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33343U - 一种电驱动桥及车辆 - Google Patents

一种电驱动桥及车辆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33343U
CN209833343U CN201920177966.0U CN201920177966U CN209833343U CN 209833343 U CN209833343 U CN 209833343U CN 201920177966 U CN201920177966 U CN 201920177966U CN 209833343 U CN209833343 U CN 20983334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ifferential
shell
electric drive
drive axle
assembl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77966.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静
孟祥卓
贾雨灵
李晓鹏
胡士力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Great Wall Motor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77966.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3334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3334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3334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Retard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电驱动桥及车辆,电驱动桥包括电机、差速器总成、传动总成、差速器轴承座、半轴轴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电机固定在第一壳体中,差速器总成固定在第二壳体中,电机与差速器总成之间通过传动总成连接;差速器轴承座固定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形成的内腔中,半轴轴承的外圈与差速器轴承座配合,半轴轴承的内圈与差速器总成的行星齿轮架配合。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驱动桥,避免了其尺寸较大引起的刚度降低,可使得其装配固定更为可靠,降低了差速器轴承座的形变风险,有利于提升差速器轴承的支撑精度与回转精度。

Description

一种电驱动桥及车辆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电驱动桥及车辆。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步,相较于传统的驱动桥结构,出现了如图1所示的电驱动桥结构,在图1的电驱动桥结构中,差速器总成与输入轴同轴布置,差速器轴承使用中联板10作为支撑结构,在左右两个壳体结合面处使用加长螺栓与左壳体和右壳一起进行连接。
然而,上述电驱动桥结构由于中联板的重量体积较大,使得电驱动桥结构整体结构尺寸偏大,并且,中联板通过加长螺栓与左壳体和右壳一起进行连接,使得中联板的紧固位置距差速器轴承的位置较远,轴承位的刚度较差,当轴承受力时,容易产生位移变形,降低差速器轴承的支撑精度,削弱回转精度。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种电驱动桥及车辆,以提升差速器轴承的支撑精度与回转精度。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电驱动桥,所述电驱动桥包括电机、差速器总成、传动总成、差速器轴承座、半轴轴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中,所述差速器总成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中,所述电机与所述差速器总成之间通过所述传动总成连接;
所述差速器轴承座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形成的内腔中,所述半轴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差速器轴承座配合,所述半轴轴承的内圈与所述差速器总成的行星齿轮架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电驱动桥还包括第一半轴;
所述电机的转子为空心转轴,所述第一半轴穿设于所述空心转轴中,与所述空心转轴同轴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总成包括一级主动齿轮、一级从动齿轮、二级主动齿轮、二级从动齿轮、中间轴;
所述一级主动齿轮固定在所述电机的转子上,所述一级从动齿轮固定在所述中间轴上,所述一级主动齿轮与所述一级从动齿轮啮合,其中,所述中间轴与所述第一半轴平行设置;
所述二级主动齿轮固定在所述中间轴上,所述二级从动齿轮固定在所述差速器总成的行星齿轮架上,所述二级主动齿轮与所述二级从动齿轮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第一光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一光孔同轴,并通过螺钉紧固;
所述差速器轴承座设置有第二光孔,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光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同轴,并通过螺钉紧固;
所述第二螺纹孔距所述差速器轴承座中心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螺纹孔距所述差速器轴承座中心线的距离。
进一步的,所述差速器轴承座设置有定位销,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销与所述定位孔同轴。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定位销,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销与所述定位孔同轴。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驱动桥具有以下优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电驱动桥,通过减小差速器轴承座的形状体积大小,可将差速器轴承座固定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形成的内腔中,避免了其尺寸较大引起的刚度降低,可使得其装配固定更为可靠,降低了差速器轴承座的形变风险,有利于提升差速器轴承的支撑精度与回转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车辆,以提升车辆电驱动桥差速器使用寿命,提升车辆驾乘安全性。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车辆,所述车辆上述的电驱动桥。
所述车辆与上述电驱动桥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构成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现有技术所述的一种电驱动桥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驱动桥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电驱动桥的传动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图2的I位置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驱动桥的三维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中联板,20-电机,21-差速器总成,22-传动总成,23-差速器轴承座,24-半轴轴承,25-第一壳体,26-第二壳体,27-第一半轴,221-一级主动齿轮、222-一级从动齿轮、223-二级主动齿轮、224-二级从动齿轮、225-中间轴,251-第一螺纹孔,252-第二螺纹孔,261-第一光孔,231-第二光孔。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
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电驱动桥,所述电驱动桥包括电机20、差速器总成21、传动总成22、差速器轴承座23、半轴轴承24、第一壳体25和第二壳体26;
所述电机20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25中,所述差速器总成21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26中,所述电机20与所述差速器总成21之间通过所述传动总成22连接;
所述差速器轴承座23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25与所述第二壳体26形成的内腔中,所述半轴轴承24的外圈与所述差速器轴承座23配合,所述半轴轴承24的内圈与所述差速器总成21的行星齿轮架配合。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驱动桥,包括电机20、差速器总成21、传动总成22、差速器轴承座23、半轴轴承24、第一壳体25和第二壳体26。电机20为电驱动桥的动力源,通过电机20的运转输出转矩驱动电驱动桥中半轴的转动。差速器总成21为实现动力分配的组件,将来自电机20的动力分别分配给左右两侧的半轴,以使左右两侧可以按不同的速度的转动,实现转弯。传动总成22为动力传递组件,电机20与差速器总成21之间通过传动总成22连接,将电机20的动力传递至差速器总成21。电机20固定在第一壳体25中,差速器总成21固定在第二壳体26中,从而电驱动桥安装在车辆底盘上之后,第一壳体25和第二壳体26可起到保护电机20与差速器总成21的作用。第一壳体25与第二壳体26彼此固定连接后可形成一空腔结构,与传统的中联板固定装夹在第一壳体25与第二壳体26之间不同的是,由于差速器轴承座23的尺寸设计的更小,其可以安装固定在该空腔中,依靠螺钉紧固在第一壳体25上,则无需额外加长固定第一壳体25与第二壳体26的螺钉长度,有助于避免螺钉过长导致的形变风险增大,连接可靠性降低,有助于提升第一壳体25与第二壳体26之间装配的可靠性。半轴轴承24则位于差速器轴承座23对应的凹槽中,其外圈与差速器轴承座23配合,内圈与差速器总成21的行星齿轮架配合,可以理解是,行星齿轮架即就是差速器总成21的外壳,当车辆转弯时,行星齿轮架转动,带动行星轮的绕着半轴公转,同时行星轮保持自转,从而吸收两侧车轮的阻力差,使两侧车轮转速不同,实现转弯。由此以来,上述的结构设计形式,使得差速器轴承座23的安装固定更为紧凑,更为可靠,整体有利于减小行星齿轮架转动时差速器轴承座的形变,从而提升差速器轴承的支撑精度与回转精度。
本实用新型的电驱动桥,通过减小差速器轴承座的形状体积大小,可将差速器轴承座固定在第一壳体与第二壳体形成的内腔中,避免了其尺寸较大引起的刚度降低,可使得其装配固定更为可靠,降低了差速器轴承座的形变风险,有利于提升差速器轴承的支撑精度与回转精度。
进一步的,参照图2,所述电驱动桥还包括第一半轴27;
所述电机20的转子为空心转轴,所述第一半轴27穿设于所述空心转轴中,与所述空心转轴同轴设置。
具体而言,如图2所示,前述的电驱动桥还包括第一半轴27,第一半轴27可以为向右侧传递扭矩的半轴,为节省空间,可将电机20的转子设计为空心转轴,将第一半轴27穿设于空心转轴中,与该空心转轴同轴设置,从而,可避免电机20的转子与第一半轴27平行偏置设置导致过度占用空间,结构设计更为简单,有助于减小电驱动桥的体积大小。当然,本领域技术人员显然容易想到根据现有力学知识对空心转轴的设计尺寸进行强度校核,以保证结构的安全性,本申请中对此不做约束。
进一步的,参照图3,所述传动总成22包括一级主动齿轮221、一级从动齿轮222、二级主动齿轮223、二级从动齿轮224、中间轴225;
所述一级主动齿轮221固定在所述电机20的转子上,所述一级从动齿轮固定在222所述中间轴225上,所述一级主动齿轮221与所述一级从动齿轮222啮合,其中,所述中间轴225与所述第一半轴27平行设置;
所述二级主动齿轮223固定在所述中间轴225上,所述二级从动齿轮224固定在所述差速器总成21的行星齿轮架上,所述二级主动齿轮223与所述二级从动齿轮224啮合。
具体而言,如图3所示,给出了电驱动桥的传动示意图,传动总成22包括一级主动齿轮221、一级从动齿轮222、二级主动齿轮223、二级从动齿轮224、中间轴225。一级主动齿轮221固定在电机20的转子上,则电机20的转子的转动带动一级主动齿轮221的转动,一级从动齿轮固定在222中间轴225,通过一级主动齿轮221与一级从动齿轮222的啮合,驱动一级从动齿轮222的转动并带动中间轴225的转动,为避免传动部件之间的干涉,中间轴225需与第一半轴27平行设置。中间轴225转动的同时又可以带动固定在中间轴225上的二级主动齿轮223,通过二级主动齿轮223与二级从动齿轮224的啮合,驱动二级从动齿轮224的转动,由于二级从动齿轮224固定在差速器总成21的行星齿轮架上,从而,可带动行星架的转动,实现差速器的差速工作。
进一步的,参照图4,所述第一壳体25设置有第一螺纹孔251,所述第二壳体26设置有第一光孔261,所述第一螺纹孔251与所述第一光孔261同轴,并通过螺钉紧固;
所述差速器轴承座23设置有第二光孔231,所述第一壳体25设置有第二螺纹孔252,所述第二光孔231与所述第二螺纹孔252同轴,并通过螺钉紧固;
所述第二螺纹孔252距所述差速器轴承座23中心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螺纹孔251距所述差速器轴承座23中心线的距离。
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第一壳体25设置有第一螺纹孔251,第二壳体26设置有第一光孔261,第一螺纹孔251与第一光孔261同轴,并通过螺钉紧固,从而第一壳体25与第二壳体26固定连接为一体,将电机20和差速器总成21包裹在其中。差速器轴承座23设置有第二光孔231,第一壳体25设置有第二螺纹孔252,第二光孔231与第二螺纹孔252同轴,并通过螺钉紧固,从而差速器轴承座23被固定在第一壳体25上,第二螺纹孔252距差速器轴承座23中心线的距离L2小于第一螺纹孔251距差速器轴承座23中心线的距离L1,从而可保证差速器轴承座23的固定位置尽可能靠近其中心线,即就是尽可能靠近半轴轴承24的回转中心。另外,图5还给出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述的一种电驱动桥的三维示意图,可见,差速器轴承座23与第一壳体25的紧固位置更靠近差速器轴承座23中心线。从而,增强了半轴轴承24安装位置的刚度,可减小半轴轴承24受力时的位移,提升轴承的支撑和回转精度。
进一步的,所述差速器轴承座23设置有定位销,所述第二壳体26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销与所述定位孔同轴。
具体而言,在差速器轴承座23设置有定位销,在第二壳体26设置有定位孔,定位销与定位孔同轴,从而有助于装配过程中准确定位,保证差速器轴承座23与第二壳体26装配精度。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壳体25设置有定位销,所述第二壳体26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销与所述定位孔同轴。
具体而言,在第一壳体25设置有定位销,在第二壳体26设置有定位孔,定位销与定位孔同轴,从而有助于装配过程中准确定位,保证第一壳体25与第二壳体26的装配精度。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车辆,所述车辆包括前述任一种电驱动桥。
通过在车辆中应用前述的电驱动桥,改善了差速器工作性能,可以提升车辆电驱动桥差速器使用寿命,提升车辆驾乘安全性。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电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桥包括电机、差速器总成、传动总成、差速器轴承座、半轴轴承、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所述电机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中,所述差速器总成固定在所述第二壳体中,所述电机与所述差速器总成之间通过所述传动总成连接;
所述差速器轴承座固定在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形成的内腔中,所述半轴轴承的外圈与所述差速器轴承座配合,所述半轴轴承的内圈与所述差速器总成的行星齿轮架配合。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桥,其特征在于,所述电驱动桥还包括第一半轴;
所述电机的转子为空心转轴,所述第一半轴穿设于所述空心转轴中,与所述空心转轴同轴设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驱动桥,其特征在于,
所述传动总成包括一级主动齿轮、一级从动齿轮、二级主动齿轮、二级从动齿轮、中间轴;
所述一级主动齿轮固定在所述电机的转子上,所述一级从动齿轮固定在所述中间轴上,所述一级主动齿轮与所述一级从动齿轮啮合,其中,所述中间轴与所述第一半轴平行设置;
所述二级主动齿轮固定在所述中间轴上,所述二级从动齿轮固定在所述差速器总成的行星齿轮架上,所述二级主动齿轮与所述二级从动齿轮啮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桥,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第一螺纹孔,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第一光孔,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一光孔同轴,并通过螺钉紧固;
所述差速器轴承座设置有第二光孔,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第二螺纹孔,所述第二光孔与所述第二螺纹孔同轴,并通过螺钉紧固;
所述第二螺纹孔距所述差速器轴承座中心线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螺纹孔距所述差速器轴承座中心线的距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桥,其特征在于,
所述差速器轴承座设置有定位销,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销与所述定位孔同轴。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驱动桥,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壳体设置有定位销,所述第二壳体设置有定位孔,所述定位销与所述定位孔同轴。
7.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包括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电驱动桥。
CN201920177966.0U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电驱动桥及车辆 Active CN20983334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77966.0U CN209833343U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电驱动桥及车辆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77966.0U CN209833343U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电驱动桥及车辆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33343U true CN209833343U (zh) 2019-12-24

Family

ID=6890330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77966.0U Active CN209833343U (zh) 2019-01-31 2019-01-31 一种电驱动桥及车辆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33343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772479B2 (en) Electric wheel assembly with integrated hub motor
WO2019238042A1 (zh) 一种一体化电驱动动力总成
CN110733324A (zh) 电驱动桥及车辆
CN113602298A (zh) 牵引传动系统及轨道车辆
CN210852018U (zh) 一种集成式电驱动系统
CN209833343U (zh) 一种电驱动桥及车辆
CN106515469B (zh) 电动汽车増程器系统的集成结构
CN112324865A (zh) 一种轮边减壳附带悬臂式行星轮结构总成
CN211390928U (zh) 一种集成式电驱动系统
CN101087088A (zh) 一种电动车轮毂电机
CN214999264U (zh) 一体化具有减速机构的驱制动轮毂电机总成
CN201533211U (zh) 桥筒一体化减速电机
CN211655865U (zh) 一种双输出轴电动机永磁转子组装结构
CN210454432U (zh) 一种集成式电驱动系统
CN216660195U (zh) 无冲击轴传动系统、电摩托动力系统及电动摩托车
CN217761940U (zh) 乘用车后桥用贯穿式驱动电机总成
CN108284710A (zh) 用于机动车的电动车桥
CN209852073U (zh) 一种轮边驱动系统及使用该轮边驱动系统的车辆
CN110701276B (zh) 双行星分流式差速电驱桥减速器及其装配方法
CN217730190U (zh) 一种电动汽车轮边驱动装置及系统
CN214007924U (zh) 一种轮边减壳附带悬臂式行星轮结构总成
CN218326073U (zh) 一种一体式三轮车差速箱
CN216128255U (zh) 齿轮传动系统及低地板有轨电车
CN218805002U (zh) 一种用于电动车辆的车桥总成和电动车辆
CN221162027U (zh) 一种双电机电驱桥总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