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09693078U - 简易双面电加热器 - Google Patents

简易双面电加热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09693078U
CN209693078U CN201821769111.9U CN201821769111U CN209693078U CN 209693078 U CN209693078 U CN 209693078U CN 201821769111 U CN201821769111 U CN 201821769111U CN 209693078 U CN209693078 U CN 209693078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ixed plate
plate
box body
hole
electric hea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21769111.9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吴杰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Hongdua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Hongdua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Hongdua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Hongduan Precision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21769111.9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09693078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09693078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09693078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Control Of Resistance Heating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了一种简易双面电加热器。该双面电加热器包括:支架、调节螺杆、转盘、上热夹板和下热夹板;支架包括:上支架板、底座、侧支架;侧支架的一端与上支架板连接,另一端与底座连接;上支架板与底座平行设置;上支架板设有第一螺纹孔,调节螺杆啮合在第一螺纹孔中;转盘设于调节螺杆的顶端;上热夹板设置在调节螺杆的底端;下热夹板设置在底座上。本实用新型设计的双面电加热器可以通过调节螺杆上下移动,并且带动上热夹板靠近或靠近下热夹板,因此可以实现同时对工件相对的两个面进行热加工。

Description

简易双面电加热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涉及加热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简易双面电加热器。
背景技术
电加热器是将电能转化热能的过程,具有加热迅速,使用方便且费用低等特点,因此电加热器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若需要对工件的相对的两个面进行热加工,现有技术中的电加热器只能先对工件的一个面进行加工,然后对工件的另一面进行热加工。因此,有必要研发一种可以同时进行两面热加工的电加热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简易双面电加热器,可以同时对工件相对的两面进行热加工。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简易双面电加热器,包括:支架、调节螺杆、转盘、上热夹板和下热夹板;
所述支架包括:上支架板、底座和侧支架;
所述侧支架的一端与所述上支架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
所述上支架板与所述底座平行设置;
所述上支架板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调节螺杆啮合在所述第一螺纹孔中;
所述转盘设于所述调节螺杆的顶端;
所述上热夹板设置在所述调节螺杆的底端;
所述下热夹板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所述上热夹板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环形框体和第一铠装加热管;
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分别盖合于所述第一环形框体上,且所述第一环形框体、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形成第一容置腔;
所述第一铠装加热管均匀盘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
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供所述第一铠装加热管外接电源;
所述下热夹板包括:第三固定板、第四固定板、第二环形框体和第二铠装加热管;
所述第三固定板与所述第四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平行设置;
所述第三固定板和所述第四固定板分别盖合于所述第二环形框体上,且所述第二环形框体、所述第三固定板和所述第四固定板形成第二容置腔;
所述第二铠装加热管均匀盘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
所述第四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用于供所述第二铠装加热管外接电源。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所述上热夹板还包括:第一盒体;
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设于所述第一盒体内且与所述第一盒体的第一上侧板连接,所述第一盒体的第一底侧板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面从所述第一开口处暴露在所述第一盒体外;
所述调节螺杆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一盒体的第一上侧板固定连接;
所述下热夹板还包括:第二盒体;
所述第四固定板固定设于所述第二盒体内且所述第二盒体的第二底侧板连接,所述第二盒体的第二上侧板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一面从所述第二开口处暴露在所述第二盒体外;
所述第二盒体的第二底侧板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设置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可以起到对上、下热夹板保护的作用,以免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并且可以防止热量损失过大。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简易双面电加热器,还包括:多个弹簧、多个固定柱;
所述底座上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多个固定柱分别设于多个安装孔中;
所述多个弹簧分别套装在所述多个固定柱上;
且所述多个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盒体的第二底侧板抵持,另一端与所述底座抵持,用于阻止所述第二盒体的第二底侧板与所述底座相互靠近。
当上热夹板下压接触到下热夹板时,弹簧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简易双面电加热器,还包括:第一导杆;
所述上支架板上设有第一导向孔;
所述第一导杆穿过所述第一导向孔并与所述第一盒体的第一上侧板固定连接。
设置第一导杆,可以防止上热夹板在跟随调节螺杆上下移动时发生晃动,可以保证上热夹板可以在同一方向上下移动。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简易双面电加热器,还包括:第二导杆;
所述第二盒体的第二底侧板上设有第二导向孔;
所述第二导杆穿过所述第二导向孔并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设置第二导杆,可以防止下热夹板在上下移动时发生晃动,可以保证下热夹板可以在同一方向上下移动。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简易双面电加热器,还包括:连接件;
所述连接件包括:上连接块、下连接块和固定块;
所述上连接块与所述调节螺杆的底端可拆卸连接;
所述下连接块的一端与所述上连接块螺纹配合连接,且形成第三腔室,所述下连接块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块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固定块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三腔室中;
所述固定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盒体的第一上侧板连接。
由于上连接块与下连接块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可以通过进一步调节上连接块与下连接块的间距来实现对上热夹板位置的调节。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简易双面电加热器,还包括:第一热电偶;
所述固定块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盒体的第一上侧板设有第一测量孔,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第二测量孔;
所述第一热电偶的热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一测量孔和所述第一通孔,并设于所述第二测量孔中;
所述第三腔室的一侧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一热电偶的冷端穿过所述第三开口用于外接电源。
设置第一热电偶,用于测定第二固定板的温度,方便调节控温。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简易双面电加热器,还包括:第二热电偶;
所述第二盒体的第二底侧板设有第三测量孔,所述第三固定板上设有第四测量孔;
所述第二热电偶的热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三测量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并设于所述第四测量孔中;
所述第二热电偶的冷端用于外接电源。
设置第二热电偶,用于测定第三固定板的温度,方便调节控温。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简易双面电加热器,还包括:保温棉;
所述保温棉设于所述第一盒体和所述第二盒体剩余的空腔内。
保温棉可以起到防止热量损失的作用。
在一种可行的方案中,简易双面电加热器,还包括:陶瓷板;
所述陶瓷板设于所述第三固定板上侧。
采用陶瓷板作为传热板,使得简易双面电加热器传热快,不氧化,因为使用寿命增长。
基于上述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简易双面电加热器,包括:支架、调节螺杆、转盘、上热夹板和下热夹板;调节螺杆啮合在支架的上支架板的第一螺纹孔中,上热夹板设置在调节螺杆的底端,下热夹板设置在支架的底座上,可以通过调节螺杆上下移动,并且带动上热夹板靠近或靠近下热夹板。从而使得该简易双面电加热器可以同时对工件相对的两个面进行热加工。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简易双面电加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上夹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下夹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下夹热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
1、支架;111、上支架板;1111、第一导向孔;112、底座;1121、安装孔;113、侧支架;1011、第一螺纹孔;2、调节螺杆;3、转盘;31、手柄;4、上热夹板;41、第一固定板;411、第一通孔;42、第二固定板;421、第二测量孔;43、第一环形框体;44、第一铠装加热管;45、第一盒体;451、第一上侧板;4511、第一测量孔;452、第一底侧板;5、下热夹板;51、第三固定板;511、第四测量孔;52、第四固定板;521、第二通孔;53、第二环形框体;54、第二铠装加热管;55、第二盒体;551、第二上侧板;552、第二上侧板;5521、第二导向孔;5522、第三测量孔;6、弹簧;7、固定柱;8、第一导杆;9、第二导杆;10、连接件;101、上连接块;102、下连接块;103、固定块;1031、第三通孔;11、第一热电偶;12、第二热电偶;13、保温棉;14陶瓷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纵向”、“横向”、“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轴向”、“径向”、“周向”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成一体;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也可以是通讯连接;可以是直接连接,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的间接连接,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或两个元件的相互作用关系,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下面以具体地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下面这几个具体的实施例可以相互结合,对于相同或相似的概念或过程可能在某些实施例不再赘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简易双面电加热器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上夹热板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下夹热板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一中的连接件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用新型设计了一种简易双面电加热器,包括:支架1、调节螺杆2、转盘3、上热夹板4和下热夹板5。
其中,支架1包括:上支架板111、底座112、侧支架113。侧支架113的一端与上支架板111连接,另一端与底座112连接。上支架板111与底座112平行设置。上支架板111设有第一螺纹孔1011,调节螺杆2啮合在第一螺纹孔1011中。转盘3设于调节螺杆2的顶端,上热夹板4设置在调节螺杆2的底端,下热夹板5设置在底座112上。
另外,上热夹板4包括:第一固定板41、第二固定板42、第一环形框体43、第一铠装加热管44。第一固定板41与第二固定板42平行设置,第一固定板41和第二固定板42分别盖合于第一环形框体43上,且第一环形框体43、第一固定板41和第二固定板42形成第一容置腔,第一铠装加热管44均匀盘设于第一容置腔内。第一固定板41上设置有第一通孔411,第一通孔411用于供第一铠装加热管44外接电源。
下热夹板5包括:第三固定板51、第四固定板52、第二环形框体53和第二铠装加热管54。第三固定板51与第四固定板52、第一固定板41和第二固定板42平行设置,第三固定板51和第四固定板52分别盖合于第二环形框体53上,且第二环形框体53、第三固定板51和第四固定板52形成第二容置腔,第二铠装加热管54均匀盘设于第二容置腔内。第四固定板52上设置有第二通孔521,第二通孔521用于供第二铠装加热管54外接电源。
在本实施例中,支架1、调节螺杆2和转盘3可以选用不锈钢材料,上热夹板4中的第一固定板41、第二固定板42、第一环形框体43以及下热夹板5中的第三固定板51、第四固定板52、第二环形框体53可以采用铜或者铜合金等材料。另外,第一固定板41、第二固定板42、第三固定板51和第四固定板52为圆形板。第一铠装加热管44和第二铠装加热管54的铠装外层均采用SUS316无缝管。调节螺杆2啮合在上支架板111的第一螺纹孔1011中。调节螺杆2的顶端设有转盘3,通过顺时针、逆时针旋转转盘3可以实现调节螺杆2带动上夹热板4上下移动,并且在转盘3的一端还设有手柄31,设置手柄,方便操作。
通过上述内容不难发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简易双面电加热器,包括:支架、调节螺杆、转盘、上热夹板和下热夹板;调节螺杆啮合在支架的上支架板的第一螺纹孔中,上热夹板设置在调节螺杆的底端,下热夹板设置在支架的底座上,可以通过调节螺杆上下移动,并且带动上热夹板靠近或靠近下热夹板。从而使得该简易双面电加热器可以同时对工件相对的两个面进行热加工。
可选地,如图1、图2和图3所示,在本实施例中,上热夹板4还包括:第一盒体45。
第一固定板41固定设于第一盒体45内且与第一盒体45的第一上侧板451连接,第一盒体45的第一底侧板452设有第一开口(图中未标号),第二固定板42的一面从第一开口处暴露在第一盒体45外。调节螺杆2穿过第一螺纹孔1011与第一盒体45的第一上侧板451固定连接。
下热夹板还包括:第二盒体55。
第四固定板52固定设于第二盒体55内且第二盒体55的第二底侧板552连接,第二盒体55的第一上侧板551设有第二开口(图中未标号),第三固定板51的一面从第二开口处暴露在第二盒体55外。第二盒体55的第二底侧板552与底座112固定连接。
在本实施例中,第一盒体45和第二盒体55可采用铜、铜合金或者不锈钢的材料,且第一盒体45和第二盒体55均为圆柱形,第一盒体45的第一上侧板451、第一底侧板452和第二盒体55的第二上侧板551的直径均为200mm,第二盒体55的第二底侧板的直径为220mm。第一盒体45和第二盒体55除了分别容纳第一固定板41、第二固定板42、第一环形框体43及第三固定板51、第四固定板52、第二环形框体53外,还留有一定的剩余空间。在上热夹板外设置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和第一环形框体并形成第一盒体,在下热夹板外设置第三固定板、第四固定板和第二环形框体并形成第二盒体,可以起到对上、下热夹板保护的作用,以免对操作人员造成伤害,并且可以防止热量损失过大。
可选地,如图1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简易双面电加热器,还包括:多个弹簧6、多个固定柱7。
底座112上设有多个安装孔1121,多个固定柱7分别设于多个安装孔1121中,多个弹簧6分别套装在多个固定柱上7,且多个弹簧6的一端与第二盒体55的第二底侧板552抵持,另一端与底座112抵持,用于阻止第二盒体55的第二底侧板552与底座112相互靠近。
其中,在本实施例中,设置了两个安装孔1121、两个固定柱7和两个弹簧6。当上热夹板下压接触到下热夹板时,弹簧可以起到缓冲的作用。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简易双面电加热器,还包括:第一导杆8。
上支架板111上设有第一导向孔1111,第一导杆8穿过第一导向孔1111并与第一盒体45的第一上侧板451固定连接。设置第一导杆,可以防止上热夹板在跟随调节螺杆上下移动时发生晃动,可以保证上热夹板可以在同一方向上下移动。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简易双面电加热器,还包括:第二导杆9。
第二盒体55的第二底侧板552上设有第二导向孔5521,第二导杆9穿过第二导向孔并与底座112固定连接。设置第二导杆,可以防止下热夹板在上下移动时发生晃动,可以保证下热夹板可以在同一方向上下移动。
可选地,如图1和图4所示,在本实施例中,简易双面电加热器,还包括:连接件10。
连接件10包括:上连接块101、下连接块102和固定块103。上连接块101与调节螺杆2的底端可拆卸连接,下连接块102的一端与上连接块101螺纹配合连接,且形成第三腔室(图中未标号),下连接块102的另一端与固定块103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且固定块103的一端设于第三腔室中,固定块的另一端与第一盒体45的第一上侧板451连接。其中,上连接块101的顶板上设有通孔,调节螺杆2的底端穿过通孔并通过螺母将调节螺杆2的底端与上连接块101可拆卸连接,同样,下连接块102设有通孔,固定块103位于第三腔室中的部分设置有外螺纹,通过螺母将固定块103的上端与下连接块102固定连接。在本方案中,由于上连接块与下连接块通过螺纹配合连接,可以通过进一步调节上连接块与下连接块的间距来实现对上热夹板位置的调节。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简易双面电加热器,还包括:第一热电偶11。
固定块103上设有第三通孔1031,第一盒体45的第一上侧板451设有第一测量孔4511,第二固定板42上设有第二测量孔421。第一热电偶11的热端依次穿过第三通孔1031、第一测量孔4511和第一通孔411,并设于第二测量孔421中。第三腔室的一侧设有第三开口104,第一热电偶11的冷端穿过第三开口104用于外接电源。其中第一热电偶11为K型热电偶:设置第一热电偶,用于测定第二固定板的温度,方便调节控温。
可选地,在本实施例中,如图1和图4所示,简易双面电加热器,还包括:第二热电偶12。
第二盒体55的第二底侧板552设有第三测量孔5522,第三固定板51上设有第四测量孔511。第二热电偶12的热端依次穿过第三测量孔5522和第二通孔521,并设于第四测量孔中511。第二热电偶12的冷端用于外接电源。其中第二热电偶11为K型热电偶:设置第二热电偶,用于测定第三固定板的温度,方便调节控温。
图5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二中的下夹热板的结构示意图,实施例二是基于实施例一的改进方案,其改进之处在于,简易双面电加热器,还包括:保温棉13。
保温棉13设于第一盒体和第二盒体剩余的空腔内,保温棉13可以起到防止热量损失的作用。
进一步地,简易双面电加热器,还包括:陶瓷板14。
陶瓷板14设于第三固定板51的上侧。采用陶瓷板作为传热板,使得简易双面电加热器传热快、不氧化,因此使用寿命增长。
在本实用新型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特征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
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低于第二特征。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示例”、“具体示例”或“一些示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必须针对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点可以在任意一个或者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此外,在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将本说明书中描述的不同实施例或示例以及不同实施例或示例的特征进行结合和组合。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实用新型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简易双面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架、调节螺杆、转盘、上热夹板和下热夹板;
所述支架包括:上支架板、底座和侧支架;
所述侧支架的一端与所述上支架板连接,另一端与所述底座连接;
所述上支架板与所述底座平行设置;
所述上支架板设有第一螺纹孔,所述调节螺杆啮合在所述第一螺纹孔中;
所述转盘设于所述调节螺杆的顶端;
所述上热夹板设置在所述调节螺杆的底端;
所述下热夹板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所述上热夹板包括:第一固定板、第二固定板、第一环形框体和第一铠装加热管;
所述第一固定板与所述第二固定板平行设置;
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分别盖合于所述第一环形框体上,且所述第一环形框体、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形成第一容置腔;
所述第一铠装加热管均匀盘设于所述第一容置腔内;
所述第一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一通孔,所述第一通孔用于供所述第一铠装加热管外接电源;
所述下热夹板包括:第三固定板、第四固定板、第二环形框体和第二铠装加热管;
所述第三固定板与所述第四固定板、所述第一固定板和所述第二固定板平行设置;
所述第三固定板和所述第四固定板分别盖合于所述第二环形框体上,且所述第二环形框体、所述第三固定板和所述第四固定板形成第二容置腔;
所述第二铠装加热管均匀盘设于所述第二容置腔内;
所述第四固定板上设置有第二通孔,所述第二通孔用于供所述第二铠装加热管外接电源。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双面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热夹板还包括:第一盒体;
所述第一固定板固定设于所述第一盒体内且与所述第一盒体的第一上侧板连接,所述第一盒体的第一底侧板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固定板的一面从所述第一开口处暴露在所述第一盒体外;
所述调节螺杆穿过所述第一螺纹孔与所述第一盒体的第一上侧板固定连接;
所述下热夹板还包括:第二盒体;
所述第四固定板固定设于所述第二盒体内且所述第二盒体的第二底侧板连接,所述第二盒体的第二上侧板设有第二开口,所述第三固定板的一面从所述第二开口处暴露在所述第二盒体外;
所述第二盒体的第二底侧板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简易双面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多个弹簧、多个固定柱;
所述底座上设有多个安装孔,所述多个固定柱分别设于多个安装孔中;
所述多个弹簧分别套装在所述多个固定柱上;
且所述多个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第二盒体的第二底侧板抵持,另一端与所述底座抵持,用于阻止所述第二盒体的第二底侧板与所述底座相互靠近。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简易双面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杆;
所述上支架板上设有第一导向孔;
所述第一导杆穿过所述第一导向孔并与所述第一盒体的第一上侧板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简易双面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导杆;
所述第二盒体的第二底侧板上设有第二导向孔;
所述第二导杆穿过所述第二导向孔并与所述底座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简易双面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件;
所述连接件包括:上连接块、下连接块和固定块;
所述上连接块与所述调节螺杆的底端可拆卸连接;
所述下连接块的一端与所述上连接块螺纹配合连接,且形成第三腔室,所述下连接块的另一端与所述固定块的一端可拆卸连接,且所述固定块的一端设于所述第三腔室中;
所述固定块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盒体的第一上侧板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简易双面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热电偶;
所述固定块上设有第三通孔,所述第一盒体的第一上侧板设有第一测量孔,所述第二固定板上设有第二测量孔;
所述第一热电偶的热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三通孔、所述第一测量孔和所述第一通孔,并设于所述第二测量孔中;
所述第三腔室的一侧设有第三开口,所述第一热电偶的冷端穿过所述第三开口用于外接电源。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简易双面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热电偶;
所述第二盒体的第二底侧板设有第三测量孔,所述第三固定板上设有第四测量孔;
所述第二热电偶的热端依次穿过所述第三测量孔和所述第二通孔,并设于所述第四测量孔中;
所述第二热电偶的冷端用于外接电源。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简易双面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温棉;
所述保温棉设于所述第一盒体和所述第二盒体剩余的空腔内。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简易双面电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陶瓷板;
所述陶瓷板设于所述第三固定板上侧。
CN201821769111.9U 2018-10-30 2018-10-30 简易双面电加热器 Active CN209693078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69111.9U CN209693078U (zh) 2018-10-30 2018-10-30 简易双面电加热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21769111.9U CN209693078U (zh) 2018-10-30 2018-10-30 简易双面电加热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09693078U true CN209693078U (zh) 2019-11-26

Family

ID=6859437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21769111.9U Active CN209693078U (zh) 2018-10-30 2018-10-30 简易双面电加热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09693078U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5973728B2 (ja) バッチ式熱処理装置及び該装置に適用されるヒータ
CN101371331B (zh) 磁性退火工具热交换系统及处理工艺
CN201152650Y (zh) 固体多点阵冷热转换设备
CN104911544A (zh) 控温盘
CN209693078U (zh) 简易双面电加热器
CN102497680B (zh) 一种衬套的加热装置
CN106423330B (zh) 一种实验加热装置
CN103631289A (zh) 太阳模拟器用拼接准直镜的温度控制系统
CN102661972B (zh) 燃气轮机隔热罩隔热性能的测定方法
CN106048182B (zh) 一种全包围式的大型筒节感应加热炉
CN105618889A (zh) 加热设备
TWI550146B (zh) A heating chamber and a semiconductor processing device
CN105806889B (zh) 一种保温材料导热系数测试装置
CN213811781U (zh) 一种硅太阳能电池烧结装置用加热机构
CN103934539A (zh) 一种应用于靶材钎焊的加热平台
CN209323034U (zh) 石墨发热体以及晶体生长炉
CN106191977A (zh) 一种电镀生产专用加热装置
CN214082405U (zh) 一种硅胶手机壳干燥装置
KR101374752B1 (ko) 기판 온도 측정 및 제어 시스템을 구비한 기판 열처리 챔버, 장치 및 방법
JPH04154500A (ja) 宇宙環境試験装置
KR101489383B1 (ko) 함몰형 도가니 구조의 역 냉각형 진공 증발원 장치
KR100267024B1 (ko) 열진공 챔버의 시편 받침대
JP2010510649A (ja) 基層の熱処理方法及び熱処理装置
CN209144197U (zh) 一种环形工件热处理出炉后摆放冷却装置
CN216919355U (zh) 一种加热炉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