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21859U - 一种黑臭河道的治理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黑臭河道的治理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21859U
CN209721859U CN201920139090.0U CN201920139090U CN209721859U CN 209721859 U CN209721859 U CN 209721859U CN 201920139090 U CN201920139090 U CN 201920139090U CN 209721859 U CN209721859 U CN 20972185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ck
odor riverway
governing system
river
w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139090.0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郭宇成
王艳秋
危丽沙
陈芳
许榕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zhou Guxiangyuan Water Treat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zhou Guxiangyuan Water Treat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zhou Guxiangyuan Water Treat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zhou Guxiangyuan Water Treat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139090.0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2185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2185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2185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黑臭河道的治理系统,包括在河道中从上游向下游方向设置的格栅带、生物带、调节池和吸附装置。本系统的结构容易安装,处理黑臭河道的效果好、投资少、设备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维护简单,且能恢复水体的生态自净能力。

Description

一种黑臭河道的治理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黑臭河道的治理系统,属于污水治理设备领域。
背景技术
河道对于区域的水环境建设、生态发展空间、人口分布甚至人文特色都具有重要的导向和关联作用。一方面,河道作为区域重要的排洪渠道和水环境容纳空间,对当地的水安全保障具有重要作用;一方面,对于整个区域发展空间,沿河两岸人口分布大部分较为密集,发展较好,具有独特的水文化景观特色。然而随着沿河两岸人口密集程度不断加大,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当地管网建设不完善的前提下,更多且含有高污染负荷的污水被排入河道。此时,河道作为一种纳污通道,水环境容量空间却相对较小,超出了河道的水体的自净能力,呈现黑臭状态的感官效果,影响周围居民的生活空间与区域的发展面貌。因此,黑臭河道的治理十分重要。
目前,黑臭河道的治理方法有物理法、化学法和生物法。物理法通常采用河道清淤、水循环及普通的介质吸附方法。河道清淤,即通过机械设备清除水体中含有较高浓度有机物、氮、磷等有机物的淤泥,疏通河道,防止河道淤泥向水体中释放污染物,造成水体二次污染;水循环,即通过引进外来水或建设泵站等达到补充河道生态需水且稀释污染物、使水流动的作用;普通介质吸附,即通过活性炭、磁粉、砂砾等吸附作用去除污染物。随着污水的排放,河道清淤和水循环未能从根本上解决水质问题。河道处理直接且仅采用普通的介质吸附方法存在经济成本高,易造成二次污染等问题。
化学法通过采用化学药剂和河道内的污染物反应,达到去除河道内污染物的目的,却造成水体残留一定的化学药剂,且不断累积。
生物法通常采用投加微生物制剂或者种植沉水植物。向河道内投加微生物制剂往往存在有机物、氮、磷等污染物的降解能力弱、处理效率低等情况;在受到污染的河道内种植沉水植物,会出现沉水植物不会存活、存活率低等情况。
因此,治理黑臭河道的配套装置现有技术亟需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黑臭河道的治理系统,设备安装简单,容易实施,即能让水质变佳,又能控制成本。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黑臭河道的治理系统,包括在河道中从上游向下游方向设置的格栅带、生物带、调节池和吸附装置。
优选的,所述格栅带包括在河道中从上游向下游方向依次设置的粗格栅和细格栅。
优选的,所述生物带的下方还设置有微纳米曝光装置。
优选的,所述生物带和调节池之间,还设置有供水装置。
优选的,所述供水装置是潜水泵。
优选的,所述吸附装置设置在所述生物带的布置区域下游河岸。
优选的,所述吸附装置是活性炭滤膜机。
优选的,所述活性炭滤膜机还配置有配碳罐。
优选的,所述活性炭滤膜机还配置有废炭罐。
优选的,所述废炭罐与板框压滤机连接,所述板框压滤机用于压滤所述废炭罐中输出的废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本系统的结构容易安装,处理黑臭河道的效果好、投资少、设备自动化程度高、运行维护简单,且能恢复水体的生态自净能力。出水指标可达COD、氨氮、总氮指标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地表III类标准。经过本系统治理过,尤其是活性炭滤膜机处理后的水质适合沉水植物等水生植物的生存。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示出的结构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黑臭河道的治理系统的第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黑臭河道的治理系统的第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黑臭河道的治理系统的第三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黑臭河道的治理系统的第四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黑臭河道的治理系统的第五实施例的结构设置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黑臭河道的治理系统的第六实施例的结构设置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黑臭河道的治理系统的第七实施例的结构设置示意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黑臭河道的治理系统的第七实施例的河道设置示意图;
图9为图8中第七实施例的河道环境示意图。
其中,1-格栅带、2-生物带、3-调节池、4-吸附装置、11-粗格栅、12-细格栅、21-微纳米曝光装置、41-配碳罐、42-废炭罐、43-板框压滤机、5-供水装置。
本实用新型目的的实现、功能特点及优点将结合实施例,参照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需要说明,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方向性指示(诸如上、下、左、右、前、后……),则该方向性指示仅用于解释在某一特定姿态(如附图所示)下各部件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运动情况等,如果该特定姿态发生改变时,则该方向性指示也相应地随之改变。
另外,若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有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则该“第一”、“第二”等的描述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其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另外,全文中出现的“和/或”的含义为,包括三个并列的方案,以“A和/或B”为例,包括A方案,或B方案,或A和B同时满足的方案。另外,各个实施例之间的技术方案可以相互结合,但是必须是以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为基础,当技术方案的结合出现相互矛盾或无法实现时应当认为这种技术方案的结合不存在,也不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黑臭河道的治理系统。
参照图1,在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一中,该黑臭河道的治理系统包括:
在河道中从上游向下游方向设置的格栅带1、生物带2、调节池3和吸附装置4。
在河道上游的前段设置格栅带1,对河道中较大的悬浮物拦截,并需要定期清理去除堆积在格栅带1前的悬浮物;在格栅带1下游的河道设置一定区域的生物带2(水处理驯化微生物/高效符合菌),大量微生物可在生物带2上附着形成生物膜,
在生物带2布置区域下游河岸通过潜水泵将生化后的河道水输入调节池3,对河道水体进行均质、均量调节,并对河道水体中的垃圾、砂砾、大体积悬浮物进行沉淀,以便于后续设备即吸附装置4的运行;调节池3出水后的河道水体再进入吸附装置4,进一步去除污染物。
优选地,参照图2,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黑臭河道的治理系统的第二实施例,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所述格栅带1包括在河道中从上游向下游方向依次设置的粗格栅11和细格栅12。
粗格栅用途:在河道上游设置粗格栅带,拦截河道中较大的悬浮物;
细格栅用途:在粗格栅带后下游设置细格栅带,拦截河道中较小的悬浮物
即在河道上游向下游方向依次设置粗格栅和细格栅,对河道中较大的悬浮物如垃圾、浮泥、石沙等进行多重拦截和过滤。
在本实施例中,粗格栅和细格栅的粗细是指栅距的大小,栅距较大即为粗格栅,用于先阻隔较大的悬浮物,例如垃圾,大片树叶等;栅距较小即为细格栅,用于阻隔更小的悬浮物,例如浮泥、砂石等。当阻隔的悬浮物较多时,需要定期去除。粗、细格栅的间隔1-2米为佳。
优选地,参照图3,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黑臭河道的治理系统的第三实施例,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在所述生物带2的下方还设置有微纳米曝光装置21。
所述微纳米曝光装置21机器与鼓风机连接,鼓风机总管-鼓风机支管,一方面为微生物代谢去除水中COD、氨氮、磷等部分可生化的污染物创造适当的氧环境,另一方面将河道水体中的污染物、氧气、微生物进行搅动、混合。
优选地,参照图4,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黑臭河道的治理系统的第四实施例,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所述生物带2和调节池3之间,还设置有供水装置5。
所述供水装置是潜水泵。
在生物带布置区域下游河岸设置吸附装置4,通过潜水泵将生化后的河道水输入调节池,对河道水体进行均质、均量调节,并对河道水体中的垃圾、砂砾、大体积悬浮物进行沉淀,以便于后续设备即吸附装置4的运行;调节池3出水后的河道水体再进入吸附装置4,进一步去除污染物。双重过滤之下的河道水体更加干净。
优选地,所述吸附装置4是活性炭滤膜机。
活性炭滤膜机内设置不锈钢滤柱,箱体内通过配碳罐加入大量的粉末活性炭(200目),设备工作时粉末活性炭可在不锈钢滤柱上形成粉末活性炭薄膜(厚度5毫米),该薄膜可对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吸附、过滤,最后在吸附装置4的活性炭滤膜机下游河道布置水生植物,水生植物区占整个系统的60%,建设完整的水生态系统,恢复河道自净能力。
活性炭滤膜机主要通过在滤柱上形成的炭层,该碳层是经过高温生成的活性炭具有发达的内部空隙,当污水经过活性炭层时,污水中的污染物质被吸附或截留在活性炭发达的空隙内,通过范德华力等的作用,被镶嵌在活性炭内部。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将污水中的有机物去除。
优选地,参照图5,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黑臭河道的治理系统的第五实施例,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图1所示实施例,所述活性炭滤膜机还配置有配碳罐41。
活性炭滤膜机内设置不锈钢滤柱,箱体内通过配碳罐加入大量的粉末活性炭(200目)。
优选地,参照图6,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黑臭河道的治理系统的第六实施例,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图5所示实施例,所述活性炭滤膜机还配置有废炭罐42。
活性炭滤膜机输出的清水输出到河道进入水生植物系统建设,而用于过滤之后的废炭,则输入废炭罐42。
优选地,参照图7,本实用新型还提出一种黑臭河道的治理系统的第七实施例,本实施例基于上述图6所示实施例,所述废炭罐42与板框压滤机43连接,所述板框压滤机43用于压滤所述废炭罐42中输出的废炭。
废炭输入废炭罐42后进入板框压滤机43进行压滤,以作他用。
废炭是炭、水混合溶液,经气动隔膜泵进入板框压滤机,在油压的作用下通过板框压滤机滤布进行泥水分离,较干的泥饼外运填埋。
为了更佳的治理效果,会先对整个河道进行清淤处理,通过挖机清除河道内的淤泥,去除淤泥中的污染物,防止底泥向水体中释放污染物,造成水体二次污染,清淤深度为0.5-2米。因为污物沉淀后会形成令人厌恶的沉积物,清除这些淤泥,有效减轻后续对黑臭河水的治理压力。
优选地,在本实用新型的生物带2中进行生物带曝气原位治理,气:水流量比为3:1-10:1。
在这些实施例中,生物带曝气原位治理为生化效率较高的接触氧化工艺。在河道内固定生物填料-生物带,曝气提供充氧、搅动、混合的条件,大量的微生物可附着在填料上形成生物膜,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去除水中的污染物。
优选地,河道水在调节池中的停留时间为20分钟。
在这些实施例中,生物带2下游的河道水还需要进行均质、均量的调节,因此会进入调节池3中处理,最佳的处理时间在20分钟左右。
优选地,本实用新型中的生物带2,至少包括硝化细菌、反硝化菌、光合细菌、硫化细菌其中的一种或多种。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些菌种均来源于自然界,具有较强的降解能力,作用机理是以光合菌群和酵母菌群为主导,协同其它有益微生物共同作用,产生抗氧化物质,通过氧化还原发酵等途径,分解氧化有机物,把有害有毒转化为无害无毒,变有害为有用,同时光合菌可利用太阳光和热能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供其他生物利用,利用CO2和氮等物质合成糖类、氨基酸、维生素和生物活性物质等,促进其他生物的生长繁殖。菌群在一定条件下快速繁殖、扩大,菌群形成团,大量吞食水中的污染物,使C源转化为CO2、N源转化为N2,水体变清。利用此类菌,在生态填料上形成一定的生物膜,水流通过由生态草形成的生物膜时,经过生物膜上特效菌的层层处理,使水质达到预期的目标。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的水生植物系统建设中,沉水植物为轮叶黑藻、金鱼藻、红线草、苦草、狐尾藻、马来眼子菜、菹草、伊乐藻的其中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种植密度最优为100株/平方米,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这些沉水植物可以从根系和浮叶背面吸收水体和淤泥中营养物质,碳源也主要来自空气,产生具备净化力的氧气通过浮叶背部分进入水体;是水域生态恢复自净能力的最优物种。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的水生植物系统建设中,所述挺水植物为西伯利亚鸢尾、美人蕉、梭鱼草的其中一种或至少两种的组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挺水植物的根、根茎生长在水的底泥之中,茎、叶挺出水面;其常分布于0-1.5米的浅水处,其中有的种类生长于潮湿的岸边,这类植物在空气中的部分,具有陆生植物的特征;生长在水中的部分(根或地下茎),具有水生植物的特征,在净化水底的同时,还能够有茎、叶挺出水面,一定程度上可以使得城市居民不会随意排放生活污水,有意识地对河道进行保护。
优选的,本实用新型中的水生植物系统建设中,浮叶植物为睡莲或/和荇菜。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浮叶植物根一般因为缺乏氧气,所以由于无氧呼吸可以产生醇类物质;此外,通过叶柄也能由叶供给氧气,不会消耗水中的氧气,提升自净能力。
优选的,参照图8-9,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黑臭河道的治理系统,以兴华涌为代表,原来兴华涌水质为劣V类水质,氨氮超标,水体发黑发臭,属于黑臭水体。为了提升河岸周边环境质量,需对兴华涌黑臭水体治理,消除黑臭。该段河涌宽度约12米,长度约为5000米,水深约为1.2米。按照本实用新型图5所示步骤的修复后,最终消除黑臭,恢复了河道生态自净能力。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并非因此限制本实用新型的专利范围,凡是在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下,利用本实用新型说明书及附图内容所作的等效结构变换,或直接/间接运用在其他相关的技术领域均包括在本实用新型的专利保护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黑臭河道的治理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在河道中从上游向下游方向设置的格栅带、生物带、调节池和吸附装置。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河道的治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格栅带包括在河道中从上游向下游方向依次设置的粗格栅和细格栅。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河道的治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生物带的下方还设置有微纳米曝光装置。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河道的治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生物带和调节池之间,还设置有供水装置。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黑臭河道的治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供水装置是潜水泵。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河道的治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吸附装置设置在所述生物带的布置区域下游河岸。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黑臭河道的治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吸附装置是活性炭滤膜机。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黑臭河道的治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活性炭滤膜机还配置有配碳罐。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黑臭河道的治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活性炭滤膜机还配置有废炭罐。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黑臭河道的治理系统,其特征是:所述废炭罐与板框压滤机连接,所述板框压滤机用于压滤所述废炭罐中输出的废炭。
CN201920139090.0U 2019-01-25 2019-01-25 一种黑臭河道的治理系统 Active CN20972185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39090.0U CN209721859U (zh) 2019-01-25 2019-01-25 一种黑臭河道的治理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139090.0U CN209721859U (zh) 2019-01-25 2019-01-25 一种黑臭河道的治理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21859U true CN209721859U (zh) 2019-12-03

Family

ID=6868148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139090.0U Active CN209721859U (zh) 2019-01-25 2019-01-25 一种黑臭河道的治理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21859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650668A (zh) 一种应用于黑臭河道的治理系统
CN102464404B (zh) 一种受污染河道水体修复治理方法及系统
CN108439578A (zh) 一种组合帘式强化耦合生物膜反应器(ehbr)河湖水体原位净化装置系统及方法
CN110183065A (zh) 一种用于治理富营养化的浅缓流河道的修复技术
CN110117134A (zh) 一种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CN108083446A (zh) 一种水域富营养化水体复合修复方法
CN111362406A (zh) 悬浮式太阳能一体化净水设备及净水方法
CN105585216A (zh) 微污染水源给水深度处理方法
CN107032501A (zh) 一种模拟生态净化富营养化河水的方法及设施
CN108217983B (zh) 脉冲式水质净化系统及河道污水的治理方法
CN110104920A (zh) 一种河底原位修复剂及其制备方法
CN208378648U (zh) 一种河道黑臭水体快速净化装置
CN108264198B (zh) 一种水污染河道的治理方法
CN108996703A (zh) 一种黑臭水水土水循环生态修复系统
CN209721859U (zh) 一种黑臭河道的治理系统
CN116969607A (zh) 复合优势微生物黑臭水治理系统
CN206692416U (zh) 一种用于河道治理的膜菌藻处理系统
CN111689640A (zh) 一种污水处理方法
KR101143350B1 (ko) 이산화탄소〔co₂〕와 비점오염 저감효율을 위한 미세조류, 미생물서식이 가능한 생태습지 조성방법
CN109052624A (zh) 一种移动式净化污水和黑臭水体的方法及装置
CN211394230U (zh) 一种基于微生物技术的有机废水处理装置
CN212403883U (zh) 一种废水处理设备
CN211999378U (zh) 一种用于水环境生态修复的生物曝气组合装置
CN100506707C (zh) 可控生物膜景观湿地污水净化系统及技术
CN210214947U (zh) 一种河道生态修复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enomination of utility model: Treatment system for black-odor riverway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701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03

Pledgee: Bank of Guangzhou branch of the Bank of Guangzhou Science City Branch

Pledgor: GUANGZHOU GUXIANGYUAN WATER TREATMENT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440000174

PE01 Entry into force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

Date of cancellation: 20220907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203

Pledgee: Bank of Guangzhou branch of the Bank of Guangzhou Science City Branch

Pledgor: GUANGZHOU GUXIANGYUAN WATER TREATMENT Co.,Ltd.

Registration number: Y2020440000174

PC01 Cancellation of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contract for pledge of patent r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