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801552U - 一种节能型集成灶 - Google Patents

一种节能型集成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801552U
CN209801552U CN201920440158.9U CN201920440158U CN209801552U CN 209801552 U CN209801552 U CN 209801552U CN 201920440158 U CN201920440158 U CN 201920440158U CN 209801552 U CN209801552 U CN 20980155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nergy
pipe
groove
heat
kitche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4015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松良
宋烨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Lanjuxi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Lanjuxi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Lanjuxi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Lanjuxing Electric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4015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80155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80155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80155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k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节能型集成灶,包括灶体、灶台面板、灶具和吸烟罩,灶体的顶部设有容纳凹槽,灶台面板上设有安装口,安装口内设有支撑托架,支撑托架位于容纳凹槽内,支撑托架的侧面均匀分布有散热通孔,灶台面板的底面上分别设有回型集热管、聚能环板、输水管和排水管,聚能环板位于回型集热管的外侧,回型集热管位于支撑托架的外侧,回型集热管与输水管之间设有分流管,回型集热管与排水管之间设有出水管,灶体的一侧分别设有水箱和水龙头,输水管连接水箱,排水管连接水龙头,聚能环板的底面上对称分布有挡板,挡板之间卡接有置碗架。本实用新型结构新颖,使用方便又安全,能源利用率高,节能降耗,经济实用。

Description

一种节能型集成灶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集成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节能型集成灶。
背景技术
集成灶,行业里亦称作环保灶或集成环保灶,集成灶是一种集吸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储藏柜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厨房电器,具有安装简便、整体性强、节省空间、抽油烟效果好,节能低耗环保等优点。
虽然现有的集成灶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但还是存在以下缺陷:1、在灶具使用过程中和使用完毕后,存在灶台面板表面温度过高的问题,存在烫伤的安全隐患,灶台面板的使用寿命也会缩短;2、燃气燃烧时的利用率较低,能耗损失较大,成本高;3、烧好饭菜后,人们通常会将装有饭菜的盘子放在泡沫箱或保温箱等保温容器中进行保温,减少热气的流失,使饭菜保持温热,保证其口感,但泡沫箱的保温时间有限,饭菜容易冷掉,保温箱则额外消耗能源,成本高,并且泡沫箱或保温箱等保温容器体积较大,占用厨房空间,使用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节能型集成灶,结构新颖,使用方便又安全,能源利用率高,节能降耗,经济实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节能型集成灶,包括灶体、灶台面板、灶具和吸烟罩,吸烟罩与灶台面板均设于灶体上,吸烟罩的顶部设有挡烟板,其特征在于:灶体的顶部设有容纳凹槽,容纳凹槽的一侧连接有盖板,灶台面板上设有安装口,安装口内设有支撑托架,灶具设于支撑托架上,支撑托架位于容纳凹槽内,支撑托架的侧面均匀分布有散热通孔,灶台面板的底面上分别设有回型集热管、聚能环板、输水管和排水管,聚能环板位于回型集热管的外侧,回型集热管位于支撑托架的外侧,回型集热管与输水管之间设有分流管,回型集热管与排水管之间设有出水管,灶体的一侧分别设有水箱和水龙头,输水管连接水箱,排水管连接水龙头,聚能环板的底面上对称分布有挡板,挡板之间卡接有置碗架;该集成灶结构新颖,使用方便又安全,能源利用率高,节能降耗,经济实用。
进一步,置碗架包括上固定板、下支撑板和侧支柱,侧支柱均匀分布在上固定板与下支撑板之间,上固定板上均匀分布有固定通孔,下支撑板上可放置盛饭菜的碗碟,固定通孔的设置既能保证空气上下对流,便于热空气对下支撑板上的饭菜进行保温加热,又能起到一定的阻挡作用,避免灶具面板上的大颗粒固体杂质、灰尘直接落在饭菜上,侧支柱保证了上固定板与下支撑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整体结构更加稳固,相邻侧支柱之间留有一定间隙,作为气流通道,便于更多的热空气进入置碗架内,提高了加热效率,使得饭菜不容易冷掉,置碗架结构新颖,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
进一步,挡板的一侧设有横向开口,上固定板的两侧均设有固定托条,固定托条位于横向开口内,置碗架可拆卸,便于拆下后清理干净,使用更加放心,也便于放置盛菜的碗碟,操作空间大,安装时将固定托条对准挡板一侧的横向开口滑入,使得上固定板限位在挡板之间,实现置碗架临时限位在容纳凹槽内,不容易倾倒,平稳性高,操作简单,使用方便。
进一步,灶体的一侧设有安装板,安装板上设有限位凸条,灶体的前侧设有收纳槽,收纳槽内设有搁板,搁板上设有限位通槽,限位通槽与限位凸条相对应,接水时,通过搁板上的限位通槽套住安装板上的限位凸条,使搁板限位在安装板上,搁板增大了支撑面积,从而便于在搁板上放置接水容器,省力便捷,不使用时将搁板放在收纳槽内收纳起来,不占用多余的空间,随拿随用,灵活方便。
进一步,回型集热管与聚能环板之间设有夹扣,夹扣上设有夹口,夹口卡接回型集热管,夹扣的一侧设有固定块,固定块通过螺栓固定在聚能环板的底面上,通过夹扣上的夹口卡住回型集热管的管身,再将夹扣固定在聚能环板上,使得回型集热管限位在聚能环板内,一方面对回型集热管进行有效固定,不容易脱落,另一方面拆装简单,便于后期维护。
进一步,挡烟板上设有置物开槽,置物开槽内设有U型分隔架,U型分隔架上设有限位凹槽,置物开槽内设有凹孔,U型分隔架将置物开槽分隔成多个置物空间,便于分类放置物品,清晰分明,便于拿取,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可将调料瓶放入限位凹槽内,随拿随用,简单方便,调料瓶被限位在U型分隔架上,不容易自由滑动,稳定性高,可将盛菜的碗碟放入凹孔内,限制碗碟的底部,使得碗碟不容易自由滑动,稳定性高,随拿随用,简单方便,从而防止碗碟受到撞击而摔落,更加安全。
进一步,U型分隔架的底面上设有固定凸块,置物开槽内设有定位凹槽,定位凹槽与固定凸块相匹配,U型分隔架可拆卸,便于拆下后清理,灵活方便,安装时将固定凸块嵌入到定位凹槽内,实现U型分隔架限位在挡烟板上,不容易脱出,安装稳定性高。
进一步,灶台面板通过支撑夹座分别卡接输水管、排水管,支撑夹座上设有弹性夹口,可固定不同管径大小的管路,适用性强,对输水管、排水管进行有效固定,提高了输水管、排水管安装在灶台面板上的稳定性,排布整齐,便于后期维护。
进一步,聚能环板上分别设有第一卡口和第二卡口,第一卡口卡接分流管,第二卡口卡接出水管,通过对分流管、出水管进行卡位,规整排列,避免分流管、出水管杂乱排布,从而便于后期维护。
进一步,灶台面板的底面上对称分布有安装凸条,灶体的顶部对称分布有安装凹槽,安装凹槽与安装凸条相匹配,安装时将灶台面板底面上的安装凸条对准灶体顶部的安装凹槽卡入,实现灶台面板快速定位安装到灶体上,安装难度低,操作便捷,安装凹槽限制安装凸条活动,从而限制灶台面板横向移动,提高了灶台面板安装在灶体上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水箱内的水经输水管进入到回型集热管内,灶具在使用时,灶具周围的热空气经支撑托架侧面的散热通孔进入容纳凹槽内,回型集热管环绕在支撑托架的周围,直面散热通孔,热空气直面冲击回型集热管,回型集热管内的水吸收热空气中的热量,吸收效果好,升温快,从而快速降低支撑托架表面的温度,避免灶台面板温度过高而烫伤使用者,聚能环板在容纳凹槽内围合成独立的聚热区域,热量聚集量大,形成加热区,置碗架位于聚能环板的下方,热量向下辐射,对置碗架内的饭菜进行加热,使饭菜能放置更加长久也不会冷掉;挡板将聚热区域向下延伸,扩大了加热范围,使得热量更加集中,不容易散失,提高了聚热效果;回型集热管内的水吸收热量后温度上升,打开水龙头后,热水经出水管流入排水管,最终从水龙头流出,便于使用,充分利用能源,节能又便捷。将灶具使用时产生的热能进行引导、聚集,既能将冷水加热,为使用者提供热水,又为饭菜保温提供加热存放空间,使饭菜放置更加长久也不会冷掉,充分利用了热能,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降低了能耗。
置碗架结构新颖,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上固定板上的固定通孔既能保证空气上下对流,便于热空气对下支撑板上的饭菜进行保温加热,又能起到一定的挡尘作用,避免容纳凹槽内的大颗粒固体杂质、灰尘直接落在饭菜上,干净又卫生,侧支柱保证了上固定板与下支撑板之间的连接强度,整体结构更加稳固,相邻侧支柱之间留有一定间隙,作为气流通道,便于更多的热空气进入置碗架内,热量更多,加热、保温效果更好,使得饭菜不容易冷掉。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节能型集成灶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灶台面板底面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回型集热管和各管路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U型分隔架和挡烟板连接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中灶体顶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中容纳凹槽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聚能环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中置碗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中支撑夹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中夹扣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灶体;2-灶台面板;3-灶具;4-吸烟罩;5-安装凸条;6-安装凹槽;7-挡烟板;8-容纳凹槽;9-盖板;10-安装口;11-支撑托架;12-散热通孔;13-回型集热管;14-聚能环板;15-输水管;16-排水管;17-支撑夹座;18-弹性夹口;19-夹扣;20-夹口;21-固定块;22-分流管;23-出水管;24-第一卡口;25-第二卡口;26-水箱;27-水龙头;28-挡板;29-置碗架;30-上固定板;31-下支撑板;32-侧支柱;33-固定通孔;34-置碗槽;35-横向开口;36-固定托条;37-安装板;38-限位凸条;39-收纳槽;40-搁板;41-限位通槽;42-置物开槽;43-U型分隔架;44-限位凹槽;45-凹孔;46-固定凸块;47-定位凹槽;48-储物柜;49-消毒柜;50-踢脚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10所示,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节能型集成灶,包括灶体1、灶台面板2、灶具3和吸烟罩4,吸烟罩4与灶台面板2均设于灶体1上,灶台面板2的底面上对称分布有安装凸条5,灶体1的顶部对称分布有安装凹槽6,安装凹槽6与安装凸条5相匹配,安装时将灶台面板2底面上的安装凸条5对准灶体1顶部的安装凹槽6卡入,实现灶台面板2快速定位安装到灶体1上,安装难度低,操作便捷,安装凹槽6限制安装凸条5活动,从而限制灶台面板2横向移动,提高了灶台面板2安装在灶体1上的稳定性。
灶体1的顶部设有容纳凹槽8,容纳凹槽8的一侧连接有盖板9,向上翻转盖板9,便于取放容纳凹槽8内的物品,自然状态下盖板9竖直垂落,将容纳凹槽8的一侧开口遮盖。灶台面板2上设有安装口10,安装口10内设有支撑托架11,灶具3设于支撑托架11上,支撑托架11位于容纳凹槽8内,支撑托架11的侧面均匀分布有散热通孔12,灶具3在使用时,灶具3周围的热空气经散热通孔12进入容纳凹槽8内,使容纳凹槽8内的空气温度上升,盖板9盖合后,盖板9与灶台面板2将容纳凹槽8遮盖,形成相对密闭的腔体,使得热量不容易散失。灶台面板2的底面上分别设有回型集热管13、聚能环板14、输水管15和排水管16,灶台面板2通过支撑夹座17分别卡接输水管15、排水管16,支撑夹座17上设有弹性夹口18,可固定不同管径大小的管路,适用性强,对输水管15、排水管16进行有效固定,提高了输水管15、排水管16安装在灶台面板2上的稳定性,排布整齐,便于后期维护。回型集热管13位于支撑托架11的外侧,聚能环板14位于回型集热管13的外侧,回型集热管13与聚能环板14之间设有夹扣19,夹扣19上设有夹口20,夹口20卡接回型集热管13,夹扣19的一侧设有固定块21,固定块21通过螺栓固定在聚能环板14的底面上,通过夹扣19上的夹口20卡住回型集热管13的管身,再将夹扣19固定在聚能环板14上,使得回型集热管13限位在聚能环板14内,一方面对回型集热管13进行有效固定,不容易脱落,另一方面拆装简单,便于后期维护。
回型集热管13与输水管15之间设有分流管22,回型集热管13与排水管16之间设有出水管23,聚能环板14上分别设有第一卡口24和第二卡口25,第一卡口24卡接分流管22,第二卡口25卡接出水管23,通过对分流管22、出水管23进行卡位,规整排列,避免分流管22、出水管23杂乱排布,从而便于后期维护。灶体1的一侧分别设有水箱26和水龙头27,输水管15连接水箱26,排水管16连接水龙头27,水箱26上设有进水口,通过进水口往水箱26内送水。
聚能环板14的底面上对称分布有挡板28,挡板28之间卡接有置碗架29,水箱26内的水经输水管15进入到回型集热管13内,灶具3在使用时,灶具3周围的热空气经支撑托架11侧面的散热通孔12进入容纳凹槽8内,回型集热管13环绕在支撑托架11的周围,直面散热通孔12,热空气直面冲击回型集热管13,回型集热管13内的水吸收热空气中的热量,吸收效果好,升温快,从而快速降低支撑托架11表面的温度,避免灶台面板2温度过高而烫伤使用者,聚能环板14在容纳凹槽8内围合成独立的聚热区域,热量聚集量大,形成加热区,置碗架29位于聚能环板14的下方,热量向下辐射,对置碗架29内的饭菜进行加热,使饭菜能放置更加长久也不会冷掉;挡板28将聚热区域向下延伸,扩大了加热范围,使得热量更加集中,不容易散失,提高了聚热效果;回型集热管13内的水吸收热量后温度上升,打开水龙头27后,热水经出水管23流入排水管16,最终从水龙头27流出,便于使用,充分利用能源,节能又便捷。将灶具3使用时产生的热能进行引导、聚集,既能将冷水加热,为使用者提供热水,又为饭菜保温提供加热存放空间,使饭菜放置更加长久也不会冷掉,充分利用了热能,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降低了能耗。
置碗架29包括上固定板30、下支撑板31和侧支柱32,侧支柱32均匀分布在上固定板30与下支撑板31之间,上固定板30上均匀分布有固定通孔33,下支撑板31上设有置碗槽34,便于稳定放置盛饭菜的碗碟,不容易自由滑动。固定通孔33的设置既能保证空气上下对流,便于热空气对下支撑板31上的饭菜进行保温加热,又能起到一定的挡尘作用,避免容纳凹槽8内的大颗粒固体杂质、灰尘直接落在饭菜上,侧支柱32保证了上固定板30与下支撑板31之间的连接强度,整体结构更加稳固,相邻侧支柱32之间留有一定间隙,作为气流通道,便于更多的热空气进入置碗架29内,热量更多,加热、保温效果更好,使得饭菜不容易冷掉,置碗架29结构新颖,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挡板28的一侧设有横向开口35,上固定板30的两侧均设有固定托条36,固定托条36位于横向开口35内,置碗架29可拆卸,便于拆下后清理干净,使用更加放心,也便于放置盛菜的碗碟,操作空间大,安装时将固定托条36对准挡板28一侧的横向开口35滑入,使得上固定板30限位在挡板28之间,实现置碗架29临时限位在容纳凹槽8内,不容易倾倒,平稳性高,操作简单,使用方便。灶体1的一侧设有安装板37,安装板37上设有限位凸条38,灶体1的前侧设有收纳槽39,收纳槽39内设有搁板40,搁板40上设有限位通槽41,限位通槽41与限位凸条38相对应,接水时,通过搁板40上的限位通槽41套住安装板37上的限位凸条38,使搁板40限位在安装板37上,搁板40增大了支撑面积,从而便于在搁板40上放置接水容器,打开水龙头27即可,省力便捷,不使用时将搁板40放在收纳槽39内收纳起来,不占用多余的空间,随拿随用,灵活方便。
吸烟罩4的顶部设有挡烟板7,挡烟板7起到挡烟作用,有效引导油烟流向吸烟罩4。挡烟板7上设有置物开槽42,置物开槽42内设有U型分隔架43,U型分隔架43上设有限位凹槽44,置物开槽42内设有凹孔45,U型分隔架43将置物开槽42分隔成多个置物空间,便于分类放置物品,清晰分明,便于拿取,提高了空间利用率;可将调料瓶放入限位凹槽44内,随拿随用,简单方便,调料瓶被限位在U型分隔架43上,不容易自由滑动,稳定性高,可将盛菜的碗碟放入凹孔45内,限制碗碟的底部,使得碗碟不容易自由滑动,稳定性高,随拿随用,简单方便,从而防止碗碟受到撞击而摔落,更加安全。U型分隔架43的底面上设有固定凸块46,置物开槽42内设有定位凹槽47,定位凹槽47与固定凸块46相匹配,U型分隔架43可拆卸,便于拆下后清理,灵活方便,安装时将固定凸块46嵌入到定位凹槽47内,实现U型分隔架43限位在挡烟板7上,不容易脱出,安装稳定性高。
灶体1的前侧设有储物柜48,增加储物空间,便于存放餐具、食物及其它物品,随拿随用,简单方便。灶体1的前侧设有消毒柜49,将餐具放入消毒柜49内进行杀菌消毒,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把饭菜放进消毒柜49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可以解冻冻肉,且不会破坏肉里面的营养物质。灶体1下方设置有踢脚板50,对灶体1起到保护作用,避免操作者无意踢到灶体1而导致灶体1表面变形,从而保证美观度。
水箱26内的水经输水管15进入到回型集热管13内,灶具3在使用时,灶具3周围的热空气经支撑托架11侧面的散热通孔12进入容纳凹槽8内,回型集热管13环绕在支撑托架11的周围,直面散热通孔12,热空气直面冲击回型集热管13,回型集热管13内的水吸收热空气中的热量,吸收效果好,升温快,从而快速降低支撑托架11表面的温度,避免灶台面板2温度过高而烫伤使用者,聚能环板14在容纳凹槽8内围合成独立的聚热区域,热量聚集量大,形成加热区,置碗架29位于聚能环板14的下方,热量向下辐射,对置碗架29内的饭菜进行加热,使饭菜能放置更加长久也不会冷掉;挡板28将聚热区域向下延伸,扩大了加热范围,使得热量更加集中,不容易散失,提高了聚热效果;回型集热管13内的水吸收热量后温度上升,打开水龙头27后,热水经出水管23流入排水管16,最终从水龙头27流出,便于使用,充分利用能源,节能又便捷。将灶具3使用时产生的热能进行引导、聚集,既能将冷水加热,为使用者提供热水,又为饭菜保温提供加热存放空间,使饭菜放置更加长久也不会冷掉,充分利用了热能,提高了能源的利用率,降低了能耗。
置碗架29结构新颖,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上固定板30上的固定通孔33既能保证空气上下对流,便于热空气对下支撑板31上的饭菜进行保温加热,又能起到一定的挡尘作用,避免容纳凹槽8内的大颗粒固体杂质、灰尘直接落在饭菜上,干净又卫生,侧支柱32保证了上固定板30与下支撑板31之间的连接强度,整体结构更加稳固,相邻侧支柱32之间留有一定间隙,作为气流通道,便于更多的热空气进入置碗架29内,热量更多,加热、保温效果更好,使得饭菜不容易冷掉。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特征并不局限于此。任何以本实用新型为基础,为解决基本相同的技术问题,实现基本相同的技术效果,所作出的简单变化、等同替换或者修饰等,皆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中。

Claims (10)

1.一种节能型集成灶,包括灶体、灶台面板、灶具和吸烟罩,所述吸烟罩与所述灶台面板均设于所述灶体上,所述吸烟罩的顶部设有挡烟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灶体的顶部设有容纳凹槽,所述容纳凹槽的一侧连接有盖板,所述灶台面板上设有安装口,所述安装口内设有支撑托架,所述灶具设于所述支撑托架上,所述支撑托架位于所述容纳凹槽内,所述支撑托架的侧面均匀分布有散热通孔,所述灶台面板的底面上分别设有回型集热管、聚能环板、输水管和排水管,所述聚能环板位于所述回型集热管的外侧,所述回型集热管位于所述支撑托架的外侧,所述回型集热管与所述输水管之间设有分流管,所述回型集热管与所述排水管之间设有出水管,所述灶体的一侧分别设有水箱和水龙头,所述输水管连接所述水箱,所述排水管连接所述水龙头,所述聚能环板的底面上对称分布有挡板,所述挡板之间卡接有置碗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碗架包括上固定板、下支撑板和侧支柱,所述侧支柱均匀分布在所述上固定板与所述下支撑板之间,所述上固定板上均匀分布有固定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节能型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的一侧设有横向开口,所述上固定板的两侧均设有固定托条,所述固定托条位于所述横向开口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体的一侧设有安装板,所述安装板上设有限位凸条,所述灶体的前侧设有收纳槽,所述收纳槽内设有搁板,所述搁板上设有限位通槽,所述限位通槽与所述限位凸条相对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回型集热管与所述聚能环板之间设有夹扣,所述夹扣上设有夹口,所述夹口卡接所述回型集热管,所述夹扣的一侧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通过螺栓固定在所述聚能环板的底面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挡烟板上设有置物开槽,所述置物开槽内设有U型分隔架,所述U型分隔架上设有限位凹槽,所述置物开槽内设有凹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节能型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U型分隔架的底面上设有固定凸块,所述置物开槽内设有定位凹槽,所述定位凹槽与所述固定凸块相匹配。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台面板通过支撑夹座分别卡接所述输水管、所述排水管,所述支撑夹座上设有弹性夹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聚能环板上分别设有第一卡口和第二卡口,所述第一卡口卡接所述分流管,所述第二卡口卡接所述出水管。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节能型集成灶,其特征在于:所述灶台面板的底面上对称分布有安装凸条,所述灶体的顶部对称分布有安装凹槽,所述安装凹槽与所述安装凸条相匹配。
CN201920440158.9U 2019-04-02 2019-04-02 一种节能型集成灶 Active CN20980155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40158.9U CN209801552U (zh) 2019-04-02 2019-04-02 一种节能型集成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40158.9U CN209801552U (zh) 2019-04-02 2019-04-02 一种节能型集成灶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801552U true CN209801552U (zh) 2019-12-17

Family

ID=688277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40158.9U Active CN209801552U (zh) 2019-04-02 2019-04-02 一种节能型集成灶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80155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2894A (zh) * 2019-04-02 2019-06-14 浙江蓝炬星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型集成灶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882894A (zh) * 2019-04-02 2019-06-14 浙江蓝炬星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型集成灶
CN109882894B (zh) * 2019-04-02 2024-04-30 浙江蓝炬星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节能型集成灶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801552U (zh) 一种节能型集成灶
CN101349438A (zh) 集热式多功能环保节能炉灶
CN109882894B (zh) 一种节能型集成灶
CN114543138A (zh) 一种市政用电结合太阳能的节能型集成灶
CN110236414A (zh) 一种推入式高身保温柜
CN212698787U (zh) 一种利用余热对餐具进行干燥的设备
CN201929783U (zh) 一种保温柜
CN210185301U (zh) 一种具有托盘防烫手功能的电蒸饭柜
CN211011517U (zh) 一种节能挡溢锅支架
CN201160792Y (zh) 吹吸组合式橱具
CN102907926A (zh) 一种具有消毒碗柜的橱柜
CN110762567A (zh) 一种带余热回收循环供应热水的商用节能灶具
CN217565367U (zh) 一种生活家居用厨具柜
CN217685183U (zh) 节能型集成灶
CN2912504Y (zh) 烘碗箱新结构
CN201293380Y (zh) 侧吸下排除油烟灶具
CN218355166U (zh) 单双通打荷台
CN101315219B (zh) 多功能节能炉
CN213454434U (zh) 一种具有自动除霜功能的冰箱结构
CN213786829U (zh) 一种防烫手的电蒸饭柜
CN107822320A (zh) 一种多功能火锅桌
CN214678728U (zh) 一种可进行高度调节具有防掉落结构的厨具收纳架
CN220494603U (zh) 一种高身碗碟储藏柜
CN210921563U (zh) 踢脚线电暖器
CN215127573U (zh) 保护装置及蒸汽烤箱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