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047002U - 一种播出结构和播种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播出结构和播种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047002U
CN209047002U CN201821783799.6U CN201821783799U CN209047002U CN 209047002 U CN209047002 U CN 209047002U CN 201821783799 U CN201821783799 U CN 201821783799U CN 209047002 U CN209047002 U CN 20904700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discharge piston
section
vertical hole
see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83799.6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邹滨阳
石超
王涛
陈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Yangtze Norm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821783799.6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04700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04700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047002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Sow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播出结构,其特征是:包括外壳、出料活塞、回位弹簧、拨动杆、拉条和拉动块;外壳整体为横向的圆筒形结构,外壳的轴向的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封闭端;外壳的外侧面通过支撑杆固定在播种器贮料筒下端的出料口位置处;外壳的上侧壁具有与出料口密封连通的进料孔,外壳的下侧壁具有播出孔;出料活塞可滑动的设置在外壳的内部,出料活塞具有竖向孔;出料活塞上位于竖向孔左侧部分构成推动端,且推动端邻近开口端;出料活塞上位于竖向孔右侧部分构成复位端,复位端邻近封闭端;回位弹簧设于外壳内部且抵设于封闭端与复位端之间;拨动杆整体为长条状,且拨动杆长度方向的一端为推压端,另一端为拉动端。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播种器。

Description

一种播出结构和播种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农用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播出结构和采用该播出结构的播种器。
背景技术
我国幅员辽阔,除开平原地区采用大型农用机械进行耕种施肥外,还有不少的山区种植区域,而山区种植区域的地形复杂导致大型农用机械难以在该区域被推广使用,所以,本领域技术人员需考虑如何提升山区的人工种植效率。
现有技术中,公告号为:CN105940823A的专利文献即公开了一种手提双筒施肥播种器,该手提双筒施肥播种器,包括提手,提手底端连接贮种筒,贮种筒的一侧设有贮肥筒,贮肥筒与贮种筒之间设有钢丝连杆,钢丝连杆连接钢丝拉钩,贮肥筒底端设有下筒,下筒侧面设有调肥轴,贮种筒底端设有调种轴,调种轴一侧设有背带、空穴报警器,下筒底端连接下肥嘴,下肥嘴一侧设有下种嘴,下种嘴连接底板,底板顶端设有扭簧、导向方管,下筒一侧连接覆土轴。该手提双筒施肥播种器有效实现施肥、播种和盖土一体化,省时省力,体积小携带播种器在田地中移动方便,对于不规则的田地依然可以实现播种,在种子和肥料用完时警醒工作人员及时添加。
但是,以上手提双筒施肥播种器仍存有以下不足之处:
实际上,上述手提双筒施肥播种器是通过调种轴或调肥轴(具体参见CN204579097,名为“播种器的播种装置”所示)的转动以及在其侧面设置的开口朝上的凹坑来装入对应的物料,并随着轴的旋转来使得装有物料的凹坑朝下,从而使得物料掉落出。但利用凹坑来装料的方式容易因抖动而使得装入其中的物料掉出,最终使得播出投料不够准确可靠。
基于此,申请人考虑设计一种结构合理,能够使得种子播出更为可靠顺利的播出结构,和采用该播出该播出结构的播种器。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提供一种结构合理,能够使得种子播出更为可靠顺利的播出结构,和采用该播出该播出结构的播种器。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播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出料活塞、回位弹簧、拨动杆、拉条和拉动块;
所述外壳整体为横向的圆筒形结构,所述外壳的轴向的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封闭端;且所述外壳的外侧面通过支撑杆固定在播种器贮料筒下端的出料口位置处;所述外壳的上侧壁具有与出料口密封连通的进料孔,所述外壳的下侧壁具有播出孔;且在外壳的轴向上,所述播出孔邻近所述封闭端且与所述进料孔错开;
所述出料活塞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且所述出料活塞具有能够与所述进料孔和播出孔对准并贯通的竖向孔;在外壳的轴向上,所述出料活塞上位于竖向孔左侧部分的厚度大于竖向孔右侧部分的厚度,所述出料活塞上位于竖向孔左侧部分构成推动端,且所述推动端邻近所述开口端;所述出料活塞上位于竖向孔右侧部分构成复位端,所述复位端邻近所述封闭端;且在外壳的轴向上,所述外壳上的进料孔与播出孔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所述出料活塞上位于竖向孔左侧部分的厚度;
所述回位弹簧设于所述外壳内部且抵设于所述封闭端与所述复位端之间;
所述拨动杆整体为长条状,且所述拨动杆长度方向的一端为推压端,另一端为拉动端;所述拨动杆长度方向的中部靠近推压端处的位置通过枢轴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外壳的开口端内部,且当所述出料活塞的竖向孔与所述外壳的进料孔对准并贯通时,所述推压端朝上且与所述出料活塞的所述推动端的端面之间具有小于90度的夹角,所述拨动杆的拉动端与所述拉条的下端铰接相连,所述拉条的上端与安装在播种器的贮料筒上的拉动块相连接。
采用上述播出结构,即可通过拉动块来拉动拉条,并带动拨动杆转动,随即,拨动杆的推压端推动出料活塞的推动端,出料活塞整体克服回位弹簧的弹力并整体向外壳的封闭端移动,所述出料活塞上位于竖向孔左侧部分逐渐堵塞外壳上的进料孔,出料活塞的竖向孔与所述播出孔贯通,从而使得出料活塞的竖向孔内的种子能够经播出孔掉落出,从而顺利播种。
与此同时,(如图6所示)出料活塞在向右滑动的同时,能够利用出料活塞上位于竖向孔左侧部分的上侧面来将外壳上的进料孔封堵住,从而避免贮料筒中的物料掉落堵塞,持久确保出料活塞的可靠滑动。
一种播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上述播出结构。该播种器可使得播种过程更为准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播种器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I处放大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播种器的俯视图。
图4为图3中A-A剖视图。
图5为为图4中II处放大图。
图6为图4中III处放大图。
图中标记为:
贮料筒:101筒身部分,102出料段,103提手,104活动块,105漏料管;
播出结构:201外壳,202出料活塞,203回位弹簧,204拨动杆,205拉条,206拉动块,207进料孔,208播出孔;
播下间隔设定机构:301安装筒,302间隔用标定件;
播下深度调节件:401套筒;
覆土机构:501刮土板,502固定筒;
601拉绳;
701驱动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6所示:一种播种器,包括贮料筒,所述贮料筒的上段为筒身部分101,下段为出料段102;所述筒身部分101上设置有提手103,所述出料段102整体呈上大下小的锥筒状,且所述出料段102的内部设置有定量出料机构,所述出料段102的下端具有出料口;所述定量出料机构用于将贮料筒内物料分送至所述出料口处排出;
还包括播下间隔设定机构,所述播下间隔设定机构包括安装筒301和间隔用标定件302,所述安装筒301整体固定安装于所述贮料筒上紧邻所述出料段102的上方位置处,所述间隔用标定件302整体呈L状结构,所述间隔用标定件302的一端为插接固定在所述安装筒301内的安装段,另一端为竖直朝下且用于插入土壤形成定位凹坑的定位段。
实施时,所述间隔用标定件302的定位段可为钝端或尖端,优选使用不会对播种过程构成阻力的尖端。
其中,所述间隔用标定件302的安装段的外侧面沿径向贯穿设置有插装孔,且所述插装孔为沿所述间隔用标定件302的安装段长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2个;
所述安装筒301整体呈横向设置且外侧面上设置有能够与所述插孔相贯通的装配孔,所述装配孔和任意一个插装孔中插装有锁定螺栓,所述锁定螺栓通过螺母实现固定。
采用上述方案后,即可通过选用间隔用标定件302的安装段上的任意一个插装孔内与安装筒301上的装配孔相对应来调节相邻两个播种(或施肥)位置之间的间距,从而具有更好的实用性。
其中,所述间隔用标定件302的定位段下端的高度与所述贮料筒的出料口下端的高度一致。
这样一来,不仅更便于制作;还便于通过配套使用供隔用标定件的定位段插入的插筒来供播种器竖向落放或竖置来向贮料筒内放料,提升实用性。
其中,所述播下间隔设定机构还包括播下深度调节件,所述播下深度调节件为套接固定在所述间隔用标定件302的定位段的外侧面上的环形结构,且所述播下深度调节件能够在所述定位段的外侧面的高度方向上调节并固定。
采用上述播下深度调节件后,即可通过播下深度调节件的环形结构来阻挡并控制播种器的出料口插入土壤中的深度,从而更好的控制种子播下后并最终被埋入的深度。
与此同时,还通过“播下深度调节件能够在所述定位段的外侧面的高度方向上调节并固定”结构来调节播下深度调节件的位置,并对应灵活的控制种子的埋入深度,进而更好的与各种种子所适宜的埋种深度相匹配,以获得更佳的生长效果。
其中,所述播下深度调节件的环形结构的内侧面具有内螺纹,所述间隔用标定件302的定位段的外侧面具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的长度大于所述内螺纹的长度;所述播下深度调节件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所述间隔用标定件302的定位段上。
这样一来,播下深度调节件即可通过与间隔用标定件302的定位段之间的螺纹配合来实现固定并通过螺纹配合的结构来实现轴向限位,从而获得更好的固定效果。同时,通过上述螺纹配合的结构也使得播下深度调节件的固定位置调节起来也较为便捷灵活。
其中,所述播下深度调节件的环形结构的内侧边缘上凸形成有筒型的套筒401,所述套筒401上沿径向贯穿设置有穿装孔,所述间隔用标定件302的定位段的外侧面上沿径向贯穿设置有插接孔,所述插接孔为沿间隔用标定件302的定位段的外侧面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2个;所述穿装孔与任意一个插接孔内插装有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通过螺母实现固定。
采用上述方案后,即可选用任意一个插接孔与穿孔内相对应来调节播下深度调节件在间隔用标定件302的定位段上的固定高度。且能够避免尘土进入并堵塞穿装孔和插接孔。
其中,播种器还包括覆土机构,所述覆土机构包括刮土板501和固定筒502;
所述固定筒502整体固定安装于所述贮料筒上紧邻所述出料段102的上方位置处,所述刮土板501的顶端通过一根固定杆插接固定在所述固定筒502中,所述刮土板501整体呈板面朝向贮料筒的出料段102的板状结构。
上述覆土机构的设置,即能够将播有种子(或肥料)的凹坑周围的土壤刮向凹坑,从而直接在完成播种后,随即将种子掩埋,进而无需后续再行单独覆土,提升播种与覆土的效率。
实施时,所述刮土板501顶端的固定杆与固定筒502之前的配合结构与间隔用标定件302的安装段与安装筒301之间的配合结构相同。
实施时,所述刮土板501的下端的高度略微高于所述贮料筒的出料口3-5厘米。
实施时,优选刮土板501和间隔用标定件302为在贮料筒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其中,所述刮土板501的厚度由上往下逐渐降低,且所述刮土板501由弹性橡胶材料制得。
采用以上刮土板501的结构,不仅能够有效刮土,确保覆土的可靠性;还能够利用橡胶材料的弹性来避免对种子的划伤,起到更好的保护种子的作用。
实施时,所述刮土板501的下端至贮料筒的最短距离小于间隔用标定件302的定位段至贮料筒的最短距离。这样一来,在播种过程中,刮土板501的插入土壤位置不会与播种位置重合,从而更好的确保种子的播埋作业。
进一步,所述出料段102包括至少2块活动块104,每块活动块104的形状和大小一致,且所有的活动块104能够在收拢时共同围成锥筒状结构;各块活动块104的顶端面上凸形成有连接块,所述贮料筒的筒身部分101的下端面下凸形成有与所述连接块相对应的下凸块,所述下凸块与所述连接块之间通过贯穿的插销可转动相连,且所述插销上套接有供所有活动块104收拢用的扭簧;还包括与各块活动块104相配合设置的拉绳601,所述拉绳601的下端与所述活动块104的外侧面固定相连,所述拉绳601的上端处于所述贮料筒的上部且邻近提手103处。
不同于现有技术中的手提双筒施肥播种器在使用时,要播下的种子是直接从下肥嘴中掉落出的方式。这样,现有的手提双筒施肥播种器在用在较为湿润的土壤时即容易被沾湿的土壤粘附并堵住,进而影响播种的进度。且被粘土覆盖后的下肥嘴因其结构呈异形,故清理与清洗起来也较为麻烦。
本技术方案采用上述出料段102的结构,即能够利用所有活动块104在收拢时共同围成锥筒状结构的底部尖端插入土壤来形成供种子落入的凹坑;还能够在凹坑形成后,通过拉动拉绳601上邻近提手103处的上端来使得所有的活动块104扩张开,避免粘土的堵塞,从而能够供定量出料机构播出并掉落在出料段102(围成锥筒状结构)时的种子顺利的掉落入凹坑内。
此外,本技术方案使用时粘土主要覆盖在活动块104的外侧面,故可便捷地擦拭去除粘土,故更易于清理和清洁。
其中,所述提手103为在贮料筒的顶部外侧面沿径向外凸形成的两个凸柱,且两个凸柱为在贮料筒的圆周方向均匀分布。
相较于现有的手提双筒施肥播种器均是在贮料筒顶部设置的提手103的结构,这样在使用时双手与双臂之间更为靠拢,长久使用后舒适度较差。
本方案采用以上的提手103结构,使得双手更为分开且能够形成握持状,更符合人体工程学与握持习惯,提升使用的舒适度。
其中,每个凸柱下表面通过压缩弹簧连接有一个驱动块701,所述驱动块701与所述拉绳601的上端固定连接。
这样一来,在需要打开所有的活动块104并投料时,只需握持驱动块701并将其压向并靠近至提手103即可,操作起来十分方便。
实施时,优选所述活动块104为四块,所述拉绳601为整体呈“人”型的两根。这样一来,可使得有所有活动块104围成的锥筒型结构张开过程更为迅速。
其中,所述贮料筒的上段为筒身部分101的内底部整体呈斗型,且该斗型的底部中心位置固定连通设置有一个漏料管105;
其中,所述定量出料机构包括播出结构,所述播出结构包括外壳201、出料活塞202、回位弹簧203、拨动杆204、拉条205和拉动块206;
所述外壳201整体为横向的圆筒形结构,所述外壳201的轴向的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封闭端;且所述外壳201的外侧面通过支撑杆固定在播种器贮料筒下端的出料口位置处;所述外壳201的上侧壁具有与出料口密封连通的进料孔207,所述外壳201的下侧壁具有播出孔208;且在外壳201的轴向上,所述播出孔邻近所述封闭端且与所述进料孔错开;
所述出料活塞202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外壳201的内部,且所述出料活塞202具有能够与所述进料孔和播出孔对准并贯通的竖向孔;在外壳201的轴向上,所述出料活塞202上位于竖向孔左侧部分的厚度大于竖向孔右侧部分的厚度,所述出料活塞202上位于竖向孔左侧部分构成推动端,且所述推动端邻近所述开口端;所述出料活塞202上位于竖向孔右侧部分构成复位端,所述复位端邻近所述封闭端;且在外壳201的轴向上,所述外壳201上的进料孔与播出孔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所述出料活塞202上位于竖向孔左侧部分的厚度;
所述回位弹簧203设于所述外壳201内部且抵设于所述封闭端与所述复位端之间;
所述拨动杆204整体为长条状,且所述拨动杆204长度方向的一端为推压端,另一端为拉动端;所述拨动杆204长度方向的中部靠近推压端处的位置通过枢轴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外壳201的开口端内部,且当所述出料活塞202的竖向孔与所述外壳201的进料孔对准并贯通时,所述推压端朝上且与所述出料活塞202的所述推动端的端面之间具有小于90度的夹角,所述拨动杆204的拉动端与所述拉条的下端铰接相连,所述拉条的上端与安装在播种器的贮料筒上的拉动块相连接。
其中,所述贮料筒的筒身部分101的侧壁内部具有供所述拉条竖向贯穿的通孔;
所述拉动块整体位于呈L型且位于所述提手103的内腔中,且所述拉动块的L型的竖边顶端贯穿至提手103的外部,所述拉动块的L型的横边通过压缩弹簧与所述提手103的内腔顶壁抵接相连。
采用上述播出结构,即可通过拉动块来拉动拉条,并带动拨动杆204转动,随即,拨动杆204的推压端推动出料活塞202的推动端,出料活塞202整体克服回位弹簧203的弹力并整体向外壳201的封闭端移动,所述出料活塞202上位于竖向孔左侧部分逐渐堵塞外壳201上的进料孔,出料活塞202的竖向孔与所述播出孔贯通,出料活塞202的竖向孔内的物料即掉落至出料段102内并能够在出料段102打开时播下。可见,本方案的定量出料机构不同于现有技术中播种器需要通过土壤来抵压底板来排出种子或肥料的方案,而是采用直接通过手提拉动块即可排出种子(或肥料)的方案,这样就不受硬质土或软质土的约束,使得本产品能够适应各种硬软度的土壤,从而具有更好的使用效果。
实施时,优选所述拉条为铁丝。
其中,所述拉动块的L型的竖边顶端具有一个用于供大拇指横向插入且整体呈竖向的O型环,所述O型环的贯穿方向与所述凸柱的长度方向一致。
设置上述拉动块顶部的O型环后,即可供握持柱提手103的大拇指便捷插入,且向上提动O型环,即可便捷的完成投种子的动作,使用起来十分方便。
以上仅是本实用新型优选的实施方式,需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技术方案的前提下,作出的若干变形和改进的技术方案应同样视为落入本权利要求书要求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播出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出料活塞、回位弹簧、拨动杆、拉条和拉动块;
所述外壳整体为横向的圆筒形结构,所述外壳的轴向的一端为开口端,另一端为封闭端;且所述外壳的外侧面通过支撑杆固定在播种器贮料筒下端的出料口位置处;所述外壳的上侧壁具有与出料口密封连通的进料孔,所述外壳的下侧壁具有播出孔;且在外壳的轴向上,所述播出孔邻近所述封闭端且与所述进料孔错开;
所述出料活塞可滑动的设置在所述外壳的内部,所述出料活塞具有能够与所述进料孔和播出孔对准并贯通的竖向孔;且在外壳的轴向上,所述出料活塞上位于竖向孔左侧部分的厚度大于竖向孔右侧部分的厚度,所述出料活塞上位于竖向孔左侧部分构成推动端,且所述推动端邻近所述开口端;所述出料活塞上位于竖向孔右侧部分构成复位端,所述复位端邻近所述封闭端;且在外壳的轴向上,所述外壳上的进料孔与播出孔之间的间距小于所述出料活塞上位于竖向孔左侧部分的厚度;
所述回位弹簧设于所述外壳内部且抵设于所述封闭端与所述复位端之间;
所述拨动杆整体为长条状,且所述拨动杆长度方向的一端为推压端,另一端为拉动端;所述拨动杆长度方向的中部靠近推压端处的位置通过枢轴可转动地连接在所述外壳的开口端内部,且当所述出料活塞的竖向孔与所述外壳的进料孔对准并贯通时,所述推压端朝上且与所述出料活塞的所述推动端的端面之间具有小于90度的夹角,所述拨动杆的拉动端与所述拉条的下端铰接相连,所述拉条的上端与安装在播种器的贮料筒上的拉动块相连接。
2.播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播出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播种器,其特征在于:包括贮料筒,所述贮料筒的上段为筒身部分,下段为出料段;所述筒身部分上设置有提手,所述出料段整体呈上大下小的锥筒状,且所述出料段的内部设置有定量出料机构,所述出料段的下端具有出料口;所述定量出料机构用于将贮料筒内物料分送至出料口处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播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播下深度调节件,所述播下深度调节件为套接固定在间隔用标定件的定位段的外侧面上的环形结构,且所述播下深度调节件能够在所述定位段的外侧面的高度方向上调节并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播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播下深度调节件的环形结构的内侧面具有内螺纹,所述间隔用标定件的定位段的外侧面具有外螺纹,所述外螺纹的长度大于所述内螺纹的长度;所述播下深度调节件通过螺纹固定安装在所述间隔用标定件的定位段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播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播下深度调节件的环形结构的内侧边缘上凸形成有筒型的套筒,所述套筒上沿径向贯穿设置有穿装孔,所述间隔用标定件的定位段的外侧面上沿径向贯穿设置有插接孔,所述插接孔为沿间隔用标定件的定位段的外侧面的高度方向间隔设置的至少2个;所述穿装孔与任意一个插接孔内插装有连接螺栓,所述连接螺栓通过螺母实现固定。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播种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覆土机构,所述覆土机构包括刮土板和固定筒;
所述固定筒整体固定安装于所述贮料筒上紧邻所述出料段的上方位置处,所述刮土板的顶端通过一根固定杆插接固定在所述固定筒中,所述刮土板整体呈板面朝向贮料筒的出料段的板状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播种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土板的厚度由上往下逐渐降低,且所述刮土板由弹性橡胶材料制得。
CN201821783799.6U 2018-10-31 2018-10-31 一种播出结构和播种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04700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83799.6U CN209047002U (zh) 2018-10-31 2018-10-31 一种播出结构和播种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83799.6U CN209047002U (zh) 2018-10-31 2018-10-31 一种播出结构和播种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047002U true CN209047002U (zh) 2019-07-02

Family

ID=6705217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83799.6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047002U (zh) 2018-10-31 2018-10-31 一种播出结构和播种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047002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5203A (zh) * 2021-05-25 2021-10-08 房秀松 一种蚕豆补种用挖洞送料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75203A (zh) * 2021-05-25 2021-10-08 房秀松 一种蚕豆补种用挖洞送料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7118265U (zh) 一种播种器
CN208353898U (zh) 一种具有施肥功能的幼苗移栽器
CN208924607U (zh) 一种手提式播种施肥器
CN205847929U (zh) 一种手动点播施肥器
CN106068814A (zh) 一种手动点播施肥器
CN209047002U (zh) 一种播出结构和播种器
KR102276957B1 (ko) 파종기
CN112868326B (zh) 一种农业用颗粒种子自动化均匀播种设备
CN207652946U (zh) 一种苜蓿穴播播种器
CN210579978U (zh) 一种大豆播种装置
CN208987275U (zh) 一种播种器
CN106888635A (zh) 一种高原山区用播种装置
CN107318308B (zh) 一种多物料同步精准导向的播种头
CN206977986U (zh) 一种山区免耕播种机
CN2461249Y (zh) 多功能播种器
CN201015274Y (zh) 多功能人工点播器
CN212463999U (zh) 一种便捷式且可控制种子数量的农业用播种装置
CN209105602U (zh) 一种便携式蔬菜种植用播种机
CN207382856U (zh) 便携式定距播种器
CN2368263Y (zh) 手动点播工具
CN216392055U (zh) 一种农业播种机
CN212306122U (zh) 一种农业蔬菜种植用的移栽器
CN217183812U (zh) 一种简易的谷子播种设备
CN206564801U (zh) 一种喂牛用手持式牧草播种装置
CN205812743U (zh) 一种多功能播种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0702

Termination date: 202010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