底壁(252)和后底壁(253)的夹角最小,外袋为收起状态。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手提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前片(21)、后片(22)、前底壁(252)和后底壁(253)分别由多个长条片组成,组成前片(21)的每两个相邻长条片的间距大于等于组成前底壁(252)的长条片的宽度,组成前底壁(252)的每两个相邻长条片的间距大于等于组成后底壁(253)的长条片的宽度,组成后底壁(253)的每两个相邻长条片的间距大于等于组成后片(22)的长条片的宽度,以使得前片(21)、前底壁(252)、后底壁(253)和后片(22)之间的铰接是通过其中的长条片相互间隔咬合的方式铰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手提包袋,其特征在于,组成前片(21)的长条片与组成前底壁(252)的长条片相互间隔咬合铰接,且最外侧为组成前片(21)的长条片;组成后片(22)的长条片与组成后底壁(253)的长条片相互间隔咬合铰接,且最外侧为组成后片(22)的长条片;组成前底壁(252)的长条片与组成后底壁(253)的长条片相互间隔咬合铰接,且最外侧为组成前底壁(252)的长条片。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袋(2)为原竹片材质的外袋或木片材质的外袋。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袋(1)为竹纤维面料的内袋。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口后片(22)设置提手(27)和后片锁孔(221),并在袋口前片(21)设置前片锁扣(211),后片锁孔(221)和前片锁扣(211)位置和形状对应,以使得前片锁扣(211)能够穿过后片锁孔(221)并将前片(21)和后片(22)锁固。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提包袋,其特征在于,所述袋口前片(21)的内侧下端设置两个前片挂钩(212),所述袋口后片(22)的内侧下端设置两个后片挂钩(222),并在内袋外侧对应位置分别设置四个内袋挂环(11),以使得通过将内袋挂环(11)分别挂在前片挂钩(212)和后片挂钩(222)上,来将内袋在外袋内部。
CN201821504966.9U 2018-09-14 2018-09-14 一种手提包袋 Active CN20984632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04966.9U CN209846321U (zh) 2018-09-14 2018-09-14 一种手提包袋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504966.9U CN209846321U (zh) 2018-09-14 2018-09-14 一种手提包袋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46321U true CN209846321U (zh) 2019-12-27

Family

ID=689279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504966.9U Active CN209846321U (zh) 2018-09-14 2018-09-14 一种手提包袋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46321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38198A (zh) * 2018-09-04 2021-04-09 株式会社玛娜 折叠立式包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38198A (zh) * 2018-09-04 2021-04-09 株式会社玛娜 折叠立式包
CN112638198B (zh) * 2018-09-04 2022-05-13 株式会社玛娜 折叠立式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7810655B2 (en) Hanging organizer
US4953673A (en) Expandable luggage
US7229001B2 (en) Folding collapsible rectangular storage box
AU2009253645B2 (en) Fastenable containing structure for flexible enclosure
US8429763B2 (en) Compressible and storable items of apparel
CN209846321U (zh) 一种手提包袋
US8267260B2 (en) Storage device
US20170042301A1 (en) Luggage with a collapsible structure
JP2007145420A (ja) 衣類収納補助具
US7201286B2 (en) Folding collapsible storage box
EP3007582B1 (en) Improved article of luggage
US20080155926A1 (en) Foldable structures
JP3130529U (ja) 買い物袋
US6595354B1 (en) Luggage with low-profile hanger bracket
US20160288955A1 (en) Collapsible Storage Device
EP1855558B1 (en) Luggage with low-profile hanger bracket and harnessing member
US11737537B2 (en) Garment hanger mechanism and system for travel bags and luggage
US10882656B2 (en) Foldable and collapsible storage containers including foldable storage volume partitions
EP3469945B1 (en) Panel frame structure for a luggage article
JP6762566B2 (ja) 物品収納ケース
CN220564929U (zh) 一种可折叠的脏衣篓
KR101313923B1 (ko) 옷걸이
US20110085750A1 (en) Folding collapsible bag
CN215190103U (zh) 一种具有伸缩功能的缝隙置物架
KR200489871Y1 (ko) 종이 액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