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6184690A - 一种机舱通风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机舱通风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6184690A
CN106184690A CN201610513761.6A CN201610513761A CN106184690A CN 106184690 A CN106184690 A CN 106184690A CN 201610513761 A CN201610513761 A CN 201610513761A CN 106184690 A CN106184690 A CN 1061846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gine
room
engine room
fan
process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61051376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袁瑞军
周兵
向功顺
张雷
覃永兴
王东凯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Wenchong Shipyard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Wenchong Shipyard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Wenchong Shipyard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Wenchong Shipyard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61051376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6184690A/zh
Publication of CN1061846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618469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3SHIPS OR OTHER WATERBORNE VESSELS; RELATED EQUIPMENT
    • B63JAUXILIARIES ON VESSELS
    • B63J2/00Arrangements of ventilation, heating, cooling, or air-conditioning
    • B63J2/02Ventilation; Air-conditioning
    • B63J2/06Ventilation; Air-conditioning of engine room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Ocean & Marine Engineering (AREA)
  • Control Of Positive-Displacement Air Blowers (AREA)
  • Ventil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机舱通风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驱动设备、气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机舱风机;其中,机舱风机设置在船舶机舱中,使得机舱风机与船舶机舱中的烟囱形成对流,将船舶机舱的整个机舱区域作为主风道;中央处理器分别与驱动设备、气压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连接;中央处理器用于根据气压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输入的参数,向驱动设备输出控制指令;驱动设备与机舱风机连接;驱动设备用于根据中央处理器的控制指令,控制机舱风机的输出,以调整船舶机舱的通风量。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在满足机舱通风需求的前提下,降低船舶机舱通风风管的设计施工强度,提高其他系统的设计效率。

Description

一种机舱通风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船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机舱通风系统。
背景技术
机舱通风的任务是降低机舱温度,排除机舱内的油气和水蒸气,向机舱内供应充足的新鲜空气,从而保证动力装置的正常工作以及改善机舱管理人员的工作条件和卫生条件。目前,船舶机舱通风系统基本采用风机和风管组成,其优点是通风量可以人为控制,不受外界自然条件的影响,且能对空气进行合理地分配和输送到各个特定处所。但是,机舱风管的设计和布置占用了机舱的主要空间,而且机舱内设备较多而且不是均匀分布,机舱顶部存在结构大梁和辅梁,顶部的管路电缆线又特别多,风管布置非常困难,会直接影响其他管路系统和电气系统的设计安装,造成生产设计和施工的误差,需要在施工后进行大量的人工返工,提高了船舶的建造成本。而且由于其管道布置的复杂性,机舱设备、管路的运行维护工作等工作量较大,维护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出一种机舱通风系统,在满足机舱通风需求的前提下,降低船舶机舱通风风管的设计施工强度,提高其他系统的设计效率。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机舱通风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驱动设备、气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机舱风机;
其中,所述机舱风机设置在船舶机舱中,使得所述机舱风机与所述船舶机舱中的烟囱形成对流,将所述船舶机舱的整个机舱区域作为主风道;
所述中央处理器分别与所述驱动设备、气压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气压传感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输入的参数,向所述驱动设备输出控制指令;
所述驱动设备与所述机舱风机连接;所述驱动设备用于根据所述中央处理器的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机舱风机的输出,以调整所述船舶机舱的通风量。
进一步的,所述机舱风机包括:机舱主风机;
所述机舱主风机的入风口与外部大气连通,所述机舱主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船舶机舱的前壁连通,使得所述机舱主风机与所述船舶机舱中的烟囱形成对流。
进一步的,所述机舱风机还包括:局部补偿风机;
所述局部补偿风机通过局部引风风管分别与所述主风道、所述船舶机舱的局部封闭区域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局部补偿风机通过局部引风风管分别与所述主风道、所述船舶机舱的局部封闭区域连接,具体为:
所述局部引风风管的入风口与所述主风道连接,所述局部引风风管的出风口与所述局部封闭区域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中央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气压传感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输入的参数,向所述驱动设备输出控制指令,具体为:
所述中央处理器根据所述气压传感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输入的参数,按照以下计算公式进行风量计算,获得机舱通风需求量:
V1=K(P2/P1)*(T2/T1)V;
其中,V1为所述机舱通风需求量,K计算常数,P1为机舱运行柴油机时的在线功率,P2为船舶装机的实际功率,T1为预设的环境温度,T2为温度传感器输入的参数,V为预设的最大通风量;
所述中央处理器根据所述机舱通风需求量和所述气压传感器输入的参数,向所述驱动设备输出控制指令。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设备为变频器。
进一步的,所述驱动设备为启动单元;所述机舱风机包括N台子风机;
所述启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中央处理器的控制指令,控制所述N台子风机的开闭,以调整所述船舶机舱的通风量。
实施本发明实施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舱通风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驱动设备、气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机舱风机;机舱风机设置在船舶机舱中,使得机舱风机与船舶机舱中的烟囱形成对流,将船舶机舱的整个机舱区域作为主风道。而且中央处理器根据气压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分别输入的参数,向驱动设备输出控制指令,以使驱动设备控制机舱风机的输出,以调整船舶机舱的通风量。相比于现有技术使用大范围铺设风机和风管来保证船舶通风量,本发明将整个机舱区域作为空气流通的主风道,减少风阻和通风能耗,而且中央处理器根据机舱温度和机舱设备的工作情况控制机舱风机的工作,根据环境温度、机舱气压计算机舱所需求的通风量,并通过驱动设备控制机舱风机来调整整个机舱的通风总量。本发明在满足机舱通风需求的前提下,降低船舶机舱通风风管的设计施工强度,提高其他系统的设计效率。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机舱通风系统针对通风死角区域或局部封闭区域增加了局部补偿风机,从机舱主风道抽取冷却空气对死角区域进行空气通风和冷却,减少了机舱通风系统的能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机舱通风系统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机舱通风系统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参见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机舱通风系统的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该机舱通风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6、驱动设备7、气压传感器4、温度传感器5和机舱风机8。其中,机舱风机8设置在船舶机舱中,使得机舱风机8与船舶机舱中的烟囱形成对流,将船舶机舱的整个机舱区域作为主风道。中央处理器6分别与驱动设备7、气压传感器4和温度传感器5连接。中央处理器用于根据气压传感器4和温度传感器5分别输入的参数,向驱动设备7输出控制指令。驱动设备7与机舱风机8连接;驱动设备用于根据中央处理器的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机舱风机的输出,以调整船舶机舱的通风量。
在本实施例中,当船舶机舱通风系统处于自动工作状态下,整个机舱区域形成主风道,中央处理单元6根据船舶机舱柴油机和锅炉设备对空气的燃烧需求量和设备冷却风量,对机舱风机8进行控制以调整机舱供风量,保证机舱设备对燃烧空气的需求和设备冷却。这时,船舶机舱通风系统的风阻极小,通风系统功率消耗相对最小,系统内的主风管取消、风量控制都属于全自动控制。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举例,参见图2,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机舱通风系统的另一种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与图1的区别在于,该通风系统还包括:局部引风风管3。船舶风机8包括机舱主风机1和局部补偿风机2。机舱主风机1的入风口与外部大气连通,机舱主风机1的出风口与船舶机舱的前壁连通,使得机舱主风机1与船舶机舱中的烟囱形成对流。局部补偿风机2通过局部引风风管3分别与主风道、船舶机舱的局部封闭区域连接。气压传感器4设置在主风道中。温度传感器5设置在机舱中。
在本举例中,局部补偿风机2通过局部引风风管3分别与主风道、船舶机舱的局部封闭区域连接,具体为:局部引风风管3的入风口与主风道连接,局部引风风管3的出风口与局部封闭区域连接。局部补偿风机2设置在所示局部引风风管3中。本发明将整个机舱区域作为空气流通的主风道,主风道的风阻降低,风阻耗损将大大降低,机舱通风能耗同比降低。因此本发明的机舱通风系统可以降低能耗,节约成本。
在本实施例中,中央处理器6用于根据气压传感器4和温度传感器5分别输入的参数,向驱动设备输出控制指令,具体为:中央处理器6根据气压传感器4和温度传感器5分别输入的参数,按照以下计算公式进行风量计算,获得机舱通风需求量:
V1=K(P2/P1)*(T2/T1)V;
其中,V1为机舱通风需求量,K计算常数(根据具体项目有变化),P1为机舱运行柴油机时的在线功率,P2为船舶装机的实际功率,T1为预设的环境温度,T2为温度传感器输入的参数,V为预设的最大通风量。
中央处理器6根据机舱通风需求量和气压传感器4输入的参数,向驱动设备7输出控制指令。
在本实施例中,通风需求量需要考虑风机转速、风压、风量曲线,以确认风机转速进行控制。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举例,驱动设备7为变频器,变频器用于控制机舱风机8的转速来调整机舱通风总量。
作为本实施例的一种举例,驱动设备7为启动单元,机舱风机8包括N台子风机。启动单元用于根据中央处理器6的控制指令,控制N台子风机的开闭,以调整船舶机舱的通风量。本举例的通风系统通过启动单元进行风量分级控制,通过中央处理器6计算出通风需求量后,对机舱供风提供分级供风,即1台子风机、2台子风机、3台子风机……N台子风机等组合供风,满足机舱通风量的需求,风机运行数据根据通风需求量向上取整。
由上可见,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机舱通风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6、驱动设备7、气压传感器4、温度传感器5和机舱风机8;机舱风机8设置在船舶机舱中,使得机舱风机8与船舶机舱中的烟囱形成对流,将船舶机舱的整个机舱区域作为主风道。而且中央处理器6根据气压传感器4和温度传感器5分别输入的参数,向驱动设备7输出控制指令,以使驱动设备7控制机舱风机8的输出,以调整船舶机舱的通风量。相比于现有技术使用大范围铺设风机和风管来保证船舶通风量,本发明将整个机舱区域作为空气流通的主风道,减少风阻和通风能耗,而且中央处理器根据机舱温度和机舱设备的工作情况控制机舱风机的工作,根据环境温度、机舱气压计算机舱所需求的通风量,并通过驱动设备控制机舱风机来调整整个机舱的通风总量。本发明在满足机舱通风需求的前提下,降低船舶机舱通风风管的设计施工强度,提高其他系统的设计效率。
进一步的,本发明的机舱通风系统针对通风死角区域或局部封闭区域增加了局部补偿风机2,从机舱主风道抽取冷却空气对死角区域进行空气通风和冷却,减少了机舱通风系统的能耗。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Claims (7)

1.一种机舱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中央处理器、驱动设备、气压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和机舱风机;
其中,所述机舱风机设置在船舶机舱中,使得所述机舱风机与所述船舶机舱中的烟囱形成对流,将所述船舶机舱的整个机舱区域作为主风道;
所述中央处理器分别与所述驱动设备、气压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连接;所述中央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气压传感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输入的参数,向所述驱动设备输出控制指令;
所述驱动设备与所述机舱风机连接;所述驱动设备用于根据所述中央处理器的控制指令,控制所述机舱风机的输出,以调整所述船舶机舱的通风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舱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风机包括:机舱主风机;
所述机舱主风机的入风口与外部大气连通,所述机舱主风机的出风口与所述船舶机舱的前壁连通,使得所述机舱主风机与所述船舶机舱中的烟囱形成对流。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舱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机舱风机还包括:局部补偿风机;
所述局部补偿风机通过局部引风风管分别与所述主风道、所述船舶机舱的局部封闭区域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舱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局部补偿风机通过局部引风风管分别与所述主风道、所述船舶机舱的局部封闭区域连接,具体为:
所述局部引风风管的入风口与所述主风道连接,所述局部引风风管的出风口与所述局部封闭区域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舱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处理器用于根据所述气压传感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输入的参数,向所述驱动设备输出控制指令,具体为:
所述中央处理器根据所述气压传感器和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输入的参数,按照以下计算公式进行风量计算,获得机舱通风需求量:
V1=K(P2/P1)*(T2/T1)V;
其中,V1为所述机舱通风需求量,K计算常数,P1为机舱运行柴油机时的在线功率,P2为船舶装机的实际功率,T1为预设的环境温度,T2为温度传感器输入的参数,V为预设的最大通风量;
所述中央处理器根据所述机舱通风需求量和所述气压传感器输入的参数,向所述驱动设备输出控制指令。
6.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一项所述的机舱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设备为变频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舱通风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驱动设备为启动单元;所述机舱风机包括N台子风机;
所述启动单元用于根据所述中央处理器的控制指令,控制所述N台子风机的开闭,以调整所述船舶机舱的通风量。
CN201610513761.6A 2016-06-30 2016-06-30 一种机舱通风系统 Pending CN10618469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13761.6A CN106184690A (zh) 2016-06-30 2016-06-30 一种机舱通风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610513761.6A CN106184690A (zh) 2016-06-30 2016-06-30 一种机舱通风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6184690A true CN106184690A (zh) 2016-12-07

Family

ID=5746405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610513761.6A Pending CN106184690A (zh) 2016-06-30 2016-06-30 一种机舱通风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6184690A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697262A (zh) * 2017-09-25 2018-02-16 南京律智诚专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露天甲板用的智能通风装置
CN107719620A (zh) * 2017-09-25 2018-02-23 南京律智诚专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甲板的通风筒智能排风紧固机构
CN108128436A (zh) * 2017-12-06 2018-06-08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船舶机舱通风系统
CN110505999A (zh) * 2017-04-07 2019-11-26 三菱造船株式会社 船舶
CN113734410A (zh) * 2021-09-17 2021-12-03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通风装置及动力设备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96400A (ja) * 1997-01-17 1998-07-2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機関設置区画の通風方法と通風装置
JP2002274492A (ja) * 2001-03-22 2002-09-25 Sumitomo Heavy Ind Ltd 船舶の機関室への通風装置
JP3535814B2 (ja) * 2000-07-27 2004-06-07 株式会社新来島どっく 船舶用独立非常用発電室の換気構造
JP2011031835A (ja) * 2009-08-05 2011-02-17 Ihi Marine United Inc 船舶機関室通風システム
KR101359529B1 (ko) * 2012-04-06 2014-02-12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기관실용 절전형 통풍 시스템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KR20140021818A (ko) * 2012-08-09 2014-02-21 대우조선해양 주식회사 고용량 비상 발전기 격실의 공조 시스템
CN103807965A (zh) * 2014-01-27 2014-05-21 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 一种柴油机试验室通风系统
JP2014134183A (ja) * 2013-01-11 2014-07-2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機関室の換気装置
CN104139844A (zh) * 2014-07-22 2014-11-12 江苏兆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机舱诱导通风系统
CN105329433A (zh) * 2015-11-12 2016-02-17 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船舶货舱的通风系统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96400A (ja) * 1997-01-17 1998-07-28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機関設置区画の通風方法と通風装置
JP3535814B2 (ja) * 2000-07-27 2004-06-07 株式会社新来島どっく 船舶用独立非常用発電室の換気構造
JP2002274492A (ja) * 2001-03-22 2002-09-25 Sumitomo Heavy Ind Ltd 船舶の機関室への通風装置
JP2011031835A (ja) * 2009-08-05 2011-02-17 Ihi Marine United Inc 船舶機関室通風システム
KR101359529B1 (ko) * 2012-04-06 2014-02-12 삼성중공업 주식회사 기관실용 절전형 통풍 시스템 및 이의 제어방법
KR20140021818A (ko) * 2012-08-09 2014-02-21 대우조선해양 주식회사 고용량 비상 발전기 격실의 공조 시스템
JP2014134183A (ja) * 2013-01-11 2014-07-24 Mitsubishi Heavy Ind Ltd 機関室の換気装置
CN103807965A (zh) * 2014-01-27 2014-05-21 中国北方发动机研究所(天津) 一种柴油机试验室通风系统
CN104139844A (zh) * 2014-07-22 2014-11-12 江苏兆胜空调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机舱诱导通风系统
CN105329433A (zh) * 2015-11-12 2016-02-17 广州文冲船厂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船舶货舱的通风系统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05999A (zh) * 2017-04-07 2019-11-26 三菱造船株式会社 船舶
CN107697262A (zh) * 2017-09-25 2018-02-16 南京律智诚专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露天甲板用的智能通风装置
CN107719620A (zh) * 2017-09-25 2018-02-23 南京律智诚专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一种船舶甲板的通风筒智能排风紧固机构
CN108128436A (zh) * 2017-12-06 2018-06-08 浙江海洋大学 一种船舶机舱通风系统
CN113734410A (zh) * 2021-09-17 2021-12-03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通风装置及动力设备
CN113734410B (zh) * 2021-09-17 2023-01-31 上海外高桥造船有限公司 通风装置及动力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184690A (zh) 一种机舱通风系统
CN102032124B (zh) 用于冷却风力涡轮机结构的方法和系统
RU2487054C2 (ru) Система вентиляции области в воздушном судне
US20110247313A1 (en) System for heating an airstream by recirculating waste heat of a turbomachine
RU131083U1 (ru) Система автоматизации главной вентиляторной установки
US9376199B2 (en) Polar vessel having a derrick
CN105179180A (zh) 一种大功率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塔底冷却系统及控制方法
KR101767556B1 (ko) 극지 운항 선의 기관실 공기조화 방법
De Souza Cost saving strategies in mine ventilation
CN204941792U (zh) 一种大功率海上风力发电机组塔底冷却系统
CN104890879A (zh) 一种基于双排气活门的利用座舱排气供航空电子设备通风冷却的方法
CN205059985U (zh) 舱室内外区送风温度自动补偿空调系统
CN115195986B (zh) 氢燃料电池船的舱内散热通风系统
Giannoutsos et al. Improving engine room ventilation systems: a data-driven process controller for energy-efficient, variable-speed fan operation in marine vessels
CN109688763A (zh) 一种大功率风力发电机组变流器温度控制系统
CN114834624A (zh) 一种适用于极低温环境的机舱通风系统及船舶
WO2010128400A2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balanced removal of gasses for electrolysis cells by suction
Serbanescu Consideration regarding maritime ship engine room ventilation system
KR20160021678A (ko) 엔진의 배기가스 재순환시스템 및 방법
Datsuk et al. Energy-saving technologies in transportation of natural gas facilities
CN206234064U (zh) 一种应用于风力发电机组机舱的冷却装置
CN212138216U (zh) 一种用于数据中心机房的鱼腹式双层叶片送风系统
CN209385233U (zh) 自动适应外部条件多控风模式箱式柴油发电机组
CN205717773U (zh) 中央空调
CN213020078U (zh) 一种加弹车间的高效降温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6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