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65668U - 折票机构及票据发放装置 - Google Patents

折票机构及票据发放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65668U
CN209765668U CN201920827109.0U CN201920827109U CN209765668U CN 209765668 U CN209765668 U CN 209765668U CN 201920827109 U CN201920827109 U CN 201920827109U CN 209765668 U CN209765668 U CN 20976566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icket
wheel
conveyor belt
tensioning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827109.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秋雨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Yihua Financial Equipment Manufacture Co Ltd
Shenzhen Yihua Compute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Yihua Financial Equipment Manufacture Co Ltd
Shenzhen Yihua Compute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Yihua Financial Equipment Manufacture Co Ltd, Shenzhen Yihua Computer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Yihua Financial Equipment Manufactu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827109.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6566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6566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6566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elivering By Means Of Belts And Roll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折票机构及票据发放装置,折票机构包括驱动件及第一折票组件。第一折票组件与驱动件传动连接,第一折票组件包括第一传送带、第一传输轮、第二传输轮及第一顶轮,第一传送带首尾相接,且绕设于第一传输轮与第二传输轮,第一传送带包括位于第一传输轮与第二传输轮之间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上半传送带及第一下半传送带,第一顶轮位于第一传输轮与第二传输轮之间,并将第一上半传送带朝远离第一下半传送带的方向顶起。驱动件根据票据第一次折叠的位置以及第一次折叠的方向控制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并将第一张票据传输至预设位置,从而接下来的票据便能按照折痕自然折叠,最终用户便能得到自动折叠整齐的票据。

Description

折票机构及票据发放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票据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折票机构及票据发放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票据需要用户到专门的办事前台领取,由工作人员在办事前台处根据用户的需求,手动撕下相应的票据给用户,这种发放票据的形式效率极为低下。为提高办事效率,能够自动发放票据的服务终端机器应运而生。
其中,票据发放装置是一种为减少税务工作人员的劳动量并为税务机关节约成本而设计的一种设备,它能够根据指令快速地将票据输送到用户手中。但是,目前的票据发放装置中并没有设置专门的折票机构,导致输出的票据比较凌乱。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票据发放装置,旨在解决传统的票据发放装置输出的票据较为凌乱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折票机构,用于将票据按照折痕进行折叠,所述折票机构包括:
驱动件;以及
第一折票组件,与所述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折票组件包括第一传送带、第一传输轮、第二传输轮及第一顶轮,所述第一传送带首尾相接,且绕设于所述第一传输轮与所述第二传输轮,所述第一传送带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传输轮与所述第二传输轮之间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上半传送带及第一下半传送带,所述第一顶轮位于所述第一传输轮与所述第二传输轮之间,并将所述第一上半传送带朝远离所述第一下半传送带的方向顶起;
其中,所述驱动件根据所述票据第一次折叠的位置以及第一次折叠的方向控制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并将第一张所述票据传输至预设位置。
可选地,所述第一折票组件还包括第一动力轮,所述第一动力轮与所述第一下半传送带抵接,并与所述驱动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一折票组件还包括第一张紧结构,所述第一张紧结构用于张紧所述第一传送带。
可选地,所述第一张紧结构包括第一张紧轮及第二张紧轮,所述第一张紧轮与所述第二张紧轮均与所述第一下半传送带抵接,且所述第一动力轮位于所述第一张紧轮与所述第二张紧轮之间。
可选地,还包括传送组件,所述传送组件包括齿轮、双联齿轮、同步带及带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驱动件连接,并与所述双联齿轮啮合,所述同步带绕设于所述双联齿轮及所述带轮,所述带轮与所述第一动力轮同轴连接。
可选地,还包括第二折票组件,所述第二折票组件与所述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折票组件包括第二传送带、第三传输轮、第四传输轮及第二顶轮,所述第二传送带首尾相接,且绕设于所述第三传输轮与所述第四传输轮,所述第二传送带包括位于所述第三传输轮与所述第四传输轮之间且相对设置的第二上半传送带及第二下半传送带,所述第二顶轮位于所述第三传输轮与所述第四传输轮之间,并将所述第二上半传送带朝远离所述第二下半传送带的方向顶起,所述第二顶轮与所述第一顶轮同轴设置,所述第三传输轮与所述第一传输轮同轴设置。
可选地,所述第三传输轮的轴线与所述第四传输轮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传输轮的轴线与所述第二传输轮的轴线之间的距离。
可选地,所述第二折票组件还包括第二动力轮,所述第二动力轮与所述第二下半传送带抵接,并与所述驱动件连接。
可选地,所述第二折票组件还包括第二张紧结构,所述第二张紧结构用于张紧所述第二传送带。
可选地,所述第二张紧结构包括第三张紧轮及第四张紧轮,所述第三张紧轮与所述第四张紧轮均与所述第二下半传送带抵接,且所述第二动力轮位于所述第三张紧轮与所述第四张紧轮之间。
可选地,所述第一折票组件设有两组,所述第二折票组件位于两组所述第一折票组件之间。
另外,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票据发放装置,包括:
机架;
票箱,设于所述机架内,并用于存放所述票据,所述票箱上设有出票口;
机芯,设于所述机架内,所述机芯设有输入口及票仓,所述输入口能够对准所述出票口,从而所述机芯能接收来自所述出票口的所述票据,并将所述票据传输至所述票仓内;以及
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折票机构,设置在所述票仓内。
可选地,所述票仓的内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至所述第二侧壁的方向与所述第一传输轮至所述第二传输轮的方向一致,当第一张所述票据移动至与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二侧壁接触时,第一张所述票据到达所述预设位置。
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将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上述的折票机构,驱动件能够根据票据第一次折叠的位置以及第一次折叠的方向来控制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以将第一张票据传送至预设位置,从而接下来的票据便能按照折痕自然折叠在第一张票据上,最终用户便能得到自动折叠整齐的票据。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其中:
图1为一个实施例中票据发放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票据发放装置的折票机构的侧视图;
图3为图2中折票机构的主视图;
图4为图3中折票机构的第一折票原理图;
图5为图3中折票机构的第二折票原理图;
图6为图3中折票机构的第三折票原理图;
图7为图3中折票机构的第四折票原理图。
说明书中附图标记如下:
10、票据;11、第一张票据;12、第二张票据;13、第三张票据;
20、机架;
30、票箱;
40、机芯;42、输入口;44、票仓;441、第一侧壁;442、第二侧壁;
50、折票机构;51、第一折票组件;511、第一传送带;5111、第一上半传送带;5112、第一下半传送带;5113、传输一部;5114、传输二部;512、第一传输轮;513、第二传输轮;514、第一顶轮;515、第一动力轮;516、第一张紧轮;517、第二张紧轮;52、传送组件;521、齿轮;522、双联齿轮;523、同步带;524、带轮;53、第二折票组件;531、第二传送带;5311、第二上半传送带;5312、第二下半传送带;532、第三传输轮;533、第四传输轮;534、第二顶轮;535、第二动力轮;536、第三张紧轮;537、第四张紧轮;54、动力轴;55、驱动件;
60、传输机构;
70、升降机构;71、配重块;72、升降带。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实用新型,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实用新型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实用新型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容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对本实用新型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实用新型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如图1至图4所示,一实施方式的票据发放装置用于向用户提供票据10,票据10连续连接并按规律折叠在一起。票据发放装置包括机架20、票箱30、机芯40、折票机构50及传输机构60,其中,票箱30以及机芯40均设置在机架20上,票箱30用于存放票据10,票箱30上设有出票口。机芯40设有输入口42及票仓44,输入口42能够对准出票口,从而机芯40能接收来自出票口的票据10,并将票据10由传输机构60传输至票仓44内。折票机构50设置在票仓44内,用于将票据10按照折痕进行折叠,且票仓44的内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441与第二侧壁442。
具体地,主要参考图2及图3,折票机构50包括驱动件55及第一折票组件51,第一折票组件51包括第一传送带511、第一传输轮512、第二传输轮513及第一顶轮514。第一传送带511首尾相接,且绕设于第一传输轮512与第二传输轮513。第一传送带511包括位于第一传输轮512与第二传输轮513之间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上半传送带5111及第一下半传送带5112,第一顶轮514位于第一传输轮512与第二传输轮513之间,并将第一上半传送带5111朝远离第一下半传送带5112的方向顶起。折票机构50放置在票仓44内时,第一传输轮512至第二传输轮513的方向与第一侧壁441至第二侧壁442的方向一致。
驱动件55与第一折票组件51连接,驱动件55根据票据10第一次折叠的位置以及第一次折叠的方向控制第一传送带511的传送方向,并将第一张票据11传输至预设位置。当第一张票据11传输至预设位置时,第一张票据11与第一侧壁441或第二侧壁442接触。
第一折票组件51还包括第一动力轮515,第一动力轮515与第一下半传送带5112抵接,并与驱动件55连接。驱动件55能够驱动第一动力轮515转动,以使得第一传送带511将第一张票据11传输至预设位置,且驱动件55能够通过控制第一动力轮515转动的方向控制第一传送带511传送第一张票据11的方向。
进一步地,折票机构50还包括传送组件52,传送组件52包括齿轮521、双联齿轮522、同步带523及带轮524。齿轮521与驱动件55连接,并与双联齿轮522啮合。同步带523绕设于双联齿轮522及带轮524,带轮524与第一动力轮515同轴连接。驱动件55为电机,且驱动件55能够通过齿轮521、双联齿轮522及同步带523驱动带轮524转动,从而带动与带轮524同轴设置的第一动力轮515转动,继而使得第一传送带511将第一张票据11传送至预设位置。通过设置传送组件52,能够根据空间需要调整驱动件55与第一动力轮515的相对位置。而且,还可以通过对齿轮521、双联齿轮522及带轮524选型调整传送组件52的传动比,从而调整第一动力轮515的转速。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件55也可以直接与第一动力轮515连接。
此外,第一折票组件51还包括第一张紧结构,第一张紧结构用于张紧第一传送带511,使第一传送带511保持张紧状态,以将第一张票据11传输至预设位置。具体地,第一张紧结构包括第一张紧轮516及第二张紧轮517,第一张紧轮516与第二张紧轮517均与第一下半传送带5112抵接,且第一动力轮515位于第一张紧轮516与第二张紧轮517之间,以使得第一传送带511位于第一动力轮515两侧的部分均能张紧。
下面对折票机构50折叠票据10的过程作详细说明:
应当注意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票据10在票箱30及票仓44内折叠时,同一折叠面上有两张票据10,即,相邻的两个折叠位置之间有两张票据10。由于用户购买票据10时,可能购买奇数张,也可能购买偶数张。这样,当下一个用户购买的票据10传送至票仓44内时,第一次折叠的位置可能在第一张票据11与第二张票据12的连接处,也可能在第二张票据12与第三张票据13的连接处。此外,票据10第一次折叠的方向可能为朝向第二侧壁442的方向,也可能是朝向第一侧壁441的方向。即,票据10落入至票仓44内时,票据10第一次折叠的位置及第一次折叠的方向可能有如图4至图7所示的四种状态。而且,由于票据10自身有折印,在重力作用下,第一张票据11可能与第一上半传送带5111位于第一传输轮512与第一顶轮514之间的部分接触,也可能与第一上半传送带5111位于第二传输轮513与第一顶轮514之间的部分接触。为便于描述,将第一上半传送带5111位于第一传输轮512与第一顶轮514之间的部分称作传输一部5113,第一上半传送带5111位于第二传输轮513与第一顶轮514之间的部分称作传输二部5114。
如图4所示,票据10第一次折叠的位置为第二张票据12与第三张票据13的连接处,第一次折叠的方向为朝向第一侧壁441的方向,且第一张票据11与传输一部5113接触。此时,驱动件55驱动第一传送带511逆时针旋转,第一传送带511带动第一张票据11向靠近第一侧壁441的方向移动,直至第一张票据11远离第二张票据12的一端与第一侧壁441抵接。此时,驱动件55停止转动,票据10依靠自身重力沿着自身的折印依次折叠在票仓44内。
值得一提的是,通过设置第一顶轮514,由于第一顶轮514将第一上半传送带5111朝远离第一下半传送带5112的方向顶起,使得传输一部5113与传输二部5114倾斜设置。第一张票据11与传输一部5113接触后,第一张票据11能够在重力作用下贴附在传输一部5113上。这样,第一传送带511移动时,除了对第一张票据11施加摩擦力外,还能够对第一张票据11施加沿第二侧壁442至第一侧壁441的方向的推力,以保证第一张票据11能够在第一传送带511的作用下移动至预设位置。
如图5所示,票据10第一次折叠的位置为第一张票据11与第二张票据12的连接处,第一次折叠的方向为朝向第一侧壁441的方向,且第一张票据11与传输二部5114接触。此时,驱动件55驱动第一传送带511逆时针旋转,第一传送带511带动第一张票据11向靠近第一侧壁441的方向移动,直至第一张票据11展平在传输二部5114上。然后,驱动件55驱动第一传送带511顺时针旋转,直至第一张票据11与第二张票据12的连接处与第二侧壁442抵接。此时,驱动件55停止转动,票据10依靠自身重力沿着自身的折印依次折叠在票仓44内。
如图6所示,票据10第一次折叠的位置为第二张票据12与第三张票据13的连接处,第一次折叠的方向为朝向第二侧壁442的方向,且第一张票据11与传输二部5114接触。此时,驱动件55驱动第一传送带511顺时针旋转,第一传送带511带动第一张票据11向靠近第二侧壁442的方向移动,直至第一张票据11远离第二张票据12的一端与第二侧壁442抵接。此时,驱动件55停止转动,票据10依靠自身重力沿着自身的折印依次折叠在票仓44内。
如图7所示,票据10第一次折叠的位置为第一张票据11与第二张票据12的连接处,第一次折叠的方向为朝向第二侧壁442的方向,且第一张票据11与传输二部5114接触。此时,驱动件55驱动第一传送带511顺时针旋转,第一传送带511带动第一张票据11向靠近第二侧壁442的方向移动,直至第一张票据11展平在传输二部5114上。然后,驱动件55驱动第一传送带511逆时针旋转,直至第一张票据11与第二张票据12的连接处与第一侧壁441抵接。此时,驱动件55停止转动,票据10依靠自身重力沿着自身的折印依次折叠在票仓44内。
在本实施例中,票据发放装置还包括用于识别票据10的票号的识别组件(图中未示出)。由于票据10的票号是连续的,票号的尾数除以4的余数便可确定票据10第一次折叠的位置及第一次折叠的方向,从而判断票仓44内的票据10对应图4至图7中的何种状态,以便驱动件55根据票据10的状态工作。在其他实施例中,票仓44内还可以设置图像识别组件,该图像识别组件可以拍摄票仓44内的票据10的图像,并将拍摄的图像与图像识别组件内预存的图像进行比对,从而判断票仓10内的票据10对应图4至图7中的何种状态。
可以理解地,票据10折叠在票箱30及票仓44内时,同一折叠面还可以仅有一张票据10,即,相邻两个折叠的位置之间仅有一张票据10。此时,票据10第一次折叠的位置始终为第一张票据11与第二张票据12的连接处,第一次折叠的方向可能为朝向第二侧壁442的方向,也可能为朝向第一侧壁441的方向。若第一次折叠的方向为朝向第一侧壁441的方向,驱动件55驱动第一传送带511逆时针旋转,直至第一张票据11远离第二票据10的一端与第一侧壁441抵接。此时,驱动件55停止转动,票据10依靠自身重力沿着自身的折印依次折叠在票仓44内。若第一次折叠的方向为朝向第二侧壁442的方向,驱动件55驱动第一传送带511顺时针旋转,直至第一张票据11远离第二票据10的一端与第二侧壁442抵接。此时,驱动件55停止转动,票据10依靠自身重力沿着自身的折印依次折叠在票仓44内。
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同一折叠面上的票据10的数量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设定,即同一折叠面上的票据10的数量还可以为三张以上。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如图2所示,第一折票组件51设有两组,两组第一折票组件51沿票据10的宽度方向间隔设置,票据10支撑在两组第一折票组件51的第一传送带511上,能够避免票据10的侧边垂落。当然,第一折票组件51也可以仅设有一组,相较于设有两组第一折票组件51的方式,此时第一传送带511的宽度应较大,以避免票据10的侧边垂落。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折票组件51还可以设有三组以上。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折票机构50还包括第二折票组件53,第二折票组件53包括第二传送带531、第三传输轮532、第四传输轮533及第二顶轮534。第二传送带531首尾相接,且绕设于第三传输轮532与第四传输轮533。第二传送带531包括位于第三传输轮532与第四传输轮533之间且相对设置的第二上半传送带5311及第二下半传送带5312,第二顶轮534位于第三传输轮532与第四传输轮533之间,并将第二上半传送带5311朝远离第二下半传送带5312的方向顶起。第二顶轮534与第一顶轮514同轴设置,第三传输轮532与第一传输轮512同轴设置,使得第二传送带531的表面与第一传送带511的表面平齐,从而票据10能够同时支撑在第一传送带511与第二传送带531上。
折票机构50还包括动力轴54,第二动力轮535、第一动力轮515及带轮524均同轴套设在动力轴54上。驱动件55驱动带轮524转动时,带轮524能够通过动力轴54同时驱动第一动力轮515及第二动力轮535转动,以使得第一传送带511与第二传送带531同步转动,以将第一张票据11传送至预设位置。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驱动件55也可以分别驱动第一动力轮515及第二动力轮535转动。
值得一提的是,在本实施例中,第三传输轮532的轴线与第四传输轮533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第一传输轮512的轴线与第二传输轮513的轴线之间的距离。这样,票据10的一部分支撑在第二折票组件53与两组第一折票组件51上,另一部分仅支撑在两组第一折票组件51上。用户拿取折叠后的票据10时,可以抓取票据10仅支撑在两组第一折票组件51的部分的任意位置,方便用户操作。
第二折票组件53还包括第二张紧结构,第二张紧结构用于张紧第二传送带531,使第二传送带531保持张紧状态,以将第一张票据11传输至预设位置。具体地,第二张紧结构包括第三张紧轮536及第四张紧轮537,第三张紧轮536与第四张紧轮537均与第二下半传送带5312抵接,且第二动力轮535位于第三张紧轮536与第四张紧轮537之间,以使得第二传送带531位于第二动力轮535两侧的部分均能张紧。
此外,本实施例的票据发放装置设有多个票箱30,多个票箱30堆叠设置,以增加票箱30存储的票据10的数量和种类。同时,票据发放装置还包括升降机构70,升降机构70与机芯40连接,能够驱动机芯40升降,以使得机芯40的输入口42能够与任意一个票箱30的出票口连通,从而使得任意票箱30中的票据10能够经出票口及输入口42传送至票仓44内。具体地,升降机构70包括配重块71、升降带72及升降传输机构(图中未示出),升降带72的一端与配重块71连接,另一端与机芯40连接。升降传输机构能够驱动配重块71升降,以使得机芯40稳定地移动至所需位置。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实用新型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申请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3)

1.一种折票机构,用于将票据按照折痕进行折叠,其特征在于,所述折票机构包括:
驱动件;以及
第一折票组件,与所述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一折票组件包括第一传送带、第一传输轮、第二传输轮及第一顶轮,所述第一传送带首尾相接,且绕设于所述第一传输轮与所述第二传输轮,所述第一传送带包括位于所述第一传输轮与所述第二传输轮之间且相对设置的第一上半传送带及第一下半传送带,所述第一顶轮位于所述第一传输轮与所述第二传输轮之间,并将所述第一上半传送带朝远离所述第一下半传送带的方向顶起;
其中,所述驱动件根据所述票据第一次折叠的位置以及第一次折叠的方向控制所述第一传送带的传送方向,并将第一张所述票据传输至预设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票组件还包括第一动力轮,所述第一动力轮与所述第一下半传送带抵接,并与所述驱动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票组件还包括第一张紧结构,所述第一张紧结构用于张紧所述第一传送带。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折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张紧结构包括第一张紧轮及第二张紧轮,所述第一张紧轮与所述第二张紧轮均与所述第一下半传送带抵接,且所述第一动力轮位于所述第一张紧轮与所述第二张紧轮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折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传送组件,所述传送组件包括齿轮、双联齿轮、同步带及带轮,所述齿轮与所述驱动件连接,并与所述双联齿轮啮合,所述同步带绕设于所述双联齿轮及所述带轮,所述带轮与所述第一动力轮同轴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折票机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折票组件,所述第二折票组件与所述驱动件传动连接,所述第二折票组件包括第二传送带、第三传输轮、第四传输轮及第二顶轮,所述第二传送带首尾相接,且绕设于所述第三传输轮与所述第四传输轮,所述第二传送带包括位于所述第三传输轮与所述第四传输轮之间且相对设置的第二上半传送带及第二下半传送带,所述第二顶轮位于所述第三传输轮与所述第四传输轮之间,并将所述第二上半传送带朝远离所述第二下半传送带的方向顶起,所述第二顶轮与所述第一顶轮同轴设置,所述第三传输轮与所述第一传输轮同轴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传输轮的轴线与所述第四传输轮的轴线之间的距离小于所述第一传输轮的轴线与所述第二传输轮的轴线之间的距离。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票组件还包括第二动力轮,所述第二动力轮与所述第二下半传送带抵接,并与所述驱动件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折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折票组件还包括第二张紧结构,所述第二张紧结构用于张紧所述第二传送带。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折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张紧结构包括第三张紧轮及第四张紧轮,所述第三张紧轮与所述第四张紧轮均与所述第二下半传送带抵接,且所述第二动力轮位于所述第三张紧轮与所述第四张紧轮之间。
11.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折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折票组件设有两组,所述第二折票组件位于两组所述第一折票组件之间。
12.一种票据发放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机架;
票箱,设于所述机架内,并用于存放所述票据,所述票箱上设有出票口;
机芯,设于所述机架内,所述机芯设有输入口及票仓,所述输入口能够对准所述出票口,从而所述机芯能接收来自所述出票口的所述票据,并将所述票据传输至所述票仓内;以及
如权利要求1-11任一项所述的折票机构,设置在所述票仓内。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票据发放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票仓的内壁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侧壁与第二侧壁,所述第一侧壁至所述第二侧壁的方向与所述第一传输轮至所述第二传输轮的方向一致,当第一张所述票据移动至与所述第一侧壁或所述第二侧壁接触时,第一张所述票据到达所述预设位置。
CN201920827109.0U 2019-05-31 2019-05-31 折票机构及票据发放装置 Active CN20976566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27109.0U CN209765668U (zh) 2019-05-31 2019-05-31 折票机构及票据发放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827109.0U CN209765668U (zh) 2019-05-31 2019-05-31 折票机构及票据发放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65668U true CN209765668U (zh) 2019-12-10

Family

ID=6876219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827109.0U Active CN209765668U (zh) 2019-05-31 2019-05-31 折票机构及票据发放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65668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5901A (zh) * 2020-08-05 2020-12-15 湖南业鑫智慧基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牌证自助办理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85901A (zh) * 2020-08-05 2020-12-15 湖南业鑫智慧基础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一种牌证自助办理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RU2667082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укладки банкнот в стопку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обработки банкнот
CN107161769B (zh) 纸板堆码包装装置
CN102216065B (zh) 输送和折叠坯料的装置
CN209765668U (zh) 折票机构及票据发放装置
US20070035142A1 (en) Booklet stacking apparatus
US3142388A (en) Sheet conveying apparatus
CN204399940U (zh) 一种同步带传送装置
CN104134296A (zh) 一种压钞结构
CN206827761U (zh) 纸板堆码包装装置
CN216511936U (zh) 一种用于纸箱加工的翻转堆叠装置
CN216544907U (zh) 一种礼盒成型装置
TWI572543B (zh) Paper collection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stacking paper in front and back
CN210310435U (zh) 一种用于半自动钉箱机的中转输送装置
JPS6256069B2 (zh)
CN206827760U (zh) 纸板堆码装置
CN207129744U (zh) 纸板堆码包装装置
KR100504999B1 (ko) 골판지 자동 공급 방법 및 그 장치
JP2936061B2 (ja) 折り畳まれたダンボールケースの積み重ね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205705471U (zh) 一种糊箱机的纵向出纸装置
CN216862586U (zh) 一种瓦楞纸板双面堆叠的提升机
WO2019104905A1 (zh) 一种介质聚集和分离装置
JP2500766Y2 (ja) 紙幣収納装置
CN210823323U (zh) 储料槽
CN209291602U (zh) 一种全自动翻纸机
CN218559291U (zh) 一种包装箱自动打包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