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04719U - 一种三段式的电池壳体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三段式的电池壳体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04719U
CN209804719U CN201920904487.4U CN201920904487U CN209804719U CN 209804719 U CN209804719 U CN 209804719U CN 201920904487 U CN201920904487 U CN 201920904487U CN 209804719 U CN209804719 U CN 20980471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ead
end cover
end cap
battery case
batte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 After Issu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04487.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何颖源
张彬
陈永翀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HAWAGA POWER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HAWAGA POWER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HAWAGA POWER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HAWAGA POWER STORAG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04487.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0471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0471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04719U/zh
Withdrawn - After Issu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段式的电池壳体,包括第一端盖、中部壳体和第二端盖。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均为具有端面和侧壁的筒结构,通过端盖的侧壁与中部壳体的连接可以形成整体的圆柱形的或方形的电池壳体。由于该电池壳体的连接是在电池壳体的侧壁上完成,从而避免了传统的电池的端盖在电池壳体的直角处焊接所导致的在应力集中部位进行连接以及焊接部位受到较大的剪切力的缺陷,因此提高了连接强度。另外,由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的侧壁具有一定的高度,因此可以减小中部壳体的高度,这样可以使得电芯更加容易入壳,尤其对于大型电池更加具有优势,并且电芯入壳后由于电芯两端的极耳均从中部壳体的两端伸出,因此有利于两端同时对极耳处理等各种操作。

Description

一种三段式的电池壳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池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三段式的电池壳体。
背景技术
多极耳或全极耳的电池结构有利于电池倍率性能的提升,其中正负极极耳异侧分布的结构因为有利于电流均匀分布而成为电池的优选结构。电池行业内一般采用正负极极耳分布在两端的电芯以及由上下通透的壳体和上、下两盖板构成的电池壳体,由此组装成两端集流的电池结构。为了将电芯完全容纳进电池壳体,这种电池壳体的高度需大于电芯的长度,在组装过程中往往是先将电芯放入壳体,处理电芯一端与盖板极柱的电连接,然后处理电芯另一端与盖板极柱的电连接,最后将壳体与两端盖板密封。这种组装过程操作繁琐,因受壳体形状空间限制而导致不易操作。而且,这种电池的壳体和盖板的密封大都是通过在电池的端部进行焊接,无论是侧焊还是顶焊都会在焊接位置形成直角结构,而焊接形成的直角结构会使得该位置产生集中应力,影响焊接强度,使得焊接部位在电池长期使用过程中产生疲劳裂纹。在现有方法中为了保证焊接强度采用了增加盖板厚度的解决方式,这不仅增加了不必要的壳体重量,而且也浪费了材料。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段式的电池壳体,电池壳体包括第一端盖、中部壳体和第二端盖,其中,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均为具有端面和侧壁的筒结构,通过第一端盖的侧壁与中部壳体的连接以及第二端盖的侧壁与中部壳体的连接可以形成整体的圆柱形的电池壳体或方形的电池壳体。由于该电池壳体的连接是在电池壳体的侧壁上完成,从而避免了在应力集中部位进行连接以及焊接部位受到较大的剪切力的缺陷,因此提高了连接强度。另外,由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的侧壁具有一定的高度,因此可以减小中部壳体的高度,这样可以使得电芯更加容易入壳,尤其对于大型电池更加具有优势,并且电芯入壳后由于电芯两端的极耳均从中部壳体的两端伸出,因此有利于两端同时对极耳进行处理等各种操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如下: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三段式的电池壳体,其中,电池壳体包括第一端盖、中部壳体和第二端盖,第一端盖为具有侧壁和一端面的筒,中部壳体为两端开口的筒,中部壳体的高度小于电池电芯的高度使得电池电芯两端的极耳分别从中部壳体的两端伸出,第二端盖为具有侧壁和一端面的筒,第一端盖的侧壁能够与中部壳体的一端密封连接,第二端盖的侧壁能够与中部壳体的另一端密封连接,从而形成整体的电池壳体。第一端盖的侧壁的高度可以为10~100mm,第二端盖的侧壁的高度可以为10~100mm。在电池壳体的总体高度一定的情况下,端盖的侧壁的高度可以有效地减小中部壳体的高度,从而可以使得电芯更易于置入中部壳体内,并且在电芯置于中部壳体内的情况下电芯两端的极耳可以从中部壳体的两端伸出以便于后续对极耳进行处理或焊接等操作。第一端盖的侧壁与中部壳体的一端的连接以及第二端盖的侧壁与中部壳体的另一端的连接均在避免了拐角处应力集中的侧壁上进行,连接方式可以为焊接、压紧、夹紧或粘接等方式。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利用连接弯边实现端盖与中部壳体的连接的结构和连接方法。连接弯边可设置于如下位置中的至少一个:第一端盖的侧壁的边缘、第二端盖的侧壁的边缘、中部壳体的一端的边缘以及中部壳体的另一端的边缘。连接弯边的截面形状为曲线形,例如半圆形、弧线形、波浪形、折线形或其他弯折曲线等。连接弯边可通过压弯、滚弯或弯折等方式加工或者连接弯边可以与端盖或中部壳体一体成型。当电池壳体内部压力过大时,连接弯边发生形变从而起到缓冲电池壳体内部压力的作用。另外,连接弯边可以起到限位部的作用,特别是当连接弯边与例如套接于电芯上的限位环相配合时,可以防止电芯在壳体内沿轴向移位。优选地,连接弯边朝向电池壳体的中心方向(即,沿电池壳体径向向内)弯曲,这对于焊接连接尤为有利,端盖与中部壳体的焊缝可以位于向内弯曲的连接弯边内,从而可以使得焊缝不高于电池壳体表面,减小了焊接部位的磨损。当端盖和中部壳体均设有连接弯边时,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的连接弯边可以分别与中部壳体的连接弯边密封连接。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方式中,连接弯边的边缘部分形成用于进行焊接的焊接部,也就是说,连接弯边的自由边缘作为用于焊接的焊接部。具体地讲,在第一端盖的侧壁的边缘处设有第一端盖连接弯边,第一端盖连接弯边沿电池壳体的周向连续延伸;在中部壳体的两个端部分别设有第一中部壳体连接弯边和第二中部壳体连接弯边,第一中部壳体连接弯边和第二中部壳体连接弯边分别沿电池壳体的周向连续延伸;在第二端盖的侧壁的边缘处设有第二端盖连接弯边,第二端盖连接弯边沿电池壳体的周向连续延伸。第一端盖连接弯边的焊接部能够与第一中部壳体连接弯边的焊接部密封焊接,第二端盖连接弯边的焊接部能够与第二中部壳体连接弯边的焊接部密封焊接。下面将列出连接弯边的几种示例性实施方式。其中,连接弯边的截面可包括弧形曲线部分以及与弧形曲线部分的端部相连并沿电池壳体的径向延伸的直线部分,第一端盖连接弯边的直线部分与第一中部壳体连接弯边的直线部分对齐并且能够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第二端盖连接弯边的直线部分的边缘部分与第二中部壳体连接弯边的直线部分的边缘部分对齐并且能够作为焊接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也就是说,端盖的连接弯边的直线部分与中部壳体的连接弯边的直线部分贴合,端盖的连接弯边的直线部分的边缘部分与中部壳体的连接弯边的直线部分的边缘部分(即,焊接部)焊接到一起。或者其中,连接弯边的截面可为半圆形曲线,第一端盖连接弯边的半圆形曲线的边缘部分与第一中部壳体连接弯边的半圆形曲线的边缘部分能够作为焊接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第二端盖连接弯边的半圆形曲线的边缘部分与第二中部壳体连接弯边的半圆形曲线的边缘部分能够作为焊接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也就是说,端盖的半圆形连接弯边的边缘部分与中部壳体的半圆形连接弯边的边缘部分相切并贴合,端盖的连接弯边的半圆形部分的边缘部分与中部壳体的连接弯边的半圆形部分的边缘部分(即,焊接部)焊接到一起。或者其中,连接弯边的截面可包括半圆形曲线部分以及与半圆形曲线部分的端部相连并沿电池壳体的轴向延伸的直线部分,第一端盖连接弯边的直线部分与第一中部壳体连接弯边的直线部分对齐并且能够作为焊接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第二端盖连接弯边的直线部分与第二中部壳体连接弯边的直线部分对齐并且能够作为焊接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也就是说,端盖的连接弯边的直线部分与中部壳体的连接弯边的直线部分相对,端盖的连接弯边的直线部分与中部壳体的连接弯边的直线部分或直线部分的边缘部分(即,焊接部)可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到一起。
优选地,第一端盖连接弯边、第一中部壳体连接弯边、第二端盖连接弯边和第二中部壳体连接弯边的焊接部距离电池壳体的中心轴线的最大距离小于电池壳体的半径。也就是说,连接弯边的作为焊接部的部分自电池壳体向电池中心的方向缩进,使得在对焊接部进行焊接之后焊缝不会从电池壳体向外凸出,从而避免了焊缝的磨损,进而保证了电池的密封效果。
在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方式中,连接弯边的边缘部分形成用于被压紧的压紧部,也就是说,连接弯边的自由边缘作为用于被压紧的压紧部。具体地讲,连接弯边的边缘部分沿电池壳体的径向向外延伸从而形成用以被压紧的压紧部,其中,电池壳体还包括压边和密封圈,压边能够围绕第一端盖连接弯边的压紧部和第一中部壳体连接弯边的压紧部通过弯折挤压该压边的方式将第一端盖连接弯边的压紧部、第一中部壳体连接弯边的压紧部以及置于第一端盖连接弯边的压紧部与第一中部壳体连接弯边的压紧部之间的密封圈密封压合,另一压边能够围绕第二端盖连接弯边的压紧部和第二中部壳体连接弯边的压紧部通过弯折挤压该压边的方式将第二端盖连接弯边的压紧部、第二中部壳体连接弯边的压紧部以及置于第二端盖连接弯边的压紧部与第二中部壳体连接弯边的压紧部之间的密封圈密封压合。压边可以为长条的带状,其宽度大于两个相邻的压紧部的高度和,从而可以对两个相邻的压紧部进行包绕压紧。压边的材料可以为强度较高的可塑性金属(例如,不锈钢)或耐电解液的热塑性塑料(例如,聚丙烯)。在利用压边压紧连接时,通过切除压边可便利地实现电池的拆卸和回收,电池壳体通过清洗处理之后便可再次利用,因此更加有利于电池的易拆解回收操作和设计。
优选地,第一端盖连接弯边、第一中部壳体连接弯边、第二端盖连接弯边和第二中部壳体连接弯边的压紧部距离电池壳体的中心轴线的最大距离小于电池壳体的半径。也就是说,连接弯边的作为压紧部的部分自电池壳体向电池中心的方向缩进,使得在利用压边对压紧部进行压紧之后压边不会从电池壳体向外突出,从而避免了压边的磨损,进而保证了电池的密封效果。
优选地,在压边上设有沟槽,压边的设有沟槽的部位的厚度小于压边的未设置沟槽的部位的厚度。当电池壳体内部的压力过大时,压边的设有沟槽的部位由于其厚度较薄而最先断裂,从而可以替代防爆阀起到防爆的作用。
关于电池壳体的材料,第一端盖、第二端盖和中部壳体的材料可以为例如不锈钢的金属材料。在这种情况下,需要将正极柱从壳体引出并需确保正极柱与壳体之间的绝缘密封,将正极柱与电芯的正极极耳焊接到一起,同样地,将负极柱从壳体引出并需确保负极柱与壳体之间的绝缘密封,将负极柱与电芯的负极极耳焊接到一起。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可以使得第一端盖与中部壳体之间绝缘并且使得第二端盖与中部壳体之间绝缘,从而实现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之间的绝缘,例如: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的材料为金属材料,中部壳体的材料为绝缘材料;或者,第一端盖、第二端盖和中部壳体的材料为金属材料,第一端盖的与中部壳体邻接的部分和/或中部壳体的与第一端盖邻接的部分通过绝缘材料包覆,并且第二端盖的与中部壳体邻接的部分和/或中部壳体的与第二端盖邻接的部分通过绝缘材料包覆;等等。绝缘材料例如可以为聚丙烯、聚乙烯、聚四氟乙烯等。这样,可以将第一端盖与电池电芯的正极极耳直接或间接电连接并且可以将第二端盖与电池电芯的负极极耳直接或间接电连接,由于端盖的面积较大,因此有利于极耳与端盖的电连接操作,并且有利于电池端部的散热。另外,将极耳与端盖电连接可以省略通过额外的绝缘部件实现极柱与壳体之间的绝缘密封的步骤。在第一端盖与第二端盖之间绝缘的情况下,正极柱和负极柱可以分别与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一体成型,或者正极柱和负极柱可以以螺纹连接、粘接、卡接等简单的方式连接于端盖,从而减少了组装部件并且使得电池组装过程更加简单、便于操作。
电池壳体的表面还可包括凸出部分和凹进部分。壳体的凸出部分可以为多个加强肋,多个加强肋中的每两个相邻的加强肋之间形成凹进部分,加强肋可以起到增强壳体强度的作用;或者,凸出部分和凹进部分是通过用于形成电池壳体的板材的弯折而形成,换句话说,通过板材的弯折在电池壳体表面形成类似于沟槽和突起的部分;或者,通过冲压、拉伸、模塑等方式在电池壳体上形成凸出部分和凹进部分。当多个电池并列排放时,电池壳体表面的凸出部分和凹进部分可以在两个相邻的电池壳体之间形成流体流动通道,从而可以起到加强散热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的优势在于:
1)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壳体结构更加便于电芯入壳,并且对于极耳异侧分布的电芯可同时处理两端极耳与端盖的电连接过程,避免了现有技术中极耳连接的繁琐操作及操作空间的限制。
2)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壳体的连接位置避开了传统电池壳体、盖板相结合的电池强度较薄弱的直角位置,因此连接部分的强度更高,另外,不必为了增加连接强度而加厚盖板,从而节省了材料和成本,提高了电池能量密度。
附图说明
图1(a)-1(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电池壳体的整体示意图和分解示意图;
图2(a)-2(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电池壳体的整体示意图和局部放大图;
图3(a)-3(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电池壳体的整体示意图和局部放大图;
图4(a)-4(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壳体在电池组装过程中的示意图;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连接结构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连接结构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连接结构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连接结构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连接结构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连接结构的局部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列表
1——端盖
1a——第一端盖
1b——第二端盖
101——侧壁
102——端面
103——通孔
2——中部壳体
201——凹槽
202——卡圈
3——电芯
301——正极极耳
302——负极极耳
4——连接弯边
401——焊接部
402——压紧部
5——密封圈
6——压边
601——沟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图1(a)-1(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电池壳体的整体示意图和分解示意图。如图1(a)、1(b)所示,电池壳体包括第一端盖1a、中部壳体2和第二端盖1b。第一端盖1a设有侧壁101和端面102,第二端盖1b也设有侧壁101和端面102,中部壳体2为两端开口的筒形。第一端盖1a的侧壁101的高度h1和第二端盖1b的侧壁101的高度h2分别为10~100mm,通过第一端盖1a的侧壁101的高度h1和第二端盖1b的侧壁101的高度h2可以有效缩短中部壳体2的高度h3,从而使得电芯两端的极耳可以从中部壳体2的两端开口伸出以便进行极耳处理、极耳电连接等各种操作。第一端盖1a的侧壁101可以与中部壳体2的一端密封连接,第二端盖1b的侧壁101可以与中部壳体2的另一端密封连接。
图2(a)-2(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电池壳体的整体示意图和局部放大图。电池壳体的第一端盖1a、中部壳体2和第二端盖1b均由不锈钢制成。为了将第一端盖1a与第二端盖1b之间进行绝缘,中部壳体2的与第一端盖1a相邻的部分用绝缘材料进行包覆(参见图2(b))以及中部壳体2的与第二端盖1b相邻的部分用绝缘材料进行包覆。在第一端盖1a与第二端盖1b之间绝缘的情况下,第一端盖1a和第二端盖1b可以分别与电芯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电连接。如图2(a)所示,在第一端盖1a和第二端盖1b上可分别设有通孔103,正极极柱和负极极柱上可分别从通孔103中引出,极柱与端盖之间无需额外的绝缘部件。
图3(a)-3(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又一电池壳体的整体示意图和局部放大图。为了将第一端盖1a与第二端盖1b之间进行绝缘,电池壳体的第一端盖1a和第二端盖1b均由不锈钢制成,中部壳体2由聚乙烯制成。在中部壳体2的两端可设有凹槽201,在凹槽201中设置由金属材料制成的卡圈202,端盖的侧壁的边缘部分可以与卡圈202进行焊接,从而实现中部壳体2与端盖之间的连接。在第一端盖1a与第二端盖1b之间绝缘的情况下,第一端盖1a和第二端盖1b可以分别与电芯的正极极耳和负极极耳电连接。如图3(a)所示,正极极柱与第一端盖1a可以一体成型,负极极柱与第二端盖1b可以一体成型。
图4(a)-4(b)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电池壳体在电池组装过程中的示意图。本实用新型的三段式的电池壳体可以更加有利于电池的组装和极耳的处理,使得电池组装过程更加简便、更易于操作、内部空间利用率高。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优选实施方式,电池壳体的第一端盖1a和第二端盖1b可以整体集流引出,不必局限于极柱引出,极耳与端盖的接触面积更大,因此更有利于集流。在该实施方式中,如图4(a)所示,在电池组装过程中,将电芯3插入中部壳体2中,电芯3的两端从中部壳体2的两个开口伸出,将正极极耳301与第一端盖1a的端面的内表面电连接,将负极极耳302与第二端盖1b的端面的内表面电连接。在将极耳与端盖的端面电连接时,因为需要进行电连接操作的极耳部分从中部壳体2的两端向外伸出,因此无需将电芯3从壳体中拉出或将电芯3推进入壳体中以便在电芯两端分别进行电连接操作。如图4(b)所示,在极耳与端盖电连接完成后,只需将第一端盖1a和第二端盖1b与中部壳体2密封连接即可。
图5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连接结构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在该实施方式中,端盖1的侧壁的边缘部分为沿电池壳体的轴向Y延伸的直边形式的边缘部分,中部壳体2的两端的边缘部分也为沿电池壳体的轴向Y延伸的直边形式的边缘部分,端盖1的直边边缘部分可以与中部壳体2的直边边缘部分对准,通过焊接的方法可以在电池壳体的侧壁部分完成端盖1与中部壳体2的连接。端盖1与中部壳体2的连接部分设置在了电池壳体的侧壁,避开了电池壳体应力较为集中的直角部分,因此连接部分可以受到较小的应力,有利于提高连接部分的密封连接效果和使用寿命。
图6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连接结构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在该实施方式中,端盖1的侧壁的边缘处设有连接弯边4,连接弯边4的截面形状为半圆形并且半圆形的连接弯边4的上下两端形成有过渡圆弧部分,上部的过渡圆弧部分与端盖1的侧壁形成平滑连接,下部的过渡圆弧部分可以与中部壳体2的端部的直边形成平滑连接。当电池壳体内部的压力过大时,连接弯边4可以起到缓冲内部压力的作用。
图7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连接结构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在该实施方式中,端盖1的侧壁的边缘处和中部壳体2的端部的边缘处均设有连接弯边4。连接弯边4的截面为半圆形曲线,端盖1的连接弯边4的半圆形曲线的边缘部分与中部壳体2的连接弯边4的半圆形曲线的边缘部分能够作为焊接部401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连接弯边4朝向电池壳体的中心方向弯曲,即连接弯边4朝向电池壳体的内部弯曲,从而在焊接时焊缝可以位于由向内弯曲的连接弯边所构成的空间内,因此焊缝不会从电池壳体的侧壁向外凸出,进而可以避免焊缝的磨损和破坏。
图8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四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连接结构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在该实施方式中,端盖1的侧壁的边缘处和中部壳体2的端部的边缘处均设有连接弯边4。连接弯边4的截面包括弧形曲线部分以及与弧形曲线部分的端部相连并沿电池壳体的径向X延伸的直线部分,端盖1的连接弯边4的直线部分与中部壳体2的连接弯边4的直线部分可以对齐并且贴合,端盖1的连接弯边4的直线部分的边缘部分与中部壳体2的连接弯边4的直线部分的边缘部分能够作为焊接部401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焊接部401距离电池壳体的中心轴线的最大距离D小于电池壳体的半径R。这样可以有效地保护焊缝免受外部的磨损,从而可以确保焊接部分的密封效果,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
图9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五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连接结构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在该实施方式中,端盖1的侧壁的边缘处和中部壳体2的端部的边缘处均设有连接弯边4。连接弯边4的截面为半圆形曲线,端盖1的连接弯边4的半圆形曲线的边缘部分与中部壳体2的连接弯边4的半圆形曲线的边缘部分大致沿电池壳体的径向向外延伸并形成压紧部402。端盖1的压紧部402与中部壳体2的压紧部402之间设有密封圈5,在端盖1的压紧部402与中部壳体2的压紧部402的外部通过压边6包覆并压紧。在压边6上设有沟槽601,沟槽601的位置可与密封圈5的位置大致对应,压边6的设有沟槽601的部位的厚度小于压边6的未设置沟槽的部位的厚度。当电池壳体内部的压力过大时,压边的设有沟槽的部位由于其厚度较薄而最先断裂,从而可以替代防爆阀起到泄压防爆的作用。
图10为根据本实用新型第六实施方式的电池壳体连接结构的局部截面示意图。在该实施方式中,端盖1的侧壁的边缘处和中部壳体2的端部的边缘处均设有连接弯边4。连接弯边4的截面包括弧形曲线部分以及与弧形曲线部分的端部相连并沿电池壳体的径向X延伸的直线部分,端盖1的连接弯边4的直线部分与中部壳体2的连接弯边4的直线部分可以对齐贴合并且作为压紧部402。端盖1的压紧部402与中部壳体2的压紧部402之间设有密封圈5,在端盖1的压紧部402与中部壳体2的压紧部402的外部通过压边6包覆并压紧。在压边6上设有沟槽601,沟槽601的位置可与密封圈5的位置大致对应,压边6的设有沟槽601的部位的厚度小于压边6的未设置沟槽的部位的厚度。当电池壳体内部的压力过大时,压边的设有沟槽的部位由于其厚度较薄而最先断裂,从而可以替代防爆阀起到泄压防爆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定本实用新型。任何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范围情况下,都可利用上述揭示的方法和技术内容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出许多可能的变动和修饰,或修改为等同变化的等效实施例。因此,凡是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内容,依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实质对以上实施例所做的任何简单修改、等同变化及修饰,均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保护的范围内。

Claims (13)

1.一种三段式的电池壳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池壳体包括第一端盖、中部壳体和第二端盖,其中,所述第一端盖为具有侧壁和一端面的筒,所述中部壳体为两端开口的筒,所述中部壳体的高度小于电池电芯的高度使得所述电池电芯两端的极耳分别从所述中部壳体的两端伸出,所述第二端盖为具有侧壁和一端面的筒,所述第一端盖的侧壁能够与所述中部壳体的一端密封连接,所述第二端盖的侧壁能够与所述中部壳体的另一端密封连接,从而形成整体的电池壳体,其中,所述第一端盖的侧壁的高度为10~100mm,所述第二端盖的侧壁的高度为10~100mm。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所述第一端盖的侧壁的边缘、中部壳体的一端的边缘、中部壳体的另一端的边缘和第二端盖的侧壁的边缘中的至少一个设有连接弯边,所述连接弯边的截面形状为曲线形,所述连接弯边朝向所述电池壳体的中心方向弯曲。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所述连接弯边的边缘部分形成用于进行焊接的焊接部,在所述第一端盖的侧壁的边缘处设有第一端盖连接弯边,所述第一端盖连接弯边沿电池壳体的周向连续延伸;在所述中部壳体的两端的边缘处分别设有第一中部壳体连接弯边和第二中部壳体连接弯边,所述第一中部壳体连接弯边和第二中部壳体连接弯边分别沿所述电池壳体的周向连续延伸;在所述第二端盖的侧壁的边缘处设有第二端盖连接弯边,所述第二端盖连接弯边沿所述电池壳体的周向连续延伸,其中,所述第一端盖连接弯边的焊接部能够与所述第一中部壳体连接弯边的焊接部密封焊接,所述第二端盖连接弯边的焊接部能够与所述第二中部壳体连接弯边的焊接部密封焊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所述连接弯边的截面包括弧形曲线部分以及与所述弧形曲线部分的端部相连并沿电池壳体的径向延伸的直线部分,所述第一端盖连接弯边的直线部分与所述第一中部壳体连接弯边的直线部分对齐并贴合,所述第一端盖连接弯边的直线部分的边缘部分与所述第一中部壳体连接弯边的直线部分的边缘部分能够作为焊接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二端盖连接弯边的直线部分与所述第二中部壳体连接弯边的直线部分对齐并贴合,所述第二端盖连接弯边的直线部分的边缘部分与所述第二中部壳体连接弯边的直线部分的边缘部分能够作为焊接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所述连接弯边的截面为半圆形曲线,所述第一端盖连接弯边的半圆形曲线的边缘部分与所述第一中部壳体连接弯边的半圆形曲线的边缘部分能够作为焊接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二端盖连接弯边的半圆形曲线的边缘部分与所述第二中部壳体连接弯边的半圆形曲线的边缘部分能够作为焊接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所述连接弯边的截面包括半圆形曲线部分以及与所述半圆形曲线部分的端部相连并沿电池壳体的轴向延伸的直线部分,所述第一端盖连接弯边的直线部分的边缘部分与所述第一中部壳体连接弯边的直线部分的边缘部分对齐并且能够作为焊接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所述第二端盖连接弯边的直线部分的边缘部分与所述第二中部壳体连接弯边的直线部分的边缘部分对齐并且能够作为焊接部通过焊接的方式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所述第一端盖连接弯边、所述第一中部壳体连接弯边、所述第二端盖连接弯边和所述第二中部壳体连接弯边的焊接部距离所述电池壳体的中心轴线的最大距离小于电池壳体的半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所述连接弯边的边缘部分沿电池壳体的径向向外延伸从而形成用以被压紧的压紧部,其中,所述电池壳体还包括压边和密封圈,所述压边能够围绕所述第一端盖连接弯边的压紧部和所述第一中部壳体连接弯边的压紧部通过弯折挤压所述压边的方式将所述第一端盖连接弯边的压紧部、所述第一中部壳体连接弯边的压紧部以及置于所述第一端盖连接弯边的压紧部与所述第一中部壳体连接弯边的压紧部之间的密封圈密封压合,所述压边能够围绕所述第二端盖连接弯边的压紧部和所述第二中部壳体连接弯边的压紧部通过弯折挤压所述压边的方式将所述第二端盖连接弯边的压紧部、所述第二中部壳体连接弯边的压紧部以及置于所述第二端盖连接弯边的压紧部与所述第二中部壳体连接弯边的压紧部之间的密封圈密封压合。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所述第一端盖连接弯边、所述第一中部壳体连接弯边、所述第二端盖连接弯边和所述第二中部壳体连接弯边的压紧部距离所述电池壳体的中心轴线的最大距离小于电池壳体的半径。
10.根据权利要求8或9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在所述压边上设有沟槽,所述压边的设有所述沟槽的部位的厚度小于所述压边的未设置所述沟槽的部位的厚度。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所述第一端盖、第二端盖和中部壳体的材料为金属材料。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所述第一端盖和第二端盖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所述中部壳体的材料为绝缘材料;或者,所述第一端盖、第二端盖和中部壳体的材料为金属材料,所述第一端盖的与所述中部壳体邻接的部分和/或所述中部壳体的与所述第一端盖邻接的部分通过绝缘材料包覆,并且所述第二端盖的与所述中部壳体邻接的部分和/或所述中部壳体的与所述第二端盖邻接的部分通过绝缘材料包覆,用以将所述第一端盖与所述第二端盖之间绝缘从而能够将所述第一端盖与电池电芯的正极极耳直接或间接电连接并且能够将所述第二端盖与电池电芯的负极极耳直接或间接电连接。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池壳体,其中,所述电池壳体的表面包括凸出部分和凹进部分,当多个所述电池壳体并列放置时相邻的两个所述电池壳体之间通过所述凸出部分和凹进部分形成流体流通通道。
CN201920904487.4U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三段式的电池壳体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80471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04487.4U CN209804719U (zh)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三段式的电池壳体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04487.4U CN209804719U (zh)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三段式的电池壳体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04719U true CN209804719U (zh) 2019-12-17

Family

ID=688337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04487.4U Withdrawn - After Issue CN209804719U (zh) 2019-06-17 2019-06-17 一种三段式的电池壳体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04719U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52514A (zh) * 2020-08-24 2020-11-17 深圳市易德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
CN112103409A (zh) * 2019-06-17 2020-12-18 北京好风光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三段式的电池壳体
CN113767494A (zh) * 2020-09-30 2021-12-07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及具有所述电池的电子装置
CN114024068A (zh) * 2021-11-08 2022-02-08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外壳结构、单体电池、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103409A (zh) * 2019-06-17 2020-12-18 北京好风光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三段式的电池壳体
CN112103409B (zh) * 2019-06-17 2023-05-26 北京好风光储能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三段式的电池壳体
CN111952514A (zh) * 2020-08-24 2020-11-17 深圳市易德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
CN111952514B (zh) * 2020-08-24 2022-04-26 深圳市易德能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电池
CN113767494A (zh) * 2020-09-30 2021-12-07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及具有所述电池的电子装置
CN113767494B (zh) * 2020-09-30 2024-01-12 宁德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电池及具有所述电池的电子装置
CN114024068A (zh) * 2021-11-08 2022-02-08 孚能科技(赣州)股份有限公司 电池外壳结构、单体电池、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04719U (zh) 一种三段式的电池壳体
CN217035800U (zh) 一种多极耳圆柱电池
CN111584771B (zh) 具有安全阀盖帽的电池
CN110380106A (zh) 一种卷绕电极电池电极结构及其制造方法
CN114725628B (zh) 一种电池组件和电池制造方法
CN213144043U (zh) 一种采用高强度法兰盘连接的混凝土电杆
CN217134614U (zh) 电池、电池包和车辆
CN209747570U (zh) 密封圈以及二次电池
CN112103409A (zh) 一种三段式的电池壳体
CN209912959U (zh) 一种碱性蓄电池电极结构
CN114628864B (zh) 电池、电池包和车辆
CN217158390U (zh) 电池、电池包和车辆
CN214957095U (zh) 一种动力电池
CN114639863B (zh) 圆柱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114628827A (zh) 电池、电池包和车辆
CN220021320U (zh) 用于电池的壳体组件、电池及动力设备
CN209088005U (zh) 锂电池封口结构及锂电池
CN219476828U (zh) 密封盖组件
CN218602687U (zh) 一种电池、电池模组及电池包
CN217134611U (zh) 集流盘及锂电池
CN219144424U (zh) 一种新型圆柱形电池结构
CN218039734U (zh) 一种第一端子端子内部连接结构及电池
CN211146936U (zh) 一种太阳能储水箱封闭结构
CN213816267U (zh) 一种电池端盖及具有其的电池壳体端盖总成
CN215496862U (zh) 动力电池的下壳及动力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1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526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17

Effective date of abandoning: 20230526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
AV01 Patent right actively abandon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