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44835U - 一种交错并联Boost电路的控制电路 - Google Patents

一种交错并联Boost电路的控制电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44835U
CN209844835U CN201920403014.6U CN201920403014U CN209844835U CN 209844835 U CN209844835 U CN 209844835U CN 201920403014 U CN201920403014 U CN 201920403014U CN 209844835 U CN209844835 U CN 20984483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ircuit
parallel boost
signal
interleaved parallel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03014.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柳杨
朱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tel Electronics (hangzhou) Co Ltd
Inventronics Hangzhou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tel Electronics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tel Electronics (hangzhou)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tel Electronics (hangzho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03014.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4483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4483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4483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交错并联Boost电路的控制电路,包括监控电路;监控电路的监测端与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的监测点连接,用于接收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中每路电路的开关周期内的电流信号;监控电路的输入端与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的输出电压信号;监控电路的输出端与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的控制端连接,用于输出可调节的驱动控制信号至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本申请通过监控电路控制每路电路弥补每路电路产生的电流偏差,确保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中各路电路输出的电流信号均等,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避免了每路电流不相等,最终导致损坏的情况。

Description

一种交错并联Boost电路的控制电路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电路控制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交错并联Boost电路的控制电路。
背景技术
当Boost电路工作在临界模式下,电路具有零电流开通,无反向恢复等优点;但由于输入电流具有较大的电流峰值和电流纹波,一般不能应用于大功率的驱动电源中;此时一种交错并联Boost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大功率驱动电源中,交错运行技术使各单元的工作信号频率一致,相角互相错开,可以减小输入电流的电流峰值和电流纹波。
参见图1所示,现有交错并联Boost电路中,通过主控制电路2提供给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中每路开关管的相等的驱动控制信号,使每路流过的电流相等;然而在高品质、高可靠性的要求下,往往在高温可靠性工作中,交错并联Boost电路会因为每路所使用的元件参数差异、物料高温特性差等原因使每路开关管驱动控制信号的开通时长不相等,导致流过每路的电流不均等,从而使元件损坏,甚至出现开关管过流炸坏的现象。
所以如何使交错并联Boost电路的输出电流保持均等,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交错并联Boost电路的控制电路,使交错并联Boost电路的输出电流保持均等。其具体方案如下:
一种交错并联Boost电路的控制电路,包括监控电路;
所述监控电路的监测端与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的监测点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中每路电路的开关周期内的电流信号;
所述监控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的输出电压信号;
所述监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的控制端连接,用于输出驱动控制信号至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以使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内各电路输出电流相等。
可选的,所述监控电路为单片机;
所述单片机与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连接,所述单片机用于获取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中每路电路的开关周期内的电流信号和所述输出电压信号,输出驱动控制信号控制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以使所述交错并联 Boost主电路内各电路输出电流相等。
可选的,所述监控电路包括主控制电路和差值比较电路;
所述差值比较电路的监测端与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的监测点连接,所述监测端用于接收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中每路电路的开关周期内的电流信号;
所述差值比较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差值比较电路的输出端,用于输出差值比较信号至所述主控制电路;
所述主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差值比较电路的输出端连接,通过所述第一输入端接收所述差值比较信号,所述主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的输出端连接,通过所述第二输入端接收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的输出电压信号,
所述主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的控制端连接,用于输出驱动控制信号至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以使所述交错并联Boost 主电路内各电路输出电流相等。
可选的,所述主控制电路的多个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的各路的控制端连接,每个输出端分别输出与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中各路电路对应的驱动控制信号。
可选的,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的监测点为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中每路电路中电感的输入端、每路电路的输出端或每路电路中开关管的输出端。
可选的,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包括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所述第一电路和所述第二电路均包括电感、开关管、二极管和电阻;电感的输出端与开关管的输入端和二极管的正极相连,开关管的输出端与电阻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电路和所述第二电路中的电感的输入端相互连接,所述第一电路中电阻的输出端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路中电阻的输出端和二极管的负极相互连接,所述第一电路和所述第二电路中的二极管的控制端分别与所述主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可选的,所述差值比较电路包括第一运放电路、第二运放电路和减法器;
所述第一运放电路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和第一补偿电路,所述第二运放电路包括第二运算放大器和第二补偿电路;
所述第一补偿电路并联在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负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二补偿电路并联在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负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
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负向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路的监测点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负向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路的监测点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和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分别获取第一基准电压和第二基准电压连接;
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和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减法器连接,所述减法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制电路连接;
所述第一运放电路和所述第二运放电路分别用于接收与所述第一电路和所述第二电路的开关管的电流信号对应的电压信号,分别输出比较信号至所述减法器;
所述减法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运放电路和所述第二运放电路的比较信号,输出所述差值比较信号至所述主控制电路。
可选的,所述主控制电路,包括检测模块、反馈电路、锯齿波发生电路、第一比较电路、第二比较电路和驱动控制电路;
所述检测模块与所述减法器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减法器发送的所述差值比较信号,发送检测信号至所述锯齿波发生电路;
所述反馈电路与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输出电压信号,输出反馈信号至第一比较电路和第二比较电路;
所述第一比较电路和所述第二比较电路分别与所述锯齿波发生电路和所述反馈电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电路接收所述锯齿波发生电路和所述反馈电路发送的第一锯齿波信号和所述反馈信号,输出第一比较信号至所述驱动控制电路,所述第二比较电路接收所述锯齿波发生电路和所述反馈电路发送的第二锯齿波信号和所述反馈信号,输出第二比较信号至所述驱动控制电路;
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和所述第二电路的控制端相连,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比较电路和所述第二比较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分别接收所述第一比较信号和所述第二比较信号,分别输出第一驱动控制信号和第二驱动控制信号至所述第一电路和所述第二电路的控制端,以使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内各电路输出电流相等。
本实用新型中,交错并联Boost电路的控制电路,包括监控电路;所述监控电路的监测端与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的监测点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中每路电路的开关周期内的电流信号;所述监控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的输出电压信号;所述监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的控制端连接,用于输出驱动控制信号至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以使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内各电路输出电流相等。
本实用新型通过监控电路获取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中各路电路的电流信号和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的输出电压信号,生成控制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中每路电路的驱动控制信号,通过将驱动控制信号传输至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中每路电路的控制端,控制每路电路弥补每路电路产生的电流偏差,确保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中各路电路输出的电流信号均等,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避免了每路电流不相等,最终导致损坏的情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现有技术中的交错并联Boost电路;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交错并联Boost电路的控制电路;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交错并联Boost电路的控制电路;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交错并联Boost电路的控制电路;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交错并联Boost电路的控制电路;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交错并联Boost电路的控制电路;
图7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另一种交错并联Boost电路的控制电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交错并联Boost电路的控制电路,参见图2 所示,该电路包括监控电路2;
监控电路2的监测端与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的监测点连接,用于接收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中每路电路的开关周期内的电流信号;
监控电路2的输入端与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的输出电压信号V0;
监控电路2的输出端与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的控制端连接,用于输出可调节的驱动控制信号至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以使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内各电路输出电流相等。
具体的,监控电路2利用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中每路电路的电流信号和输出电压信号V0,生成驱动控制信号。
具体的,通过采集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中每路电路的电流信号与基准信号进行对比,可以得到相应的差值信号,再利用此差值信号和交错并联 Boost主电路1的输出电压信号V0,便可以生成针对每一路电路的驱动控制信号,从而实现对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的控制,能够使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内各电路依据驱动控制信号输出相同的电流信号。
具体的,监控电路2可以利用输出电压信号V0生成驱动控制信号,再利用差值比较信号对生成的驱动控制信号进行针对性的调节,最终将调节后的驱动控制信号发送至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使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内各电路依据驱动控制信号输出相同的电流信号。
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通过监控电路2获取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 中各路电路的电流信号和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的输出电压信号V0,生成控制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中每路电路的驱动控制信号,通过将驱动控制信号传输至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中每路电路的控制端,控制每路电路弥补每路电路产生的电流偏差,确保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中各路电路输出的电流信号均等,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避免了每路电流不相等,最终导致损坏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具体的交错并联Boost电路的控制电路,相对于上一实施例,本实施例对技术方案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和优化。具体的:
参见图3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上述监控电路2可以包括主控制电路21和差值比较电路22;
差值比较电路22的监测端与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连接,监测端用于接收测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中每路电路的开关周期内的电流信号;
差值比较电路22的输出端与主控制电路21的第一输入端连接,差值比较电路22的输出端,用于输出差值比较信号至主控制电路21;
主控制电路21的第一输入端与差值比较电路22的输出端连接,主控制电路21通过第一输入端接收差值比较信号,主控制电路21的第二输入端与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的输出端连接,主控制电路21通过第二输入端接收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的输出电压信号V0,主控制电路21的输出端与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的控制端连接,主控制电路21的输出端,用于将主控制电路21生成的驱动控制信号输出至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以使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内各电路输出电流相等。
具体的,主控制电路21,用于根据输出电压信号V0产生多个驱动控制信号,据差值比较信号调节驱动控制信号,以使各个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内各电路输出电流相等。
具体的,为确保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各路输出的电流均相等,可以采用负反馈的形式,控制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中各电路输出的电流均相等,为此,可以采用增加主控制电路21和差值比较电路22来实现。
其中,为实现反馈控制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中各电路输出的电流均相等,差值比较电路22采集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各路输出的电流信号,差值比较电路22的监测端与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的监测点连接,交错并联 Boost主电路1的监测点为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中每路电路中电感的输入端、每路电路的输出端或每路电路中开关管的输出端;可以理解的是,当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中包括多个电路,则差值比较电路22同样包括多个监测端,使监测端与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中每个电路一一对应,每个监测端与每个电路中的监测点连接的点位一致,例如,以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 的监测点为每路电路中开关管的输出端为准,则全部监测端均连接在每路电路中开关管的输出端,而不会出现不同监测端连接到不同类型的监测点的情况,例如,第一监测端连接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的第一电路中开关管的输出端,则第二监测端连接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的第二电路中开关管的输出端,而不会出现第二监测端连接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的第二电路中输出端的情况。
具体的,差值比较电路22在采集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各路输出的电流信号后,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中每路的电流信号将会在差值比较电路 22中与相应的基准信号进行比较,得到差值比较信号,差值比较电路22将差值比较信号输出至主控制电路21。
可以理解的是,当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中每路的电流信号发生波动,其与基准信号之间便会产生一个比较信号,每路的比较信号之间会产生差值,依据该差值,将会生成差值比较信号,主控制电路21,在根据输出电压信号 V0生成驱动控制信号后,便能够根据差值比较信号中所记载的差值调整相应的驱动控制信号,以驱动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中的各电路,使得各电路输出的电流相等。
其中,为保证主控制电路21利用差值比较信号能够控制交错并联Boost 主电路1的各电路输出均等的电流,差值比较电路22的基准信号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进行设定,以确保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的各电路输出均等的电流。
具体的,主控制电路21在得到输出电压信号V0后,生成与交错并联Boost 主电路1中各电路相应的驱动控制信号,再利用差值比较信号调节与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中各电路相应的驱动控制信号,最后分别发送各驱动控制信号至相应的各电路的控制端,驱动相应的开关管按照相应的驱动控制信号开关,从而控制各电路的输出电流,使得各电路输出相等的电流信号,避免电流不均等,从而使元件损坏,甚至出现开关管过流炸坏的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可以包括多路电路,例如,两路电路或四路电路,此时,相应的主控制电路21也包括多个输出端分别与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的各路的控制端连接,每个输出端分别输出与交错并联 Boost主电路1中各路电路对应的驱动控制信号,每路电路所接收到的驱动控制信号可能均不相同。
可以理解的是,差值比较信号为依据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中各路电路的电流信号而成,因此,利用差值比较信号可以得到各电路相应的驱动控制信号。
可以理解的是,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基于负反馈原理,因此,交错并联 Boost主电路1中各路电路输出的电流信号在同一时刻并不完全相同,但通过差值比较电路22和主控制电路21能够控制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中各路电路输出的电流信号在同一时刻的差值在一定的预设范围内,例如,各路电路的电流信号可以差值在几毫安范围内,此时,如此微小的偏差可以忽略不计,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可以视为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中各路电路输出的电流信号相同。
可见,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增设差值比较电路22,获取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中各路电路的电流信号,并依据各路电路的电流信号生成差值比较信号,主控制电路21依据差值比较信号生成相应的驱动控制信号控制每路电路,从而弥补每路电路产生的电流偏差,确保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中各路电路输出的电流信号均等,提高了电路的可靠性,避免了每路电流不相等,最终导致损坏的情况。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具体的交错并联Boost电路的控制电路,相对于上一实施例,本实施例对技术方案作了进一步的说明和优化。具体的:
具体的,参见图4所示,上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可以包括第一电路 11和第二电路12;第一电路11和第二电路12均包括电感(L1,L2)、开关管(S1,S2)、二极管(D1,D2)和电阻(R1,R2);电感(L1,L2)的输出端与开关管(S1,S2)的输入端和二极管(D1,D2)的正极相连,开关管(S1,S2)的输出端与电阻(R1,R2)输入端相连;第一电路11和第二电路12中的电感(L1,L2)的输入端相互连接,第一电路11中电阻R1的输出端与第二电路12中电阻R2的输出端相互连接,第一电路11中和二极管 D1的负极与第二电路12中二极管D2的负极相互连接,第一电路11和第二电路12中的开关管(S1,S2)的控制端分别与主控制电路21的输出端连接。
需要说明的是,参见图4所示,仅当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的监测点为电感(L1,L2)的输入端时,电感(L1,L2)的输入端需要增设图中虚线的保护电阻(R3和R4),仅当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的监测点为每路的输出端时,则需要增设图中虚线的保护电阻(R5和R6)。
具体的,参见图5所示,上述差值比较电路22可以包括第一运放电路221、第二运放电路222和减法器223;
第一运放电路221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U1和第一补偿电路2211,第二运放电路222包括第二运算放大器U2和第二补偿电路2221;
第一补偿电路2211并联在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负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第二补偿电路2221并联在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负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
第一运算放大器U1的负向输入端与第一电路11的监测点连接,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负向输入端与第二电路12的监测点连接,第一运算放大器U1 和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正向输入端分别获取第一基准电压Vref1和第二基准电压Vref2连接;
第一运算放大器U1和第二运算放大器U2的输出端分别与减法器223连接,减法器223的输出端与主控制电路21连接;
第一运放电路221和第二运放电路222分别用于接收与第一电路11和第二电路12的开关管(S1,S2)的电流信号对应的电压信号,分别发送相应的比较信号至减法器223;
减法器223,用于接收第一运放电路221和第二运放电路222的比较信号,发送差值比较信号至主控制电路21。
需要说明的是,相较于电流信号的采集而言电压信号的采集更方便,又因为电压信号与电流信号之间存在着相应的转换关系,因此,第一运算放大器U1和第二运算放大器U2采集与开关管(S1,S2)的电流信号相对应的电压信号,进行比较,同样可以得到相应的差值比较信号,进而控制交错并联 Boost主电路1。
具体的,第一运算放大器U1采样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的第一电路11 上第一开关管S1的电压信号,此电压信号与流过此路第一开关管S1上的电流有关,第一开关管S1的电压信号与第一运算放大器U1内部基准电压Vref1 比较输出第一比较信号V6供给减法器223;第二运算放大器U2采样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的第二电路12上第二开关管S2的电压信号,此电压信号与流过此路第二开关管S2上的电流有关,第二开关管S2的电压信号与运放内部基准电压Vref2比较输出第二比较信号V7供给减法器223;减法器223对第一比较信号和第二比较信号进行减法运算,得到差值比较信号V8提供给主控制电路21,主控制电路21根据差值比较信号V8的大小调整两路输出的驱动控制信号,使流过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中每路的电流相等。
具体的,参见图6所示,上述主控制电路21,可以包括检测模块211、反馈电路212、锯齿波发生电路213、第一比较电路214、第二比较电路215 和驱动控制电路216;
检测模块211与减法器223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减法器223发送的差值比较信号,发送检测信号至锯齿波发生电路213;
反馈电路212与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输出电压信号V0与第三基准电压Verf3,输出反馈信号V1至第一比较电路214和第二比较电路215;
第一比较电路214和第二比较电路215分别与锯齿波发生电路213和反馈电路212连接,第一比较电路214接收锯齿波发生电路213和反馈电路212 发送的第一锯齿波信号V2和反馈信号V1,输出第一比较信号V4至驱动控制电路216,第二比较电路215接收锯齿波发生电路213和反馈电路212发送的第二锯齿波信号V3和反馈信号V1,输出第二比较信号V5至驱动控制电路216;
驱动控制电路216分别与第一电路11和第二电路12的控制端相连,驱动控制电路216分别与第一比较电路214和第二比较电路215的输出端相连,驱动控制电路216分别接收第一比较信号V4和第二比较信号V5,分别输出第一驱动控制信号DRV1和第二驱动控制信号DRV2至第一电路11和第二电路12的控制端,以使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内各电路输出电流相等。
具体的,反馈电路212根据输出电压信号V0和内部基准信号Vref3进行比例计算得到和输出电压有关系的反馈信号V1供给第一比较电路214和第二比较电路215。
具体的,锯齿波发生电路213根据输入的检测信号输出不同Ton时间的锯齿波信号V2和V3。
具体的,第一比较电路214和第一比较电路214接收反馈信号V1及分别接收锯齿波信号V2和锯齿波信号V3,输出比较信号V4和V5供给驱动控制电路 216。
具体的,驱动控制电路216根据输入的2个比较信号V4和V5分别输出交错的驱动控制信号DRV1和DRV2,分别驱动交错并联Boost电路的开关管S1和S2 的通断,使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Vo;
其中,当差值比较电路22采用如图5所示的差值比较电路22时,在差值比较电路22利用第一比较信号V6和第二比较信号V7输出差值比较信号V8后,驱动控制信号DRV1和DRV2的Ton时间,由锯齿波信号V2和V3的Ton时间而定;即当锯齿波信号V2的Ton时间大于锯齿波信号V3的Ton时间、则驱动控制信号 DRV1的Ton时间大于驱动控制信号DRV2的Ton时间,当锯齿波信号V2的Ton 时间等于锯齿波信号V3的Ton时间、则驱动控制信号DRV1的Ton时间等于驱动控制信号DRV2的Ton时间,当锯齿波信号V2的Ton时间小于锯齿波信号V3 的Ton时间、则驱动控制信号DRV1的Ton时间小于驱动控制信号DRV2的Ton 时间。
进一步的,检测模块211,用于当检测到差值比较信号为小于0时,则表明流过开关管S1的电流大于流过开关管S2的电流;或当检测模块211检测到差值比较信号为等于0时,则表明流过开关管S1的电流等于流过开关管S2的电流;或当检测模块211检测到差值比较信号为大于0时,则表明流过开关管S1 的电流大于流过开关管S2的电流;
当差值比较信号等于0时,检测模块211不输出检测信号,即锯齿波发生电路213不做调整,按原有设定输出;或当差值比较信号大于0或小于0时,检测模块211输出检测信号至锯齿波发生电路213。
其中,输出的检测信号可以表征保持开关管S1的驱动控制信号不变、改大或改小开关管S2的驱动控制信号的Ton时间,或表征保持开关管S2的驱动控制信号不变、改大或改小开关管S1的驱动控制信号的Ton时间,或表征同时调整开关管S1和S2的驱动控制信号变大或变小。
当然,开关管S1和S2的判断顺序可以相反,例如,当检测到差值比较信号为小于0时,则表明流过开关管S2的电流大于流过开关管S1的电流,具体情况依据实际应用场景设定,在此不做限定。
此外,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公开了一种交错并联Boost电路的控制电路,参见图7所示,该电路监控电路2为单片机3;
单片机3与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连接,单片机3用于获取交错并联 Boost主电路1中每路电路的开关周期内的电流信号和输出电压信号V0,输出驱动控制信号控制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以使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 内各电路输出电流相等。
具体的,单片机3用于根据输出电压信号V0和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中每路电路的开关周期内的电流信号,生成并输出两路交错驱动信号,提供给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的两路开关管S1和S2,以控制两路开关管S1和S2的交错通断,使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输出稳定的直流电压Vo。
具体的,单片机3电路包括两个输入检测端A1和A2,两个检测端分别检测流过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1中的每路开关管S1和S2的电流信号,单片机3同样根据检测端间接检测开关管S1和S2的与电流信号对应的电压信号的大小,逐周期调整主控制电路21输出的两路交错驱动信号DRV1和DRV2,使两个检测端输入的电流信号相等。
可以理解的是,调整方法包括保持开关管S1的驱动信号不变、改大或改小开关管S2的驱动信号的Ton时间,或保持开关管S2的驱动信号不变、改大或改小开关管S1的驱动信号的Ton时间,或同时调整开关管S1和开关管S2的驱动信号变大或变小。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交错并联Boost电路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包括监控电路;
所述监控电路的监测端与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的监测点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中每路电路的开关周期内的电流信号;
所述监控电路的输入端与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的输出电压信号;
所述监控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的控制端连接,用于输出驱动控制信号至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以使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内各电路输出电流相等。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错并联Boost电路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电路为单片机;
所述单片机与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连接,所述单片机用于获取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中每路电路的开关周期内的电流信号和所述输出电压信号,输出驱动控制信号控制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以使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内各电路输出电流相等。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交错并联Boost电路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控电路包括主控制电路和差值比较电路;
所述差值比较电路的监测端与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的监测点连接,所述监测端用于接收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中每路电路的开关周期内的电流信号;
所述差值比较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所述差值比较电路的输出端,用于输出差值比较信号至所述主控制电路;
所述主控制电路的第一输入端与所述差值比较电路的输出端连接,通过所述第一输入端接收所述差值比较信号,所述主控制电路的第二输入端与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的输出端连接,通过所述第二输入端接收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的输出电压信号,所述主控制电路的输出端与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的控制端连接,用于输出驱动控制信号至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以使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内各电路输出电流相等。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错并联Boost电路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电路的多个输出端分别与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的各路的控制端连接,每个输出端分别输出与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中各路电路对应的驱动控制信号。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交错并联Boost电路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的监测点为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中每路电路中电感的输入端、每路电路的输出端或每路电路中开关管的输出端。
6.根据权利要求3至5任一项所述的交错并联Boost电路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包括第一电路和第二电路;所述第一电路和所述第二电路均包括电感、开关管、二极管和电阻;电感的输出端与开关管的输入端和二极管的正极相连,开关管的输出端与电阻输入端相连;所述第一电路和所述第二电路中的电感的输入端相互连接,所述第一电路中电阻的输出端和二极管的负极与所述第二电路中电阻的输出端和二极管的负极相互连接,所述第一电路和所述第二电路中的二极管的控制端分别与所述主控制电路的输出端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交错并联Boost电路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差值比较电路包括第一运放电路、第二运放电路和减法器;
所述第一运放电路包括第一运算放大器和第一补偿电路,所述第二运放电路包括第二运算放大器和第二补偿电路;
所述第一补偿电路并联在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负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所述第二补偿电路并联在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负相输入端与输出端之间;
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的负向输入端与所述第一电路的监测点连接,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负向输入端与所述第二电路的监测点连接,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和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正向输入端分别获取第一基准电压和第二基准电压连接;
所述第一运算放大器和所述第二运算放大器的输出端分别与所述减法器连接,所述减法器的输出端与所述主控制电路连接;
所述第一运放电路和所述第二运放电路分别用于接收与所述第一电路和所述第二电路的开关管的电流信号对应的电压信号,分别输出比较信号至所述减法器;
所述减法器,用于接收所述第一运放电路和所述第二运放电路的比较信号,输出所述差值比较信号至所述主控制电路。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交错并联Boost电路的控制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控制电路,包括检测模块、反馈电路、锯齿波发生电路、第一比较电路、第二比较电路和驱动控制电路;
所述检测模块与所述减法器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减法器发送的所述差值比较信号,发送检测信号至所述锯齿波发生电路;
所述反馈电路与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用于接收所述输出电压信号,输出反馈信号至第一比较电路和第二比较电路;
所述第一比较电路和所述第二比较电路分别与所述锯齿波发生电路和所述反馈电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电路接收所述锯齿波发生电路和所述反馈电路发送的第一锯齿波信号和所述反馈信号,输出第一比较信号至所述驱动控制电路,所述第二比较电路接收所述锯齿波发生电路和所述反馈电路发送的第二锯齿波信号和所述反馈信号,输出第二比较信号至所述驱动控制电路;
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路和所述第二电路的控制端相连,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比较电路和所述第二比较电路的输出端相连,所述驱动控制电路分别接收所述第一比较信号和所述第二比较信号,分别输出第一驱动控制信号和第二驱动控制信号至所述第一电路和所述第二电路的控制端,以使所述交错并联Boost主电路内各电路输出电流相等。
CN201920403014.6U 2019-03-27 2019-03-27 一种交错并联Boost电路的控制电路 Active CN20984483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03014.6U CN209844835U (zh) 2019-03-27 2019-03-27 一种交错并联Boost电路的控制电路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03014.6U CN209844835U (zh) 2019-03-27 2019-03-27 一种交错并联Boost电路的控制电路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44835U true CN209844835U (zh) 2019-12-24

Family

ID=6890856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03014.6U Active CN209844835U (zh) 2019-03-27 2019-03-27 一种交错并联Boost电路的控制电路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44835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829864B2 (en) Current driver circuit
JP5170248B2 (ja) 電源制御回路、電源装置、電源システムおよび電源制御装置の制御方法
US10826380B2 (en) Switching converter, circuit and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he same
US20130016531A1 (en) Power supply device and method of controlling power supply device
US8085007B2 (en) Switching power supply circuit
CN110365218B (zh) 一种具有自适应调节的pwm开关电源控制电路及方法
CN104935199A (zh) 逆变装置
US9729043B2 (en) Power conversion apparatus and protection method thereof while feedback current signal being abnormal
TWI634728B (zh) 運作於脈衝省略模式的控制電路及具有其之電壓轉換器
US11664735B2 (en) Isolated power supply and control circuit thereof
US11682964B2 (en) Driving circuit and driving method
CN102332827A (zh) 具省电机制的电源转换器及电源转换方法
US7898218B2 (en) Power supply topologies with PWM frequency control
WO2009035013A1 (en) Constant current supply type of switching regulator
CN209844835U (zh) 一种交错并联Boost电路的控制电路
CN111756231A (zh) 一种交错并联Boost电路的控制电路
US11128216B2 (en) Converter, step-down method based on the convert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US20220158553A1 (en) Dc-dc converter
KR101022613B1 (ko) 교류 전원 장치 및 교류 전원 장치용 집적 회로
CN112533326B (zh) 线性led驱动电路
CN114884350A (zh) 负载状态检测电路及电源芯片
CN114977761A (zh) 改善降压电路切载瞬态响应的控制电路
KR102073697B1 (ko) 플라즈마 펄스 전원 장치
US8433040B2 (en) Telephone switchboard and electronic device for providing power to load having different resistance values at different operation modes
CN216531069U (zh) 均流电路以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