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99097U - 机器人用框架承载结构 - Google Patents

机器人用框架承载结构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99097U
CN209699097U CN201920528441.7U CN201920528441U CN209699097U CN 209699097 U CN209699097 U CN 209699097U CN 201920528441 U CN201920528441 U CN 201920528441U CN 209699097 U CN209699097 U CN 209699097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bot
frame
shaft
support structure
cylind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Expired - Fee Rela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0528441.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甘小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ENGDU WEIZHI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ENGDU WEIZ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ENGDU WEIZHI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ENGDU WEIZHI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0528441.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99097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99097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99097U/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机器人用框架承载结构,用于机器人外壳、机器人头部的承载;机器人外壳内部为空,颈部设置有开口;框架承载结构安装在机器人底板上,框架承载结构包括主架体、筒体、连接组板、转轴、导电滑环。本实用新型中主架体分为了六棱柱状外部框架、六棱柱状中部框架、六棱柱状内部框架,电路板等其它电器件均匀地安装在个各个框架上,使得电路板的排布更加美观,使得检修更加便捷;筒体、转轴、导电滑环、轴承的配套设置,使得能够让机器人头部自由的转动,不会受到机器人壳体内部的其余安装结构的影响,且完成了机器人头部与机器人壳体内其他组件的电信号的合理传输。

Description

机器人用框架承载结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机器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机器人用框架承载结构。
背景技术
社交机器人是一种自主机器人,能够遵循符合自己身份的社交行为和规范,与人类或其他自主的实体进行互动与沟通。这个定义意味着社交机器人必须有实在的形体(不能只是屏幕上的角色)。近来发展的机器人,有些是用屏幕显示机器人的头。这种机器人处于合格边缘,如果躯干的功能只是为了放置屏幕,就不算是机器人。但是如果这类的机器人具备机动性,并且有感应的功能,这种系统就可以视为机器人。
机器人外壳内部一般设置有用于支撑的框架承载结构,但是现有技术当中的框架承载结构一般较为混乱,因电路板亦只能安装在框架承载结构上面,所以造成了电路板的安装混乱,导致的结果是不便于检修,不够美观的技术问题。
为了解决以上问题我方研发出了一种机器人用框架承载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机器人用框架承载结构。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机器人用框架承载结构,用于机器人外壳、机器人头部的承载;机器人外壳内部为空,颈部设置有开口;框架承载结构安装在机器人底板上,框架承载结构包括:
主架体;主架体六棱柱状结构,电路板安装在主架体上;主架体的底部安装在机器人底板上;
筒体;筒体竖向安装在主架体中部,筒体的中部设置有缺口;
连接组板;连接组板用于将主架体支撑于机器人外壳的内壁;
转轴;转轴内设置有竖向的通孔,转轴的上端与机器人头部固定连接;转轴上固定套装有多个轴承,多个轴承的外圈固定安装在筒体内;
导电滑环;导电滑环安装在筒体底部,导电滑环的定子与筒体固定连接,导电滑环的转子与转轴底部固定连接;机器人头部的电线经转轴上的通孔与转子的内线连接,在导电滑环的定子上设置有外线。
具体地,机器人包括电机,电机的转轴连接减速器,在转轴的侧壁设置有环形齿条,减速器与环形齿条啮合,电机工作驱动转轴转动,机器人的头部同步转动。
进一步地,主架体包括由外向内分层设置的六棱柱状外部框架、六棱柱状中部框架、六棱柱状内部框架;外部框架、中部框架和内部框架均由六个矩形框两两首尾连接组成;连接组板包括六个第一连接板和六个第二连接板,每个第一连接板依次连接筒体的侧壁、两个内部框架的两个矩形框的连接处、两个中部框架的两个矩形框的连接处、两个外部框架的两个矩形框的连接处,两个第二连接板的第一端分别与外部框架的两个矩形框的连接处的上下端连接,第二连接板的第二端与机器人外壳的内壁连接。
具体地,每两个相邻的两个矩形框的长边连接。
具体地,在每个矩形框上均设置有多个螺孔;电路板通过螺钉与螺孔配合固定安装在矩形框上。
优选地,转轴上固定套装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环形齿条设置在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导电滑环设置在第二轴承底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的机器人用框架承载结构:
1、其中主架体分为了六棱柱状外部框架、六棱柱状中部框架、六棱柱状内部框架,电路板等其它电器件均匀地安装在个各个框架上,使得电路板的排布更加美观,使得检修更加便捷;
2、筒体、转轴、导电滑环、轴承的配套设置,使得能够让机器人头部自由的转动,不会受到机器人壳体内部的其余安装结构的影响,且完成了机器人头部与机器人壳体内其他组件的电信号的合理传输。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主架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导电滑环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筒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主架体;11、外部框架;111、螺孔;12、中部框架;13、内部框架;2、连接组板;21、第一连接板;22、第二连接板;3、转轴;31、通孔;32、环形齿条;4、筒体;41、缺口;5、机器人头部;51、内线;52、外线;61、第一轴承;62、第二轴承;7、导电滑环;71、转子;72、定子。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如图1、3和4所示:
机器人用框架承载结构,用于机器人外壳、机器人头部5的承载;机器人外壳内部为空,颈部设置有开口;框架承载结构安装在机器人底板上,框架承载结构包括:
主架体1;主架体1六棱柱状结构,电路板安装在主架体1上;主架体1的底部安装在机器人底板上;
筒体4;筒体4竖向安装在主架体1中部,筒体4的中部设置有缺口41;
连接组板2;连接组板2用于将主架体1支撑于机器人外壳的内壁;
转轴3;转轴3内设置有竖向的通孔31,转轴3的上端与机器人头部5固定连接;转轴3上固定套装有多个轴承,多个轴承的外圈固定安装在筒体4内;
导电滑环7;导电滑环7安装在筒体4底部,导电滑环7的定子72与筒体4固定连接,导电滑环7的转子71与转轴3底部固定连接;机器人头部5的电线经转轴3上的通孔31与转子71的内线51连接,在导电滑环7的定子72上设置有外线72,外线72与机器人壳体内的控制组件、信息采集组件、电源等进行连接。
实施例2,如图3和图4所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的区别在于:机器人包括电机(图中未示出),电机的转轴3连接减速器(图中未示出),在转轴3的侧壁设置有环形齿条32,减速器与环形齿条32啮合,电机工作驱动转轴3转动,机器人的头部同步转动。主架体1上除开安装电路板外,还可以安装承载板,承载板用于安装其它电子产品;此处的电机、减速器等均固定安装在承载板上;筒体4的中部设置有缺口41是为了让环形齿条32的一部分露出,以便与减速器做出传动连接;
实施例3,如图2所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1或实施例2的区别在于:主架体1包括由外向内分层设置的六棱柱状外部框架11、六棱柱状中部框架12、六棱柱状内部框架13;外部框架11、中部框架12和内部框架13均由六个矩形框两两首尾连接组成;连接组板2包括六个第一连接板21和六个第二连接板22,每个第一连接板21依次连接筒体4的侧壁、两个内部框架13的两个矩形框的连接处、两个中部框架12的两个矩形框的连接处、两个外部框架11的两个矩形框的连接处,两个第二连接板22的第一端分别与外部框架11的两个矩形框的连接处的上下端连接,第二连接板22的第二端与机器人外壳的内壁连接。第二连接板22的长度根据与其接触处的机器人外壳的形状做出调整。
本实施例的外部框架11、中部框架12、内部框架13均优选为正六棱柱状结构,外部框架11尺寸大于中部框架12尺寸;中部框架12尺寸大于内部框架13尺寸;
两个第二连接板22和一个矩形框实质上组成了三角形的稳定结构,在对机器人外壳的支撑上会更加稳定;
作为优选的安装方案,一般地在外部框架11上安装电路板及其它电子产品,在中部框架12上安装绝缘板;再在内部框架13上安装电路板;没有安装电路板及其它电子产品的矩形框一般都会安装绝缘板,且在绝缘板上打出用于过线的通孔,方便主架体1上的电路板及其它电子产品用外部进行信号数据传输;
实施例4,如图2所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3的区别在于:每两个相邻的两个矩形框的长边连接。
实施例5,如图1和图2所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4的区别在于:在每个矩形框上均设置有多个螺孔111;电路板通过螺钉与螺孔111配合固定安装在矩形框上。
实施例6,如图3所示:
本实施例与实施例5的区别在于:转轴3上固定套装有第一轴承61和第二轴承62,环形齿条32设置在第一轴承61和第二轴承62之间,导电滑环7设置在第二轴承62底部。
第一轴承61和第二轴承62的设置起到了对转轴3的横向支撑,亦能让转轴3进行灵活的转动;导电滑环7的设置则是让转轴3的转动不会受到电线长度的限制。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本实用新型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效物界定。

Claims (6)

1.机器人用框架承载结构,用于机器人外壳、机器人头部的承载;机器人外壳内部为空,颈部设置有开口;其特征在于:框架承载结构安装在机器人底板上,框架承载结构包括:
主架体;主架体六棱柱状结构,电路板安装在主架体上;主架体的底部安装在机器人底板上;
筒体;筒体竖向安装在主架体中部,筒体的中部设置有缺口;
连接组板;连接组板用于将主架体支撑于机器人外壳的内壁;
转轴;转轴内设置有竖向的通孔,转轴的上端与机器人头部固定连接;转轴上固定套装有多个轴承,多个轴承的外圈固定安装在筒体内;
导电滑环;导电滑环安装在筒体底部,导电滑环的定子与筒体固定连接,导电滑环的转子与转轴底部固定连接;机器人头部的电线经转轴上的通孔与转子的内线连接,在导电滑环的定子上设置有外线端。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用框架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机器人包括电机,电机的转轴连接减速器,在转轴的侧壁设置有环形齿条,减速器与环形齿条啮合,电机工作驱动转轴转动,机器人的头部同步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器人用框架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主架体包括由外向内分层设置的六棱柱状外部框架、六棱柱状中部框架、六棱柱状内部框架;外部框架、中部框架和内部框架均由六个矩形框两两首尾连接组成;连接组板包括六个第一连接板和六个第二连接板,每个第一连接板依次连接筒体的侧壁、两个内部框架的两个矩形框的连接处、两个中部框架的两个矩形框的连接处、两个外部框架的两个矩形框的连接处,两个第二连接板的第一端分别与外部框架的两个矩形框的连接处的上下端连接,第二连接板的第二端与机器人外壳的内壁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机器人用框架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两个相邻的两个矩形框的长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机器人用框架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每个矩形框上均设置有多个螺孔;电路板通过螺钉与螺孔配合固定安装在矩形框上。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器人用框架承载结构,其特征在于:转轴上固定套装有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环形齿条设置在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之间,导电滑环设置在第二轴承底部。
CN201920528441.7U 2019-04-17 2019-04-17 机器人用框架承载结构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699097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28441.7U CN209699097U (zh) 2019-04-17 2019-04-17 机器人用框架承载结构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0528441.7U CN209699097U (zh) 2019-04-17 2019-04-17 机器人用框架承载结构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99097U true CN209699097U (zh) 2019-11-29

Family

ID=6864824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0528441.7U Expired - Fee Related CN209699097U (zh) 2019-04-17 2019-04-17 机器人用框架承载结构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99097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06384132U (zh) 具有电磁屏蔽功能的变电站巡检用无人机机体及无人机
CN205212199U (zh) 一种预制舱式组合二次设备接线结构
CN209699097U (zh) 机器人用框架承载结构
CN202679873U (zh) 电路板固定结构及使用该电路板固定结构的显示装置
CN206861175U (zh) 一种显示器与支架连接器
CN208589571U (zh) 一种组合式电子元件
CN205543771U (zh) 一种内部具有安装框的配电柜
CN207146330U (zh) 一种led灯集线装置
CN206680111U (zh) 展示物动态悬吊装置
CN206270395U (zh) 一种开环型可拆卸霍尔电流传感器
CN206877615U (zh) 显示屏组件及具有其的显示屏装置
CN206100677U (zh) 一种以太网交换机机壳
CN209088624U (zh) 一种电力调度监控系统
CN202652767U (zh) 一种面板出线为非接插件形式的机箱
CN212519615U (zh) 一种plc冗余控制系统的电气柜
CN205377095U (zh) 输变电网智能防护系统控制箱
CN220754191U (zh) 一种输电线路挂线机器人
CN205157804U (zh) 一种标识牌监测装置
CN218416972U (zh) 一种方便固定拆装的控制柜
CN206947694U (zh) 电子装置的连接线
CN220254895U (zh) 一种防尘型底壳盖板
CN214751508U (zh) 一种工业设备延寿深度维保智联专家系统
CN210317858U (zh) 一种风机智能控制箱
CN215989671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智能配电箱
CN210199531U (zh) 一种基于物联网的电能分配管理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9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