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38767U - 一种阻尼联接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阻尼联接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38767U
CN209738767U CN201920157042.4U CN201920157042U CN209738767U CN 209738767 U CN209738767 U CN 209738767U CN 201920157042 U CN201920157042 U CN 201920157042U CN 209738767 U CN209738767 U CN 20973876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ocking
locking portion
guide
damper
contro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57042.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ingbo Yi Yi Dong And Auto Par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Ningbo Yi Yi Dong And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ingbo Yi Yi Dong And Auto Par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Ningbo Yi Yi Dong And Auto Par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57042.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3876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3876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3876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urtains And Furnishings For Windows Or Doo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阻尼联接器包括控制件、转动件以及锁定件,所述控制件设有控制腔以及引导部,所述转动件和所述锁定件同轴地安装于所述控制腔内,所述锁定件穿过所述转动件固接于阻尼器,所述引导部对称地从所述控制件的内侧壁向内突出,所述转动件可传动地连接于所述引导部,得以使所述转动件可选择地锁定于所述锁定件,使得所述控制件可选择地接合于阻尼器。从而只需替换阻尼器的连接机构,实现窗帘等遮蔽装置的快速展开和缓慢卷缩,不仅有效克服下拉过程中阻尼器的阻力,而且不影响上升过程中阻尼器减缓上升速度。

Description

一种阻尼联接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遮光技术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适用带有阻尼器的遮蔽装置的阻尼联接器。
背景技术
窗帘的使用已经从传统的室内向快速移动的室外发展,如用于高铁、客船、大巴车、房车中。交通工具由于空间小,持续移动的特点,对窗帘的要求较高,不仅便于收纳和展开,还需要根据不同的太阳光线和使用需求,对窗帘的展开高度进行任意的调节,而不局限于把窗帘全展开来遮蔽窗户,阻挡光线。
高铁上的车窗帘,在框架两侧安装有轨道,手动推拉下拉手柄即可实现窗帘的开启关闭,可在任意位置随意停位,提高窗帘的使用稳定和可靠性,但是这种窗帘采用滚珠式离合器,造价较高,不适用普通车窗。
另一方面,现有的窗帘在自动上升过程中大多上升到顶部,下拉的部件贴合于卷动管处。但是,在实际车型中,如房车的顶部安装有窗套,窗帘安装于窗套内部,外界看不到收纳的窗帘,增加美观性,但是也导致难以碰到下拉手柄。更重要的是,每个车型根据其设计,窗套的高度往往不同,无法针对每一种高度去生产特定下拉手柄的窗帘,增加不必要的生产成本和使用成本。
同时,现有的窗帘大多通过阻尼器达到缓缓上升的效果,但是,这也导致下拉所需的拉力增大,尤其是对于面积较大的窗帘,基本上难以拉动,限制了自动窗帘的应用范围,大多只能用于宽度为0.3~0.5米的车窗帘。如果制成宽度为1米左右的窗帘,就会难以下拉,无法操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尼联接器,其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通过替换阻尼器的连接机构,实现窗帘等遮蔽装置的快速展开和缓慢卷缩,不仅有效克服下拉过程中阻尼器的阻力,而且不影响上升过程中阻尼器减缓上升速度。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阻尼联接器包括控制件、转动件以及锁定件,所述控制件设有控制腔以及引导部,所述转动件和所述锁定件同轴地安装于所述控制腔内,所述锁定件穿过所述转动件固接于阻尼器,所述引导部对称地从所述控制件的内侧壁向内突出,所述转动件可传动地连接于所述引导部,得以使所述转动件可选择地锁定于所述锁定件,使得所述控制件可选择地接合于阻尼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转动件设有第一锁紧部以及一对引导槽,所述锁定件设有联接杆、固定部以及第二锁紧部,所述固定部环形地位于所述联接杆的上侧,所述第二锁紧部从所述固定部面向所述第一锁紧部延伸,所述第一锁紧部可选择地啮合于所述第二锁紧部,各个所述引导部分别可传动地位于所述引导槽内,得以使所述第一锁紧部啮合或偏离所述第二锁紧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引导槽设有低位点和高位点,所述引导槽的槽深从所述低位点逐渐向所述高位点增大,所述高位点和所述低位点之间的轴向距离是所述第一锁紧部和所述第二锁紧部之间的相对距离。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第一锁紧部和所述第二锁紧部为斜齿结构,使得所述第一锁紧部可分离地啮合于所述第二锁紧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转动件进一步包括两对挡块,各对挡块分别从所述引导槽的两端向内突出,所述挡块分别相邻于所述低位点和所述高位点,所述引导部在所述挡块之间转动,使得所述引导部位于所述引导槽的低位点或高位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各对所述挡块包括第一挡块以及第二挡块,所述第一挡块相邻于所述引导槽的低位点,所述第二挡块相邻于所述引导槽的高位点,所述第二挡块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挡块。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控制件进一步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开设于所述控制件的外壁,所述限位槽接合于外管的限位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控制件进一步设有上开口以及下开口,所述上开口和所述下开口贯通所述控制腔,所述定格件位于所述上开口处,所述锁定件的下端设有下杆头,所述下杆头适配于所述下开口并连接阻尼器,所述下杆头的直径小于所述联接杆。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锁定件进一步设有联接孔,所述联接孔轴向连接阻尼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引导槽进一步设有斜内边,所述斜内边从所述低位点向所述高位点倾斜向上地延伸,使得从所述高位点向所述低位点的槽深逐渐减小,所述引导部抵于所述斜内边。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阻尼联接器进一步包括定格件,所述定格件的外壁环形设有定格部,所述控制件设有定格槽,所述定格槽环形地开设于所述控制件的上侧,所述定格部适配于所述定格槽,使得所述定格件安装于所述固定部的上方。
附图说明
图1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遮蔽装置的示意图。
图1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遮蔽装置的侧视图。
图2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系统的示意图。
图2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控制系统的剖视图。
图3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座的侧视图。
图3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支座的爆炸图。
图4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定位装置的立体图。
图5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定位装置的爆炸图。
图6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定位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6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连接轴的立体结构图。
图7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止回件的立体结构图。
图7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止回件的正视图。
图8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阻尼联接器的爆炸图。
图8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阻尼联接器的截面示意图。
图9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阻尼联接器的转动件的结构立体图。
图9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阻尼联接器的转动件的上视图。
图9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阻尼联接器的锁定件的上视图。
图9D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阻尼联接器的控制件的俯视图。
图10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缓冲装置的立体结构图。
图10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缓冲装置的爆炸图。
图11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缓冲螺母的立体结构图。
图11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外管的正视图。
图12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锁销和定位件位置的示意图(下拉状态)。
图12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锁销和定位件位置的示意图(锁定状态)。
图12C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锁销和定位件位置的示意图(解锁状态)。
图12D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锁销和定位件位置的示意图(上升状态)。
图13A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阻尼联接器的结构示意图(分离状态)。
图13B是根据本实用新型的阻尼联接器的结构示意图(接合状态)。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用于揭露本实用新型以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本实用新型。以下描述中的优选实施例只作为举例,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想到其他显而易见的变型。
如图1至图13B所示的是一种遮蔽装置,适于安装在房车、船或者高铁之类的交通工具上,用于遮挡阳光、调节光线,所述遮蔽装置包括控制系统1、帘布2以及操作件 3,所述操作件3设置于所述帘布2的底部,所述控制系统1得以控制所述帘布2的升降,所述控制系统1包括支撑装置10以及定位装置20,所述帘布2可卷绕地连接于所述支撑装置10,所述定位装置20安装于所述支撑装置10内,所述定位装置20包括定位构件30 以及驱动构件22,所述定位构件30可选择地锁定或释放所述驱动构件22,使得所述驱动构件22调节帘布2至预设高度。从而通过控制系统1的调节设定,便于帘布2的展开和收纳,对帘布2的展开高度进行任意调节,有效调停帘布2的上升和下降,满足不同类型交通工具的安装需求。
其中,所述定位构件30包括外壳体31、锁销32、止回件33、定位件34以及连接轴37,所述止回件33固接于所述连接轴37的外侧,所述定位件34可滑动地连接于所述连接轴37,所述定位件34可轴向滑动地靠近或偏离所述止回件33,所述定位件34设有定位轨道341,所述锁销32从所述外壳体31向所述定位轨道341延伸,得以推动所述定位件34旋转或旋转的同时轴向滑动,当所述定位件34和所述止回件33连锁时,通过所述锁销32锁定所述外壳体31,进而锁定所述驱动构件22。
其中,所述控制系统1进一步包括阻尼联接器50,所述定位装置20包括主弹簧221、弹簧轴222以及阻尼器223,所述主弹簧221套置于所述弹簧轴222上,所述阻尼器223连接所述弹簧轴222和所述阻尼联接器50,所述阻尼联接器50可选择地接合于所述阻尼器223,使得所述控制系统1可选择地控制所述帘布2的展开速度和卷缩速度。
其中,所述阻尼联接器50包括控制件51、转动件52以及锁定件53,所述控制件 51设有控制腔510以及引导部512,所述转动件52和所述锁定件53同轴地安装于所述控制腔510内,所述锁定件53穿过所述转动件52固接于所述阻尼器223,所述引导部512 对称地从所述控制件51的内侧壁向内突出,所述转动件52可传动地连接于所述引导部 512,得以使所述转动件52可选择地锁定于所述锁定件53,使得所述控制件51可选择地接合于所述阻尼器223。
其中,所述转动件52设有第一锁紧部521以及一对引导槽522,所述锁定件53 设有联接杆534、固定部533以及第二锁紧部531,所述固定部533环形地位于所述联接杆532的上侧,所述第二锁紧部531从所述固定部533面向所述第一锁紧部521延伸,所述第一锁紧部521可选择地啮合于所述第二锁紧部531,各个所述引导部512分别可传动地位于所述引导槽522内,得以使所述第一锁紧部521啮合或偏离所述第二锁紧部531,当所述第一锁紧部521啮合于所述第二锁紧部531时,所述控制件51与所述阻尼器相223 锁定,所述阻尼器223随着所述控制件51转动并降低所述控制件51的转动速度,当所述第一锁紧部521偏离所述第二锁紧部531时,所述控制件51释放所述阻尼器223,所述控制件51得以独立于所述阻尼器223转动。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实施例,所述引导槽522设有低位点523和高位点524,所述引导槽522的槽深从所述低位点523逐渐向所述高位点524增大,所述高位点524和所述低位点523之间的轴向距离是所述第一锁紧部521和所述第二锁紧部531之间的相对距离,当所述引导部512位于所述低位点523时,所述第一锁紧部521啮合于所述第二锁紧部531,当所述引导部512位于所述高位点524时,所述第一锁紧部521和所述第二锁紧部531相分离。从而当所述引导部512从所述引导槽522的高位点524向低位点523移动时,所述转动件52靠近所述锁定件53的第二锁紧部531,当所述引导部512从所述引导槽522的低位点523向高位点524移动时,所述转动件52偏离所述锁定件53的第二锁紧部531。
其中,所述第一锁紧部521和所述第二锁紧部531为斜齿结构,使得所述第一锁紧部521可分离地啮合于所述第二锁紧部531,当所述转动件52相对正向转动时,所述第一锁紧部521和所述第二锁紧部531相啮合,当所述转动件52相对反向转动时,所述第一锁紧部521和所述第二锁紧部531相分离。从而所述斜齿结构有利于所述第一锁紧部 521和第二锁紧部531之间正向啮合以及反向分离。
其中,所述转动件52进一步包括两对挡块525,各对挡块525分别从所述引导槽522的两端向内突出,所述挡块525分别相邻于所述低位点523和所述高位点524,所述引导部512在所述挡块525之间转动,使得所述引导部512位于所述引导槽522的低位点523或高位点524。
其中,各对所述挡块525包括第一挡块526以及第二挡块527,所述第一挡块526 相邻于所述引导槽522的低位点523,所述第二挡块527相邻于所述引导槽522的高位点 524,所述第二挡块527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挡块526,从而增强所述转动件52在高位点524处的抗冲击力,防止所述引导部512对所述第一挡块526和所述第二挡块527的抵碰,尤其是所述高位点524的槽深较大。换句话说,所述引导槽522从所述第一挡块526倾斜向上地向所述第二挡块527延伸,使得所述引导部512推动所述转动件52轴向移动。
其中,所述引导槽522进一步设有斜内边528,所述斜内边528从所述低位点523 向所述高位点524倾斜向上地延伸,使得从所述高位点524向所述低位点523的槽深逐渐减小,所述引导部512抵于所述斜内边528,当从所述高位点524向所述低位点523移动时,所述引导部512沿着所述斜内边528移动,推动所述转动件52轴向移动。
其中,515,使得所述定格件54安装于所述固定部533的上方,确保所述第一锁紧部521和所述第二锁紧部531之间的距离与所述低位点523和所述高位点524的轴向距离相一致,否则容易导致所述转动件52和所述锁定件53无法啮合或无法分离的情况发生。
其中,所述控制件51进一步设有上开口513以及下开口514,所述上开口513和所述下开口514贯通所述控制腔510,所述定格件54位于所述上开口513处,所述锁定件53的下端设有下杆头535,所述下杆头535适配于所述下开口514并连接所述阻尼器 223,所述下杆头535的直径小于所述联接杆534,得以固定所述联接杆534的位置,防止所述联接杆534穿出所述下开口514。
其中,所述锁定件53进一步设有联接孔532,所述联接孔532轴向连接所述阻尼器223。
其中,所述定位件34设有导引块342、内壁347以及多个定位区,所述导引块342 和所述内壁347之间形成的封闭回路形成所述定位轨道341,各个所述定位区分布于所述内壁347的转折处,所述内壁347横向的一侧设有第一定位区343,所述内壁347横向的另一侧设有第二定位区344和第三定位区345,得以使所述锁销32围绕所述导引块342 相对移动,其中,锁销32的相对移动指的是锁销32相对于所述定位件34在径向方向不动,定位件34随着锁销32的旋转而相对轴向移动,为了能更直观地理解,在此使用锁销 32在定位轨道341上相对移动来表述定位件34的移动。
其中,当所述锁销32推动所述定位件34沿逆时针方向旋转时,所述锁销32从第二定位区344向所述第一定位区343相对移动,当所述定位件34相对所述锁销32逆时针方向继续旋转时,所述锁销32从所述第一定位区343向所述第三定位区345相对移动,当所述锁销32推动所述定位件34沿顺时针方向旋转时,所述锁销32从所述第三定位区 345向所述第一定位区343相对移动,其中,顺时针方向和逆时针方向是对应于帘布2的展开方向,当帘布2展开是逆时针方向,所述锁销32推动所述定位件34逆时针方向旋转,当帘布2展开是顺时针方向,则相反,应为所述锁销32推动所述定位件34顺时针旋转,在此统一为帘布2的展开是逆时针方向,即反向转动,帘布2的卷缩时顺时针方向,即正向转动。
其中,所述止回件33设有内盘面334和多个止回部331,所述止回部331间隔地从所述内盘面334向所述定位件34延伸,所述定位件34进一步设有多个突出部348,所述突出部348间隔地轴向向外突出,面向所述止回部331,所述突出部348的数量是所述止回部331的两倍,得以使所述止回部331选择性地锁定所述突出部348,当所述止回部 331接合于所述突出部348之间时,实现所述定位件34的自锁,进而锁定所述外壳体31,使得所述支撑装置10无法旋转。
其中,所述第三定位区345到所述止回件33的间距大于所述第二定位区344到所述止回件33的间距,当所述锁销32相对移动至所述第三定位区345时,所述定位件34 靠近所述止回件33,所述止回部331锁定所述突出部348,当所述锁销32相对移动至所述第一定位区343或所述第三定位区345时,所述定位件34偏离所述止回件33,使得所述突出部348脱离所述止回部331,实现所述定位件34的释放,进而释放所述外壳体31,使得所述外壳体31随着所述支撑装置10旋转。
其中,所述定位部设有间隙300,所述间隙300形成于所述止回部331和相邻的所述突出部348之间,所述间隙300的宽度适于所述突出部348旋转地滑出所述止回部331,当所述锁销32从所述第三定位区345相对移动至所述第一定位区343时。
所述定位构件30进一步包括内接件35以及一对垫片36,所述定位件34设有一对凹槽349,所述凹槽349对称地形成于所述定位件34的内腔中,所述垫片36对称地安装于所述内接件35和所述定位件34的凹槽349之间,所述连接轴37设有凸出的滑轨371,所述内接件35可轴向滑动地连接于所述滑轨371,得以使所述定位件34相对所述内接件 35旋转,或所述定位件34相对所述内接件35旋转的同时带动所述内接件35轴向移动。
其中,所述连接轴37呈扁形结构,所述内接件35内置于所述定位件34中,连接所述定位件34和所述连接轴37,有助于所述定位件34沿着所述滑轨371往复移动,防止所述定位件34在螺旋形移动过程中的打滑,同时也有助于对所述连接轴37和所述止回件33方向的调节。
其中,所述止回件33进一步设有连接孔332以及卡紧部333,所述连接孔332设于所述内盘面334的中间,所述连接轴37的外端穿过所述连接孔332,所述卡紧部333 卡紧所述连接轴37的外侧。
所述驱动构件22包括主弹簧221、弹簧轴222、驱动件224以及阻尼器223,所述主弹簧221套置于所述弹簧轴222中,所述连接轴37和所述驱动件224分别安装于所述弹簧轴222的两端,所述阻尼器223同轴对齐所述驱动件224,所述驱动件224和所述阻尼联接器50的控制件51同步转动,所述阻尼器223为油压阻尼器。当所述控制件51 和所述阻尼器223接合时,得以减缓所述阻尼联接器50的转动速度,使得所述帘布2在上升时,缓慢上升;当所述控制件51和所述阻尼器223分离时,所述控制件51空转,不受所述阻尼器223的阻力影响。
所述支撑装置10包括外管11、支架12以及一对支座13,所述帘布2可卷绕地连接于所述外管11,所述定位装置20轴向地安装于所述外管11内,所述支座13对称地设置于所述外管11的两端,所述支架12以用于安装所述遮蔽装置于载体上,所述外管11 纵向设有限位部111,所述限位部111径向向内凸出,所述驱动件224设有第一限位槽225,所述限位部111接合于所述第一限位槽225,所述外壳体31卡接于所述外端的一端,当所述外管11旋转时,带动所述驱动件224、阻尼联接器50以及外壳体31旋转。
其中,所述控制件51进一步设有限位槽511,所述限位槽511开设于所述控制件 51的外壁,所述限位槽511接合于所述限位部111。
所述控制系统1进一步包括缓冲装置40,所述缓冲装置40包括缓冲轴41、缓冲螺母42以及接合件43,所述接合件43连接所述缓冲轴41和所述支座13,所述缓冲轴 41设有螺纹部411以及静触部412,所述静触部412邻接所述接合件43,所述缓冲螺母 42可螺旋移动地套接于所述缓冲轴41的螺纹部411,得以沿着所述螺纹部411轴向往复移动,靠近或偏离所述静触部412,当所述帘布2下降时,所述缓冲螺母42偏离所述静触部412,当所述帘布2上升时,所述缓冲螺母42靠近所述静触部412,直至所述缓冲螺母42抵于所述静触部412,帘布2无法上升。从而通过缓冲装置40得以调节操作件3的预留长度,便于帘布2在收纳状态下进行下拉操作,满足不同窗套的高度需求,同时减少所述操作件3升到顶部时,对帘布2的磨损。
其中,所述缓冲螺母42与所述静触部412之间设有预设间距,当所述帘布2展开后,所述缓冲螺母42与所述静触部412之间的最大距离为所述预设间距,所述预设间距适于保留所述操作件3的上升高度,进而满足不同窗套的需求。从而,通过调节所述缓冲螺母42的预设间距,得以调节所述操作件3的上升高度。比如,所述操作件3需预留的高度为3英寸,缩小所述缓冲螺母42的预设间距,当所述帘布2完成展开时,所述缓冲螺母42和所述静触部412之间的最大距离变小,调节快速便捷,组装方便。
所述缓冲螺母42设有外盘422、第二限位槽425以及六角螺母,所述六角螺母内置于所述缓冲螺母42中,连接所述缓冲轴41和所述缓冲螺母42,所述第二限位槽425 开设于所述外盘422上,接合于所述外管11的限位部111,使得所述外管11带动所述缓冲螺母42转动,所述缓冲螺母42螺旋地沿着所述缓冲轴41往复移动。
所述缓冲螺母42设有内凹部423以及多个突出点424,所述内凹部423从所述第二限位槽425径向向内凹进,所述突出点424间隔地分布于所述外盘422的外周,所述内凹部423有助于增加所述缓冲螺母42外盘422的弹性变形力,使得所述第二限位槽425 可相对滑动地连接于所述外管11,防止所述缓冲螺母42和所述外管11之间的连接过松或过紧,当过松时,所述外管11难以有效带动所述缓冲螺母42同步转动,当过紧时,所述缓冲螺母42难以沿着所述外管11的限位部111滑动,摩擦阻力较大,所述突出点424 有助于增加所述缓冲螺母42和所述外管11之间的耐磨性,便于所述缓冲螺母42的相对往复滑动。
其中,所述接合件43包括接合壳体431以及接合轴432,所述接合轴432连接所述静触部412和所述支座13,所述接合壳体431卡接于所述外管11的另一端,得以随着所述外管11的转动而转动。
所述定位装置20安装于所述外管11的一侧,所述缓冲装置40安装于所述外管 11的另一侧。
各个所述支座13分别可调节地连接所述定位装置20的连接轴37和所述缓冲装置40的接合轴432。所述支座13包括调节旋钮131、内环部132以及调节部133,所述内环部132设置于所述调节旋钮131和所述调节部133之间,所述调节部133设有凸齿部134,所述凸齿部134弹性地选择性连接所述内环部132或所述调节旋钮131,当所述凸齿部134 连接所述调节旋钮131时,所述调节旋钮131得以调节所述调节部133转动,当所述凸齿部134连接所述内环部132时,所述凸齿部134与所述调节旋钮131分离,所述凸齿部 134和所述调节旋钮131无法互锁转动。从而通过所述支座13的调节旋钮131,得以装配后调节所述缓冲装置40,设置所述缓冲螺母42与所述静触部412之间的预设间距,操作简单,无需拆开所述控制系统1进行调节,也不需要在出厂时生产不同预留高度的遮蔽装置,根据不同窗套,得以自行调节。
其中,所述调节部133进一步设有弹性元件135、挡位部138、第一接合孔136 以及第二接合孔137,所述第一接合孔136面向所述定位装置20的连接轴37或所述缓冲装置40的接合轴432,所述第二接合孔137面向所述调节旋钮131,所述挡位部138环形地从所述调节部133径向向外延伸,所述弹性元件135套置于所述调节部133的外圈,所述弹性元件135设置于所述挡位部138和所述内环部132之间,当所述内环部132向所述挡位部138靠近时,所述弹性元件135产生弹性力,推动所述内环部132和所述调节旋钮 131复位。
其中,所述帘布2的面料为带有玻纤的PVC面料,得以遮光、抗阻燃和防紫外线。
安装时,首先通过所述支座13的调节旋钮131对相接的所述定位装置20或所述缓冲装置40进行调节,当对所述定位装置20进行调节时,确认所述帘布2能否下拉,若无法下拉,向内按压所述调节旋钮131,使得所述内环部132向所述挡位部138靠近,使得所述凸齿部134连接所述调节旋钮131,转动所述调节旋钮131,带动所述调节部133 转动,进而带动所述连接轴37转动,所述定位件34通过所述内接件35相对于所述锁销 32移动,使得所述锁销32从所述第三定位区345相对移至所述第一定位区343,得以下拉帘布2,随后松开所述调节旋钮131,所述弹性元件135推动所述内环部132复位,所述调节旋钮131偏离所述凸齿部134。
确定窗套的高度,保留所述操作件3在收纳状态下的预留高度,对所述缓冲装置40进行调节,如将预留高度从2英寸变为4英寸,先完全展开所述帘布2,将所述操作件 3拉到最底端,所述缓冲螺母42离所述静触部412达到最远距离,再向内按压所述调节旋钮131,使得所述凸齿部134连接所述调节旋钮131,转动所述调节旋钮131,带动所述调节部133转动,进而通过所述接合轴432带动所述缓冲轴41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使得缓冲螺母42向所述静触部412移动,缩短所述缓冲螺母42和所述静触部412之间的最大预设间距,(其中,所述调节旋钮131的转动幅度和相应预留高度可以根据数值转换进行确定,如参考产品说明),调节后,松开所述调节旋钮131,所述弹性元件135推动所述内环部132复位,所述调节旋钮131偏离所述凸齿部134,若是从4英寸变为2英寸,则进行反向调节,扩大所述缓冲螺母42和所述静触部412之间的预设间距。
使用时,所述定位装置20和所述缓冲装置40随着所述外管11的转动而相应运行,首先,对于所述定位装置20来说,通过所述操作件3下拉所述帘布2,所述帘布2向下移动展开,所述外管11带动所述外壳体31、驱动件224以及阻尼联接器50进行逆时针转动,所述主弹簧221收紧产生弹性力,所述外壳体31的锁销32带动所述定位件34旋转,所述锁销32相对地从所述第二定位区344向所述第一定位区343移动,在所述第一定位区343中,所述锁销32带动所述定位件34保持逆时针旋转,如图11A所示;
其中,当所述外管11带动所述阻尼联接器50的控制件51反向转动,所述转动件 52和所述锁定件53的第二锁紧部531处于分离状态,所述转动件52随着所述控制件51 反向转动,所述控制件51的引导部512抵于所述转动件52的第二挡块527,所述引导部 512位于所述引导槽522的高位点524,所述引导部512抵推所述第二挡块527,所述转动件52随着所述控制件51反向转动,所述第一锁紧部521和所述第二锁紧部531分离,所述锁定件53和所述阻尼器223处于静止状态,所述控制件51相对于阻尼器223空转,如图13A所示;从而有效减少下拉所需的拉力,得以增大窗帘的宽度,不需要在下拉时克服所述阻尼器223的拉力。
若展开到预想的高度时,如展开一半,停顿下拉动作,所述外壳体31、驱动件224以及阻尼联接器50停止逆时针旋转,由于所述主弹簧221的弹性力,所述外壳体31带动所述锁销32进行略微的顺时针转动,同时,所述定位件34由于惯性继续进行逆时针转动,使得所述锁销32相对地从所述第一定位区343移动至第三定位区345,如图12B所示,所述定位件34轴向滑动,靠近所述止回件33,直至所述突出部348自锁于所述止回部331,进而锁定所述定位件34和所述锁销32,松手后,所述定位件34和所述止回件33之间的锁紧力抵销所述主弹簧221的弹性力,使得所述帘布2保持于停留位置,实现快速停留任意高度;
重新下拉时,所述锁销32逆时针旋转,带动所述定位件34旋转的同时,所述锁销32相对地从所述第三定位区345移动至所述第一定位区343,如图12C所示,所述定位件34轴向偏离所述止回件33移动,直至所述突出部348脱离所述止回部331,所述锁销32和所述定位件34处于解锁状态,所述外管11重新转动;
松手后,所述帘布2自动上升,通过弹性力的释放,所述主弹簧221推动所述外管11顺时针转动,所述阻尼器223降低所述帘布2的上升速度,使得所述帘布2缓缓上升,所述锁销32相对地从所述第一定位区343移动至所述第二定位区344,在所述第二定位区344中,所述锁销32带动所述定位件34保持顺时针旋转,如图12D所示。
其中,所述主弹簧221带动所述外管11正向转动,所述控制件51随着所述外管11正向转动,所述引导部512从所述引导槽522的高位点524移动至低位点523,所述引导部512抵推所述第一挡块526,推动所述转动件52向所述第二锁紧部531移动,直至所述第一锁紧部521啮合于所述第二锁紧部531,所述控制件51和所述阻尼器223处于接合状态,所述控制件51受到所述阻尼器223的阻力,所述帘布2自动缓慢地正向卷缩,如图13B所示。
对于缓冲装置40来说,下拉所述帘布2时,所述缓冲螺母42随着所述外管11 的转动偏离所述静触部412移动,直至所述外管11停止移动;当所述帘布2上升时,所述缓冲螺母42随着所述外管11的反向转动靠近所述静触部412,直至所述缓冲螺母42 抵于所述静触部412,使得所述外管11停止转动,根据所述缓冲螺母42的预设间距,所述操作件3上升至预留高度停止运行。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同物界定。

Claims (10)

1.一种阻尼联接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控制件、转动件以及锁定件,所述控制件设有控制腔以及引导部,所述转动件和所述锁定件同轴地安装于所述控制腔内,所述锁定件穿过所述转动件固接于阻尼器,所述引导部对称地从所述控制件的内侧壁向内突出,所述转动件可传动地连接于所述引导部,得以使所述转动件可选择地锁定于所述锁定件,使得所述控制件可选择地接合于阻尼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阻尼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设有第一锁紧部以及一对引导槽,所述锁定件设有联接杆、固定部以及第二锁紧部,所述固定部环形地位于所述联接杆的上侧,所述第二锁紧部从所述固定部面向所述第一锁紧部延伸,所述第一锁紧部可选择地啮合于所述第二锁紧部,各个所述引导部分别可传动地位于所述引导槽内,得以使所述第一锁紧部啮合或偏离所述第二锁紧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阻尼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导槽设有低位点和高位点,所述引导槽的槽深从所述低位点逐渐向所述高位点增大,所述高位点和所述低位点之间的轴向距离是所述第一锁紧部和所述第二锁紧部之间的相对距离。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阻尼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锁紧部和所述第二锁紧部为斜齿结构,使得所述第一锁紧部可分离地啮合于所述第二锁紧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阻尼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进一步包括两对挡块,各对挡块分别从所述引导槽的两端向内突出,所述挡块分别相邻于所述低位点和所述高位点,所述引导部在所述挡块之间转动,使得所述引导部位于所述引导槽的低位点或高位点。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阻尼联接器,其特征在于,各对所述挡块包括第一挡块以及第二挡块,所述第一挡块相邻于所述引导槽的低位点,所述第二挡块相邻于所述引导槽的高位点,所述第二挡块的宽度大于所述第一挡块。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阻尼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进一步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开设于所述控制件的外壁,所述限位槽接合于外管的限位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阻尼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件进一步设有上开口以及下开口,所述上开口和所述下开口贯通所述控制腔,所述锁定件的下端设有下杆头,所述下杆头适配于所述下开口并连接阻尼器,所述下杆头的直径小于所述联接杆。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阻尼联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锁定件进一步设有联接孔,所述联接孔轴向连接阻尼器,所述阻尼联接器适用于带有阻尼器的遮蔽装置,其中,所述引导槽进一步设有斜内边,所述斜内边从所述低位点向所述高位点倾斜向上地延伸,使得从所述高位点向所述低位点的槽深逐渐减小。
10.根据权利要求2~9中任一所述的阻尼联接器,其特征在于,其进一步包括定格件,所述定格件的外壁环形设有定格部,所述控制件设有定格槽,所述定格槽环形地开设于所述控制件的上侧,所述定格部适配于所述定格槽,使得所述定格件安装于所述固定部的上方。
CN201920157042.4U 2019-01-29 2019-01-29 一种阻尼联接器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73876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57042.4U CN209738767U (zh) 2019-01-29 2019-01-29 一种阻尼联接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57042.4U CN209738767U (zh) 2019-01-29 2019-01-29 一种阻尼联接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38767U true CN209738767U (zh) 2019-12-06

Family

ID=687082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57042.4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738767U (zh) 2019-01-29 2019-01-29 一种阻尼联接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3876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906028B1 (ko) 창문 가리개 및 이의 구동 시스템
KR101940388B1 (ko) 창문 가리개 및 이의 구동 시스템
TWI535927B (zh) 窗簾、其操控系統及操作方法
KR101916646B1 (ko) 창문 가리개, 이의 구동 시스템 및 이의 작동 방법
US8708023B2 (en) Cordless blind assembly
US6786270B2 (en) Lift lock for blind
TW201400689A (zh) 窗簾、其控制模組及操作方法
KR101935124B1 (ko) 차양 및 차양용 작동 시스템
CN113137171B (zh) 窗帘和其致动系统
US20130255891A1 (en) Window Blind without Using a Lift Cord
US11598145B2 (en) Window shade and actuating system thereof
CN113833396B (zh) 升降控制模块及卷帘升降装置
US10927596B2 (en) Window shade and its spring drive system
CN209738767U (zh) 一种阻尼联接器
CN209738766U (zh) 一种遮蔽装置
CN109895604B (zh) 一种遮蔽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CN109774433B (zh) 一种双轨遮蔽装置及其应用方法
JP2021055484A (ja) 遮蔽装置
AU2014263713A1 (en) Cam unit, horizontal blind, and drive unit for sunlight blocking device
KR20220006886A (ko) 차량용 전동커튼 장치
CN109552012A (zh) 一种遮蔽装置
JP7328867B2 (ja) 遮蔽装置
CN212950070U (zh) 一种恒力卷收的汽车遮阳帘
JP4729274B2 (ja) 日射遮蔽装置の遮蔽材昇降装置
EP0795674A2 (en) Light control covering device for architectural opening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06

Termination date: 202201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