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41972U - 一种兼有放水功能的分层取水闸门井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兼有放水功能的分层取水闸门井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41972U
CN209741972U CN201920151098.9U CN201920151098U CN209741972U CN 209741972 U CN209741972 U CN 209741972U CN 201920151098 U CN201920151098 U CN 201920151098U CN 209741972 U CN209741972 U CN 2097419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gate
shaft
layered
water intak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51098.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松堂
邢精连
秦邦民
李大亮
周智慧
周健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anjing Water Conservancy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anjing Water Conservancy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anjing Water Conservancy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filed Critical Nanjing Water Conservancy Planning And Design Institut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51098.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419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419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419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ATECHNOLOGIES FOR ADAPTATION TO CLIMATE CHANGE
    • Y02A20/00Water conservation; Efficient water supply; Efficient water use

Landscapes

  • Barra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兼有放水功能的分层取水闸门井结构,包括设置在坝肩处的闸门竖井,所述闸门竖井内相互平行的设置有取水竖井和放水竖井,其中,取水竖井闸门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沿竖井高度从下往上依次呈阶梯状设有可分层取水的多个取水闸门,后部分为共用输水空腔,通过不同取水闸门取水后,水流进入共用输水空腔与坝下涵洞相连;所有取水闸门的启闭机布置在上部启闭机房同一高程内;放水竖井内设放水闸门与检修闸门各一套,放水竖井的井底顶高程与水库死水位高程相同。

Description

一种兼有放水功能的分层取水闸门井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兼有放水功能的分层取水闸门井结构,属于工程供水与排水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水源地建设对于提高供水水质、保障供水质量、保障城市用水的重要举措,许多城市将附近的中小型水库作为城市水源地。但目前大多中小型水库均没有考虑供水功能,通常只设置放水低涵,保障坝后灌溉和水库放空的要求。近几年,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其中一项重要的加固内容是放水涵的加固改造。由于功能的要求,放水涵低高程通常设置在死水位附近,而取水涵由于分层取水在不同高程设置,因此常将取水涵与放水涵分开布置方案,此方案的缺点是:
(1)基础开挖量大,工程投资成倍增加;
(2)坝下穿堤建筑物多,不利于坝体安全运行;
(3)后期运行管理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工程投资低、管理方便的取放水闸门井结构,以克服目前技术上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兼有放水功能的分层取水闸门井结构,包括设置在坝肩处的闸门竖井,所述闸门竖井内相互平行的设置有取水竖井和放水竖井,其中,
取水竖井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沿竖井高度从下往上依次呈阶梯状设有可分层取水的多个取水闸门,后部分为共用输水空腔,通过不同取水闸门取水后,水流进入共用输水空腔与坝下涵洞相连;所有取水闸门的启闭机布置在上部启闭机房同一高程内;
放水竖井内设放水闸门与检修闸门各一套,放水竖井的井底顶高程与水库死水位高程相同。
所述取水闸门包括4个,分别是位于河面死水位的第一取水闸门、位于河面死水位与正常蓄水位之间的第二取水闸门、位于正常蓄水位以上的第三取水闸门、以及位于第三取水闸门之上的第四取水闸门。
所述共用输水空腔与坝下涵洞之间设有总控制闸门。
所述闸门竖井位于所述总控制闸门后部的井壁内设有排气孔。
所述取水竖井的进口位置设拦污格栅,通过设置在启闭机平台上部的电动葫芦进行操作。
所述拦污栅从所述取水竖井的进口底部一直通到顶部。
位于取水竖井后部的所述共用输水空腔内设置用于检修总控制闸门的进入孔。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一种兼有放水功能的分层取水闸门井结构改变传统的放水、取水分开布置方式,将取水竖井和放水竖井放在同一个闸门竖井内,节省工程投资,较传统的分开布置土石方开挖量减少50%左右,混凝土方量减少30%左右,同时减少对外电力电缆管线铺设及其它零碎工程量。
(2) 减少穿堤、穿坝建筑物数量,降低堤坝渗流破坏,利于堤坝安全运行。
(3)控制闸门设置在同一竖井内,上部启闭设施布置在同一启闭机房内,布置紧凑,操作方便,便于日后运管理,减少运行费用。
(4)进口侧设置拦污格栅并兼做检修门槽,取水闸门井后设总控闸门,后部空腔设下人措施,满足各闸门及堤坝下涵洞检修要求。
(5)适应性广,适应于水库、河道等取水放水要求,只需根据水位要求对取水数量和高程进行适应调整 。
附图说明
图1为闸门竖井纵剖面结构示意图;
其中:Ⅰ、沉砂池段,Ⅱ、闸门井段,Ⅲ、坝下涵洞段,Ⅳ、坝体;
图2为闸门竖井俯视图;
其中,8、闸门井启闭机平台;9、取水涵轴线;10、放水涵轴线;
图3为取水竖井纵剖面图;
其中,2、第二取水闸门;4、第四取水闸门;11、栏污格栅;12、人梯;13、电动葫芦;14、启闭机室;15、格栅盖板;
图4为取水竖井纵剖面图;
16、排气孔;
图5为放水竖井纵剖面图;
其中,6、放水涵检修闸门;7、放水涵工作闸门;
图6为第一取水闸门的横剖面图;
其中,17、栏污格栅槽;18、共用输水空腔;
图7为第二取水闸门的横剖面图;
其中,1、第一取水闸门;
图8为第三取水闸门的横剖面图;
其中,3、第三取水闸门;
图9为第四取水闸门的横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图9所示,闸门竖井根据坝后灌溉和取水需要,宜设置在坝肩位置,宜布置在基础较好天然地基上。
闸门竖井前部与沉砂池相连,后部接坝下输水涵洞。
放水竖井内沿水流方向设工作闸门与检修闸门各一套。
启闭机布置在闸门顶部的启闭机房内。
取水竖井布置另一侧,取水竖井进口位置设拦污格栅,通过设置在启闭机平台上部的电动葫芦进行操作。取水竖井分两部分设置,前部分设置取水闸门,后部分为空用输水空腔。
第一取水闸门与第三取水闸门布置在同一框内,高程上错开布置,错开距离满足闸门正常操作距离即可。根据水库水位和水质情况分别开启第一或第三闸门实现分层取水。
第二取水闸门与第四取水闸门布置在另一框内,高程上错开布置。其中第一取水闸门与第二取水闸门、第三取水闸门与第四闸门并列布置,以节省空间与投资。根据水库水位和水质情况分别开启第二或第四闸门实现分层取水。
水流通过取水闸门后进入后部空腔,通过总控制闸门进入坝下输水涵洞。后部空腔设置进入孔,用于检修总控制闸门,总控制闸门后部设排气孔。
水流通过总控制5号闸门后进入后部空腔进入坝下输水涵洞。
为满足运行管理要求,在后部空腔增设总控制闸门一套。
以上实施例仅为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思想,不能为此限定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实用新型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内。

Claims (7)

1.一种兼有放水功能的分层取水闸门井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在坝肩处的闸门竖井,所述闸门竖井内相互平行的设置有取水竖井和放水竖井,其中,
取水竖井闸门分前、后两部分,前部分沿竖井高度从下往上依次呈阶梯状设有可分层取水的多个取水闸门,后部分为共用输水空腔,通过不同取水闸门取水后,水流进入共用输水空腔与坝下涵洞相连;所有取水闸门的启闭机布置在上部启闭机房同一高程内;
放水竖井内设放水闸门与检修闸门各一套,放水竖井的井底顶高程与水库死水位高程相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有放水功能的分层取水闸门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闸门包括4个,分别是位于河面死水位的第一取水闸门、位于河面死水位与正常蓄水位之间的第二取水闸门、位于正常蓄水位以上的第三取水闸门、以及位于第三取水闸门之上的第四取水闸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有放水功能的分层取水闸门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共用输水空腔与坝下涵洞之间设有总控制闸门。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兼有放水功能的分层取水闸门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闸门竖井位于所述总控制闸门后部的井壁内设有排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有放水功能的分层取水闸门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取水竖井的进口位置设拦污格栅,通过设置在启闭机平台上部的电动葫芦进行操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兼有放水功能的分层取水闸门井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拦污格栅从所述取水竖井的进口底部一直通到顶部。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兼有放水功能的分层取水闸门井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取水竖井后部的所述共用输水空腔内设置用于检修总控制闸门的进入孔。
CN201920151098.9U 2019-01-29 2019-01-29 一种兼有放水功能的分层取水闸门井结构 Active CN2097419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51098.9U CN209741972U (zh) 2019-01-29 2019-01-29 一种兼有放水功能的分层取水闸门井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51098.9U CN209741972U (zh) 2019-01-29 2019-01-29 一种兼有放水功能的分层取水闸门井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41972U true CN209741972U (zh) 2019-12-06

Family

ID=687076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51098.9U Active CN209741972U (zh) 2019-01-29 2019-01-29 一种兼有放水功能的分层取水闸门井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419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631396B (zh) 叠套式取水闸门
CN213571838U (zh) 引水建筑物的多层取水口塔架结构
CN209741972U (zh) 一种兼有放水功能的分层取水闸门井结构
CN207582409U (zh) 一种可实现交叉河道换排水的泵站结构
CN117513255A (zh) 一种水利水电工程用泄洪设备
CN102953359B (zh) 高效节水现浇排灌暗渠施工方法
CN109763552A (zh) 一种基础暗敷重力式排水再生利用系统及其施工方法
CN105369779B (zh) 防洪闸与排涝泵站一体结构
CN215105054U (zh) 一种基于防洪堤坝的加固结构
CN210712774U (zh) 一种滚水坝内置沉沙池的新型结构
CN209277121U (zh) 泵闸双层排水结构
CN205503182U (zh) 一种设有斜井的富水隧道内两侧水沟间分流系统
CN205205789U (zh) 防洪闸与排涝泵站一体结构
CN209277122U (zh) 泵闸结合排水结构
CN213538900U (zh) 一种用于钢坝的清淤排沙装置
CN213014130U (zh) 一种应用于排涝泵站前池清淤的组合装置
CN210857472U (zh) 一种地埋式分散调蓄池系统
CN210482455U (zh) 一种泵站引水和排水相结合的立交涵闸
CN112982319A (zh) 一种采用坝基涵洞进行导流、放空兼取水的结构及方法
CN210216332U (zh) 峡谷区水电工程导流洞全洞段检修用挡水坝结构
CN207048004U (zh)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系统的粗格栅沉井
CN206110310U (zh) 地埋式一体化智能污水提升泵站
CN214219826U (zh) 一种水库分层取水结构
CN211973590U (zh) 一种水利水电地基处理用防渗结构
CN211256853U (zh) 一种水利工程用护坡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