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30072U - 一种智能穿戴用锂电池及智能穿戴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智能穿戴用锂电池及智能穿戴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30072U
CN209730072U CN201920583162.0U CN201920583162U CN209730072U CN 209730072 U CN209730072 U CN 209730072U CN 201920583162 U CN201920583162 U CN 201920583162U CN 209730072 U CN209730072 U CN 209730072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ylindrical shell
lithium battery
core component
intelligence wearing
fa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83162.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伟
黄学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ongshan Zhongwang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ongshan Zhongwang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ongshan Zhongwang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ongshan Zhongwang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83162.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30072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30072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30072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60/00Enabling technologies; Technologies with a potential or indirect contribution to GHG emissions mitigation
    • Y02E60/10Energy storage using batterie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Sealing Battery Cases Or Jackets (AREA)
  • Primary Cell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穿戴用锂电池,包括:一柱形壳体,所述柱形壳体由铝材构成;卷芯组件,容置于柱形壳体内部,与柱形壳体内部的轮廓相匹配;柱形壳体与卷芯组件之间具有容置间隙,所述容置间隙内填充有电解液。以上结构的智能穿戴用锂电池利用铝材构成柱形壳体,将卷芯组件卷成与柱形壳体的内部轮廓相匹配的形状,从而提高柱形壳体的容积利用率,从而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延长续航时长,并且由铝材构成的柱形壳体简化了生产流程,降低成产成本。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锂电池的智能穿戴设备,该智能穿戴设备在保障续航时间的基础上简化了生产流程,降低成产成本,有利于批量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智能穿戴用锂电池及智能穿戴设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智能穿戴用锂电池及智能穿戴设备。
背景技术
目前的智能穿戴设备使用的电池大多为聚合物电池,聚合物电池的外壳由柔性膜折叠构成,其折叠位置会导致聚合物电池内部的容积利用率下降,导致聚合物电池的容量密度较小,影响智能穿戴设备的续航能力;并且聚合物电池的生产工艺复杂,成本较高,不利于批量生产。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在于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容量密度较大、结构简易、生产成本较低的智能穿戴用锂电池;目的之二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智能穿戴用锂电池的智能穿戴设备。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而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穿戴用锂电池,包括:一柱形壳体,所述柱形壳体由铝材构成;卷芯组件,容置于柱形壳体内部,与柱形壳体内部的轮廓相匹配;柱形壳体与卷芯组件之间具有容置间隙,所述容置间隙内填充有电解液。以上结构的智能穿戴用锂电池利用铝材构成柱形壳体,将卷芯组件卷成与柱形壳体的内部轮廓相匹配的形状,从而提高柱形壳体的容积利用率,从而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延长续航时长,并且由铝材构成的柱形壳体的重量较轻,可提升使用者的穿戴的舒适度。
优选地,所述卷芯组件包括由内往外层叠并卷绕的负极膜片、隔离膜片和正极膜片,所述正极膜片与柱形壳体电性连接,柱形壳体的表面设置有与其绝缘的负极极柱,负极极柱与所述负极膜片电性连接。卷芯组件容置于柱形壳体的内部,由于正极膜片位于卷芯组件的外表面,因此,当卷芯组件的表面与柱形壳体的内壁相接触时也不会发生接线异常的现象。
进一步,为了适应需要引线的安装方式,所述负极极柱设置在柱形壳体的一端面上,负极极柱连接有一负极引线,柱形壳体的邻近负极极柱的端面上设有与柱形壳体电性连通的正极引线。
再进一步,所述正极引线、负极引线分别对应地与一外接电路板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电性连接,外接电路板提高该智能穿戴用锂电池的通用性,而且便于与各类智能穿戴设备相连,提高组装生产的效率。
所述外接电路板位于柱形壳体的一个端面的上方,且外接电路板的轮廓边缘收敛于柱形壳体的端面的轮廓边缘之内。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柱形壳体包括一内部中空的圆柱主体,所述圆柱主体的一个端面上具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圆柱主体的内腔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相一致,所述第一开口处密封设置有第一端盖,该第一端盖与圆柱主体之间围闭形成用于容置卷芯组件和电解液的圆柱空间。生产该柱形壳体时,首先通过冲压成型的方法得到具有第一开口的圆柱主体,将卷芯组件放入圆柱主体之后,通过激光焊的方式将第一端盖焊接固定在第一开口处而封合所述柱形壳体,该柱形壳体的内腔呈圆柱形,避免柱形壳体的内壁的边角位置无法利用的情况,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盖的表面开设有与圆柱主体内部连通的注液口,所述注液口上设有一密封珠子,密封珠子用于密封注液口,注液口的设置便于电解液的注入。
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柱形壳体包括一内部中空的棱柱主体,所述棱柱主体的一个端面具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棱柱主体的内腔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相一致,所述第二开口处密封设置有第二端盖,该第二端盖与棱柱主体之间围闭形成用于容置卷芯组件和电解液的棱柱空间。生产该柱形壳体时,首先通过冲压成型的方法得到具有第二开口的棱柱主体,将整体呈棱柱状的卷芯组件放入棱柱主体之后,通过激光焊的方式将第二端盖焊接固定在第二开口处而封合所述柱形壳体,该柱形壳体的内腔呈棱柱形,避免柱形壳体的内壁的边角位置无法利用的情况,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智能穿戴用锂电池利用铝材构成柱形壳体,将卷芯组件卷成与柱形壳体的内部轮廓相匹配的形状,从而提高柱形壳体的容积利用率,从而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延长续航时长,并且由铝材构成的柱形壳体简化了生产流程,降低成产成本。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锂电池的智能穿戴设备,该智能穿戴设备在保障续航时间的基础上简化了生产流程,降低成产成本,有利于批量生产。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柱形壳体呈圆柱形的实施例一的局部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柱形壳体呈圆柱形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柱形壳体呈圆柱形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柱形壳体呈棱柱形的实施例一的局部剖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柱形壳体呈棱柱形的实施例二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柱形壳体呈棱柱形的实施例三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卷芯组件展开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部分将详细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例,本实用新型之较佳实施例在附图中示出,附图的作用在于用图形补充说明书文字部分的描述,使人能够直观地、形象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每个技术特征和整体技术方案,但其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保护范围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涉及到方位描述,例如上、下、前、后、左、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参照图1和图7,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智能穿戴用锂电池,包括:一柱形壳体10,所述柱形壳体10由铝材构成;卷芯组件20,容置于柱形壳体10内部,与柱形壳体10内部的轮廓相匹配;柱形壳体10与卷芯组件20之间具有容置间隙,所述容置间隙内填充有电解液。以上结构的智能穿戴用锂电池利用铝材构成柱形壳体10,将卷芯组件20卷成与柱形壳体10的内部轮廓相匹配的形状,从而提高柱形壳体10的容积利用率,从而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延长续航时长,并且由铝材构成的柱形壳体10简化了生产流程,降低成产成本,而且重量适中,可提升使用者的穿戴的舒适度。
参照图7,优选地,所述卷芯组件20包括由内往外层叠并卷绕的负极膜片23、隔离膜片22和正极膜片21,所述正极膜片21与柱形壳体10电性连接,柱形壳体10的表面设置有与其绝缘的负极极柱3,负极极柱3与所述负极膜片23电性连接。卷芯组件20容置于柱形壳体10的内部,由于正极膜片21位于卷芯组件20的外表面,因此,当卷芯组件20的表面与柱形壳体10的内壁相接触时也不会发生接线异常的现象。
参照图2或者图5,进一步,为了适应需要引线的安装方式,所述负极极柱3设置在柱形壳体10的一端面上,负极极柱3连接有一负极引线31,柱形壳体10的邻近负极极柱3的端面上设有与柱形壳体10电性连通的正极引线41。
参照图3或者图6,再进一步,所述正极引线41、负极引线31分别对应地与一外接电路板5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电性连接,外接电路板5提高该智能穿戴用锂电池的通用性,而且便于与各类智能穿戴设备相连,提高组装生产的效率。
所述外接电路板5位于柱形壳体10的一个端面的上方,且外接电路板5的轮廓边缘收敛于柱形壳体10的端面的轮廓边缘之内。
参照图1至图3,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柱形壳体10包括一内部中空的圆柱主体,所述圆柱主体的一个端面上具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圆柱主体的内腔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相一致,所述第一开口处密封设置有第一端盖11,该第一端盖11与圆柱主体之间围闭形成用于容置卷芯组件20和电解液的圆柱空间。生产该柱形壳体10时,首先通过冲压成型的方法得到具有第一开口的圆柱主体,将卷芯组件20放入圆柱主体之后,通过激光焊的方式将第一端盖11焊接固定在第一开口处而封合所述柱形壳体10,该柱形壳体10的内腔呈圆柱形,避免柱形壳体10的内壁的边角位置无法利用的情况,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优选地,所述第一端盖11的表面开设有与圆柱主体内部连通的注液口12,所述注液口12上设有一密封珠子,密封珠子用于密封注液口12,注液口12的设置便于电解液的注入。
参照图4至图6,在本实用新型的另一实施例中,所述柱形壳体10包括一内部中空的棱柱主体,所述棱柱主体的一个端面具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棱柱主体的内腔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相一致,所述第二开口处密封设置有第二端盖13,该第二端盖13与棱柱主体之间围闭形成用于容置卷芯组件20和电解液的棱柱空间。生产该柱形壳体10时,首先通过冲压成型的方法得到具有第二开口的棱柱主体,将整体呈棱柱状的卷芯组件20放入棱柱主体之后,通过激光焊的方式将第二端盖13焊接固定在第二开口处而封合所述柱形壳体10,该柱形壳体10的内腔呈棱柱形,避免柱形壳体10的内壁的边角位置无法利用的情况,提高电池的能量密度。
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具有上述锂电池的智能穿戴设备,该智能穿戴设备在保障续航时间的基础上,简化了生产流程,降低成产成本,有利于批量生产。
以上对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进行了具体说明,当然,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与上述实施方式不同的形式,熟悉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不违背本发明精神的前提下所作的等同的变换或相应的改动,都应该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内。

Claims (9)

1.一种智能穿戴用锂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
一柱形壳体,所述柱形壳体由铝材构成;
卷芯组件,容置于柱形壳体内部,与柱形壳体内部的轮廓相匹配;
柱形壳体与卷芯组件之间具有容置间隙,所述容置间隙内填充有电解液。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穿戴用锂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卷芯组件包括由内往外层叠并卷绕的负极膜片、隔离膜片和正极膜片,所述正极膜片与柱形壳体电性连接,柱形壳体的表面设置有与其绝缘的负极极柱,负极极柱与所述负极膜片电性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智能穿戴用锂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负极极柱设置在柱形壳体的一端面上,负极极柱连接有一负极引线,柱形壳体的邻近负极极柱的端面上设有与柱形壳体电性连通的正极引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智能穿戴用锂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正极引线、负极引线分别对应地与一外接电路板的正极端子和负极端子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智能穿戴用锂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外接电路板位于柱形壳体的一个端面的上方,且外接电路板的轮廓边缘收敛于柱形壳体的端面的轮廓边缘之内。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穿戴用锂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形壳体包括一内部中空的圆柱主体,所述圆柱主体的一个端面上具有第一开口,第一开口与圆柱主体的内腔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相一致,所述第一开口处密封设置有第一端盖,该第一端盖与圆柱主体之间围闭形成用于容置卷芯组件和电解液的圆柱空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智能穿戴用锂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端盖的表面开设有与圆柱主体内部连通的注液口,所述注液口上设有一密封珠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智能穿戴用锂电池,其特征在于:
所述柱形壳体包括一内部中空的棱柱主体,所述棱柱主体的一个端面具有第二开口,第二开口与棱柱主体的内腔的横截面的形状大小相一致,所述第二开口处密封设置有第二端盖,该第二端盖与棱柱主体之间围闭形成用于容置卷芯组件和电解液的棱柱空间。
9.一种智能穿戴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智能穿戴用锂电池。
CN201920583162.0U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智能穿戴用锂电池及智能穿戴设备 Active CN209730072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83162.0U CN209730072U (zh)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智能穿戴用锂电池及智能穿戴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83162.0U CN209730072U (zh)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智能穿戴用锂电池及智能穿戴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30072U true CN209730072U (zh) 2019-12-03

Family

ID=686738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83162.0U Active CN209730072U (zh) 2019-04-25 2019-04-25 一种智能穿戴用锂电池及智能穿戴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30072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662698U (zh)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
CN209119242U (zh) 扣式锂离子电池
CN106654355A (zh) 一种能够补充电解液的锂离子电池
CN205319258U (zh) 圆柱形锂离子电池
CN102945929A (zh) 多极组电池及其制造方法
CN215731862U (zh) 一种集成bms的锂离子蓄电池模块及其电池包
CN207909939U (zh) 一种新型结构的铝壳电芯
CN209730072U (zh) 一种智能穿戴用锂电池及智能穿戴设备
CN209232828U (zh) 铝壳锂离子电池及其壳体及其顶盖
CN211980802U (zh) 一种方形铝壳电芯
CN103531852B (zh) 一种双极性铅酸蓄电池
CN209544535U (zh) 一种l型叠片式锂离子电池
CN209104266U (zh) 锂离子电池
CN212571273U (zh) 一种可快充的纽扣式锂电池
CN108428922A (zh) 一种柱型电池
CN207883828U (zh) 一种环形排列的锂电池封装组
CN2563757Y (zh) 9v可充电电池
CN202905861U (zh) 一种高功率锂电池
CN207558969U (zh) 一种新型锂电池
CN218677235U (zh) 一种二次电池、电化学装置以及电子设备
CN206650106U (zh) 一种柱型电池
CN209119244U (zh) 铝壳锂离子电池
CN104934563A (zh) 一种圆柱锂电池
CN201319392Y (zh) 锂锰圆柱形软包装电池结构
CN205429070U (zh) 一种锂电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528400 factory buildings 2, 3 and 4, Dongya area, Dazhe Industrial Park, Nanlang street,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Patentee after: ZHONGSHAN ZHONGWANG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1 / F and 2 / F, No.3 workshop, Dongya area, dache Industrial Park, Nanlang Town, Zhongshan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528400

Patentee before: ZHONGSHAN ZHONGWANGDE NEW ENERGY TECHNOLOGY Co.,Ltd.

CP02 Change in the address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