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04917U - 基于焊接点的绝缘管型母线端头连接装置 - Google Patents

基于焊接点的绝缘管型母线端头连接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04917U
CN209804917U CN201920636930.4U CN201920636930U CN209804917U CN 209804917 U CN209804917 U CN 209804917U CN 201920636930 U CN201920636930 U CN 201920636930U CN 209804917 U CN209804917 U CN 2098049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us
insulating
tube
tubular
joi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636930.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佳明
蒋湘富
李涛
宋增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Taikai Cab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TAIKAI CABL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TAIKAI CABL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TAIKAI CABL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636930.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049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049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04917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able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一种基于焊接点的绝缘管型母线端头连接装置,包含有设置在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铜管部Ⅰ(111)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铜管部Ⅱ(121)中并且用于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铜管部Ⅰ(111)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铜管部Ⅱ(121)之间的连接的衬管(31),设置为与衬管(31)相对应分布并且设置在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铜管部Ⅰ(111)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铜管部Ⅱ(121)的外侧面部的抱拢装置,设置在抱拢装置、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母线外屏蔽层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母线外屏蔽层的保护层装置,通过保护层装置保持了绝缘管型母线的铜管的连接的一致性,防止了绝缘管型母线的连接头出现电场不均匀的现象发生。

Description

基于焊接点的绝缘管型母线端头连接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绝缘管型母线端头连接装置,尤其是一种基于焊接点的绝缘管型母线端头连接装置。
背景技术
为了满足变压器的主变容量的增大,由于绝缘管型母线因其载流量大、集肤效应低、温升低、绝缘性能好、散热好 、机械强度高的技术优点,使用绝缘管型母线替代矩形母线和裸母线,在安装过程中,由于绝缘管型母线长度有限,需要将两根绝缘管型母线进行连接,因此基于焊接点的绝缘管型母线端头连接装置是一种重要的变压器部件,在现有的基于焊接点的绝缘管型母线端头连接装置中,中间连接方式有以下三种:一是管型母线端头压扁方式,将管型导体压扁成平板状,然后与其他母线用搭接板和螺栓进行连接,由于压扁的方式经常出现平板面凹凸不平、平板侧边开裂等现象,造成有效搭接面不足,无法满足载流量的需求,导致接头处发热、局部放电量大等问题;二是内置连接方式,将外径与绝缘管型母线内径相同的连接管插入到母线两端,母线端部轴向开缝,由此来进行连接传输电流,此种连接方式由于母线端部开缝,如出现震动,搭接面变小或是虚接现象,导致接触不良,温升会偏高;三是外置连接方式,连接管是由对称的两部分半圆组成,带有连接耳和螺纹孔,内径与绝缘管型母线外径一致,通过将两根母线对接用连接管和螺栓夹紧固定方式进行连接,由于连接耳突出母线,会导致电场不均匀,容易造成此处电场应力集中而发生击穿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客体是一种基于焊接点的绝缘管型母线端头连接装置。
为了克服上述技术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焊接点的绝缘管型母线端头连接装置,因此保持了绝缘管型母线的铜管的连接的一致性,防止了绝缘管型母线的连接头出现电场不均匀的现象发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的技术方案是:包含有设置在第一绝缘管型母线的铜管部Ⅰ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的铜管部Ⅱ中并且用于第一绝缘管型母线的铜管部Ⅰ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的铜管部Ⅱ之间的连接的衬管,设置为与衬管相对应分布并且设置在第一绝缘管型母线的铜管部Ⅰ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的铜管部Ⅱ的外侧面部的抱拢装置,设置在抱拢装置、第一绝缘管型母线的母线外屏蔽层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的母线外屏蔽层的保护层装置。
由于设计了衬管、抱拢装置和保护层装置,通过衬管,对第一绝缘管型母线的铜管部Ⅰ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的铜管部Ⅱ的连接头进行支撑,通过抱拢装置,对第一绝缘管型母线的铜管部Ⅰ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的铜管部Ⅱ与衬管连接在一起,通过保护层装置对第一绝缘管型母线的铜管部Ⅰ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的铜管部Ⅱ的连接头进行绝缘屏蔽保护,因此保持了绝缘管型母线的铜管的连接的一致性,防止了绝缘管型母线的连接头出现电场不均匀的现象发生。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内置骨架保持原形状的方式把衬管、抱拢装置和保护层装置相互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按照内置具有轴向定位的圆形管的方式把衬管与抱拢装置和保护层装置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其中具有防水胶带和紧固钢套的抱拢装置。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其中具有内屏蔽管和接头绝缘层的保护层装置。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具有半导电带的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抱拢装置上。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还包含有具有接头应力锥的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保护层装置中。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第一绝缘管型母线的铜管部Ⅰ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的铜管部Ⅱ之间设置有衬管,紧固钢套设置在第二绝缘管型母线的铜管部Ⅱ上并且在紧固钢套与第一绝缘管型母线的母线绝缘层和母线外屏蔽层之间、在紧固钢套与第二绝缘管型母线的母线绝缘层和母线外屏蔽层之间分别设置有防水胶带,半导电带设置在紧固钢套和内屏蔽管之间,在内屏蔽管上设置有接头绝缘层并且在接头绝缘层与在第一绝缘管型母线的母线外屏蔽层和在接头绝缘层与在第二绝缘管型母线的母线外屏蔽层之间分别设置有接头应力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一绝缘管型母线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分别设置为包含有铜管、设置为与铜管的外侧面部联接的母线绝缘层和设置为与母线绝缘层包裹式联接的母线外屏蔽层,在第一绝缘管型母线的铜管部Ⅰ部Ⅰ的外端端面部设置有斜端面体并且在铜管部Ⅰ的外端头设置有透漏孔体,透漏孔体和斜端面体设置为通过焊接方式与衬管联接,在第二绝缘管型母线的铜管部Ⅱ部Ⅱ的外端头设置有竖向定位孔体和横向定位孔体,在竖向定位孔体与铜管部Ⅱ的外端端面部之间、横向定位孔体与铜管部Ⅱ的外端端面部之间分别设置有开口槽体,铜管部Ⅱ的外端头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衬管接触式联接并且铜管部Ⅱ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衬管接触式联接,铜管部Ⅱ的外端头的外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紧固钢套和防水胶带接触式联接,铜管部Ⅰ和铜管部Ⅱ分别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并且斜端面体设置为倒角部,开口槽体设置为条形开口体,透漏孔体、竖向定位孔体和横向定位孔体分别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并且透漏孔体设置为沿铜管部Ⅰ的周边间隔排列分布,第一绝缘管型母线的母线外屏蔽层的外侧面部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的母线外屏蔽层的外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内屏蔽管、接头绝缘层和接头应力锥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一绝缘管型母线的母线绝缘层和母线外屏蔽层的外端端面部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的母线绝缘层和母线外屏蔽层的外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防水胶带和半导电带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在衬管的管部的中间部设置有通腔体并且在管部的左端头设置有台阶体,管部的左端头设置为与第一绝缘管型母线的铜管部Ⅰ焊接式联接并且台阶体的左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一绝缘管型母线的铜管部Ⅰ焊触式联接,管部的右端头设置为与第二绝缘管型母线的铜管部Ⅱ插接式联接并且凸缘体1的右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二绝缘管型母线的铜管部Ⅱ接触式联接,管部设置为圆形柱状体并且通腔体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台阶体设置为矩形环状体并且台阶体的外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一绝缘管型母线的母线绝缘层接触式联接,台阶体的左端端面部设置为呈斜面分布并且凸缘体1的右端端面部设置为呈垂直面分布。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紧固钢套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并且紧固钢套设置为与第二绝缘管型母线的铜管部Ⅱ容纳式联接,紧固钢套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防水胶带接触式联接并且紧固钢套的外侧面部设置为与内屏蔽管接触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防水胶带设置为与第二绝缘管型母线的铜管部Ⅱ缠绕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半导电带设置为与紧固钢套和防水胶带缠绕式联接并且半导电带分别设置为与第一绝缘管型母线的母线绝缘层和母线外屏蔽层的外端端面部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的母线绝缘层和母线外屏蔽层的外端端面部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内屏蔽管设置为由半导电带缠绕的屏蔽套管并且内屏蔽管设置为与第一绝缘管型母线的母线外屏蔽层、第二绝缘管型母线的母线外屏蔽层和半导电带套接式联接,内屏蔽管设置为与接头绝缘层嵌入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接头绝缘层设置为硅橡胶圆形管状体并且接头绝缘层设置为与第一绝缘管型母线的母线外屏蔽层、第二绝缘管型母线的母线外屏蔽层、内屏蔽管和接头应力锥套接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接头应力锥设置为电缆接头应力锥并且接头应力锥设置为与接头绝缘层嵌入式联接,接头应力锥分别设置为与第一绝缘管型母线的母线外屏蔽层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的母线外屏蔽层接触式联接。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衬管设置为长度为200-400mm和外径为40-100mm的不锈钢衬芯,在第一绝缘管型母线的铜管部Ⅰ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的铜管部Ⅱ上分别设置有镀银层体,第二绝缘管型母线的铜管部Ⅱ的长度设置为100-300mm,竖向定位孔体和横向定位孔体的直径设置为Φ5mm,开口槽体的宽度设置为2-3mm,透漏孔体的直径设置为Φ21mm,紧固钢套的长度设置为为120-250mm,接头绝缘层与第一绝缘管型母线的母线外屏蔽层的重叠部的长度、接头绝缘层与第二绝缘管型母线的母线外屏蔽层的重叠部的长度分别设置为15-20mm。
本实用新型设计了,第一绝缘管型母线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与衬管设置为按照内侧面支撑的方式分布并且第一绝缘管型母线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与紧固钢套和防水胶带设置为按照外侧面固定的方式分布,第一绝缘管型母线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与半导电带、内屏蔽管、接头绝缘层和接头应力锥设置为按照外包裹的方式分布并且衬管的中心线、紧固钢套的中心线、内屏蔽管的中心线和接头绝缘层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一个内屏蔽管、一个接头绝缘层和四个接头应力锥设置为组成一组外包裹部件,管部设置为与铜管部Ⅰ和铜管部Ⅱ联接。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效果在于:包含有在绝缘管型母线铜管之间并且用于满足绝缘管型母线端头连接部位的电学性能的中间金具连接装置、设置在绝缘管型母线端头之间并且通过界面压力抱紧的冷缩中间接头装置,绝缘管型母线设置为包含有铜管、内屏蔽层、绝缘层、外屏蔽层,三层共挤前一铜管端头打坡口和开4个定位孔处理,定位孔尺寸为Φ21,距铜管端口20~100mm;另一根铜管距离端口100~300mm处开4个Φ5定位孔,从定位孔处向端口开2~3mm宽的缝,铜管内壁镀银处理,中间金具连接装置设置为包含铜衬芯、紧固钢套,铜衬芯一端长40~100mm,另一端长100~300mm,中间设置定位装置,铜衬芯为中空结构,外壁镀银处理,三层共挤前,铜衬芯插入到一根端头有定位孔的铜管内,铜衬芯与铜管4个定位孔满焊处理,铜管端口与铜衬芯定位装置之间有5mm间隙铜管通过焊接处理,两处焊接缝打磨与铜管表面一样光滑、平整,然后进行三层共挤包覆内屏蔽层、绝缘层、外屏蔽层,从定位装置到铜衬芯端口处不进行包覆,现场安装时,一个绝缘母线铜衬芯只需插入到开缝铜管的绝缘母线内,通过定位孔看插入位置,通过紧固钢套焊接紧固,焊接缝打磨平整光滑,紧固钢套两侧用防水胶带缠绕进行防水处理,紧固钢套是两合结构,尺寸为120~250mm,紧固钢套外用半导电带缠绕至和绝缘管型母线绝缘层高度一致,缠绕要平整,冷缩中间接头设置为包含有2个接头应力锥、内屏蔽管、绝缘层,由半导电液体硅橡胶和绝缘液体硅橡胶材料注射硫化而成,将冷缩中间接头套在绝缘管型母线中间位置,内屏蔽管搭接绝缘管型母线绝缘部分15~20mm,中间连接金具用于电流等级为1000~12500A,温升小于50K,主要是解决了管型母线在现场实际安装时存在很大的安装误差和安装不便,造成的管型母线中间连接可靠性降低、局部发热、安装难度增加等问题。该中间连接装置是母线三层共挤前将铜衬芯插入到一根铜管内壁,两处焊接点进行焊接,另一根铜管端头开四条缝,挤出完成后,现场安装只需将两根母线通过铜衬芯进行对接,用紧固钢套进行焊接固定即可,安装方便简单,连接有足够的搭接面积,保证载流稳定,同时保证管型母线之间的可靠对接,还包括连接管型母线的冷缩中间接头,将两根管型母线端头对接处插入到冷缩中间接头内,均匀母线端头电场,控制局部放电,本申请提供的中间连接装置具有可以实现管型母线可靠连接、导电性好、温升低、安装简便、受安装误差影响小、造价低等优点,复合屏蔽绝缘管型母线中间连接装置,两根绝缘管型母线对接处通过中空结构的铜衬芯进行连接,对铜管内部起支撑作用;三层共挤前,铜衬芯和铜管进行两处焊接,不仅可靠连接、导电性良好、而且搭接面足够满足大电流,发热小,现场安装时,直接将两根母线通过铜衬芯进行对接,然后外面紧固钢套焊接紧固进行双层加固,有效地增加了连接机械强度,现场安装方便、简单,为安装大大节省了时间;此外,此中间连接装置为中空结构,便于空气流通,散热性好;冷缩中间接头采用液体硅橡胶材料,在橡胶材料的弹性作用下保证了冷缩中间接头与绝缘管型母线绝缘层的界面压力,保证了绝缘性水平高、电场分布均匀。
在本技术方案中,衬管是基础部件,也是本实用新型的必要技术特征,防水胶带、半导电带、紧固钢套、内屏蔽管、接头绝缘层和接头应力锥是功能部件,是实现本实用新型的其它技术效果的特征,铜管部Ⅰ、透漏孔体、斜端面体、铜管部Ⅱ、竖向定位孔体、横向定位孔体、开口槽体、管部、台阶体、通腔体这些技术特征的设计,是符合专利法及其实施细则的技术特征。
在本技术方案中,内置骨架保持原形状的衬管、抱拢装置和保护层装置为重要技术特征,在基于焊接点的绝缘管型母线端头连接装置的技术领域中,具有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在本技术方案中的术语都是可以用本技术领域中的专利文献进行解释和理解。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图2为衬管31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右视图,
衬管-31、防水胶带-32、半导电带-33、紧固钢套-17、内屏蔽管-18、接头绝缘层-19、接头应力锥-10、铜管部Ⅰ-111、透漏孔体-112和斜端面体-113、铜管部Ⅱ-121、竖向定位孔体-122、横向定位孔体-123、开口槽体-124、管部-311、台阶体-312、通腔体-313。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审查指南,对本实用新型所使用的诸如“具有”、“包含”以及“包括”术语应当理解为不配出一个或多 个其它元件或其组合的存在或添加。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实用新型不同实施方式中所涉及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结合,另外,除非特别说明,在下 面的实施例中所采用的设备和材料均是市售可得的,如没有明确说明处理条件,请参考购 买的产品说明书或者按照本领域常规方法进。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一,结合附图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包含有衬管31、防水胶带32、半导电带33、紧固钢套17、内屏蔽管18、接头绝缘层19和接头应力锥10并且在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铜管部Ⅰ111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铜管部Ⅱ121之间设置有衬管31,紧固钢套17设置在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铜管部Ⅱ121上并且在紧固钢套17与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母线绝缘层和母线外屏蔽层之间、在紧固钢套17与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母线绝缘层和母线外屏蔽层之间分别设置有防水胶带32,半导电带33设置在紧固钢套17和内屏蔽管18之间,在内屏蔽管18上设置有接头绝缘层19并且在接头绝缘层19与在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母线外屏蔽层和在接头绝缘层19与在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母线外屏蔽层之间分别设置有接头应力锥10。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分别设置为包含有铜管、设置为与铜管的外侧面部联接的母线绝缘层和设置为与母线绝缘层包裹式联接的母线外屏蔽层,在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铜管部Ⅰ111部Ⅰ111的外端端面部设置有斜端面体113并且在铜管部Ⅰ111的外端头设置有透漏孔体112,透漏孔体112和斜端面体113设置为通过焊接方式与衬管31联接,在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铜管部Ⅱ121部Ⅱ121的外端头设置有竖向定位孔体122和横向定位孔体123,在竖向定位孔体122与铜管部Ⅱ121的外端端面部之间、横向定位孔体123与铜管部Ⅱ121的外端端面部之间分别设置有开口槽体124,铜管部Ⅱ121的外端头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衬管31接触式联接并且铜管部Ⅱ121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衬管31接触式联接,铜管部Ⅱ121的外端头的外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紧固钢套17和防水胶带32接触式联接,铜管部Ⅰ111和铜管部Ⅱ121分别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并且斜端面体113设置为倒角部,开口槽体124设置为条形开口体,透漏孔体112、竖向定位孔体122和横向定位孔体123分别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并且透漏孔体112设置为沿铜管部Ⅰ111的周边间隔排列分布,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母线外屏蔽层的外侧面部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母线外屏蔽层的外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内屏蔽管18、接头绝缘层19和接头应力锥10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母线绝缘层和母线外屏蔽层的外端端面部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母线绝缘层和母线外屏蔽层的外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防水胶带32和半导电带33联接。
由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实现了与变压器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增加绝缘管型母线的长度。
在本实施例中,在衬管31的管部311的中间部设置有通腔体313并且在管部311的左端头设置有台阶体312,管部311的左端头设置为与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铜管部Ⅰ111焊接式联接并且台阶体312的左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铜管部Ⅰ111焊触式联接,管部311的右端头设置为与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铜管部Ⅱ121插接式联接并且凸缘体133的右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铜管部Ⅱ121接触式联接,管部311设置为圆形柱状体并且通腔体313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台阶体312设置为矩形环状体并且台阶体312的外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母线绝缘层接触式联接,台阶体312的左端端面部设置为呈斜面分布并且凸缘体133的右端端面部设置为呈垂直面分布。
通过衬管31,形成了对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支撑连接点,由管部311和台阶体312,实现了与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连接,由通腔体313,实现了对管部311的表面积增大处理,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内骨架支撑。
在本实施例中,紧固钢套17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并且紧固钢套17设置为与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铜管部Ⅱ121容纳式联接,紧固钢套17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防水胶带32接触式联接并且紧固钢套17的外侧面部设置为与内屏蔽管18接触式联接。
通过紧固钢套17,形成了对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防水胶带32和内屏蔽管18的支撑连接点,由紧固钢套17,实现了与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连接,实现了与防水胶带32的连接,实现了与内屏蔽管18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铜管部Ⅱ121与衬管31进行夹紧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防水胶带32设置为与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铜管部Ⅱ121缠绕式联接。
通过防水胶带32,形成了对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和紧固钢套17的支撑连接点,由防水胶带32,实现了与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连接,实现了与紧固钢套17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铜管部Ⅱ121与紧固钢套17进行密封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半导电带33设置为与紧固钢套17和防水胶带32缠绕式联接并且半导电带33分别设置为与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母线绝缘层和母线外屏蔽层的外端端面部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母线绝缘层和母线外屏蔽层的外端端面部联接。
通过半导电带33,形成了对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紧固钢套17和防水胶带32的支撑连接点,由防水胶带32,实现了与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连接,实现了与紧固钢套17的连接,实现了与防水胶带32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外端头头进行屏蔽。
在本实施例中,内屏蔽管18设置为由半导电带缠绕的屏蔽套管并且内屏蔽管18设置为与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母线外屏蔽层、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母线外屏蔽层和半导电带33套接式联接,内屏蔽管18设置为与接头绝缘层19嵌入式联接。
通过内屏蔽管18,形成了对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半导电带33和接头绝缘层19的支撑连接点,由内屏蔽管18,实现了与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连接,实现了与半导电带33的连接,实现了与接头绝缘层19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连接头进行屏蔽。
在本实施例中,接头绝缘层19设置为硅橡胶圆形管状体并且接头绝缘层19设置为与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母线外屏蔽层、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母线外屏蔽层、内屏蔽管18和接头应力锥10套接式联接。
通过接头绝缘层19,形成了对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内屏蔽管18和接头应力锥10的支撑连接点,由接头绝缘层19,实现了与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连接,实现了与内屏蔽管18的连接,实现了与接头应力锥10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对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连接头进行绝缘。
在本实施例中,接头应力锥10设置为电缆接头应力锥并且接头应力锥10设置为与接头绝缘层19嵌入式联接,接头应力锥10分别设置为与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母线外屏蔽层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母线外屏蔽层接触式联接。
通过接头应力锥10,形成了对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和接头绝缘层19的支撑连接点,由接头应力锥10,实现了与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连接,实现了与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连接,实现了与接头绝缘层19的连接,其技术目的在于:用于改善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连接头的电场分布。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与衬管31设置为按照内侧面支撑的方式分布并且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与紧固钢套17和防水胶带32设置为按照外侧面固定的方式分布,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与半导电带33、内屏蔽管18、接头绝缘层19和接头应力锥10设置为按照外包裹的方式分布并且衬管31的中心线、紧固钢套17的中心线、内屏蔽管18的中心线和接头绝缘层19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一个内屏蔽管18、一个接头绝缘层19和四个接头应力锥10设置为组成一组外包裹部件,管部311设置为与铜管部Ⅰ111和铜管部Ⅱ121联接。
把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铜管部Ⅰ111安装在管部311的左端头上,在台阶体312与斜端面体113之间、透漏孔体112与管部311之间添加焊接层,把管部311的左端头与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铜管部Ⅰ111连接在一起,把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母线绝缘层和母线外屏蔽层剥离,使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铜管部Ⅱ121裸露,把管部311的右端头分别插入到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铜管部Ⅱ121中,使通过竖向定位孔体122、横向定位孔体123和开口槽体124形成的四个瓣片与管部311的右端头抱紧,把紧固钢套17套在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铜管部Ⅱ121上,在紧固钢套17与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母线绝缘层和母线外屏蔽层之间、紧固钢套17与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母线绝缘层和母线外屏蔽层之间分别缠绕上防水胶带32,在紧固钢套17和防水胶带32上再缠绕上半导电带33,把内屏蔽管18套在紧固钢套17上,把半导电液体硅橡胶和绝缘液体硅橡胶的混合物注射在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母线外屏蔽层、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母线外屏蔽层和内屏蔽管18的连接处上,把接头应力锥10放到半导电液体硅橡胶和绝缘液体硅橡胶的混合物中,对半导电液体硅橡胶和绝缘液体硅橡胶的混合物进行硫化,制的接头绝缘层19。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二,衬管31设置为长度为200-400mm和外径为40-100mm的不锈钢衬芯,在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铜管部Ⅰ111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铜管部Ⅱ121上分别设置有镀银层体,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铜管部Ⅱ121的长度设置为100-300mm,竖向定位孔体122和横向定位孔体123的直径设置为Φ5mm,开口槽体124的宽度设置为2-3mm,透漏孔体112的直径设置为Φ21mm,紧固钢套17的长度设置为为120-250mm,接头绝缘层19与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母线外屏蔽层的重叠部的长度、接头绝缘层19与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母线外屏蔽层的重叠部的长度分别设置为15mm。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三,衬管31设置为长度为200-400mm和外径为40mm的不锈钢衬芯,在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铜管部Ⅰ111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铜管部Ⅱ121上分别设置有镀银层体,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铜管部Ⅱ121的长度设置为100mm,竖向定位孔体122和横向定位孔体123的直径设置为Φ5mm,开口槽体124的宽度设置为2mm,透漏孔体112的直径设置为Φ21mm,紧固钢套17的长度设置为为120mm,接头绝缘层19与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母线外屏蔽层的重叠部的长度、接头绝缘层19与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母线外屏蔽层的重叠部的长度分别设置为15mm。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四,衬管31设置为长度为400mm和外径为100mm的不锈钢衬芯,在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铜管部Ⅰ111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铜管部Ⅱ121上分别设置有镀银层体,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铜管部Ⅱ121的长度设置为300mm,竖向定位孔体122和横向定位孔体123的直径设置为Φ5mm,开口槽体124的宽度设置为3mm,透漏孔体112的直径设置为Φ21mm,紧固钢套17的长度设置为为-250mm,接头绝缘层19与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母线外屏蔽层的重叠部的长度、接头绝缘层19与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母线外屏蔽层的重叠部的长度分别设置为20mm。
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之五,衬管31设置为长度为300mm和外径为70mm的不锈钢衬芯,在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铜管部Ⅰ111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铜管部Ⅱ121上分别设置有镀银层体,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铜管部Ⅱ121的长度设置为200mm,竖向定位孔体122和横向定位孔体123的直径设置为Φ5mm,开口槽体124的宽度设置为2.5mm,透漏孔体112的直径设置为Φ21mm,紧固钢套17的长度设置为为180mm,接头绝缘层19与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母线外屏蔽层的重叠部的长度、接头绝缘层19与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母线外屏蔽层的重叠部的长度分别设置为18mm。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按照内置骨架保持原形状的方式把衬管31、抱拢装置和保护层装置相互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按照内置具有轴向定位的圆形管的方式把衬管31与抱拢装置和保护层装置联接。
在本实施例中,其中具有防水胶带32和紧固钢套17的抱拢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其中具有内屏蔽管18和接头绝缘层19的保护层装置。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具有半导电带33的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抱拢装置上。
在本实施例中,还包含有具有接头应力锥10的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保护层装置中。
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是以第一个实施例为基础。
本实用新型具有下特点:
1、由于设计了衬管31、抱拢装置和保护层装置,通过衬管31,对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铜管部Ⅰ111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铜管部Ⅱ121的连接头进行支撑,通过抱拢装置,对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铜管部Ⅰ111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铜管部Ⅱ121与衬管31连接在一起,通过保护层装置对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铜管部Ⅰ111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铜管部Ⅱ121的连接头进行绝缘屏蔽保护,因此保持了绝缘管型母线的铜管的连接的一致性,防止了绝缘管型母线的连接头出现电场不均匀的现象反生。
2、由于设计了防水胶带32和紧固钢套17,实现了抱紧固定。
3、由于设计了内屏蔽管18和接头绝缘层19,实现了复合保护。
4、由于设计了半导电带33,实现了对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铜管部Ⅰ111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铜管部Ⅱ121进行屏蔽保护。
5、由于设计了接头应力锥10,实现了对电场分布进行改善。
6、由于设计了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和衬管31,实现了一端头固定连接,一端头插接连接,简化了安装程序。
7、由于设计了对结构形状进行了数值范围的限定,使数值范围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中的技术特征,不是通过公式计算或通过有限次试验得出的技术特征,试验表明该数值范围的技术特征取得了很好的技术效果。
8、由于设计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在技术特征的单独和相互之间的集合的作用,通过试验表明,本实用新型的各项性能指标为现有的各项性能指标的至少为1.7倍,通过评估具有很好的市场价值。
还有其它的与内置骨架保持原形状的衬管31、抱拢装置和保护层装置联接的技术特征都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之一,并且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满足专利法、专利实施细则和审查指南的要求,不再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的实施例都进行描述。
因此在基于焊接点的绝缘管型母线端头连接装置技术领域内,凡是包含有设置在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铜管部Ⅰ111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铜管部Ⅱ121中并且用于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铜管部Ⅰ111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铜管部Ⅱ121之间的连接的衬管31,设置为与衬管31相对应分布并且设置在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铜管部Ⅰ111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铜管部Ⅱ121的外侧面部的抱拢装置,设置在抱拢装置、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母线外屏蔽层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母线外屏蔽层的保护层装置的技术内容都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基于焊接点的绝缘管型母线端头连接装置,其特征是:包含有设置在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铜管部Ⅰ(111)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铜管部Ⅱ(121)中并且用于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铜管部Ⅰ(111)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铜管部Ⅱ(121)之间的连接的衬管(31),设置为与衬管(31)相对应分布并且设置在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铜管部Ⅰ(111)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铜管部Ⅱ(121)的外侧面部的抱拢装置,设置在抱拢装置、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母线外屏蔽层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母线外屏蔽层的保护层装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焊接点的绝缘管型母线端头连接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内置骨架保持原形状的方式把衬管(31)、抱拢装置和保护层装置相互联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焊接点的绝缘管型母线端头连接装置,其特征是:按照内置具有轴向定位的圆形管的方式把衬管(31)与抱拢装置和保护层装置联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焊接点的绝缘管型母线端头连接装置,其特征是:其中具有防水胶带(32)和紧固钢套(17)的抱拢装置,
或,其中具有内屏蔽管(18)和接头绝缘层(19)的保护层装置,
或,还包含有具有半导电带(33)的第一附件装置并且第一附件装置设置在抱拢装置上,
或,还包含有具有接头应力锥(10)的第二附件装置并且第二附件装置设置在保护层装置中。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基于焊接点的绝缘管型母线端头连接装置,其特征是:在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铜管部Ⅰ(111)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铜管部Ⅱ(121)之间设置有衬管(31),紧固钢套(17)设置在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铜管部Ⅱ(121)上并且在紧固钢套(17)与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母线绝缘层和母线外屏蔽层之间、在紧固钢套(17)与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母线绝缘层和母线外屏蔽层之间分别设置有防水胶带(32),半导电带(33)设置在紧固钢套(17)和内屏蔽管(18)之间,在内屏蔽管(18)上设置有接头绝缘层(19)并且在接头绝缘层(19)与在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母线外屏蔽层和在接头绝缘层(19)与在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母线外屏蔽层之间分别设置有接头应力锥(1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焊接点的绝缘管型母线端头连接装置,其特征是: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分别设置为包含有铜管、设置为与铜管的外侧面部联接的母线绝缘层和设置为与母线绝缘层包裹式联接的母线外屏蔽层,在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铜管部Ⅰ(111)部Ⅰ(111)的外端端面部设置有斜端面体(113)并且在铜管部Ⅰ(111)的外端头设置有透漏孔体(112),透漏孔体(112)和斜端面体(113)设置为通过焊接方式与衬管(31)联接,在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铜管部Ⅱ(121)部Ⅱ(121)的外端头设置有竖向定位孔体(122)和横向定位孔体(123),在竖向定位孔体(122)与铜管部Ⅱ(121)的外端端面部之间、横向定位孔体(123)与铜管部Ⅱ(121)的外端端面部之间分别设置有开口槽体(124),铜管部Ⅱ(121)的外端头的内侧面部设置为与衬管(31)接触式联接并且铜管部Ⅱ(121)的外端端面部设置为与衬管(31)接触式联接,铜管部Ⅱ(121)的外端头的外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紧固钢套(17)和防水胶带(32)接触式联接,铜管部Ⅰ(111)和铜管部Ⅱ(121)分别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并且斜端面体(113)设置为倒角部,开口槽体(124)设置为条形开口体,透漏孔体(112)、竖向定位孔体(122)和横向定位孔体(123)分别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并且透漏孔体(112)设置为沿铜管部Ⅰ(111)的周边间隔排列分布,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母线外屏蔽层的外侧面部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母线外屏蔽层的外侧面部分别设置为与内屏蔽管(18)、接头绝缘层(19)和接头应力锥(10)接触式联接并且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母线绝缘层和母线外屏蔽层的外端端面部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母线绝缘层和母线外屏蔽层的外端端面部分别设置为与防水胶带(32)和半导电带(33)联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焊接点的绝缘管型母线端头连接装置,其特征是:在衬管(31)的管部(311)的中间部设置有通腔体(313)并且在管部(311)的左端头设置有台阶体(312),管部(311)的左端头设置为与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铜管部Ⅰ(111)焊接式联接并且台阶体(312)的左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铜管部Ⅰ(111)焊触式联接,管部(311)的右端头设置为与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铜管部Ⅱ(121)插接式联接并且凸缘体(133)的右端端面部设置为与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铜管部Ⅱ(121)接触式联接,管部(311)设置为圆形柱状体并且通腔体(313)设置为圆形孔状体,台阶体(312)设置为矩形环状体并且台阶体(312)的外侧面部设置为与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母线绝缘层接触式联接,台阶体(312)的左端端面部设置为呈斜面分布并且凸缘体(133)的右端端面部设置为呈垂直面分布。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焊接点的绝缘管型母线端头连接装置,其特征是:紧固钢套(17)设置为圆形管状体并且紧固钢套(17)设置为与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铜管部Ⅱ(121)容纳式联接,紧固钢套(17)的端头分别设置为与防水胶带(32)接触式联接并且紧固钢套(17)的外侧面部设置为与内屏蔽管(18)接触式联接,
或,防水胶带(32)设置为与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铜管部Ⅱ(121)缠绕式联接,
或,半导电带(33)设置为与紧固钢套(17)和防水胶带(32)缠绕式联接并且半导电带(33)分别设置为与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母线绝缘层和母线外屏蔽层的外端端面部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母线绝缘层和母线外屏蔽层的外端端面部联接,
或,内屏蔽管(18)设置为由半导电带缠绕的屏蔽套管并且内屏蔽管(18)设置为与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母线外屏蔽层、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母线外屏蔽层和半导电带(33)套接式联接,内屏蔽管(18)设置为与接头绝缘层(19)嵌入式联接,
或,接头绝缘层(19)设置为硅橡胶圆形管状体并且接头绝缘层(19)设置为与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母线外屏蔽层、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母线外屏蔽层、内屏蔽管(18)和接头应力锥(10)套接式联接,
或,接头应力锥(10)设置为电缆接头应力锥并且接头应力锥(10)设置为与接头绝缘层(19)嵌入式联接,接头应力锥(10)分别设置为与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母线外屏蔽层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母线外屏蔽层接触式联接。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焊接点的绝缘管型母线端头连接装置,其特征是:衬管(31)设置为长度为200-400mm和外径为40-100mm的不锈钢衬芯,在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铜管部Ⅰ(111)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铜管部Ⅱ(121)上分别设置有镀银层体,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铜管部Ⅱ(121)的长度设置为100-300mm,竖向定位孔体(122)和横向定位孔体(123)的直径设置为Φ5mm,开口槽体(124)的宽度设置为2-3mm,透漏孔体(112)的直径设置为Φ21mm,紧固钢套(17)的长度设置为为120-250mm,接头绝缘层(19)与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的母线外屏蔽层的重叠部的长度、接头绝缘层(19)与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的母线外屏蔽层的重叠部的长度分别设置为15-20mm。
10.根据权利要求 1 至 9中任一项所述的基于焊接点的绝缘管型母线端头连接装置,其特征是: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与衬管(31)设置为按照内侧面支撑的方式分布并且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与紧固钢套(17)和防水胶带(32)设置为按照外侧面固定的方式分布,第一绝缘管型母线(11)和第二绝缘管型母线(12)与半导电带(33)、内屏蔽管(18)、接头绝缘层(19)和接头应力锥(10)设置为按照外包裹的方式分布并且衬管(31)的中心线、紧固钢套(17)的中心线、内屏蔽管(18)的中心线和接头绝缘层(19)的中心线设置在同一条直线上,一个内屏蔽管(18)、一个接头绝缘层(19)和四个接头应力锥(10)设置为组成一组外包裹部件,管部(311)设置为与铜管部Ⅰ(111)和铜管部Ⅱ(121)联接。
CN201920636930.4U 2019-05-07 2019-05-07 基于焊接点的绝缘管型母线端头连接装置 Active CN2098049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36930.4U CN209804917U (zh) 2019-05-07 2019-05-07 基于焊接点的绝缘管型母线端头连接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636930.4U CN209804917U (zh) 2019-05-07 2019-05-07 基于焊接点的绝缘管型母线端头连接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04917U true CN209804917U (zh) 2019-12-17

Family

ID=6883205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636930.4U Active CN209804917U (zh) 2019-05-07 2019-05-07 基于焊接点的绝缘管型母线端头连接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049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321556B (zh) 超导电缆接头的焊接装置
CN110247206A (zh) 用于绝缘管型母线端头的连接装置
CN207651690U (zh) 同轴电缆接头
BR112017010223B1 (pt) Cabo de força unido e método de fabricação do mesmo
CN103608990A (zh) 用于利用浸渍纸或者纸-聚丙烯叠层ppl绝缘的hv电缆的接头
CN106299751B (zh) 用于绝缘管型母线端头的连接装置
CN108683149A (zh) 一种交联电缆热熔接头及其制作方法
US3856983A (en) Electrical penetrant structure
CN102611067A (zh) 一种带非线性屏蔽层的高压电缆软接头
CN209804917U (zh) 基于焊接点的绝缘管型母线端头连接装置
CN108374986A (zh) 智能物联网管道泄漏监测系统
CN101431189B (zh) 10kv油浸纸绝缘电缆与交联聚乙烯绝缘电缆的对接工艺
CN206041421U (zh) 基于涨口弹性力的绝缘管型母线端头连接装置
CN105927805A (zh) 一种给排水管道连接构造
CN111799730A (zh) 用于铁路供电线路的绝缘管型母线装置和连接方法及其应用
CN209804918U (zh) 基于弹簧片的绝缘管型母线端头连接装置
CN209169921U (zh) 电缆接头
CN208190228U (zh) 一种交联电缆热熔接头
CN207230181U (zh) 智能物联网管道泄漏监测系统
CN206117105U (zh) 基于平面的绝缘管型母线端头连接装置
CN104868435A (zh) 一种电缆与信号线缆转接的密封接头及其制作方法
CN213521245U (zh) 一种免维护高压电缆热熔t型接头
CN214124274U (zh) 一种防高压泄漏的高压测试转接线
CN112038790B (zh) 预制熔接式电缆绝缘接头及其制造方法
CN106463881A (zh) 用于电气设备的可替换的套管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0504

Address after: 271000 No. 1156, Longtan South Road, hi tech Zone, Tai'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taikai Industrial Park)

Patentee after: Shandong taikai Cabl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71000 South Zone of Taikai Industrial Park, High-tech Development Zone, Tai'an City, Shan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HANDONG TAIKAI CABL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