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11190U - 用于筏钓的打窝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筏钓的打窝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11190U
CN209711190U CN201822246389.4U CN201822246389U CN209711190U CN 209711190 U CN209711190 U CN 209711190U CN 201822246389 U CN201822246389 U CN 201822246389U CN 209711190 U CN209711190 U CN 209711190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ell
bait
hole
bottom cover
bait devi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2246389.4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南建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dividual
Original Assignee
Individua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dividual filed Critical Individual
Priority to CN201822246389.4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11190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11190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11190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Feeding And Watering For Cattle Raising And Animal Husbandry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筏钓的打窝装置,包括带底部开口并用于容纳饵料的壳体,壳体的底部开口上设有用于封盖开口以将饵料封装在壳体内腔中的底盖,壳体和/或底盖上开设有用于打窝装置入水后缓慢向内渗入水并向外排出气体的第一通孔,打窝装置还包括连接底盖与壳体的连接机构;连接机构用于打窝装置下潜至水中预定位置时通过放置在壳体内的饵料的重量、进入壳体内的水的重量以及施加在打窝装置上的瞬间的上提力控制底盖相对于壳体打开以将壳体内的饵料放出。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通过设置连接机构,将底盖与壳体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实现了钓鱼时定点、定层打窝,保证了打窝的准确性。

Description

用于筏钓的打窝装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钓鱼设备技术领域,特别地,涉及一种用于筏钓的打窝装置。
背景技术
在钓鱼的时候先在某一选定的位置撒上饵料,进而诱惑鱼在该位置附近集中,这种方法俗称“打窝子”。
钓鱼爱好者在钓鱼的时候会“打窝子”。传统的打窝子有几种方式:1、抛,就是把打窝所用的鱼饵料做成一团一团的,凭技术抛到垂钓的位置,这种方法饵料不集中,比较分散,效果不好;2、采用打窝器,这种方式位置比较准,饵料也集中,但是饵料被放置在打窝器内,无法脱离打窝器,无法达到饵料沉底的效果;3、用船打,受条件限制太大;4、下水,经常看到有人下水推着个桶去打窝子,这样会把鱼吓得逃之夭夭。以上多种打窝子方法,效率和效果都不是很理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用于筏钓的打窝装置,以解决现有在垂钓打窝时,需要通过人工远程抛射、坐船抛洒或下水打窝导致打窝不方便和饵料的浪费,以及采用打窝器打窝时不能将饵料从打窝器中分离出来,造成打窝效果不理想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用于筏钓的打窝装置,包括带底部开口并用于容纳饵料的壳体,壳体的底部开口上设有用于封盖开口以将饵料封装在壳体内腔中的底盖,壳体和/或底盖上开设有用于打窝装置入水后缓慢向内渗入水并向外排出气体的第一通孔,打窝装置还包括连接底盖与壳体的连接机构;连接机构用于打窝装置下潜至水中预定位置时通过放置在壳体内的饵料的重量、进入壳体内的水的重量以及施加在打窝装置上的瞬间的上提力控制底盖相对于壳体打开以将壳体内的饵料放出。
进一步地,连接机构采用连接卡扣。
进一步地,连接机构为齿条卡扣机构,齿条卡扣机构包括相互啮合设置的第一齿条杆和第二齿条杆,第一齿条杆沿垂直于底盖表面的方向布设于底盖的上表面上,第二齿条杆沿壳体的轴向布设于壳体的侧壁的内侧上。
进一步地,第一齿条杆包括第一齿形部和第一平板部,第一齿形部与第一平板部围合构成中空的弹性齿形结构;第二齿条杆包括第二齿条部和第二平板部,第二齿形部与第二平板部围合构成中空的弹性齿形结构。
进一步地,壳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定位孔,第二齿条杆的第二平板部上设有第二定位孔,定位杆穿过第一定位孔和第二定位孔将第二齿条杆固定在壳体的内侧壁上。
进一步地,第一齿形部的齿条的数量为多个,第二齿形部的齿条的数量为多个,第二定位孔的数量为多个。
进一步地,连接机构包括相互吸合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第一磁铁沿垂直于底盖的表面的方向布设于底盖的上表面上,第二磁铁设于壳体的内壁面上。
进一步地,打窝装置还包括挡水机构,壳体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通孔,挡水机构相对壳体的侧壁可活动地设置以挡住或避让第二通孔,控制第二通孔开启的孔径大小。
进一步地,打窝装置的外形为筒状,挡水机构包括挡水环、上卡箍以及下卡箍,挡水环上设有第三通孔,挡水环相对壳体的中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以控制第三通孔与第二通孔之间的匹配关系从而调节控制第二通孔开启的孔径大小,上卡箍、下卡箍分别设于挡水环的上下两端。
进一步地,打窝装置还包括顶盖,壳体的顶面设有第一通孔,顶盖上设有第五通孔,顶盖相对壳体的顶面可活动地设置以控制第五通孔与第一通孔之间的匹配关系,从而调节控制第一通孔开启的孔径大小。
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筏钓的打窝装置,通过设置连接机构,将底盖与壳体通过连接机构连接,利用连接机构用于打窝装置下潜至水中预定位置时通过放置在壳体内的饵料的重量、进入壳体内的水的重量以及施加在打窝装置上的瞬间的上提力控制底盖相对于壳体打开以将壳体内的饵料放出的技术方案,提高了壳体与底盖连接的紧密性与灵活性,防止了打窝装置在抛射过程中,由于受力致使底盖与壳体脱离的问题,实现了定点打窝的效果,避免了饵料的浪费,并且,由于可以通过放置在壳体内的饵料的重量、进入壳体内的水的重量以及施加在打窝装置上的瞬间的上提力控制底盖相对于壳体打开,以将壳体内的饵料放出,从而可以将饵料定点放出,实现了定层打窝,同时,可以通过打窝装置的自重、进水的速度以及饵料重量控制下潜速度,保证了打窝的准确性。
除了上面所描述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之外,本实用新型还有其它的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将参照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构成对本实用新型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筏钓的打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挡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用于筏钓的打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用于筏钓的打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例说明:
100、打窝装置;10、壳体;11、第一通孔;12、第一定位孔;13、第二通孔;14、凹槽;15、第一壳体;16、第二壳体;17、密封固定圈;20、底盖;30、连接机构;31、第一齿条杆;32、第二齿条杆;321、第二定位孔;40、挡水机构;41、挡水环;411、第三通孔;42、上卡箍;43、下卡箍;44、挡水板;441、第四通孔;50、顶盖。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实用新型可以由下述所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图1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用于筏钓的打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处的放大图;图3是本实用新型优选实施例的挡水机构的结构示意图;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的用于筏钓的打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三实施例的用于筏钓的打窝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如图1、图2、图3、图4以及图5所示,本实施例的用于筏钓的打窝装置100,包括带底部开口并用于容纳饵料的壳体10,壳体10的底部开口上设有用于封盖开口以将饵料封装在壳体10内腔中的底盖20,壳体10和/或底盖20上开设有用于打窝装置100入水后缓慢向内渗入水并向外排出气体的第一通孔11,打窝装置100包括连接底盖20与壳体10的连接机构30;连接机构30用于打窝装置100下潜至水中预定位置时通过放置在壳体10内的饵料的重量、进入壳体10内的水的重量以及施加在打窝装置100上的瞬间的上提力控制底盖20相对于壳体10打开以将壳体10内的饵料放出。可选地,底盖20径向尺寸大于壳体10的底部开口尺寸,底盖20封盖在壳体10的开口时贴合于壳体10的端面上。
本实用新型的用于筏钓的打窝装置100,通过设置连接机构30,将底盖20与壳体10通过连接机构30连接,利用连接机构30在打窝装置下潜至水中预定位置时通过放置在壳体10内的饵料的重量、进入壳体10内的水的重量以及施加在打窝装置上的瞬间的上提力控制底盖20相对于壳体10打开以将壳体10内的饵料放出的技术方案,提高了壳体10与底盖20连接的紧密性与灵活性,防止了打窝装置100在抛射过程中,由于受力致使底盖20与壳体10脱离,实现了定点打窝的效果,避免了饵料的浪费,并且,由于可以通过放置在壳体10内的饵料的重量、进入壳体10内的水的重量以及施加在打窝装置100上的瞬间的上提力控制底盖20相对于壳体10打开,以将壳体10内的饵料放出,从而可以将饵料定点放出,实现了定层打窝,同时,可以通过打窝装置100的自重、进水的速度以及饵料重量控制下潜速度,保证了打窝的准确性。
可以理解地,在本实施例中,在壳体10和底盖20上设有第一通气孔11,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在壳体10上设有第一通孔11,也可以在底盖20上设有第一通孔11。底盖20与壳体10通过连接机构30可以是吸合连接,也可以卡扣连接或枢接连接,只要连接机构30用于打窝装置100下潜至水中预定位置时通过放置在壳体10内的饵料的重量、进入壳体10内的水的重量以及施加在打窝装置上的瞬间的上提力控制底盖20相对于壳体10打开以将壳体10内的饵料放出即可。具体地,在底盖20与壳体10通过连接机构吸合连接时,可以是磁性吸合连接;在底盖20与壳体10通过连接机构卡扣连接时,可以是齿条卡扣连接,也可以是通过卡爪或卡条等其他方式卡扣连接。
可以理解地,壳体10的形状可以是圆柱体、立方体、圆锥体的形状,还可以是梯形圆柱体、球体等其他形状,第一通孔11用于壳体10的微量进水和排气使用,第一通孔11的孔径根据打窝装置100入水后向内渗水并向外排出气体的实际情况进行设置,第一通孔11的孔径可以是0.2厘米、0.3厘米、0.4厘米,也可是0.25厘米等其他长度,第一通孔11的孔径可以通过设置在其表面的旋转板、滑移板等方式实现孔径尺寸的调节控制。饵料可以是颗粒饲料、玉米等鱼食,也可以是小鱼、小虾、泥鳅等活饵。
进一步地,连接机构30采用连接卡扣。采用底盖20与壳体10通过连接卡扣进行卡扣连接,在安装好饵料后,只需要将底盖20朝向壳体20的方向按压卡入,就可以将饵料放置在壳体10内进行打窝操作。可选地,连接卡扣可以采用齿啮合卡扣、弹簧卡扣、滚珠卡扣中的至少一种。齿啮合卡扣采用啮合齿形成连接力,当底盖20受力大于连接力时,齿啮合卡扣脱开,底盖20打开释放饵料。弹簧卡扣采用弹簧弹力形成连接力,当底盖20受力大于连接力时,弹簧卡扣脱开,底盖20打开释放饵料。滚珠卡扣采用滚珠与滚槽配合以构成连接力,底盖20扣合在壳体10上时,底盖20上的滚珠底座内的滚珠沿着壳体10内壁面滚动并落入壳体10上开设的滚槽内形成彼此间的连接;当底盖20受力大于滚珠与滚槽之间的结合力时,滚珠会脱出滚槽而向外滚动,此时底盖20打开而释放饵料。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连接机构30为齿条卡扣机构,齿条卡扣机构包括相互啮合设置的第一齿条杆31和第二齿条杆32,第一齿条杆31沿垂直于底盖20的表面的方向布设于底盖20的上表面上,第二齿条杆32沿壳体10的轴向布设于壳体10的侧壁的内侧上。可以理解地,齿条卡扣机构的材料可以是塑料材料、高聚合物硬质材料,可以是铜、不锈钢等其他材料。在另一实施例中,可以是在底盖20上设有第一齿条杆31,壳体10的侧壁内侧凹设有与第一齿条杆31啮合的齿条槽,也可以是在底盖20上设有第一齿条杆31,壳体10的侧壁内侧凹设有用于装配第二齿条杆32的装配槽。通过第一齿条杆31与第二齿条杆32的齿条啮合,在壳体10内放入饵料后,用手向上推动底盖20,将底盖20与壳体10通过齿条卡扣连接,由于齿条卡扣连接的密封性,提高了底盖20与壳体10连接的紧密性,防止了打窝装置100在抛射过程中底盖20与壳体10脱离,导致饵料洒落不能实现定点打窝的问题
可以理解地,齿条卡扣机构的连接力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控制:1、啮合的齿数,啮合齿数越多连接力度越大,反之连接力度越小;2、齿啮合面的设计角度,啮合的倾斜角度越大连接力度越小,啮合的倾斜角度越小连接力度越大;3、相邻两个齿条的啮合接触面,啮合接触面越大连接力度越大,反之连接力度越小。其中,第一齿条杆31、第二齿条杆32上的齿条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啮合的齿数以及相邻两个齿条的啮合接触面可以通过调整第一齿条杆31、第二齿条杆32的相对位置进行控制;啮合面的设计角度根据实际情况对齿条的引入角和引出脚进行设置。具体设置时,连接力度略大于打窝装置下潜到预定位置时的饵料重量和进入的水的重量;下潜深度通过打窝装置100上部连接的绳线长度控制,当预定长度的绳线完全放完时,通过提拉力上提打窝装置100,使得打窝装置100的底盖20受力打开而在预定位置释放饵料。
进一步地,第一齿条杆31包括第一齿形部和第一平板部,第一齿形部与第一平板部围合构成中空的弹性齿形结构;第二齿条杆32包括第二齿条部和第二平板部,第二齿形部与第二平板部围合构成中空的弹性齿形结构。可以使第一齿条杆31的第一齿形部和第二齿条杆32的第二齿形部受压产生弹性变形后使第一齿条杆31和第二齿条杆32进行啮合或松脱,保证了底盖20扣入或脱开壳体10的连贯性。
进一步地,壳体10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定位孔12,第二齿条杆32的第二平板部上设有第二定位孔321,定位杆穿过第一定位孔12和第二定位孔321将第二齿条杆32固定在壳体10的内侧壁上。可以理解地,第一定位孔12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第二定位孔321的数量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通过第一定位孔12和第二定位孔321不同孔位的配合以调节第二齿条杆32在壳体10内壁面上的轴向位置,从而调节第一齿条杆31与第二齿条杆32之间的啮合齿数。定位杆可以是定位销,也可以是定位螺栓,只要定位杆穿过第一定位孔12和第二定位孔321将第二齿条杆32固定在壳体10的内侧壁上即可。通过定位杆穿过第一定位孔12和第二定位孔321将第二齿条杆32固定在壳体10的内侧壁上,结构简单,在第二齿条杆32受到损坏时,只需要取出定位杆后更换第二齿条杆32,便于拆卸和更换第二齿条杆32。
更优地,第一齿形部、第二齿形部上的齿条的数量为多个,第二定位孔321的数量为多个。可以理解地,多个第一定位孔12可以等距地设置在第二齿条杆32的第二平板部上。由于第二齿条杆32上设有多个第二定位孔321,通过定位杆将第二齿条杆32固定在壳体10的内侧壁的不同高度的位置,可以调节第一齿条杆31上的齿条与第二齿条杆32上的齿条啮合的个数,实现第一齿条杆31与第二齿条杆32不同齿条个数的啮合,从而控制壳体10与底盖20进行不同力度的卡扣连接,进而可以根据饵料的重量进行多级齿条卡扣连接,例如,在第一齿条杆31、第二齿条杆32上的齿条的数量分别为5个的情况下,在饵料的重量较重时,可以调节第一齿条杆31和第二齿条杆32为五个齿条啮合卡扣连接,在饵料的重量较轻时,可以通过将第二齿条杆32上调后通过定位杆固定,然后控制第一齿条杆31与第二齿条杆32为两个齿条啮合卡扣连接,实现了根据不同重量的饵料调节卡扣力度,结构合理。
进一步地,连接机构30包括相互吸合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第一磁铁沿垂直于底盖20的表面的方向布设于底盖20的上表面上,第二磁铁设于壳体10的内壁面上。可以理解地,第二磁铁可以是与第一磁铁吸合的磁性物体,也可以是与第一磁铁吸合的金属物体,第二磁铁可以设于壳体10的底部的内侧壁面上,也可以设于壳体10的底部的外侧壁面上,还可以设于壳体10的底部的底面上,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相互吸合将底盖与壳体封闭,并且用于打窝装置100下潜至水中预定位置时通过放置在壳体10内的饵料的重量、进入壳体10内的水的重量以及施加在打窝装置100上的瞬间的上提力控制底盖20相对于壳体10打开以将壳体(10)内的饵料放出即可。可选地,通过控制第一磁铁与第二磁铁的吸合面大小,以控制吸合力大小。通过旋转第一磁铁和/或第二磁铁,以调节磁吸结合面大小。第一磁铁和/或第二磁铁采用矩形体、多边形体。
进一步的,第一磁铁的形状为矩形,第一磁铁沿其轴向中心线相对底盖20的上表面可转动地设置。通过转动第一磁铁,可以分别控制第一磁铁的短边或第一磁铁的长边与第二磁铁吸合,由于第一磁铁的短边与第二磁铁的吸合力度小于第一磁铁的长边与第二磁铁的吸合力度,根据不同的鱼饵重量,通过转动第一磁铁的位置调节底盖20与壳体10不同的连接力度。
进一步地,在本实施例中,底盖20的一侧与壳体10铰接,底盖20的另一侧与壳体10通过齿条卡扣机构卡扣连接。可以理解地,铰接件与连接机构30可以相对布设,也可以相邻布设。在另一实施例中,底盖20和壳体采用多个连接机构30连接,同时底盖20与壳体10之间还设有牵引绳,连接机构30受力将底盖20与壳体10分离时,底盖20通过牵引绳与壳体10连接。通过底盖20的一侧与壳体10铰接,底盖20的另一侧与壳体10卡扣连接的方式,不仅防止了底盖20与壳体10脱落丢失,提高了打窝装置100的使用寿命,而且,在放置饵料后,只需抵压底盖20的卡扣连接端,就可实现底盖20与壳体10的连接,便于放置饵料。
进一步地,打窝装置100还包括挡水机构40,壳体10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通孔13,挡水机构40相对壳体10的侧壁可活动地设置以挡住或避让第二通孔13,控制第二通孔13开启的孔径大小。可以理解地,第二通孔13的孔径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可以是1厘米,也可以是2厘米等其他孔径,第二通孔13不仅可以用于往打窝装置100内渗水,还可以用于活饵穿过壳体10。通过设置相对壳体10的侧壁可活动地设置以挡住或避让第二通孔13的挡水机构40,调节控制第二通孔13开启的孔径大小,从而控制第二通孔13与水的接触面积,进而控制通过第二通孔的进水量以及饵料的扩散速度。
如图3所示,打窝装置100的外形为筒状,挡水机构40包括挡水环41、上卡箍42以及下卡箍43,挡水环41上设有第三通孔411,挡水环41相对壳体10的中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以控制第三通孔411与第二通孔13之间的匹配关系从而调节控制第二通孔13开启的孔径大小,上卡箍42、下卡箍43分别设于挡水环41的上下两端。可以理解地,第三通孔411的孔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挡水环41为环形挡水环41,环形挡水环41套设于壳体10的外表面上,环形挡水环41相对壳体10的中轴线转动或竖直移动可以使第三通孔411和第二通孔13重合或错开地设置。具体地,在本实施例中,通过转动挡水环41调节挡水环41与壳体10的相对位置,从而确定第三通孔411和第二通孔13的相对位置后,通过上卡箍42和下卡箍43将挡水环41固定在壳体10的外表面上。调节控制第二通孔13开启的孔径大小,从而控制第二通孔13与水的接触面积,进而控制通过第二通孔13的进水量以及饵料的扩散速度。
如图4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二实施例中,打窝装置100的外形为立方体,挡水机构40包括挡水板44以及紧固件,挡水板44上设有第四通孔441,挡水板44相对壳体10的侧壁可活动地设置以控制第四通孔441与第二通孔13之间的匹配关系从而调节控制第二通孔13开启的孔径大小,紧固件用于将挡水板44固定在打窝装置100的侧壁上。可以理解地,第四通孔441的孔径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通过控制挡水板44与壳体10的侧壁的相对位置,从而确定第四通孔441和第二通孔13的相对位置,使第四通孔441和第二通孔13重合或错开地设置,调节控制第二通孔13开启的孔径大小,从而控制第二通孔13与水的接触面积,进而控制通过第二通孔13的进水量以及饵料的扩散速度。
进一步地,壳体10的侧壁的外侧凹设有凹槽14,挡水板44可轴向滑动地设于凹槽14内以控制第四通孔44)与第二通孔13之间的匹配关系从而调节控制第二通孔13开启的孔径大小。通过挡水板44轴向滑动调节控制第二通孔13开启的孔径大小,从而控制第二通孔13与水的接触面积,进而控制通过第二通孔的进水量以及饵料的扩散速度。
进一步地,打窝装置100还包括顶盖50,壳体10的顶面设有第一通孔11,顶盖上设有第五通孔,顶盖50相对壳体10的顶面可活动地设置以控制第五通孔与顶面上的第一通孔之间的匹配关系,从而调节控制第一通孔开启的孔径大小。可以理解地,打窝装置100的外形为筒状时,顶盖50的形状为圆形,顶盖50相对壳体10的顶面的中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以控制第五通孔与第一通孔11之间的匹配关系从而调节控制第一通孔11开启的孔径大小;打窝装置100的外形为立方体时,顶盖50的外形为立方体,顶盖50相对壳体10的顶面可轴向滑动地设置以控制第五通孔与第一通孔11之间的匹配关系从而调节控制第一通孔11开启的孔径大小。通过顶盖50相对壳体10的顶面可活动地设置以挡住或避让第一通孔11,调节控制第一通孔11开启的孔径大小,进一步控制打窝装置100在入水后,壳体10内的水体交换的速度以及控制饵料的挥发时间。
如图5所示,在本实用新型的第三实施例中,壳体10可轴向伸缩地设置。可以理解地,壳体10包括至少两个壳体,相邻两个壳体可竖直运动地设置,在本实施例中,壳体10包括第一壳体15、第二壳体16,相邻两个壳体可以通过密封圈17密封固定连接;在另一实施例中,相邻两个壳体可以通过定位销固定连接,也可以通过卡箍固定连接,还可以是在上壳体的内表面设有突起,在下壳体的外表面设有卡口,相邻两个壳体通过卡口和突起卡入连接。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用于筏钓的打窝装置,包括带底部开口并用于容纳饵料的壳体(10),所述壳体(10)的底部开口上设有用于封盖开口以将饵料封装在所述壳体(10)内腔中的底盖(20),所述壳体(10)和/或所述底盖(20)上开设有用于打窝装置入水后缓慢向内渗入水并向外排出气体的第一通孔(11),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窝装置还包括连接所述底盖(20)与所述壳体(10)的连接机构(30);
所述连接机构(30)用于所述打窝装置下潜至水中预定位置时通过放置在所述壳体(10)内的饵料的重量、进入所述壳体(10)内的水的重量以及施加在所述打窝装置上的瞬间的上提力控制所述底盖(20)相对于所述壳体(10)打开以将所述壳体(10)内的饵料放出。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筏钓的打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机构(30)采用连接卡扣。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用于筏钓的打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机构(30)为齿条卡扣机构,所述齿条卡扣机构包括相互啮合设置的第一齿条杆(31)和第二齿条杆(32),所述第一齿条杆(31)沿垂直于所述底盖(20)的表面的方向布设于所述底盖(20)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二齿条杆(32)沿所述壳体(10)的轴向布设于所述壳体(10)的侧壁的内侧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用于筏钓的打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齿条杆(31)包括第一齿形部和第一平板部,所述第一齿形部与所述第一平板部围合构成中空的弹性齿形结构;
所述第二齿条杆(32)包括第二齿形部和第二平板部,所述第二齿形部与所述第二平板部围合构成中空的弹性齿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用于筏钓的打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壳体(10)的侧壁上设有第一定位孔(12),所述第二齿条杆(32)的所述第二平板部上设有第二定位孔(321),定位杆穿过所述第一定位孔(12)和所述第二定位孔(321)将所述第二齿条杆(32)固定在所述壳体(10)的内侧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用于筏钓的打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齿形部的齿条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齿形部的齿条的数量为多个,所述第二定位孔(321)的数量为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用于筏钓的打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接机构(30)包括相互吸合的第一磁铁和第二磁铁,所述第一磁铁沿垂直于所述底盖(20)的表面的方向布设于所述底盖(20)的上表面上,所述第二磁铁设于所述壳体(10)的内壁面上。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筏钓的打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窝装置还包括挡水机构(40),所述壳体(10)的侧壁上设有第二通孔(13),所述挡水机构(40)相对所述壳体(10)的侧壁可活动地设置以挡住或避让所述第二通孔(13),控制所述第二通孔(13)开启的孔径大小。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用于筏钓的打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窝装置的外形为筒状,所述挡水机构(40)包括挡水环(41)、上卡箍(42)以及下卡箍(43),所述挡水环(41)上设有第三通孔(411),所述挡水环(41)相对所述壳体(10)的中轴线可转动地设置以控制所述第三通孔(411)与所述第二通孔(13)之间的匹配关系从而调节控制所述第二通孔(13)开启的孔径大小,所述上卡箍(42)、所述下卡箍(43)分别设于所述挡水环(41)的上下两端。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用于筏钓的打窝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打窝装置还包括顶盖(50),所述壳体(10)的顶面设有所述第一通孔(11),所述顶盖(50)上设有第五通孔,所述顶盖(50)相对所述壳体(10)的顶面可活动地设置以控制所述第五通孔与所述第一通孔(11)之间的匹配关系,从而调节控制所述第一通孔(11)开启的孔径大小。
CN201822246389.4U 2018-12-29 2018-12-29 用于筏钓的打窝装置 Active CN209711190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46389.4U CN209711190U (zh) 2018-12-29 2018-12-29 用于筏钓的打窝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2246389.4U CN209711190U (zh) 2018-12-29 2018-12-29 用于筏钓的打窝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11190U true CN209711190U (zh) 2019-12-03

Family

ID=68678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2246389.4U Active CN209711190U (zh) 2018-12-29 2018-12-29 用于筏钓的打窝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11190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90361A (zh) * 2020-09-18 2020-11-27 吴江兵 全自动定点投饵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90361A (zh) * 2020-09-18 2020-11-27 吴江兵 全自动定点投饵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3971152A (en) Fishing lure
US6711849B1 (en) Adjustable chum bucket
CN209711190U (zh) 用于筏钓的打窝装置
US20080155879A1 (en) Retrievable tether
KR20190066822A (ko) 주꾸미 낚시용 어구
CA1101208A (en) Fishing implement
DE60307385T2 (de) Fischköder
US8769863B2 (en) Controllable suspension fishing lure
JP2009125069A (ja) 釣具用ジグヘッド錘
KR200477988Y1 (ko) 입질표시 기능을 구비한 낚시용 밑밥찌
US5340120A (en) Fish rodeo game and method having a lasso apparatus and method
CN207803246U (zh) 增氧诱鱼式钓箱
US3827174A (en) Fish-releasing fish hook
US4796379A (en) Diving plug fish lure
US5237768A (en) Castable crab rig
US20060053678A1 (en) Fish luring device
US20110239521A1 (en) Compact Fake Bait Structure
KR102331497B1 (ko) 어구 투척장치
US20060260181A1 (en) Fishing weight
KR20140139865A (ko) 찌카고 낚시용 집어제 홀더
CN209660232U (zh) 一种钓鱼用的饵料打窝器
WO2020178656A1 (en) Tubular weight for throwing of fishing bait
KR20160130595A (ko) 낚시용 집어기
KR102464538B1 (ko) 루어
GB2566698A (en) Hook retaining device for fishing lure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