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14252U - 机舱通风系统及船舶 - Google Patents

机舱通风系统及船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14252U
CN209814252U CN201920272381.7U CN201920272381U CN209814252U CN 209814252 U CN209814252 U CN 209814252U CN 201920272381 U CN201920272381 U CN 201920272381U CN 209814252 U CN209814252 U CN 2098142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an
frequency
control device
value
pressure det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7238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笑驰
汤瑾璟
李俊
韩金印
姚望
华先亮
向新桃
王斯琪
陈立
刘梦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Merchant Ship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SC No 604 Research Institute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Merchant Ship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SC No 604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Merchant Ship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SC No 604 Research Institute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Merchant Ship Design and Research Institute of CSSC No 604 Research Institute
Priority to CN20192027238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142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142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142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机舱通风系统及船舶,涉及船舶的技术领域,机舱通风系统包括风机组件;风机组件用于向机舱内部通风;风机组件包括多个风机;多个风机分别对应多个待供风对象,且多个风机均为变频风机。在使用过程中,当待供风对象需要较大的风力时,该待供风对象对应的风机的变频驱动装置提高频率;当待供风对象需要较小的风力时,该待供风对象对应的风机的变频驱动装置降低频率。这样不仅能保证使用效果,还能够节省能源。并且,由于不同的风机都有明确的服务对象,因此工作人员可根据待供风对象的状态来控制其对应的风机的频率,令送风更具有针对性,方便工作人员管控和操作。

Description

机舱通风系统及船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机舱通风系统及船舶。
背景技术
船舶的机舱进行通风是为了降低机舱温度,排除机舱内的油气和水蒸气,向机舱内供应充足的新鲜空气,从而保证动力装置的正常工作。
传统的船舶机舱通风系统包括定速风机、风管和配件。当机舱设备运行时,机舱风机处于打开状态,为机舱设备提供燃烧所需的空气以及冷却所需的空气。
但由于定速风机无法调整风量,即使在某些工况下,机舱设备风量需求有限时,风机仍需以最大功率运行,造成能源的浪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舱通风系统及船舶,以改善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在某些工况下,机舱设备风量需求有限时,风机仍需以最大功率运行,造成能源的浪费的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舱通风系统,包括:风机组件;
风机组件用于向机舱内部通风;风机组件包括多个风机;多个风机分别对应多个待供风对象,且多个风机均为变频风机。
进一步的,风机组件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待供风对象包括第一主机和第二主机;
第一风机的第一出风口设置在第一主机处;第二风机的第一出风口设置在第二主机处。
进一步的,风机组件包括第三风机和第四风机;待供风对象还包括第一柴油发电机组、第二柴油发电机组、第三柴油发电机组以及第四柴油发电机组;
第三风机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分别设置在第一柴油发电机组和第二柴油发电机组处;第四风机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分别设置在第三柴油发电机组和第四柴油发电机组处。
进一步的,待供风对象还包括配电板间和第一变频器;
第一风机的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设置在配电板间和第一变频器处。
进一步的,第三风机的第三出风口设置在锅炉处;第四风机的第三出风口和第四出风口分别设置在第二变频器和分油机间处。
进一步的,机舱通风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
控制装置分别与第一风机的变频驱动装置和第二风机的变频驱动装置电信号连接;控制装置能够与船舶综合管控系统连接,以接收第一主机和第二主机功率需求增大的信号;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第一风机的变频驱动装置和第二风机的变频驱动装置的频率。
进一步的,机舱通风系统还包括第一压力检测装置和第二压力检测装置;
第一压力检测装置和第二压力检测装置分别与控制装置连接;
第一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第一主机燃烧时机舱与大气环境产生的压力差数值,并将该数值传输给控制装置;当该数值大于预设数值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风机的变频驱动装置提升频率;
第二压力检测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第二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第二主机燃烧时机舱与大气环境产生的压力差数值,并将该数值传输给控制装置;当该数值大于预设数值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二风机的变频驱动装置提升频率。
进一步的,控制装置分别与第三风机的变频驱动装置和第三风机的变频驱动装置电信号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第四风机的变频驱动装置和第四风机的变频驱动装置的频率。
进一步的,机舱通风系统还包括第三压力检测装置、第四压力检测装置、第一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
第三压力检测装置、第四压力检测装置、第一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控制装置连接;
第三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第一柴油发电机组和第二柴油发电机组燃烧时机舱与大气环境产生的压力差数值,并将该数值传输给控制装置;当该数值大于预设数值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三风机的变频驱动装置提升频率;
第四压力检测装置与控制装置连接;第四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第三柴油发电机组和第四柴油发电机组燃烧时机舱与大气环境产生的压力差数值,并将该数值传输给控制装置;当该数值大于预设数值时,控制装置控制第四风机的变频驱动装置提升频率;
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分油机间内的温度,并将该数值传输给控制装置;当该数值大于预设数值时,控制装置控制第四风机的变频驱动装置提升频率;
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第二器使用时的温度,并将该数值传输给控制装置;当该数值大于预设数值时,控制装置控制第四风机的变频驱动装置提升频率。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船舶,船舶包括机舱通风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机舱通风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当待供风对象需要较大的风力时,该待供风对象对应的风机的变频驱动装置提高频率;当待供风对象需要较小的风力时,该待供风对象对应的风机的变频驱动装置降低频率。这样不仅能保证使用效果,还能够节省能源。并且,由于不同的风机都有明确的服务对象,因此工作人员可根据待供风对象的状态来控制其对应的风机的频率,令送风更具有针对性,方便工作人员管控和操作。
由上可知,上述机舱通风系统,在不同的工况下,机舱设备风量需求不同时,风机能够根据对应的待供风对象的需求情况,改变风机的频率,从而改善能源浪费的情况。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船舶,具有上述的机舱通风系统,其产生的效果与机舱通风系统的效果相同,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二甲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底层甲板上的结构示意图。
图标:1-第一风机;2-第二风机;3-第一主机;4-第二主机;5-第三风机;6-第四风机;7-第一柴油发电机组;8-第二柴油发电机组;9-第三柴油发电机组;10-第四柴油发电机组;11-配电板间;12-第一变频器;13-锅炉;14-第二变频器;15-第一压力检测装置;16-第二压力检测装置;17-第三压力检测装置;18-第四压力检测装置;19-第一温度传感器;20-第二温度传感器;21-二甲板;22-底层甲板;23-第三温度传感器;24-第四温度传感器;25-第五温度传感器;26-第六温度传感器;27-分油机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机舱通风系统,包括:风机组件;风机组件用于向机舱内部通风;风机组件包括多个风机;多个风机分别对应多个待供风对象,且多个风机均为变频风机。
其中,机舱包括上下设置的二甲板21和底层甲板22。多个待供风对象根据空间和布置需求分别设置在二甲板21和底层甲板22上,从而令多个风机的通风管路设置在二甲板21和底层甲板22上,并且穿插在二甲板21和底层甲板22二者之间。
每个风机的出风口可以为一个或者多个,这样能够令一个风机对应于一个或者多个待供风对象。
风机的出风口处可设置有开关阀门。开关阀门可以为手动阀或者电动阀。
本实施例提供的机舱通风系统,包括风机组件;风机组件用于向机舱内部通风;风机组件包括多个风机;多个风机分别对应多个待供风对象,且多个风机均为变频风机。在使用过程中,当待供风对象需要较大的风力时,该待供风对象对应的风机的变频驱动装置提高频率;当待供风对象需要较小的风力时,该待供风对象对应的风机的变频驱动装置降低频率。这样不仅能保证使用效果,还能够节省能源。并且,由于不同的风机都有明确的服务对象,因此工作人员可根据待供风对象的状态来控制其对应的风机的频率,令送风更具有针对性,方便工作人员管控和操作。
由上可知,上述机舱通风系统,在不同的工况下,机舱设备风量需求不同时,风机能够根据对应的待供风对象的需求情况,改变风机的频率,从而改善能源浪费的情况。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风机组件包括第一风机1和第二风机2;待供风对象包括第一主机3和第二主机4;第一风机1的第一出风口设置在第一主机3处;第二风机2的第一出风口设置在第二主机4处。
其中,由于第一主机3和第二主机4燃烧会释放热量,因此第一风机1还能够为第一主机3附近的区域冷却送风,第二风机2还能够为第二主机4附近的区域冷却送风。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当第一主机3功率需求增大时,第一风机1提高频率,当第一主机3功率需求减小时,第一风机1降低频率;当第二主机4功率需求增大时,第二风机2提高频率,当第二主机4功率需求减小时,第二风机2降低频率。即,第一风机1为第一主机3燃烧送风,第二风机2为第二主机4燃烧送风。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风机组件包括第三风机5和第四风机6;待供风对象还包括第一柴油7、第二柴油发电机组8、第三柴油发电机组9以及第四柴油发电机组10;第三风机5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分别设置在第一柴油发电机组7和第二柴油发电机组8处;第四风机6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分别设置在第三柴油发电机组9和第四柴油发电机组10处。
其中,由于第一柴油发电机组7、第二柴油发电机组8、第三柴油发电机组9和第四柴油发电机组10燃烧会释放热量,因此第三风机5还能够为第一柴油发电机组7和第二柴油发电机组8附近的区域冷却送风,第四风机6还能够为第三柴油发电机组9和第四柴油发电机组10附近的区域冷却送风。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当第一柴油发电机组7和第二柴油发电机组8功率需求增大时,第三风机5提高频率,当第一柴油发电机组7和第二柴油发电机组8功率需求减小时,第三风机5降低频率;当第三柴油发电机组9和第四柴油发电机组10功率需求增大时,第四风机6提高频率,当第三柴油发电机组9和第四柴油发电机组10功率需求减小时,第四风机6降低频率。即,第三风机5为第一柴油发电机组7和第二柴油发电机组8燃烧送风,第四风机6为第三柴油发电机组9和第四柴油发电机组10燃烧送风。
如图1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待供风对象还包括配电板间11和第一变频器12;第一风机1的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设置在配电板间11和第一变频器12处。
本实施例中,第一风机1通过其第二出风口向配电板间11送风,以降低配电板间11的温度;第二出风口通过其第三出风口向第一变频器12送风,以降低第一变频器12的温度。即,第一风机1为配电板间11冷却送风,第二风机2为第一变频器12冷却送风。
如图1和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第三风机5的第三出风口设置在锅炉13处;第四风机6的第三出风口和第四出风口分别设置在第二变频器14和分油机间27处。
本实施例中,第三风机5通过其第三出风口向锅炉13送风;第四风机6通过其第三出风口向第二变频器14送风,通过其第四出风口向分油机间27送风。即,第三风机5为锅炉13的燃烧送风,第四风机6为第二变频器14和分油机间27的冷却送风。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机舱通风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分别与第一风机1的变频驱动装置和第二风机2的变频驱动装置电信号连接;控制装置能够与船舶综合管控系统连接,以接收第一主机3和第二主机4功率需求增大的信号;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第一风机1的变频驱动装置和第二风机2的变频驱动装置的频率。
其中,控制装置作为船舶的控制系统,控制装置以及控制装置的处理过程是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获知的,因此,控制装置的型号以及结构此处不再赘述。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当船舶综合管控系统将第一主机3和第二主机4的功率需求增大的信号传递给控制装置后,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风机1的变频驱动装置和第二风机2的变频驱动装置的频率增大。当第一主机3和第二主机4的功率提升动作完成后,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风机1的变频驱动装置和第二风机2的变频驱动装置的频率减小。控制装置的设置能够令机舱通风系统具备预判能力,在功率提升之前增大送风风量,从而保障燃烧设备的性能,产生安全以及节能的效果。
如图2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机舱通风系统还包括第一压力检测装置15和第二压力检测装置16;第一压力检测装置15和第二压力检测装置16分别与控制装置连接;第一压力检测装置15用于检测第一主机3燃烧时机舱与大气环境产生的压力差数值,并将该数值传输给控制装置;当该数值大于预设数值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风机1的变频驱动装置提升频率;第二压力检测装置16与控制装置连接;第二压力检测装置16用于检测第二主机4燃烧时机舱与大气环境产生的压力差数值,并将该数值传输给控制装置;当该数值大于预设数值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二风机2的变频驱动装置提升频率。
其中,机舱通风系统还包括第三温度传感器23和第四温度传感器24。第三温度传感器23和第四温度传感器24分别与控制装置连接。第三温度传感器23用于检测第一主机3附近的温度数值,并将该数值传输给控制装置,当该数值大于预设数值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风机1的变频驱动装置提升频率;第四温度传感器24用于检测第二主机4附近的温度数值,并将该数值传输给控制装置,当该数值大于预设数值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二风机2的变频驱动装置提升频率。
第一压力检测装置15可以为第一压力传感器或者第一压差传感器。同理,第二压力检测装置16可以为第二压力传感器或者第二压差传感器。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当第一主机3燃烧时,会产生压差,当第一压力检测装置15在检测到压力差数值超过预设值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风机1变频驱动装置提升频率,从而增大第一风机1的送风量;当第二主机4燃烧时,会产生压差,当第二压力检测装置16在检测到压力差数值超过预设值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二风机2变频驱动装置提升频率,从而增大第二风机2的送风量。当控制装置无法接收到船舶综合管控系统的信号时,第一压力检测装置15和第二压力检测装置16的设置也能够反馈第一主机3和第二主机4的功率需求信号,从而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控制装置分别与第三风机5的变频驱动装置和第三风机5的变频驱动装置电信号连接;控制装置用于控制第四风机6的变频驱动装置和第四风机6的变频驱动装置的频率。
如图1和图2所示,进一步的,机舱通风系统还包括第三压力检测装置17、第四压力检测装置18、第一温度传感器19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20;第三压力检测装置17、第四压力检测装置18、第一温度传感器19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20分别与控制装置连接;第三压力检测装置17用于检测第一柴油发电机组7和第二柴油发电机组8燃烧时机舱与大气环境产生的压力差数值,并将该数值传输给控制装置;当该数值大于预设数值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三风机5的变频驱动装置提升频率;第四压力检测装置18与控制装置连接;第四压力检测装置18用于检测第三柴油发电机组9和第四柴油发电机组10燃烧时机舱与大气环境产生的压力差数值,并将该数值传输给控制装置;当该数值大于预设数值时,控制装置控制第四风机6的变频驱动装置提升频率;第一温度传感器19用于检测分油机间27内的温度,并将该数值传输给控制装置;当该数值大于预设数值时,控制装置控制第四风机6的变频驱动装置提升频率;第二温度传感器20用于检测第二变频器14使用时的温度,并将该数值传输给控制装置;当该数值大于预设数值时,控制装置控制第四风机6的变频驱动装置提升频率。
第三压力检测装置17可以为第三压力传感器或者第三压差传感器。同理,第四压力检测装置18可以为第四压力传感器或者第四压差传感器。
如图2所示,进一步的,机舱通风系统还包括第五温度传感器25和第六温度传感器26。第五温度传感器25和第六温度传感器26分别与控制装置连接。第五温度传感器25用于检测第一柴油发电机组7和第二柴油发电机组8附近的温度数值,并将该数值传输给控制装置,当该数值大于预设数值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三风机5的变频驱动装置提升频率;第四温度传感器24用于检测第三柴油发电机组9和第四柴油发电机组10附近的温度数值,并将该数值传输给控制装置,当该数值大于预设数值时,控制装置控制第四风机6的变频驱动装置提升频率。
本实施例中,在使用过程中,当第三压力检测装置17检测到压力差数值超过预设值时,表示第一柴油发电机组7和/或第二柴油发电机组8在进行燃烧,需要送风,控制装置控制第三风机5的变频驱动装置提升频率,从而增大第三风机5的送风量;当第四压力检测装置18检测到压力差数值超过预设值时,表示第三柴油发电机组9和/或第四柴油发电机组10在进行燃烧,需要送风,控制装置控制第四风机6的变频驱动装置提升频率,从而增大第四风机6的送风量;当第一温度传感器19检测到的温度大于预设值时,表示分油机间27内的温度过高,需要降温,控制器控制第四风机6的变频驱动装置提升频率,从而为分油机间27冷却送风;当第二温度传感器20检测到的温度大于预设值时,表示第二变频器14周围的温度过高,需要降温,控制器控制第四风机6的变频驱动装置提升频率,从而为第二变频器14冷却送风。上述设置能够根据不同设备的实际需求向其燃烧或者冷却送风,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船舶,船舶包括机舱通风系统。
本实施例中,船舶具有上述的机舱通风系统,其产生的效果与机舱通风系统的效果相同,不再赘述。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机舱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通风系统包括:风机组件;
所述风机组件用于向机舱内部通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多个风机;多个所述风机分别对应多个待供风对象,且多个所述风机均为变频风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舱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一风机和第二风机;所述待供风对象包括第一主机和第二主机;
所述第一风机的第一出风口设置在第一主机处;所述第二风机的第一出风口设置在第二主机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舱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包括第三风机和第四风机;所述待供风对象还包括第一柴油发电机组、第二柴油发电机组、第三柴油发电机组以及第四柴油发电机组;
所述第三风机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分别设置在第一柴油发电机组和第二柴油发电机组处;第四风机的第一出风口和第二出风口分别设置在第三柴油发电机组和第四柴油发电机组处。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舱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待供风对象还包括配电板间和第一变频器;
所述第一风机的第二出风口和第三出风口设置在配电板间和第一变频器处。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舱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风机的第三出风口设置在锅炉处;所述第四风机的第三出风口和第四出风口分别设置在第二变频器和分油机间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舱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通风系统还包括控制装置;
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一风机的变频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风机的变频驱动装置电信号连接;所述控制装置能够与船舶综合管控系统连接,以接收所述第一主机和所述第二主机功率需求增大的信号;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一风机的变频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二风机的变频驱动装置的频率。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舱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通风系统还包括第一压力检测装置和第二压力检测装置;
所述第一压力检测装置和所述第二压力检测装置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所述第一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一主机燃烧时机舱与大气环境产生的压力差数值,并将该数值传输给所述控制装置;当该数值大于预设数值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一风机的变频驱动装置提升频率;
所述第二压力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第二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二主机燃烧时机舱与大气环境产生的压力差数值,并将该数值传输给所述控制装置;当该数值大于预设数值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二风机的变频驱动装置提升频率。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舱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分别与所述第三风机的变频驱动装置和所述第三风机的变频驱动装置电信号连接;所述控制装置用于控制所述第四风机的变频驱动装置和所述第四风机的变频驱动装置的频率。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舱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压力检测装置、第四压力检测装置、第一温度传感器以及第二温度传感器;
所述第三压力检测装置、所述第四压力检测装置、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以及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分别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
所述第三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一柴油发电机组和所述第二柴油发电机组燃烧时机舱与大气环境产生的压力差数值,并将该数值传输给所述控制装置;当该数值大于预设数值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三风机的变频驱动装置提升频率;
所述第四压力检测装置与所述控制装置连接;所述第四压力检测装置用于检测所述第三柴油发电机组和所述第四柴油发电机组燃烧时机舱与大气环境产生的压力差数值,并将该数值传输给所述控制装置;当该数值大于预设数值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四风机的变频驱动装置提升频率;
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分油机间内的温度,并将该数值传输给所述控制装置;当该数值大于预设数值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四风机的变频驱动装置提升频率;
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用于检测所述第二变频器使用时的温度,并将该数值传输给所述控制装置;当该数值大于预设数值时,所述控制装置控制所述第四风机的变频驱动装置提升频率。
10.一种船舶,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机舱通风系统。
CN201920272381.7U 2019-03-04 2019-03-04 机舱通风系统及船舶 Active CN2098142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72381.7U CN209814252U (zh) 2019-03-04 2019-03-04 机舱通风系统及船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72381.7U CN209814252U (zh) 2019-03-04 2019-03-04 机舱通风系统及船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14252U true CN209814252U (zh) 2019-12-20

Family

ID=6887440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72381.7U Active CN209814252U (zh) 2019-03-04 2019-03-04 机舱通风系统及船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142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50108A (zh) * 2019-03-04 2019-06-07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机舱通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及船舶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50108A (zh) * 2019-03-04 2019-06-07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第六0四研究院) 机舱通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及船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2408668B1 (en) A preconditioned air unit with self-contained cooling modules
EP2408669B1 (en) A preconditioned air unit with variable frequency driving
US20110248511A1 (en) Generator set cooling control system
EP1056643A1 (en) Aircraft electrical power system including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generator
KR102360019B1 (ko) 배기 시스템
CN207150405U (zh) 一种变频控制柜
CN209814252U (zh) 机舱通风系统及船舶
US20220352530A1 (en) Fuel cell system with a ventilation line and/or a compressor ventilation line, method for ventilating a housing of a fuel cell system and vehicle
KR101767556B1 (ko) 극지 운항 선의 기관실 공기조화 방법
CN106184690A (zh) 一种机舱通风系统
CN113619765A (zh) 一种船舶机械处所通风系统
CN110594945B (zh) 一种地铁车站冷水机组智能群控方法
JP2003252295A (ja) 船舶における機関室への通風装置
JP2002274492A (ja) 船舶の機関室への通風装置
CN110937097A (zh) 机舱变频通风系统
CN209972761U (zh) 一种机舱通风分区节能控制系统
CN109850108A (zh) 机舱通风系统及其控制方法及船舶
KR101623390B1 (ko) 공기조화시스템 및 그 방법, 그리고 이를 포함하는 선박
CN207611822U (zh) 用于无人机的燃料电池
CN205747314U (zh) 极地船舶应急发电机室热风循环结构
CN110143273B (zh) 一种机舱通风分区节能控制方法
CN110398103A (zh) 热集聚区域强制通风改善散热设备运行环境的设备及方法
CN207200561U (zh) 一种变频控制柜
CN204529031U (zh) 施工电梯专用驱动器
CN220667681U (zh) 分布式发电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