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19864U - 加热炉 - Google Patents

加热炉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19864U
CN209819864U CN201920030637.3U CN201920030637U CN209819864U CN 209819864 U CN209819864 U CN 209819864U CN 201920030637 U CN201920030637 U CN 201920030637U CN 209819864 U CN209819864 U CN 20981986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heat
water
pipes
flow chan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30637.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罗德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ongguan Wanyuan Intelligent Clea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Dongguan Wanyuan Intelligent Clea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ongguan Wanyuan Intelligent Clea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Dongguan Wanyuan Intelligent Clea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30637.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1986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1986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1986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加热炉及其多重加热管,所述多重加热管包括加热管主体,且该加热管主体绕其中心轴线设置连续螺旋状流道,增大水流道流程并且实现多重加热管的外壁同时吸收热量,吸收热量多和水升温效率提高,并且该螺旋状流道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处于同一轴面,水沿第一输入端流入并沿所述螺旋状流道方向流出至第一输出端;所述加热炉包括中心加热源、多个多重加热管、余热加热室和加热炉外壳,多个多重加热管之间形成热能流道,进一步提高多重加热管的升温效率,而该热能流道同时对多个多重加热管实现加热,所述余热加热室利用途径所述热能流道剩余的热量对置于所述余热加热室的盘管实现升温,最后沿所述排气口排出。

Description

加热炉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加热炉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加热炉。
背景技术
目前加热炉广泛应用于生活或者工业清洁,在生活中,加热炉主要快速提供热水,而在工业清洁中需要产生高压热水对顽固油污等难清洁物质进行冲洗,从而解放人工刮除,提高清洁效率;而目前的工业加热炉配备了对应的高压泵,实现对热水高压喷射,清洁更加有效。
目前加热炉采用分段的竖直加热管绕中心热源圆周分布,而各个竖直加热管独立设置水流道,各个竖直加热管之间并不连续,导致水流道流程短,受热时间短和吸收热量少,水升温效率低,同时结构比较复杂。
目前加热炉的余热直接排出,不能对余热造成有效的利用,同时排布的加热管不能充分利用空间上的热传导。导致热量的无形中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加热炉及其多重加热管;该多重加热管设置连续螺旋状流道,增大水流道流程和延长所述螺旋状流道吸收热量的时间,并且实现所述多重加热管的外壁同时吸收热量,吸收热量多和水升温效率提高;该加热炉内置的多个多重加热管之间形成热能流道,并通过热能流道同时对多个多重加热管升温,还利用余热对余热加热室进一步加热,有效利用余热。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加热炉及其多重加热管,所述多重加热管包括加热管主体,且该加热管主体绕其中心轴线设置连续螺旋状流道,增大水流道流程和延长所述螺旋状流道吸收热量的时间,并且实现所述多重加热管的外壁同时吸收热量,吸收热量多和水升温效率提高,并且该螺旋状流道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处于同一轴面,水沿所述第一输入端流入并沿所述螺旋状流道方向流出至所述第一输出端;所述加热炉包括中心加热源、多个多重加热管、余热加热室和加热炉外壳,多个多重加热管之间形成热能流道,进一步提高多重加热管的升温效率,而该热能流道同时对多个多重加热管实现加热,所述余热加热室利用途径所述热能流道剩余的热量对置于所述余热加热室的盘管实现升温,最后沿所述排气口排出。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所述多重加热管包括加热管主体,且该加热管主体绕其中心轴线设置连续螺旋状流道,并且该螺旋状流道的第一输入端和第一输出端处于同一轴面,水沿所述第一输入端流入并沿所述螺旋状流道方向流出至所述第一输出端;通过所述螺旋状流道增大水流道流程和延长所述螺旋状流道吸收热量的时间,并且实现所述多重加热管的外壁同时吸收热量,吸收热量多和水升温效率提高。
作为上述一种多重加热管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螺旋状流道沿竖直方向依次收缩或相等。
作为上述一种多重加热管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螺旋状流道的外壁吸收热量从而实现置于所述螺旋状流道内的水升温。
一种加热炉包括:
中心加热源,在所述加热炉中心轴线处提供炉火;
多个多重加热管,多个所述多重加热管之间形成热能流道;
余热加热室,置于所述多重加热管远离所述中心加热源的一侧,且利用途径所述热能流道剩余的热量对置于所述余热加热室的盘管实现升温;
加热炉外壳,靠近所述多重加热管的内壁均设置隔热层,并且所述加热炉外壳远离所述中心加热源的一端设置排气口;
所述中心加热源产生热量,且该热量沿所述热能流道被多个所述多重加热管的外壁吸收从而对置于所述多重加热管的水实现升温,而其余的热量沿所述热能流道方向排出至所述余热加热室并对所述盘管实现升温,最后沿所述排气口排出。
作为上述一种加热炉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多重加热管靠近所述中心加热源侧设置导向隔板,通过所述导向隔板将所述中心加热源产生的热量统一导向至所述热能流道。
作为上述一种加热炉的一种优选方案,多个所述多重加热管的第一输入端均连通并汇集在第一进水口,该第一进水口置于所述加热炉外壳(5)的外侧;多个所述多重加热管的第一输出端均连通并汇集在第一出水口,该第一出水口置于所述加热炉外壳的外侧。
作为上述一种加热炉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余热加热室的热量输入端贴合所述热能流道的排出口,而所述余热加热室的热量输出端贴合所述排气口。
作为上述一种加热炉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余热加热室内置所述盘管,且该盘管在所述余热加热室内通过余热升温置于所述盘管的水。
作为上述一种加热炉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盘管呈螺旋状流道,且所述盘管的第二进水口和第二出水口均设置在所述加热炉外壳的外侧。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一种加热炉及其多重加热管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所述多重加热管包括加热管主体,且该加热管主体绕其中心轴线设置连续螺旋状流道,增大水流道流程和延长所述螺旋状流道吸收热量的时间,并且实现所述多重加热管的外壁同时吸收热量,吸收热量多和水升温效率提高;
2、多个多重加热管之间形成热能流道,进一步提高多重加热管的升温效率,而该热能流道同时对多个多重加热管实现加热,所述余热加热室利用途径所述热能流道剩余的热量对置于所述余热加热室的盘管实现升温,最后沿所述排气口排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重加热管的第一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多重加热管的第二实施例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加热炉的结构示意图。
多重加热管1、中心加热源2、热能流道3、余热加热室4、加热炉外壳5、导向隔板 6、第一进水口7、第一出水口8、加热管主体10、螺旋状流道11、第一输入端111、第一输出端112、盘管41、第二进水口411、第二出水口412、隔热层51、排气口52。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目的,技术方案及技术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作为优选的说明。应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参照图1-3,一种多重加热管1包括加热管主体10,且该加热管主体10绕其中心轴线设置连续螺旋状流道11,增大水流道流程和延长所述螺旋状流道11吸收热量的时间, 并且实现所述多重加热管1的外壁同时吸收热量,吸收热量多和水升温效率提高,并且该螺旋状流道11的第一输入端111和第一输出端112处于同一轴面,水沿所述第一输入端111流入并沿所述螺旋状流道11方向流出至所述第一输出端112;同时所述加热管主体10由导热材料制成,其横截面呈中空结构;当所述多重加热管1的中心轴线与中心热源2一致,所述螺旋状流道11罩盖住所述中心热源2,而所述中心热源2产生的热量同时对所述螺旋状流道11实现热传导,所述螺旋状流道11的外壁吸收热量从而实现置于所述螺旋状流道11内的水升温,并且保温效果明显。
参照图1和2,目前所述螺旋状流道11沿竖直方向依次收缩或相等;请参照图1与图2明确列出两个实施例;
第一实施例,所述螺旋状流道11沿竖直方向依次收缩,从而呈现“八”状,所述“八”状的所述螺旋状流道11的外扩端对所述中心热源2进行罩盖,使得所述螺旋状流道11 更大范围吸收所述中心热源2产生的热量,加热效果良好。
第二实施例,所述螺旋状流道11沿竖直方向依次相等,从而呈现圆周状,所述中心热源2产生的热量沿热能流道3散发,所述圆周状的所述螺旋状流道11的对置于所述热能流道3的热量进行外围罩盖,有效吸收置于所述热能流道3内的热量,同时实现各平面的螺旋状流道11在同时吸收热量,并有效保持置于所述螺旋状流道 11的水温。
参照图1-3,一种加热炉包括多个所述多重加热管1、中心加热源2、热能流道3、余热加热室4和加热炉外壳5,该加热炉外壳5内置多个所述多重加热管1、中心加热源 2、热能流道3和余热加热室4,并且多个所述多重加热管1之间形成热能流道3,所述热能流道3的下方为所述中心加热源2,所述热能流道3的上方为所述余热加热室4,所述热能流道3分别对接所述中心加热源2和所述余热加热室4,一般的所述中心加热源2 置于所述加热炉外壳5的中心轴线处。所述中心加热源2在所述加热炉中心轴线处提供炉火,并且所述中心加热源2产生热量,同时所述中心加热源2作为所述加热炉的热量供应端;多个所述多重加热管1沿横向依次同轴包裹,而多个所述多重加热管1 之间形成热能流道3,所述中心加热源2产生的热量沿所述热能流道3导向散发,并且多个所述多重加热管1在所述热能流道3的热传导下实现置于多个所述多重加热管1的水升温,在多个所述多重加热管1没有完全利用所述热能流道3的热量情况下,途径所述热能流道3剩余的热量对置于所述余热加热室4的盘管41实现升温,从而实现余热利用;所述加热炉外壳5靠近所述多重加热管1的内壁均设置隔热层51,并且所述加热炉外壳5远离所述中心加热源2的一端设置排气口52;所述中心加热源2产生热量,且该热量沿所述热能流道3被多个所述多重加热管1的外壁吸收从而对置于所述多重加热管1的水实现升温,而其余的热量沿所述热能流道3方向排出至所述余热加热室4并对所述盘管41实现升温,最后沿所述排气口52排出。
所述多重加热管1靠近所述中心加热源2侧设置导向隔板6,所述导向隔板
6呈八字形,且所述导向隔板6两端分别对接所述中心加热源2和多个所述多重加热管1,同时所述导向隔板6与所述加热炉外壳5的内壁形成一开口端的密封腔室,且该开口端对接多个所述多重加热管1;通过所述导向隔板6将所述中心加热源2产生的热量统一导向至所述热能流道3,实现热量集中导向。
多个所述多重加热管1的第一输入端111均连通并汇集在第一进水口7,该第一进水口7置于所述加热炉外壳5的外侧;多个所述多重加热管1的第一输出端112均连通并汇集在第一出水口8,该第一出水口8置于所述加热炉外壳5的外侧;冷水对接所述第一进水口7,并在所述第一进水口7处分流至多个所述多重加热管1的第一输入端111,经所述多重加热管1的导向和在所述多重加热管1的导向中实现吸收所述中心加热源2产生的热量,后经多个所述多重加热管1的第一输出端112汇集在所述第一出水口8排出热水。
所述余热加热室4的热量输入端42贴合所述热能流道3的排出口,而所述余热加热室4的热量输出端43贴合所述排气口52;所述中心加热源2产生的热量一部分给多个所述多重加热管1吸收,由于多个所述多重加热管1吸收的热
量少于所述中心加热源2产生的热量,而那些没被吸收的热量沿所述热能流道3的排出口排出至所述余热加热室4再次利用。
所述余热加热室4内置所述盘管41,且该盘管41在所述余热加热室4内通过余热升温置于所述盘管41的水,而所述盘管41由导热材料制成,所述盘管41可吸收那些没被所述多重加热管1吸收的热量,同时实现余热升温置于所述盘管41的水。
所述盘管41呈螺旋状流道,增大水流道流程和延长所述螺旋状流道11吸收热量的时间,并且实现所述盘管41的外壁同时吸收热量,吸收热量多和水升温效率提高,且所述盘管41的第二进水口411和第二出水口412均设置在所述加热炉外壳5的外侧,冷水沿所述第二进水口411进入至所述盘管41,所述盘管41吸收那些没被所述多重加热管1吸收的热量实现对冷水升温,并在所述第二出水口412排出热水,可是所述盘管 41的热水温度低于所述多重加热管1的热水温度,而那些没被所述盘管41吸收的热量仅仅是一小部分,该热量沿所述排气口52排出。
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上述具体的实施方式,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从上述构思出发,不经过创造性的劳动,所做出的种种变换,均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一种加热炉,其特征在于,包括:
中心加热源(2),在所述加热炉中心轴线处提供炉火;
多个多重加热管(1),多个所述多重加热管(1)之间形成热能流道(3);所述多重加热管(1)包括加热管主体(10),且该加热管主体(10)绕其中心轴线设置连续螺旋状流道(11),并且该螺旋状流道(11)的第一输入端(111)和第一输出端(112)处于同一轴面,水沿所述第一输入端(111)流入并沿所述螺旋状流道(11)方向流出至所述第一输出端(112);
余热加热室(4),置于所述多重加热管(1)远离所述中心加热源(2)的一侧,且利用途径所述热能流道(3)剩余的热量对置于所述余热加热室(4)的盘管(41)实现升温;
加热炉外壳(5),靠近所述多重加热管(1)的内壁均设置隔热层(51),并且所述加热炉外壳(5)远离所述中心加热源(2)的一端设置排气口(52);所述中心加热源(2)产生热量,且该热量沿所述热能流道(3)被多个所述多重加热管(1)的外壁吸收从而对置于所述多重加热管(1)的水实现升温,而其余的热量沿所述热能流道(3)方向排出至所述余热加热室(4)并对所述盘管(41)实现升温,最后沿所述排气口(52)排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多重加热管(1)靠近所述中心加热源(2)侧设置导向隔板(6),通过所述导向隔板(6)将所述中心加热源(2)产生的热量统一导向至所述热能流道(3)。
3.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炉,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多重加热管(1)的第一输入端(111)均连通并汇集在第一进水口(7),该第一进水口(7)置于所述加热炉外壳(5)的外侧;多个所述多重加热管(1)的第一输出端(112)均连通并汇集在第一出水口(8),该第一出水口(8)置于所述加热炉外壳(5)的外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加热室(4)的热量输入端(42)贴合所述热能流道(3)的排出口,而所述余热加热室(4)的热量输出端(43)贴合所述排气口(5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余热加热室(4)内置所述盘管(41),且该盘管(41)在所述余热加热室(4)内通过余热升温置于所述盘管(41)的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盘管(41)呈螺旋状流道,且所述盘管(41)的第二进水口(411)和第二出水口(412)均设置在所述加热炉外壳(5)的外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状流道(11)沿竖直方向依次收缩或相等。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加热炉,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状流道(11)的外壁吸收热量从而实现置于所述螺旋状流道(11)内的水升温。
CN201920030637.3U 2019-01-08 2019-01-08 加热炉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1986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30637.3U CN209819864U (zh) 2019-01-08 2019-01-08 加热炉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30637.3U CN209819864U (zh) 2019-01-08 2019-01-08 加热炉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19864U true CN209819864U (zh) 2019-12-20

Family

ID=6887080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30637.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19864U (zh) 2019-01-08 2019-01-08 加热炉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1986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S61114093A (ja) 熱交換器
CN102401422A (zh) 一种燃气热水采暖装置及系统
CN102052806B (zh) 空气源热泵及供热水系统
GB2510794A (en) Heat recovery systems
CN209819864U (zh) 加热炉
CN208887447U (zh) 三维肋片换热管
KR100990544B1 (ko) 고효율 화목보일러
CN209763480U (zh) 多层多螺旋节能热风炉
CN104374098A (zh) 一种真空管太阳能集热器
CN110939929A (zh) 一种烟气换热装置
KR200446980Y1 (ko) 난방장치
CN104482677A (zh) 蓄能太阳能集热棒及太阳能热水器
CN107677150A (zh) 一种燃气壁挂炉套管式主热交换器
CN201852488U (zh) 高效节能多功能热交换器
CN114719114A (zh) 管道解堵装置
CN215637982U (zh) 一种地下温泉水热能回收利用系统用热水器装置
CN204494821U (zh) 一种用于锅炉的热交换器
CN215412496U (zh) 一种具有多通道并行管路的即热型电热水器
CN109945487A (zh) 多层多螺旋节能热风炉
CN211694837U (zh) 一种烟气换热装置
TWI540299B (zh) Vacuum tube type solar heating system
CN202229401U (zh) 一体式热泵热水器
CN214065280U (zh) 一种用于采暖器供水的双胆立式热水器
CN203053011U (zh) 快速热水双层水箱
CN218723340U (zh) 一种化工生产用热能回收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