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81090U - 燃油动力系统及其中的外置式燃油泵总成 - Google Patents

燃油动力系统及其中的外置式燃油泵总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81090U
CN209781090U CN201920305042.4U CN201920305042U CN209781090U CN 209781090 U CN209781090 U CN 209781090U CN 201920305042 U CN201920305042 U CN 201920305042U CN 209781090 U CN209781090 U CN 2097810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oil
fuel
assembly
fuel pump
extern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30504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蔡良宝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SHUANGLIANG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SHUANGLIANG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SHUANGLIANG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SHUANGLIANG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30504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810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810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810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oling, Air Intake And Gas Exhaust, And Fuel Tank Arrangements In Propulsion Unit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燃油动力系统及其中的外置式燃油泵总成,属于燃油泵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技术设计结构复杂、成本高等问题。本燃油动力系统及其中的外置式燃油泵总成包括总成壳,总成壳内设有用于存放燃油的储油室和用于安装燃油泵的泵芯室,总成壳上设有进油孔、出油孔和回油孔,进油孔的外端口通过外部的输油管路与外部的燃油箱连接、内端口与储油室相通等。本燃油动力系统及其中的外置式燃油泵总成的优点在于:无需要再安装控油装置,同时增大储油室内的储油空间。

Description

燃油动力系统及其中的外置式燃油泵总成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燃油泵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燃油动力系统及其中的外置式燃油泵总成。
背景技术
外置式燃油泵总成安装在油箱下方,在燃油供应系统中起到了管路连接的功能。油箱内的燃油经过燃油泵总成输送至发动机,供给发动机消耗,为了增大对发动机的供油量,通常会在燃油泵总成内设置一个储油室,但为了让油箱的油能输入到储油室内,需要在燃油泵总成的上部开设一个与储油室连通的排气孔,这样就需要安装一个控制储油室内的油量的控油装置,否则的话,进入储油室内的油就有可能通过排气孔溢出到外界,不仅白白浪费了燃油,而且还会造成重大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无需安装控油装置,就能解决输送到储油室内的油不会从油泵总成的排出孔溢出至外部的问题的外置式燃油泵总成。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是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安全的燃油动力系统。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下列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外置式燃油泵总成,设于燃油箱和发动机之间,包括位于其外侧的总成壳,总成壳内设有用于存放燃油的储油室和用于安装燃油泵的泵芯室,其特征在于:总成壳上设有进油孔、出油孔和回油孔,进油孔的外端口通过外部的输油管路与外部的燃油箱连接、内端口与储油室相通,储油室内的燃油通过燃油泵将燃油输出至出油孔,出油孔的外端口通过外部的输油管路与外部的发动机连接、内端口与燃油泵的输出端连通,回油孔的外端口通过外部的输油管路与外部的燃油箱连接、内端口与储油室相通,优选地,这里的回油孔的设置位置的高度至少与进油孔的设置位置的高度大抵相同。本总成中通过将原来的排气孔另外用作将储油室内满出的燃油重新回送到燃油箱内的回油孔,此外通过该回油孔将原本位于储油室内的空气通过燃油箱上的排气孔排出至外界,这样可实现无需安装控油装置就能实现安全地向储油室输送油的问题,且有些控油装置还是安装在储油室内的,由于不需要再安装控油装置了,这样也能增大储油室内的储油空间。
在上述的外置式燃油泵总成中,总成壳包括总成盖体和与其可拆卸式连接的一端开口的总成壳本体,回油孔开设于总成盖体上。由于回油孔是设在总成盖体上的,这样增加了储油室内的储油量,即只有当储油室内的油灌满时,多余的油才会重新流回燃油箱内,这样增加了对发动机的供油量。
在上述的外置式燃油泵总成中,进油孔、出油孔亦开设于总成盖体上。由于进油孔、出油孔、回油孔都设在了总成盖体上,简化了油路,同时便于管路安装。
在上述的外置式燃油泵总成中,总成盖体与总成壳本体之间设有卡扣式结构,卡扣式结构包括若干对呈对应设置的卡圈和卡头。拆解方便,便于安装、维护。
在上述的外置式燃油泵总成中,燃油泵的输入端设有过滤网;总成壳上还开设有供设于向发动机输送燃油的输油管路上的调压阀内的燃油返回储油室的泄油孔。过滤网设于燃油泵的输入端,有利于减少杂质对运行中的燃油泵内部的损害;泄油孔的设置,使通过调压阀流出的油不需要通过另设管路,将其流回燃油箱内,只需将其流入储油室即可,储油室中多余的燃油通过回油孔流入燃油箱内。
在上述的外置式燃油泵总成中,进油孔的外端口、出油孔的外端口和回油孔的外端口、泄油孔的外端口上各密封设有一个凸起于总成壳上的外侧面上的安装座,每安装座上开设有与进油孔、出油孔、回油孔和泄油孔连通的孔。安装座的设置方便了与外部的输油管路的连接。
在上述的外置式燃油泵总成中,至少一个安装座上设有用于将该安装座上的孔与外部的输油管路密封连接的连接短管。连接短管的设置进一步方便了输油管路的连接。
在上述的外置式燃油泵总成中,安装座与总成壳一体式设计。提高了安装座与总成壳的连接强度。
上述的燃油动力系统,包括燃油箱、发动机和燃油泵总成,上述的燃油箱、发动机和燃油泵总成之间通过输油管路连接,其特征在于:燃油泵总成为上述的外置式燃油泵总成。
在上述的燃油动力系统中,连接燃油箱和外置式燃油泵总成上的回油孔的输油管路上的相邻于燃油箱的一端设于燃油箱的顶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燃油动力系统及其中的外置式燃油泵总成的优点在于:将现有燃油泵总成中的排气孔作为回油孔,以将储油室内满出的燃油重新回送到燃油箱内,这样可实现无需安装控油装置就能实现安全地向储油室输送油的问题,且有些控油装置还是安装在储油室内的,由于不需要再安装控油装置了,这样也能增大储油室内的储油空间;泄油孔的设置,使通过调压阀流出的油不需要通过另设管路,将其流回燃油箱内,只需将其流入储油室即可,储油室中多余的燃油通过回油孔流入燃油箱内;由于进油孔、出油孔、回油孔和泄油孔都设在了总成盖体上,简化了油路,同时便于管路安装。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提供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燃油泵总成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图1沿M-M线剖开的剖视示意图。
图3为图1沿N-N线剖开的剖视示意图。
图4提供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燃油泵总成的爆炸结构示意图。
图5提供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燃油泵总成与燃油箱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6提供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燃油泵总成与发动机连接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7提供了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燃油泵总成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燃油箱a、发动机b、输油管路c、进油孔101、出油孔102、回油孔103、泄油孔104、总成盖体105、总成壳本体106、储油室2、燃油泵3、泵芯室4、卡圈501、卡头 502、调压阀7、安装座8、连接短管9。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以下实施例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而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如图1至5、7所示,本外置式燃油泵总成,设于燃油箱a和发动机b之间,包括位于其外侧的总成壳,总成壳内设有用于存放燃油的储油室2和用于安装燃油泵3的泵芯室4,其特征在于:总成壳上设有进油孔101、出油孔102和回油孔103,进油孔101的外端口通过外部的输油管路c与外部的燃油箱a连接、内端口与储油室2相通,储油室2内的燃油通过燃油泵3将燃油输出至出油孔102,出油孔102的外端口通过外部的输油管路c与外部的发动机b连接、内端口与燃油泵3的输出端连通,回油孔103的外端口通过外部的输油管路c与外部的燃油箱a连接、内端口与储油室2相通。本总成中通过将原来的排气孔另外用作将储油室2内满出的燃油重新回送到燃油箱a内的回油孔103,此外通过该回油孔 103将原本位于储油室2内的空气通过燃油箱a上的排气孔排出至外界,这样可实现无需安装控油装置就能实现安全地向储油室2输送油的问题,且有些控油装置还是安装在储油室2 内的,由于不需要再安装控油装置了,这样也能增大储油室2内的储油空间。
进一步地,总成壳包括总成盖体105和与其可拆卸式连接的一端开口的总成壳本体106,如图2所示,回油孔103开设于总成盖体105上。由于回油孔103是设在总成盖体105上的,这样增加了储油室2内的储油量,即只有当储油室2内的油灌满时,多余的油才会重新流回燃油箱a内,这样增加了对发动机的供油量,作为优选,进油孔101、出油孔102亦开设于总成盖体105上。由于进油孔101、出油孔102、回油孔103都设在了总成盖体105 上,简化了油路,同时便于管路安装。
为了使总成盖体105与总成壳本体106拆解方便,便于安装、维护,两者之间设有卡扣式结构,如图1和7所示,卡扣式结构包括若干对呈对应设置的卡圈501和卡头502,这里的卡扣式结构中,卡圈501可以都设在总成盖体105上而卡头502都设在总成壳本体106 上,也可以两种互为相反,或者总成盖体105与总成壳本体106上各设有部分的卡圈501 和部分的卡头502,优选地,若干成对的卡圈501和卡头502沿总成盖体105与总成壳本体 106盖合时形成的一个外圈呈均匀间隔的设置。
为了减少杂质对运行中的燃油泵3内部的损害,燃油泵3的输入端设有过滤网,如图3 所示总成壳上还开设有供设于向发动机b输送燃油的输油管路c上的调压阀7内的燃油返回储油室2的泄油孔104,泄油孔104的设置,使通过调压阀7流出的油不需要通过另设管路,将其流回燃油箱a内,只需将其流入储油室2即可,储油室2中多余的燃油通过回油孔103流入燃油箱a内。
如图1和7所示,进油孔101的外端口、出油孔102的外端口和回油孔103的外端口、泄油孔104的外端口上各密封设有一个凸起于总成壳上的外侧面上的安装座8,每安装座8上开设有与进油孔101、出油孔102、回油孔103和泄油孔104连通的孔,安装座8的设置方便了与外部的输油管路c的连接,作为优选,至少一个安装座8上设有用于将该安装座8 上的孔与外部的输油管路c密封连接的连接短管9。由于总成盖体105上管路较多,安装空间狭窄,通过设置了连接短管9可增加安装空间,此外可根据需要设置连接短管9的长度,以便使与进油孔101、出油孔102、回油孔103和泄油孔104连通的各个连接短管9与输油管路c连接一端的端平面不在同一平面上,形成错位设置,以有利于输油管路c的安装,为了提高了安装座8与总成壳的连接强度,安装座8与总成壳采用一体式设计。
工作原理:通电后,燃油从储油室2中吸入燃油泵3,燃油中的杂质被过滤网初步过滤掉,通过燃油泵3加速后输出的燃油通过出油孔102和与其连接的输油管路c将燃油最终输送到发动机b上,当本燃油泵总成内部燃油减少时,来自燃油箱a的燃油通过进油孔101进入本燃油泵总成内的储油室2,多余燃油通过回油孔103和与其连接的输油管路c输送回燃油箱a,当与出油孔102连接的输油管路c内的工作压力到达额定压力时,调压阀7打开泄压,把多余的燃油通过泄油孔104送回储油室2中,如此循环,以适应不同的工作环境。
如图5至6所示,本燃油动力系统的具体实施方式包括但不限于如下的实施例。
本燃油动力系统包括燃油箱a、发动机b和燃油泵总成,上述的燃油箱a、发动机b和燃油泵总成之间通过输油管路c连接,燃油泵总成为权利要求1至8任一的外置式燃油泵总成。
这里的连接燃油箱a和外置式燃油泵总成上的回油孔103的输油管路c上的相邻于燃油箱a的一端设于燃油箱a的顶部,作为优选,该输油管路c位于燃油箱a的一端设于靠近燃油箱a上的排气孔的一侧的位置上,以利于从储油室2来的气体能快速通过燃油箱a 上的排气孔排出至外界。
本文中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精神作举例说明。本实用新型所属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做各种各样的修改或补充或采用类似的方式替代,但并不会偏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者超越所附权利要求书所定义的范围。
尽管本文较多地使用了燃油箱a、发动机b、输油管路c、进油孔101、出油孔102、回油孔103、泄油孔104、总成盖体105、总成壳本体106、储油室2、燃油泵3、泵芯室4、卡圈501、卡头502、调压阀7、安装座8、连接短管9等术语,但并不排除使用其它术语的可能性。使用这些术语仅仅是为了更方便地描述和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本质;把它们解释成任何一种附加的限制都是与本实用新型精神相违背的。

Claims (10)

1.一种外置式燃油泵总成,设于燃油箱(a)和发动机(b)之间,包括位于其外侧的总成壳,所述的总成壳内设有用于存放燃油的储油室(2)和用于安装燃油泵(3)的泵芯室(4),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总成壳上设有进油孔(101)、出油孔(102)和回油孔(103),所述的进油孔(101)的外端口通过外部的输油管路(c)与外部的燃油箱(a)连接、内端口与储油室(2)相通,所述的储油室(2)内的燃油通过燃油泵(3)将燃油输出至出油孔(102),所述的出油孔(102)的外端口通过外部的输油管路(c)与外部的发动机(b)连接、内端口与燃油泵(3)的输出端连通,所述的回油孔(103)的外端口通过外部的输油管路(c)与外部的燃油箱(a)连接、内端口与储油室(2)相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外置式燃油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总成壳包括总成盖体(105)和与其可拆卸式连接的一端开口的总成壳本体(106),所述的回油孔(103)开设于总成盖体(105)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置式燃油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油孔(101)、出油孔(102)亦开设于总成盖体(105)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外置式燃油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总成盖体(105)与总成壳本体(106)之间设有卡扣式结构,所述的卡扣式结构包括若干对呈对应设置的卡圈(501)和卡头(502)。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任一所述的外置式燃油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油泵(3)的输入端设有过滤网;所述的总成壳上还开设有供设于向发动机(b)输送燃油的输油管路(c)上的调压阀(7)内的燃油返回储油室(2)的泄油孔(104)。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外置式燃油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进油孔(101)的外端口、出油孔(102)的外端口和回油孔(103)的外端口、泄油孔(104)的外端口上各密封设有一个凸起于总成壳上的外侧面上的安装座(8),每所述的安装座(8)上开设有与进油孔(101)、出油孔(102)、回油孔(103)和泄油孔(104)连通的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置式燃油泵总成,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安装座(8)上设有用于将该安装座(8)上的孔与外部的输油管路(c)密封连接的连接短管(9)。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外置式燃油泵总成,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装座(8)与总成壳一体式设计。
9.一种燃油动力系统,包括燃油箱(a)、发动机(b)和燃油泵总成,上述的燃油箱(a)、发动机(b)和燃油泵总成之间通过输油管路(c)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燃油泵总成为权利要求1至8任一所述的外置式燃油泵总成。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燃油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连接所述的燃油箱(a)和外置式燃油泵总成上的回油孔(103)的输油管路(c)上的相邻于燃油箱(a)的一端设于燃油箱(a)的顶部。
CN201920305042.4U 2019-03-11 2019-03-11 燃油动力系统及其中的外置式燃油泵总成 Active CN2097810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05042.4U CN209781090U (zh) 2019-03-11 2019-03-11 燃油动力系统及其中的外置式燃油泵总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305042.4U CN209781090U (zh) 2019-03-11 2019-03-11 燃油动力系统及其中的外置式燃油泵总成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81090U true CN209781090U (zh) 2019-12-13

Family

ID=6879739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305042.4U Active CN209781090U (zh) 2019-03-11 2019-03-11 燃油动力系统及其中的外置式燃油泵总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810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89812A1 (zh) * 2020-03-25 2021-09-30 浙江双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外置式燃油泵及用于燃油泵的阀座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1189812A1 (zh) * 2020-03-25 2021-09-30 浙江双良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 一种外置式燃油泵及用于燃油泵的阀座
US11773836B2 (en) 2020-03-25 2023-10-03 Zhejiang Shuangliang Automobile Parts Co., Ltd. External fuel pump and valve seat for the fuel pump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5647330A (en) Fuel sender for motor vehicle
EP1978237B1 (en) Vehicle fuel supply device
US6276342B1 (en) Fuel supply system
JP5133177B2 (ja) 燃料供給装置
US8720485B2 (en) Fuel system including dual fuel delivery modules for bifurcated fuel tanks
KR20070012694A (ko) 저장조로부터 연소 엔진으로 연료를 공급하기 위한 장치
EP1861613A1 (en) Fuel system with direct connection between fuel pump, jet pump and fuel filter
CN209781090U (zh) 燃油动力系统及其中的外置式燃油泵总成
JP4342741B2 (ja) インタンク式燃料ポンプ装置
US4809665A (en) Fuel supply system for an auxiliary motor vehicle heating device
CN104343601A (zh) 用于可更换式或外壳式过滤器的过滤器头
CN210769097U (zh) 一种带电动燃油泵的柴油滤清器总成
CN112431651A (zh) 一种呼吸器回油系统
CN208718815U (zh) 高压大流量环保集成电动燃油泵装置
EP1970242A1 (en) End cap for a fuel module
CN107859580A (zh) 过滤器组件
CN211258754U (zh) 一种发动机曲轴箱通风系统
CN215633223U (zh) 一种呼吸器回油系统
CN112963275A (zh) 一种摩托车及其发动机进气系统与空滤器
CN212671976U (zh) 燃油滤清器总成及挖掘机
CN216198574U (zh) 用于燃油过滤器的排气组件以及燃油过滤器
CN211116179U (zh) 一种发动机润滑系统及发动机
CN212985325U (zh) 发动机
CN115681778B (zh) 一种抽负压装置、抽负压系统及离心式压缩机
CN216345331U (zh) 一种润滑油箱及工程机械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