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61053U - 一种智能锁外门把结构及其转动换向机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锁外门把结构及其转动换向机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61053U
CN209761053U CN201822270450.9U CN201822270450U CN209761053U CN 209761053 U CN209761053 U CN 209761053U CN 201822270450 U CN201822270450 U CN 201822270450U CN 209761053 U CN209761053 U CN 209761053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door handle
reversing mechanism
outer door
block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70450.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徐恩福
金海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Ming Gu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Ming Gu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Ming Gu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Ming Gu Electromechanical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2270450.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61053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61053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61053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Lock And Its Accessor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锁外门把结构及其转动换向机构,外门把结构包括面盖和背板,面盖外侧设置有把手,面盖内侧设置有用于实现离合开锁的离合机构、用于保护导线的导线保护机构以及转动换向机构。转动换向机构包括连接轴,所述连接轴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背离面盖的一侧连接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相对两侧均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和转动环共同贯穿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置有连接销,所述转动环处设置有用于供连接销卡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有传动销轴。门把手换向后两个连接销的位置互换,仍然能起到离合开锁的作用,适用于带有离合机构的外门把结构。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锁外门把结构及其转动换向机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智能锁,特别涉及一种智能锁外门把结构及其转动换向机构。
背景技术
智能门锁区别于传统机械锁,可采用指纹、数字、刷卡等方式开锁,具有安全性、便利性高的优点。目前,智能门锁包括外门把结构、内门把结构及两者之间的锁体,三者之间通过传动销轴连接。
把手作为智能门锁的重要组成部分,便于人们打开或关闭门。根据建筑结构设计的不同,门的开向有左和右两种,而门把手位于门的开向一侧并朝向另一侧,因此需要生产两种门把手不同朝向的门锁,才能满足客户的需求。两种门锁需要两条生产流水线,企业生产的负担加重,并且无法满足将门锁拆下而应用于另一处开向不同的门上的需求,具有局限性。
公告号为CN104563600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门锁把手换向装置,包括门把手、面板和设置在面板内侧的转动限位结构,转动限位结构包括扭簧,扭簧两个末端的伸出柱部分设置在扭簧定位块两侧,转动限位结构的转动部分内部的凸块a放置在扭簧的两个伸出柱之间;门把手的转轴穿过面板上的把手孔、转动限位结构上的通孔,末端进行限位连接,使门把手可以自由转动;连接块与转动限位结构的另一侧表面进行固定安装连接,连接块设置与换向条形状对应的换向条通孔,换向条穿过换向条通孔与门把手的转轴内的换向条槽进行连接。
上述门锁把手需要换向时,将换向条拔出,门把手便能360度自由选准,进而实现换向。但是现有技术中外门把的转动结构往往和离合机构配套使用,开锁成功后离合机构工作,使得传动销轴与转动结构联动,进而使得把手正向拧转后便能打开锁体;开锁不成功则把手空转。上述换向装置无法与离合机构配套使用,因此不适用于带有离合机构的外门把结构,有待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技术缺陷,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锁外门把结构的转动换向机构,适用于带有离合机构的外门把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智能锁外门把结构的转动换向机构,涉及面盖和背板,面盖外侧设置有把手,包括穿设于面盖且与把手连接的连接轴,所述连接轴于面盖内侧一端连接有转动盘,所述转动盘背离面盖的一侧连接有转动环,所述转动环相对两侧均连接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和转动环共同贯穿设有连接孔,所述连接孔内设置有连接销,所述连接销外侧套有限位环,两个所述连接座相背一侧均设置有供限位环卡入的限位槽,所述连接销活动套接有限位套,所述连接座设置有与限位套过盈配合的容纳槽,所述限位环和限位槽底壁之间设置有伸出弹簧,所述转动环处设置有用于供连接销卡入的连接件,所述连接件连接有传动销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销受到伸出弹簧作用而使其一端始终保持相对连接座伸出、另一端未伸入转动环内腔,因此连接件和转动环能够相对转动,进而使得把手在未开锁状态下会正向空转。需要开锁时,离合机构将位于下侧的连接销顶回连接座,进而使得连接销卡入转动环内腔而与连接件配合,从而使得把手正向转动后传动销轴随其共同转动,完成开锁。门把手换向后两个连接销的位置互换,仍然能起到离合开锁的作用,适用于带有离合机构的外门把结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连接件包括连接柱、传动柱以及连接于两者之间的卡盘,所述连接柱位于转动环内侧且设置有供连接销卡入的卡孔,所述转动环设置有供卡盘卡入的卡槽,所述传动柱设置有供传动销轴卡入的传动槽,所述背板设置有供传动柱穿过的传动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件能够与转动环分离、传动销轴能够与传动柱分离,便于拆卸装配以及更换。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卡盘朝向卡槽底壁的一侧连接有定位块,所述卡槽底壁连接有两个用于限制定位块转动的挡块,所述定位块于两个挡块之间的转动范围为180度,所述把手上提反转时挡块带动定位块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出门时把手上提反转便能使挡块带动定位块转动,进而使得传动销轴反向转动,完成反锁,省时省力;把手下压正转而不会带动传动销轴转动,仅会空转,需要重新解锁,安全性能高。把手换向后,转动连接件直至定位块与另一挡块紧贴即可,便能使其继续实现相同功能。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柱背离卡盘的侧面设置有指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便于连接件快速准确地转动至指定位置。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传动柱和传动销轴共同穿设有锁定件,所述锁定件包括两个锁定条,两个所述锁定条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环、另一端相背弯折形成锁定钩。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传动柱和传动销轴之间的连接紧密性提高。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盘朝向面盖的一侧连接有中心对称的转动块和转动螺栓,所述面盖内侧于转动块和转动螺栓相背一侧均连接有固定块,所述连接轴套有复位扭簧,所述复位扭簧包括螺旋部,所述螺旋部两端均弯折形成紧贴于固定块下侧的连接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人们握住把手正反向转动的过程中转动盘绕自身轴心转动,进而使得转动块或转动螺栓对连接脚施加以挤压力,从而使得松手后转动块或转动螺栓受到连接脚的弹性力作用,把手完成自动复位;需要换向时,将转动螺栓拧下,再将把手转动180度,接着将转动螺栓拧回,转动螺栓和转动块便互换位置,完成把手换向。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面盖内侧连接有位于连接轴下侧的限位块。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正反转过程中转动块或转动螺栓带动连接脚朝向限位块,直至连接脚与限位块侧面紧贴而无需继续移动,从而对把手正反转角度进行限制,避免复位扭簧受力过大而无法回复形变的麻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块位于连接轴朝向把手端部的一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把手正向转动时转动块带动连接脚转动,而正向转动的频率往往较高,避免转动螺栓与连接脚频繁相互作用而弯折断裂的麻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转动螺栓为内六角螺栓且头部朝向背板,所述背板设置有两个分别正对转动块和转动螺栓的换向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无需拆下背板,便能直接进行把手换向,快速便捷。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智能锁外门把结构。
一种智能锁外门把结构,包括面盖和背板,所述面盖外侧设置有把手,所述面盖内侧设置有用于实现离合开锁的离合机构、用于保护导线的导线保护机构以及转动换向机构。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通过复位弹簧的设置,把手正反转后均能够自动复位;
2.通过转动螺栓的设置,把手能够换向且换向快速便捷;
3.通过两个连接销的设置,把手换向结构可与离合机构相配合。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中把手处的爆炸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中把手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中背板处的爆炸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区域的放大示意图;
图6是实施例中转动换向机构的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7是实施例中转动盘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8是实施例中复位扭簧处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实施例中转动换向机构的爆炸示意图;
图10是实施例中基座和导光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11是实施例中第三保护件的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12是实施例中离合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实施例中离合机构的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
图14是实施例中从动件的部分结构爆炸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面盖;11、固定块;12、限位块;13、固定环;14、固定轴承;15、分隔环;2、背板;21、传动孔;22、换向孔;3、把手;31、转动轴;311、卡接块;32、握柄;321、第一通孔;33、盖板;34、指纹模块;4、转动换向机构;41、连接轴;411、转动部;412、卡接部;4121、卡接槽;42、转动盘;421、转动块;422、转动螺栓;423、第二通孔;43、转动环;431、卡槽;432、挡块;433、让位缺口;44、连接座;441、限位槽;442、限位套;443、容纳槽;444、伸出弹簧;45、连接销;451、限位环;46、连接件;461、连接柱;462、卡盘;463、传动柱;4631、传动槽;4632、指向槽;464、定位块;47、传动销轴;48、锁定件;481、锁定条;482、连接环;483、锁定钩;49、复位扭簧;491、螺旋部;492、连接脚;5、离合机构;51、壳体;52、驱动电机;521、主动齿轮;53、驱动轴;531、从动齿轮;532、固定孔;54、驱动板;541、推出板;542、复位板;543、离合板;5431、弧形滑道;55、驱动弹簧;56、驱动件;561、固定销;562、驱动杆;57、离合锁体;571、插板;58、主动件;581、插座;582、转动板;5821、圆弧面;59、从动件;591、从动块;5911、螺旋面;592、从动盘;593、离合块;5931、凹槽;594、推板;5941、凸块;5942、沉头槽;595、回位弹簧;596、紧固螺钉;6、导线保护机构;61、第一保护件;611、保护壳;612、保护柱;6121、保护弧面;613、连接板;614、连接螺钉;615、夹紧套;616、卡环;62、第二保护件;63、第三保护件;631、固定座;6311、让位槽;632、固定半环;633、固定板;634、固定螺钉;635、加强筋;636、夹紧块;7、连接孔;8、电路板;9、基座;91、透光管;911、连接槽;10、导光件;101、导光筒;102、连接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智能锁外门把结构,如图1、图4所示,包括面盖1和背板2,面盖1外侧设置有供人手握住而转动开锁的把手3。面盖1内侧设置有与把手3连接且用于对把手3进行转动复位以及换向的转动换向机构4、用于实现离合开锁的离合机构5、用于保护导线的导线保护机构6。
如图5、图6所示,转动换向机构4包括转动穿设于面盖1且与把手3连接的连接轴41,连接轴41于面盖1内侧一端同轴固定连接有转动盘42,转动盘42朝向面盖1的一侧边沿处固定连接有转动块421,转动块421相对转动盘42轴心线中心对称有与转动盘42螺纹连接的转动螺栓422。面盖1内侧于转动块421和转动螺栓422相背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块11,两个固定块11齐平。
如图6、图8所示,连接轴41外侧套有位于面盖1和转动盘42之间的复位扭簧49,复位扭簧49包括套于连接轴41外侧的螺旋部491,螺旋部491两端均弯折形成连接脚492。两个连接脚492被撑开后分别紧贴于两个固定块11下侧,因此两个连接脚492具有相向转动的趋势,进而与固定块11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力。转动块421和转动螺栓422均与连接脚492上侧紧贴,因此人们握住把手3正反向转动的过程中转动盘42绕自身轴心转动,进而使得转动块421或转动螺栓422对连接脚492施加以挤压力,从而使得松手后转动块421或转动螺栓422受到连接脚492的弹性力作用,把手3完成自动复位。面盖1内侧固定连接有位于连接轴41下侧的限位块12,把手3正反转过程中转动块421或转动螺栓422带动连接脚492朝向限位块12,直至连接脚492与限位块12侧面紧贴而无需继续移动,从而对把手3正反转角度进行限制,避免复位扭簧49受力过大而无法回复形变的麻烦。
如图4、图5所示,背板2正对转动块421和转动螺栓422处均设置有换向孔22,转动螺栓422为内六角螺栓且头部朝向背板2。因此将内六角扳手从换向孔22处伸入而拧下转动螺栓422后,握住把手3转动而带动转动块421背离一连接脚492转动直至与另一连接脚492紧贴,再将转动螺栓422从另一换向孔22处拧入,便能使得转动螺栓422和转动块421互换位置,而把手3完成换向。转动块421位于连接轴41朝向把手3端部一侧,因此把手3正向转动时转动块421对连接脚492形成挤压,进而避免频繁开门而磨损转动螺栓422的麻烦。
如图6、图7所示,转动盘42背离面盖1的一侧同轴固定连接有转动环43,转动环43上下相对两侧和转动盘42之间均固定连接有连接座44,连接座44背离转动环43的一端延伸至转动盘42外沿。连接座44和转动环43共同贯穿设置有与转动环43内腔连通的连接孔7,连接孔7内设置有长度大于连接孔7深度的连接销45,连接销45外侧固定套接有限位环451,两个连接座44相背一侧均设置有与连接孔7连通且供限位环451卡入并滑动的限位槽441。连接销45于限位环451背离转动环43的一侧滑动套接有限位套442,限位套442外径大于限位环451,两个连接块相背一侧均设置有与限位槽441连通且与限位套442过盈配合的容纳槽443。限位环451受到限位套442和限位槽441底壁的限位,进而使得连接销45无法与连接孔7分离且活动范围受到限制。限位环451与限位套442紧贴时连接销45从连接块处伸出,连接销45一端完全缩回连接孔7时另一端伸入转动环43内侧。限位环451和限位槽441底壁之间设置有套于连接销45外侧的伸出弹簧444,限位环451受到伸出弹簧444的弹性力而始终与限位套442紧贴,进而使得连接销45端部始终从连接块处伸出。
如图7、图9所示,转动环43处设置有用于配合连接销45的连接件46,连接件46沿面盖1朝向背板2的方向依次包括同轴设置的连接柱461、卡盘462、传动柱463,连接柱461和卡盘462固定连接,卡盘462与传动柱463固定连接。连接柱461卡入转动环43内侧且侧面贯穿设置有供连接销45卡入的卡孔,卡孔朝向转动盘42的一侧与外界连通,因此卡孔截面呈U形。传动柱463背离卡盘462的端面中部设置有呈方形的传动槽4631,传动槽4631处设置有方形的传动销轴47。传动销轴47用于联动内门把结构、锁体,因此连接件46转动后便能实现锁体的锁合或打开。离合机构5用于将位于下侧的连接销45完全顶回连接孔7,使得连接销45另一端卡入卡孔,进而使得把手3转动时能够带动连接件46转动,从而带动传动销轴47转动,完成开锁。若离合机构5不工作,则连接销45相对连接块伸出,把手3空转而无法开锁。
如图7、图9所示,转动环43背离转动盘42的一端内侧设置有供卡盘462卡入的卡槽431,卡盘462朝向卡槽431底壁的一侧上端固定连接有定位块464,卡槽431底壁于定位块464朝向转动块42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两个挡块432。定位块464于两个挡块432之间的转动范围为180度,因此定位块464与一挡块432紧贴时绕卡盘462轴心线转动180后便能与另一挡块432紧贴。把手3未转动时,定位块464与位于上侧的挡块432紧贴,因此把手3正向转动后该挡块432背离定位块464转动,进而在未开锁状态下无法带动连接件46转动;反向转动后该挡块432朝向定位块464转动,进而带动连接件46反向转动,传动销轴47反向转动后实现反锁。
如图7、图9所示,需要把手3换向时,拧下转动螺栓422,往上转动把手3180度而使其朝向另一侧,转动块421转动至与另一连接脚492紧贴,挡块432带动连接件46转动180度。换向完成后两个挡块432便位于连接件46的另一侧,此时再转动连接件46180度回复原位而定位块464继续与位于上侧的挡块432紧贴,从而实现同样的作用。传动块背离卡盘462的一侧设置有呈箭头状的指向槽4632,指向槽4632所指方向与定位块464至传动块轴心线的方向垂直,因为指向槽4632可用于指示定位块464的位置。无论把手3的朝向如何,指向槽4632指向左侧时定位块464与位于上侧的挡块432紧贴的。传动柱463和传动销轴47共同活动穿设有锁定件48,锁定件48包括两个穿过传动柱463和传动销轴47的锁定条481,两个所述锁定条481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环482、另一端相背弯折形成锁定钩483,因此传动柱463和传动销轴47之间的连接紧密性提高。
如图4、图10所示,面盖1内侧于转动换向机构4上侧螺钉连接有基座9,基座9背离面盖1的一侧螺钉连接有电路板8。基座9固定穿设有12个透光管91,12个透光管91阵列排布且一端正对面盖1上的数字刻印、另一端正对电路板8上的LED灯珠。因此面盖1外侧于数字刻印处能够亮起,便于夜间数字解锁。基座9处设置有由透光硅胶制成的导光件10,导光件10包括12个卡入透光管91的导光筒101,相邻导光筒101之间通过连接条102固定连接,透光管91设置有供连接条102卡入的连接槽911。透光管91起到聚光作用,导光筒101起到柔化光线,便于人们清楚地感受到数字光亮。
如图2、图4所示,把手3包括转动轴31,转动轴31背离面盖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握柄32,握柄32内腔设置有指纹模块34,指纹模块34结构为现有技术,在此不再赘述。握柄32背离面盖1的一侧螺钉连接有用于封闭握柄32的盖板33,指纹模块34的传感器位于转动轴31处并穿出盖板33。因此人手握住把手3时便能进行指纹解锁,方便快捷。
如图8所示,面盖1固定穿设有与转动部411转动连接的固定环13,固定环13内侧过盈配合有两个与转动部411转动连接的固定轴承14,两个固定轴承14之间设置有与固定环13固定连接的分隔环15。把手3转动的稳定性以及顺滑感更强。
如图3、图6所示,指纹模块34和电路板8之间通过导线连接(附图中并未示出),导线为扁状且用于传输指纹信息。连接轴41包括与面盖1转动连接且与转动盘42同轴固定连接的转动部411、卡入转动轴31的卡接部412,卡接部412呈圆锥台状且与转动部411同轴固定连接。卡接部412绕其轴心线等间距间隔设置有四个卡接槽4121,转动轴31内侧绕其轴心线间隔固定连接有三个卡入卡接槽4121的卡接块311。因此把手3与连接轴41连接时仍有一个卡接槽4121没有卡接块311卡入,进而能够供导线穿过。握柄32设置有与转动轴31内腔连通的第一通孔321,转动环43于两个挡块432之间设置有让位缺口433,转动盘42设置有正对让位缺口433且与卡接槽4121连通的第二通孔423。导线先经过第一通孔321,再经过转动轴31内腔,接着经过其中一卡接槽4121,然后经过第二通孔423而进入让位缺口433。
如图5、图7所示,导线保护机构6包括位于让位缺口433开口处的第一保护件61,第一保护件61包括呈U形且供导线穿过的保护壳611。保护壳611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连接板613,连接板613活动穿设有与转动盘42螺纹连接的连接螺钉614。保护壳611背离让位缺口433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对称的保护柱612,保护柱612与连接板613固定连接且与保护壳611之间存在间隙。保护柱612背离保护壳611的侧面为保护弧面6121,导线从转动盘42穿出后先经过保护壳611,再绕过保护柱612,因此把手3转动过程中导线会与保护弧面6121之间接触、摩擦,相对转角处为棱边其导线受到的磨损大大减小,进而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如图5、图7所示,保护壳611内设置有呈U形用于供导线穿过且将其夹紧的夹紧套615,夹紧套615两端均固定连接有位于保护壳611两端的卡环616。夹紧套615宽度沿背离转动盘42的方向逐渐减小,夹紧套615由弹性材质制成。因此导线从让位缺口433处穿出时,先将其卡入夹紧套615,再将夹紧套615卡入保护壳611而使得一卡环616位于保护柱612和保护壳611之间、另一卡环616与保护壳611背离保护柱612的一侧紧贴,保护壳611对夹紧套615施加以挤压力,进而使得导线受到夹紧套615的夹紧,最后拧上连接螺钉614。导线受到夹紧套615的夹紧,进而在把手3转动过程中导线不会沿自身长度方向滑动,减小导线的活动范围,从而避免导线和转动盘42之间发生摩擦。
如图4所示,电路板8于导线接线处设置有与第一保护件61结构相同的第二保护件62,导线穿过第二保护件62后再与电路板8连接,进而增强导线受到的保护效果。
如图10、图11所示,电路板8下侧设置有第三保护件63,第三保护件63包括与基座9固定连接的固定座631,固定座631背离基座9的一侧设置有两个固定半环632,两个固定半环632之间以及相背一侧均固定连接有固定板633,位于两侧的固定板633活动穿设有与固定座631螺纹连接的固定螺钉634。两个固定半环632之间固定连接有加强筋635,固定半环632内侧固定连接有两个夹紧块636,固定座631设置有正对固定半环632的让位槽6311。面盖1内侧的线束(附图中并未示出)可先穿过一个固定半环632再穿过另一个固定半环632而弯折成U形,再与电路板8连接。该线束另一端用于连接内门把处的电路板,用于将内门把处的电子信号及电能传输至外门把处。线束弯折成U形后再与电路板8通过接插件以及部分焊接的形式连接,由于线束受到第三保护件63的夹紧固定,因此线束受力后其端部不会被扯动,防止安装过程中因拉扯而造成虚焊的情况。
如图4、图12所示,离合机构5位于转动换向机构4下侧,包括与面盖1螺钉连接的壳体51,壳体51由两半组成且相互之间螺钉连接。壳体51内部安装有驱动电机52,驱动电机52为伺服电机,驱动电机52的输出轴背离转动盘42设置且固定套接有主动齿轮521。驱动电机52一侧设置有与其输出轴平行的驱动轴53,驱动轴53一端固定套接有与主动齿轮521啮合的从动齿轮531,驱动轴53架于壳体51内而仅能绕自身轴向转动。驱动轴53活动套接有推出板541和复位板542,复位板542位于推出板541背离转动盘42的一侧。推出板541和复位板542一侧共同固定连接有驱动板54,驱动板54伸出壳体51且固定连接有离合板543。驱动轴53于推出板541和复位板542之间套有驱动弹簧55,驱动轴53侧面穿设有位于推出板541和复位板542之间的驱动件56,驱动件56包括固定销561,固定销561两端均同轴固定连接有穿过驱动弹簧55的驱动杆562。
需要开锁时,驱动电机52启动而带动主动齿轮521转动,进而带动从动齿轮531转动,从动齿轮531带动驱动轴53绕自身轴向转动。由于两个驱动杆562仅能绕驱动轴53转动,因此驱动弹簧55受到驱动杆562的作用力而沿驱动轴53轴向移动,进而使得驱动弹簧55推动推出板541移动,使得离合板543背离壳体51移动而将连接销45顶回连接座44。需要复位时,驱动电机52反向转动,进而带动驱动轴53反向转动,两个驱动杆562对驱动弹簧55施加以反向的作用力,驱动弹簧55推动复位板542移动,使得离合板543朝向壳体51复位。
如图12所示,驱动轴53设置有与固定销561过盈配合的固定孔532,因此固定销561与驱动轴53之间相对固定。离合板543呈弧形且与转动盘42同轴心,离合板543朝向转动盘42的一侧中部凹陷形成供连接销45卡入的弧形滑道5431。把手3转动过程中连接销45始终位于弧形滑道5431内,受到的限位导向效果好。
如图4、图12所示,面盖1内侧底部穿设有离合锁体57,离合锁体57朝向壳体5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插板571。壳体51内侧于驱动轴53背离驱动电机52的一侧安装有相互配合的主动件58和从动件59,主动件58位于从动件59朝向离合锁体57的一侧。主动件58包括穿出壳体51且供插板571插入的插座581,插座581背离插板571的一端固定连接有转动板582,主动件58能够绕自身轴向转动。从动件59包括两个分别位于转动板582两侧的从动块591,两个从动块591背离插座581的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从动盘592。两个从动块591关于从动盘592中心对称且一侧设置为螺旋面5911。从动盘592背离主动件58的一端固定连接有穿出壳体51的离合块593,离合块593连接有与离合板543朝向壳体51的一侧紧贴的推板594。离合块593截面呈方形,因此从动件59无法绕自身轴向转动而仅能做往复运动。将钥匙从面盖1底部插入离合锁体57,将其转动后插板571带动主动件58转动,进而使得转动板582对螺旋面5911施加以作用力,从动件59背离主动件58移动,推板594便推动离合板543移动,连接销45被顶回连接座44,完成开锁。
如图12、图13所示,离合块593外侧套有回位弹簧595,回位弹簧595一端顶住从动盘592、另一端顶住壳体51内壁。因此开锁完成后拧转钥匙,从动件59能够在回位弹簧595的推动下完成复位。转动板582背离插座581的端面设置为圆弧面5821,便于主动件58转动而带动从动件59移动相互作用时不容易卡住。
如图13、图14所示,推板594活动穿设有与离合块593螺纹连接的紧固螺钉596,推板594背离离合块593的一侧设置有供紧固螺钉596头部卡入的沉头槽5942,便于拆卸装配推板594。推板594朝向离合块59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呈方形的凸块5941,离合块593设置有供凸块5941卡入的凹槽5931。推板594无法绕紧固螺钉596转动,相对固定效果好。
工作过程:
需要开门时,先握住把手3,再将大拇指按在指纹模块34露出处,指纹信息录入正确时,驱动电机52工作而带动驱动轴53转动,驱动弹簧55进而沿驱动轴53轴向移动而推动离合板543朝向转动盘42移动,连接销45卡入连接柱461,接着下压转动把手3,转动盘42转动而带动连接件46转动,进而带动传动销轴47转动,完成开锁。
本具体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10)

1.一种智能锁外门把结构的转动换向机构,涉及面盖(1)和背板(2),所述面盖(1)外侧设置有把手(3),其特征在于:包括穿设于面盖(1)且与把手(3)连接的连接轴(41),所述连接轴(41)于面盖(1)内侧一端连接有转动盘(42),所述转动盘(42)背离面盖(1)的一侧连接有转动环(43),所述转动环(43)相对两侧均连接有连接座(44),所述连接座(44)和转动环(43)共同贯穿设有连接孔(7),所述连接孔(7)内设置有连接销(45),所述连接销(45)外侧套有限位环(451),两个所述连接座(44)相背一侧均设置有供限位环(451)卡入的限位槽(441),所述连接销(45)活动套接有限位套(442),所述连接座(44)设置有与限位套(442)过盈配合的容纳槽(443),所述限位环(451)和限位槽(441)底壁之间设置有伸出弹簧(444),所述转动环(43)处设置有用于供连接销(45)卡入的连接件(46),所述连接件(46)连接有传动销轴(4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锁外门把结构的转动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件(46)包括连接柱(461)、传动柱(463)以及连接于两者之间的卡盘(462),所述连接柱(461)位于转动环(43)内侧且设置有供连接销(45)卡入的卡孔,所述转动环(43)设置有供卡盘(462)卡入的卡槽(431),所述传动柱(463)设置有供传动销轴(47)卡入的传动槽(4631),所述背板(2)设置有供传动柱(463)穿过的传动孔(2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锁外门把结构的转动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卡盘(462)朝向卡槽(431)底壁的一侧连接有定位块(464),所述卡槽(431)底壁连接有两个用于限制定位块(464)转动的挡块(432),所述定位块(464)于两个挡块(432)之间的转动范围为180度,所述把手(3)上提反转时挡块(432)带动定位块(464)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锁外门把结构的转动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柱(463)背离卡盘(462)的侧面设置有指向槽(4632)。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锁外门把结构的转动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柱(463)和传动销轴(47)共同穿设有锁定件(48),所述锁定件(48)包括两个锁定条(481),两个所述锁定条(481)一端之间固定连接有连接环(482)、另一端相背弯折形成锁定钩(48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锁外门把结构的转动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盘(42)朝向面盖(1)的一侧连接有中心对称的转动块(421)和转动螺栓(422),所述面盖(1)内侧于转动块(421)和转动螺栓(422)相背一侧均连接有固定块(11),所述连接轴(41)套有复位扭簧(49),所述复位扭簧(49)包括螺旋部(491),所述螺旋部(491)两端均弯折形成紧贴于固定块(11)下侧的连接脚(49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锁外门把结构的转动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盖(1)内侧连接有位于连接轴(41)下侧的限位块(12)。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锁外门把结构的转动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块(421)位于连接轴(41)朝向把手(3)端部的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锁外门把结构的转动换向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螺栓(422)为内六角螺栓且头部朝向背板(2),所述背板(2)设置有两个分别正对转动块(421)和转动螺栓(422)的换向孔(22)。
10.一种智能锁外门把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面盖(1)和背板(2),所述面盖(1)外侧设置有把手(3),所述面盖(1)内侧设置有用于实现离合开锁的离合机构(5)、用于保护导线的导线保护机构(6)、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的转动换向机构(4)。
CN201822270450.9U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智能锁外门把结构及其转动换向机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761053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70450.9U CN209761053U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智能锁外门把结构及其转动换向机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70450.9U CN209761053U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智能锁外门把结构及其转动换向机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61053U true CN209761053U (zh) 2019-12-10

Family

ID=687482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70450.9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761053U (zh) 2018-12-29 2018-12-29 一种智能锁外门把结构及其转动换向机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61053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7700A (zh) * 2021-04-29 2021-06-29 中山市基信锁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智能锁的换向机构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7700A (zh) * 2021-04-29 2021-06-29 中山市基信锁芯有限公司 一种用于智能锁的换向机构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TWI606896B (zh) 扭力起子
US4671089A (en) Door latch and deadbolt assembly
CN209799577U (zh) 一种智能锁外门把结构及其离合机构
CN209761053U (zh) 一种智能锁外门把结构及其转动换向机构
AU1893495A (en) Closure device with a closure cylinder actings at the same time as a push handle for actuating lock members
CN209924599U (zh) 一种智能锁外门把结构及其导线保护机构
CN211396990U (zh) 电动锁体
CN106121389B (zh) 一种可调距离的插芯锁体
CN108894618B (zh) 一种电子锁锁体
CN210512856U (zh) 一种用于枪灯的快拆机构及快拆枪灯
CN111395880A (zh) 机械电子双控锁芯
CN216788073U (zh) 一种自动锁体的斜舌收回组件以及自动锁体
CN211173435U (zh) 一种锁具
CN210422182U (zh) 具有旋钮定位结构的锁具
CN215255265U (zh) 一种防盗旋钮开关装置及智能锁
CN205777913U (zh) 一种按钮式执手锁
CN108551020A (zh) 一种自动化输电设备
CN211736708U (zh) 一种机械锁头
CN209908141U (zh) 杠杆式防撬叶片锁
CN110077496B (zh) 一种用于限制车辆方向盘转向的电动龙头锁
CN201228481Y (zh) 一种旋式门锁
DK1229211T3 (da) Slagboltwirelinekonnektor
CN203441200U (zh) 密码锁
CN110043123A (zh) 过渡轴快装结构及所应用的锁具
CN209976194U (zh) 一种门锁防护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10

Termination date: 202012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