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17032U - 一种绿化带生物滞留带 - Google Patents

一种绿化带生物滞留带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17032U
CN209817032U CN201920198995.5U CN201920198995U CN209817032U CN 209817032 U CN209817032 U CN 209817032U CN 201920198995 U CN201920198995 U CN 201920198995U CN 209817032 U CN209817032 U CN 20981703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reenbelt
green belt
overflow
belt
bioreten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98995.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建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iangsu Far Han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iangsu Far Han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iangsu Far Han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filed Critical Jiangsu Far Han Architectural Desig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98995.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1703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1703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1703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30/00Adapting or protecting infrastructure or their operation
    • Y02A30/60Planning or developing urban green infrastructure

Landscapes

  • Revetment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化带的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绿化带生物滞留带,包括绿化带,还包括安装在绿化带内的溢流组件,所述溢流组件包括溢流口、安装在溢流口底部的连接管,所述绿化带的顶面由绿化带的边沿朝向溢流口的方向向下倾斜,所述连接管的侧壁设置有与外部雨水井连接的支管,所述溢流口的顶部设置有多个透水孔,所述透水孔的底部与绿化带的顶面在同一平面上。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绿化带生物滞留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绿化带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绿化带生物滞留带。
背景技术
目前绿化带是一种日常生活中用于提高城市绿化的一种条形地带。现阶段的绿化带下雨天对于雨水没有积存和蓄滞能力,仅仅能够通过植物截流以及土壤过滤滞留处理小流量径流雨水,当降雨量较大时,容易造成绿化带表面积水,对绿化带表变植株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绿化带生物滞留带,具有减少下雨天绿化带表面积水对于植物的影响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绿化带生物滞留带,包括绿化带,还包括安装在绿化带内的溢流组件,所述溢流组件包括溢流口、安装在溢流口底部的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侧壁设置有与外部雨水井连接的支管,所述溢流口的顶部设置有透水孔,所述透水孔的底部与绿化带的顶面在同一平面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天气为下雨天时,水流在绿化带的表面聚集,通过绿化带顶面倾斜的斜面将水流汇聚到溢流口内,防止降雨量过大时,雨水在绿化带的表面积聚后向溢流口处聚集,然后通过溢流口将水流导入雨水井内,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溢流组件还包括安装在连接管底部的定位板,所述绿化带上开设有供定位板插入的插槽,所述溢流组件安装在插槽内,然后将插槽使用砾石进行填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时,绿化带上开设供定位板放置的插槽,当定位板放置在插槽内后,在插槽内使用砾石进行填充,从而方便了溢流组件与绿化带之间的安装,且增加了溢流组件与绿化带之间的结合强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溢流口的顶部伸出绿化带外,所述溢流口的顶部设置有一盖合透水孔的过滤板,所述过滤板上开设有供水流过的过滤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溢流口的顶部设置过滤板,水流中附带的较大的杂质能够通过过滤板进行过滤,从而降低了溢流口发生堵塞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溢流口的边沿处设置有导向斜面。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溢流口的边沿处设置导向斜面,当溢流口的底部发生堵塞时,水流能够通过导向斜面上的过滤空流入溢水口内,从而进一步降低了溢流口发生堵塞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绿化带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导向雨水的边坡,所述边坡由绿化带的两侧朝向溢流口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绿化带的两侧设置用于导向雨水的边坡,当绿化带的表面有积水时,能够通过边坡将水流全部导入到溢流口内,从而降低了绿化带的表面产生积水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的概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绿化带的底部设置有防渗土工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绿化带的底部设置防渗土工膜,降低了绿化带的底部的地基在雨水的浸泡下发生软化变形的概率,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绿化带的使用寿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绿化带的表面具有用于种植植被的滞水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绿化带的表面设置有用于种植植被的滞水层,通过在绿化带的表面种植纸杯,从而提升了绿化带的蓄水能力。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滞水层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防止雨水冲刷的覆盖层。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滞水层的下方设置覆盖层,覆盖层铺设材料为松树皮、陶粒、钢渣等,具有防止雨水的流量过大时造成覆盖层顶部的滞水层被冲刷变形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绿化带的底部位于防渗土工膜的上方设置有砾石排水层,所述砾石排水层内设置有盲管。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绿化带的底部设置砾石排水层,能够对水流起到一定的沉降过滤作用,减少了雨水中含有的杂质,并且在砾石排水层内设置盲管,当砾石排水层内的水流量过大时,能够通过盲管的自动吸水作用,将多余的水流从盲管导入到雨水井内,避免了绿化带内部积水,造成植物的根部发生腐烂。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上述一种绿化生物滞留带通过设置溢水组件,具有减少下雨天绿化带表面积水对于植物的影响的效果;
2.上述实用新型通过设置滞水层,具有绿化带的蓄水能力的效果;
3.上述实用新型通过设置砾石排水层,具有将多余的雨水导入到雨水井内,从而避免了绿湖带内部积水造成植物的根部腐烂的效果。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中,1、绿化带;11、边坡;12、防渗土工膜;13、滞水层;14、覆盖层;15、过滤层;16、砾石排水层;17、盲管;2、溢流组件;21、溢流口;211、透水孔;212、过滤板;213、过滤孔;214、导向斜面;22、连接管;221、定位板;23、支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附图1,一种绿化带1生物滞留带,包括绿化带1以及安装在绿化带1内的溢流组件2。
参照附图1和附图2,溢流组件2包括溢流口21、安装在溢流口21底部的连接管22,连接管22的侧壁设置有与外部雨水井连接的支管23,溢流口21的顶部设置有多个透水孔211,透水孔211的底部与绿化带1的顶面在同一平面上。
参照附图1和附图2,溢流口21的顶部伸出绿化带1外,溢流口21的顶部设置有一盖合透水孔211的过滤板212,过滤板212上开设有供水流过的过滤孔213。溢流口21的边沿处设置有导向斜面214。
生物滞留带的底部设置有一定位板221,绿化带1上开设有供定位板221插入的插槽,溢流组件2安装在插槽内,然后将插槽使用砾石进行填充。
参照附图1,绿化带1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导向雨水的边坡11,边坡11由绿化带1的两侧朝向溢流口21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本实施例中,边坡11的倾斜角度为30°。
参照附图1,绿化带1的底部设置有防渗土工膜12,本实施例中,防渗土工膜12设置在靠近建筑物以及建筑物地库顶板上,用于实现建筑物和建筑物地库的防水。
参照附图1,绿化带1的表面具有用于种植植被的滞水层13。滞水层13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防止雨水冲刷的覆盖层14。覆盖层14的厚度为50mm,覆盖层14敷设材料为松树皮、陶粒以及钢渣。覆盖层14的底部设置有过滤层15,过滤层15选用成品混合基质材料填料,该材料的渗透率不小于100mm/h,邮寄含量不小于3%至5%,用于过滤水流中的杂质。
参照附图1,过滤层15的下方设置有砾石排水层16,排水层由厚度为30mm且铺设材料为粒径5mm-15mm的厚碎石以及厚度为250mm且铺设粒径为30mm-50mm的厚碎石组成,用于进一步对雨水内的杂质进行沉降。
参照附图1,绿化带1的底部位于防渗土工膜12的上方设置有砾石排水层16,砾石排水层16内设置有盲管17,将砾石排水层16内的多余水分通过盲管17排出到外部的雨水井内。
本实施例的使用原理为:当天气为下雨天时,水流在绿化带1的表面聚集,通过绿化带1顶面倾斜的斜面将水流汇聚到溢流口21内,防止降雨量过大时,雨水在绿化带1的表面积聚后向溢流口21处聚集,然后通过溢流口21将水流导入雨水井内,对植物的生长产生不良影响。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绿化带(1)生物滞留带,包括绿化带(1),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在绿化带(1)内的溢流组件(2),所述溢流组件(2)包括溢流口(21)、安装在溢流口(21)底部的连接管(22),所述连接管(22)的侧壁设置有与外部雨水井连接的支管(23),所述溢流口(21)的顶部设置有多个透水孔(211),所述透水孔(211)的底部与绿化带(1)的顶面在同一平面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绿化带(1)生物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生物滞留带的底部设置有一定位板(221),所述绿化带(1)上开设有供定位板(221)插入的插槽,所述溢流组件(2)安装在插槽内,然后将插槽使用砾石进行填充。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绿化带(1)生物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21)的顶部伸出绿化带(1)外,所述溢流口(21)的顶部设置有一盖合透水孔(211)的过滤板(212),所述过滤板(212)上开设有供水流过的过滤孔(2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绿化带(1)生物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溢流口(21)的边沿处设置有导向斜面(21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绿化带(1)生物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带(1)的两侧设置有用于导向雨水的边坡(11),所述边坡(11)由绿化带(1)的两侧朝向溢流口(21)的方向向下倾斜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绿化带(1)生物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带(1)的底部设置有防渗土工膜(1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绿化带(1)生物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带(1)的表面具有用于种植植被的滞水层(13)。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绿化带(1)生物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滞水层(13)的下方设置有用于防止雨水冲刷的覆盖层(1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绿化带(1)生物滞留带,其特征在于:所述绿化带(1)的底部位于防渗土工膜(12)的上方设置有砾石排水层(16),所述砾石排水层(16)内设置有盲管(17)。
CN201920198995.5U 2019-02-15 2019-02-15 一种绿化带生物滞留带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1703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98995.5U CN209817032U (zh) 2019-02-15 2019-02-15 一种绿化带生物滞留带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98995.5U CN209817032U (zh) 2019-02-15 2019-02-15 一种绿化带生物滞留带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17032U true CN209817032U (zh) 2019-12-20

Family

ID=6887312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98995.5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817032U (zh) 2019-02-15 2019-02-15 一种绿化带生物滞留带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1703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538161U (zh) 一种地下工程顶板虹吸排水收集系统
CN209039914U (zh) 基于海绵城市的道路生物净化滞留带
CN214116694U (zh) 一种生态种植箱及应用该种植箱的水利生态硬质驳岸
CN212582728U (zh) 一种带有绿化结构的挡土墙
CN212772690U (zh) 一种车库顶板虹吸式排水系统
CN206616662U (zh) 一种住宅区海绵城市设施系统
CN209817032U (zh) 一种绿化带生物滞留带
CN213847790U (zh) 一种高位花坛
CN216362919U (zh) 一种新型社区雨水花园
CN211421345U (zh) 一种生物滞留带系统
CN212561003U (zh) 一种绿化环保高效控水地面系统
CN209429196U (zh) 一种混凝土铺装路面雨水收集和绿植灌溉组合系统
CN207714473U (zh) 一种适用于粘土地区的雨水花园
CN219741308U (zh) 一种树根养护结构
CN217232433U (zh) 一种屋顶花园给排水设备装置
CN212971022U (zh) 一种侵蚀坡地生态植草沟
CN216949139U (zh) 一种相邻铺装构造的屋面绿化种植池
CN216739927U (zh) 一种基于生态树池的排水连接结构
CN215629146U (zh) 一种体育场草坪坪床
CN215561617U (zh) 一种基于透水混凝土层的生态社区系统
CN213951822U (zh) 一种新型透水式生态边沟
CN218933385U (zh) 一种用于植被土层的集水沟组件
CN217150089U (zh) 一种水土保持生态砖
CN217722149U (zh) 树穴结构
CN219773146U (zh) 一种存蓄渗透排放一体化雨水口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20

Termination date: 20220215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