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18515U - 一种隐藏式对开铰链 - Google Patents

一种隐藏式对开铰链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18515U
CN209818515U CN201920457021.4U CN201920457021U CN209818515U CN 209818515 U CN209818515 U CN 209818515U CN 201920457021 U CN201920457021 U CN 201920457021U CN 209818515 U CN209818515 U CN 20981851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rc
gear
space
seat body
shap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57021.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瑞鸿
张信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arllyte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arllyte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arllytec Co Ltd filed Critical Jarllytec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57021.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1851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1851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1851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ivots And Pivotal Connection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隐藏式对开铰链,是在一半圆形座体上设有间隔并列的第一、第二空间,第一齿轮的两端及第二齿轮的两端分别枢接半圆形座体,且第一、第二齿轮分别定位于第一、第二空间之中,第一齿轮的一端连接第一扭力单元,第二齿轮的一端连接第二扭力单元;一第一转动件一端的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一支架,第一转动件另一端的第一弧形齿条齿合第一齿轮,以摆动限位于第一齿轮与第一内弧面之间;而一第二转动件一端的第二连接部连接一第二支架,第二转动件另一端的第二弧形齿条齿合第二齿轮,以摆动限位于第二齿轮与第二内弧面之间。

Description

一种隐藏式对开铰链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有关于一种铰链,尤指一种折叠式电子装置的隐藏式对开铰链。
背景技术
传统折叠式电子装置,例如笔记型电脑的显示器和底座,主要是通过单心轴铰链分别接连显示器侧边与底座以形成枢设,以使显示器能相对于底座翻转掀起或闭合。其中,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发明公开第CN102606616A号的“电子装置及铰链”专利案所示(以下称前案1),即可以通过同轴枢接的二臂的作动,以达到上述掀起、闭合及隐藏的效果。如此一来,为了安装多个弹片、垫片和螺帽所组成的扭力模组,若要在结构设计上不突兀、甚至是隐蔽,就需要具有足够的容置空间,但是也将使得整体的体积变大,不但不利于整体设计,且不符合整体体积逐渐趋向轻、薄的市场需求。
之后,为了改进上述前案1的缺点,本申请人提出了改良方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用新型第CN208565248U号的“一种隐藏式对开铰链”专利案所示(以下称前案2),是在一半圆形座体的第一座体上设有具有开口的第一弧形轨道空间,第二座体上设具有开口的第二弧形轨道空间,两个开口的开口方向相反;一第一转动件的第一连接部连接第一支架,第一弧形部穿过第一座体的第一开口,并以可相对滑动的方式容纳于第一弧形轨道空间之中,第一弧形部的一端设有两个具第一间隔的第一弹性臂;而一第二转动件的第二连接部连接第二支架,第二转动件的第二弧形部穿过第二座体的第二开口,并以可相对滑动的方式容纳于第二弧形轨道空间之中,第二弧形部的一端设有两个具有第二间隔的第二弹性臂。因此,使各个转动件通过与各转动块并列的多个转动片所产生的扭力,在掀起或闭合动作的过程中形成支撑作用。通过上述结构,即可使组合构件简单化,又可调整结构强度及扭力大小。
但是,前案2的“一种隐藏式对开铰链”专利案所公开的结构,在其两个转动件相对翻转而掀起或闭合动作的过程中,仅依靠多个转动片虽然能产生足够的扭力以提供支撑作用,但在持续翻转期间却缺少了使扭力继续稳定维持在预设范围内的控制手段,致使各个转动件所产生的扭力在持续翻转期间不易稳定维持在预设范围内(例如在每个翻转角度所产生的扭力会有不一致或不在预设范围区间的情况)。因此,为了提供一种有别于现有技术的结构,并改善上述的缺点,且避免仅依靠各个转动件的多个转动片来提供支撑作用,发明人积多年的经验及不断的研发改进,遂有本实用新型的产生。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隐藏式对开铰链,能解决前案1的现有技术的整体体积大而不利于整体设计,以及解决前案2的缺少有效同步连动维持扭力和协同稳定扭力支撑的控制手段等问题,还能保留前案2的堆叠的扭力板片所组成的扭力单元的技术所具有效缩小整体厚度以利于设计,既达到整体体积轻、薄的目的适应市场需求,又具有视规格以调整扭力大小等优点,通过将堆叠的扭力板片移至整体结构的外侧,再加上各个弧形齿条搭配各齿轮的齿合连动的功效,来持续协同稳定扭力支撑作用,还能够共同分担负荷,在多次翻转之后,转轴不会松动且有效提高了转轴的使用寿命;转轴在打开之后,也能够提供良好的定位作用,以保证翻转掀开的显示器或盖体不会在本身的重力作用下自然下坠。
而其解决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隐藏式对开铰链系包括一半圆形座体、一第一齿轮、一第一扭力单元、一第二齿轮、一第二扭力单元、一第一转动件以及一第二转动件。其中,半圆形座体具有反向的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第一侧面及第二侧面之间具有间隔并列的第一空间及第二空间,第一空间及第二空间的开口方向相同,第一空间内具有第一内弧面,第二空间内具有第二内弧面;第一齿轮的两端分别枢接半圆形座体,第一齿轮定位于第一空间之中,第一齿轮的一端连接第一扭力单元,第一扭力单元邻接半圆形座体的第一侧面;第二齿轮的两端分别枢接半圆形座体,第二齿轮定位于第二空间之中,第二齿轮的一端连接第二扭力单元,第二扭力单元邻接半圆形座体的第二侧面;第一转动件包括一第一连接部及一第一弧形部,第一连接部连接一第一支架,第一弧形部的内弧面具有一第一弧形齿条,第一弧形齿条齿合第一齿轮,第一弧形部以可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于第一齿轮与第一内弧面之间;而第二转动件是包括一第二连接部及一第二弧形部,第二连接部连接一第二支架,第二弧形部的内弧面具有一第二弧形齿条,第二弧形齿条齿合第二齿轮,第二弧形部以可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于第二齿轮与第二内弧面之间。
本实用新型所设的另外一隐藏式对开铰链还包括一第一惰齿轮及一第二惰齿轮,第一齿轮齿合第一惰齿轮,第一惰齿轮的一端连接第一扭力单元,第一扭力单元邻接半圆形座体的该第一侧面;而第二齿轮齿合第二惰齿轮,第二惰齿轮的一端连接第二扭力单元,第二扭力单元邻接半圆形座体的该第二侧面。
实施时,半圆形座体包括依序连接的一第一侧板、一第一弧块、一中间板、一第二弧块及一第二侧板,第一空间形成于第一侧板、第一弧块及中间板之间,第二空间形成于第二侧板、第二弧块及中间板之间。
实施时,第一弧块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开槽,该第一开槽内枢接定位至少一第一滚筒,至少一个第一滚筒分别抵压第一弧形部的外弧面。
实施时,第二弧块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开槽,该第二开槽内枢接定位至少一个第二滚筒,第二滚筒分别抵压第二弧形部的外弧面。
实施时,第一弧块的一端具有一第一定位块,第一转动件的第一连接部具有一第一定位孔,第一定位块定位于第一定位孔。第二弧块的一端具有一第二定位块,第二转动件的第二连接部具有一第二定位孔,第二定位块定位于第二定位孔。
实施时,第一扭力单元包括多个堆叠的第一板片,第一板片的一端枢接第一侧板,第一板片的另外一端设有具有开口的一第一套环。第二扭力单元包括多个堆叠的第二板片,第二板片的一端枢接第二侧板,第二板片的另外一端设有具有开口的一第二套环。
实施时,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第一限位件,第一限位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半圆形座体,第一限位件定位于第一空间之中,第一弧形部是以可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于第一限位件与第一内弧面之间。
实施时,本实用新型还包括一第二限位件,第二限位件的两端分别连接半圆形座体,第二限位件定位于第二空间之中,第二弧形部是以可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于第二限位件与第二内弧面之间。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扭力单元及第二扭力单元分别是以多个第一板片及多个第二板片叠合的方式组成,因此,有助于缩减体积而不会占用空间,并有利于电子装置的整体设计,以达到整体体积轻、薄的市场需求。
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板片及第二板片是以厚度较薄的金属片冲压制成,通过叠合的第一扭力单元及第二扭力单元结构,能够视规格以增加或减少整体厚度,进而调整扭力大小。也就是说,当需要扭力大一点时,可以增加第一板片或第二板片的数量;反之,需要小扭力时,可减少第一板片或第二板片的数量以调整扭力值。因此,不但可以方便调整结构强度,且可以视规格以调整扭力的大小。另外,由于第一板片及第二板片分别定位于半圆形座体的两外侧,则可使使用者方便增加或移除第一板片或第二板片,以分别调整第一扭力单元及第二扭力单元的扭力大小,也节省了前案2的第一、第二弧曲部以及第一、第二限位件等组成构件及相关工序和成本。
3、本实用新型的两个转动件分别在半圆形座体的第一空间及第二空间内相对转动时,由于第一弧形齿条齿合第一齿轮,第二弧形齿条齿合第二齿轮,或是更进一步分别齿合连动第一惰齿轮和第二惰齿轮,因此通过各个弧形齿条搭配各齿轮所形成的齿合连动功效,以控制扭力稳定维持在预设范围内,且第一弧形齿条齿峰部抵压第一限位件,第二弧形齿条齿峰部抵压第二限位件,因此,可以使第一弧形部及第二弧形部有效限位,使显示器与底座相对的稳定转动。而由于第一滚筒抵压第一弧形部的外弧面,第二滚筒抵压第二弧形部的外弧面,因此,当显示器与底座相对开合时,可以形成辅助稳定功能,使开合动作更顺畅。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元件分解图;
图2: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3: 图2的A-A’剖面图;
图4: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在展开时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5: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在展开时的剖面示意图;
图6:本实用新型的第一实施例在展开时另外一角度的立体外观示意图;
图7: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的侧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隐藏式对开铰链
2半圆形座体
21第一侧板
211第一侧面
22第一弧块
221第一内弧面
222第一定位块
223第一开槽
224第一滚筒
23中间板
24第二弧块
241第二内弧面
242第二定位块
243第二开槽
244第二滚筒
25第二侧板
251第二侧面
26第一空间
27第二空间
3第一齿轮
31第一惰齿轮
32第一限位件
4第二齿轮
41第二惰齿轮
42第二限位件
5第一扭力单元
51第一板片
511第一套环
6第二扭力单元
61第二板片
611第二套环
7第一转动件
71第一连接部
711第一定位孔
72第一弧形部
721第一弧形齿条
8第二转动件
81第二连接部
811第二定位孔
82第二弧形部
821第二弧形齿条
91第一支架
92第二支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推广,因此本实用新型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请参阅图1至图2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隐藏式对开铰链1的第一实施例,包括一半圆形座体2、一第一齿轮3、一第二齿轮4、一第一扭力单元5、一第二扭力单元6、一第一转动件7以及一第二转动件8。其中,第一转动件7的第一连接部71连接于一电子装置的显示器的第一支架91侧边,第二转动件8的第二连接部81连接于电子装置的底座的第二支架92侧边,以在第一转动件7及第二转动件8分别以半圆形座体2为轴心而相对转动时,使显示器与底座相对翻转。
请参阅图1至图6所示,半圆形座体2包括一第一侧板21、一第一弧块22、一中间板23、一第二弧块24及一第二侧板25,第一侧板21、第一弧块22、中间板23、第二弧块24及第二侧板25依序横向层叠,并以多个铆钉穿过以连接成一体。第一侧板21的外侧面做为第一侧面211,第二侧板25的外侧面做为第二侧面251,第一侧面211及第二侧面251反向于半圆形座体2的两侧;第一侧板21、第一弧块22及中间板23之间形成一第一空间26,第二侧板25、第二弧块24及中间板23之间形成一第二空间27,第一空间26与第二空间27分别为截面呈劣弓形的弧形凹槽,第一空间26与第二空间27间隔并列于第一侧面211与第二侧面251之间,且第一空间26与第二空间27的开口方向相同。
第一弧块22具有一第一内弧面221,第一内弧面221位于第一空间26之中;第一弧块22的一端具有一第一定位块222,第一弧块22的弧形面上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一开槽223,可选择在单个或是多个第一开槽223的其中之一嵌入并枢接一第一滚筒224,但不限于此实施,也可选择在各个第一开槽223内分别嵌入并枢接一第一滚筒224;第二弧块24具有一第二内弧面241,第二内弧面241位于第二空间27之中;第二弧块24的一端具有一第二定位块242,第二弧块24的弧形面上具有一个或多个第二开槽243,可选择在单个或是多个第二开槽243的其中的一嵌入并枢接一第二滚筒244,但不限于此实施,也可选择在各个第二开槽243内分别嵌入并枢接一第二滚筒244。
第一齿轮3与第二齿轮4分别定位于第一空间26与第二空间27之中,第一齿轮3的两端分别枢接第一侧板21与中间板23,第二齿轮4的两端分别枢接中间板23与第二侧板25。第一齿轮3齿合一第一惰齿轮31,第一惰齿轮31的两端分别枢接第一侧板21与中间板23,且第一惰齿轮31的一端穿过第一侧板21;第二齿轮4齿合一第二惰齿轮41,第二惰齿轮41的两端分别枢接中间板23与第二侧板25,且第二惰齿轮41的一端穿过第二侧板25。
第一扭力单元5邻接半圆形座体2的第一侧面211,第一扭力单元5是由多个第一板片51堆叠而成,第一扭力单元5的一端枢接于第一侧板21,各个第一板片51的另一端设有具有开口的一第一套环511,第一套环511套接第一惰齿轮31的一端;而第二扭力单元6是邻接半圆形座体2的第二侧面251,第二扭力单元6是由多个第二板片61堆叠而成,第二扭力单元6的一端枢接第二侧板25,各个第二板片61的另一端设有具有开口的一第二套环611,第二套环611套接第二惰齿轮41的一端。另外,两个直筒分别定位于第一空间26与第二空间27之中,其中一直筒的两端分别枢接于第一侧板21与中间板23,该直筒与第一齿轮3的轴线相互平行,该直筒做为第一限位件32;而另外一直筒的两端分别枢接于中间板23与第二侧板25,该直筒与第二齿轮的轴线4相互平行,该直筒做为第二限位件42。
第一转动件7为一弯折片,包括平板状的一第一连接部71及由第一连接部71的一端反向延伸的一第一弧形部72,第一连接部71的板面上具有一第一定位孔711,第一弧块22的第一定位块222穿过,以使第一转动件7定位在展开的位置上;第一弧形部72为截面呈劣弓形的弧形板块,第一弧形部72的内弧面具有一第一弧形齿条721,第一弧形齿条721齿合第一齿轮3,且第一弧形齿条721的齿峰部抵压第一限位件32,可形成滚动摩擦,以使第一弧形部72以可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于第一齿轮3、第一限位件32与第一弧块22的第一内弧面221之间;而第一弧形部72的外弧面抵压住第一弧块22的单个或多个第一滚筒224,则可形成滚动摩擦,其中采用多个第一滚筒224可使第一弧形部72摆动更顺畅。
而第二转动件8为与第一转动件7的外形相同但是反向设置的一弯折片,第二转动件8包括平板状的一第二连接部81及由第二连接部81的一端反向延伸的一第二弧形部82,第二连接部81的板面上具有一第二定位孔811,第二弧块24的第二定位块242穿过,以使第二转动件8定位在展开的位置上;第二弧形部82为截面呈劣弓形的弧形板块,第二弧形部82的内弧面具有一第二弧形齿条821,第二弧形齿条821齿合第二齿轮4,且第二弧形齿条821的齿峰部抵压第二限位件42,可形成滚动摩擦,以使第二弧形部82以可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于第二齿轮4、第二限位件42与第二弧块24的第二内弧面241之间;而第二弧形部82的外弧面抵压住第二弧块24的单个或多个第二滚筒244,则可形成滚动摩擦,其中采用多个第二滚筒244可使第二弧形部82摆动更顺畅。
因此,在显示器相对于底座在翻转至闭合或完全展开在角度大约180度的过程中,通过第一弧形齿条721齿合第一齿轮3,第一齿轮3齿合第一惰齿轮31以同步连动,再通过第一扭力单元5与第一惰齿轮31一端之间的同步转动摩擦以产生扭力,并使扭力在每个转动角度稳定维持在预设范围内,另外一方面通过第二弧形齿条821齿合第二齿轮4,第二齿轮4齿合第二惰轮41以同步连动,再通过第二扭力单元6与第二惰齿轮41一端之间的转动摩擦以产生扭力,并使扭力在每个转动角度稳定维持在预设范围内,即可使显示器与底座相对的稳定转动,还可使显示器与底座在转动时能自由停滞在一定角度上。而由于多个第一滚筒224同时抵压第一弧形部72的外弧面,多个第二滚筒244同时抵压第二弧形部82的外弧面,则可使第一弧形部72与第二弧形部82摆动更顺畅,并形成辅助稳定功能,使显示器与底座的相对开合动作更顺畅。另外,当显示器相对于底座在完全展开在角度大约180度时,通过第一弧块22的第一定位块222穿过第一连接部71的第一定位孔711,以及第二弧块24的第二定位块242穿过第二连接部81的第二定位孔811时,可使第一转动件7与第二转动件8止挡定位在展开的位置上而不会继续转动。
请参阅图7所示,其为本实用新型隐藏式对开铰链1的第二实施例,其与第一实施例不同之处在于:第一扭力单元5的多个第一板片51的多个第一套环511同时套接第一齿轮3的一端;而第二扭力单元6的多个第二板片61的多个第二套环611同时套接第二齿轮4的一端。因此,通过第一扭力单元5与第一齿轮3的一端形成同步转动摩擦以产生扭力,并使扭力在每个转动角度稳定维持在预设范围内,并通过第二扭力单元6与第一齿轮4的一端形成同步转动摩擦以产生扭力,并使扭力在每个转动角度稳定维持在预设范围内,同样可以使显示器与底座在转动时能自由停滞在一定角度上。
因此,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的优点:
1、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扭力单元及第二扭力单元分别是以多个第一板片及多个第二板片叠合的方式组成,因此,有助于缩减体积而不会占用空间,并有利于电子装置的整体设计,以达到整体体积轻、薄的市场需求。
2、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板片及第二板片是以厚度较薄的金属片冲压制成,通过叠合的第一扭力单元及第二扭力单元结构,能够视规格以增加或减少整体厚度,进而调整扭力大小。也就是说,当需要扭力大一点时,可以增加第一板片或第二板片的数量;反之,需要小扭力时,可减少第一板片或第二板片的数量以调整扭力值。因此,不但可以方便调整结构强度,且可以视规格以调整扭力的大小。另外,由于第一板片及第二板片分别定位于半圆形座体的两外侧,则可使使用者方便增加或移除第一板片或第二板片,以分别调整第一扭力单元及第二扭力单元的扭力大小,也节省了前案2的第一、第二弧曲部以及第一、第二限位件等组成构件及相关工序和成本。
3、本实用新型的两个转动件分别在半圆形座体的第一空间及第二空间内相对转动时,由于第一弧形齿条齿合第一齿轮,第二弧形齿条齿合第二齿轮,或是更进一步分别齿合连动第一惰齿轮和第二惰齿轮,因此通过各个弧形齿条搭配各齿轮所形成的齿合连动功效,以控制扭力稳定维持在预设范围内,且第一弧形齿条齿峰部抵压第一限位件,第二弧形齿条齿峰部抵压第二限位件,因此,可以使第一弧形部及第二弧形部有效限位,使显示器与底座相对的稳定转动。而由于第一滚筒抵压第一弧形部的外弧面,第二滚筒抵压第二弧形部的外弧面,因此,当显示器与底座相对开合时,可以形成辅助稳定功能,使开合动作更顺畅。
以上说明内容仅为本实用新型较佳实施例,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Claims (11)

1.一种隐藏式对开铰链,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半圆形座体,具有反向的一第一侧面及一第二侧面,该第一侧面及该第二侧面之间具有间隔并列的一第一空间及一第二空间,该第一空间及该第二空间的开口方向相同,该第一空间内具有一第一内弧面,该第二空间内具有一第二内弧面;
一第一齿轮,其两端分别枢接于该半圆形座体,该第一齿轮定位于该第一空间之中,该第一齿轮的一端连接一第一扭力单元,该第一扭力单元邻接该半圆形座体的该第一侧面;
一第二齿轮,其两端分别枢接该半圆形座体,该第二齿轮定位于该第二空间之中,该第二齿轮的一端连接一第二扭力单元,该第二扭力单元邻接该半圆形座体的该第二侧面;
一第一转动件,包括一第一连接部及一第一弧形部,该第一连接部连接一第一支架,该第一弧形部的内弧面具有一第一弧形齿条,该第一弧形齿条齿合该第一齿轮,该第一弧形部以可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于该第一齿轮与该第一内弧面之间;以及
一第二转动件,包括一第二连接部及一第二弧形部,该第二连接部连接一第二支架,该第二弧形部的内弧面具有一第二弧形齿条,该第二弧形齿条齿合该第二齿轮,该第二弧形部以可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于该第二齿轮与该第二内弧面之间。
2.一种隐藏式对开铰链,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半圆形座体,具有反向的一第一侧面及一第二侧面,该第一侧面及该第二侧面之间具有间隔并列的一第一空间及一第二空间,该第一空间及该第二空间的开口方向相同,该第一空间内具有一第一内弧面,该第二空间内具有一第二内弧面;
一第一齿轮,其两端分别枢接于该半圆形座体,该第一齿轮定位于该第一空间之中,该第一齿轮齿合一第一惰齿轮,该第一惰齿轮的一端连接一第一扭力单元,该第一扭力单元邻接该半圆形座体的该第一侧面;
一第二齿轮,其两端分别枢接于该半圆形座体,该第二齿轮定位于该第二空间之中,该第二齿轮齿合一第二惰齿轮,该第二惰齿轮的一端连接一第二扭力单元,该第二扭力单元邻接该半圆形座体的该第二侧面;
一第一转动件,包括一第一连接部及一第一弧形部,该第一连接部连接一第一支架,该第一弧形部的内弧面具有一第一弧形齿条,该第一弧形齿条齿合该第一齿轮,该第一弧形部以可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于该第一齿轮与该第一内弧面之间;以及
一第二转动件,包括一第二连接部及一第二弧形部,该第二连接部连接一第二支架,该第二弧形部的内弧面具有一第二弧形齿条,该第二弧形齿条齿合该第二齿轮,该第二弧形部以可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于该第二齿轮与该第二内弧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隐藏式对开铰链,其特征在于:该半圆形座体包括依序连接的一第一侧板、一第一弧块、一中间板、一第二弧块及一第二侧板,该第一空间形成于该第一侧板、该第一弧块及该中间板之间,该第二空间形成于该第二侧板、该第二弧块及该中间板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隐藏式对开铰链,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弧块具有至少一个第一开槽,该第一开槽内枢接定位至少一个第一滚筒,该第一滚筒分别抵压该第一弧形部的外弧面。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隐藏式对开铰链,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弧块具有至少一个第二开槽,该第二开槽内枢接定位至少一个第二滚筒,该第二滚筒分别抵压该第二弧形部的外弧面。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隐藏式对开铰链,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弧块的一端具有一第一定位块,该第一转动件的该第一连接部具有一第一定位孔,该第一定位块定位于该第一定位孔。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隐藏式对开铰链,其特征在于:该第二弧块的一端具有一第二定位块,该第二转动件的该第二连接部具有一第二定位孔,该第二定位块定位于该第二定位孔。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隐藏式对开铰链,其特征在于:该第一扭力单元包括多个堆叠的第一板片,该第一板片的一端枢接该第一侧板,该第一板片的另一端设有具有开口的一第一套环。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隐藏式对开铰链,其特征在于:该第二扭力单元包括多个堆叠的第二板片,该第二板片的一端枢接该第二侧板,该第二板片的另一端设有具有开口的一第二套环。
10.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隐藏式对开铰链,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第一限位件,该第一限位件的两端分别连接该半圆形座体,该第一限位件定位于该第一空间之中,该第一弧形部以可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于该第一限位件与该第一内弧面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隐藏式对开铰链,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一第二限位件,该第二限位件的两端分别连接该半圆形座体,该第二限位件定位于该第二空间之中,该第二弧形部是以可相对弧形摆动的方式限位于该第二限位件与该第二内弧面之间。
CN201920457021.4U 2019-04-04 2019-04-04 一种隐藏式对开铰链 Active CN20981851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57021.4U CN209818515U (zh) 2019-04-04 2019-04-04 一种隐藏式对开铰链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57021.4U CN209818515U (zh) 2019-04-04 2019-04-04 一种隐藏式对开铰链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18515U true CN209818515U (zh) 2019-12-20

Family

ID=6887903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57021.4U Active CN209818515U (zh) 2019-04-04 2019-04-04 一种隐藏式对开铰链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18515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21610A (zh) * 2020-12-18 2021-04-09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一种铰链装置
CN113757246A (zh) * 2021-08-17 2021-12-07 东莞市中科冠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虚轴阻尼转轴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621610A (zh) * 2020-12-18 2021-04-09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一种铰链装置
CN112621610B (zh) * 2020-12-18 2022-11-29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一种铰链装置
CN113757246A (zh) * 2021-08-17 2021-12-07 东莞市中科冠腾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虚轴阻尼转轴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18515U (zh) 一种隐藏式对开铰链
TWI697629B (zh) 隱藏式對開鉸鏈
TWI487464B (zh) 可攜式電腦
US11353931B2 (en) Hinge device for a foldable device
US20030056322A1 (en) Hinge device
JP5248768B2 (ja) 液晶表示装置
CN109949707B (zh) 可折叠显示装置
TWM581652U (zh) 隱藏式對開鉸鏈
CN103186184A (zh) 电子装置的扩展座及其连接器机构
WO2007086281A1 (ja) ヒンジ装置並びにヒンジ装置を用いた電子機器
TWI679522B (zh) 折疊式裝置的轉軸模組(二)
US20180145714A1 (en) Protecting and supporting device for electronic tablet device
CN202634496U (zh) 翻盖式移动终端
CN214661465U (zh) 对开式铰链结构
CN210488375U (zh) 竖屏型及滑板型笔记本电脑
CN2627170Y (zh) 双铰链装置
TWM563730U (zh) 雙軸式樞紐裝置
TWM580108U (zh) 隱藏式對開鉸鍊
TWM413776U (en) Single-packet-type bi-axial hinge
CN2754312Y (zh) 手持电子装置
CN2708363Y (zh) 笔记本电脑用转轴装置
CN213064312U (zh) 对开式铰链结构
TW202123802A (zh) 隱藏型對開鉸鏈
CN214171109U (zh) 双轴交替翻转结构
CN211371002U (zh) 双轴铰链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