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76548U - 车辆下部结构 - Google Patents

车辆下部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76548U
CN209776548U CN201920284547.7U CN201920284547U CN209776548U CN 209776548 U CN209776548 U CN 209776548U CN 201920284547 U CN201920284547 U CN 201920284547U CN 209776548 U CN209776548 U CN 20977654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vehicle
joined
frame
floor
width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84547.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平良朝己
土方一弘
乙黑一真
堤德明
西野章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yota Motor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yota Motor Corp filed Critical Toyota Motor Corp
Priority to CN201920284547.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7654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7654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7654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Body Structure For Vehicl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下部结构。该车辆下部结构的车底板的一部分区域为,车底板、上侧框架、前下侧框架及后下侧框架相重叠地接合在一起而构成的四块板重叠区域。基于该结构,整个车辆下部结构能获得充分高的强度。

Description

车辆下部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下部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技术中,作为在电动车中安装电池组的安装方式,已知有将电池组支撑在车底板下侧的方式。采用这种电池组支撑方式的电动车中,在作为车辆下部构件的车底板的下表面,接合有沿车长方向延伸的下侧框架。图8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的普通电动车的电池组支撑部分的简化截面图。该图8中,箭头LH表示车体左侧;箭头RH表示车体右侧。如图8所示,在车底板a的上表面的车宽方向的两侧,分别接合有沿车长方向延伸的上侧框架b;在车底板a的下表面的车宽方向的两侧,分别接合有沿车长方向延伸的下侧框架c。电池组d配置在两个下侧框架c之间,并由车底板a支撑。具体而言,例如在两个下侧框架c上紧固连接有未图示的支撑板,电池组d被配置在该支撑板上。另外,车底板a的车宽方向的两端分别与边梁e相接合。
对于这种将电池组d支撑在车底板a下侧的结构而言,需要有足够高的强度来支撑电池组d。然而,现有技术的结构中,支撑电池组d的部分的强度还不够充分,因而有待于进一步改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充分高的强度的车辆下部结构。
作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车辆下部结构,该车辆下部结构包括车底板、接合在该车底板的上表面的车宽方向的两侧并沿车长方向延伸的上侧框架、接合在所述车底板的下表面的车宽方向的两侧并沿车长方向延伸的前下侧框架、及接合在所述车底板的下表面的车宽方向的两侧并在所述前下侧框架的后方沿车长方向延伸的后下侧框架,其特征在于:所述车底板的一部分区域为,所述车底板、所述上侧框架、所述前下侧框架、及所述后下侧框架相重叠地接合在一起而构成的四块板重叠区域。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车辆下部结构的优点在于,能获得充分高的强度。具体而言,由于车底板的一部分区域为,车底板、上侧框架、前下侧框架、及后下侧框架相重叠地接合在一起而构成的四块板重叠区域,所以该区域的强度得到加强,从而能提高整个车辆下部结构的强度。
另外,本实用新型的上述车辆下部结构中,较佳为,所述车底板上接合有,在车长方向上相互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并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多个横梁,所述四块板重叠区域被设定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横梁之间的区域内。基于该结构,横梁与横梁之间的区域能获得充分高的强度。通常,车底板中,横梁与横梁之间的区域比接合有横梁的区域强度低,对此,通过将该区域构成为四块板重叠区域,能大幅提高横梁与横梁之间的区域的强度。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的车辆下部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上述车辆下部结构的仰视图。
图3是用于说明在车底板上装设电池组的装设作业的立体图。
图4是表示装设有电池组的车辆下部结构的仰视图。
图5是前车底板的俯视图。
图6是图1中的VI-VI线上的截面图。
图7是图1中的VII-VII线上的截面图。
图8是表示现有技术中的电池组支撑部的简化截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本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下部结构应用于电动车的情况进行说明。
图1是表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下部结构的俯视图。图2是表示该车辆下部结构的仰视图。图1及图2中,箭头FR表示车体前侧;箭头LH表示车体左侧;箭头RH表示车体右侧。
如图1及图2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下部结构包括构成车室底板的车底板1。该车底板1的车宽方向的两侧的端部分别与边梁2相接合。各边梁2沿车长方向延伸。
车底板1是通过将仪表板下面板12、前车底板11、中车底板13等接合成一体而构成的。具体而言,前车底板11的前端缘与仪表板下面板12相接合,前车底板11的后端缘与中车底板13相接合。
在车底板1的上表面的车宽方向的两侧(比各边梁2更靠车宽方向的内侧之处),分别接合有一个沿车长方向延伸的上侧框架3。各上侧框架3由具有朝下方敞开的帽子形截面的构件构成,通过与车底板1的上表面接合,上侧框架3与该车底板1之间形成闭合截面结构。另外,在从仪表板下面板12起至前车底板11为止的整个范围内,各上侧框架3与车底板1相接合。
各上侧框架3具备:前端与仪表板4相接合、且沿车长方向延伸的第一框架部31;从第一框架部31的后端向车体后方延伸的同时向车宽方向的外侧倾斜的第二框架部32;及从第二框架部32的后端向车体后方延伸的第三框架部33。
同样,在车底板1的下表面的车宽方向的两侧(比各边梁2更靠车宽方向的内侧之处),分别接合有一个沿车长方向延伸的下侧框架5。各下侧框架5由具有朝上方敞开的帽子形截面的构件构成,通过与车底板1的下表面相接合,下侧框架5与该车底板1之间形成闭合截面结构。另外,在从仪表板下面板12起至前车底板11为止的整个范围内,各下侧框架5与车底板1相接合。
下侧框架5的形状与上侧框架3的形状基本一致。即,各下侧框架5也具备:沿车长方向延伸的第一框架部51;从第一框架部51的后端向车体后方延伸的同时向车宽方向的外侧倾斜的第二框架部52;及从第二框架部52的后端向车体后方延伸的第三框架部53。另外,各第一框架部51延伸为比仪表板4更靠前方,在未图示的电动机单元舱(容置电动机单元的收容空间)的车宽方向的两侧沿车长方向延伸。
在车底板1的上表面接合有多个沿车宽方向延伸的横梁61、62、63、64。这些横梁61、62、63、64是从车辆前侧起依次设置的第一横梁61、第二横梁62、第三横梁63、后横梁64。
第一横梁61沿车宽方向延伸,横架在两个上侧框架3各自的第二框架部32的后端部之上,并与前车底板11的上表面相接合。另外,该第一横梁61的车宽方向的两端分别与对应侧的边梁2相接合。
第二横梁62沿车宽方向延伸,横架在两个上侧框架3各自的第三框架部33的车长方向的中间部分之上,并与前车底板11的上表面相接合。另外,该第二横梁62的车宽方向的两端也分别与对应侧的边梁2相接合。
第三横梁63在两个上侧框架3各自的第三框架部33的后端部后方沿车宽方向延伸,并与中车底板13的上表面相接合。另外,该第三横梁63的车宽方向的两端也分别与对应侧的边梁2相接合。
后横梁64具备与中车底板13的上表面相接合的水平部65、及分别从该水平部65的车宽方向的两端向上方延伸并与未图示的各前轮的轮罩内衬相接合的两个垂直部66。
第一横梁61、第二横梁62、第三横梁63分别由具有朝下方敞开的帽子形截面的构件构成,通过与车底板1的上表面接合,而与该车底板1之间形成闭合截面结构。另外,后横梁64的水平部65及各垂直部66也分别由具有帽子形截面的构件构成,水平部65与中车底板13的上表面相接合,各垂直部66分别与对应的轮罩内衬的内侧面相接合,从而与这些中车底板13和轮罩内衬之间形成闭合截面结构。
另外,在车底板1的上表面的第一横梁61的前侧,接合有两个沿车长方向延伸的车底板加固构件7。各车底板加固构件7由具有朝下方敞开的帽子形截面的构件构成,通过与车底板1的上表面接合,车底板加固构件7与车底板1之间形成闭合截面结构。另外,两个车底板加固构件7之间的区域是前车底板11的一部分向上方弯曲而构成的中央通道部18。
电池组8(参照图3)被支撑在车底板1的下侧。该电池组8由容置在盒体81内的电池(作为二次电池的锂离子电池)构成。该电池储蓄着用于供给驱动电动车行驶的电动马达(未图示)的电力。
图3是用于说明在车底板1上装设电池组8的装设作业的立体图,图4是表示装设有电池组8的车辆下部结构的仰视图。
如图3和图4所示,电池组8被配置在板状的电池支撑板82上,通过将该电池支撑板82安装(紧固连接)在两侧的下侧框架5上,电池组8被支撑在车底板1的下侧。
详细而言,电池支撑板82具备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是9个)横板83、及将各横板83彼此连接并沿车长方向延伸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是3个)纵板84。通过将各横板83的车宽方向的两端部与对应侧的下侧框架5的下表面重叠并用螺栓紧固连接,而将电池支撑板82安装在两侧的下侧框架5上。9个横板83中,位于车辆前侧的6个横板83被配置在前车底板11的下侧,位于车辆后侧的3个横板83被配置在中车底板13的下侧。
图5是前车底板11的俯视图。如图5所示,前车底板11由一整块板构件构成。换言之,前车底板11是由单一构件构成的。该前车底板11是通过对钢板进行冲压加工成形而得到的构件。
另外,该前车底板11具备在各侧作为与上侧框架3及下侧框架5接合的接合部分的两个侧框架接合部14。各侧框架接合部14被构成为,其上表面及下表面分别为平坦面,俯视形状与上侧框架3及下侧框架5的形状(第一框架部31、51;第二框架部32、52;第三框架部33、53各自的形状)一致。
另外,该前车底板11具备作为与第一横梁61接合的接合部分的第一横梁接合部15、及作为与第二横梁62接合的接合部分的第二横梁接合部16。这些横梁接合部15、16也被构成为,其上表面及下表面分别为平坦面,并沿车宽方向延伸。
并且,该前车底板11中,第一横梁接合部15与前车底板11的前端缘之间的区域、第一横梁接合部15与第二横梁接合部16之间的区域、及第二横梁接合部16与前车底板11的后端缘之间的区域分别被构成为波板形状。如此,通过将前车底板11的一部分构成为波板形状,能提高前车底板11的强度。
另外,在前车底板11的后端缘近傍的车宽方向的两侧,分别设置有一个俯视为圆形的吸引部17。各吸引部17是在前车底板11成形时用于让真空杯(省略图示)吸引保持的部分。因此,各吸引部17被构成为直径大于真空杯外径的圆形,且其上表面为平坦面。另外,如上所述,第一横梁接合部15的上表面为平坦面,因而,该第一横梁接合部15的上表面的车宽方向的两个端部也能作为供真空杯吸引保持的部分。
下面,对本实施方式的车辆下部结构的特征部分进行说明。如图2所示,下侧框架5包括前侧的前下侧框架5A、和与该前下侧框架5A的后端部接合的后下侧框架5B。具体而言,前下侧框架5A的后端部与后下侧框架5B的前端部相重叠地接合在一起。即,前下侧框架5A的后端部的下表面重叠并接合在后下侧框架5B的前端部的上表面上。但也可以构成为,后下侧框架5B的前端部的下表面重叠并接合在前下侧框架5A的后端部的上表面上。更详细而言,下侧框架5被构成为,第三框架部53的前侧部分被分割为前下侧框架5A和后下侧框架5B,前下侧框架5A的后端部与后下侧框架5B的前端部相重叠地接合在一起。
如此,在前下侧框架5A与后下侧框架5B相重叠地接合的部分,前下侧框架5A、后下侧框架5B、前车底板11、及上侧框架3相重叠地接合在一起而构成四块板重叠结构。并且,在比前下侧框架5A与后下侧框架5B相重叠地接合的部分更靠前侧之处,前下侧框架5A、前车底板11、及上侧框架3相重叠地接合在一起而构成三块板重叠结构。同样,在比前下侧框架5A与后下侧框架5B相重叠地接合的部分靠后侧之处,后下侧框架5B、前车底板11、及上侧框架3相重叠地接合在一起而构成三块板重叠结构。
图6是图1中的VI-VI线上的截面图,具体而言,是前下侧框架5A、前车底板11、上侧框架3相重叠地接合在一起而构成三块板重叠结构的部分的截面图。图7是图1中的VII-VII线上的截面图,具体而言,是前下侧框架5A、后下侧框架5B、前车底板11、上侧框架3相重叠地接合在一起而构成四块板重叠结构的部分的截面图。与三块板重叠结构的部分相比,该四块板重叠结构的部分具有更高的强度。
本实施方式中,四块板重叠结构的部分(四块板重叠区域)只被设定在相邻的第一横梁61与第二横梁62之间的区域,这是因为该区域位于电池组8的中间部分的正上方,所承担的支撑负载最大。通常,第一横梁61与第二横梁62之间的区域的强度低于接合有横梁61、62的区域的强度,但通过将该区域构成为四块板重叠区域,能大幅提高第一横梁61与第二横梁62之间的区域的强度。
如此,通过在一部分区域设置四块板重叠区域,能提高整个车辆下部结构的强度,尤其能大幅提高支撑电池组8的部分的强度。
上述实施方式中,将四块板重叠区域设定在相邻的第一横梁61与第二横梁62之间的区域,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也可以将四块板重叠区域设定在其它相邻的横梁之间,例如第一横梁61与第二横梁62之间、第二横梁62与第三横梁63与之间。
另外,上述实施方式中,对将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下部结构应用于电动车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本实用新型不局限于此,本实用新型的车辆下部结构也适用于由电动马达和内燃机驱动的汽车的车辆下部结构。

Claims (2)

1.一种车辆下部结构,包括车底板、接合在该车底板的上表面的车宽方向的两侧并沿车长方向延伸的上侧框架、接合在所述车底板的下表面的车宽方向的两侧并沿车长方向延伸的前下侧框架、及接合在所述车底板的下表面的车宽方向的两侧并在所述前下侧框架的后方沿车长方向延伸的后下侧框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底板的一部分区域为,所述车底板、所述上侧框架、所述前下侧框架、及所述后下侧框架相重叠地接合在一起而构成的四块板重叠区域。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下部结构,其特征在于:
所述车底板上接合有,在车长方向上相互隔开规定间隔地配置并沿车宽方向延伸的多个横梁,
所述四块板重叠区域被设定在相邻的两个所述横梁之间的区域内。
CN201920284547.7U 2019-03-06 2019-03-06 车辆下部结构 Active CN20977654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84547.7U CN209776548U (zh) 2019-03-06 2019-03-06 车辆下部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84547.7U CN209776548U (zh) 2019-03-06 2019-03-06 车辆下部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76548U true CN209776548U (zh) 2019-12-13

Family

ID=6879681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84547.7U Active CN209776548U (zh) 2019-03-06 2019-03-06 车辆下部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7654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90032B1 (en) Vehicle rear portion structure
CN108058745B (zh) 车辆下部结构
JP7167630B2 (ja) 車両前部構造
US8398158B2 (en) Floor structure of a motor vehicle body
KR101800392B1 (ko) 승객 좌석을 고정하는 돌출 박스 구조를 구비한 섀시
US9302711B2 (en) Vehicle body rear structure
US9248863B2 (en) Vehicle body superstructure
US20120119542A1 (en) Car body with reinforcing structure
US11352070B2 (en) Body of electric vehicle
KR102027124B1 (ko) 전기자동차용 배터리 팩의 마운팅 구조체
US20220144065A1 (en) Vehicle-mounted battery pack
US20220297523A1 (en) Energy-Store Floor Assembly for a Motor Vehicle
US11433949B2 (en) Body of electric vehicle
JP6517859B2 (ja) 車体フロア構造
US11472487B2 (en) Vehicle body
US20230026082A1 (en) Device for attaching, to a motor vehicle chassis, the rear end of the side rails of an engine cradle receiving an electric drive vehicle propulsion system
JP2019010924A (ja) ピラー骨格構造及び車体モジュール構造
US12103594B2 (en) Vehicle
KR20220045422A (ko) 차체구조물
CN209776548U (zh) 车辆下部结构
CN112046611B (zh) 上部车身构造
CN209776547U (zh) 车辆下部结构
CN111688814A (zh) 车辆后部结构
CN110920757B (zh) 车辆的下部结构
CN209776545U (zh) 车辆下部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