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63811U - 环绕多芯管换热器 - Google Patents

环绕多芯管换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63811U
CN209763811U CN201920182041.5U CN201920182041U CN209763811U CN 209763811 U CN209763811 U CN 209763811U CN 201920182041 U CN201920182041 U CN 201920182041U CN 209763811 U CN209763811 U CN 209763811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ube
heat exchange
shell
heat exchanger
s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82041.5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苏宇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M UNIVERSE AIR CONDITIONING TECH.DEVELOPMENT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苏宇贵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苏宇贵 filed Critical 苏宇贵
Priority to CN201920182041.5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63811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63811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63811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环绕多芯管换热器,包括壳管、内管、换热管,所述内管的外表面具有沟道,所述沟道旋绕在所述内管的外表面上,换热管沿着内管的外表面安装在所述沟道内;内管、换热管的中部安装在壳管内,内管、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伸出壳管外,壳管的内壁与内管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一流体通道。该环绕多芯管换热器具有三个换热通道腔室,使换热性能大幅度提高。

Description

环绕多芯管换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装置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环绕多芯管换热器。
背景技术
换热装置是制冷空调、化工、动力等领域广泛应用的通用设备;传统套管换热器,单根换热管直接穿入壳管,只有两个换热空腔;换热面积有限,传热能力受到影响。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环绕多芯管换热器,该环绕多芯管换热器具有三个换热通道腔室,使换热性能大幅度提高。
其技术方案如下:
环绕多芯管换热器,包括壳管、内管、换热管,所述内管的外表面具有沟道,所述沟道旋绕在所述内管的外表面上,换热管沿着内管的外表面安装在所述沟道内;内管、换热管的中部安装在壳管内,内管、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伸出壳管外,壳管的内壁与内管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一流体通道。
所述壳管包括管本体、第一封盖、第二封盖,所述第一封盖、第二封盖分别设在所述管本体的两端,所述第一封盖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封盖上设有第三通孔、第四通孔,所述内管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封盖、第二封盖密封连接,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二通孔、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一封盖、第二封盖密封连接。
所述换热管为多个,所述沟道包括多条平行的螺旋槽口,多个所述换热管盘绕安装在多条平行的螺旋槽口内;所述换热管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螺旋槽口的数量。
所述螺旋槽口为六条,所述换热管为六个,六个所述换热管盘绕安装在六条所述螺旋槽口内。
所述内管包括主体段、第一进口段、第一出口段,所述第一进口段、第一出口段分别设在所述主体段的两端,所述第一进口段、第一出口段位于所述壳管外,所述主体段位于所述壳管内,所述沟道设在所述主体段上。
所述第一进口段、第一出口段的外径小于所述主体段的外径。
所述主体段的外径小于所述壳管的内径,所述壳管的内壁与所述换热管之间留有间隙。
所述第一进口段的外径与两倍所述换热管的外径相加小于所述壳管的内径;所述第一出口段的外径与两倍所述换热管的外径相加小于所述壳管的内径。
需要说明的是:
前述“第一、第二”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对名称的区分。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或原理进行说明:
1、本环绕多芯管换热器包括壳管、内管、换热管,由壳管的内壁与内管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一流体通道,由内管的管内形成第二流体通道,由换热管的管内形成第三流体通道,在相同壳管体积的情况下,能使换热表面积大幅度增加;
第一换热介质在第一流体通道中流动,第二换热介质在第二流体通道中流动,第三换热介质在第三流体通道中流动;第二换热介质与第一换热介质逆向流动,通过内管的管壁进行热交换;第三换热介质与第一换热介质逆向流动,通过换热管的管壁进行热交换;两种换热介质的逆流使两种流体之间产生最大的温差,增强了换热性能,以保证换热器进行充分的热交换;
内管的外表面具有沟道,沟道旋绕在内管的外表面上,旋绕的沟道促使第一换热介质产生激烈的紊流,保证了本环绕多芯管换热器在相同的换热面积的情况下,获得较好的换热能力;
该环绕多芯管换热器具有三个换热通道腔室,使换热性能大幅度提高,整体结构紧凑合理,操作安装方便简单。
2、壳管包括管本体、第一封盖、第二封盖,壳管的两端设封盖,方便壳管内的换热元件的安装。
3、换热管为多个,沟道为多条平行的螺旋槽口,多条平行的螺旋槽口与壳管形成第一流体通道,第一流体通道被多条平行螺旋槽口均匀分割,使第一换热介质均匀分布,有利于改善换热面积,内管上多条平行的螺旋槽口,增大了流体间的热交换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同时减少了单位换热面积材料耗量,节约了生产成本。
4、优选的螺旋槽口为六条,换热管为六个,使环绕多芯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更佳,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合理,操作安装更为方便简单。
5、内管包括主体段、第一进口段、第一出口段,内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进口段、第一出口段,方便换热介质流进内管主体段的第二流体通道。
6、第一进口段、第一出口段的外径小于主体段的外径,方便内管及换热管的安装。
7、主体段的外径小于壳管的内径,使主体段与壳管之间保留有流体通道间隙;壳管的内壁与换热管之间留有间隙,使壳管与换热管之间保留有流体通道间隙;方便换热介质的流通。
8、第一进口段的外径与两倍换热管的外径相加小于所述壳管的内径;第一出口段的外径与两倍换热管的外径相加小于壳管的内径,方便换热介质在第一流体通道内的流进与流出。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环绕多芯管换热器的剖面图。
图2是图1的A-A断面图。
图3是图1的B-B断面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环绕多芯管换热器内管的主体段平面示意图。
图5是图4的C-C断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壳管,11、第一流体通道,12、管本体,13、第一封盖,14、第二封盖,20、内管,21、主体段,211、沟道,2111、螺旋槽口,22、第一进口段,23、第一出口段,30、换热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
如图1至图5所示,环绕多芯管换热器,包括壳管10、内管20、换热管30,内管20的外表面具有沟道211,沟道211旋绕在内管20的外表面上,换热管30沿着内管20的外表面安装在沟道211内;内管20、换热管30的中部安装在壳管10内,内管20、换热管30的两端分别伸出壳管10外,壳管10的内壁与内管20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一流体通道11。
其中,壳管10包括管本体12、第一封盖13、第二封盖14,第一封盖13、第二封盖14分别设在管本体12的两端,第一封盖13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第二封盖14上设有第三通孔、第四通孔,内管20的两端分别穿过第一通孔、第三通孔与第一封盖13、第二封盖14密封连接,换热管30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二通孔、第四通孔与第一封盖13、第二封盖14密封连接。
换热管30为多个,沟道211包括多条平行的螺旋槽口2111,多个换热管30盘绕安装在多条平行的螺旋槽口2111内;换热管30的数量小于或等于螺旋槽口2111的数量;优选的,螺旋槽口2111为六条,换热管30为六个,六个换热管30盘绕安装在六条螺旋槽口2111内。
内管20包括主体段21、第一进口段22、第一出口段23,第一进口段22、第一出口段23分别设在主体段21的两端,第一进口段22、第一出口段23位于壳管10外,主体段21位于壳管10内,沟道211设在所述主体段21上;第一进口段22、第一出口段23的外径小于主体段21的外径;主体段21的外径小于壳管10的内径,壳管10的内壁与换热管30之间留有间隙;
第一进口段22的外径与两倍换热管30的外径相加小于壳管10的内径;第一出口段23的外径与两倍换热管30的外径相加小于壳管10的内径。
本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
1、本环绕多芯管换热器包括壳管10、内管20、换热管30,由壳管10的内壁与内管20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一流体通道11,由内管20的管内形成第二流体通道,由换热管30的管内形成第三流体通道,在相同壳管10体积的情况下,能使换热表面积大幅度增加;
第一换热介质在第一流体通道11中流动,第二换热介质在第二流体通道中流动,第三换热介质在第三流体通道中流动;第二换热介质与第一换热介质逆向流动,通过内管20的管壁进行热交换;第三换热介质与第一换热介质逆向流动,通过换热管30的管壁进行热交换;两种换热介质的逆流使两种流体之间产生最大的温差,增强了换热性能,以保证换热器进行充分的热交换;
内管20的外表面具有沟道211,沟道211旋绕在内管20的外表面上,旋绕的沟道211促使第一换热介质产生激烈的紊流,保证了本环绕多芯管换热器在相同的换热面积的情况下,获得较好的换热能力;
该环绕多芯管换热器具有三个换热通道腔室,使换热性能大幅度提高,整体结构紧凑合理,操作安装方便简单。
2、壳管10包括管本体12、第一封盖13、第二封盖14,壳管10的两端设封盖,方便壳管10内的换热元件的安装。
3、换热管30为多个,沟道211为多条平行的螺旋槽口2111,多条平行的螺旋槽口2111与壳管10形成第一流体通道11,第一流体通道11被多条平行螺旋槽口2111均匀分割,使第一换热介质均匀分布,有利于改善换热面积,内管20上多条平行的螺旋槽口2111,增大了流体间的热交换面积,提高了换热效率,同时减少了单位换热面积材料耗量,节约了生产成本。
4、优选的螺旋槽口2111为六条,换热管30为六个,使环绕多芯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更佳,整体结构更为紧凑合理,操作安装更为方便简单。
5、内管20包括主体段21、第一进口段22、第一出口段23,内管20的两端分别设有第一进口段22、第一出口段23,方便换热介质流进内管20主体段21的第二流体通道。
6、第一进口段22、第一出口段23的外径小于主体段21的外径,方便内管20及换热管30的安装。
7、主体段21的外径小于壳管10的内径,使主体段21与壳管10之间保留有流体通道间隙;壳管10的内壁与换热管30之间留有间隙,使壳管10与换热管30之间保留有流体通道间隙;方便换热介质的流通。
8、第一进口段22的外径与两倍换热管30的外径相加小于所述壳管10的内径;第一出口段23的外径与两倍换热管30的外径相加小于壳管10的内径,方便换热介质在第一流体通道11内的流进与流出。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并不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在不违反本实用新型构思的基础上所作的任何替换与改进,均属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Claims (8)

1.环绕多芯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壳管、内管、换热管,所述内管的外表面具有沟道,所述沟道旋绕在所述内管的外表面上,换热管沿着内管的外表面安装在所述沟道内;内管、换热管的中部安装在壳管内,内管、换热管的两端分别伸出壳管外,壳管的内壁与内管的外壁之间形成第一流体通道。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绕多芯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壳管包括管本体、第一封盖、第二封盖,所述第一封盖、第二封盖分别设在所述管本体的两端,所述第一封盖上设有第一通孔、第二通孔,所述第二封盖上设有第三通孔、第四通孔,所述内管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一通孔、第三通孔与所述第一封盖、第二封盖密封连接,所述换热管的两端分别穿过所述第二通孔、第四通孔与所述第一封盖、第二封盖密封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环绕多芯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为多个,所述沟道包括多条平行的螺旋槽口,多个所述换热管盘绕安装在多条平行的螺旋槽口内;所述换热管的数量小于或等于所述螺旋槽口的数量。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环绕多芯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螺旋槽口为六条,所述换热管为六个,六个所述换热管盘绕安装在六条所述螺旋槽口内。
5.如权利要求1至4任一项所述的环绕多芯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包括主体段、第一进口段、第一出口段,所述第一进口段、第一出口段分别设在所述主体段的两端,所述第一进口段、第一出口段位于所述壳管外,所述主体段位于所述壳管内,所述沟道设在所述主体段上。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绕多芯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口段、第一出口段的外径小于所述主体段的外径。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绕多芯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体段的外径小于所述壳管的内径,所述壳管的内壁与所述换热管之间留有间隙。
8.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环绕多芯管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口段的外径与两倍所述换热管的外径相加小于所述壳管的内径;所述第一出口段的外径与两倍所述换热管的外径相加小于所述壳管的内径。
CN201920182041.5U 2019-01-31 2019-01-31 环绕多芯管换热器 Active CN209763811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82041.5U CN209763811U (zh) 2019-01-31 2019-01-31 环绕多芯管换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82041.5U CN209763811U (zh) 2019-01-31 2019-01-31 环绕多芯管换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63811U true CN209763811U (zh) 2019-12-10

Family

ID=687512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82041.5U Active CN209763811U (zh) 2019-01-31 2019-01-31 环绕多芯管换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63811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01632B (zh) 一种弧形板式换热器
US1852490A (en) Heat exchanger
EP2758738B1 (en) Counterflow cylindrical recuperative heat exchanger with multi-thread screw-like coiled heat exchanger surfaces, designed for ventilating devices
US20150300746A1 (en) Heat exchanger tube and heat exchanger employing the same
US6568467B1 (en) Helical type heat exchanger having intermediate heating medium
CN204478885U (zh) 一种筒状弧形换热板式换热装置
CN209763811U (zh) 环绕多芯管换热器
CN102853705B (zh) 旋翅式热交换管
CN215261307U (zh) 绕管式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CN213748003U (zh) 散热盘管及换热器
CN213515172U (zh) 具有多流程的换热器
CN209802172U (zh) 换热器扁管以及热交换设备
CN217818277U (zh) 一种管式换热器
JP2000346569A (ja) 熱交換器
JP2023551878A (ja) コイル型熱交換器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208487848U (zh) 一种具有两种工作状态的汽车用套管式换热器
CN112577339A (zh) 一种紧凑式套管回热器
KR100530268B1 (ko) 쉘 및 튜브형 열교환기
CN214308273U (zh) 绕管式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CN104457343A (zh) 一种筒状弧形换热板式换热装置
CN215063892U (zh) 绕管式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CN215261306U (zh) 绕管式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CN215063893U (zh) 绕管式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CN215984131U (zh) 一种多股流螺旋板式换热器
RU2100731C1 (ru) Теплообменник типа труба в трубе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23

Address after: 510900 "Sanfu Tian" section of Gutang natural village, Qigan Lingnan village, Aotou Town, Conghua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GUANGZHOU M UNIVERSE AIR CONDITIONING TECH.DEVELOPMENT Co.,Ltd.

Address before: 510935 Pearl Industrial Park, Conghua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Su Yugu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