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38843U - 一种液压站液压油调温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液压站液压油调温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38843U
CN209838843U CN201920334178.8U CN201920334178U CN209838843U CN 209838843 U CN209838843 U CN 209838843U CN 201920334178 U CN201920334178 U CN 201920334178U CN 209838843 U CN209838843 U CN 2098388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aulic oil
hydraulic
valve
station
heat exc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34178.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阮祝荣
卢一宝
刘兰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rongyida Temperatur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LI DE SHE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LI DE SHE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LI DE SHE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34178.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388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388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388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新型一种液压站液压油调温系统,包括液压站、液压油供油管路、液压油回油管路、支管、桥接管、过滤器、增压泵、加热器、热交换器、压力开关、高温排气阀、主控制阀、旁路控制阀、安全阀、高温排气阀、油温传感器、油压传感器、流量计及控制电路,液压油回油管路的远离液压站一端位置处设至少一个增压泵,并通过增压泵与加热器串联,加热器另与热交换器相互串联,热交换器与液压油回油管路上的过滤器相互串联,控制电路位于液压站处。本新型结构简单,运行自动化程度高,较传统的液压控温系统有效的简化了系统构成结构,提高了液压油升温及降温控制的效率和控制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液压站液压油调温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调温系统,属液压系统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液压系统在运行中,为了确保液压系统运行稳定性和效率,同时确保液压油油品质量稳定性和可靠性,往往需要对液压油进行必要的升温调节和降温调节,而当前在对液压油进行温度调节时,往往均需要为液压系统增设专用的调温设备,虽然可以满足对液压油调温作业的需要,但设备结构复杂,使用相对不变,同时也导致了液压系统整体结构和对使用场地适应性受到较大的影响,严重影响了液压系统运行的灵活性和便捷性,同时当前的调温系统由于均与液压系统间属于分体式结构,从而造成在进行对液压油调整作业时的工作效率和控制精度均相对较低,并以造成加热设备因干烧而损毁事故发生,严重影响了液压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因此针对这一现状,迫切需要开发一种全新液压系统及与之配套的液压调温系统,以满足实际使用的需要。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上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液压站液压油调温系统,该新型结构简单,运行自动化程度高,较传统的液压控温系统有效的简化了系统构成结构,提高了液压油升温及降温控制的效率和控制精度,同时一方面可有效的防止因油温过高导致管道内油压过大而引发的管道破裂事故隐患,另一方面也可有效避免因供油不足而造成的加热器过热损坏情况发生。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液压站液压油调温系统,包括液压站、液压油供油管路、液压油回油管路、支管、桥接管、过滤器、增压泵、加热器、热交换器、压力开关、主控制阀、旁路控制阀、安全阀、高温排气阀、油温传感器、油压传感器、流量计及控制电路,液压站分别与一条液压油供油管路和一条液压油回油管路相互连通,且液压油供油管路、液压油回油管路相互连通并与液压站共同构成闭合油路,液压油供油管路、液压油回油管路与液压站间均通过过滤器相互连通,过滤器两端分别设主控制阀,并通过控制阀与液压油供油管路、液压油回油管路及液压站相互连通,液压油供油管路、液压油回油管路上另分别设至少一个油温传感器、油压传感器、流量计,液压油回油管路的远离液压站一端位置处设至少一个增压泵,并通过增压泵与加热器串联,加热器另与热交换器相互串联,热交换器与液压油回油管路上的过滤器相互串联,加热器、热交换器之间的液压油回油管路上另设至少一个压力开关和至少一个高温排气阀,液压油供油管路、液压油回油管路之间通过至少一条支管相互连通,支管通过至少一个旁路控制阀与液压油供油管路、液压油回油管路相互连通,且支管与液压油回油管路连接位置位于热交换器和过滤器之间,液压油供油管路、液压油回油管路之间另通过一条桥接管相互连通,桥接管一端与液压油供油管路末端连通,另一端与位于压力开关和热交换器之间的液压油回油管路相互连通,且桥接管与液压油回油管路连接位置处设一个安全阀,控制电路位于液压站处,并分别与液压站、增压泵、加热器、热交换器、压力开关、高温排气阀、主控制阀、旁路控制阀、安全阀、高温排气阀、油温传感器、油压传感器、流量计电气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的过滤器包括承载架、分流管、过滤装置、节流阀,所述承载架为横断面为矩形的框架结构,所述过滤装置至少两个,嵌于承载架内并通过滑槽与承载架相互滑动连接,所述过滤装置间相互并联,并分别通过节流阀与分流管相互连通,所述分流管共两个,分别位于过滤装置进口和出口位置对应得承载架外表面,且所述分流管另分别通过主控制阀与液压油供油管路、液压油回油管路相互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增压泵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各增压泵相互并联。
进一步的,所述的加热器、热交换器均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且一个加热器与一个热交换器相互串联构成一个工作组,各工作组间相互并联,并通过主控制阀与液压油回油管路相互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的热交换器另设基于冷却阀、逆止阀为基础的换热介质导流管路。
进一步的,所述的控制电路为基于工业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中任意一种或两种共用为基础的电路系统。
本新型结构简单,运行自动化程度高,较传统的液压控温系统有效的简化了系统构成结构,提高了液压油升温及降温控制的效率和控制精度,同时一方面可有效的防止因油温过高导致管道内油压过大而引发的管道破裂事故隐患,另一方面也可有效避免因供油不足而造成的加热器过热损坏情况发生。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如图1所述的一种液压站液压油调温系统,包括液压站1、液压油供油管路2、液压油回油管路3、支管4、桥接管5、过滤器6、增压泵7、加热器8、热交换器9、压力开关10、高温排气阀11、主控制阀12、旁路控制阀13、安全阀14、油温传感器16、油压传感器17、流量计18及控制电路19,液压站1分别与一条液压油供油管路2和一条液压油回油管路4相互连通,且液压油供油管路2、液压油回油管路4相互连通并与液压站1共同构成闭合油路,液压油供油管路2、液压油回油管路4与液压站1间均通过过滤器6相互连通,过滤器6两端分别设主控制阀12,并通过控制阀12与液压油供油管路2、液压油回油管路4及液压站1相互连通,液压油供油管路2、液压油回油管路3上另分别设至少一个油温传感器16、油压传感器17、流量计18,液压油回油管路3的远离液压站1一端位置处设至少一个增压泵7,并通过增压泵7与加热器8串联,加热器8另与热交换器9相互串联,热交换器9与液压油回油管路3上的过滤器6相互串联,加热器8、热交换器9之间的液压油回油管路3上另设至少一个压力开关10和至少一个高温排气阀11,液压油供油管路2、液压油回油管路3之间通过至少一条支管4相互连通,支管4通过至少一个旁路控制阀13与液压油供油管路2、液压油回油管路3相互连通,且支管4与液压油回油管路3连接位置位于热交换器9和过滤器6之间,液压油供油管路2、液压油回油管路3之间另通过一条桥接管5相互连通,桥接管5一端与液压油供油管路2末端连通,另一端与位于压力开关10和热交换器9之间的液压油回油管路3相互连通,且桥接管5与液压油回油管路3连接位置处设一个安全阀14,控制电路19位于液压站1处,并分别与液压站1、增压泵7、加热器8、热交换器9、压力开关10、高温排气阀11、主控制阀12、旁路控制阀13、安全阀14、高温排气阀15、油温传感器16、油压传感器17、流量计18电气连接。
需要重点说明的,所述的过滤器6包括承载架61、分流管62、过滤装置63、节流阀64,所述承载架61为横断面为矩形的框架结构,所述过滤装置63至少两个,嵌于承载架61内并通过滑槽65与承载架61相互滑动连接,所述过滤装置63间相互并联,并分别通过节流阀64与分流管62相互连通,所述分流管62共两个,分别位于过滤装置64进口和出口位置对应得承载架61外表面,且所述分流管62另分别通过主控制阀12与液压油供油管路2、液压油回油管路3相互连通。
其中,所述的增压泵7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各增压泵7相互并联。
同时,所述的加热器8、热交换器9均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且一个加热器8与一个热交换器9相互串联构成一个工作组,各工作组间相互并联,并通过主控制阀12与液压油回油管路3相互连通。
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的热交换器9另设基于冷却阀20、逆止阀21为基础的换热介质导流管路。
进一步优化的,所述的控制电路19为基于工业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中任意一种或两种共用为基础的电路系统。
本新型在具体实施中,液压系统和调温系统整体分为加热系统和冷却系统两个部分,其中:
加热系统:由加热循环泵、加热器、高温排气阀、压力开关、安全阀、热交换器、压力表、感温器T1、T2、过滤器、流量计及旁通阀组成。设备出口连接液压站入口,设备入口连接液压站出口;
冷却系统:由冷却电磁阀、过滤器、逆止阀、热交换器组成;
且加热系统和冷却系统同时由控制电路控制驱动运行。
运行时,首先由油温传感器对当前油温进行检测,然后加热系统为液压站内液压油提供热量,冷却系统为液压油冷却降温。
其中加热器和热交换器通过控制电路驱动,可以实现无极调控加热功率,并结合油温传感器检测的实际油温,精确对液压油进行温度调节,保证加热系统内的油温稳定,同时也达到节能和防止温度过高导致设备故障及液压油变质的目的。
此外,压力开关控制系统压力,压力低于1bar,加热接触器断开不加热,保证加热器不干烧。
高温排气阀用于排除系统内空气,使系统压力平稳;
安全阀用于保护机组安全,当系统压力超出安全压力安全阀打开泄压;
压力表检测系统内压力,流量计检测系统内流量,通过手动调节旁通阀门可以调节流量大小;
同时,热交换器通可通过其配备的基于冷却阀、逆止阀为基础的换热介质导流管路。与外部的换热介质系统连通并实现换热介质循环,达到提高降温换热作业的效率的目的。
本新型结构简单,运行自动化程度高,较传统的液压控温系统有效的简化了系统构成结构,提高了液压油升温及降温控制的效率和控制精度,同时一方面可有效的防止因油温过高导致管道内油压过大而引发的管道破裂事故隐患,另一方面也可有效避免因供油不足而造成的加热器过热损坏情况发生。
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Claims (6)

1.一种液压站液压油调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液压站液压油调温系统包括液压站、液压油供油管路、液压油回油管路、支管、桥接管、过滤器、增压泵、加热器、热交换器、压力开关、高温排气阀、主控制阀、旁路控制阀、安全阀、油温传感器、油压传感器、流量计及控制电路,所述液压站分别与一条液压油供油管路和一条液压油回油管路相互连通,且液压油供油管路、液压油回油管路相互连通并与液压站共同构成闭合油路,所述液压油供油管路、液压油回油管路与液压站间均通过过滤器相互连通,所述过滤器两端分别设主控制阀,并通过控制阀与液压油供油管路、液压油回油管路及液压站相互连通,所述液压油供油管路、液压油回油管路上另分别设至少一个油温传感器、油压传感器、流量计,所述液压油回油管路的远离液压站一端位置处设至少一个增压泵,并通过增压泵与加热器串联,所述加热器另与热交换器相互串联,所述热交换器与液压油回油管路上的过滤器相互串联,所述的加热器、热交换器之间的液压油回油管路上另设至少一个压力开关和至少一个高温排气阀,所述液压油供油管路、液压油回油管路之间通过至少一条支管相互连通,所述支管通过至少一个旁路控制阀与液压油供油管路、液压油回油管路相互连通,且支管与液压油回油管路连接位置位于热交换器和过滤器之间,所述液压油供油管路、液压油回油管路之间另通过一条桥接管相互连通,所述桥接管一端与液压油供油管路末端连通,另一端与位于压力开关和热交换器之间的液压油回油管路相互连通,且所述桥接管与液压油回油管路连接位置处设一个安全阀,所述控制电路位于液压站处,并分别与液压站、增压泵、加热器、热交换器、压力开关、高温排气阀、主控制阀、旁路控制阀、安全阀、高温排气阀、油温传感器、油压传感器、流量计电气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站液压油调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过滤器包括承载架、分流管、过滤装置、节流阀,所述承载架为横断面为矩形的框架结构,所述过滤装置至少两个,嵌于承载架内并通过滑槽与承载架相互滑动连接,所述过滤装置间相互并联,并分别通过节流阀与分流管相互连通,所述分流管共两个,分别位于过滤装置进口和出口位置对应得承载架外表面,且所述分流管另分别通过主控制阀与液压油供油管路、液压油回油管路相互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站液压油调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增压泵为两个或两个以上时,各增压泵相互并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站液压油调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加热器、热交换器均至少两个或两个以上,且一个加热器与一个热交换器相互串联构成一个工作组,各工作组间相互并联,并通过主控制阀与液压油回油管路相互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站液压油调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交换器另设基于冷却阀、逆止阀为基础的换热介质导流管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压站液压油调温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路为基于工业单片机、可编程控制器中任意一种或两种共用为基础的电路系统。
CN201920334178.8U 2019-03-15 2019-03-15 一种液压站液压油调温系统 Active CN2098388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34178.8U CN209838843U (zh) 2019-03-15 2019-03-15 一种液压站液压油调温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34178.8U CN209838843U (zh) 2019-03-15 2019-03-15 一种液压站液压油调温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38843U true CN209838843U (zh) 2019-12-24

Family

ID=6890659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34178.8U Active CN209838843U (zh) 2019-03-15 2019-03-15 一种液压站液压油调温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388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875538U (zh) 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一级网直供热用户供热装置
CN106871428A (zh) 一种防冻增压型燃气热水器
CN204481672U (zh) 变流器水冷装置及控制系统
CN108680050B (zh) 一种带空气冷却的导热油加热冷却系统
CN102954872B (zh) 航空液压元件高温燃油试验台
CN203757818U (zh) 直接加热式供暖换热机组
CN203928130U (zh) 换热站无人值守的智能控制系统
CN202485208U (zh) 一种节能双水箱恒温连续供水系统
CN209838843U (zh) 一种液压站液压油调温系统
CN212481463U (zh) 一种采暖和恒温卫浴用水系统
CN210772442U (zh) 一种热泵两联供系统
CN104964264B (zh) 余热锅炉复合式自动循环系统
CN204693827U (zh) 电储热装置
CN207393605U (zh) 一种液压动力站
CN205026971U (zh) 一种工业导热油系统
CN204853625U (zh) 节能供暖系统
CN204887852U (zh) 冷却系统及风力发电机组
CN209819874U (zh) 一种船用燃油加热装置
CN208282222U (zh) 一种供暖用户端安装喷射器的供热入口装置
CN209310468U (zh) 一种高温竖窑烧嘴冷却水系统
CN208108501U (zh) 一种模块化采暖装置
CN201874777U (zh) 空压机热能转换机
CN201515587U (zh) 一种电力电子设备及其散热系统
CN208587900U (zh) 一种塔式二次反射光热电站50mw机组给水系统
CN212644739U (zh) 电极锅炉供热系统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1112

Address after: 211300 No. 59-2, Xiushan Road,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Gaochun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Jiangsu rongyida Temperature Control Technology Co., Ltd

Address before: 211100 No. 10, Ankang Road, industrial concentration area, Guli street, Jiangning District, Nanjing City, Jiangsu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Nanjing lidesheng Machinery Co., 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