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26874U -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26874U
CN209726874U CN201920054063.3U CN201920054063U CN209726874U CN 209726874 U CN209726874 U CN 209726874U CN 201920054063 U CN201920054063 U CN 201920054063U CN 209726874 U CN209726874 U CN 209726874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exchanger
exchanger tube
shell
mounting base
was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054063.3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周瑞君
丁飞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XI LINZHOU DRY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XI LINZHOU DRY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XI LINZHOU DRY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XI LINZHOU DRY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054063.3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26874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26874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26874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eat-Exchange Devices With Radiators And Conduit Assembli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属于换热设备的技术领域,涉及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其包括壳体和若干换热管,所述壳体上设有尾气入口、尾气出口、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壳体的底面上穿设有若干管道接头,所述换热管底端嵌于对应的管道接头内,并与管道接头螺纹配合,所述壳体的顶面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安装孔处分别设有环形安装座,所述换热管穿设于安装座和安装孔内;本实用新型具有拆装换热管时方便快捷,便于定期清理附着在换热管管壁上的物料,保证其传热效率的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换热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热风干燥又称“瞬间干燥”,是一种较为成熟的干燥方法。干燥时,加热介质(如空气、惰性气体、燃气废气等)和待干燥固体颗粒直接接触,并使待干燥固体颗粒悬浮于加热介质中,二者接触面积很大,从而强化了传热过程。干燥结束后,加热介质作为尾气排出,其排空温度一般很高,尾气内仍具有大量的热能,此时大多需要利用余热回收装置进一步利用尾气中的热量,以减少热量流失,节约能源。
目前,公告号为CN203848651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运用在干燥机上的尾气换热器,它包括支架、壳程、上壳体、下壳体与人孔,壳程为长方形的垂直壳程,壳程固定于支架上,壳程的顶端设有上壳体,上壳体上设有人孔,壳程的末端设有下壳体,壳程、上壳体与下壳体为一体结构,壳程内均匀分布有水平管程,壳程是尾气通道,管程是新风管道,壳程的一侧设有进风口,壳程的另一侧设有出风口,上壳体的顶端设有尾气出口,下壳体的末端设有尾气进口。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加热时,加热介质与物料直接接触,尾气中不可避免地会裹挟有少量物料。尾气进入壳程内进行热交换时,混杂在尾气中的物料粘附在管程的外侧壁上,并逐渐累积,阻隔热量传递,使得尾气与新风之间的热交换效率变差,对尾气中余热的利用率变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其具有拆装换热管时方便快捷,便于定期清理附着在换热管管壁上的物料,保证其传热效率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壳体和若干换热管,所述壳体上设有尾气入口、尾气出口、进风口和出风口,所述壳体的底面上穿设有若干管道接头,所述换热管底端嵌于对应的管道接头内,并与管道接头螺纹配合,所述壳体的顶面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安装孔处分别设有环形安装座,所述换热管穿设于安装座和安装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使换热管穿过安装座和安装孔,将其旋拧在管道接头上,即可完成换热管的安装,换热管顶端与安装座内壁紧贴,其底端与管道接头螺纹配合,具有较好的密封性,拆装换热管时只需反向旋拧换热管,然后向上抽出即可,方便快捷,便于定期清理附着在换热管管壁上的物料,保证其传热效率。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座上套设有套筒,安装座背向壳体一侧设有若干弹性片,所述套筒与安装座螺纹配合,套筒顶端端面开设有可容换热管穿过的通孔,套筒内壁顶端设有倒角,所述弹性片背向安装座一端设置为楔形,其朝向套筒内壁的一侧倾斜,所述换热管穿设于通孔内,换热管顶端套设有弹性筒,所述弹性筒与弹性片背向套筒内壁的一侧相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套筒内壁顶端设有倒角,弹性片背向安装座一端对应设置为楔形,此时旋进套筒,使弹性片背向安装座一端与套筒内壁倒角处相抵,可以将弹性片压向安装座轴心;弹性片挤压弹性筒,使其与换热管紧贴,将换热管与安装座之间的缝隙填充,进一步增强该处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安装座与换热管螺纹配合,安装座背向壳体一侧开设有密封槽,所述换热管顶端套设有环形密封板,密封板的横截面呈L型,密封板的竖直段嵌于密封槽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安装座与换热管螺纹配合,旋拧换热管时,同时与安装座和管道接头螺接,能够更加稳定地将换热管固定在壳体上;旋进换热管时,密封板的竖直段逐渐嵌入密封槽内,在换热管与安装座的连接处增加四处折流区,大大增强了该处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密封槽的槽底设有第一弹性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密封板嵌入密封槽时挤压第一弹性密封圈,使其受力变形,第一弹性密封圈将密封板与密封槽槽底之间的缝隙填充,进一步增强该处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换热管底端固设有螺纹接头,螺纹接头与管道接头螺纹配合,所述管道接头的端面与换热管的端面之间设有第二弹性密封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换热管末端的螺纹接头旋拧在管道接头上时,换热管端面挤压第二弹性密封圈,使其紧贴在管道接头的端面上,增强换热管与管道接头连接处的密封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尾气入口和尾气出口分别与换热管的两端连通,所述进风口和出风口则与壳体内部连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尾气在管程内流动,裹挟在其中的物料附着在换热管内壁,不会影响换热管的拆卸。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尾气入口位于壳体底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弹性筒大多采用橡胶制成,而一般的橡胶在高温环境下的使用寿命较短,将尾气入口设置在壳体底端,当尾气流经安装座时,温度已经降低,不会加速弹性筒老化,节约成本。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为:
1、拆装换热管时方便快捷,便于定期清理附着在换热管管壁上的物料,保证其传热效率;
2、换热管与安装座和管道接头的连接处均具有很好的密封性,可以有效地防止尾气混入新风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1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是实施例1中换热管、管道接头之间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3是实施例1中用于体现安装座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实施例2中换热管、安装座之间连接关系示意图。
图中,1、壳体;2、换热管;3、尾气入口;4、尾气出口;5、进风口;6、出风口;7、管道接头;8、安装座;11、安装孔;21、密封板;22、螺纹接头;23、第二弹性密封圈;81、套筒;82、弹性片;83、通孔;84、弹性筒;85、密封槽;86、第一弹性密封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参照图1,为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壳体1,壳体1底端设有尾气入口3,顶端设有尾气出口4,若干换热管2阵列设置在壳体1上。换热管2沿竖直方向设置,其底端从壳体1端面穿出,与尾气入口3连通,顶端从壳体1端面穿出,与尾气出口4连通,尾气入口3、换热管2和尾气出口4构成管程。此外,壳体1顶部侧壁设有进风口5,底部侧壁设有出风口6,壳体1内壁与换热管2外侧壁之间的空隙、进风口5和出风口6构成壳程。
参照图2,壳体1底面上穿设有若干管道接头7,管道接头7与换热管2一一对应,阵列设置在壳体1上,其内部设有内螺纹。换热管2底端固设有螺纹接头22,螺纹接头22的外径小于换热管2的外径,其外侧壁设有外螺纹,与管道接头7螺接。
旋拧换热管2,带动螺纹接头22旋进管道接头7内,即可将换热管2固定在壳体1上。
参照图2,管道接头7的顶端端面与换热管2的底端端面之间设有第二弹性密封圈23,第二弹性密封圈23为金属垫圈,套设在螺纹接头22顶端,用于增强该处的密封性。
参照图3,壳体1顶面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11,各安装孔11处分别设有环形的安装座8。安装孔11、安装座8和换热管2一一对应,三者同轴设置,换热管2穿过安装座8和安装孔11之后进入壳体1内部。
实施例一
参照图3,安装座8的顶端端面上固设有十二个弹性片82,弹性片82沿竖直方向设置,环绕安装座8的轴线均匀分布,其顶端背向安装座8轴心的一侧倾斜设置,呈楔形。安装座8上还套设有套筒81,套筒81包覆于安装座8和弹性片82外侧,与安装座8螺纹配合,其顶端端面开设有可容换热管2穿过的通孔83,其内壁顶端环设有倒角。
将套筒81旋拧在安装座8上时,其内壁顶端朝向弹性片82移动,直至与弹性片82相抵,此时进一步旋进套筒81,可以将弹性片82顶端压向安装座8的轴心,使十二个弹性片82同时向中心靠拢。
参照图3,换热管2穿过通孔83,其顶端套设有弹性筒84。弹性筒84采用橡胶制成,其外侧壁顶部与弹性片82背向套筒81内壁的一侧相抵。当弹性片82收拢时,紧压于弹性筒84上,使其受力变形,将换热管2与安装座8连接处的空隙填充,使该处的密封性更好。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安装换热管2时,使其向下穿过安装座8和安装孔11,直至换热管2底端的螺纹接头22与管道接头7相抵。此时旋拧换热管2,将螺纹接头22旋入管道接头7内。将弹性筒84套接在换热管2顶端,直至弹性筒84底端嵌入安装座8于换热管2之间,然后合上套筒81,将其旋拧在安装座8上。拆卸换热管2时,依次反向旋拧套筒81和换热管2,即可将换热管2抽出。
实施例二
参照图4,安装座8与换热管2顶端螺纹配合,其上表面还开设有环形的密封槽85,密封槽85的槽底设有第一弹性密封圈86。相应地,换热管2顶端侧壁上套设有环形密封板21,密封板21的横截面呈L型,其水平段与换热管2固接,其竖直段嵌入密封槽85内,与第一弹性密封圈86相抵。密封槽85和密封板21均与安装座8同轴设置。
上述实施例的实施原理为:
安装换热管2时,旋拧换热管2,使换热管2同时与安装座8和管道接头7螺接,即可将换热管2固定在壳体1上。
本具体实施方式的实施例均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并非依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故:凡依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形状、原理所做的等效变化,均应涵盖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7)

1.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包括壳体(1)和若干换热管(2),所述壳体(1)上设有尾气入口(3)、尾气出口(4)、进风口(5)和出风口(6),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的底面上穿设有若干管道接头(7),所述换热管(2)底端嵌于对应的管道接头(7)内,并与管道接头(7)螺纹配合,所述壳体(1)的顶面上开设有若干安装孔(11),安装孔(11)处分别设有环形安装座(8),所述换热管(2)穿设于安装座(8)和安装孔(11)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8)上套设有套筒(81),安装座(8)背向壳体(1)一侧设有若干弹性片(82),所述套筒(81)与安装座(8)螺纹配合,套筒(81)顶端端面开设有可容换热管(2)穿过的通孔(83),套筒(81)内壁顶端设有倒角,所述弹性片(82)背向安装座(8)一端设置为楔形,其朝向套筒(81)内壁的一侧倾斜,所述换热管(2)穿设于通孔(83)内,换热管(2)顶端套设有弹性筒(84),所述弹性筒(84)与弹性片(82)背向套筒(81)内壁的一侧相抵。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座(8)与换热管(2)螺纹配合,安装座(8)背向壳体(1)一侧开设有密封槽(85),所述换热管(2)顶端套设有环形密封板(21),密封板(21)的横截面呈L型,密封板(21)的竖直段嵌于密封槽(85)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槽(85)的槽底设有第一弹性密封圈(86)。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管(2)底端固设有螺纹接头(22),螺纹接头(22)与管道接头(7)螺纹配合,所述管道接头(7)的端面与换热管(2)的端面之间设有第二弹性密封圈(23)。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入口(3)和尾气出口(4)分别与换热管(2)的两端连通,所述进风口(5)和出风口(6)则与壳体(1)内部连通。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气入口(3)位于壳体(1)底端。
CN201920054063.3U 2019-01-12 2019-01-12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726874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54063.3U CN209726874U (zh) 2019-01-12 2019-01-12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054063.3U CN209726874U (zh) 2019-01-12 2019-01-12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26874U true CN209726874U (zh) 2019-12-03

Family

ID=686797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054063.3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726874U (zh) 2019-01-12 2019-01-12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26874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9726874U (zh) 一种余热回收装置
CN203518740U (zh) 超传导散热器
CN203657398U (zh) 一种均匀布风立式烘干机
CN207584791U (zh) 一种新型节能锅炉蒸汽吹灰器漏风漏灰密封装置
CN206278408U (zh) 一种热膨胀吸收结构
CN202902673U (zh) 太阳能热水器的卧式热水箱
CN101975477A (zh) 一种太阳能集热管
CN212253733U (zh) 一种蒸汽喷射式换热器
CN219474390U (zh) 一种印花烘房余热回收装置
CN212300037U (zh) 一种适用于烟熏炉的波纹管节能器
CN109058984A (zh) 一种防阻塞的炉膛风帽
CN211290120U (zh) 一种电厂锅炉的降尘排烟管道
CN204619924U (zh) 一种石墨反应釜釜壁传热机构
CN210801140U (zh) 一种旋膜式除氧器
CN215909710U (zh) 一种多管程浮头式冷凝器
CN208936145U (zh) 一种防阻塞的炉膛风帽
CN207848742U (zh) 一种便于拆卸安装的管子
CN213334481U (zh) 一种采暖炉用烟气处理装置
CN212166551U (zh) 一种高塔喷雾干燥设备
CN209138305U (zh) 一种组合式高效水冷却分离器
CN204217768U (zh) 具有分风和集风装置的粮食烘干塔
CN211372466U (zh) 烟气脱白装置
CN210625419U (zh) 一种管壳式油水换热器
CN211848730U (zh) 沥青混合料厂拌热再生防粘滚筒及再生设备
CN201206908Y (zh) 竖管式太阳能开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