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40808U - 厌氧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厌氧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209740808U CN209740808U CN201920326485.1U CN201920326485U CN209740808U CN 209740808 U CN209740808 U CN 209740808U CN 201920326485 U CN201920326485 U CN 201920326485U CN 209740808 U CN209740808 U CN 209740808U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ater distribution
- sludge
- pipe
- area
- perforated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 239000010865 sewage Substances 0.000 title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35
-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water Substances O XLYOFNOQVPJJNP-UHFFFAOYSA-N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66
- 239000010802 sludge Substance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107
- 238000001914 filt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abstract description 28
- 239000000945 fill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7
- 238000011001 backwashing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8
- 230000008878 coupling Effect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10168 coupl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859 coupling reac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4
- 238000005273 aeration Method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9000000835 fiber Substances 0.000 claims description 3
- 238000007599 discharging Methods 0.000 abstract description 5
- 230000000630 rising effect Effects 0.000 abstract 1
- 230000000694 effects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5
- 230000001174 ascending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4
- 238000000034 method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00725 suspension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4
- 239000010842 industrial wastewater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239000007787 solid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3
-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Atomic nitrogen Chemical compound N#N IJGRMHOSHXDMSA-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2
- 229910000831 Stee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1010 flushing procedure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14759 maintenance of lo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8000012986 modific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4048 modification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0000002093 peripheral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2
- 239000010959 steel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2
-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Phosphorus Chemical compound [P] OAICVXFJPJFONN-UHFFFAOYSA-N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7547 de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5516 engineering process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01385 heavy metal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44000005700 microbiome Specie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757 nitrogen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1100000252 nontoxic Toxicity 0.000 description 1
- 230000003000 nontoxic effect Effect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12856 packing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 229910052698 phosphorus Inorganic materials 0.000 description 1
- 239000011574 phosphorus Substances 0.000 description 1
- 238000001556 precipitation Methods 0.000 description 1
Landscapes
- 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ste Water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厌氧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池体、设置在池体底部的布水排泥区、设置在池体中部的生物处理区和设置在池体上部的出水区,布水排泥区沿水平方向间隔分布有多个布水平台,相邻布水平台之间形成泥斗,布水平台上设置有穿孔布水管道,泥斗内设置有穿孔排泥管道;生物处理区包括下部的高浓度污泥处理区和上部的生物过滤处理区,出水区沿池体四周设置有出水堰。本实用新型,进水通过底部布水管路,实现整个断面的均匀布水,保持一定的上升流速;在污泥处理区,形成较高的污泥浓度,在生物过滤处理区,截流污泥,起生物处理和过滤作用;在上部出水区,通过出水堰均匀出水,底部排水方向与出水堰之间的水流形成辐流,避免出现死区。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厌氧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在污水处理中广泛的应用,生物处理主要用于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提高污水的可生化性和进行生物脱氮除磷。污水处理主要分为厌氧生物处理、缺氧生物处理和好氧生物处理。厌氧生物处理,通常作为好氧生物处理的前处理,广泛的用于市政污水处理和工业废水,特别是高浓度、难降解工业废水领域。
厌氧生物滤池内部填充固体填料,厌氧微生物部分附着生长在填料上,形成厌氧生物膜,另一部分活性污泥在填料空隙间处于悬浮状态。厌氧滤池生物固体浓度高,可以承担较高的有机负荷;生物固体停留时间长,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启动时间短,停止运行后再启动比较容易;不需污泥回流;运行管理方便。但厌氧生物滤池的缺点是在污水悬浮物较多时容易发生堵塞和短路、形成死区,污泥排泥困难等而影响正常运行。
发明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厌氧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避免出现死区,便于排除无机和低活性污泥,通过高浓度污泥处理区,提高厌氧处理能力,通过污泥截流区,截流污泥,保障出水中少量的污泥流出系统,使整个厌氧处理区形成独立的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厌氧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池体、设置在池体底部的布水排泥区、设置在池体中部的生物处理区和设置在池体上部的出水区。所述布水排泥区沿水平方向间隔分布有多个布水平台,所述布水平台高出池体底部,相邻布水平台之间形成泥斗,所述布水平台上设置有穿孔布水管,所述泥斗内设置有穿孔排泥管;所述生物处理区包括下部的高浓度污泥处理区和上部的生物过滤处理区;所述出水区沿池体四周设置有出水堰。
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时,进水通过底部穿孔布水管,实现整个断面的均匀布水;保持一定的上升流速,使活性污泥保持悬浮状态;在高浓度污泥处理区,形成较高的污泥浓度,提高生物处理效果;在生物过滤处理区,截流污泥,起生物处理和过滤作用,使整个水池形成独立的污泥系统;在上部出水区,通过出水堰均匀出水,底部排水方向与出水堰之间的水流形成辐流,避免出现死区。
可选地,所述穿孔布水管和穿孔排泥管的开孔方向均为倾斜向下,与竖直方向呈30°-60°夹角;且所述穿孔布水管的布水方向从管内斜向下30°-60°方向向管外布水,穿孔排泥管从管外斜向上30°-60°方向向管内排泥。
可选地,所述厌氧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生物过滤区底部或高浓度污泥处理区底部的反冲洗空气管,所述反冲洗空气管采用微孔曝气管。
可选地,所述厌氧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布水总管和排泥总管,所述穿孔布水管连接至布水总管,所述穿孔排泥管连接至排泥总管,所述反冲洗空气管连接至供气主管。
可选地,相邻穿孔布水管的设置间距为1.0m~1.5m,相邻穿孔排泥管的设置间距为1.0m~1.5m,反冲洗空气管的设置间距为0.5~1.0m。
可选地,所述穿孔布水管设置在布水平台顶部,穿孔排泥管设置在泥斗底部;所述穿孔布水管与穿孔排泥管平行设置,穿孔排泥管的排泥方向与穿孔布水管的布水方向相反。
可选地,所述高浓度高浓度污泥处理区安装有组合式填料,所述生物处理过滤区安装有纤维束填料。
可选地,所述池体内纵向布置有上层填料支架、中层填料支架和下层填料支架,所述上层填料支架与中层填料支架之间形成所述生物处理过滤区,所述中层填料支架与下层填料支架之间形成所述高浓度污泥处理区。
可选地,所述布水平台顶部宽度0.3m~0.6m,所述泥斗底部宽度0.3m~0.6m,所述泥斗深度0.5m~0.8m。
如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时,进水通过底部布水管路,实现整个断面的均匀布水;保持一定的上升流速,使活性污泥处于悬浮状态;在高浓度污泥处理区,形成较高的污泥浓度,提高处理能力;在生物过滤处理区,截流污泥,起生物处理和过滤作用;在上部出水区,通过出水堰均匀出水,底部排水方向与出水堰之间的水流形成辐流,避免出现死区。通过布水管道进行布水和排泥管道进行排泥,使系统均匀布水,避免出现死角影响生化系统处理效果,同时可使泥斗中的污泥排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面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布水集泥区的平面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布水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布水支管的截面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布水和排泥方向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下层填料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中层填料支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反冲洗空气管的布置示意图。
零件标号说明
1-池体;21-高浓度污泥处理区;22-生物过滤处理区;3-布水平台;4-泥斗;5-布水总管;6-布水管道;7-排泥总管;8-排泥管道;9-出水堰;10-布水穿孔;11-上层填料支架;11a-横梁;11b-支架;12-中层填料支架;12a-安装梁;12b-支架;13-下层填料支架;14-反冲洗空气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由特定的具体实施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熟悉此技术的人士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及功效。
实施例
如图1至图5所示,一种厌氧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包括池体1、设置在池体1底部的布水集泥区、设置在池体中部的生物处理区和设置在池体上部的出水区,所述布水集泥区沿水平方向间隔分布有多个布水平台3,布水平台3高出池体1底部,相邻布水平台3之间形成泥斗4,布水平台3上设置有布水管道6(即穿孔布水管),泥斗4内设置有排泥管道8(即穿孔排泥管)。所述生物处理区包括高浓度污泥处理区21和位于高浓度污泥处理区21上方的生物过滤处理区22;出水区沿池体四周边沿设置有出水堰9a,采用四周出水堰9a出水的方式,池体较大时,可在中间均匀增加出水堰9b。其中,高浓度污泥处理区表示污泥浓度≥20000mg/L。
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时,进水通过底部布水管道6,实现整个断面的均匀布水,保持一定的上升流速,使活性污泥处于悬浮状态;在高浓度污泥处理区21,形成较高的污泥浓度,在生物过滤处理区22,截流污泥,起生物处理和过滤作用;在上部出水区,通过出水堰均匀出水,底部排水(布水)方向与出水堰之间的水流形成辐流,避免出现死区。
其中,沿布水平台3的间隔分布方向,靠近池体1侧壁的的布水平台3(即最边上的两个布水平台3)与池体1侧壁之间形成泥斗4,该泥斗4内也设置有排泥管道8。
在池体1底部布置布水平台3和泥斗4,并设置布水管道6进行布水和排泥管道8进行排泥,使系统均匀布水,避免出现死角影响生化系统处理效果,同时可使泥斗4中的污泥排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布水平台3的截面呈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泥斗4的至少一个侧壁为倾斜面,使得泥斗4的宽度从上至下逐渐变窄,并通过倾斜面向泥斗4内集泥。
为达到更好的集泥效果,所述布水平台3截面为等腰梯形结构,泥斗4两侧壁为斜坡,泥斗4形成上宽下窄的梯形结构。其中布水平台3和泥斗4可通过在池体1底部进行混凝土二次浇注的方式形成。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厌氧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布水总管5和排泥总管7,所有的布水管道6连接至布水总管5,所有的排泥管道8连接至排泥总管7。
所述布水管道6设置在布水平台3顶部,并沿布水平台3的长度方向布置,布水管道6侧壁上开设有多个布水穿孔10,布水穿孔10沿布水管道6长度方向间隔分布。在布水管道6设置布水穿孔保证整个断面的均匀布水。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生物过滤区底部或高浓度污泥处理区底部布置反冲洗空气管14,;通过定期对生物过滤区进行反冲洗,保持滤池的正常运行。所述的反冲洗空气管15采用微孔曝气管,反冲洗强度8~15L/(m2.s)。如图1和图9所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泥管道8设置在泥斗4底部,排泥管道8侧壁上设置有多个排泥穿孔,排泥穿孔沿排泥管道8长度方向间隔分布,以使得泥斗4中的污泥均匀排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泥管道8与布水管道6平行设置,且布水管道6的进水方向与排泥管道8的排泥方向相反,如图2中所示,箭头A处显示为布水方向,箭头B处显示为排泥方向,箭头C处显示为泥斗4斜坡集泥方向。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布水穿孔10和排泥穿孔的开孔方向为倾斜向下,与竖直方向呈30°-60°夹角,例如45°夹角;以布水管道6为例,布水穿孔10沿布水管道6长度方向间隔分布,相邻两个布水穿孔10的其中一个向左倾斜45°,另一个向右倾斜45°,相邻两个布水穿孔10在周向位置上错开,并在长度方向间隔。如图3和图4所示,图3为图4仰视后转过90°的示意图。
且所述布水管道6的布水方向从管内斜向下30°-60°方向从管内向管外水池布水,排泥管道8从管外泥斗斜向上30°-60°方向向管内排泥。图5中箭头D所示为布水穿孔10布水的方向,箭头E所示为排泥穿孔排泥的方向。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池体1较大时,可在池体1出水区的中间设置有出水堰9b,如图1和图8所示。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池体内纵向布置有上层填料支架11、中层填料支架12和下层填料支架13,上层填料支架11布置间距100mm,中层填料支架12布置间距100mm,上层填料支架11与中层填料支架12之间安装纤维束填料,填料规格Φ100,形成填料密度较大的生物处理过滤区。所述下层填料支架13安装间距200mm,中层填料支架12与下层填料支架13之间安装组合式填料,填料的安装密度较小,形成大量的空隙,填料上形成生物膜,空隙中间填充活性污泥形成高浓度污泥区21,高浓度污泥处理区21如图6所示,下层填料支架11包括横梁11a以及设置在横梁11a上的支架11b;支架11b可采用螺纹钢筋,与横梁11a焊接。如图7所示,中层填料支架12和上层填料支架13相同,包括安装梁12a以及固定在安装梁12a上的支架12b,支架12b可采用螺纹钢筋。下层填料支架11中支架11b的间距200mm,中层填料支架12和上层填料支架13的中支架12b的间距100mm。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布水平台顶部宽度0.3m~0.6m,所述泥斗底部宽度0.3m~0.6m,所述泥斗深度0.5m~0.8m。
在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厌氧生物滤池池体总高度宜≥6.0m,其中底部布水排泥区0.6m~1.0m;高浓度高浓度污泥处理区:2.0m~3.0m;生物过滤区:2.0m~3.0m;上部出水区0.6m~1.0m;超高≥0.3m。
所述的厌氧生物滤池处理系统,适用于高浓度、难降解、无毒害工业废水。进水要求:COD≤10000mg/L,SS≤80mg/L,PH6~9,重金属等含量符合常规厌氧工艺的进水要求。进水SS不满足要求时,需进行预沉淀处理,进水COD过高时,采用出水回流确保进水COD满足要求。运行方式:升流式、常温(10~30℃)运行;宜与好氧工艺组合,形成组合工艺确保污水达标;去除率:单级去除率≤50%,单级水力停留时间20~40h,总容积负荷:≤5kgCOD/(m3.d)。
本实用新型,污水处理系统运行时,进水通过底部布水管路,实现整个断面的均匀布水,保持一定的上升流速,使活性污泥处于悬浮状态;在高浓度污泥处理区21,形成较高的污泥浓度,在生物过滤处理区22,截流污泥,起生物处理和过滤作用;在上部出水区,通过出水堰均匀出水,底部排水方向与出水堰之间的水流形成辐流,避免出现死区。通过布水管路进行布水和排泥管道进行排泥,使系统均匀布水,避免出现死角影响生化系统处理效果,同时可使泥斗中的污泥排出。通过定期对生物过滤区进行反冲洗,保持滤池的正常运行
任何熟悉此技术的人士皆可在不违背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及范畴下,对上述实施例进行修饰或改变。因此,举凡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通常知识者在未脱离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精神与技术思想下所完成的一切等效修饰或改变,仍应由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9)
1.一种厌氧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池体、设置在池体底部的布水排泥区、设置在池体中部的生物处理区和设置在池体上部的出水区,所述布水排泥区沿水平方向间隔分布有多个布水平台,所述布水平台呈上窄下宽的梯形结构,相邻布水平台之间形成上宽下窄的泥斗,所述布水平台上设置有穿孔布水管,所述泥斗内设置有穿孔排泥管;所述生物处理区包括下部的高浓度污泥处理区和上部的生物过滤处理区;所述出水区沿池体四周设置有出水堰。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布水管和穿孔排泥管的开孔方向均为倾斜向下,与竖直方向呈30°-60°夹角;且所述穿孔布水管的布水方向从管内斜向下30°-60°方向向管外布水,穿孔排泥管从管外斜向上30°-60°方向向管内排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设置在生物过滤区底部或高浓度污泥处理区底部的反冲洗空气管,所述反冲洗空气管采用微孔曝气管。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厌氧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厌氧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还包括布水总管和排泥总管,所述穿孔布水管连接至布水总管,所述穿孔排泥管连接至排泥总管,所述反冲洗空气管连接至供气主管。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厌氧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相邻穿孔布水管的设置间距为1.0m~1.5m,相邻穿孔排泥管的设置间距为1.0m~1.5m,相邻反冲洗空气管的设置间距为0.5m~1.0m。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穿孔布水管设置在布水平台顶部,穿孔排泥管设置在泥斗底部;所述穿孔布水管与穿孔排泥管平行设置,穿孔排泥管的排泥方向与穿孔布水管的布水方向相反。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浓度污泥处理区安装有组合式填料,所述生物处理过滤区安装有纤维束填料。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池体内纵向布置有上层填料支架、中层填料支架和下层填料支架,所述上层填料支架与中层填料支架之间形成所述生物处理过滤区,所述中层填料支架与下层填料支架之间形成所述高浓度污泥处理区。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厌氧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布水平台顶部宽度0.3m~0.6m,所述泥斗底部宽度0.3m~0.6m,所述泥斗深度0.5m~0.8m。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326485.1U CN209740808U (zh) | 2019-03-15 | 2019-03-15 | 厌氧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20326485.1U CN209740808U (zh) | 2019-03-15 | 2019-03-15 | 厌氧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 |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209740808U true CN209740808U (zh) | 2019-12-06 |
Family
ID=687170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20326485.1U Active CN209740808U (zh) | 2019-03-15 | 2019-03-15 | 厌氧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209740808U (zh) |
Cited By (4)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79380A (zh) * | 2020-11-13 | 2021-01-29 | 山东泰山自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圆筒式自循环脱氮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CN112320952A (zh) * | 2020-11-13 | 2021-02-05 | 山东泰山自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分置曝气升流式好氧颗粒污泥床及污水处理工艺 |
CN112374607A (zh) * | 2021-01-18 | 2021-02-19 | 华夏碧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膜生物反应器 |
CN117164177A (zh) * | 2023-11-02 | 2023-12-05 | 珙县华洁危险废物治理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分公司 | 酿酒废水生化处理系统和方法 |
-
2019
- 2019-03-15 CN CN201920326485.1U patent/CN209740808U/zh active Active
Cited By (7)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279380A (zh) * | 2020-11-13 | 2021-01-29 | 山东泰山自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圆筒式自循环脱氮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CN112320952A (zh) * | 2020-11-13 | 2021-02-05 | 山东泰山自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分置曝气升流式好氧颗粒污泥床及污水处理工艺 |
CN112320952B (zh) * | 2020-11-13 | 2023-11-21 | 山东泰山自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分置曝气升流式好氧颗粒污泥床及污水处理工艺 |
CN112279380B (zh) * | 2020-11-13 | 2024-05-07 | 山东泰山自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基于好氧颗粒污泥的圆筒式自循环脱氮一体化污水处理设备 |
CN112374607A (zh) * | 2021-01-18 | 2021-02-19 | 华夏碧水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北京分公司 | 一种用于污水处理的厌氧膜生物反应器 |
CN117164177A (zh) * | 2023-11-02 | 2023-12-05 | 珙县华洁危险废物治理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分公司 | 酿酒废水生化处理系统和方法 |
CN117164177B (zh) * | 2023-11-02 | 2024-01-05 | 珙县华洁危险废物治理有限责任公司成都分公司 | 酿酒废水生化处理系统和方法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209740808U (zh) | 厌氧生物滤池污水处理系统 | |
RU2377191C2 (ru) | Реактор и способ анаэробной очистки сточных вод | |
CN201762212U (zh) |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 | |
CN111333271B (zh) | 污水处理系统及其应用以及污水处理方法 | |
CN101993150B (zh) | 复式潜流人工湿地系统 | |
CN204151131U (zh) | 一种防堵塞曝气生物滤池 | |
CN2900510Y (zh) | 组合式曝气生物滤池 | |
CN102964037A (zh) | 一种新型轻质滤料与重质滤料曝气生物滤池联合使用的污水处理方法 | |
CN101704585B (zh) | 递减曝气潜流人工湿地 | |
CN105236687B (zh) | 自清式微曝气竖向折流湿地污水处理装置及方法 | |
CN215439827U (zh) | 一种水处理脱膜设备 | |
CN100408487C (zh) | 一种用于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的高效复合式厌氧反应器 | |
CN114014492A (zh) | 一种低碳氮比污水处理系统 | |
CN204824353U (zh) | 倒置式曝气生物滤池 | |
CN210795920U (zh) | 一种市政污水深度处理的baf系统 | |
CN110117062B (zh) | 一种新型的生物滤池反洗布气管道系统和曝气生物滤池 | |
CN107082491A (zh) | 升流式厌氧生化污水处理组合池 | |
CN111925047A (zh) | 一种防堵塞上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系统及水质净化方法 | |
CN117566900A (zh) | 一种废水处理用微氧曝气生化滤池 | |
CN204356134U (zh) | 一种上向流式曝气生物滤池 | |
CN102276104A (zh) | 多层异端落水曝气生物滤槽污水处理一体化设备 | |
CN206970302U (zh) | 升流式厌氧生化污水处理组合池 | |
CN213475695U (zh) | 一种防堵塞上行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净化单元 | |
CN100336743C (zh) | 射流曝气生物滤池 | |
CN103449665A (zh) | 一种用于泥水分离的污水土地生物沉淀过滤系统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