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700889U - 漂浮光伏电站及其承载系统 - Google Patents

漂浮光伏电站及其承载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700889U
CN209700889U CN201920432945.9U CN201920432945U CN209700889U CN 209700889 U CN209700889 U CN 209700889U CN 201920432945 U CN201920432945 U CN 201920432945U CN 209700889 U CN209700889 U CN 209700889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loating body
bearing system
photovoltaic module
fixedly linked
aisl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432945.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丽华
王玉琨
李铎
肖福勤
吴维武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nshine Water Surface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ungrow Power Suppl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432945.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700889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700889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700889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Photovoltaic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漂浮光伏电站及其承载系统,该漂浮光伏电站的承载系统包括提供浮力且形成第一运维通道的走道浮体,走道浮体设置有用于与光伏组件前侧固定相连的固定部,且一个光伏组件仅和位于其前侧的一个走道浮体固定相连。上述漂浮光伏电站的承载系统中,走道浮体同时具有支撑光伏组件和提供浮力两个作用,较现有技术浮体仅提供浮力相比,则减少了部件,从而有效降低了成本;同时,当波浪波动使相邻的走道浮体产生位移差时,由于一个光伏组件仅和位于其前侧的一个走道浮体固定相连,有效降低了该位移差对单个光伏组件的影响,从而减小了光伏组件被损坏的几率,提高了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漂浮光伏电站及其承载系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漂浮电站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漂浮光伏电站及其承载系统。
背景技术
为了节约土地资源,漂浮光伏电站逐渐被广泛应用。漂浮光伏电站中,需要设置承载系统来支撑光伏组件。具体地,承载系统主要包括浮体和支架,浮体仅提供浮力,支架设置在浮体上,支架支撑光伏组件。上述结构中仅靠支架支撑光伏组件,导致成本较高。
综上所述,如何设计承载系统,以降低成本,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漂浮光伏电站的承载系统,以降低成本。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具有上述承载系统的漂浮光伏电站。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漂浮光伏电站的承载系统,包括:提供浮力且形成第一运维通道的走道浮体,所述走道浮体设置有用于与光伏组件前侧固定相连的固定部,且一个光伏组件仅和位于其前侧的一个所述走道浮体固定相连。
优选地,所述光伏组件和位于其前侧的所述走道浮体一一对应。
优选地,所述走道浮体设置有:用于和所述光伏组件的卡孔配合以防止所述光伏组件脱离的挂钩,和/或用于将所述光伏组件压紧在所述固定部上的第一压紧部。
优选地,所述漂浮光伏电站的承载系统还包括与所述走道浮体并列设置且形成第二运维通道的辅助浮体,所述辅助浮体与所述走道浮体固定相连。
优选地,所述走道浮体至少为两个且沿设定方向呈排分布,且每排中相邻的两个所述走道浮体固定相连。
优选地,所述走道浮体至少为两排,所述承载系统还包括:与每排所述走道浮体的端部固定相连的连接盖板,与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盖板固定相连的设备浮体。
优选地,所述走道浮体、所述连接盖板和所述设备浮体中至少一者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包括封闭外壳,所述封闭外壳具有密闭腔,所述密闭腔为空腔或所述密闭腔设置有填充物。
优选地,每排中相邻的两个所述走道浮体通过连接浮体固定相连。
优选地,所述漂浮光伏电站的承载系统还包括用于与所述光伏组件后侧固定相连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和位于所述光伏组件前侧的所述走道浮体固定相连,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和位于所述光伏组件后侧的所述走道浮体固定相连。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横跨所述走道浮体,所述走道浮体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支撑架的让位槽。
优选地,至少两个所述支撑架首尾相对,且首尾相对的两个所述支撑架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相连。
优选地,在所述支撑架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支撑架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走道浮体之间。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架本体,和所述走道浮体固定相连的连接部;其中,所述连接部为两个且分别和所述支撑架本体的两端相连,且至少一个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支撑架本体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相连。
优选地,至少一个所述连接部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支撑架本体沿其宽度方向移动的限位件。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光伏组件压紧在所述支撑架上的第二压紧部。
优选地,所述支撑架包括:连接杆,与所述连接杆固定相连的支架;其中,所述支架用于与所述光伏组件的后侧固定相连,所述连接杆的一端和位于所述光伏组件前侧的所述走道浮体固定相连,所述连接杆的另一端和位于所述光伏组件后侧的所述走道浮体固定相连。
优选地,所述支架包括:拼接且固定相连的第一分架体和第二分架体,且所述第一分架体和所述第二分架体在拼接处形成安装结构,所述连接杆穿过所述安装结构。
优选地,所述安装结构为封闭的环状结构。
优选地,所述连接杆、所述第一分架体和所述第二分架体通过同一连接件固定相连。
基于上述提供的漂浮光伏电站的承载系统,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一种漂浮光伏电站,该漂浮光伏电站包括:光伏组件和承载所述光伏组件的承载系统,其中,所述承载系统为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漂浮光伏电站的承载系统。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漂浮光伏电站的承载系统,采用提供浮力且形成第一运维通道的走道浮体与光伏组件的前侧固定相连,则走道浮体同时具有支撑光伏组件和提供浮力两个作用,较现有技术浮体仅提供浮力相比,则减少了部件,从而有效降低了成本。
同时,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漂浮光伏电站的承载系统中,当波浪波动使相邻的走道浮体产生位移差时,由于一个光伏组件仅和位于其前侧的一个走道浮体固定相连,则有效降低了该位移差对单个光伏组件的影响,从而减小了光伏组件被损坏的几率,提高了光伏组件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提供的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漂浮光伏电站的承载系统中支架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支架和连接杆的分解图;
图3为图1中的支架和连接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漂浮光伏电站的承载系统中支架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中的支架的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漂浮光伏电站的承载系统的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的部分放大图;
图8为图6中的连接杆和走道浮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9为图6中的走道浮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图6中的走道浮体和光伏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11为图6中的支架和光伏组件的连接示意图;
图12为图6中的两个连接杆的连接示意图;
图13为图6中连接盖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14为图6中设备浮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1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漂浮光伏电站的承载系统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6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漂浮光伏电站的承载系统的另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7为图16的部分放大图;
图18为图16中的连接杆和走道浮体的连接示意图;
图19为图16中的连接杆的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图16中的连接杆的另一端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20所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漂浮光伏电站的承载系统包括:提供浮力且形成第一运维通道的走道浮体4,该走道浮体4设置有用于与光伏组件3前侧固定相连的固定部402,且一个光伏组件3仅和位于其前侧的一个走道浮体4固定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光伏组件3的前侧仅表示光伏组件3的一侧,并无前后方向的限定。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漂浮光伏电站的承载系统,采用提供浮力且形成第一运维通道的走道浮体4与光伏组件3的前侧固定相连,则走道浮体4同时具有支撑光伏组件3和提供浮力两个作用,较现有技术浮体仅提供浮力相比,则减少了部件,从而有效降低了成本。
同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漂浮光伏电站的承载系统中,当波浪波动使相邻的走道浮体4产生位移差时,由于一个光伏组件3仅和位于其前侧的一个走道浮体4固定相连,则有效降低了该位移差对单个光伏组件3的影响,从而减小了光伏组件3被损坏的几率,提高了光伏组件3的使用寿命。
上述走道浮体4的固定部402用于与光伏组件3的前侧固定相连,具体地,固定部402与光伏组件3的前侧可直接固定相连,也可通过其他部件间接固定相连,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上述漂浮光伏电站的承载系统中,一个光伏组件3仅和位于其前侧的一个走道浮体4固定相连,包括两种情况:一种为位于光伏组件3前侧的走道浮体4和光伏组件3一一对应,另一种为位于光伏组件3前侧的走道浮体和至少两个光伏组件3对应。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上述位移差对光伏组件3的影响,优先选择第一种情况,即光伏组件3和位于其前侧的走道浮体4一一对应。
为了提高光伏组件3和走道浮体4固定相连的稳固性,上述走道浮体4设置有用于和光伏组件3的卡孔配合以防止光伏组件3脱离的挂钩406。
当然,也可通过其他方式提高稳固性,例如,走道浮体4设置有用于将光伏组件3压紧在固定部402上的第一压紧部405。
为了最大程度的提高稳固性,优先选择上述走道浮体4同时设置挂钩406和第一压紧部405,如图10所示。
对于上述固定部402、挂钩406和第一压紧部405的具体结构和数目,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如图15所示,上述漂浮光伏电站的承载系统还包括与走道浮体4并列设置且形成第二运维通道的辅助浮体12,该辅助浮体12与走道浮体4固定相连。具体地,辅助浮体12与走道浮体4可直接固定相连,也可间接固定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辅助浮体12位于走道浮体4的一侧,且位于光伏组件4的底侧。通过调整辅助浮体12的数目即可整个承载系统的浮力。
上述结构中,通过设置辅助浮体12也方便了对光伏组件3进行维护。
上述辅助浮体12的结构可参考走道浮体4。上述辅助浮体12与走道浮体4之间可具有间隙,也可无间隙。为了增大光伏组件3底侧的露空部分,优先选择辅助浮体12与走道浮体4之间具有间隙。对于间隙的大小,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为了提高漂浮光伏电站的发电量,上述走道浮体4至少为两个且沿设定方向呈排分布,且每排中相邻的两个走道浮体4固定相连。这样,可承载至少两个光伏组件3,从而提高发电量。
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选择上述设定方向为走道浮体4的长度方向或宽度方向。为了便于每排走道浮体4中相邻的两个走道浮体4固定相连,上述走道浮体4的两端设置有第二连接耳403。
当然,也可选择上述走道浮体4至少为两个且呈列分布。此时,需要设置部件来连接相邻的走道浮体4。
上述走道浮体4可为一排,也可至少为两排。当走道浮体4至少为两排时,为了保证每排走道浮体4的连接,上述漂浮光伏电站的承载系统还包括:与每排走道浮体4的端部固定相连的连接盖板5,与相邻的两个连接盖板5固定相连的设备浮体6。此时,位于每排端部的走道浮体4的一个第二连接耳403和连接盖板5固定相连。当设置有辅助浮体12时,辅助浮体12也沿上述设定方向呈排分布,优先选择连接盖板5和每排端部的辅助浮体12固定相连。
优选地,上述设备浮体6和连接盖板5分布在每排走道浮体4的两端。这样,可从每排走道浮体4的两端行走和安装,提高了灵活性。
具体地,上述设备浮体6的两端设置有第三连接耳601,连接盖板5设置有安装孔,以实现连接盖板5和设备浮体6、以及连接盖板5和走道浮体4的固定相连。当然,也采用其他结构来实现固定相连,并不局限于此。
对于上述走道浮体4、辅助浮体12、连接盖板5和设备浮体6的具体结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优选地,上述走道浮体4、辅助浮体12、连接盖板5和设备浮体6中至少一者为中空结构,中空结构包括封闭外壳,封闭外壳具有密闭腔,密闭腔为空腔或密闭腔设置有填充物。可以理解的是,上述填充物的密度较小,例如,填充物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上述漂浮光伏电站的承载系统中,每排走道浮体4中,相邻的两个走道浮体4可直接固定相连,也可间接固定相连。每排中相邻的两个走道浮体4间接固定相连,具体为每排中相邻的两个走道浮体4通过连接部件间接固定相连,该连接部件可为连接浮体,该连接浮体能够提供浮力。当然,也可选择上述连接部件为不提供浮力的部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为了进一步优化上述技术方案,上述漂浮光伏电站的承载系统还包括用于与光伏组件3后侧固定相连的支撑架,该支撑架的一端和位于光伏组件3前侧的走道浮体4固定相连,支撑架的另一端和位于光伏组件3后侧的走道浮体4固定相连。
可以理解的是,上述支撑架设置有用于与光伏组件3后侧固定相连的安装部。上述光伏组件3的后侧和光伏组件3的前侧相对,即光伏组件3的前侧和后侧可等高设置,也可不等高设置,为了提高发电效率,优先选择光伏组件3的前侧和后侧不等高设置,具体地,光伏组件3的前侧高于光伏组件3的后侧,或光伏组件3的前侧低于光伏组件3的后侧。此时,支撑架上的安装部和走道浮体4上的固定部402不等高设置。
具体地,当设置有辅助浮体12时,优先选择辅助浮体12通过支撑架与走道浮体4固定相连,具体地,辅助浮体12与支撑架固定相连。
光伏组件3安装在上述漂浮光伏电站的承载系统后,可增大光伏组件3底侧的露空部分,从而可增大光伏组件与水面间的空气流动,提高冷却效果,降低光伏组件的工作温度,提高发电效率;还能够满足双面发电组件的需求,提高通用性。
上述支撑架和走道浮体4的相对位置关系存在两种,一种为支撑架横跨走道浮体4,如图6-8、图15所示;另一种为支撑架不横跨走道浮体4,即在支撑架的长度方向上,支撑架位于相邻的两个走道浮体4之间,如图16-18所示。
在漂浮光伏电站的承载系统中,可仅选择其中一种方式,也可选择上述两种方式。
上述支撑架横跨走道浮体4时,为了便于横跨,上述走道浮体4设置有用于容纳支撑架的让位槽401。为了便于安装,上述走道浮体4设置有第一连接耳404。如图9所示,第一连接耳404位于让位槽401的两端,第一连接耳404和连接杆2固定相连。
上述漂浮光伏电站的承载系统在使用时,波浪波动会导致相邻行的走道浮体4产生位移差,该位移差将会直接传递到光伏组件3之上,导致光伏组件3产生一定的变形量,当变形量超出一定范围时,会不可逆的损坏光伏组件3,例如光伏组件3内部发生肉眼无法观测的隐裂现象,导致发电效率较低。
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当支撑架横跨走道浮体4时,支撑架至少为两个,且支撑架首尾相对,首尾相对的两个支撑架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相连,此时,支撑架沿其长度方向首尾相对,支撑架的转动轴线和支撑架的宽度方向平行或相对倾斜。
可以理解的是,两个支撑架首尾相对,是指一个支撑架的首端和另一个支撑架的尾端相对。首尾相对的两个支撑架中,一个支撑架的首端和另一个支撑架的尾端转动相连。
实现上述转动相连,存在多种结构。为了简化结构,优先选择通过转轴实现。具体地,首尾相对的两个支撑架中,一个支撑架上固定有第一连接片7,另一个支撑架上固定有第二连接片10,第二连接片10和第一连接片7通过第一转轴9转动相连,且第一转轴9可转动地设置在一个支撑架上。为了便于安装,优先选择上述第一连接片7通过第一销轴8固定在一个支撑架上,第二连接片10通过第二销轴11固定在另一个支撑架上。
进一步地,上述第一连接片7为两个且分别位于一个支撑架的两侧,上述第二连接片10为两个且分别位于另一个支撑架的两侧,这样,提高了稳定性,也避免了支撑架在转动过程中沿其宽度方向移动。
当在支撑架的长度方向上支撑架位于相邻的两个走道浮体4之间时,为了克服上述问题,上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架本体201,和走道浮体4固定相连的连接部;其中,连接部为两个且分别和支撑架本体201的两端相连,且至少一个连接部和支撑架本体201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相连。此时,连接部的转动轴线和支撑架本体201的宽度方向平行或相对倾斜。
优选地,至少一个连接部设置有用于限制支撑架本体201沿其宽度方向移动的限位件206。这样,避免了支撑架在转动过程中沿其宽度方向移动,提高了稳定性。为了提高限位可靠性,优选选择与支撑架本体201转动相连的连接部设置有限位件206。
具体地,如图18-20所示,两个连接部分别为第一连接部202和第二连接部203,第一连接部202和支撑架本体201固定相连,第二连接部203设置有第二转轴205,支撑架本体201可转动地设置在第二转轴205上,限位件206设置在第二连接部203上。为了便于安装,上述第一连接部202和支撑架本体201通过第三销轴204固定相连。
当然,也可采用其他结构实现转动相连,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所提及的竖直面垂直于水面,该水面是指无波浪的水面。
为了提高支撑架和走道浮体4固定相连的稳固性,上述支撑架还设置有用于将光伏组件3压紧在支撑架上的第二压紧部1016。
上述第二压紧部1016可为压板或压块等其他结构,对于第二压紧部1016的具体结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上述漂浮光伏电站的承载系统中,对于支撑架的具体结构,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优选地,上述支撑架包括:连接杆2,与连接杆2固定相连的支架1;其中,支架用于与光伏组件3的后侧固定相连,连接杆2的一端和位于光伏组件3前侧的走道浮体4固定相连,连接杆2的另一端和位于光伏组件3后侧的走道浮体4固定相连。
上述结构中,当支撑架包括:支撑架本体201和连接部时,支撑架本体201包括连接杆2的一部分和支架1,连接部为连接杆2的两端部。
上述支撑架的结构较简单,遮挡水面的面积也较小。当然,也可选择上述支撑架为其他结构,并不局限于此。
上述漂浮光伏电站的承载系统,通过调整支架1在连接杆2上的位置,即可调整光伏组件3的倾角,提高了灵活性;而且,能够使光伏组件3以较大倾角设置,以满足高纬度区域的使用要求。
为了便于调整光伏组件3的倾角,上述支架1与连接杆2可拆卸地固定相连。
上述支架1可呈V型,也可为其他形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上述支架1可为一体式结构,也可为分体式结构。为了便于制造和生产,优先选择上述支架1为分体式结构。如图1-5所示,优先选择上述支架1包括:拼接且固定相连的第一分架体101和第二分架体102,且第一分架体101和第二分架体102在拼接处形成安装结构,连接杆2穿过该安装结构。
当然,也可选择上述支架1为其他类型的分体式结构,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上述第一分架体101和第二分架体102可先拼接再固定连接,也可在拼接的同时实现固定连接。为了便于安装,优先选择前者。为了便于维护,上述第一分架体101和第二分架体102可拆卸地固定相连。当上述支架1呈V型时,第一分架体101和第二分架体102的拼接处位于V型的尖端。
上述支架1设计为分体式结构,则可先生产第一分架体101和第二分架体102,再拼接且固定连接第一分架体101和第二分架体102,较直接生产整个一体式的支架相比,有效减小了模具体积,降低了生产制造难度,也提高了生产效率。
上述支架1中,对于安装结构的具体类型,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设计,例如安装结构为封闭的环状结构,也可为具有开口的环状结构。上述环状结构可为圆环状、或方环状等。为了增大连接杆2和支架1的接触面积,提高稳固性,优先选择安装结构为封闭的环状结构。
上述第一分架体101和第二分架体102固定相连,可在拼接处固定相连,也可在其他位置固定相连。为了方便安装,优先选择第一分架体101和第二分架体102在拼接处固定相连。这样,也便于固定连接连接杆2和支架1。
进一步地,上述连接杆2、第一分架体101和第二分架体102通过同一连接件固定相连。为了便于拆卸,上述连接杆2、第一分架体101和第二分架体102通过同一连接件可拆卸地固定相连。上述连接件可为螺纹连接件,也可为销钉等部件,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上述第一分架体101和第二分架体102可通过粘接、卡接等方式固定相连。为了提高可靠性,优先选择第一分架体101和第二分架体102通过连接件固定相连。该连接件可为螺纹连接件或销钉等。
当上述连接件为螺纹连接件时,为了提高连接强度,上述支架还包括与螺纹连接件配合使用的垫片107,第一分架体101设置有容纳垫片107的第一安装孔1012,第二分架体102设置有容纳垫片107的第二安装孔1013,垫片107的半径沿其轴向渐变,第一安装孔1012、第二安装孔1013和垫片107的轴线错位设置以使垫片107沿其半径减小的方向移动时第一分架体101和第二分架体102相向运动。
上述垫片107的半径沿其轴向渐变,则垫片107的周向侧面的母线可为与垫片107轴线相对倾斜的直线,也可为弧线。当垫片107的周向侧面的母线为与垫片107轴线相对倾斜的直线时,垫片107呈圆台状,如图2和图3所示。第一安装孔1012和第二安装孔1013的形状和垫片107相同,垫片107沿其半径减小的方向移动时,垫片107的周向侧面作用于第一分架体101和第二分架体102,推动第一分架体101和第二分架体102相向移动。
上述第一安装孔1012、第二安装孔1013和垫片107的轴线错位设置,则垫片107和第一安装孔1012的孔壁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垫片107和第二安装孔1013的孔壁之间具有第二间隙,第一间隙和第二间隙分别位于垫片107轴线的两侧,垫片107和第一安装孔1012的孔壁贴合的部分、以及垫片107和第二安装孔1013的孔壁贴合的部分分别位于垫片107轴线的两侧,如图3所示。
上述结构中,在安装过程中,垫片107沿其半径减小的方向发生移动,使得第一分架体101和第二分架体102相向运动,避免了第一分架体101和第二分架体102分离,使得第一分架体101和第二分架体102的连接更为稳固,从而提高了连接强度。
具体地,当第一分架体101和第二分架体102通过螺栓1010和螺母108固定相连时,优先选择垫片107和螺母108位于螺栓1010的同一端,如图3所示。
上述支架1中,也可通过其他方式来避免第一分架体101和第二分架体102分离,例如,上述支架1还包括:设置在拼接处且用于限制第一分架体101和第二分架体102相互远离的限位结构。
上述限位结构可为卡接结构或磁铁吸附结构等。为了便于实现,优先选择上述限位结构为卡接结构,具体地,如图2和图5所示,上述限位结构包括卡接配合的卡槽1011和卡勾109;卡槽1011和卡勾109中,一者设置在第一分架体101的拼接处,另一者设置在第二分架体102的拼接处。
对于卡勾109的数目和形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只要能够实现其功能即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上述第一分架体101和第二分架体102在拼接处形成安装结构,根据安装结构的形状,存在多种结构。具体地,当安装结构为封闭的环状结构时,如图2-5所示,上述第一分架体101在拼接处的顶端设置有第一上连接部103,第二分架体102在拼接处的顶端设置有第二上连接部105;第一分架体101在拼接处的底端设置有第一下连接部104,第二分架体102在拼接处的底端设置有第二下连接部106;其中,第一上连接部103和第二上连接部105拼接,第一下连接部104和第二下连接部106拼接。
上述支架中,若设置用于限制第一分架体101和第二分架体102相互远离的限位结构,可将限位结构设置在第一上连接部103和第二上连接部105上,如图2所示;也可将限位结构设置在第一下连接部104和第二下连接部106上;还可将限位结构设置在第一上连接部103、第二上连接部105、第一下连接部104和第二下连接部106上,如图5所示。
上述支架中,若设置垫片107,垫片107可设置在第一上连接部103和第二上连接部105上,也可设置在第一下连接部104和第二下连接部106上。
当安装结构为具有开口的环状结构时,可选择上述第一分架体101仅设置第一上连接部103、第二分架体102仅设置第二上连接部105,或第一分架体101仅设置第一下连接部104、第二分架体102仅设置第二下连接部106。
上述第一下连接部104和第二下连接部106的拼接方式可为搭接或对接,上述第一下连接部104和第二下连接部106的拼接方式可为搭接或对接。例如,如图1和图2所示,上述第一下连接部104和第二下连接部106对接,上述第一下连接部104和第二下连接部106搭接。当然,也可选择其他组合方式,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
当上述第一分架体101设置有第一上连接部103和第一下连接部104,第二分架体102设置有第二上连接部105和第二下连接部106时,为了简化第一分架体101和第二分架体102的固定连接,优先选择第一上连接部103、第二上连接部105、第一下连接部104和第二下连接部106通过同一连接件固定相连。
当然,也可选择单独固定连接第一上连接部103和第二上连接部105、以及单独固定连接第一下连接部104和第二下连接部106,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例。
上述第一上连接部103和第二上连接部105的拼接方式、以及上述第一下连接部104和第二下连接部106的拼接方式均为对接时,若通过连接件固定连接第一上连接部103和第二上连接部105、以及第一下连接部104和第二下连接部106,则上述对接结构为凹凸对接结构。如图5所示。第一上连接部103和第二上连接部105通凹凸对接结构对接,该凹凸对接结构包括让位凹槽1014和凸台1015,第一上连接部103和第二上连接部105均设置有让位凹槽1014和凸台1015,第一上连接部103上的让位凹槽1014和第二上连接部105的凸台1015配合,第一上连接部103上的凸台1015和第二上连接部105的让位凹槽1014配合。
对于上述第一上连接部103、第二上连接部105、第一下连接部104和第二下连接部106的形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选择,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对此不做限定。
为了提高耐腐蚀性能,上述第一分架体101和第二分架体102均为高分子材料件,该高分子材料件为聚丙烯件或尼龙件等。为了提高第一分架体101和第二分架体102的力学性能,优先选择第一分架体101和第二分架体102为增强型聚丙烯件或增强型尼龙件。当然,也可根据其他需求选择第一分架体101和第二分架体102的材质为其他,并不局限于此。
基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漂浮光伏电站的承载系统,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漂浮光伏电站,该漂浮光伏电站包括:光伏组件3和承载光伏组件3的承载系统,其中,该承载系统为上述实施例所述的漂浮光伏电站的承载系统。
由于上述漂浮光伏电站的承载系统具有上述技术效果,上述漂浮光伏电站具有上述漂浮光伏电站的承载系统,则上述漂浮光伏电站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本文不再赘述。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实用新型。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实用新型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20)

1.一种漂浮光伏电站的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提供浮力且形成第一运维通道的走道浮体(4),所述走道浮体(4)设置有用于与光伏组件(3)前侧固定相连的固定部(402),且一个光伏组件(3)仅和位于其前侧的一个所述走道浮体(4)固定相连。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组件(3)和位于其前侧的所述走道浮体(4)一一对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走道浮体(4)设置有:用于和所述光伏组件(3)的卡孔配合以防止所述光伏组件(3)脱离的挂钩(406),和/或用于将所述光伏组件(3)压紧在所述固定部(402)上的第一压紧部(40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走道浮体(4)并列设置且形成第二运维通道的辅助浮体(12),所述辅助浮体(12)与所述走道浮体(4)固定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走道浮体(4)至少为两个且沿设定方向呈排分布,且每排中相邻的两个所述走道浮体(4)固定相连。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走道浮体(4)至少为两排,所述承载系统还包括:与每排所述走道浮体(4)的端部固定相连的连接盖板(5),与相邻的两个所述连接盖板(5)固定相连的设备浮体(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走道浮体(4)、所述连接盖板(5)和所述设备浮体(6)中至少一者为中空结构,所述中空结构包括封闭外壳,所述封闭外壳具有密闭腔,所述密闭腔为空腔或所述密闭腔设置有填充物。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每排中相邻的两个所述走道浮体(4)通过连接浮体固定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用于与所述光伏组件(3)后侧固定相连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的一端和位于所述光伏组件(3)前侧的所述走道浮体(4)固定相连,所述支撑架的另一端和位于所述光伏组件(3)后侧的所述走道浮体(4)固定相连。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横跨所述走道浮体(4),所述走道浮体(4)设置有用于容纳所述支撑架的让位槽(401)。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两个所述支撑架首尾相对,且首尾相对的两个所述支撑架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撑架的长度方向上,所述支撑架位于相邻的两个所述走道浮体(4)之间。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支撑架本体(201),和所述走道浮体(4)固定相连的连接部;其中,所述连接部为两个且分别和所述支撑架本体(201)的两端相连,且至少一个所述连接部和所述支撑架本体(201)在竖直平面内转动相连。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连接部设置有用于限制所述支撑架本体(201)沿其宽度方向移动的限位件(206)。
15.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设置有用于将所述光伏组件(3)压紧在所述支撑架上的第二压紧部(1016)。
16.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包括:连接杆(2),与所述连接杆(2)固定相连的支架(1);其中,所述支架用于与所述光伏组件(3)的后侧固定相连,所述连接杆(2)的一端和位于所述光伏组件(3)前侧的所述走道浮体(4)固定相连,所述连接杆(2)的另一端和位于所述光伏组件(3)后侧的所述走道浮体(4)固定相连。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架(1)包括:拼接且固定相连的第一分架体(101)和第二分架体(102),且所述第一分架体(101)和所述第二分架体(102)在拼接处形成安装结构,所述连接杆(2)穿过所述安装结构。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结构为封闭的环状结构。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杆(2)、所述第一分架体(101)和所述第二分架体(102)通过同一连接件固定相连。
20.一种漂浮光伏电站,包括:光伏组件(3)和承载所述光伏组件(3)的承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系统为如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承载系统。
CN201920432945.9U 2019-03-29 2019-03-29 漂浮光伏电站及其承载系统 Active CN209700889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32945.9U CN209700889U (zh) 2019-03-29 2019-03-29 漂浮光伏电站及其承载系统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432945.9U CN209700889U (zh) 2019-03-29 2019-03-29 漂浮光伏电站及其承载系统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700889U true CN209700889U (zh) 2019-11-29

Family

ID=686463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432945.9U Active CN209700889U (zh) 2019-03-29 2019-03-29 漂浮光伏电站及其承载系统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700889U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11135A (zh) * 2019-03-29 2019-06-21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漂浮光伏电站及其承载系统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911135A (zh) * 2019-03-29 2019-06-21 阳光电源股份有限公司 漂浮光伏电站及其承载系统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11135A (zh) 漂浮光伏电站及其承载系统
CN105490626B (zh) 一种水上光伏发电用支撑结构
CN101877363B (zh) 太阳电池组件边框、太阳电池组件及其安装系统
CN202616247U (zh) 一种太阳能组件安装支架
KR101718001B1 (ko) 부유식 태양광 발전장치
CN209889068U (zh) 一种方便组装的水面光伏发电站的浮体
CN209700889U (zh) 漂浮光伏电站及其承载系统
CN202888199U (zh) 一种安装太阳能光伏板组件的支架系统
CN114275104A (zh) 一种高适配易扩展刚柔结合式水面光伏漂浮系统
WO2022052813A1 (zh) 水上漂浮电站及其承载装置
CN204068838U (zh) 太阳能二维跟踪支架及其轴承座组件
CN210081222U (zh) 一种控制器机箱夹具
CN106656000A (zh) 一种光伏连接装置、水面漂浮式光伏发电系统及安装方法
CN205159962U (zh) 一种铝合金走线架
CN210273900U (zh) 一种用于预应力悬索光伏电站的四角锥连接件
CN203445834U (zh) 一种光伏支架
CN202549893U (zh) 聚光光伏组件菲涅尔透镜组支撑架
CN203250759U (zh) 一种组件支架结构
CN107195825A (zh) 一种安全实用的电芯模块、车辆电池及机动车辆
CN103248272A (zh) 一种组件支架结构
CN206806413U (zh) 一种电芯模块、车辆电池及机动车辆
CN220492921U (zh) 一种光伏发电站抗压防护装置
CN207043975U (zh) 工件磨削夹具及加工设备
CN105958909A (zh) 一种三角式水上漂浮光伏电站安装架
CN207530762U (zh) 无导轨光伏支架及光伏电站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0109

Address after: 232089 Anhui city of Huainan province Pingyu Panji District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207

Patentee after: HUAINAN YANGGUANG FLOATING BODY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88 Anhui city of Hefei province high tech Zone Xiyou Road No. 1699

Patentee before: SUNGROW POWER SUPPLY Co.,Ltd.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

Address after: 232089 Management Committee of Pingwe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Panji District, Huainan City, Anhui Province 207

Patentee after: Sunshine Water Surface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2089 Management Committee of Pingwe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Panji District, Huainan City, Anhui Province 207

Patentee before: Sunshine water surface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after: 232089 Management Committee of Pingwe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Panji District, Huainan City, Anhui Province 207

Patentee after: Sunshine water surface photovoltaic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2089 Management Committee of Pingwei Economic Development Zone, Panji District, Huainan City, Anhui Province 207

Patentee before: HUAINAN YANGGUANG FLOATING BODY TECHNOLOGY CO.,LTD.

CP01 Change in the name or title of a patent hold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