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47375U -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 Google Patents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47375U
CN209747375U CN201920920371.XU CN201920920371U CN209747375U CN 209747375 U CN209747375 U CN 209747375U CN 201920920371 U CN201920920371 U CN 201920920371U CN 209747375 U CN209747375 U CN 209747375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ase
arm
transfer switch
automatic transfer
breaker group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920371.X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章成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Tianwei 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AUDK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AUDK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AUDK ELECTRICAL APPLIANC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920371.X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47375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47375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47375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Driving Mechanisms And Operating Circuits Of Arc-Extinguishing High-Tension Switch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它包括底座、上盖、常用断路器组、备用断路器组和操作机构,操作机构包括转动布置于上盖上的手柄、转动并对称布置于底座上的操作架、固定设置于操作架上的动触片、分别连接于常用断路器组和备用断路器组上的静触片、转动布置于底座内的驱动杆、与驱动杆连接的电机、设置于驱动杆与操作架之间的拨杆以及设置于操作架与拨杆之间用于对操作架和拨杆进行复位的复位组件,两拨杆对称布置于驱动杆的两端且与驱动杆抵触,手柄深入底座内的一端与驱动杆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在于:提高转换开关切换时工作稳定性的作用,而且整体体积小。

Description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器开关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背景技术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顾名思义它是在用电突然断电时通过双电源切换开关,自动连接到备用的电源上,使我们的运作不至于停断,仍能继续运作。是由一个或几个转换开关电器和其它必需的电器组成,用于检测电源电路,并将一个或多个负载电路从一个电源自动转换到另一个电源的电器。最常见的是电梯、消防、监控上。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一般包括电机,电机的转轴驱动双断路器开关自动切换传动装置实现对断路器开关的转换,在转轴上还套设有用于手动驱动的手柄,一旦电机失效时可用手柄驱动开关转换工作;而双断路器开关自动切换传动装置用于控制两个断路器交替通、断,现有的双断路器开关自动切换传动装置它包括有固定板,固定板上设有电机,在电机的电机轴上套设有转动臂,转动臂两端分别铰接有拨动座,拨动座上设有供断路器开关放置的容置腔,电机驱动转动臂转动,实现两断路器的开关通、断切换;但是,这种结构中的转动臂与电机转轴之间容易产生打滑,而且电机转动较为吃力,容易造成因工作不稳定使断路器开关通断拨动不到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转动开关切换时工作稳定性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包括底座、上盖以及设置于底座与上盖之间的常用断路器组和备用断路器组,所述的常用断路器组与备用断路器组之间设置有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机构包括转动布置于上盖上的手柄、转动并对称布置于底座上的操作架、固定设置于操作架上的动触片、分别连接于常用断路器组和备用断路器组上的静触片、转动布置于底座内的驱动杆、与驱动杆连接用于控制驱动杆处于底座内的转动的电机、设置于驱动杆与操作架之间用于控制静触片与动触片接触/断开的拨杆以及设置于操作架与拨杆之间用于对操作架和拨杆进行复位的复位组件,两拨杆对称布置于驱动杆的两端且与驱动杆抵触,所述的手柄深入底座内的一端与驱动杆固定连接。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正常情况下,通过电机控制驱动杆处于底座内转动,实现常用断路器组和备用断路器组双电源切换的作用;当电机失效时,将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调节成手动模式,通过驱动手柄处于上盖上转动,使其驱动杆处于底座内转动,促使两拨杆处于底座上反向滑动,两操作架通过该侧的拨杆以及复位组件的作用处于底座上反向转动,使其中一方操作架上的动触片与静触片抵触,另一方操作架上的动触片与静触片断开,达到切换的作用;当需要再次切换时,通过反向转动手柄,使其驱动杆反向转动,实现对两操作架处于底座上再次反向转动的作用;通过驱动杆驱动两侧的拨杆处于底座上定向滑动,再通过复位组件对其进行切换后锁紧以及断开后复位,进而具有提高转换开关切换时工作稳定性以及联动时结构强度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复位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底座内的固定座、固定设置于固定座上的固定臂、一端转动布置于固定座上的锁扣、固定设置于操作架上的操作臂、设置于固定臂与锁扣之间的第一复位弹簧以及设置于操作臂与固定臂之间的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的拨杆上固定设置有凸块,所述的锁扣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凸块相配合的倒钩槽,所述的拨杆朝操作架的末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的操作臂远离与操作架连接的一端抵触于限位块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杆促使拨杆处于底座上滑动是时,通过限位块作用于操作臂上,促使操作架处于底座上转动,一侧的动触片与静触片接触,另一侧断开,动触片与静触片接触的一侧中,转动臂处于固定座上转动后,倒钩槽通过第一复位弹簧的作用卡接于凸块上,第二复位弹簧压缩,实现动触片与静触片稳定接触的目的,另一端反之,实现对常用断路器组和备用断路器组双电源切换的作用;当需要再次切换时,通过反向转动驱动杆,两拨片再次反向滑动,转动架处于底座上反向转动,实现常用断路器组和备用断路器组双电源再次切换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驱动杆的两末端均设置有弧形凸起,所述的锁扣固定连接有锥形臂,当驱动杆转动时,所述的弧形凸起抵触于锥形臂的锥形端面上并促使锁扣处于固定座上转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杆转动时,通过弧形凸起与锥形臂的其中一锥形端面抵触,使得锁扣处于固定座上向上转动,当弧形凸起与锥形臂的最低端抵触时,凸块处于倒钩槽的正下方,当弧形凸起与锥形壁的另一锥形端面抵触,通过第一复位弹簧的作用,促使锁扣处于固定座上向下转动,倒钩槽卡接于卡块上,实现对拨杆固定于底座上的作用,进而提高操作架固定于底座上,实现动触片与静触片之间的固定连接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固定臂和锁扣上均固定设置有定位柱,所述的第一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套设接于两定位柱外。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一复位弹簧的两端均套接于定位柱外,提高第一复位弹簧产生形变时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固定臂与锁扣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操作臂上设置有固定柱,所述的固定臂的端面上开设有弹簧孔,所述的第二复位弹簧的一端套接于固定柱上,另一端安装于弹簧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第二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设置于固定柱与弹簧孔之间,提高第二复位弹簧产生形变时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固定臂与操作臂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拨杆垂直固定连接有延伸块,所述的驱动杆的末端开设有缺槽,所述的缺槽滑动卡接于延伸块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缺槽滑动卡接于延伸块上,提高驱动杆驱动拨杆处于底座上滑动时,驱动杆与拨杆之间的操作稳定性,进而提高转换开关切换时工作稳定性的作用。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拨杆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的底座的内底面上固定设置有导向轨,所述的导向轨的长度方向沿操作架方向设置,所述的拨杆通过导向槽滑动布置于导向轨上。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驱动杆驱动拨杆处于底座上滑动时,拨杆通过导向槽滑动于导向轨上,使其拨杆定向朝操作架方向往复运动,提高驱动杆对两拨杆控制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驱动杆上固定设置有转动柱,所述的底座的内底面上开设有转动安装孔,所述的转动柱上转动布置于转动安装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转动柱处于转动安装孔内转动,提高驱动杆处于底座上转动的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手柄设置于底座内的部分设置为中空状的圆柱体,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基座,所述的电机固定安装于基座上,且布置于手柄的圆柱体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电机安装于手柄的圆柱体内,提高底座内各部件之间的安装合理性,同时达到减少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体积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的底座的外底壁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的底座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与安装槽垂直并相通连接的滑槽,所述的滑槽内滑动设置有安装扣,所述的安装槽远离滑槽的槽壁上固定设置有固定卡块,所述的固定卡块、安装扣与安装槽之间形成一用于将底座限位安装于载体上的安装腔。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安装腔滑动于相应的安装导轨,再通过安装扣与固定卡块配合,实现对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滑动后再卡接固定的作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上盖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底座与上盖的爆炸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除去上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底座与操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操作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操作结构局部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拨杆轴线方向的剖视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操作结构中复位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底座方向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包括底座 1、上盖2以及设置于底座1与上盖2之间的常用断路器组和备用断路器组,所述的常用断路器组与备用断路器组之间设置有操作机构3,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操作机构3包括转动布置于上盖2上的手柄31、转动并对称布置于底座1上的操作架32、固定设置于操作架32上的动触片33、分别连接于常用断路器组和备用断路器组上的静触片34、转动布置于底座1内的驱动杆 35、与驱动杆35连接用于控制驱动杆35处于底座1内的转动的电机36、设置于驱动杆35与操作架32之间用于控制静触片34与动触片33接触/断开的拨杆 37以及设置于操作架32与拨杆37之间用于对操作架32和拨杆37进行复位的复位组件38,两拨杆37对称布置于驱动杆35的两端且与驱动杆35抵触,所述的手柄31深入底座1内的一端与驱动杆35固定连接。其中,所述底座的侧壁设置有散热孔,设置了散热孔起到散热作用,进而避免了部件加快老化的可能。
其中,本实用新型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处于通电状态时是先零后火,断电状态时是先火后零,进而提高安全性。
如图4和图5所示,两复位组件38对称布置于驱动杆35的两侧,实现对两侧操作架32上的动触片33与常用断路器组或备用断路器组上的静触片34接触/断开时复位稳定的作用,在此对其一进行介绍。如图6和图7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复位组件38包括固定设置于底座1内的固定座 381、固定设置于固定座381上的固定臂382、一端转动布置于固定座381上的锁扣383、固定设置于操作架32上的操作臂384、设置于固定臂382与锁扣383 之间的第一复位弹簧385以及设置于操作臂384与固定臂382之间的第二复位弹簧386,所述的拨杆37上固定设置有凸块371,所述的锁扣383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凸块371相配合的倒钩槽387,所述的拨杆37朝操作架32的末端设置有限位块372,所述的操作臂384远离与操作架32连接的一端抵触于限位块372 上。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驱动杆35促使拨杆37处于底座1上滑动时,通过限位块372作用于操作臂384上,促使操作架32处于底座1上转动,一侧的动触片33与静触片34接触,另一侧断开,动触片33与静触片34接触的一侧中,锁扣383处于固定座381上转动后,倒钩槽387通过第一复位弹簧385 的作用卡接于凸块371上,第二复位弹簧386压缩,实现动触片33与静触片34 稳定接触的目的,另一端反之,实现对常用断路器组和备用断路器组双电源切换的作用;当需要再次切换时,通过反向转动驱动杆35,两拨片再次反向滑动,转动架处于底座1上反向转动,实现常用断路器组和备用断路器组双电源再次切换的作用。
如图6和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驱动杆35的两末端均设置有弧形凸起353,所述的锁扣383固定连接有锥形臂388,当驱动杆 35转动时,所述的弧形凸起353抵触于锥形臂388的锥形端面上并促使锁扣383 处于固定座381上转动,实现倒钩槽387卡接/打开于凸块371上的目的。
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固定臂382和锁扣383上均固定设置有定位柱3821,所述的第一复位弹簧385的两端分别套设接于两定位柱3821外。通过将第一复位弹簧385的两端均套接于定位柱3821 外,提高第一复位弹簧385产生形变时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固定臂382与锁扣 383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如图7和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操作臂384上设置有固定柱3841,所述的固定臂382的端面上开设有弹簧孔3822,所述的第二复位弹簧386的一端套接于固定柱3841上,另一端安装于弹簧孔3822内。通过将第二复位弹簧386的两端分别设置于固定柱3841与弹簧孔3822之间,提高第二复位弹簧386产生形变时的稳定性,进而提高固定臂382与操作臂384 之间的连接稳定性。
如图4和图8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两拨杆37与底座1接触的底面上开设有导向槽373,所述的底座1的内底面上固定设置有导向轨13,所述的导向轨13的长度方向沿操作架32方向设置,两拨杆37分别通过导向槽 373滑动布置于导向轨13上,实现拨杆37处于底座1上定向滑动的作用。
如图4和图6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驱动杆35的中端下底面上固定设置有转动柱351,所述的底座1的内底面上开设有转动安装孔 12,所述的转动柱351上转动布置于转动安装孔12内;两拨杆37对称布置于驱动杆35的两端,两拨杆37远离与操作架32连接的一端均垂直固定连接有延伸块321,所述的驱动杆35的末端开设有缺槽352,两缺槽352滑动卡接于两侧的延伸块321上,实现对两侧拨杆37稳定拨动的作用。
如图4和图5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手柄31设置于底座1 内的部分设置为中空状的圆柱体,所述的底座1的内底部固定设置有基座11,所述的电机36固定安装于基座11上,且电机36以竖直状态布置于手柄31的圆柱体内,同时,手柄31深入于底座1内的末端与驱动杆35固定插接。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电机36安装于手柄31的圆柱体内,提高底座1内各部件之间的安装合理性,同时达到减少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体积的目的。
如图9所示,在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中,所述的底座1的外底壁上开设有安装槽14,所述的底座1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与安装槽14垂直并相通连接的滑槽15,所述的滑槽15内滑动设置有安装扣16,所述的安装槽14远离滑槽15 的槽壁上固定设置有固定卡块17,所述的固定卡块17、安装扣16与安装槽14 之间形成一用于将底座1限位安装于载体上的安装腔。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将安装腔滑动于相应的安装导轨,再通过安装扣16与固定卡块17配合,实现对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滑动后再卡接固定的作用,便于将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安装于相应的载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正常情况下,通过电机36控制驱动杆35处于底座1内转动,实现常用断路器组和备用断路器组双电源切换的作用;当电机36 失效时,将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调节成手动模式,通过驱动手柄31处于上盖2 上转动,使其驱动杆35处于底座1内转动,促使两拨杆37处于底座1上反向滑动,两操作架32通过该侧的拨杆37以及复位组件38的作用处于底座1上反向转动,使其中一方操作架32上的动触片33与静触片34抵触,另一方操作架 32上的动触片33与静触片34断开,达到切换的作用;当需要再次切换时,通过反向转动手柄31,使其驱动杆35反向转动,实现对两操作架32处于底座1 上再次反向转动的作用;通过驱动杆35驱动两侧的拨杆37处于底座1上定向滑动,再通过复位组件38对其进行切换后锁紧以及断开后复位,进而具有提高转换开关切换时工作稳定性以及联动时结构强度的作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实用新型,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包括底座、上盖以及设置于底座与上盖之间的常用断路器组和备用断路器组,所述的常用断路器组与备用断路器组之间设置有操作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机构包括转动布置于上盖上的手柄、转动并对称布置于底座上的操作架、固定设置于操作架上的动触片、分别连接于常用断路器组和备用断路器组上的静触片、转动布置于底座内的驱动杆、与驱动杆连接用于控制驱动杆处于底座内的转动的电机、设置于驱动杆与操作架之间用于控制静触片与动触片接触/断开的拨杆以及设置于操作架与拨杆之间用于对操作架和拨杆进行复位的复位组件,两拨杆对称布置于驱动杆的两端且与驱动杆抵触,所述的手柄深入底座内的一端与驱动杆固定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复位组件包括固定设置于底座内的固定座、固定设置于固定座上的固定臂、一端转动布置于固定座上的锁扣、固定设置于操作架上的操作臂、设置于固定臂与锁扣之间的第一复位弹簧以及设置于操作臂与固定臂之间的第二复位弹簧,所述的拨杆上固定设置有凸块,所述的锁扣的另一端设置有与凸块相配合的倒钩槽,所述的拨杆朝操作架的末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的操作臂远离与操作架连接的一端抵触于限位块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杆的两末端均设置有弧形凸起,所述的锁扣固定连接有锥形臂,当驱动杆转动时,所述的弧形凸起抵触于锥形臂的锥形端面上并促使锁扣处于固定座上转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臂和锁扣上均固定设置有定位柱,所述的第一复位弹簧的两端分别套设接于两定位柱外。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操作臂上设置有固定柱,所述的固定臂的端面上开设有弹簧孔,所述的第二复位弹簧的一端套接于固定柱上,另一端安装于弹簧孔内。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拨杆垂直固定连接有延伸块,所述的驱动杆的末端开设有缺槽,所述的缺槽滑动卡接于延伸块上。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意一项所述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拨杆上开设有导向槽,所述的底座的内底面上固定设置有导向轨,所述的导向轨的长度方向沿操作架方向设置,所述的拨杆通过导向槽滑动布置于导向轨上。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驱动杆上固定设置有转动柱,所述的底座的内底面上开设有转动安装孔,所述的转动柱上转动布置于转动安装孔内。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手柄设置于底座内的部分设置为中空状的圆柱体,所述的底座上设置有基座,所述的电机固定安装于基座上,且布置于手柄的圆柱体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座的外底壁上开设有安装槽,所述的底座的外侧壁上开设有与安装槽垂直并相通连接的滑槽,所述的滑槽内滑动设置有安装扣,所述的安装槽远离滑槽的槽壁上固定设置有固定卡块,所述的固定卡块、安装扣与安装槽之间形成一用于将底座限位安装于载体上的安装腔。
CN201920920371.XU 2019-06-19 2019-06-19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Active CN209747375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20371.XU CN209747375U (zh) 2019-06-19 2019-06-19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920371.XU CN209747375U (zh) 2019-06-19 2019-06-19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47375U true CN209747375U (zh) 2019-12-06

Family

ID=6872391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920371.XU Active CN209747375U (zh) 2019-06-19 2019-06-19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47375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9940A (zh) * 2019-06-19 2019-08-30 浙江奥德克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189940A (zh) * 2019-06-19 2019-08-30 浙江奥德克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ITMI950178A1 (it) Serratura di apparecchio elettrico con meccanismo di bloccaggio
CN209747375U (zh) 双电源自动转换开关
CN101393804B (zh) 电触点的断开闭合的控制装置及包括该装置的电气设备
CN211173483U (zh) 电子挂锁
CN102832060B (zh) 转换开关的联锁装置
WO2022089095A1 (zh) 旋转开关的操作装置及旋转开关
CN202210497U (zh) 断路器用锁定及解锁机构
US11450494B2 (en) Handle of manual operation mechanism of circuit breaker
CN209962913U (zh) 一种可挂锁的双电源转换开关
CN210073694U (zh) 一种旋转隔离开关的操作机构
CN107622883B (zh) 一种直流隔离开关
WO2022126335A1 (en) Adjustment mechanism for circuit breaker and corresponding circuit breaker
CN201663066U (zh) 一种用于双电源转换开关中的分合闸拨板
CN204728817U (zh) 一种新型手柄换向机构
CN110752127B (zh) 一种断路器用内部线路固定结构
CN201038091Y (zh) 断路器合闸自锁保护机构
CN209863539U (zh) 一种新型破壁机电路系统结构
CN220796580U (zh) 一种断路器
CN219329203U (zh) 一种断路器的位置锁定装置
CN214012811U (zh) 操作机构及隔离开关
CN220400519U (zh) 一种塑壳断路器电动操作机构
CN110571082B (zh) 一种开关装置
CN218333594U (zh) 高压真空断路器的永磁操作机构
CN212084937U (zh) 一种断路器用限制合闸装置
CN207441611U (zh) 一种塑壳断路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610

Address after: 325000 No. 30 Tengfei Road, Liushi Town, Wenzhou City, Zhejiang, Yueqing

Patentee after: Zhejiang Tianwei Electr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325600 Tengfei Road, Liushi Town, Yueqing, Wenzhou, Zhejiang 30

Patentee before: ZHEJIANG AUDK ELECTRICAL APPLIANC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