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87833U - 新型施肥器 - Google Patents

新型施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87833U
CN209787833U CN201920549340.8U CN201920549340U CN209787833U CN 209787833 U CN209787833 U CN 209787833U CN 201920549340 U CN201920549340 U CN 201920549340U CN 209787833 U CN209787833 U CN 20978783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andle
sleeve
fertilizer applicator
rod piece
impact bod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49340.8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翁仁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920549340.8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8783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8783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87833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ertiliz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施肥器,包括两个铲嘴、防渗水下料阀组件、第一手柄、第二手柄和省力组件,第一、第二手柄分别对应连接在两个铲嘴上部,并向上延伸,用于带动两个铲嘴进行开合动作;防渗水下料阀组件安装在第二手柄上,防渗水下料阀组件的下端出料口延伸至两个铲嘴所形成的上部内腔中,防渗水下料阀组件的转动手柄与安装在第一手柄的驱动手柄相互铰接,当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进行张合动作时,驱动手柄和转动手柄也对应做张合动作,从而带动防渗水下料阀组件的内圆套筒旋转,实现肥料下料控制;而省力组件安装在第一手柄或第二手柄的上端部。本实用新型能更好地实现精准施肥,提高施肥量的可控性且其控量调节方便,能适应硬质土壤施肥需要。

Description

新型施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新型施肥器。
背景技术
“精准施肥”的概念来源于精准农业。根据作物生长的土壤性状,分析作物的需肥规律,调节肥料的投入,充分利用土壤生产力,以最少的肥料投入达到更高的收入,从而提高化肥利用率,改善农田环境,增加农业种植效益。
众所周知,我国目前的化肥当季利用率较低,实施精准施肥,按科学的方法种田,将会大大节省化肥用量,减少农业投入,增加种植效益。精准施肥的主要技术要点,采集和分析土壤养分,研究土壤施肥增产效应,拟定作物目标产量和需肥比例,配制肥料,确定施肥时期、地点和施用量,记载作物生长及产量变化情况。当然,要实现精准施肥还要用到特定的施肥器才能把肥料精准地施用到位。
现有市面上的背负式施肥器缺点是肥料与打孔顶杆接触,在湿土和粘土中使用,肥料会粘在顶杆上,且下肥完不能盖土,手柄长短不能调节,下料管也不能调节,配件太多且不耐用,对使用人的操作要求高。
此前,本申请人已经就相关技术提出了多件专利申请,例如:手动开合施肥器及其使用方法(申请号:201510797640.4)、定量施肥控量装置(申请号:201520922864.9)和定量施肥联动控制装置(申请号:201520922857.9)等。但由于上述技术中所公开的施肥控量装置结构较为复杂,在实际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故障,导致施肥过程不能很顺利完成。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方案,需要对现有的施肥器进行优化改进,并提出一种施肥器用的施肥控量装置(申请号:201621275709.3),该施肥器采用内、外套筒轴向抽拉的启闭方式,在使用过程中,露水和雨雾等水分会在内、外套筒轴向抽拉的过程中不断渗入到施肥控量装置的内部,造成其内部的肥料被湿润而粘结在施肥控量装置的内壁上,无法下肥。另外,由于上述施肥控量装置的出料管接头1.2和进料管接头1.4不在同一竖直直线上,当遇到个别植株需要额外多施点肥料时,无法现场灵活控制。因此,需要对现有的施肥器用的施肥控量装置进行进一步的改进优化。
另外,在较硬的土壤施肥时,施肥器下部的入土端无法顺利压入土壤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通常在施肥器的下部增设一个脚踏杆,再压入土壤中时,一只脚可以踩踏在脚踏杆上,手脚并用以便能够更好地将施肥器下部的入土端压入土壤中。然而在一些更硬的土壤时,仅仅是手脚并用的压入方式,还是无法顺利的将其压入土壤中,而且即使经过相当的努力将其压入土壤中后,将其拔出也很困难。
为了解决现有施肥器等农用手动工具在硬质土壤中无法顺利的将其压入和拔出的问题,需要设计相应的解决方案,用以改良农用手动工具和提高其实用性。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施肥器,该新型施肥器能更好地实现精准施肥,提高施肥量的可控性且其控量调节方便,同时也能适应硬质土壤的施肥需要,因此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施肥器,包括两个相互配合的铲嘴、防渗水下料阀组件、第一手柄、第二手柄和省力组件,所述第一手柄、第二手柄分别对应连接在两个相互配合的铲嘴上部,并向上延伸,用于带动两个相互配合的铲嘴进行开合动作;所述防渗水下料阀组件安装在第二手柄上,所述防渗水下料阀组件的下端出料口延伸至两个相互配合的铲嘴所形成的上部内腔中,所述防渗水下料阀组件的转动手柄与安装在第一手柄的驱动手柄相互铰接,当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进行张合动作时,驱动手柄和转动手柄也对应做张合动作,从而带动防渗水下料阀组件的内圆套筒旋转;所述省力组件安装在第一手柄或第二手柄的上端部;所述防渗水下料阀组件包括外圆套筒、可旋转的内圆套筒、容量调节块和锁紧螺钉,所述外圆套筒的上部设置有进料口和进料斗,所述外圆套筒的下部对应设置有出料口和出料斗,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位于外圆套筒上下相对的竖直位置上;所述可旋转的内圆套筒同轴穿设在外圆套筒内,所述内圆套筒的左端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左端盖和转轴,所述左端盖设置在内圆套筒的左端,所述第一密封圈夹设在左端盖与外圆套筒之间,所述转轴设置在左端盖的中心轴线处,所述转轴上安装有转动手柄;所述内圆套筒的中部开设有槽形阀孔,转动内圆套筒,可使槽形阀孔与进料口和/或出料口相连通或闭合,所述内圆套筒的右端超出外圆套筒的部分外侧可拆地套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外圆套筒、可旋转的内圆套筒之间夹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容量调节块自右向左穿设在内圆套筒的右端,所述容量调节块的穿设深度可左右调整并经锁紧螺钉锁定,所述锁紧螺钉径向穿设在限位环及内圆套筒上,所述锁紧螺钉的内端部抵触在容量调节块的外壁上;所述内圆套筒的右侧内壁还设置有第三密封圈,以便密封住其与容量调节块的接触间隙;所述省力组件包括上撞击体、中心杆件、重力套管和下撞击体,所述上撞击体的外径大于等于重力套管的外径,所述上撞击体安装在中心杆件的上端部;所述重力套管的长度小于中心杆件的长度,所述重力套管套在中心杆件上,并可沿中心杆件上下滑动;所述下撞击体的外径大于等于重力套管的外径,所述下撞击体安装在中心杆件的下端部,所述下撞击体的下端还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手柄或第二手柄相互连接的连接结构。
优选地,所述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为长度可调的杆状体。
优选地,由于背负式的肥料箱内的肥料是通过软管连接到施肥器的,但由于在施肥的过程中该软管容易出现弯折,而导致肥料无法顺利流通到施肥器上,从而无法准确实现施肥作业。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所述进料斗的上方设置有缓冲储料仓,用于临时储料,这样即使软管偶尔被弯折,缓冲储料仓的肥料也能缓冲和应急,不会马上出现施肥器的停止供肥料。
优选地,所述容量调节块为空心筒状体,所述空心筒状体的内端封闭。
优选地,所述左端盖和限位环共同构成对内圆套筒轴向定位结构,防止其左右串动。
优选地,所述槽形阀孔为沿内圆套筒圆周方向开设的半圆形孔。当半圆形孔转动到双通位置时,外圆套筒的进料口与其出料口实现直通,即小部分肥料从外圆套筒的进料口可直接落入外圆套筒的出料口。
优选地,所述中心杆件为空心杆件。
优选地,所述上撞击体和下撞击体分别螺接在空心杆件的上下端部。
优选地,所述上撞击体和下撞击体分别焊接在空心杆件的上下端部。
优选地,所述重力套管的重量大于中心杆件的重量。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通过改变下料阀的结构和启闭方式,提高其防渗水性能,防止水分渗入到下料阀组件内部,从而有效防止位于下料阀组件内部的肥料遇水粘结,提高施肥量的可控性。另外,当遇到个别植株需要额外多施点肥料时,也可以现场灵活控制补助下肥。
本实用新型的省力组件使施肥器更容易打入较为坚硬的硬质土壤中,从而更好实现精准施肥作业;同时也能够通过向上的反向击打作用,使施肥器更容易从土壤中拔出,本实用新型可以节省人力,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农业作业效率。
因此,本实用新型能更好地实现精准施肥,提高施肥量的可控性且其控量调节方便,同时也能适应硬质土壤的施肥需要,因此具有更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新型施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中防渗水下料阀组件的侧视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中防渗水下料阀组件的主视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3中B—B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肥料从外圆套筒进料口落入内圆套筒的肥料容置空腔中的状态示意图。
图7为肥料从内圆套筒的肥料容置空腔中落出外圆套筒出料口的状态示意图。
图8为实施例中省力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标号说明:
图1至图2中:S1—铲嘴 S2—防渗水下料阀组件 S3—第一手柄 S4—第二手柄S5—省力组件 S6—驱动手柄 S7—转动手柄 S8—防水喇叭口罩体;
图3至图7中:1-外圆套筒 2-内圆套筒 3-容量调节块 4-锁紧螺钉 5-限位环 6-缓冲储料仓 7-肥料 1.1-进料口 1.2-进料斗 1.3-出料口 1.4-出料斗2.1-第一密封圈 2.2-左端盖 2.3-转轴 2.4-转动手柄 2.5-槽形阀孔 2.6-第二密封圈 2.7-第三密封圈;
图8中:1-上撞击体 2-中心杆件 3-重力套管 4-下撞击体 5-连接结构 6-插销孔。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内容和构造特点能更容易地被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理解,下面结合附图和技术要点对本申请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新型施肥器包括两个上部前后侧相互铰接的菱形的铲嘴S1、防渗水下料阀组件S2、第一手柄S3、第二手柄S4和省力组件S5,所述第一手柄S3、第二手柄S4分别对应连接在两个相互配合的铲嘴S1上部,并向上延伸,用于带动两个相互配合的铲嘴S1进行开合动作;所述防渗水下料阀组件S2安装在第二手柄S4上,所述防渗水下料阀组件S2的下端出料口延伸至两个相互配合的铲嘴S1所形成的上部内腔中,且其下端部设置有防水喇叭口罩体S8,防水喇叭口罩体S8的下端口低于下料斗的下端口,以便保护下料斗的下端口不被雨水或露水给弄湿,保证顺利下肥;所述防渗水下料阀组件S2的转动手柄S7与安装在第一手柄S3的驱动手柄S6相互铰接,当第一手柄S3和第二手柄S4进行张合动作时,驱动手柄S6和转动手柄S7也对应做张合动作,从而带动防渗水下料阀组件的内圆套筒旋转,实现肥料的下料控制;所述省力组件S5安装在第二手柄的上端部。应理解,防渗水下料阀组件S2和省力组件S5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安装第一手柄S3或第二手柄S4,并不局限在上述文字记载的实施例的安装位置。
为了使防渗水下料阀组件和省力组件的技术内容和构造特点能更容易地被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理解,以下分成两部分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部分
如图3至图7所示,图中颗粒物表示肥料7。
所述施肥器防渗水下料阀组件包括外圆套筒1、可旋转的内圆套筒2、容量调节块3和锁紧螺钉4。
如图4至图7所示,所述外圆套筒1的上部设置有进料口1.1和进料斗1.2,所述外圆套筒1的下部对应设置有出料口1.3和出料斗1.4,所述出料斗1.4的下端口还设置有防水喇叭口罩体1.5(也即图1和图2中的防水喇叭口罩体S8),所述防水喇叭口罩体1.5的下端开口低于出料斗1.4的下端出料口,以便防止外壁上的水滴接触到下料口的肥料,所述进料口1.1和出料口1.3位于外圆套筒1上下相对的竖直位置上。
如图3所示,所述可旋转的内圆套筒2同轴穿设在外圆套筒1内,所述内圆套筒2的左端设置有第一密封圈2.1、左端盖2.2和转轴2.3,所述左端盖2.2设置在内圆套筒2的左端,所述第一密封圈2.1夹设在左端盖2.2与外圆套筒1之间,所述转轴2.3设置在左端盖2.2的中心轴线处,所述转轴2.3上安装有转动手柄2.4(也即图1和图2中的转动手柄S7)。
如图3所示,所述内圆套筒2的中部开设有槽形阀孔2.5,所述槽形阀孔2.5的左右长度与进料口1.1相等,转动内圆套筒2,可使槽形阀孔2.5与进料口1.1和/或出料口1.3相连通或闭合,所述内圆套筒2的右端超出外圆套筒的部分外侧可拆地套置有限位环5,所述限位环5与外圆套筒1、可旋转的内圆套筒2之间夹设有第二密封圈2.6。
如图3所示,所述容量调节块3自右向左穿设在内圆套筒2的右端,所述容量调节块3的穿设深度可左右调整并经锁紧螺钉4锁定。
如图3所示,所述锁紧螺钉4径向穿设在限位环5及内圆套筒2上,所述锁紧螺钉4的内端部抵触在容量调节块3的外壁上;
如图3所示,所述内圆套筒2的右侧内壁还设置有第三密封圈2.7,以便密封住其与容量调节块3的接触间隙,防止水的渗入。
对上述基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实施,所述进料斗的上方设置有缓冲储料仓6,用于临时储料,缓冲储料仓6的上部设置有进料管接头。这里增设缓冲储料仓6的目的是用于解决肥料输送软管接入到下料阀的过程中出现弯折等情况,导致肥料无法及时输送到下料阀内,从而导致下料动作做完,却没有把肥料准确下到土壤中。
对上述基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实施,所述进料斗1.2为缓冲储料仓6的下料斗。
对上述基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实施,所述容量调节块3为空心筒状体,所述空心筒状体的内端封闭。
对上述基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实施,所述空心筒状体3的外端也封闭。
对上述基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实施,所述左端盖2.2和限位环5共同构成对内圆套筒2轴向定位结构,防止其左右串动。
对上述基础实施例的进一步改进实施,所述槽形阀孔2.5为沿内圆套筒2圆周方向开设的半圆形孔。当半圆形孔转动到双通位置时,外圆套筒的进料口与其出料口可以实现直通,即可以实现小部分物料从外圆套筒的进料口直接落入外圆套筒的出料口,这一功能可以被用于,当遇到植株需要额外增加一些施肥量时,可以通过控制上述方式实现直通式补助增肥。
防渗水下料阀组件的工作原理说明如下:
使用前,可以通过旋松锁紧螺钉,调节容量调节块在内圆套筒中的位置,从而达到调节肥料容置空腔的目的,所述的肥料容置空腔是由内圆套筒的左侧部内腔和容量调节块共同形成的。
使用时,当内圆套筒的槽形阀孔与外圆套筒的进料口相对齐时,肥料从外圆套筒的进料口进入到内圆套筒的肥料容置空腔中;快速转动内圆套筒使其槽形阀孔与外圆套筒的出料口相对齐,肥料从内圆套筒的肥料容置空腔中下落经外圆套筒的出料口到达出料斗,并落入到施肥器的定铲嘴、动铲嘴所撑开的土壤空间中,实现施肥。如此重复地转动内外套筒即可实现连续控量施肥,达到精准施肥的目的。
当遇到植株需要额外增加一些施肥量时,可以通过控制将半圆形孔转动到双通位置实现上下直通式补助增肥,具体地讲是当内圆套筒转到中间位置时,外圆套筒的进料口与其出料口实现直通,即可以实现小部分物料从外圆套筒的进料口直接落入外圆套筒的出料口。
上述防渗水下料阀组件通过改变现有施肥控制量装置的结构和启闭方式,提高其防渗水性能,防止水分渗入到下料阀组件内部,从而有效防止位于下料阀组件内部的肥料遇水粘结,提高施肥量的可控性。另外,当遇到个别植株需要额外多施点肥料时,也可以现场灵活控制补助下肥。
第二部分
所述省力组件包括采用金属材质制成的上撞击体1、中心杆件2、重力套管3和下撞击体4,所述上撞击体1的外径大于等于重力套管3的外径,所述上撞击体1安装在中心杆件2的上端部,所述重力套管3的长度小于中心杆件2的长度,所述重力套管3的重量大于中心杆件2的重量。所述重力套管套3在中心杆件2上,并可沿中心杆件2上下自由滑动,所述下撞击体4的外径大于等于重力套管3的外径,所述下撞击体4安装在中心杆件2的下端部,所述下撞击体4的下端设置有用于施肥器的第二手柄末端相互连接的连接结构5。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中心杆件2为空心杆件。所述上撞击体和下撞击体分别螺接在空心杆件的上下端部。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连接结构5为连接套管,所述连接套管上端与下撞击体的下端相连接,所述连接套管上横向设置有插销孔6,通过插销将连接套管与施肥器的第二手柄相连接。
使用时,一只施肥器的第一手柄,另一只手握住重力套管3,使重力套管3沿中心杆件上下滑动来击打下撞击体4,下撞击体4将冲击力传递给施肥器,从而使施肥器的铲嘴逐步被压入土中,实现压入省力效果;使重力套管沿中心杆件上下滑动来击打上撞击体1,从而实现施肥器的铲嘴拔出土的拔出省力效果。
上述省力组件使施肥器的铲嘴更容易打入较为坚硬的土壤中,从而更好实现精准施肥作业;同时也能够通过向上的反向击打作用,使施肥器的铲嘴更容易从土壤中拔出,因此省力组件可以节省人力,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农业作业效率。同时省力组件与施肥器的第二手柄连接结构是采用可拆结构,可以实现现场的快速组装和拆卸作业,使用方便。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或等效流程变换,或直接或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新型施肥器,包括两个相互配合的铲嘴、防渗水下料阀组件、第一手柄、第二手柄和省力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手柄、第二手柄分别对应连接在两个相互配合的铲嘴上部,并向上延伸,用于带动两个相互配合的铲嘴进行开合动作;所述防渗水下料阀组件安装在第二手柄上,所述防渗水下料阀组件的下端出料口延伸至两个相互配合的铲嘴所形成的上部内腔中,所述防渗水下料阀组件的转动手柄与安装在第一手柄的驱动手柄相互铰接,当第一手柄和第二手柄进行张合动作时,驱动手柄和转动手柄也对应做张合动作,从而带动防渗水下料阀组件的内圆套筒旋转;所述省力组件安装在第一手柄或第二手柄的上端部;
所述防渗水下料阀组件包括外圆套筒、可旋转的内圆套筒、容量调节块和锁紧螺钉,所述外圆套筒的上部设置有进料口和进料斗,所述外圆套筒的下部对应设置有出料口和出料斗,所述进料口和出料口位于外圆套筒上下相对的竖直位置上;所述可旋转的内圆套筒同轴穿设在外圆套筒内,所述内圆套筒的左端设置有第一密封圈、左端盖和转轴,所述左端盖设置在内圆套筒的左端,所述第一密封圈夹设在左端盖与外圆套筒之间,所述转轴设置在左端盖的中心轴线处,所述转轴上安装有转动手柄;所述内圆套筒的中部开设有槽形阀孔,转动内圆套筒,可使槽形阀孔与进料口和/或出料口相连通或闭合,所述内圆套筒的右端超出外圆套筒的部分外侧可拆地套置有限位环,所述限位环与外圆套筒、可旋转的内圆套筒之间夹设有第二密封圈;所述容量调节块自右向左穿设在内圆套筒的右端,所述容量调节块的穿设深度可左右调整并经锁紧螺钉锁定,所述锁紧螺钉径向穿设在限位环及内圆套筒上,所述锁紧螺钉的内端部抵触在容量调节块的外壁上;所述内圆套筒的右侧内壁还设置有第三密封圈,以便密封住其与容量调节块的接触间隙;
所述省力组件包括上撞击体、中心杆件、重力套管和下撞击体,所述上撞击体的外径大于等于重力套管的外径,所述上撞击体安装在中心杆件的上端部;所述重力套管的长度小于中心杆件的长度,所述重力套管套在中心杆件上,并可沿中心杆件上下滑动;所述下撞击体的外径大于等于重力套管的外径,所述下撞击体安装在中心杆件的下端部,所述下撞击体的下端还设置有用于与第一手柄或第二手柄相互连接的连接结构。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施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斗的上方设置有缓冲储料仓,用于临时储料。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施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容量调节块为空心筒状体,所述空心筒状体的内端封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施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左端盖和限位环共同构成对内圆套筒轴向定位结构,防止其左右串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施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形阀孔为沿内圆套筒圆周方向开设的半圆形孔。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新型施肥器,其特征在于:当半圆形孔转动到双通位置时,外圆套筒的进料口与其出料口实现直通,即小部分肥料从外圆套筒的进料口可直接落入外圆套筒的出料口。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施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杆件为空心杆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施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撞击体和下撞击体分别螺接在空心杆件的上下端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施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撞击体和下撞击体分别焊接在空心杆件的上下端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施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重力套管的重量大于中心杆件的重量。
CN201920549340.8U 2019-04-22 2019-04-22 新型施肥器 Active CN20978783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49340.8U CN209787833U (zh) 2019-04-22 2019-04-22 新型施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49340.8U CN209787833U (zh) 2019-04-22 2019-04-22 新型施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87833U true CN209787833U (zh) 2019-12-17

Family

ID=688303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49340.8U Active CN209787833U (zh) 2019-04-22 2019-04-22 新型施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8783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9075A (zh) * 2020-05-08 2020-09-22 钟翠兰 一种建筑用洒石灰的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89075A (zh) * 2020-05-08 2020-09-22 钟翠兰 一种建筑用洒石灰的装置
CN111689075B (zh) * 2020-05-08 2022-08-02 钟翠兰 一种建筑用洒石灰的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605830B (zh) 一种施肥施药装置
CN209234244U (zh) 一种睡莲固型颗粒肥水下追肥器
CN209787833U (zh) 新型施肥器
CN106804401A (zh) 一种施肥器以及适合该施肥器使用的肥料
CN201094186Y (zh) 种肥双作点播器
CN200980248Y (zh) 脚踏施肥器
CN109997478A (zh) 省力型防渗水施肥器
CN201191985Y (zh) 果树施肥器
CN209787831U (zh) 防渗水施肥器下料阀组件
CN212786614U (zh) 一种基于甘蔗黄化苗调控的施肥装置
CN206585946U (zh) 一种改良的施肥器
CN206651023U (zh) 侧深施肥机
CN2788532Y (zh) 施肥器
CN201869549U (zh) 颗粒化肥点播装置
CN209731976U (zh) 一种手持单粒小颗粒播种枪
CN2196850Y (zh) 多功能施播器
CN206713383U (zh) 一种施肥器用的施肥控量装置
CN1323577C (zh) 颗粒物料深施器
CN205623158U (zh) 一种适合湿润小块耕地的便携式播种器
CN212278775U (zh) 一种小型手动便携式农作物施肥器
CN204443042U (zh) 带定播轮的双行畜力播种机
CN2657364Y (zh) 定量施肥器
CN109511328A (zh) 一种手动大豆播种机
CN220545477U (zh) 一种农业施肥装置
CN2274403Y (zh) 一种新型施肥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