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23474U - 无线充电设备 - Google Patents

无线充电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23474U
CN209823474U CN201920960251.2U CN201920960251U CN209823474U CN 209823474 U CN209823474 U CN 209823474U CN 201920960251 U CN201920960251 U CN 201920960251U CN 209823474 U CN209823474 U CN 2098234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less charging
housing
heat transfer
pipeline
direct cont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60251.2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谢红斌
万世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Oppo Mobile Telecommunications Corp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60251.2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234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234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23474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无线充电设备,所述无线充电设备包括:第一壳体、无线充电线圈、相变传热填充件和支撑冷却装置,所述无线充电线圈设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相变传热填充件设在所述第一壳体内且在升温后在所述第一壳体内膨胀,所述支撑冷却装置包括设在所述第一壳体内且支撑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支撑板,所述支撑冷却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支撑板换热的液冷流道,所述液冷流道内设置有冷却液,所述支撑冷却装置与所述相变传热填充件直接接触。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设备,通过设置直接接触的相变传热填充件和支撑冷却装置,可以提升无线充电线圈的散热效果,使得无线充电功率得到保证。

Description

无线充电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线充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无线充电设备。
背景技术
相关技术中的一些无线充电设备,在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时,无线充电线圈的温度会上升,从而可能影响无线充电设备的功率。而且,无线充电设备的功率越大,无线充电线圈的温升越高,对充电功率的影响越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实用新型在于提出一种无线充电设备,所述无线充电设备可以提升无线充电线圈的散热效果。
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设备,包括:第一壳体;无线充电线圈,所述无线充电线圈设在所述第一壳体内;相变传热填充件,所述相变传热填充件设在所述第一壳体内且在升温后在所述第一壳体内膨胀;以及支撑冷却装置,所述支撑冷却装置包括设在所述第一壳体内且支撑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支撑板,所述支撑冷却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支撑板换热的液冷流道,所述液冷流道内设置有冷却液,所述支撑冷却装置与所述相变传热填充件直接接触。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设备,通过设置直接接触的相变传热填充件和支撑冷却装置,可以提升无线充电线圈的散热效果,使得无线充电功率得到保证。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的厚度两侧表面分别为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无线充电线圈设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支撑冷却装置包括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设于所述第二表面且限定出所述液冷流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内限定出所述液冷流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壳本体和支撑所述壳本体的壳底座,所述壳本体为非金属件,所述支撑冷却装置还包括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设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二管路通过第一辅助管路与所述液冷流道连通,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壳本体的内表面直接接触换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一辅助管路以及所述第二管路均与所述相变传热填充件直接接触,所述相变传热填充件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直接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壳本体和支撑所述壳本体的壳底座,所述壳底座为金属件,所述支撑冷却装置还包括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通过第二辅助管路与所述液冷流道连通,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壳底座直接接触换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三管路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且与所述壳底座的内表面直接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二辅助管路以及所述第三管路均与所述相变传热填充件直接接触,所述相变传热填充件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直接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壳底座的内部形成有穿孔,所述第三管路穿设于所述穿孔。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二辅助管路均与所述相变传热填充件直接接触,所述相变传热填充件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直接接触。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辅助管路的至少部分与所述壳本体的内表面直接接触换热。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无线充电设备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上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支撑冷却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第四管路和风扇,所述第四管路通过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三辅助管路与所述液冷流道连通。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四管路通过所述第三辅助管路与所述液冷流道构成液冷循环流路,所述支撑冷却装置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串接于所述液冷循环流路。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二壳体上具有开关门,所述支撑冷却装置还包括冰盒,所述冰盒内设有载冷剂,所述冰盒由所述开关门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第二壳体。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冰盒与所述第四管路直接接触和/或所述冰盒位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四管路之间。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载冷剂为醇类化合物。
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支撑板为金属板,所述冷却液为水、或矿物油、或导热油、或石墨烯,所述相变传热填充件包括物理混合的导热基体和相变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支撑板和液冷流道的配合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根据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无线充电设备100:
第一壳体1;
壳本体11;壳本体的内表面11a;
壳底座12;壳底座的内表面12a;穿孔121;
无线充电线圈2;
支撑冷却装置3;
支撑板31;第一表面31a;第二表面31b;
液冷流道32;第一管路33;
第二管路34;第一辅助管路34a;
第三管路35;第二辅助管路35a;
第四管路36;第三辅助管路36a;
风扇37;水泵38;冰盒39;
相变传热填充件4;
第二壳体5;进风口51;出风口52;开关门53;电路板6;元件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而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下文的公开提供了许多不同的实施例或例子用来实现本实用新型的不同结构。为了简化本实用新型的公开,下文中对特定例子的部件和设置进行描述。当然,它们仅仅为示例,并且目的不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此外,本实用新型可以在不同例子中重复参考数字和/或字母。这种重复是为了简化和清楚的目的,其本身不指示所讨论各种实施例和/或设置之间的关系。此外,本实用新型提供了的各种特定的工艺和材料的例子,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可以意识到其他工艺的可应用于性和/或其他材料的使用。
相关技术中的一些无线充电设备,在对电子设备进行充电时,无线充电线圈的温度会上升,从而可能影响无线充电设备的功率。而且,无线充电设备的功率越大,无线充电线圈的温升越高,对充电功率的影响越大。为了至少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之一,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无线充电设备100。
下面,参考附图,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设备100。
如图1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设备100,包括:第一壳体1、无线充电线圈2、支撑冷却装置3和相变传热填充件4,其中,无线充电线圈2设在第一壳体1内,相变传热填充件4设在第一壳体1内且在升温后在第一壳体1内膨胀。也就是说,相变传热填充件4填充在第一壳体1与无线充电线圈2之间的空余空间内,相变传热填充件4构造成在常温(即25℃)下未将空余空间填满,相变传热填充件4升温后在空余空间内膨胀、即体积变大,从而随着相变传热填充件4的体积变大,相变传热填充件4的传热量更多。这里,需要说明的是,相变传热填充件4并不要求一升温就立即膨胀,而是需要根据相变传热填充件4的具体选材和特性,决定相变传热填充件4升温多少后才能膨胀。
由此说明,在常温下,第一壳体1内具有未被填充的预留空间,在相变传热填充件4吸收热量、温度升高后,可以向预留空间内延展膨胀、体积变大。而当相变传热填充件4释放热量、温度降低后,可以收缩体积缩小以从预留空间内缩回、体积变小。例如,当无线充电设备100工作产生热量时,相变传热填充件4可以受热膨胀,而当无线充电设备100结束充电工作不再产生热量后,相变传热填充件4可以降温,恢复到原来的体积。
这样,在常温环境下(例如无线充电设备100未工作或者刚刚开始工作时),相变传热填充件4在第一壳体1内的填充为不完全满填,此时,第一壳体1内可以留出一部分体积空隙、记为预留空间。当无线充电设备100开始工作后,随无线充电设备100的温度升高,相变传热填充件4受热、向预留空间内延展膨胀,从而可以提高相变传热填充件4与第一壳体1的直接或间接接触面积,进而提可以高热传递速度,以使散热效果提高,而且,无线充电设备100的温度升高越快,相变传热填充件4膨胀的体积越大,与第一壳体1的直接或间接接触面积越大,进而使得散热效果越好。另外,由于在常温下,相变传热填充件4并未将第一壳体1内的空间填充满,从而可以节省相变传热填充件4的用料成本,从而降低无线充电设备100的整体成本。
此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设备100,只需要选择能够发生相变并且能够传热的已知材料作为相变传热填充件4并进行非满填充,而无需对相变传热填充件4的材料进行重新设计或改进(即不涉及材料的改进),从而降低了设计难度、降低了成本。例如在一些实施例中,相变传热填充件4可以包括物理混合的导热基体和相变材料,也就是说,导热基体与相变材料可以采用机械搅拌的方式混合,换言之,导热基体与相变材料混合的过程不需要引入化学反应。由此,可以降低加工难度,且可以保证导热基体和相变材料的特征有效。
其中,导热基体与相变材料混合时的温度T可以满足:25℃≤T≤120℃,也就是说,可以在25℃~120℃(例如25℃、45℃、65℃、75℃、85℃、105℃、120℃等)的温度下机械搅拌导热基体与相变材料,以使二者混合,从而可以提高导热基体与相变材料的混合均匀性,即提高相变材料在导热基体中的分散均匀性,从而可以提高相变传热填充件4的相变导热效果。优选地,相变材料可以均匀分散于导热基体。
其中,相变材料包括有机相变材料和无机相变材料中的至少一种,也就是说,在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相变传热填充件4中,导热基体中可以混合有有机相变材料,也可以混合有无机相变材料,也可以既混合有有机相变材料、又混合有无机相变材料。由此,可以提高加工的灵活性。另外,当导热基体中混合有有机相变材料时,可以降低相变传热填充件4的成本,且可以保证导热基体中混合的有机相变材料的量足够,从而确保相变传热填充件4的膨胀效率较快,满足快速散热要求。而当导热基体中混合有无机相变材料时,由于无机相变材料的导热效率较高且相变性能较好,从而可以提高相变传热填充件4的散热效果。
其中,导热基体可以包括:导热硅胶(如混合有氧化铝、氢氧化铝、氮化铝、氮化硼等至少一种的硅胶)、导热硅脂(如混合有氧化铝、氢氧化铝、氮化铝、氮化硼等至少一种的硅脂)、导热凝胶(如混合有氧化铝、氢氧化铝、氮化铝、氮化硼等至少一种的凝胶)等的至少一种。有机相变材料可以包括:粉状石蜡(如微胶囊状)、小块状石蜡等的至少一种。无机相变材料可以包括:硫酸盐类(十水硫酸钠)、氯化盐类(六水氯化钙),磷酸盐类(十二水磷酸氢二钠)等的至少一种。由此,方便获得,且方便加工,且散热效果好。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上述仅为举例说明。
如图1所示,相变传热填充件4可以与第一壳体1的内表面直接接触,也就是说,在常温情况下,相变传热填充件4与第一壳体1的局部内表面直接接触。由此,进入相变传热填充件4的热量可以直接通过第一壳体1向外传递,从而提高散热效率,而且,可以简化无线充电设备100的结构。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例如在本实用新型的其他实施例中,相变传热填充件4还可以与第一壳体1的内表面间接接触,例如第一壳体1的内表面可以设置有其他导热介质(例如石墨片等),从而相变传热填充件4可以通过其他导热介质与第一壳体1间接接触,这样,进入相变传热填充件4的热量可以先传递到其他导热介质,然后再通过第一壳体1向外传递,从而可以提高散热效果。
如图1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示例中,支撑冷却装置3包括设在第一壳体1内且支撑无线充电线圈2的支撑板31,支撑冷却装置3还包括与支撑版31换热的液冷流道32,液冷流道32内设置有冷却液,以使液冷流道32可以通过冷却液与支撑板31换热。其中,无线充电线圈2被支撑板31支撑,且向支撑板31传递热量,由此,通过设置与支撑板31换热的液冷流道32,可以利用液冷流道32带走支撑板31的热量,使得支撑板31可以更好地吸收无线充电线圈2产生的热量,从而使得无线充电线圈2的温度降低,改善由于无线充电线圈2的温升而影响其充电功率的问题。由此,可以提升无线充电线圈2的散热效果,使得无线充电功率得到保证。
如图1所示,支撑冷却装置3与相变传热填充件4直接接触。也就是说,支撑冷却装置3的至少一部分与相变传热填充件4接触,例如,可以是支撑板31与相变传热填充件4直接接触,又例如,可以是液冷流道32与相变传热填充件4直接接触,再例如,还可以是支撑板31和液冷流道32均与相变传热填充件4直接接触等。由此,在无线充电线圈2工作产生热量时,无线充电线圈2产生的热量可以传递给支撑冷却装置3,然后支撑冷却装置3再通过相变传热填充件4有效地将热量传出,从而可以更好地提高无线充电线圈2的散热效果。
综上所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无线充电设备100,通过设置直接接触的相变传热填充件4和支撑冷却装置3,可以充分发挥支撑冷却装置3和相变传热填充件4各自的作用和两者的组合作用,可以提升无线充电线圈2的散热效果,使得无线充电功率得到保证。而且,根据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的散热方式,对无线充电线圈2的无线充电信号传输无影响,可以保证充电效果可靠。
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支撑板31和冷却液的材质不限,例如,支撑板31可以为金属板,从而可以更好地发挥热传递、散热效果,冷却液可以为水、或矿物油、或导热油、或石墨烯等,从而实施简单、散热效果好。
下面,参照图1至图3,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两个具体实施例的液冷流道32的形成形式,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实施例一
如图1所示,支撑板31的厚度两侧表面分别为第一表面31a和第二表面31b,无线充电线圈2可以设于第一表面31a,支撑冷却装置3可以包括第一管路33,第一管路33可以设于第二表面31b且限定出液冷流道32。也就是说,在无线充电线圈2和第一管路33的中间设置支撑板31,第一管路33内有液冷流道32,由此,无线充电线圈2散发的热量可以通过支撑板31传递给第一管路33中液冷流道32内的冷却液,从而可以对无线充电线圈2进行及时散热,提高无线充电线圈2的功率。另外,由于液冷流道32由第一管路33限定出,即第一管路33的管腔作为液冷流道32,且将第一管路33设置在支撑板31的一侧,从而方便加工、装配和实现,加工简单,生产成本低。
如图1所示,第一管路33可以为铜管、或铝管、或不锈钢管等金属管,从而使得第一管路33可以迅速地传递热量,提高散热效果。在此需要说明的是,第一管路33的材料不限于此,例如还可以通过铜合金、铝合金等其它材料制成,只要具有很好的导热性能即可。
如图1所示,支撑板31和第一管路33均与相变传热填充件4直接接触。由此,第一管路33和支撑板31均可以快速且有效地与相变传热填充件4换热,再由相变传热填充件4将热量传递出去。
实施例二
例如图2所示,支撑板31内还可以限定出液冷流道32。也就是说,液冷流道32直接形成在支撑板31内,换言之,支撑板31内部具有可以供冷却液储存和/或流动的空间,该空间可以作为液冷流道32,由此可以使液冷流道32更加靠近无线充电线圈2,从而可以更及时地对无线充电线圈2进行散热,进而可以提高无线充电设备100的充电功率。此时,支撑板31也可以与相变传热填充件4直接接触,从而可以提高无线充电线圈2的散热效果。
对于上述实施例一和实施例二来说,液冷流道32在支撑板31上的延伸形式不限,例如可以参照图3所示的蛇形排布、又例如可以是图未示出的螺旋线形排布等,只要满足液冷流道32可以有足够的冷却液储存和/或流动的空间即可,在此不作赘述。
下面,参照图4-图10,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多个具体实施例的液冷流道32的散热方式,以下多个实施例的散热方式均可以对上述两种形成形式的液冷流道32实施散热,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
实施例三
如图4所示,第一壳体1可以包括壳本体11和支撑壳本体11的壳底座12,壳本体11为非金属件,从而保证无线充电的可靠性,避免电磁干扰。支撑冷却装置3还包括第二管路34,第二管路34设在第一壳体1内,第二管路34通过第一辅助管路34a与液冷流道32连通,第二管路34与壳本体11的内表面11a直接接触换热。也就是说,第二管路34和第一辅助管路34a内均具有冷却液,且和液冷流道32内的冷却液交互流通,从而可以通过支撑冷却装置3中的第二管路34与第一辅助管路34a将液冷流道32内冷却液的热量引导至壳本体11的内表面11a上,再通过壳本体11散发到第一壳体1外。
由此,第二管路34可以使液冷流道32的热量及时有效地散出,而且,当第二管路34的长度更长时,第二管路34内部的冷却液也可以更多,且第二管路34与壳本体11的内表面11a的接触面积越大,散热效率更高,从而可以提高无线充电线圈2的功率。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果支撑板31、第一辅助管路34a以及第二管路34均与相变传热填充件4直接接触,且相变传热填充件4与第一壳体1的内表面11a直接接触时,液冷流道32中的热量,一方面可以通过第二管路34传递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相变传热填充件4传递出,从而散热效果更好。
在此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第二管路34与第一辅助管路34a的材料均不限,例如可以是铜、铝、铜合金、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制成,只要可以具有很好的导热性能即可,此外,第二管路34可以在壳体1的内表面11a呈直线形、曲线形等排布形式,以增加第二管路34与壳体1的内表面11a接触面积和增加第二管路34内冷却液的量,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实施例四
如图5所示,第一壳体1可以包括壳本体11和支撑壳本体11的壳底座12,壳底座12为金属件,从而壳底座12可以具有良好的导热性,且可以与外界直接进行热交换,散热效果好。支撑冷却装置3还可以包括第三管路35,第三管路35通过第二辅助管路35a与液冷流道32连通,第三管路35与壳底座12直接接触换热。也就是说,第二辅助管路35a和第三管路35内均具有冷却液,且和液冷流道32内的冷却液交互流通,从而可以通过支撑冷却装置3中的第二辅助管路35a和第三管路35将液冷流道32内冷却液的热量引导至壳底座12上,再通过壳底座12散发到第一壳体1外。
由此,第三管路35可以使液冷流道32的热量及时有效地散出,而且,当第三管路35的长度更长时,第三管路35内部的冷却液也可以更多,且第三管路35与壳底座12的接触面积越大,散热效率更高,从而可以提高无线充电线圈2的功率,并且由于壳底座12为金属件,其可以有良好的导热性,使第三管路35可以更块、更好地将无线充电线圈2散发的热量传递给壳底座12,再由壳底座12更快且更好地散发至外界。
在此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第三管路35与第二辅助管路35a的材料均不限,例如可以是铜、铝、铜合金、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制成,只要可以具有很好的导热性能即可,此外,第第三管路35可以在壳底座12处呈直线形、曲线形等排布形式,以增加第三管路35与壳底座12的接触面积和增加第三管路35内冷却液的量,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为了实现第三管路35与壳底座12直接接触换热,可以采用以下两个具体示例实现,但不限于以下两个示例。
示例一
如图5所示,第三管路35位于第一壳体1内且与壳底座12的内表面12a直接接触。由此,方便加工且散热效率高。此外,在本示例中,如果支撑板31、第二辅助管路35a以及第三管路35均与相变传热填充件4直接接触,且相变传热填充件4与第一壳体1的内表面直接接触时,液冷流道32中的热量,一方面可以通过第三管路35和壳底座12传递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相变传热填充件4传递出,从而散热效果更好。
示例二
如图6所示,壳底座12的内部可以形成有穿孔121,第三管路35穿设于穿孔121,也就是说,第三管路35可以通过穿孔121进入到壳底座12的内部。由此,进入到壳底座12内部的第三管路35可以被壳底座12所包围,由此,第三管路35中的冷却液可以更快速地与壳底座12进行热交换,从而可以提高对无线充电线圈2的散热效果。此外,在本示例中,如果支撑板31、第二辅助管路35a与相变传热填充件4直接接触,且相变传热填充件4与第一壳体1的内表面直接接触时,液冷流道32中的热量,一方面可以通过第三管路35和壳底座12传递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相变传热填充件4传递出,从而散热效果更好。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为了加工出穿孔121,壳底座12可以是拼接成型件,从而方便穿孔121的成型,此处不作赘述。
另外,在本实施例四中,如图7所示,如果第二辅助管路35a的一部分与壳本体11的内表面11a直接接触换热,由此,在增加冷却液的数量的同时,还可以通过第二辅助管路35a与壳本体11进行换热,从而可以对无线充电线圈2进行及时散热,提高无线充电线圈2的功率。
实施例五
如图8所示,无线充电设备100还可以包括第二壳体5,第二壳体5上具有进风口51和出风口52,支撑冷却装置3可以包括第四管路36和风扇37,第四管路36设于第二壳体5内且通过位于第一壳体1内的第三辅助管路36a与液冷流道32连通。也就是说,第三辅助管路36a和第四管路36内均具有冷却液,且和液冷流道32内的冷却液交互流通,从而可以通过支撑冷却装置3中的第三辅助管路36a将液冷流道32内冷却液的热量引导至第二壳体5内的第四管路36,再通过第二壳体5中风扇37的通风,使第四管路36的热量散发到第二壳体5外。
可以理解的是,当风扇37在第二壳体5内运转时,风扇37可以使第二壳体5外的空气通过进风口51进入到第二壳体5内,进入到第二壳体5内的空气与第四管路36交换热量变为热空气后,可以从出风口52吹出到第二壳体5外,从而将第四管路36的热量散发出去。如图7所示箭头方向可以为气流流动方向。
或者说,无线充电设备100的第二壳体5中可以设置有风扇37,可以通过风扇37对第四管路36进行吹风散热,第四管路36通过位于第一壳体1内的第三辅助管路36a与液冷流道32连通,由此,当第四管路36中的冷却液由风扇37进行散热降温时,可以提高对无线充电线圈2的散热效率,进而可以提高无线充电设备100的功率。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第四管路36与第三辅助管路36a的材料均不限,例如可以是铜、铝、铜合金、铝合金等金属材料制成,只要可以具有很好的导热性能即可。另外,风扇37的类型不限,例如可以是轴流风扇、离心风扇、贯流风扇、混流风扇等,并且,风扇37的数量和安装位置也不限,例如可以设置多个风扇37,多个风扇37可以并联和/或串联,安装位置以较好的增加第四管路36附近空气流动速度的位置进行设置。此外,第四管路36可以位于风扇37吹动气流方向的下游和/或上游。另外,可以理解的是,第二壳体5上的进风口51与出风口52的位置也将根据不同类型的风扇37进行匹配设置,此处不作赘述。
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在本实施例五中,如图8所示,第四管路36可以包括多个支路,从而提高冷却液储存量,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在本实施例五中,第四管路36还可以通过第三辅助管路36a与液冷流道32构成液冷循环流路,支撑冷却装置3还可以包括水泵38,水泵38串接于液冷循环流路,从而可以由水泵38使冷却液在液冷循环流路内循环流动,即使冷却液在第四管路36和液冷流道32之间循环流动,从而提高热量传递速度,提高对无线充电线圈2的散热效率。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水泵38的具体形式不限,这里不作限定。当然,在本实施例五中,第四管路36与液冷流道32之间也可以不构成液冷循环流路(例如图8所示),在此不作限定。同理,在上述实施例三和实施例四中,第二管路34、第三管路35与液冷流道32之间可以构成液冷循环流路、也可以不构成液冷循环流路。
为了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在本实施例五中,第二壳体5上还可以具有开关门53,支撑冷却装置3还可以包括冰盒39,冰盒内39内设有载冷剂,冰盒39由开关门53可拆卸地设于第二壳体5。可以理解的是,冰盒39可以提前储存好冷能,当储存好冷能的冰盒39从第二壳体5上的开关门53安装到第二壳体5内时,冰盒39可以吸收周围热量并对外放冷,由于第四管路36也设在第二壳体5内,所以冰盒39可以更好地吸收第四管路36中的热量,从而可以提高对无线充电线圈2的散热效率,进而可以提高无线充电设备100的充电效率。
此外,还可以设置冰盒39与第四管路36直接接触,从而冰盒39可以更加直接且快速地吸收第四管路36的热量,或者还可以将冰盒39设置在进风口51与第四管路36之间,以使冰盒39位于风扇37的气流道径上并位于第四管路36的上游。由此,可以利用风扇37将冰盒39周围较低温度的空气引向第四管路36,使第四管路36中的冷却液更快速地散热,从而可以提高无线充电线圈2的散热效率。
需要说明的是,冰盒39中的载冷剂的种类不限,例如可以为水或醇类化合物等,例如乙二醇等,从而可以具有更低的冰点,更好地储存冷量并吸收第四管路36的热量,当然,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此,载冷剂还可以为水等,从而降低成本。此外,开关门53的设置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例如可以设置在第二壳体5的顶面、侧面或者底面等,开关门53可以是翻盖、滑盖等形式连接,在此不作限定。
此外,还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设备100中,例如第一管路33、第二管路34、第一辅助管路34a、第三管路35、第二辅助管路35a、第四管路36和第三辅助管路36a中的具体截面形状也不限,例如可以是扁平管形,也可以是圆管形等;液冷流道32中的冷却液可以为水、或矿物油、或导热油、或石墨烯等,在此不作赘述。
另外,在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设备100中,支撑冷却装置3中的风扇37、水泵38和冰盒39在实际设置过程中,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设置成至少包括有其中的一个,或任意的组合,在此不作赘述。另外,根据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无线充电设备100中的其他构成例如电路板6和元件7等以及无线充电原理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而言都是已知的,这里不再详细描述。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和宗旨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实用新型的范围由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Claims (17)

1.一种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
无线充电线圈,所述无线充电线圈设在所述第一壳体内;
相变传热填充件,所述相变传热填充件设在所述第一壳体内且在升温后在所述第一壳体内膨胀;以及
支撑冷却装置,所述支撑冷却装置包括设在所述第一壳体内且支撑所述无线充电线圈的支撑板,所述支撑冷却装置还包括与所述支撑板换热的液冷流道,所述液冷流道内设置有冷却液,所述支撑冷却装置与所述相变传热填充件直接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的厚度两侧表面分别为第一表面和第二表面,所述无线充电线圈设于所述第一表面,所述支撑冷却装置包括第一管路,所述第一管路设于所述第二表面且限定出所述液冷流道。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内限定出所述液冷流道。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壳本体和支撑所述壳本体的壳底座,所述壳本体为非金属件,所述支撑冷却装置还包括第二管路,所述第二管路设在所述第一壳体内,所述第二管路通过第一辅助管路与所述液冷流道连通,所述第二管路与所述壳本体的内表面直接接触换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一辅助管路以及所述第二管路均与所述相变传热填充件直接接触,所述相变传热填充件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直接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壳体包括壳本体和支撑所述壳本体的壳底座,所述壳底座为金属件,所述支撑冷却装置还包括第三管路,所述第三管路通过第二辅助管路与所述液冷流道连通,所述第三管路与所述壳底座直接接触换热。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路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且与所述壳底座的内表面直接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二辅助管路以及所述第三管路均与所述相变传热填充件直接接触,所述相变传热填充件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直接接触。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壳底座的内部形成有穿孔,所述第三管路穿设于所述穿孔。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所述第二辅助管路均与所述相变传热填充件直接接触,所述相变传热填充件与所述第一壳体的内表面直接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6-10中任一项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辅助管路的一部分与所述壳本体的内表面直接接触换热。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无线充电设备还包括第二壳体,所述第二壳体上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支撑冷却装置包括位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第四管路和风扇,所述第四管路通过位于所述第一壳体内的第三辅助管路与所述液冷流道连通。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管路通过所述第三辅助管路与所述液冷流道构成液冷循环流路,所述支撑冷却装置还包括水泵,所述水泵串接于所述液冷循环流路。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壳体上具有开关门,所述支撑冷却装置还包括冰盒,所述冰盒内设有载冷剂,所述冰盒由所述开关门可拆卸地设于所述第二壳体。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冰盒与所述第四管路直接接触和/或所述冰盒位于所述进风口与所述第四管路之间。
16.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载冷剂为醇类化合物。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线充电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为金属板,所述冷却液为水、或矿物油、或导热油、或石墨烯,所述相变传热填充件包括物理混合的导热基体和相变材料。
CN201920960251.2U 2019-06-24 2019-06-24 无线充电设备 Active CN2098234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60251.2U CN209823474U (zh) 2019-06-24 2019-06-24 无线充电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60251.2U CN209823474U (zh) 2019-06-24 2019-06-24 无线充电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23474U true CN209823474U (zh) 2019-12-20

Family

ID=688848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60251.2U Active CN209823474U (zh) 2019-06-24 2019-06-24 无线充电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23474U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42511A (zh) * 2020-02-26 2020-06-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充电系统
CN111404216A (zh) * 2020-03-10 2020-07-10 安徽潜川动力锂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摔智能充电宝
CN111431239A (zh) * 2020-04-20 2020-07-17 蓝沛光线(上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15299A (zh) * 2020-05-15 2020-09-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座
CN111959303A (zh) * 2020-08-20 2020-11-20 陶元磊 一种新能源汽车地埋式无线充电桩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342511A (zh) * 2020-02-26 2020-06-26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及控制方法、充电系统
CN111404216A (zh) * 2020-03-10 2020-07-10 安徽潜川动力锂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摔智能充电宝
CN111404216B (zh) * 2020-03-10 2023-03-31 安徽潜川动力锂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防摔智能充电宝
CN111431239A (zh) * 2020-04-20 2020-07-17 蓝沛光线(上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无线充电模组及其制备方法
CN111615299A (zh) * 2020-05-15 2020-09-01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无线充电座
CN111959303A (zh) * 2020-08-20 2020-11-20 陶元磊 一种新能源汽车地埋式无线充电桩
CN111959303B (zh) * 2020-08-20 2022-10-28 国网浙江省电力有限公司台州供电公司 一种新能源汽车地埋式无线充电桩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23474U (zh) 无线充电设备
CN102791107A (zh) 一种用于冷却电子设备的密封水冷方法和设备
CN202310445U (zh) 一种水冷式散热器
CN203040101U (zh) 一种用于冷却电子设备的水冷设备
CN204478325U (zh) 电控板散热器、电控模块及空调器室外机
CN207994912U (zh) 电力电子功率柜
CN100508710C (zh) 电子设备的冷却装置
EP3927127B1 (en) Electrical device using cooling device
CN220156945U (zh) 散热组件、电控盒及空调器
CN203673428U (zh) 一种笔记本电脑散热底座
CN218677135U (zh) 热源管理系统
KR20140055824A (ko) 전자부품용 대류 순환형 냉각장치
CN106091169A (zh) 散热器、控制器和空调器
CN106231871B (zh) 一种电动车辆控制器的散热装置
CN213638697U (zh) 一种发热器件冷却装置及电控设备
CN211019806U (zh) 一种用于电子器件的散热装置
CN107995837A (zh) 风冷、水冷二用散热器
CN208300186U (zh) 风冷/水冷二用散热器
CN207378964U (zh) 一种电控板散热装置和空调器室外机
KR20040061286A (ko) Tec와 히트 파이프 조합의 하이브리드 히트 익스체인저
KR101172679B1 (ko) 공기조화기의 실외기
CN221175348U (zh) 散热装置及服务器
CN106847584B (zh) 一种用于铁氧体开关的散热装置
CN217691148U (zh) 热源管理系统
CN118102680B (zh) 大功率水冷储能变流器装置及其散热控制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