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04946U - 充电接口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充电接口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04946U
CN209804946U CN201920569105.7U CN201920569105U CN209804946U CN 209804946 U CN209804946 U CN 209804946U CN 201920569105 U CN201920569105 U CN 201920569105U CN 209804946 U CN209804946 U CN 20980494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arging
piece
main board
section
sh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69105.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永睿
武乐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Xian Yep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Xian Yep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Xian Yep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Xian Yep Telecommunication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69105.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0494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0494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0494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harge And Discharge Circuits For Batterie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充电接口装置及电子设备,该充电接口装置包括充电件、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主板;壳体上形成有第一开口,主板上形成有第二开口;充电件的一端固设在开口内,充电件的另一端穿设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且充电件的另一端与主板之间设置有弹性件;主板与壳体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导电的导电件;弹性件用于向主板施加一沿靠近壳体方向的作用力,并向充电件的另一端施加一背离壳体方向的作用力,从而将导电件压靠在主板与壳体之间。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接口装置及电子设备,即使电子设备受到磕碰或撞击,主板也可以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与壳体及导电件保持固定,从而提高了导电件的固定强度,保证了导电件始终与充电件及主板接触。

Description

充电接口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电子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充电接口装置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对于手机等具有电池的电子设备,使用一段时间后需要对电池进行充电,以保证其正常使用。因此,电子设备的壳体上都设置有充电接口,将充电接口与充电器的接头连接可以实现为电子设备的电池充电。
现有技术中,电子设备的壳体内设置有主板;主板与电池连接;壳体上形成有开口,开口内固定有用于与充电器接头连接的充电铜柱;主板与充电铜柱之间设置有弹片;弹片一端抵顶在充电铜柱上,另一端抵顶在主板上,从而实现充电铜柱和主板的电连接,并为所述电池充电。
但是,由于弹片依靠弹力抵靠在主板与充电铜柱之间,当电子设备脱落收到磕碰或撞击时,主板会相对壳体发生抖动,当两者距离增大时,可能会导致弹片接触不良或脱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接口装置及电子设备,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弹片容易接触不良或脱落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充电接口装置,包括:壳体、用于与所述充电器接头连接的充电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主板;所述壳体上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主板上形成有第二开口;所述充电件的一端固设在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充电件的另一端穿设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且所述充电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板之间设置有弹性件;所述主板与所述壳体之间还设置导电件;所述弹性件用于向所述主板施加一沿靠近所述壳体方向的作用力,并向所述充电件的另一端施加一背离所述壳体方向的作用力,从而将所述导电件压靠在所述主板与所述壳体之间。
如上所述的充电接口装置,其中,所述充电件包括沿垂直于所述壳体的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以及第一端部;所述第一段固定在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第一段的侧表面凸出于所述第二段的侧表面;所述第一端部的侧表面凸出于所述第二段的侧表面;所述弹性件一侧抵顶在所述主板背离所述壳体的表面,另一侧抵顶在所述第一端部靠近所述第二段的端面;所述导电件背离所述主板的一侧抵靠在所述第一段靠近所述第二段的端面。
如上所述的充电接口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开口包括沿靠近所述主板的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孔以及第二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一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孔的直径;所述第一段背离所述第二段的端一还设置有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的侧表面凸出于所述第一段的侧表面;所述导电件背离所述主板的一侧还抵靠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所述弹性件还用于向所述壳体施加一背离所述主板方向的作用力,以使所述第二端部靠近所述第一段的端面抵靠在所述第一孔靠近所述第二孔的端面。
如上所述的充电接口装置,其中,所述第二端部靠近所述第一段的端面和所述第一孔靠近所述第二孔的端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如上所述的充电接口装置,其中,所述导电件沿环绕所述充电件侧表面的方向延伸;且所述导电件包括多个向背离所述主板的方向凸出的第一凸起区,所述第一凸起区用于与所述充电件接触。
如上所述的充电接口装置,其中,所述第一凸起区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第一凸起区沿所述导电件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如上所述的充电接口装置,其中,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起区之间形成有沿背离所述壳体的方向凸出的第二凸起区;所述第二凸起区用于与所述主板接触。
如上所述的充电接口装置,其中,所述导电件上还具有豁口。
如上所述的充电接口装置,其中,所述弹性件沿环绕所述充电件侧表面的方向延伸成具有两个端部的弧形弹性件;且所述两个端部在垂直于所述主板的方向上具有间隔。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电池以及所述充电接口装置;所述电池与所述主板连接。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充电接口装置及电子设备,通过设置充电件、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主板;壳体上形成有第一开口,主板上形成有第二开口;充电件的一端固设在开口内,充电件的另一端穿设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且充电件的另一端与主板之间设置有弹性件;主板与壳体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导电的导电件;弹性件用于向主板施加一沿靠近壳体方向的作用力,并向充电件的另一端施加一背离壳体方向的作用力,从而将导电件压靠在主板与壳体之间,即使电子设备受到磕碰或撞击,主板也可以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与壳体及导电件保持固定,从而提高了导电件的固定强度,保证了导电件始终与充电件及主板接触,提高了电连接的可靠性。
附图说明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充电接口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1中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0:壳体;
110:第一开口;
111:第一孔;
112:第二孔;
200:充电件;
210:第一段;
220:第二段;
230:第一端部;
240:第二端部;
300:主板;
400:导电件;
410:第一凸起区;
420:第二凸起区;
430:豁口;
500:弹性件;
510:端部;
600: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下述的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充电接口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导电件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中弹性件的结构示意图。
请参考图1至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接口装置,包括:壳体100、用于与充电器接头连接的充电件200以及设置在壳体100内的主板300;壳体100上形成有第一开口110,主板300上形成有第二开口;充电件200的一端固设在第一开口110内,充电件200的另一端穿设第一开口110和第二开口,且充电件的另一端与主板300之间设置有弹性件500;主板300与壳体100之间还设置导电件400;弹性件500用于向主板300施加一沿靠近壳体100方向的作用力,并向充电件200的另一端施加一背离壳体100方向的作用力,从而将导电件400压靠在主板300与壳体100之间。
具体地,充电接口装置可以用于电子设备中,例如手机、摄像机或平板电脑等。充电接口装置可以包括壳体100、充电件200以及主板300。
壳体100可以是电子设备的外壳,其形状可以根据电子设备的外形及大小设置。壳体100可以由塑料等不导电的材质构成。壳体100内部可以用于容纳主板300或电池等其他器件。
主板300可以为用于控制电子设备实现各种功能的电路板,其可以电池连接,从而为电池供电,还可以将电池的电能传输到其他用电部件中。
壳体100上可以形成有第一开口110,第一开口110中可以安装有充电件200,充电件200可以由导电材质制成,例如铜等金属材料。充电件200的一端可以固设在第一开口110中,例如充电件200可以通过胶接等方式直接固定在第一开口110内,从而与壳体100固定连接。又例如,充电件200可以依靠其他部件施加的外力抵靠在第一开口110中,以实现充电件200与壳体100的固定连接。
充电件200可以与壳体100的外表面齐平或凸出于壳体100的外表面,当充电器的接头与电子设备连接时,充电件200可以与充电器的接头接触,从而实现电连接。主板300对应壳体100的位置上还可以形成有第二开口,充电件200可以沿垂直于主板300的方向延伸,其另一端可以穿过第一开口110和第二开口后凸出于主板300。可以理解,充电件200和壳体100可以通过卡接、抵接或胶接等方式固定。
主板300和壳体100之间还设置有导电件400,导电件400的结构可以有多种,例如导电件400可以为平面板状结构,其一个面可以贴合在主板300上,另一个面可以贴合在充电件200上。
充电件200的另一端与主板300背离壳体的表面之间可以设置有弹性件500,弹性件500的结构可以有多中,例如弹性件500可以是压缩弹簧,压缩弹簧套设在充电件200外,压缩弹簧的一端可以卡接或焊接在充电件200上,另一端可以抵靠在主板300的表面,从而向主板300施加一沿图1中向左的作用力,并向充电件200施加一向右的作用力,从而可以将导电件400压靠在充电件200和主板300之间,以实现主板300和充电件200的电连接。
可以理解,主板300靠近壳体100的表面上可以设置有导电区,当导电区与充电件200接触时,即可以实现电连接。导电区可以设置在第二开口的周围,从而方便导电件400与主板300的连接。
安装时,可以先将充电件200依次穿设第一开口110、导电件400、第二开口,然后将弹性件500安装在充电件200和主板300之间,使得弹性件500发生弹性变形,以提供作用力。当充电器接头与充电件200连接后,电流可以通过充电器、充电件200、导电件400和主板300传递到电池内,为电池供电。
本实施例提供的充电接口装置,通过设置充电件、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主板;壳体上形成有第一开口,主板上形成有第二开口;充电件的一端固设在开口内,充电件的另一端穿设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且充电件的另一端与主板之间设置有弹性件;主板与壳体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导电的导电件;弹性件用于向主板施加一沿靠近壳体方向的作用力,并向充电件的另一端施加一背离壳体方向的作用力,从而将导电件压靠在主板与壳体之间,即使电子设备受到磕碰或撞击,主板也可以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与壳体及导电件保持固定,从而提高了导电件的固定强度,保证了导电件始终与充电件及主板接触,提高了电连接的可靠性。
进一步地,在充电件200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中,充电件200包括沿垂直于壳体100的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段210、第二段220以及第一端部230;第一段210固定在第一开口110内;第一段210的侧表面凸出于第二段220的侧表面;第一端部230的侧表面凸出于第二段220的侧表面;弹性件500一侧抵顶在主板300背离壳体100的表面,另一侧抵顶在第一端部230靠近第二段220的端面;导电件400背离主板300的一侧抵靠在第一段210靠近第二段220的端面。
具体地,充电件200可以加工成同轴的三段阶梯状结构,第一段210的直径可以大于第二段220的直径,第二段220的直径小于第一端部230的直径,图1中的左右方向可以为充电件200的轴线方向,侧表面可以为环绕其轴线一周的环形表面。使得第一段210和第二段220之间、第二段220和第一端部230之间都具有一个沿垂直于充电件200轴线的平面延伸的端面。
导电件400背离主板300的一端可以抵靠在第一段210和第二段220之间的端面上。弹性件500背离主板300的一端可以抵靠在第二段220和第一端部230之间的端面上,连接可靠,且方便拆卸。
可以理解,为了使导电件400可以有效地抵靠在第一段210的端面,在充电件200胶接在壳体100的情况下,第一段210的端面可以凸出于壳体100的内表面。
更进一步地,第一开口110包括沿靠近主板300的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孔111以及第二孔112,第一孔111与第二孔112同轴设置,且第一孔111的直径大于第二孔112的直径;第一段210背离第二段220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二端部240;第二端部240的侧表面凸出于第一段210的侧表面;导电件400背离主板300的一侧还抵靠在壳体100的内表面;弹性件500还用于向壳体100施加一背离主板300方向的作用力,以使第二端部240靠近第一段210的端面抵靠在第一孔111靠近第二孔112的端面。
具体地,第一孔111和第二孔112之间可以形成有沿垂直于第一开口110轴线方向的端面;第二端部240的直径可以大于第一段210的直径,第二端部240与第一段210之间也可以形成有一沿垂直于第一段210轴线方向的端面。第二端部240可以位于第一孔111内,第一段210可以在第二孔112内。
导电件400背离主板300的表面可以在弹性件500的作用下同时抵靠在壳体100的内表面和第一段210靠近第二段220的端面。可以理解,壳体100的内表面和第一段210靠近第二段220的端面可以不齐平也可以齐平,当两者不齐平时,导电件400的表面可以包括两个不齐平的区域,两个区域可以分别和壳体100及充电件200接触。当两者齐平时,导电件400可以具有与两者都接触的平面。
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0可以在弹性件500的弹力作用下保持其内表面与第一段210的端面齐平。此时,可以通过加工使得第一孔111沿轴向的长度等于第一段210沿轴向的长度,可以使得第一孔111与第二孔112之间端面与第二端部240和第一段210的端面紧密接触抵靠,从而起到防水密封的作用。即依靠弹性件500的弹力以及壳体100与充电件200的抵靠实现壳体100和充电件200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优选地,第二端部240靠近第一段210的端面和第一孔111靠近第二孔112的端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600。密封圈600可以具有弹性,本实施例中,密封圈600可以受到压缩,密封圈600压缩后的厚度与第一孔111的长度之和可以为第一段210的长度。保证了壳体100和充电件200之间的有效密封,起到防水作用,同时可以防止水汽等进入壳体100内,氧化导电件400,提高了电子设备的寿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导电件400沿环绕充电件200侧表面的方向延伸;且导电件400包括多个向背离主板300的方向凸出的第一凸起区410,第一凸起区410用于与充电件200接触。
具体地,导电件400可以为片状结构,其靠近壳体100的表面可以设置有第一凸起区410,第一凸起区410可以通过片状结构冲压而成,又或者其可以通过常见加工方法形成在片状结构的表面。
第一凸起区410可以在导电件400的表面形成凹凸不平的结构,当其受到外界压力的作用下,可以发生一定形变,从而使得其可以与充电件200紧密接触,电连接的可靠性更高。另外,由于导电件400一般由铜等具有一定延展性的材料制成,提高第一凸起区410的变形能力,进一步提高可靠性。
优选地,第一凸起区410的数量为多个,多个第一凸起区410沿导电件400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第一凸起区410均可以与充电件200电连接,提高接触面积,降低电阻。
作为另一个优选地实施例,相邻两个第一凸起区410之间形成有沿背离壳体100的方向凸出的第二凸起区420;第二凸起区420用于与主板300接触。
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导电件400可以为厚度相同的导电件,厚度可以为图1中的左右方向的尺寸。相邻两个第一凸起区410的连接位置可形成有朝向主板300的第二凸起区420。可以理解,导电件400可以包括第一侧面、第二侧面,第一凸起区410可以设置在第一侧面,第二凸起区420可以设置第二侧面。第一凸起区410和第二凸起区420可以通过向不同方向弯曲导电件400形成。即第一凸起区410在第二侧面表现为连接在第二凸起区420间的凹陷,第二凸起区420在第一侧面表现为连接在第一凸起区410之间的凹陷,可以进一步提高导电件400的变形能力,使得导电件400可以紧密连接在充电件200和主板之间。
更进一步地,导电件400上还具有豁口430。豁口430为断开导电件400的结构,例如导电件400开始时可以为环形结构,通过加工豁口430可以断开导电件400使其成为弧形,弧形在豁口430的两侧可以具有两个不接触的连接端,可以进一步提高其变形能力,提高连接的可靠性。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弹性件500沿环绕充电件200侧表面的方向延伸成具有两个端部510的弧形弹性件;且两个端部510在垂直于主板300的方向上具有间隔。
具体地,弹性件500可以是片状结构,其可以具有轴向以及周向,轴向可以垂直于主板300的方向延伸;周向可以是其环绕充电件200的侧表面的方向,弹性件500沿周向延伸的角度大于180度小于360度,使其具有两个不连接的端部510。两个端部510之间具有一个开口,两个端部510可以通过分别向相反的方向扭转,从而使两个端部510在弹性件500轴向上可以相互错开一定间隔,使得弹性件500可以具有一定的弹力。使用时,其一个端部510可以抵靠在主板300上,另一个端部510可以抵靠在第一端部230上,从而使得弹性件500的两个端部510受到使其相互靠近的压力,产生弹性变形。
本实施例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电池以及充电接口装置;电池与主板300连接。
具体地,电子设备可以包括手机、摄像机或平板电脑等。充电接口装置的结构和功能与上述实施例相同,可以参考上述实施例,电池可以安装在壳体100内,电池与主板300连接,从而可以通过充电接口装置用充电器为电池充电。
当充电器接头与充电件200连接后,电流可以通过充电器、充电件200、导电件400和主板300传递到电池内,为电池供电。
本实施例提供的电子设备,通过设置充电件、壳体以及设置在壳体内的主板;壳体上形成有第一开口,主板上形成有第二开口;充电件的一端固设在开口内,充电件的另一端穿设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且充电件的另一端与主板之间设置有弹性件;主板与壳体之间还设置有用于导电的导电件;弹性件用于向主板施加一沿靠近壳体方向的作用力,并向充电件的另一端施加一背离壳体方向的作用力,从而将导电件压靠在主板与壳体之间,即使电子设备受到磕碰或撞击,主板也可以在弹性件的作用下与壳体及导电件保持固定,从而提高了导电件的固定强度,保证了导电件始终与充电件及主板接触,提高了电连接的可靠性。
此外,术语"第一"、"第二"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至少两个,例如两个,三个等,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或彼此可通讯;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在以上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充电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壳体、用于与充电器接头连接的充电件以及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主板;
所述壳体上形成有第一开口,所述主板上形成有第二开口;所述充电件的一端固设在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充电件的另一端穿设所述第一开口和所述第二开口,且所述充电件的另一端与所述主板之间设置有弹性件;
所述主板与所述壳体之间还设置有导电件;
所述弹性件用于向所述主板施加一沿靠近所述壳体方向的作用力,并向所述充电件的另一端施加一背离所述壳体方向的作用力,从而将所述导电件压靠在所述主板与所述壳体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电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件包括沿垂直于所述壳体的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段、第二段以及第一端部;
所述第一段固定在所述第一开口内;所述第一段的侧表面凸出于所述第二段的侧表面;所述第一端部的侧表面凸出于所述第二段的侧表面;
所述弹性件一侧抵顶在所述主板背离所述壳体的表面,另一侧抵顶在所述第一端部靠近所述第二段的端面;所述导电件背离所述主板的一侧抵靠在所述第一段靠近所述第二段的端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充电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口包括沿靠近所述主板的方向依次连接的第一孔以及第二孔,所述第一孔与所述第二孔同轴设置,且所述第一孔的直径大于所述第二孔的直径;
所述第一段背离所述第二段的一端还设置有第二端部;所述第二端部的侧表面凸出于所述第一段的侧表面;
所述导电件背离所述主板的一侧还抵靠在所述壳体的内表面;
所述弹性件还用于向所述壳体施加一背离所述主板方向的作用力,以使所述第二端部靠近所述第一段的端面抵靠在所述第一孔靠近所述第二孔的端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充电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端部靠近所述第一段的端面和所述第一孔靠近所述第二孔的端面之间设置有密封圈。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沿环绕所述充电件侧表面的方向延伸;且所述导电件包括多个向背离所述主板的方向凸出的第一凸起区,所述第一凸起区用于与所述充电件接触。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凸起区的数量为多个,所述多个第一凸起区沿所述导电件的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充电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凸起区之间形成有沿背离所述壳体的方向凸出的第二凸起区;所述第二凸起区用于与所述主板接触。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充电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件上还具有豁口。
9.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接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件沿环绕所述充电件侧表面的方向延伸成具有两个端部的弧形弹性件;且所述两个端部在垂直于所述主板的方向上具有间隔。
10.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以及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充电接口装置;所述电池与所述主板连接。
CN201920569105.7U 2019-04-24 2019-04-24 充电接口装置及电子设备 Active CN20980494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69105.7U CN209804946U (zh) 2019-04-24 2019-04-24 充电接口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69105.7U CN209804946U (zh) 2019-04-24 2019-04-24 充电接口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04946U true CN209804946U (zh) 2019-12-17

Family

ID=688308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69105.7U Active CN209804946U (zh) 2019-04-24 2019-04-24 充电接口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04946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3371A (zh) * 2019-04-24 2019-09-13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充电接口装置及电子设备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233371A (zh) * 2019-04-24 2019-09-13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充电接口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0233371B (zh) * 2019-04-24 2024-03-19 西安易朴通讯技术有限公司 充电接口装置及电子设备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539910B2 (ja) 二次電池
JP5272017B2 (ja) 二次電池用ブスバー及び二次電池モジュール
EP1901368B1 (en) Battery module
US6851955B2 (en) Assembly structure of adapter having conductive terminal with metal extending portion for conducting with PCB
EP2562846B1 (en) Battery, battery holder and battery assembling method
CN109417238B (zh) 接地件及主机
US9246151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assembly, battery device and electronic apparatus
TWI422285B (zh) 具靜電放電防護之電池模組
US8317528B2 (en) Intelligent electrical connector
WO2009082181A3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system
US6905371B2 (en) Terminal and connector using same
TW201628284A (zh) 多方向電池連接器
CN209804946U (zh) 充电接口装置及电子设备
JP3249883B2 (ja) 電流路遮断機能付き電池
US20110300763A1 (en) Plug and connector assembly using same
CN110233371B (zh) 充电接口装置及电子设备
JP2007200630A (ja) 電池パック及びその組立て方法並びにそれを用いた携帯電子機器
US20140093749A1 (en) Thin battery
US9088089B2 (en) Power connector assembly
KR200453132Y1 (ko) 배터리 접속단자
CN111781814A (zh) 电子设备
CN212257706U (zh) 线缆和电子设备
CN216958600U (zh) 供电通讯一体化电子连接器
CN217485766U (zh) 一种导电件及电源适配器
CN220066017U (zh) 一种电池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