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03517U - 一种建筑基坑斜撑支护结构 - Google Patents

一种建筑基坑斜撑支护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03517U
CN209703517U CN201920261618.1U CN201920261618U CN209703517U CN 209703517 U CN209703517 U CN 209703517U CN 201920261618 U CN201920261618 U CN 201920261618U CN 209703517 U CN209703517 U CN 20970351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taining
plate
hinged seat
screw rod
fixed par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261618.1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赵富豪
赵志强
赵炳钦
赵大维
赵景乐
熊锡佳
肖智勇
郭欣
赵林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Guangdong Guang Qiang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uangdong Guang Qiang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uangdong Guang Qiang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Guangdong Guang Qiang Founda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261618.1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0351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0351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0351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Hing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建筑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包括第一支护板、第二支护板和斜撑组件,第一支护板设于基坑的内侧壁墙面;第二支护板设于基坑的底面;斜撑组件包括支撑杆、第一铰接座和第二铰接座,第一铰接座设于第一支护板,第二铰接座设于第二支护板;支撑杆的上端设于第一铰接座,支撑杆的下端设于第二铰接座;第一铰接座包括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一移动部,第一固定部固设于第一支护板,第一移动部可沿朝向或远离第一固定部的方向滑移,第二铰接座包括第二固定部和第二移动部,第二固定部固设于第二支护板,第二移动部可沿朝向或远离第二铰接座的方向滑移。本实用新型可调节第一铰接座以及第二铰接座的宽度。

Description

一种建筑基坑斜撑支护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建筑基坑斜撑支护结构。
背景技术
基坑支护是为保证地下结构施工及基坑周边环境的安全,对基坑侧壁及周边环境采用的支挡、加固与保护措施。斜撑是建筑学用词,在建筑的外立面设置跨越层,形成空间桁架,有效增大结构的刚度和增大结构的抗震能力。
现有技术中的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如公告号为CN206646519U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建筑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包括斜撑、支护板一和支护板二,支护板一抵接于基坑的内侧壁墙面且支护板一的下端埋设在基坑的底部土壤内,支护板二设置在基坑的底面,斜撑的上端连接于支护板一,下端连接于支护板二,斜撑包括支撑杆、铰接座一和连接台,支撑杆的一端连接于连接台,另一端通过插销铰接于铰接座一,支护板一和支护板二皆预设有锚固钢筋,连接台和铰接座一皆被锚固钢筋所穿射。本实用新型结构合理,所设斜撑可自由拆卸进行重复使用,使用环保不会污染周围环境。
在该支护结构中,在对不同的支护板进行支撑时,需要粗细度不同的支撑杆,然而,铰接座一和铰接座二均适用于一种粗细度的支撑杆,当需要用到粗细度不同的支撑杆时,工作人员需要不同宽度的铰接座,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施工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建筑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可实现调节第一铰接座以及第二铰接座的宽度,使得第一铰接座以及第二铰接座可适用于不同粗细度的支撑杆。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技术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一种建筑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包括第一支护板、水平设置的第二支护板以及设于第一支护板与第二支护板之间的斜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护板抵接于基坑的内侧壁墙面;所述第二支护板抵触于基坑的底面;所述斜撑组件包括倾斜设置的支撑杆、第一铰接座以及第二铰接座,所述第一铰接座设于所述第一支护板,所述第二铰接座设于所述第二支护板;所述支撑杆的上端设于所述第一铰接座,所述支撑杆的下端铰接于所述第二铰接座;
所述第一铰接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部以及第一移动部,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一移动部之间设有用于放置所述支撑杆的空间,所述第一固定部固设于所述第一支护板,所述第一移动部滑移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护板,且所述第一移动部可沿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一固定部的方向滑移,所述第一移动部与所述第一支护板之间设有第一调节组件,以调节所述第一移动部以及第一固定部之间的宽度;
所述第二铰接座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固定部以及第二移动部,所述第二固定部与所述第二移动部之间设有用于放置所述支撑杆的空间,所述第二固定部固设于所述第二支护板,所述第二移动部滑移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护板,且所述第二移动部可沿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二铰接座的方向滑移,所述第二移动部与所述第二支护板之间设置有第二调节组件,以调节所述第一移动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之间的宽度。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铰接座可通过第一调节组件进行调节第一移动部以及第一固定部之间的宽度;第二铰接座可通过第二调节组件进而调节第二移动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的宽度,进而使得第一铰接座以及第二铰接座可适用于粗细度不同的支撑杆,相较于更换不同的第一铰接座以及第二铰接座来安装粗细度不同的支撑杆这种方式,本实用新型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成本。
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承载块和水平设置的第一调节螺杆,所述第一承载块固设于所述第一支护板,所述第一调节螺杆的两端穿过所述第一承载块并与所述第一承载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调节螺杆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移动部,且所述第一调节螺杆与所述第一移动部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接组件,以驱动所述第一移动部移动;
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承载块和水平设置的第二调节螺杆,所述第二承载块固设于所述第二支护板,所述第二调节螺杆的两端穿过所述第二承载块并与所述第二承载块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调节螺杆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二移动部,且所述第二调节螺杆与所述第二移动部之间设置有第二卡接组件,以驱动所述第一移动部移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可转动第一调节螺杆,在第一卡接组件的配合作用下,第一调节螺杆驱动第一移动部滑移;转动第二调节螺杆时,在第二卡接组件的配合作用下,第二调节螺杆驱动第二移动部移动;第一调节螺杆和第二调节螺杆配合设置,便于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支撑杆的粗细度进而调节第一铰接座或第二铰接座的宽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卡接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调节螺杆端部的第一圆形卡块,所述第一移动部对应开设有第一圆形腔,所述第一圆形卡块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圆形腔内;
所述第二卡接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调节螺杆端部的第二圆形卡块,所述第二移动部对应开设有第二圆形腔,所述第二圆形卡块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圆形腔内。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转动第一调节螺杆时,第一调节螺杆转动并使得第一圆形卡块转动,并推动第一移动部移动;第二调节螺杆转动时,第二圆形卡块与第二圆形腔配合设置,使得第二调节螺杆可转动并推动第二移动部移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调节螺杆上螺纹连接有两个第一抵接螺母,且两个所述第一抵接螺母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承载块的两侧;
所述第二调节螺杆上螺纹连接有两个第二抵接螺母,且两个所述第二抵接螺母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承载块的两侧。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工作人员完成调节第一铰接座的宽度时,工作人员转动第一抵接螺母,使得第一抵接螺母与第一调节螺杆螺纹配合,并使得两个第一抵接螺母分别抵触于第一承载块的两侧壁,两个第一抵接螺母配合设置可限制第一调节螺杆转动;同理,工作人员完成调节第二调节螺杆转动后,工作人员转动第二抵接螺母,使得两个第二抵接螺母与第二调节螺杆螺纹连接,并使得两个第二抵接螺母分别抵触于第二承载块的两侧,进而限制第二调节螺杆转动。
优选的,所述第一移动部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滑块,所述第一支护板对应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块滑移配合的第一滑槽;
所述第二移动部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滑块,所述第二支护板对应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块滑移配合的第二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滑块与第一滑槽配合设置、第二滑块与第二滑槽配合设置,一方面实现第一移动部滑移连接于第一支护板、第二移动部滑移连接于第二支护板;另一方面,使得第一移动部以及第二移动部滑移更加稳定。
优选的,所述第一滑块呈燕尾块设置,所述第一滑槽呈燕尾槽设置,所述第一滑槽的一端为抵接端,另一端为插入端;
所述第二滑块呈燕尾块设置,所述第二滑槽呈燕尾槽设置,所述第二滑槽的一端为抵接端,另一端为插入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第一滑块以及第二滑块呈燕尾块设置,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呈燕尾槽设置,使得第一滑块不容易从第一滑槽的槽口脱离第一滑槽,第二滑块不容易从第二滑槽的槽口脱离第二滑槽;进而增强第一移动部与第一支护板的连接强度,以及第二移动部与第二支护板的连接强度。
优选的,所述第一铰接座设置有第一插销,所述第一插销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插销的两端可穿过所述支撑杆的上端并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的上端,所述第一插销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固定部,所述第一插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动部插接配合;
所述第二铰接座设置有第二插销,所述第二插销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二插销的两端可穿过所述支撑杆的下端并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的下端,且所述第二插销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插销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移动部插接配合。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工作人员先将第一铰接座以及第二铰接座的宽度调节好后,将支撑杆放置在第二铰接座上,并用第二插销穿过第二铰接座以及支撑杆的下端,进而实现支撑杆的下端铰接于第二铰接座;下一步,工作人员在转动支撑杆,并使得支撑杆的上端位于第一铰接座上,最后使用第一插销穿过第一铰接座以及支撑杆的上端,进而将支撑杆的上端固定于第一铰接座。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第一铰接座可通过第一调节组件进行调节第一移动部以及第一固定部之间的宽度;第二铰接座可通过第二调节组件进而调节第二移动部和第二固定部之间的宽度,进而使得第一铰接座以及第二铰接座可适用于粗细度不同的支撑杆,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施工成本;
2、第一调节螺杆和第二调节螺杆配合设置,便于工作人员根据实际支撑杆的粗细度进而调节第一铰接座或第二铰接座的宽度;
3、第一滑块以及第二滑块呈燕尾块设置,第一滑槽与第二滑槽呈燕尾槽设置,使得第一滑块不容易从水平方向脱离第一滑槽,第二滑块不容易从竖直方向上脱离第二滑槽;进而使得第一移动部不容易脱离第一支护板,第二移动部不容易脱离第二支护板。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斜撑支护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移动部以及第二移动部的局部结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第一插销与第一铰接座、第二插销与第二铰接座的装配关系示意图。
附图标记:1、第一支护板;101、第一滑槽;2、第二支护板;201、第二滑槽;3、支撑杆;4、第一铰接座;41、第一固定部;411、第一通孔;42、第一移动部;421、第一滑块;422、第一插孔;5、第二铰接座;51、第二固定部;511、第二通孔;52、第二移动部;521、第二滑块;522、第二插孔;61、第一承载块;62、第一调节螺杆;71、第二承载块;72、第二调节螺杆;81、第一圆形卡块;82、第一圆形腔;91、第二圆形卡块;92、第二圆形腔;10、第一抵接螺母;11、第二抵接螺母;12、第一插销;13、第二插销。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一种建筑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参见图1,包括竖直设置的第一支护板1、水平设置的第二支护板2以及设于第一支护板1与第二支护板2之间的斜撑组件。在建筑基坑内,第一支护板1抵接于基坑的内侧壁墙面,第二支护板2抵触于基坑的底面。第一支护板1与第二支护板2相互连接且垂直设置。斜撑组件包括倾斜设置的支撑杆3、第一铰接座4以及第二铰接座5,第一铰接座4设于第一支护板1,第二铰接座5设于第二支护板2。支撑杆3的上端设于第一铰接座4,支撑杆3的下端铰接于第二铰接座5,使得支撑杆3支撑于第一支护板1与第二支护板2之间。
参见图1和图2,第一铰接座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部41以及第一移动部42,第一固定部41与第一移动部42之间设有用于放置支撑杆3的空间,第一固定部41通过螺栓(图中未示出)固设于第一支护板1,当需要将第一固定部41从第一支护板1拆下来时,解除螺栓对第一固定部41的固定作用即可。第一移动部42滑移连接于第一支护板1的表面,且第一移动部42可沿朝向或远离第一固定部41的方向滑移,进而可实现调节第一移动部42与第一固定部41之间的间距,进而使得第一铰接座4可适用于粗细度不同的支撑杆3。具体的,第一移动部4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滑块421,第一支护板1对应设置有与第一滑块421滑移配合的第一滑槽101。第一滑块421呈燕尾块设置,第一滑槽101呈燕尾槽设置,第一滑槽101的一端为抵接端,另一端为插入端。如此设置使得第一滑块421不容易从第一滑槽101的槽口方向脱离第一滑槽101,进而增强第一移动部42与第一支护板1的连接强度。
参见图2,第一移动部42与第一支护板1之间设有第一调节组件,以调节第一移动部42以及第一固定部41之间的宽度。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承载块61和水平设置的第一调节螺杆62。第一承载块61通过螺栓固设于第一支护板1,且第一移动部42位于第一承载块61与第一固定部41之间。第一调节螺杆62的两端穿过第一承载块61并与第一承载块61螺纹连接,且第一调节螺杆62的一端设于第一移动部42。具体的,第一调节螺杆62与第一移动部42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接组件,便于第一调节螺杆62驱动第一移动部42移动。第一卡接组件包括设于第一调节螺杆62端部的第一圆形卡块81,第一移动部42对应开设有第一圆形腔82,第一圆形卡块81转动连接于第一圆形腔82内。第一圆形卡块81与第一圆形腔82配合设置,进而实现第一调节62螺杆与第一移动部42转动连接。
如图1和图2所示,第一调节螺杆62上螺纹连接有两个第一抵接螺母10,且两个第一抵接螺母10分别位于第一承载块61的两侧;当工作人员完成调节第一铰接座4的宽度时,工作人员转动第一抵接螺母10,使得第一抵接螺母10与第一调节螺杆62螺纹配合,并使得两个第一抵接螺母10分别抵触于第一承载块61的两侧壁,两个第一抵接螺母10配合设置可限制第一调节螺杆62转动,进一步将第一移动部42固定在当前位置。当需要调节第一移动部42时,工作人员先转动两个第一抵接螺母10,使得第一抵接螺母10不再抵触于第一承载块61的两侧,下一步再转动第一调节螺杆62,进而调节第一移动部42与第一固定部41之间的间距。
参见图1和图2,第二铰接座5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固定部51以及第二移动部52,第二固定部51与第二移动部52之间设有用于放置支撑杆3的空间,第二固定部51固设于第二支护板2,第二移动部52滑移连接于第二支护板2,且第二移动部52可沿朝向或远离第二铰接座5的方向滑移,进而可实现调节第二移动部52与第二固定部51之间的间距,进而使得第二铰接座5可适用于粗细度不同的支撑杆3。具体的,第二移动部5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滑块521,第二支护板2对应设置有与第二滑块521滑移配合的第二滑槽201。更具体的,第二滑块521呈燕尾块设置,第二滑槽201呈燕尾槽设置,第二滑槽201的一端为抵接端,另一端为插入端。这样设置使得第二滑块521不容易从第二滑槽201的槽口方向脱离第二滑槽201,进而增强第二移动部52与第二支护板2的连接强度。
参见图1和图2,第二移动部42与第二支护板2之间设置有第二调节组件,以调节第一移动部42与第二固定部51之间的宽度。具体的,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承载块71和水平设置的第二调节螺杆72。第二承载块71通过螺栓固设于第二支护板2,且第二移动部52位于第二承载块71与第二固定部51之间。第二调节螺杆72的两端穿过第二承载块71并与第二承载块71螺纹连接,第二调节螺杆72的一端设于第二移动部52,且第二调节螺杆72与第二移动部52之间设置有第二卡接组件,便于驱动第一移动部42移动。
具体的,第二卡接组件包括设于第二调节螺杆72端部的第二圆形卡块91,第二移动部52对应开设有第二圆形腔92,第二圆形卡块91转动连接于第二圆形腔92内。第二调节螺杆72上螺纹连接有两个第二抵接螺母11,且两个第二抵接螺母11分别位于第二承载块71的两侧。在工作人员完成调节第二调节螺杆72转动后,工作人员转动第二抵接螺母11,使得两个第二抵接螺母11与第二调节螺杆72螺纹连接,并使得两个第二抵接螺母11分别抵触于第二承载块71的两侧面,进而限制第二调节螺杆72转动,进一步将第二移动部52固定在当前位置处;当需要调节第二移动部52与第二固定部51之间的间距时,工作人员先转动两个第二抵接螺母11,使得两个第二抵接螺母11不再抵触于第二承载块71的两侧,此时工作人员可转动第二调节螺杆72,使得第二调节螺杆72可驱动第二移动部52移动。
参见图2和图3,第一铰接座4设置有第一插销12,第一插销12呈水平设置。第一插销12的两端可穿过支撑杆3的下端,且第一插销12转动连接于支撑杆3的上端。第一固定部41的侧面贯穿设置有第一通孔411,第一插销12可穿过第一通孔411;第一移动部42朝向第一固定部41的侧面开设有第一插孔422,第一插销12可与第一插孔422插接配合。第一插销12的一端可依次穿过第一固定部41的第一通孔411以及支撑杆3上端,并最终与第一移动部42的第一插孔422插接配合,此时第一固定部41与第一移动部42夹持于支撑杆3的两侧,进而实现将支撑杆3的上端设于第一铰接座4。
参见图3,第二铰接座5设置有第二插销13,第二插销13呈水平设置。第二插销13的两端可穿过支撑杆3的下端,且第二插销13与支撑杆3的下端转动连接。第一固定部41的侧面穿设有第二通孔511,第二插销13可穿过第二通孔511;第二移动部52朝向第二固定部51的侧面设有第二插孔522,第二插销13可与第二插孔522插接配合。当工作人员完成调节第二移动部52与第二固定部51之间的间距时,此时支撑杆3的下端位于第二铰接座5内,且第二固定部51与第二移动部52夹持于支撑杆3的两侧,工作人员可将第二插销13依次穿过第二固定部51的第二通孔511以及支撑杆3的下端,并在最后使得第二插销13与第二移动部52的第二插孔522插接配合。进而实现将支撑杆3与第二铰接座5铰接。
具体工作过程:
工作人员先将第一固定部41以及第二固定部51分别固定于第一支护板1以及第二支护板2,再将第一移动部42以及第二移动部52分别滑入第一滑槽101以及第二滑槽201,最后再将第一承载块61以及第二承载块71分别固定在第一支护板1和第二支护板2上,此时第一移动部42位于第一承载块61与第二固定部51之间;第二移动部52位于第二承载块71以及第二固定部51之间,第一调节螺杆62与第一承载块61螺纹连接,第一调节螺杆62通过第一卡接组件与第一移动部42固定连接;第二调节螺杆72与第二承载块71螺纹连接,且第二调节螺杆72通过第二卡接组件与第二移动部52转动连接。
下一步,工作人员将支撑杆3的下端放进第二移动部52与第二固定部51之间,并转动第二调节螺杆72使得第二移动部52沿朝向第二固定部51的方向移动直至使得第二固定部51与第二移动部52抵触于支撑杆3的两侧,工作人员再转动第二调节螺杆72上的两个第二抵接螺母11,使得第二抵接螺母11分别抵触于第二承载块71的两侧;最后,工作人员将第二插销13依次穿过第二固定部51的第二通孔511以及支撑杆3的下端,并最终与第二移动部52的第二插孔522插接配合,进而实现支撑杆3的下端铰接于第二铰接座5。
下一步,工作人员将支撑杆3的上端摆动至第一固定部41以及第一移动部42之间,此时工作人员可转动第一调节螺杆62使得第一移动部42沿朝向第一固定部41的方向移动直至第一移动部42与第一固定部41分别抵触于支撑杆3的两侧,工作人员再转动两个第二抵接螺母11,使得两个第二抵接螺母11与第二调节螺杆72螺纹连接并分别抵触于第二承载块71的两侧,进而将第二移动部52固定在当前位置;最后工作人员再将第一插销12依次穿过第一固定部41的第一通孔411以及支撑杆3的上端,并与第一移动部42的第一插孔422插接配合,进而将支撑杆3的上端设于第一铰接座4上。此时支撑杆3支撑于第一支护板1以及第二支护板2之间。
上述实施例仅仅是对本实用新型的解释,其并不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在阅读完本说明书后可以根据需要对本实施例做出没有创造性贡献的修改,但只要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内都受到专利法的保护。

Claims (7)

1.一种建筑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其特征是:包括第一支护板(1)、水平设置的第二支护板(2)以及设于第一支护板(1)与第二支护板(2)之间的斜撑组件,所述第一支护板(1)抵接于基坑的内侧壁墙面;所述第二支护板(2)抵触于基坑的底面;所述斜撑组件包括倾斜设置的支撑杆(3)、第一铰接座(4)以及第二铰接座(5),所述第一铰接座(4)设于所述第一支护板(1),所述第二铰接座(5)设于所述第二支护板(2);所述支撑杆(3)的上端设于所述第一铰接座(4),所述支撑杆(3)的下端铰接于所述第二铰接座(5);
所述第一铰接座(4)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一固定部(41)以及第一移动部(42),所述第一固定部(41)与所述第一移动部(42)之间设有用于放置所述支撑杆(3)的空间,所述第一固定部(41)固设于所述第一支护板(1),所述第一移动部(42)滑移连接于所述第一支护板(1),且所述第一移动部(42)可沿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一固定部(41)的方向滑移,所述第一移动部(42)与所述第一支护板(1)之间设有第一调节组件,以调节所述第一移动部(42)以及第一固定部(41)之间的宽度;
所述第二铰接座(5)包括相对设置的第二固定部(51)以及第二移动部(52),所述第二固定部(51)与所述第二移动部(52)之间设有用于放置所述支撑杆(3)的空间,所述第二固定部(51)固设于所述第二支护板(2),所述第二移动部(52)滑移连接于所述第二支护板(2),且所述第二移动部(52)可沿朝向或远离所述第二铰接座(5)的方向滑移,所述第二移动部(52)与所述第二支护板(2)之间设置有第二调节组件,以调节所述第一移动部(42)与所述第二固定部(51)之间的宽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第一承载块(61)和水平设置的第一调节螺杆(62),所述第一承载块(61)固设于所述第一支护板(1),所述第一调节螺杆(62)的两端穿过所述第一承载块(61)并与所述第一承载块(61)螺纹连接,所述第一调节螺杆(62)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一移动部(42),且所述第一调节螺杆(62)与所述第一移动部(42)之间设置有第一卡接组件,以驱动所述第一移动部(42)移动;
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第二承载块(71)和水平设置的第二调节螺杆(72),所述第二承载块(71)固设于所述第二支护板(2),所述第二调节螺杆(72)的两端穿过所述第二承载块(71)并与所述第二承载块(71)螺纹连接,所述第二调节螺杆(72)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二移动部(52),且所述第二调节螺杆(72)与所述第二移动部(52)之间设置有第二卡接组件,以驱动所述第一移动部(42)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卡接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一调节螺杆(62)端部的第一圆形卡块(81),所述第一移动部(42)对应开设有第一圆形腔(82),所述第一圆形卡块(81)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一圆形腔(82)内;
所述第二卡接组件包括设于所述第二调节螺杆(72)端部的第二圆形卡块(91),所述第二移动部(52)对应开设有第二圆形腔(92),所述第二圆形卡块(91)转动连接于所述第二圆形腔(92)内。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调节螺杆(62)上螺纹连接有两个第一抵接螺母(10),且两个所述第一抵接螺母(10)分别位于所述第一承载块(61)的两侧;
所述第二调节螺杆(72)上螺纹连接有两个第二抵接螺母(11),且两个所述第二抵接螺母(11)分别位于所述第二承载块(71)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移动部(42)的底部设置有第一滑块(421),所述第一支护板(1)对应设置有与所述第一滑块(421)滑移配合的第一滑槽(101);
所述第二移动部(52)的底部设置有第二滑块(521),所述第二支护板(2)对应设置有与所述第二滑块(521)滑移配合的第二滑槽(201)。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滑块(421)呈燕尾块设置,所述第一滑槽(101)呈燕尾槽设置,所述第一滑槽(101)的一端为抵接端,另一端为插入端;
所述第二滑块(521)呈燕尾块设置,所述第二滑槽(201)呈燕尾槽设置,所述第二滑槽(201)的一端为抵接端,另一端为插入端。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建筑基坑斜撑支护结构,其特征是:所述第一铰接座(4)设置有第一插销(12),所述第一插销(12)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一插销(12)的两端可穿过所述支撑杆(3)的上端并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3)的上端,所述第一插销(12)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一固定部(41),所述第一插销(12)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动部(42)插接配合;
所述第二铰接座(5)设置有第二插销(13),所述第二插销(13)呈水平设置,所述第二插销(13)的两端可穿过所述支撑杆(3)的下端并转动连接于所述支撑杆(3)的下端,且所述第二插销(13)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固定部(51),所述第二插销(13)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移动部(52)插接配合。
CN201920261618.1U 2019-02-28 2019-02-28 一种建筑基坑斜撑支护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70351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61618.1U CN209703517U (zh) 2019-02-28 2019-02-28 一种建筑基坑斜撑支护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261618.1U CN209703517U (zh) 2019-02-28 2019-02-28 一种建筑基坑斜撑支护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03517U true CN209703517U (zh) 2019-11-29

Family

ID=686447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261618.1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703517U (zh) 2019-02-28 2019-02-28 一种建筑基坑斜撑支护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0351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898652B (zh) 钢件连接结构及其连接方法
CN110424761A (zh) 古建筑修复用支撑装置及其施工方法
CN211286732U (zh) 一种建筑施工墙体支撑装置
CN209703517U (zh) 一种建筑基坑斜撑支护结构
CN110886508A (zh) 一种土木工程用组合式支撑桩
CN211523649U (zh) 一种绿色建筑的移动式节能隔板
CN217461366U (zh) 一种斜坡面搭设满堂支架的可调节支座
CN208251589U (zh) 一种建筑工程用脚手架加固装置
CN110744653A (zh) 一种家具生产用木料表面开榫装置
CN113756450B (zh) 一种梁柱节点钢抱箍加固结构
CN202672692U (zh) 便携式砼电线杆作业平台
CN109015253A (zh) 一种制作家具用的木材的圆弧打磨设备
CN213683344U (zh) 建筑工程检测用支撑装置
CN210530319U (zh) 一种高大模板支架
CN109027907A (zh) 一种节能环保移动路灯
CN209837415U (zh) 一种可无序安装的幕墙闭腔龙骨结构
CN209430099U (zh) 一种可移动的安全扶梯
CN217716896U (zh) 一种检测栏杆抗水平推力的反力装置
CN219491827U (zh) 一种土木工程施工用支撑结构
CN220150723U (zh) 一种具有加强筋结构的混凝土预制楼梯
CN220642306U (zh) 一种门座式起重机力矩自适应装置
CN215014727U (zh) 一种实木会议台的锥形脚台架
CN213290893U (zh) 一种用于室内装修的瓷砖切割机
CN216276955U (zh) 一种建筑施工用新型模板支架装置
CN211733639U (zh) 一种油缸调节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