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996703A - 一种黑臭水水土水循环生态修复系统 - Google Patents

一种黑臭水水土水循环生态修复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996703A
CN108996703A CN201810823509.4A CN201810823509A CN108996703A CN 108996703 A CN108996703 A CN 108996703A CN 201810823509 A CN201810823509 A CN 201810823509A CN 108996703 A CN108996703 A CN 1089967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ater
soil
layer
soil horizon
sand sto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23509.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996703B (zh
Inventor
管锡珺
韩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Qingdao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810823509.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996703B/zh
Publication of CN1089967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9670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99670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99670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4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microorganisms used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02Aerobic process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3/0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 C02F3/32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characterised by the animals or plants used, e.g. algae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2HYDRAULIC ENGINEERING; FOUNDATIONS; SOIL SHIFTING
    • E02BHYDRAULIC ENGINEERING
    • E02B3/00Engineering works in connection with control or use of streams, rivers, coasts, or other marine sites; Sealings or joints for engineering works in general
    • E02B3/04Structures or apparatus for, or methods of, protecting banks, coasts, or harbours
    • E02B3/06Moles; Piers; Quays; Quay walls; Groynes; Breakwaters ; Wave dissipating walls; Quay equipment
    • E02B3/066Quay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05Phosphorus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10Inorganic compounds
    • C02F2101/16Nitrogen compounds, e.g. ammonia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101/00Nature of the contaminant
    • C02F2101/30Organic compound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2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SEWAGE, OR SLUDGE
    • C02F2303/00Specific treatment goals
    • C02F2303/20Prevention of biofouling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W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WASTEWATER TREATMENT OR WASTE MANAGEMENT
    • Y02W10/00Technologies for wastewater treatment
    • Y02W10/10Biological treatment of water, waste water, or sewage

Abstract

本发明属于污水生态修复技术领域,涉及一种黑臭水的水土水循环生态修复装置,主体结构包括水体、砌体、水工建筑侧壁、水泵、水管、布水口和生态体,是水循环过程的自然净化的强化,能够改善水体自然净化的运行稳定性和提高效率:通过水泵的间歇布水形成水循环,水循环过程中,水体中的藻类被土壤层和植被层的表面截留后,受到阳光照射作用和生物分解作用被转化,水体中的营养物质经过土壤层和植被层的截留、吸附和微生物吸附作用得以富集浓缩,有利于微生物降解和植物吸收;水的地面径流和流经砂石层提高溶解氧,微生物和植物作用有利于土壤层恢复透水能力,空气管道、水的地面径流和砂石层的潜流使水体和生态体充氧保持好氧状态。

Description

一种黑臭水水土水循环生态修复系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生态修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黑臭水的水土水循环生 态修复装置,基于土壤-微生物-植物生态系统,实现黑臭水的自我修复,适用 于感官污染明显、老百姓反映最强烈的垃圾河、黑河、臭河的治污修复。
背景技术:
城市黑臭水体是指城市建成区内,呈现令人不悦的颜色和(或)散发令人不 适气味的水体的统称。城市黑臭水体的整治应按照“控源截污、内源治理;活 水循环、清水补给;水质净化、生态修复”的基本技术路线具体实施,其中控 源截污和内源治理是选择其他技术类型的基础与前提。黑臭水体主要针对感官 性指标,老百姓不需要任何技术手段就能判断。《城市黑臭水体整治工作指南》 根据黑臭程度不同,将黑臭水体细分为轻度黑臭和重度黑臭两级:水体透明度 在25厘米至10厘米间的,为轻度黑臭;水体透明度小于10厘米的则为重度黑 臭。每升水氨氮浓度在8至15毫克的为轻度黑臭,每升水氨氮浓度大于15毫 克的为重度黑臭。
城市水体黑臭的污染物来源和影响因素比较多,在城市政府层面涉及的管 理部门也比较多。很多地方的水体整治存在周期性反复的问题。黑臭水体整治 不是“一次性”的,“碧水蓝天”需要地方政府长期的持续性投入,长效机制是 周边群众长期满意的基础和前提。
列举3例治理黑臭水体的案例:
一是杭州后横港河道水生态修复工程:水体富营养严重,在高温季节,容 易爆发蓝藻水华,水质检测为劣Ⅴ类,是条黑水河。水体生态修复技术的基本 思路:投入食藻虫,消除富营养化水体的蓝绿藻等;再是种植金鱼藻等多类型 沉水植物,吸收水中的氮、磷等富营养物质;最后,往河里放入螺、贝、鱼、 虾,使河道成为一个完整的、能够自我修复的生态系统。
二是东莞麻涌河道:安装原位生态修复喷泉,实现水生态修复。
三是临沂解白河的水生态修复:采用水体复氧,构建及强化微生物系统, 修复水生植物三步措施。解白河的水体黑臭或异味消除治理的关键是改善水体 的溶解氧状态,使水体由低氧、厌氧恢复到正常的好氧状态,抑制水体中厌氧 细菌大量繁殖,减少底泥微生物厌氧释放的含硫恶臭气体;构建及强化微生物 系统是前期消除黑臭的关键,并且强化后期水质深度净化及保持;修复水生植 物是根据水域水深和水质的差异,有区别地构建不同类型的水生植物群落,形 成水下森林系统,重构和强化由水生植物、鱼类、底栖动物、微生物等构成的 水体自净功能系统,在净化上游来水的同时,恢复水域自然的水体景色。水体复氧采用2.2kw推流曝气机30台对解白河各河段进行复氧;微生物系统构建及 强化采用固定化微生物设备,设置生物载体,投加高效脱氮菌剂等措施。在解 白河排污严重区域及重点断面布设20套固定化微生物设备用于应急处理;高效 生物载体主要布置在解白河上游河段、村庄聚集区域及河流入口段,与曝气机 及其微生物菌剂配合综合作用,区域内解白河河道全段布置高效生物载体20组。 高效脱氮菌剂与生物载体结合使用,将菌剂投撒在生物载体区域,另外在河道 上游投撒,有利于水质在上游降解干净后流到下游,项目区河道内高效脱氮菌 剂的投加量为120t/a;综合临沂市地理、环境、植物等特征,选择的水生植物有香蒲、茭白、小叶眼子菜、金鱼藻和苦草等水生植物,总种植面积5.5万m2, 构建生态浮岛2万m2
现有技术中涉及微生物整治黑臭水的专利文献主要有:中国专利201810192203.3公开的一种利用微生物处理黑臭水体的装置,包括外壳、悬浮 桶、进水管、排水管和水泵,外壳为中空的长方体,悬浮桶通过胶合连接在外 壳左右两端,外壳内设置有隔板,隔板围成填料区,填料区内设有微生物载体 颗粒,外壳右侧底端设有污水入口,污水入口连接有进水管,水泵通过螺栓固 定在外壳内部靠右侧底端,进水管连接在水泵上,水泵另一端通过水管连接在 填料区右端,外壳左侧靠顶端设有污水出口,污水出口连接有排水管,排水管 另一端连接在填料区左端;中国专利201711368735.X公开的一种用于黑臭水体 治理的高效复合微生物菌剂,以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 沼泽红假单胞菌、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和生物促生剂为原料, 通过以下方式制成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将原料中的枯草芽孢杆菌、地衣 芽孢杆菌、产朊假丝酵母和沼泽红假单胞菌分别经过发酵培养后得到四种发酵 液,再将四种发酵液混合后形成混合发酵液,通过对混合发酵液离心收集菌体 后,添加海藻糖、甘油和β-环糊精,之后经过冷冻干燥获得微生物菌剂,将得 到的微生物菌剂与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脂肪酶和生物促生剂进行复配 得到该复合微生物菌剂;中国专利201710427345.9公开的一种用于黑臭水体治理的复合微生物菌剂,包括假单胞菌、巨大芽孢杆菌、粪产碱杆菌、短小芽孢 杆菌和嗜热脂肪土芽孢杆菌,核心菌株假单胞菌和巨大芽孢杆菌的保藏编号分 别为CGMCCNo.13544和CGMCCNo.13543;中国专利201710282158.6公开的用于 处理黑臭水体的微生物活化填充料,包括如下重量份的原料:微生物诱导剂3 -5份;附着载体40-80份;有机高分子聚合物0-10份;无机絮凝物0-4份; 氧化去色剂1-30份;所述微生物诱导剂包含硝化细菌和/或反硝化细菌以及可 供所述硝化细菌和/或反硝化细菌生长的培养基物质;中国专利201610746032.5 公开的一种利用微生物原位激发快速处理黑臭水体的装置,包括装载固定化微 生物种源颗粒的微生物培养罐、向微生物培养罐提供微动力和氧气的曝气机、 将微生物培养罐安置于污染水体中的浮圈;所述曝气机安装于浮圈且曝气机的 出气端设置于微生物培养罐内部;所述微生物培养罐连接浮圈且微生物培养罐 内部填充固定化微生物种源颗粒;所述微生物培养罐的罐体侧壁下部开设有安 装排水帽的进水口,罐体侧壁上部开设有安装排水帽的出水口。
由上述措施和专利文献可见,人们正在模拟自然生态水循环系统并予以强 化,但是模拟中总难免差距大和使用技术偏的问题。没有基于水循环是多环节 的自然过程的本质进行治理,全球性的水循环涉及蒸发、大气水分输送、地表 水和地下水循环以及多种形式的水量贮蓄,降水、蒸发和径流是水循环过程的 三个最主要环节。因此,研发设计一种对富营养化物质分离能力、降解和去除 能力强的黑臭水水土水循环生态修复系统,结合生态净化、人工增氧、活水循 环、就地处理和旁路治理于一体,实现黑臭水的自我修复,很有应用前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在生态净化时微污染存在的污染物浓集、藻类过度 繁殖、水体曝气复氧效率低和富营养化物质(磷)的积累问题,设计一种黑臭 水水土水循环生态修复系统,基于土壤过滤吸附-微生物-植物生态系统,利用 土地过滤抑制过量藻类繁殖,土壤和生物吸附水体中营养物质并净化,植物合 成吸收水体氮磷等富营养化物质的机理,提高微污染水体分离去除富营养化物 质的性能,增加水体复氧能力和减少水体溶解氧需求,实现黑臭水的自我修复。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涉及的黑臭水水土水循环生态修复系统的主体 结构包括水体、砌体、水工建筑侧壁、水泵、水管、布水口和生态体;在水体 中砌筑砌体,在砌体与水工建筑侧壁形成的空间内由下到上依次设置有夯实土 壤层、砂石层、土壤层和植被层,土壤层中等间距式设置有2个以上的通气管, 通气管穿过植被层与大气连通,位于夯实土壤层区域的砌体为挡土区,位于砂 石层区域的砌体为洞区,位于土壤层和植被层区域的砌体为挡水堰区,水体中 设置有水泵,水泵与水管连接,水管的敷设方式包括四种:一是水管依次通过 挡土区、夯实土壤层、砂石层、土壤层和植被层后与大气连通,二是水管依次通过洞区、砂石层、土壤层和植被层后与大气连通,三是水管依次通过挡水堰 区、土壤层和植被层后与大气连通,四是水管直接敷设在植被层的表面并与大 气连通,水管与大气连通的一端设置n个布水口,夯实土壤层、砂石层、土壤 层、植被层和通气管配合构成生态体。
本发明涉及的水工建筑侧壁为围护水体的水工建筑对称部分的或靠岸部分 的侧壁;砂石层、通气管和洞区构成空气通道,以保持砂石层和土壤层的好氧 状态,为水体和生态体提供氧气,并且在渗水后带气,为生态体进一步提供氧 气;挡土区用水泥砂浆勾缝,具有围挡夯实土壤层的作用;洞区为透水和通气 的毛石砌体,不做水泥砂浆砌筑;挡水堰区为毛石水泥砂浆砌筑体,起挡水堰 的作用;水泵、水管和布水口构成布水系统,布水口的作用是将水管中的水浇 到植被层。
本发明涉及的黑臭水水土水循环生态修复系统采用间歇布水方式,间歇布 水的循环顺序是从水泵开始,经过水管、布水口、植被层、土壤层、砂石层和 洞区,到达水体结束;藻类去除是土壤层和植被层的表面截留作用和阳光照射 作用的共同结果;营养物质的去除步骤,首先是土壤层和植被层的截留作用、 吸附作用和微生物吸附作用,其次是微生物降解作用去除COD和氨氮,再次是 植物吸收作用去除氮磷,最后是植被割除,使营养物质特别是氮磷彻底从水体 中分离;生态体的溶解氧经由空气通道和地面径流复氧提供;由此,水体得到 净化,水体中藻类浓度降低、富营养物质减少、含氧量提高、黑臭问题得以解决,水体的功能能够更好地实现。
本发明涉及的黑臭水水土水循环生态修复系统使用时,水泵通过水管和布 水口间歇布水,间歇布水进入植被层后,水中的藻类被截留并由阳光杀灭,水 流过植被层和土壤6到达砂石层的过程中,水中有机质被生物吸附或被砂截留, 在水渗透过后发生生物作用,水中的营养物质被植被进一步吸收利用,收割移 除植被,达到生态修复,确保水体的水质生态;间歇布水流经植被层、土壤层 和砂石层后,水中的溶解氧得到补充,水的耗氧降低,有利于提高水中的溶解 氧浓度。
本发明涉及的黑臭水水土水循环生态修复系统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生态 系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氮和磷污染物,通过土壤层的微生物过滤吸附 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物质,并降解有机质,通过砂石层为水体充氧,通过植物层7 去除富营养物质特别是磷,使河道水质的生态得到综合化的净化,实现了微污 染控制;河道水质的治理结果好于Ⅴ类:溶解氧≥2mg/L,高锰酸盐指数≤ 10mg/L,化学需氧量≤40mg/L,五日生化需氧量≤10mg/L,氨氮≤2.0mg/L。
本发明涉及的黑臭水水土水循环生态修复系统进行间歇性的水循环,在无 水状态下,干化提高通水能力,采用过滤、微生物吸附基质和植物生长吸收氮 磷能力的方式,利用水-土-水循环,使流经土壤层的水中的藻类截留、污染物 质被土壤层的微生物截留和吸附;截留的污染物被砂石层和土壤层内的微生物 降解,氮磷被存留在砂石层和土壤层中植被层吸收,通过植被收割从水体中彻 底予以去除;截留的藻类在阳光作用下死亡并被微生物分解;由此,确保了水 体的生物功能和水质,其中的砂石层的通透性能够保持砂石层和土壤层的好氧 能力,提高生物降解能力和水体的溶解氧浓度。
本发明涉及的黑臭水水土水循环生态修复系统能够解决春季蓝藻爆发和水 体缺氧的问题,在水循环过程中,春季返流的污染物被截留,水-土壤-水系统 使水通过土壤层时对蓝藻进行截留,在非布水时,阳光照射将被截留的藻类致 死,充氧提高水体的氧含量,污染物的减少降低了水体的耗氧速度。
本发明涉及的黑臭水水土水循环生态修复系统模拟和强化了自然生态系 统,形成了三个循环:一是水循环净化和复氧:水泵吸取水体的待净化水,通 过水管到达布水口,布水口布水在土壤层上的植被层,水流经植被层、土壤层 和砂石层后得以净化,并在径流和砂石层复氧,最后从洞区返回水体中;二是 好氧湿地降解:藻类被植被层和土壤层截留在植被层的表面被阳光杀死后成为 营养物质,连同水体中被植被层和土壤层截留、吸附的营养物质,通过微生物 降解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微生物降解所需氧气供应来自地面径流复氧、洞区、 砂石层和通气管的空气循环;三是植物去除:微生物降解营养物质后,氮磷的积累,植被层的植物快速生长吸收氮磷,通过割除植物实现污染物质的绝对去 除。
本发明涉及的黑臭水水土水循环生态修复系统的修建形式包括生态岛式和 堤岸式,易于在现有设施上改造实现。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是水循环过程的自然净化的强化,能够很好的改 善水体自然净化的运行稳定性和提高效率:通过水泵的间歇布水形成水循环, 水循环过程中,水体中的藻类被土壤层和植被层的表面截留后,受到阳光照射 作用和生物分解作用被转化,水体中的营养物质经过土壤层和植被层的截留作 用、吸附作用和微生物吸附作用得以富集浓缩,有利于微生物降解和植物吸收; 水的地面径流和流经砂石层提高溶解氧,微生物作用和植物作用有利于土壤层 恢复透水能力,空气管道、水的地面径流和砂石层的潜流使水体和生态体充氧 保持好氧状态,克服了微污染水体直接曝气的低亏氧的复氧效率低和直接生化 作用难的缺点,也不同于水体中填料与水体的有限作用,在自然水体中易于实现;其结构简单,原理科学可靠,利用土壤和微生物作用富集去除藻类,利用 植物对氮磷的吸收彻底与水体分离,对自然水循环系统进行完整的模拟和强化, 实现水体复氧和构建,强化微生物系统以及修复水生植物三者的协调,有效提 高了分离能力,使污染物得以有效去除,回流水水质和土壤过水能力得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主体结构原理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本实施例涉及的黑臭水水土水循环生态修复系统的主体结构包括水体1、砌 体2、水工建筑侧壁3、水泵12、水管13、布水口14和生态体15;在水体1中 砌筑砌体2,在砌体2与水工建筑侧壁3形成的空间内由下到上依次设置有夯实 土壤层4、砂石层5、土壤层6和植被层7,土壤层6中等间距式设置有2个以 上的通气管8,通气管8穿过植被层7与大气连通,位于夯实土壤层4区域的砌 体2为挡土区9,位于砂石层5区域的砌体2为洞区10,位于土壤层6和植被 层7区域的砌体2为挡水堰区11,水体1中设置有水泵12,水泵12与水管13 连接,水管13的敷设方式包括四种:一是水管13依次通过挡土区9、夯实土壤 层4、砂石层5、土壤层6和植被层7后与大气连通,二是水管13依次通过洞 区10、砂石层5、土壤层6和植被层7后与大气连通,三是水管13依次通过挡 水堰区11、土壤层6和植被层7后与大气连通,四是水管13直接敷设在植被层 7的表面并与大气连通,水管13与大气连通的一端设置n(n为大于等于1的整 数)个布水口14,夯实土壤层4、砂石层5、土壤层6、植被层7和通气管8配 合构成生态体15。
本实施例涉及的水工建筑侧壁3为围护水体1的水工建筑对称部分的或靠 岸部分的侧壁;砂石层5、通气管8和洞区10构成空气通道,以保持砂石层5 和土壤层6的好氧状态,为水体1和生态体15提供氧气,并且在渗水后带气, 为生态体15进一步提供氧气;挡土区9用水泥砂浆勾缝,具有围挡夯实土壤层 4的作用;洞区10为透水和通气的毛石砌体,不做水泥砂浆砌筑;挡水堰区11 为毛石水泥砂浆砌筑体,起挡水堰的作用;水泵12、水管13和布水口14构成 布水系统,布水口14的作用是将水管13中的水浇到植被层7。
本实施例涉及的黑臭水水土水循环生态修复系统采用间歇布水方式,间歇 布水的循环顺序是从水泵12开始,经过水管13、布水口14、植被层7、土壤层 6、砂石层5和洞区10,到达水体1结束;藻类去除是土壤层6和植被层7的表 面截留作用和阳光照射作用的共同结果;营养物质的去除步骤,首先是土壤层6 和植被层7的截留作用、吸附作用和微生物吸附作用,其次是微生物降解作用 去除COD(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再次是植物吸收作用去除氮磷,最后是植被割 除,使营养物质特别是氮磷彻底从水体1中分离;生态体15的溶解氧经由空气 通道和地面径流复氧提供;由此,水体1得到净化,水体1中藻类浓度降低、 富营养物质减少、含氧量提高、黑臭问题得以解决,水体1的功能能够更好地 实现。
本实施例涉及的黑臭水水土水循环生态修复系统使用时,水泵12通过水管 13和布水口14间歇布水,间歇布水进入植被层7后,水中的藻类被截留并由阳 光杀灭,水流过植被层7和土壤6到达砂石层5的过程中,水中有机质被生物 吸附或被砂截留,在水渗透过后发生生物作用,水中的营养物质被植被进一步 吸收利用,收割移除植被,达到生态修复,确保水体1的水质生态;间歇布水 流经植被层7、土壤层6和砂石层5后,水中的溶解氧得到补充,水的耗氧降低, 有利于提高水中的溶解氧浓度。
实施例2:
本实施例涉及的黑臭水水土水循环生态修复系统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生 态系统有效去除水体1中的有机物、氮和磷污染物,通过土壤层6的微生物过 滤吸附水体1中的富营养化物质,并降解有机质,通过砂石层5为水体1充氧, 通过植物层7去除富营养物质特别是磷,使河道水质的生态得到综合化的净化, 实现了微污染控制;河道水质的治理结果好于Ⅴ类:溶解氧≥2mg/L,高锰酸盐 指数≤10mg/L,化学需氧量≤40mg/L,五日生化需氧量≤10mg/L,氨氮≤ 2.0mg/L。
实施例3:
本实施例涉及的黑臭水水土水循环生态修复系统进行间歇性的水循环,在 无水状态下,干化提高通水能力,采用过滤、微生物吸附基质和植物生长吸收 氮磷能力的方式,利用水-土-水循环,使流经土壤层6的水中的藻类截留、污 染物质被土壤层6的微生物截留和吸附;截留的污染物被砂石层5和土壤层6 内的微生物降解,氮磷被存留在砂石层5和土壤层6中植被层7吸收,通过植 被收割从水体1中彻底予以去除;截留的藻类在阳光作用下死亡并被微生物分 解;由此,确保了水体1的生物功能和水质,其中的砂石层5的通透性能够保 持砂石层5和土壤层6的好氧能力,提高生物降解能力和水体1的溶解氧浓度。
实施例4:
本实施例涉及的黑臭水水土水循环生态修复系统能够解决春季蓝藻爆发和 水体缺氧的问题,在水循环过程中,春季返流的污染物被截留,水-土壤-水系 统使水通过土壤层6时对蓝藻进行截留,在非布水时,阳光照射将被截留的藻 类致死,充氧提高水体1的氧含量,污染物的减少降低了水体1的耗氧速度。
实施例5:
本实施例涉及的黑臭水水土水循环生态修复系统模拟和强化了自然生态系 统,形成了三个循环:一是水循环净化和复氧:水泵12吸取水体1的待净化水, 通过水管13到达布水口14,布水口14布水在土壤层6上的植被层7,水流经 植被层7、土壤层6和砂石层5后得以净化,并在径流和砂石层5复氧,最后从 洞区10返回水体1中;二是好氧湿地降解:藻类被植被层7和土壤层6截留在 植被层7的表面被阳光杀死后成为营养物质,连同水体1中被植被层7和土壤 层6截留、吸附的营养物质,通过微生物降解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微生物降解所需氧气供应来自地面径流复氧、洞区10、砂石层5和通气管8的空气循环; 三是植物去除:微生物降解营养物质后,氮磷的积累,植被层7的植物快速生 长吸收氮磷,通过割除植物实现污染物质的绝对去除。
实施例6:
本实施例涉及的黑臭水水土水循环生态修复系统的修建形式包括生态岛式 和堤岸式,易于在现有设施上改造实现。

Claims (9)

1.一种黑臭水水土水循环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主体结构包括水体、砌体、水工建筑侧壁、水泵、水管、布水口和生态体;在水体中砌筑砌体,在砌体与水工建筑侧壁形成的空间内由下到上依次设置有夯实土壤层、砂石层、土壤层和植被层,土壤层中等间距式设置有2个以上的通气管,通气管穿过植被层与大气连通,位于夯实土壤层区域的砌体为挡土区,位于砂石层区域的砌体为洞区,位于土壤层和植被层区域的砌体为挡水堰区,水体中设置有水泵,水泵与水管连接,水管的敷设方式包括四种:一是水管依次通过挡土区、夯实土壤层、砂石层、土壤层和植被层后与大气连通,二是水管依次通过洞区、砂石层、土壤层和植被层后与大气连通,三是水管依次通过挡水堰区、土壤层和植被层后与大气连通,四是水管直接敷设在植被层的表面并与大气连通,水管与大气连通的一端设置n个布水口,夯实土壤层、砂石层、土壤层、植被层和通气管配合构成生态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水水土水循环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水工建筑侧壁为围护水体的水工建筑对称部分的或靠岸部分的侧壁;砂石层、通气管和洞区构成空气通道,以保持砂石层和土壤层的好氧状态,为水体和生态体提供氧气,并且在渗水后带气,为生态体进一步提供氧气;挡土区用水泥砂浆勾缝,具有围挡夯实土壤层的作用;洞区为透水和通气的毛石砌体,不做水泥砂浆砌筑;挡水堰区为毛石水泥砂浆砌筑体,起挡水堰的作用;水泵、水管和布水口构成布水系统,布水口的作用是将水管中的水浇到植被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水水土水循环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采用间歇布水方式,间歇布水的循环顺序是从水泵开始,经过水管、布水口、植被层、土壤层、砂石层和洞区,到达水体结束;藻类去除是土壤层和植被层的表面截留作用和阳光照射作用的共同结果;营养物质的去除步骤,首先是土壤层和植被层的截留作用、吸附作用和微生物吸附作用,其次是微生物降解作用去除COD和氨氮,再次是植物吸收作用去除氮磷,最后是植被割除,使营养物质特别是氮磷彻底从水体中分离;生态体的溶解氧经由空气通道和地面径流复氧提供;由此,水体得到净化,水体中藻类浓度降低、富营养物质减少、含氧量提高、黑臭问题得以解决,水体的功能能够更好地实现。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水水土水循环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使用时,水泵通过水管和布水口间歇布水,间歇布水进入植被层后,水中的藻类被截留并由阳光杀灭,水流过植被层和土壤6到达砂石层的过程中,水中有机质被生物吸附或被砂截留,在水渗透过后发生生物作用,水中的营养物质被植被进一步吸收利用,收割移除植被,达到生态修复,确保水体的水质生态;间歇布水流经植被层、土壤层和砂石层后,水中的溶解氧得到补充,水的耗氧降低,有利于提高水中的溶解氧浓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水水土水循环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生态系统有效去除水体中的有机物、氮和磷污染物,通过土壤层的微生物过滤吸附水体中的富营养化物质,并降解有机质,通过砂石层为水体充氧,通过植物层7去除富营养物质特别是磷,使河道水质的生态得到综合化的净化,实现了微污染控制;河道水质的治理结果好于Ⅴ类:溶解氧≥2mg/L,高锰酸盐指数≤10mg/L,化学需氧量≤40mg/L,五日生化需氧量≤10mg/L,氨氮≤2.0mg/L。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水水土水循环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进行间歇性的水循环,在无水状态下,干化提高通水能力,采用过滤、微生物吸附基质和植物生长吸收氮磷能力的方式,利用水-土-水循环,使流经土壤层的水中的藻类截留、污染物质被土壤层的微生物截留和吸附;截留的污染物被砂石层和土壤层内的微生物降解,氮磷被存留在砂石层和土壤层中植被层吸收,通过植被收割从水体中彻底予以去除;截留的藻类在阳光作用下死亡并被微生物分解;由此,确保了水体的生物功能和水质,其中的砂石层的通透性能够保持砂石层和土壤层的好氧能力,提高生物降解能力和水体的溶解氧浓度。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水水土水循环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能够解决春季蓝藻爆发和水体缺氧的问题,在水循环过程中,春季返流的污染物被截留,水-土壤-水系统使水通过土壤层时对蓝藻进行截留,在非布水时,阳光照射将被截留的藻类致死,充氧提高水体的氧含量,污染物的减少降低了水体的耗氧速度。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水水土水循环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模拟和强化了自然生态系统,形成了三个循环:一是水循环净化和复氧:水泵吸取水体的待净化水,通过水管到达布水口,布水口布水在土壤层上的植被层,水流经植被层、土壤层和砂石层后得以净化,并在径流和砂石层复氧,最后从洞区返回水体中;二是好氧湿地降解:藻类被植被层和土壤层截留在植被层的表面被阳光杀死后成为营养物质,连同水体中被植被层和土壤层截留、吸附的营养物质,通过微生物降解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微生物降解所需氧气供应来自地面径流复氧、洞区、砂石层和通气管的空气循环;三是植物去除:微生物降解营养物质后,氮磷的积累,植被层的植物快速生长吸收氮磷,通过割除植物实现污染物质的绝对去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黑臭水水土水循环生态修复系统,其特征在于修建形式包括生态岛式和堤岸式,易于在现有设施上改造实现。
CN201810823509.4A 2018-07-25 2018-07-25 一种黑臭水水土水循环生态修复系统 Active CN10899670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23509.4A CN108996703B (zh) 2018-07-25 2018-07-25 一种黑臭水水土水循环生态修复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23509.4A CN108996703B (zh) 2018-07-25 2018-07-25 一种黑臭水水土水循环生态修复系统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96703A true CN108996703A (zh) 2018-12-14
CN108996703B CN108996703B (zh) 2021-07-16

Family

ID=6459729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23509.4A Active CN108996703B (zh) 2018-07-25 2018-07-25 一种黑臭水水土水循环生态修复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996703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36252A (zh) * 2019-02-21 2019-05-10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城市河流截污箱涵清污分流系统和方法
CN111145625A (zh) * 2020-01-14 2020-05-12 新昌县梅维斯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修复用河流污水净化模拟装置
CN111302501A (zh) * 2020-02-20 2020-06-19 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 一种复合菌处理富营养化海水的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5540A (zh) * 2010-06-28 2010-11-17 河海大学 河水净化与边坡绿地养护相结合的生态河岸带
CN105461075A (zh) * 2016-01-06 2016-04-06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城市径流面源污染深度处理及回用工艺
CN205442797U (zh) * 2015-12-29 2016-08-10 岭南新科生态科技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生态护岸净化系统
CN107487846A (zh) * 2017-08-31 2017-12-19 河海大学 一种适用于变水位的生态型硬质护岸
CN207193879U (zh) * 2017-09-21 2018-04-06 安徽省高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生态嵌草砖驳岸结构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885540A (zh) * 2010-06-28 2010-11-17 河海大学 河水净化与边坡绿地养护相结合的生态河岸带
CN205442797U (zh) * 2015-12-29 2016-08-10 岭南新科生态科技研究院(北京)有限公司 生态护岸净化系统
CN105461075A (zh) * 2016-01-06 2016-04-06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 一种城市径流面源污染深度处理及回用工艺
CN107487846A (zh) * 2017-08-31 2017-12-19 河海大学 一种适用于变水位的生态型硬质护岸
CN207193879U (zh) * 2017-09-21 2018-04-06 安徽省高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新型生态嵌草砖驳岸结构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736252A (zh) * 2019-02-21 2019-05-10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城市河流截污箱涵清污分流系统和方法
CN109736252B (zh) * 2019-02-21 2020-02-18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一种城市河流截污箱涵清污分流的方法
CN111145625A (zh) * 2020-01-14 2020-05-12 新昌县梅维斯环保有限公司 一种生态修复用河流污水净化模拟装置
CN111302501A (zh) * 2020-02-20 2020-06-19 广东海洋大学深圳研究院 一种复合菌处理富营养化海水的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996703B (zh) 2021-07-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378272C (zh) 城市河溪沟渠水体立体式原位生态修复方法
CN101318718B (zh) 景观水环境仿生强化净化方法
CN101274798B (zh) 饮用水水源复合人工湿地系统及预处理方法
CN105110476B (zh) 一种用于城市黑臭河道水质强化净化的三维立体式生态浮床
CN105293841B (zh) 一种人工湿地和渗滤系统组合深度处理农村污水方法及装置
CN106348548A (zh) 一种黑臭水体及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方法及装置与应用
CN105600951B (zh) 一种湿地公园式生态水净化系统的构建方法
CN108217957B (zh) 河道黑臭水体综合治理装置及方法
CN107244739A (zh) 一种农业面源污染农田尾水的生态修复系统
CN105174471A (zh) 一种强化黑臭河涌微生态重建与平衡及水质改善的方法
CN109516650A (zh) 一种低控源截污系统及构建方法
CN106430526A (zh) 河道污水处理工艺
CN107055791A (zh) 强化生态净化组合联用系统及其净化河道水体的方法
CN110143737A (zh) 一种河道水生态原位清淤修复方法
CN206188508U (zh) 一种用于河道水体污染的治理系统
CN206188595U (zh) 一种用于黑臭水体及富营养化水体的治理系统
CN108996703A (zh) 一种黑臭水水土水循环生态修复系统
CN109879445A (zh) 一种河道水质原位提升方法及系统
CN109607975B (zh) 一种修复超富营养水体和内源性污染的人工湿地构造
CN206570094U (zh) 一种水体生态修复系统
CN209039279U (zh) 一种有机污染水体异位生态修复系统
CN204237622U (zh) 一种强化冬季微污染水体脱氮的水平潜流湿地系统
CN113480099B (zh) 一种景观湖水原位循环处理工艺
CN100506707C (zh) 可控生物膜景观湿地污水净化系统及技术
CN102557253A (zh) 一种生物强化减污渠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