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26849U - 一种乏汽余热回收利用凝水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乏汽余热回收利用凝水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26849U
CN209726849U CN201821405373.7U CN201821405373U CN209726849U CN 209726849 U CN209726849 U CN 209726849U CN 201821405373 U CN201821405373 U CN 201821405373U CN 209726849 U CN209726849 U CN 20972684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ydrophobic
condenser
shaped pipe
turbine condenser
hot wel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405373.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介智华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ianjin Col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Tianjin Col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ianjin Col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Tianjin Col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405373.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2684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2684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2684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一种乏汽余热回收利用凝水系统,包括大汽轮机凝汽器(1)、前置凝汽器(2)、增汽机凝汽器(3);第一疏水S形管(7)的一端与前置凝汽器热井(5)连接,第二疏水S形管(8)的一端与增汽机凝汽器热井(6)连接;第一疏水S形管(7)和第二疏水S形管(8)的另一端与大汽轮机凝汽器热井(4)连接;前置凝汽器热井(5)和增汽机凝汽器热井(6)里的凝水流入大汽轮机凝汽器热井(4),前置凝汽器(2)和增汽机凝汽器(3)不再单独设置凝水泵系统。

Description

一种乏汽余热回收利用凝水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电厂节能设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乏汽余热回收利用凝水系统。
背景技术
利用增汽机回收热电厂乏汽余热供热,由于其节能效果显著,越来越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利用增汽机回收热电厂乏汽余热供热系统中,一般为梯级(多级)加热系统。例如,热网回水加热系统采用三级加热系统,其中第一级为前置乏汽加热凝汽器,第二级为增汽机加热凝汽器,第三级为热网加热器。热网回水加热系统中增设两台凝汽器。
如果每一台凝汽器单独设置疏水系统,根据设计惯例,凝水泵系统一般为一用一备,需要新增四台凝水泵系统。凝水泵系统还有电机及其配电、控制系统。系统复杂,布置困难,运行繁琐,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都将增大。
根据惯例,冬季供热工况时,大汽轮机凝水泵系统有较大余量,经过核算后,如果大汽轮机凝水泵系统的容量能满足同时抽吸三台(大汽轮机凝汽器、前置凝汽器、增汽机凝汽器)凝汽器凝水,可以先把新增两台凝汽器的凝水,输送到大汽轮机凝汽器热井里,然后利用大汽轮机凝汽器凝水泵系统,将三台(大汽轮机凝汽器、前置凝汽器、增汽机凝汽器)凝汽器的凝水送往回热系统。不需要新增凝水泵系统,系统简单,方便布置,运行简单,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都将减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乏汽余热回收利用凝水系统,以满足电厂工作实际中,特别是利用增汽机回收热电厂乏汽余热供热节能改造过程中,对凝水系统提出的新的要求。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乏汽余热回收利用凝水系统,包括大汽轮机凝汽器(1)、前置凝汽器(2)、增汽机凝汽器(3);其特征在于,大汽轮机凝汽器(1)具有大汽轮机凝汽器热井(4)、前置凝汽器(2)具有前置凝汽器热井(5)、增汽机凝汽器(3)具有增汽机凝汽器热井(6);第一疏水S形管(7)的一端与前置凝汽器热井(5)连接,第二疏水S形管(8)的一端与增汽机凝汽器热井(6)连接;第一疏水S形管(7)和第二疏水S形管(8)的另一端与大汽轮机凝汽器热井(4)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疏水S形管(7)和第二疏水S形管(8)的入口安装高度高于出口安装高度。
进一步地,第一疏水S形管(7)为双波疏水S形管;其具有两个倒U形弯,两个倒U形弯安装高度不同,入口侧倒U形弯安装高度高于出口侧倒U形弯安装高度;倒U形弯最高点低于前置凝汽器热井正常液位。
进一步地,第二疏水S形管(8)为单波疏水S形管;其具有一个倒U形弯;倒U形弯最高点低于增汽机凝汽器热井正常液位。
进一步地,前置凝汽器热井(5)和增汽机凝汽器热井(6)的正常液位高于大汽轮机凝汽器热井(4)的正常液位。
进一步地,前置凝汽器热井(5)和增汽机凝汽器热井(6)与大汽轮机凝汽器热井(4)的液位高差通过抬高前置凝汽器热井(5)和增汽机凝汽器热井(6)的基础或支座高度来实现。
进一步地,第一疏水S形管(7)、第二疏水S形管(8)与大汽轮机凝汽器热井(4)、前置凝汽器热井(5)、增汽机凝汽器热井(6)的连接方式为水平插入式焊接。
进一步地,第一疏水S形管(7)、第二疏水S形管(8)采用碳钢管或其他金属管制成,或者采用碳钢板或其他金属板制成。
进一步地,第一疏水S形管(7)、第二疏水S形管(8)的管道上配置安装逆止阀(9)、真空隔离阀(10)。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在于,把新增两台凝汽器的凝水,输送到大汽轮机热井里,然后利用大汽轮机凝汽器凝水泵系统,将三台(大汽轮机凝汽器、前置凝汽器、增汽机凝汽器)凝汽器的凝水送往回热系统。不需要新增凝水泵系统。系统简单,方便布置,运行简单,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都将减小。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乏汽余热回收利用凝水系统示意图;
图2是双波疏水S形管结构示意图;
图3是单波疏水S形管结构示意图;
其中大汽轮机凝汽器(1)、前置凝汽器(2)、增汽机凝汽器(3)、大汽轮机凝汽器热井(4)、前置凝汽器热井(5)、增汽机凝汽器热井(6)、双波疏水S形管(7)、单波疏水S形管(8)、逆止阀(9)、真空隔离阀(10)。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1、2、3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内容仅用于说明和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利用增汽机回收热电厂乏汽余热供热,由于其节能效果显著,越来越得到了广泛的推广和应用。
某热电厂,装机为2台300MW直接空冷机组。利用增汽机回收热电厂乏汽余热供热。乏汽供热系统为三级加热系统,其中第一级为前置乏汽加热凝汽器,第二级为增汽机加热凝汽器,第三级为热网加热器。系统中增设了两台凝汽器。
冬季供热工况时,大机凝水泵系统有较大余量,经过核算后,大汽轮机凝水泵系统的容量可以满足同时抽吸三台(大汽轮机凝汽器、前置凝汽器、增汽机凝汽器)凝汽器凝水,先把新增两台凝汽器的凝水,输送到大汽轮机凝汽器热井里,然后利用大汽轮机凝汽器凝水泵系统,将三台(大汽轮机凝汽器、前置凝汽器、增汽机凝汽器)凝汽器的凝水送往回热系统。
前置凝汽器换热面积6000㎡,前置凝汽器热井液位比大机凝汽器热井液位高400mm,双波疏水S形管(7)采用Φ373mm碳钢管子,形状和结构如图2所示;双波疏水S形管(7)入口A安装高度高于出口B安装高度,入口连接前置凝汽器热井,出口连接大汽轮机凝汽器热井,其具有两个倒U形弯,两个倒U形弯安装高度不同,入口侧倒U形弯安装高度高于出口侧倒U形弯安装高度。倒U形弯最高点(即入口侧倒U形弯最高点)低于前置凝汽器热井正常液位,高度差△h取20-100mm。
增汽机凝汽器换热面积4000㎡,增汽机凝汽器热井液位比大机凝汽器热井液位高400mm,单波疏水S形管(8)采用Φ373mm碳钢管子,形状和结构如图3所示;单波疏水S形管(8)入口A安装高度高于出口B安装高度,入口连接增汽机凝汽器热井,出口连接大汽轮机凝汽器热井,其具有一个倒U形弯。倒U形弯最高点低于前置凝汽器热井正常液位,高度差△h取20-100mm。
前置凝汽器距离大汽轮机凝汽器大约15米;增汽机凝汽器距离大汽轮机凝汽器大约20米。疏水S形管道上加装相应的支吊架、膨胀节、阀门或其它连接件,可配置安装逆止阀(9)、真空隔离阀(10)。
双波疏水S形管(7)、单波疏水S形管(8)与大汽轮机凝汽器热井(4)、前置凝汽器热井(5)、增汽机凝汽器热井(6)的连接方式为水平插入式焊接。插入深度50-100mm。
前置凝汽器热井(5)和增汽机凝汽器热井(6)的正常液位高于大汽轮机凝汽器热井(4)的正常液位,存在液位差h为400mm。
由于存在液位差h和安装高差△h,可以确保凝水正常单向流动。而且不影响多台凝汽器之间的压力平衡。
前置凝汽器热井(5)和增汽机凝汽器热井(6)与大汽轮机凝汽器热井(4)的液位高差可以通过抬高前置凝汽器热井(5)和增汽机凝汽器热井(6)的基础或支座高度来实现。
在采暖季,三台凝汽器都投运时,真空隔离阀开启,三台凝汽器联合运行;非采暖季,前置凝汽器和增汽机凝汽器停运时,真空隔离阀关断,大机凝汽器单独运行。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尽管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其依然可以对前述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乏汽余热回收利用凝水系统,包括大汽轮机凝汽器(1)、前置凝汽器(2)、增汽机凝汽器(3);其特征在于,大汽轮机凝汽器(1)具有大汽轮机凝汽器热井(4)、前置凝汽器(2)具有前置凝汽器热井(5)、增汽机凝汽器(3)具有增汽机凝汽器热井(6);第一疏水S形管(7)的一端与前置凝汽器热井(5)连接,第二疏水S形管(8)的一端与增汽机凝汽器热井(6)连接;第一疏水S形管(7)和第二疏水S形管(8)的另一端与大汽轮机凝汽器热井(4)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汽余热回收利用凝水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疏水S形管(7)和第二疏水S形管(8)的入口安装高度高于出口安装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汽余热回收利用凝水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疏水S形管(7)为双波疏水S形管;其具有两个倒U形弯,两个倒U形弯安装高度不同,入口侧倒U形弯安装高度高于出口侧倒U形弯安装高度;倒U形弯最高点低于前置凝汽器热井正常液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汽余热回收利用凝水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二疏水S形管(8)为单波疏水S形管;其具有一个倒U形弯;倒U形弯最高点低于增汽机凝汽器热井正常液位。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汽余热回收利用凝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前置凝汽器热井(5)和增汽机凝汽器热井(6)的正常液位高于大汽轮机凝汽器热井(4)的正常液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乏汽余热回收利用凝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前置凝汽器热井(5)和增汽机凝汽器热井(6)与大汽轮机凝汽器热井(4)的液位高差通过抬高前置凝汽器热井(5)和增汽机凝汽器热井(6)的基础或支座高度来实现。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汽余热回收利用凝水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疏水S形管(7)、第二疏水S形管(8)与大汽轮机凝汽器热井(4)、前置凝汽器热井(5)、增汽机凝汽器热井(6)的连接方式为水平插入式焊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汽余热回收利用凝水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疏水S形管(7)、第二疏水S形管(8)采用碳钢管制成,或者采用碳钢板制成。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乏汽余热回收利用凝水系统,其特征在于,第一疏水S形管(7)、第二疏水S形管(8)的管道上配置安装逆止阀(9)、真空隔离阀(10)。
CN201821405373.7U 2018-08-30 2018-08-30 一种乏汽余热回收利用凝水系统 Active CN20972684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05373.7U CN209726849U (zh) 2018-08-30 2018-08-30 一种乏汽余热回收利用凝水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405373.7U CN209726849U (zh) 2018-08-30 2018-08-30 一种乏汽余热回收利用凝水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26849U true CN209726849U (zh) 2019-12-03

Family

ID=686590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405373.7U Active CN209726849U (zh) 2018-08-30 2018-08-30 一种乏汽余热回收利用凝水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2684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8403A (zh) * 2021-06-21 2021-09-21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一种船舶多机共用双真空虹吸自流冷凝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418403A (zh) * 2021-06-21 2021-09-21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一种船舶多机共用双真空虹吸自流冷凝器
CN113418403B (zh) * 2021-06-21 2023-11-24 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 一种船舶多机共用双真空虹吸自流冷凝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2768090U (zh) 一种乏汽余热回收系统
CN107687663A (zh) 一种多类型热泵组合式乏汽回收供热系统和供热方法
CN108035779A (zh) 一种水冷汽轮机组乏汽余热回收供热系统
CN205878326U (zh) 热力发电厂高背压供热热网回水温度控制系统
CN102839999B (zh) 小汽轮机排汽冷源损失回收系统及方法
CN209726849U (zh) 一种乏汽余热回收利用凝水系统
CN104807245A (zh) 一种低温余热利用系统及余热利用方法
CN103953961A (zh) 空冷机组高背压与热泵联合供热系统
CN105840256A (zh) 电厂乏汽热利用系统
CN103994487B (zh) 一种长输单管分布式混合供热系统
CN209726850U (zh) 一种乏汽回收凝水系统双波s形管
CN110848725A (zh) 一种热电厂多用途的烟气余热回收装置及回收方法
CN212179611U (zh) 一种乏汽余热再利用及其冷凝水回收装置
CN207847715U (zh) 一种水冷汽轮机组乏汽余热回收供热系统
CN203385306U (zh) 空冷机组高背压节能系统
CN209341863U (zh) 一种乏汽回收凝水系统单波s形管
CN206054017U (zh) 一种直接空冷机组排汽余热回收装置
CN204554954U (zh) 复合型热泵机组和集中供热系统
CN103836610B (zh) 一种提高供热机组经济性的热网疏水加热系统
CN209459460U (zh) 一种锅炉排污余热回收系统
CN209341866U (zh) 一种乏汽余热回收利用凝汽器抽真空系统
CN209341876U (zh) 一种乏汽余热回收利用凝汽器
CN203421769U (zh) 300mw发电机组高背压循环水系统
CN207922895U (zh) 一种火电机组直接空冷系统
CN207850103U (zh) 一种汽侧多通道加热式凝汽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Room 818, building C04, venture headquarters base, North Fuyuan Road, Wuqing Development Zone, Wuqing District, Tianjin

Patentee after: United rising (Tianji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503-13, Building 4, Ruicheng, Jingbin Industrial Park, Wuqing District, Tianjin

Patentee before: TIANJIN COLE ENERGY SAVING TECHNOLOGY Co.,Ltd.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