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37098U - 涵盖式地下管线保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涵盖式地下管线保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37098U
CN209837098U CN201920322122.0U CN201920322122U CN209837098U CN 209837098 U CN209837098 U CN 209837098U CN 201920322122 U CN201920322122 U CN 201920322122U CN 209837098 U CN209837098 U CN 20983709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nderground pipeline
roof
underground
top plate
side wal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2212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程磊
何志勇
赖安锋
朱洪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Gongkan Geotechnical Group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Gongkan Geotechn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Gongkan Geotechnical Group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Gongkan Geotechnical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2212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3709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3709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3709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vices Affording Protection Of Roads Or Walls For Sound Insu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地下管线保护的技术领域,公开了涵盖式地下管线保护结构,包括地下管线、朝下施工形成的施工槽以及顶板,施工槽内设有两个呈相对布置的侧墙,侧墙延伸至施工槽的槽底,顶板处于侧墙的上方,两个侧墙、顶板与槽底围合形成封闭空间,地下管线置于封闭空间。在地下管线的前后按照设计施工形成施工槽,在地下管线上方设置顶板,地下管线的两侧设置侧墙,侧墙、顶板与施工槽的槽底围合形成封闭空间,将地下管线包裹起来进行保护,有效地保护地下管线不被泥石流物质冲刷和撞击,极大地提高了地下管线的防揭底能力,实现对地下管线进行保护。

Description

涵盖式地下管线保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专利涉及地下管线保护的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涵盖式地下管线保护结构。
背景技术
大多数地下管线在山区沟道中敷设时,沟道内尚未形成或爆发泥石流,未考虑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对管线的危害,因此,管线埋深不够,极易受到泥石流揭底冲刷时,对地下管线造成的破坏,因此,需对已埋设的管线进行保护。
目前常用的管线保护结构有很多,包括架空、保护罩、格挡等,而针对泥石流治理,多为格栅坝、溢洪道等大型的疏排结构。
架空、保护罩、格挡多用于地面以上的管线保护,而针对地面以下的管线保护结构则不多见,而且,在泥石流等灾害区域不适用,这些结构无法抵抗泥石流的冲刷和揭底的破坏;另一方面,格栅坝、溢洪道等结构多用于泥石流的治理,且均为大型的疏排结构,若用于小范围的管线保护,工作量较大,相应的经济性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涵盖式地下管线保护结构,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地下管线易受泥石流的冲刷和揭底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涵盖式地下管线保护结构,包括地下管线、朝下施工形成的施工槽以及顶板,所述施工槽内设有两个呈相对布置的侧墙,所述侧墙延伸至所述施工槽的槽底,所述顶板处于侧墙的上方,两个所述侧墙、所述顶板与所述槽底围合形成封闭空间,所述地下管线置于所述封闭空间。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沿所述地下管线长度方向延伸布置;沿所述顶板的宽度方向,所述顶板具有两个呈相对布置的侧端面,所述侧墙具有背离所述封闭空间的外端面,所述顶板的两个侧端面分别与两个所述侧墙的外端面呈上下平齐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涵盖式地下管线保护结构包括格宾石笼,沿所述顶板的宽度方向,所述顶板的前方和后方分别设有所述格宾石笼,所述格宾石笼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顶板的侧端面,所述格宾石笼的另一端沿背离所述顶板方向延伸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顶板具有背离所述封闭空间的顶端面,所述格宾石笼具有朝上的上端面,所述顶板的顶端面与所述格宾石笼的上端面沿水平方向呈平齐布置。
进一步的,所述侧墙与所述槽底呈垂直布置;两个所述侧墙之间形成上部开口和下部开口,所述槽底封闭所述下部开口,所述顶板封盖所述上部开口。
进一步的,所述封闭空间填充有粗砂形成粗砂区域,各个所述地下管线分别置于所述粗砂区域。
进一步的,所述侧墙的下方设有多个支撑墩,所述支撑墩的底部呈固定布置,所述支撑墩的顶部与所述侧墙呈上下对接固定布置。
进一步的,沿所述侧墙的长度方向,各个所述支撑墩呈间隔排列布置;所述支撑墩呈纵向布置。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涵盖式地下管线保护结构,在地下管线的前后按照设计施工形成施工槽,在地下管线上方设置顶板,地下管线的两侧设置侧墙,侧墙、顶板与施工槽的槽底围合形成封闭空间,将地下管线包裹起来进行保护,有效地保护地下管线不被泥石流物质冲刷和撞击,极大地提高了地下管线的防揭底能力,实现对地下管线进行保护。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涵盖式地下管线保护结构的主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涵盖式地下管线保护结构的俯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现进行详细的描述。
本实施例的附图中相同或相似的标号对应相同或相似的部件;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若有术语“上”、“下”、“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附图中描述位置关系的用语仅用于示例性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的限制,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的具体含义。
参照图1-2所示,为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较佳实施例。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涵盖式地下管线保护结构,用于解决地下管线易受泥石流的冲刷和揭底。
涵盖式地下管线保护结构,包括地下管线10、施工槽30以及顶板20,施工槽30沿地下管线10前后朝下施工形成,施工槽30内设有两个呈相对布置的侧墙31,侧墙31延伸至施工槽30的槽底,顶板20处于侧墙31的上方,两个侧墙31、顶板20与槽底围合形成封闭空间,地下管线10置于封闭空间。
上述的涵盖式地下管线保护结构,在地下管线10的前后按照设计施工形成施工槽30,在地下管线10上方设置顶板20,地下管线10的两侧设置侧墙31,侧墙31、顶板20与施工槽30的槽底围合形成封闭空间,将地下管线10包裹起来进行保护,有效地保护地下管线10不被泥石流物质冲刷和撞击,极大地提高了地下管线10的防揭底能力,实现对地下管线10进行保护。
顶板20沿地下管线10长度方向延伸布置;沿顶板20的宽度方向,顶板20具有两个呈相对布置的侧端面,侧墙31具有背离封闭空间的外端面,顶板20的两个侧端面分别与两个侧墙31的外端面呈上下平齐布置;这样,两个侧墙31分别对顶板20的两端起到支撑作用,增强顶板20的设置稳固性。
另外,顶板20的两个侧端面分别与两个侧墙31的外端面呈上下平齐布置,当出现泥石流等时,泥石流作用力施加在顶端板时,作用力立即通过侧墙31传递至土层内,有效避免顶板20两端受力不均,导致顶板20的倾斜,影响涵盖式地下管线10保护结构的稳定性。
涵盖式地下管线10保护结构包括格宾石笼60,沿顶板20的宽度方向,顶板20的前方和后方分别设有格宾石笼60,格宾石笼60的一端延伸至顶板20的侧端面,格宾石笼60的另一端沿背离顶板20方向延伸布置;在格宾石笼60的作用下,有效抵挡泥石流物质冲刷和撞击,起到缓冲以及加固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地下管线10的防揭底能力。
顶板20具有背离封闭空间的顶端面,格宾石笼60具有朝上的上端面,顶板20的顶端面与格宾石笼60的上端面沿水平方向呈平齐布置;这样设置便于沟道内泥石流物质的运移,起到疏排泥石流的作用,经济环保;且降低顶板20、格宾石笼60对泥石流物质的运移的影响,提高了地下管线10的防揭底能力。
侧墙31与槽底呈垂直布置;两个侧墙31之间形成上部开口和下部开口,槽底封闭下部开口,顶板20封盖上部开口;实现封闭空间的形成,施工简单、便捷。
封闭空间填充有粗砂50形成粗砂50区域,各个地下管线10分别置于粗砂50区域;粗砂50区域对地下管线10起到缓冲作用,能极大地降低上部荷载长期累计,造成地下管线10受弯断裂的威胁,提高地下管线10的使用寿命,且提高涵盖式地下管线10保护结构的安全性。
侧墙31的下方设有多个支撑墩40,支撑墩40的底部呈固定布置,支撑墩40的顶部与侧墙31呈上下对接固定布置;设置支撑墩40,起到传力作用,将涵盖上部泥石流物质淤积形成的荷载通过侧墙31转移至地下管线10下方的稳定地层中,提高涵盖式地下管线10保护结构的稳定性以及地下管线10的使用安全性。
沿侧墙31的长度方向,各个支撑墩40呈间隔排列布置;这样,各个支撑墩40沿侧墙31的长度方向对侧墙31起到多方位支撑以及传力作用,提高支撑墩40的传力效果。
支撑墩40呈纵向布置;这样,侧墙31受到的荷载更易传递至支撑墩40,且支撑墩40这样设置,沿纵向在土层内传力,传力范围更广,传力效果更佳。
侧墙31与支撑墩40呈上下正对布置,且侧墙31的底部与支撑墩40的顶部呈固定连接布置;保证支撑墩40的传力效果。
支撑墩40呈圆柱状布置,支撑墩40的直径与侧墙31的宽度一致,保证传力效果的同事,降低施工成本,避免浪费资源。
地下管线10的外周设有保护架,保护架环绕包围地下管线10的外表面;从而对地下管线10起到保护作用。
再者,保护架包括处于地下管线10上方的弧形部,弧形部朝上拱起呈弧形布置,这样,泥石流物质淤积形成的荷载部分转移至粗砂50区域时,在弧形部的作用下,抵挡自上而下的荷载力,对地下管线10起到保护作用。
弧形部具有朝向地下管线10的内端面,弧形部的内端面具有卡槽,地下管线10卡设在卡槽内,从而增强地下管线10的安设稳固性。
涵盖式地下管线10保护结构施工,首先整平地面,在管线前后按照设计高程施工至墩底,进行支撑墩40施工,然后进行侧墙31施工,侧墙31施工后形成封闭空间,在封闭空间内回填粗砂50;然后进行顶板20施工,顶板20与侧墙31呈固定连接布置,从而增强顶板20与侧墙31的连接稳固性,最后在顶板20前后铺设格宾石笼60。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8)

1.涵盖式地下管线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地下管线、朝下施工形成的施工槽以及顶板,所述施工槽内设有两个呈相对布置的侧墙,所述侧墙延伸至所述施工槽的槽底,所述顶板处于侧墙的上方,两个所述侧墙、所述顶板与所述槽底围合形成封闭空间,所述地下管线置于所述封闭空间。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涵盖式地下管线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沿所述地下管线长度方向延伸布置;沿所述顶板的宽度方向,所述顶板具有两个呈相对布置的侧端面,所述侧墙具有背离所述封闭空间的外端面,所述顶板的两个侧端面分别与两个所述侧墙的外端面呈上下平齐布置。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涵盖式地下管线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涵盖式地下管线保护结构包括格宾石笼,沿所述顶板的宽度方向,所述顶板的前方和后方分别设有所述格宾石笼,所述格宾石笼的一端延伸至所述顶板的侧端面,所述格宾石笼的另一端沿背离所述顶板方向延伸布置。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涵盖式地下管线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顶板具有背离所述封闭空间的顶端面,所述格宾石笼具有朝上的上端面,所述顶板的顶端面与所述格宾石笼的上端面沿水平方向呈平齐布置。
5.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涵盖式地下管线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与所述槽底呈垂直布置;两个所述侧墙之间形成上部开口和下部开口,所述槽底封闭所述下部开口,所述顶板封盖所述上部开口。
6.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涵盖式地下管线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封闭空间填充有粗砂形成粗砂区域,各个所述地下管线分别置于所述粗砂区域。
7.如权利要求1-4任意一项所述的涵盖式地下管线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墙的下方设有多个支撑墩,所述支撑墩的底部呈固定布置,所述支撑墩的顶部与所述侧墙呈上下对接固定布置。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涵盖式地下管线保护结构,其特征在于,沿所述侧墙的长度方向,各个所述支撑墩呈间隔排列布置;所述支撑墩呈纵向布置。
CN201920322122.0U 2019-03-13 2019-03-13 涵盖式地下管线保护结构 Active CN20983709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22122.0U CN209837098U (zh) 2019-03-13 2019-03-13 涵盖式地下管线保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22122.0U CN209837098U (zh) 2019-03-13 2019-03-13 涵盖式地下管线保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37098U true CN209837098U (zh) 2019-12-24

Family

ID=68906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22122.0U Active CN209837098U (zh) 2019-03-13 2019-03-13 涵盖式地下管线保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3709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0870034B1 (ko) 라운드 개비온
CN209837098U (zh) 涵盖式地下管线保护结构
CN213926286U (zh) 一种建筑地基工程用支护结构
KR20090048146A (ko) 채움토 보호벽을 구비한 관로 받침대
JP5283721B2 (ja) 防護板姿勢保持具及び地中埋設物保護構造
JP5488125B2 (ja) 盛土の補強構造
CN112982296B (zh) 用于边坡防护的桩箱式挡墙的施工方法
JP2013023874A (ja) 防波壁構造
KR20120132818A (ko) 레이커를 이용한 흙막이 벽체의 보강구조물 및 이를 이용한 흙막이 벽체의 보강공법
KR100538981B1 (ko) 연약지반 설치용 상수도관 보호구조
CN210288414U (zh) 用于建筑基坑中的支护结构
KR101132697B1 (ko) 침하가 예상되는 불량 지반에 적용되는 보강토 옹벽 및 그 시공방법
JP2012202042A (ja) 排水機能を有する組合せ鋼矢板および該鋼矢板を用いた壁体構造
JP2001271322A (ja) 河川防護工法
CN213296237U (zh) 一种冲积平原河道加固结构
KR100696066B1 (ko) 해안방호시설용 옹벽구조물
JP2725516B2 (ja) 埋設構造物の液状化対策工法
WO2017171267A1 (ko) 해안침식 방지용 파압 및 해빈류 완화 시스템
JP3425477B2 (ja) マット被覆による砂マウンド基礎構築工法
CN114382948B (zh) 一种崩塌区油气管道抗冲击敷设方法
KR100545923B1 (ko) 하천측면의 유속감소시설 설치구조
KR101193582B1 (ko) 해빈의 침식방지 구조물
JP7300661B1 (ja) 堤防保護構造およびその形成方法
CN201704669U (zh) 大比降卵砾石河流河岸防护结构
JP2004190780A (ja) 地中埋設配管の保護構造及び施工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