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26831U - 一种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及韧带修复固定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及韧带修复固定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26831U
CN209826831U CN201920326175.XU CN201920326175U CN209826831U CN 209826831 U CN209826831 U CN 209826831U CN 201920326175 U CN201920326175 U CN 201920326175U CN 209826831 U CN209826831 U CN 20982683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ament repair
wire
positioning holes
positioning
knee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26175.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董文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Tianxing Med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Tianxing Bomaidi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Tianxing Bomaidi Medical Devic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Tianxing Bomaidi Medical Devic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26175.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2683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2683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2683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rosthes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及韧带修复固定装置,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为解决现有技术的钢板穿线不便的问题。所述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椭圆板状结构,所述本体上设置有两个定位孔,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多个进线口,两个所述定位孔分别与至少一个所述进线口连通,所述进线口为喇叭状。所述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方便操作人员顺利的将手术中的连接线通过穿线口穿入定位孔中,减少了操作人员穿线的时间,缩短了手术时长。穿线口为喇叭状,使得操作人员更加方便的将连接线穿入定位孔内。

Description

一种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及韧带修复固定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及韧带修复固定装置。
背景技术
交叉韧带作为维持膝关节稳定的重要结构,一旦断裂后,将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
目前治疗交叉韧带断裂的方法通常为通过向胫骨隧道内植入自体肌腱来进行交叉韧带重建。现有技术中,将自体肌腱植入胫骨隧道中后,通常肌腱的两端分别与钢板连接,将钢板在骨端进行固定。然而,由于钢板尺寸较小,钢板上的穿线孔也较小,使得操作人员不方便将连接线穿过钢板。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技术的钢板穿线不便的技术问题。
本申请提供的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椭圆板状结构,所述本体上设置有两个定位孔,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多个进线口,两个所述定位孔分别与至少一个所述进线口连通,所述进线口为喇叭状。
进一步地,所述进线口位于所述本体沿其长度方向的中线上。
进一步地,所述进线口位于所述本体的两侧,且所述进线口的延伸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本体沿其长度方向的中线所成角为30°-180°。
进一步地,所述进线口内壁上均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定位孔相对的一侧为竖直面,所述限位块背离所述定位孔的一侧为弧面。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定位孔关于所述本体的中心呈中心对称。
进一步地,两个所述定位孔之间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分别与两个所述定位孔连通。
进一步地,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定位孔通过弧形过渡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限位块的个数为多个。
进一步地,所述本体的两个端面上均设置有所述定位槽。
相对于现有技术,本申请所述的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具有以下优势:
本申请所述的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本体上设置有穿线口,可方便操作人员顺利的将手术中的连接线通过穿线口穿入定位孔中,减少了操作人员穿线的时间,缩短了手术时长。穿线口为喇叭状,使得操作人员更加方便的将连接线穿入定位孔内。
本申请的另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韧带修复固定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现有技术的钢板穿线不便的技术问题的技术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申请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装置,所述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装置内安装有如上述技术方案所述的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
所述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装置与上述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相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的主视图;
图2为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的立体图;
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中的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100-本体; 101-第一定位孔; 102-第二定位孔;
103-第一进线口; 104-第二进线口; 105-第三进线口;
106-第四进线口; 107-定位槽; 108-限位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申请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显示出的本申请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申请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申请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申请的选定实施例。
基于本申请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申请中的具体含义。
图1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的主视图;图2为图1沿A-A方向的剖视图;图3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种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的立体图;图4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种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三种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中的限位块的结构示意图。
实施例一:
如图1-图3所示,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包括:本体100,本体100为椭圆板状结构,本体100上设置有两个定位孔,本体100上设置有多个进线口,两个定位孔分别与至少一个进线口连通,进线口为喇叭状。
本实施例提供的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本体100上设置有穿线口,可方便操作人员顺利的将手术中的连接线通过穿线口穿入定位孔中,减少了操作人员穿线的时间,缩短了手术时长。穿线口为喇叭状,穿线口与定位孔相连通的一端的开口的宽度小于穿线口背离定位孔一端的开口的宽度,即穿线口由外向内为渐收的结构,操作人员更加方便的将连接线穿入定位孔内。
本实施例中,两个定位孔关于本体100的中心呈中心对称。
如图1所示,图中,定位孔的数量为2个,分别称为第一定位孔101和第二定位孔102。进线口的数量为2个,分别称为第一进线口103和第二进线口104。第一定位孔101与第一进线口103连通,第二定位孔102与第二进线口104连通,第一定位孔101与第二定位孔102关于本体100的中心呈中心对称,第一进线口103与第二进线口104关于本体100的中心也呈中心对称。
本实施例中,进线口位于本体100沿其长度方向的中线上。
如图1所示,第一进线口103与第二进线口104均呈水平设置,图1中,由于第一进线口103与第二进线口104关于本体100的中心呈中心对称,第一定位孔101与第二定位孔102关于本体100的中心呈中心对称,且第一定位孔101与第一进线口103连通,第二定位孔102与第二进线口104连通,也就是说,图1中,第一进线口103、第一定位孔101、第二定位孔102和第二进线口104从左至右依次位于本体100沿其长度方向的中线上。
本实施例的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为了进一步的防止连接线从进线口中滑出,如图6所示,进线口内壁上均设置有限位块108,限位块108与定位孔相对的一侧为竖直面,限位块108背离定位孔的一侧为弧面。
具体地,进线口的相对的内壁上均设置有限位块108,其中一个内壁上设置有第一限位块108,与上述内壁相对的内壁上设置有第二限位块108,第一限位块108与第二限位块108间隔分布于进线口内,两个限位块108与定位孔相对的面均为竖直面,背离定位孔的面均为弧面。
可选地,限位块108的具体形状不做具体限定,可根据实际情况,具体设定。
本实施例中,限位块108的个数为多个。
可选地,入线口相对的内壁上均可设置有多个限位块108,且多个限位块108均间隔分布,限位块108的数量不做具体限定,可根据具体情况,具体限定。
本实施例中,两个定位孔之间设置有定位槽107,定位槽107分别与两个定位孔连通。
如图1所示,第一定位孔101与第二定位孔102之间设置有定位槽107,定位槽107分别与第一定位孔101、第二定位孔102连通,由于第一进线口103与第二进线口104关于本体100的中心呈中心对称,第一定位孔101与第二定位孔102关于本体100的中心呈中心对称,且第一定位孔101与第一进线口103连通,第二定位孔102与第二进线口104连通,而且定位槽107分别与第一定位孔101、第二定位孔102连通。也就是说,第一进线口103、第一定位孔101、定位槽107、第二定位孔102和第二进线口104依次连通,且从左至右依次设置于本体100沿其长度方向的中线上。
为了防止定位槽107与定位孔的连接处磨损连接线,定位槽107与定位孔通过弧形过渡段连接。
具体地,第一定位孔101与定位槽107通过弧形过渡段连接,第二定位孔102与定位槽107通过弧形过度段连接,如此设置,可以减小连接线在第一定位孔101与定位槽107的连接处的摩擦,减小连接线的磨损,增强连接线的使用寿命。
如图1所示,膝关节韧带修复手术时,移植物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连接线,将连接线从骨道的一端穿入,另一端穿出,由于连接线与移植物相连接,因此连接线会将移植物带入骨道内,连接线穿出骨道后,连接线的一端从本体100的第一进线口103进入第一定位孔101中,同时连接线的另一端从第二进线口104进入到第二定位孔102中,本体100推到骨面上,将连接线的两端打结,使得连接线对本体100产生一定的压力,进而将本体100固定于骨面上。
本实施例中,本体100的两个端面上均设置有定位槽107。
如图1-图3所示,本实施例中的本体100上的两个端面,分别称为第一端面和第二端面。图中,第一定位孔101与第二定位孔102均贯穿于本体100的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且关于本体100的中心呈中心对称设置,第一端面与第二端面上均设置有定位槽107,第一端面上的定位槽107的一端与第一定位孔101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定位孔102连通,第二端面上的定位槽107的一端与第一定位孔101连通,另一端与第二定位孔102连通。即,第一端面上的结构与第二端面上的结构均相同。使用时,操作人员不用区分第一端面或第二端面,方便操作人员使用。
实施例二:
本实施例提供了另一种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本实施例提供的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与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基本相同,区别之处在于进线口的设置方式。
本实施例中,进线口位于本体100的两侧,且进线口的延伸方向的中心线与本体100沿其长度方向的中线所成角为30°-180°。
如图4-图5所示,图中的两个定位孔分别称为第一定位孔101和第二定位孔102,以下以图中左侧的定位孔为第一定位孔101,右侧的定位孔为第二定位孔102为例,进行说明。图中与第一定位孔101连通的进线口为第三进线口105,图中与第二定位孔102连通的进线口为第四进线口106,第三进线口105与第四进线口106均斜向设置于本体100上,即图4-图5中,第三进线口105的中心线和第四进线口106的中心线均与本体100沿器长度方向的中线具有一定的倾斜角度。可选地,倾斜角的范围为30°-180°。
使用时,操作人员可以通过斜向设置于本体100上的第三进线口105,将连接线滑入第一定位孔101中,还可以通过斜向设置于本体100上的第四进线口106,将连接线滑入第二定位孔102中,第三进线口105与第四进线口106更加的方便了操作人员将连接线滑入定位孔中,进一步的减小了操作人员在本体100上穿线的耗费的时间。
具体地,如图4所示,第三进线口105与第四进线口106可设置于本体100的同侧,或者,如图5所示,第三进线口105与第四进线口106还可以分别位于本体100的两侧,即第三进线口105位于本体100的一侧,第四进线口106位于本体100的另一侧。
如图4-图5所示,膝关节韧带修复手术时,移植物的两端分别连接有连接线,将连接线从骨道的一端穿入,另一端穿出,由于连接线与移植物相连接,因此连接线会将移植物带入骨道内,连接线穿出骨道后,连接线的一端从本体100的第三进线口105进入第一定位孔101中,同时连接线的另一端从第四进线口106进入到第二定位孔102中,本体100推到骨面上,将连接线的两端打结,使得连接线对本体100产生一定的压力,进而将本体100固定于骨面上。
实施例三:
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
本实施例提供的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装置,还包括连接线。具体地,连接线分别与韧带的两端连接,连接线与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连接。
本实施例提供的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装置,在使用时,韧带一端的连接线穿过骨道,连接线与韧带相连接,韧带跟随连接线进入骨道内,骨道的两端分别设置有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连接线与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连接,使得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可以贴合于骨面。具体地,连接线为医用缝合线。
由于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一提供的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因而具有上述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具有的全部有益效果,在此不再一一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申请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申请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本体;所述本体为椭圆板状结构,所述本体上设置有两个定位孔,所述本体上设置有多个进线口,两个所述定位孔分别与至少一个所述进线口连通,所述进线口为喇叭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口位于所述本体沿其长度方向的中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口位于所述本体的两侧,且所述进线口的延伸方向的中心线与所述本体沿其长度方向的中线所成角为30°-180°。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线口的内壁上均设置有限位块,所述限位块与所述定位孔相对的一侧为竖直面,所述限位块背离所述定位孔的一侧为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定位孔关于所述本体的中心呈中心对称。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定位孔之间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分别与两个所述定位孔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定位槽与所述定位孔通过弧形过渡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块的个数为多个。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体的两个端面上均设置有所述定位槽。
10.一种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膝关节韧带重建固定结构。
CN201920326175.XU 2019-03-14 2019-03-14 一种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及韧带修复固定装置 Active CN20982683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26175.XU CN209826831U (zh) 2019-03-14 2019-03-14 一种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及韧带修复固定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26175.XU CN209826831U (zh) 2019-03-14 2019-03-14 一种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及韧带修复固定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26831U true CN209826831U (zh) 2019-12-24

Family

ID=6890635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26175.XU Active CN209826831U (zh) 2019-03-14 2019-03-14 一种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及韧带修复固定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2683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02306B2 (en) Mesh reinforced tissue anchor
US20060189993A1 (en) Soft tissue conduit device
US20070233241A1 (en) Tissue Graft Fixation
EP1847228A1 (en) Fixation plate with multifunctional holes
EP3123971B1 (en) Bone plate and bone plate system
KR20090040295A (ko) 컴플렉스와 릴리프-스페이스에 의해 연결된 인접 구멍을 갖는 뼈 플레이트
US10426596B2 (en) Tissue fixation system with auxiliary plate
JP2017113555A (ja) グラフト調製システム
US20100249807A1 (en) Surgical purse-string suturing instrument
CN209826831U (zh) 一种膝关节韧带修复固定结构及韧带修复固定装置
CN215349747U (zh) 一种带袢钛板
US11395686B2 (en) Bone fixation plate and method of using thereof
CN216777201U (zh) 一种用于医疗手术的多方位引线缝合孔及接骨板
CN209932949U (zh) 一种多向固定的锁骨接骨板
CN209826925U (zh) 一种下胫腓联合复位固定装置
CN109394391A (zh) 一种移植物编织固定器
CN112842621A (zh) 一种带袢钛板
CN215994213U (zh) 一种肱骨大结节专用接骨板
CN214157480U (zh) 一种肱骨大结节骨折固定板钉系统
CN112472266A (zh) 韧带胫骨止点撕脱骨折固定装置及其配套手术方法
CN108420520B (zh) 微创锁定导向接骨板
CN215273679U (zh) 一种肩部固定装置
CN216495860U (zh) 带袢钛板的钛板件
CN206700218U (zh) 一种组合拼接医用钛板
CN217219170U (zh) 一种带弧形槽的接骨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A018, 1st floor, building 1, 25 Jinghai 2nd Road,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Patentee after: Beijing Tianxing Medical Co.,Ltd.

Address before: A018, 1st floor, building 1, 25 Jinghai 2nd Road, Beijing Economic and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Zone, Beijing

Patentee before: BEIJING TIANXING BOMAIDI MEDICAL EQUIPMENT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